来料检验制度
通用来料检验规范规程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目的通过对本公司的原材料进行来料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
为保证来料检验有效、有序进行,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规范仅适用于本公司的原材料检验,主要为所有进公司的原材料。
3.术语1)抽样检验: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所预先制定的抽样方案。
从交验的一批原材料中,随机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样品的检验结果,按照规定的判断准则,判断该批原材料是否合格,并决定是接受还是拒收或采取其他处理方式。
2)全数检验:是指对一批待检的原材料100%地进行检验。
3)AQL值: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4.相关参考标准1)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2)DJ/QT01-2004《原材料进料检验标准》5.检验方式1)根据DJ/QT01-2004«原材料进料检验标准»对原材料检验方式进行检验。
2)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应的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无设计图纸的,将供应商提供的规格书转为受控文件替代图纸。
3)根据封样样品进行检验。
4)如采取抽样检验方式:具体检验数量参见GB/T2828.1-2003抽样检验程序进行。
6.检验要求及接受准则1)常规外购件可按照原材料进料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如原材料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原材料特殊要求进行检验。
2)原材料来料时,检验员必须找到相应的检验指导书,并按照检验指导书的要求,参考图纸或者样品进行检验。
3)对判断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可采取退货,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或选用。
退货则开《退货单》;让步接收需研发中心和制造部会签,仍不能统一时,可由客户代表签字确认;降级使用和选用应做降价处理。
品质部会同供应部跟供应商沟通后,品质部开《理赔单》。
对需要供应商进行改进的不合格批次,应发出《材料不良改善通知书》到供应部,并督促得到供应商的书面回复。
以上处理,除供应商的书面回复外,都应在判定为不合格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的书面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规范来料检验规范一、目的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送来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标准。
来料检验规范的目的在于确保从供应商收到的材料质量稳定可靠,以减少缺陷产品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二、适用范围来料检验规范适用于所有进货材料的检验,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
对于重要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材料,应该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
三、检验程序1. 接收材料:接收到供应商送来的材料后,仔细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2. 检查文件:查看供应商提供的来料检验报告或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并与物料的检验要求进行比对。
3. 规格检验:根据产品规格书、质量标准或技术要求,对材料进行外观、尺寸、重量等方面的检验。
4. 抽样检验:按照抽样检验标准,从收到的材料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
对于大批量的材料,可以采用统计抽样方法。
5. 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日期、检验员、结果等信息。
同时,将不合格品进行标注和处理。
6.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退换或重新提供合格的材料。
并且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封存和处理,以防止误用。
四、监督和改进1. 监督:建立来料检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系统,对不合格品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常见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 持续改进: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定期进行供应商评估,并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和频率。
3. 记录和归档:保留所有的来料检验记录和相关文件,便于日后的追溯和参考。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并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工作。
2. 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于质量较为关键的材料,可以借助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确认和验证,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来料检验制度
来料检验制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企业在采购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时,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进行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检验可以确保所采购的物料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为生产制造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来料检验制度的重要性、目的、流程以及常见的检验方法。
二、重要性和目的1.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来料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合格品,降低不良品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控制采购成本:通过来料检验,可以避免采购低质量物料导致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减少返工和报废的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3. 维护供应商关系:通过对来料的合格供应商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辅导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促进供应链的稳定和顺畅。
三、流程1. 接收:当供应商送达货物时,由来料检验部门接收,并记录到货时间、数量、包装等信息。
2. 采样:在接收到货物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从货物中抽取样本进行检验。
3. 检验: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各项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性能检验等。
4. 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对货物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并及时通知供应商和相关部门。
5. 处置:对不合格的货物,可以要求供应商调整或重新供货;对合格的货物,可以放行或送往下一道工序。
四、常见的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通过观察货物的外形、色泽、表面处理等方面,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2. 尺寸检验:通过测量货物的尺寸,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功能检验:通过对货物进行试验、操作等,验证其功能是否正常。
4. 化学检验: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货物中的元素含量、化学成分等。
5. 物理检验:使用物理测试仪器,检测货物的硬度、耐磨性、强度等物理性能。
五、建立和改进来料检验制度的建议1. 明确责任:明确来料检验制度的责任主体,制定相关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2. 审核供应商: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确保选择和认证的供应商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3. 设定检验标准:根据产品设计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来料检验标准。
来料检验制度
来料检验制度引言来料检验是保证原材料符合生产要求的重要环节。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来料检验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增强企业信誉度。
本文旨在介绍来料检验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检验标准、方法、记录等,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严密可靠的来料检验制度。
检验标准来料检验标准是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的,其标准应考虑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
质量标准应参考材料主要指标的技术规定,如性能、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
如何合理制定数量标准应考虑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地域差异、库存情况,以及本企业相关工艺流程所需要的材料的使用量等因素。
在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供应商的真实实力,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检验方法来料检验的目的是要准确判断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或数量标准,从而决定是否接受、拒收或返工,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常用的来料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1. 抽样检验法抽样检验法是来料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并根据检验标准进行检测,以得到样品总体质量的评估。
抽样方式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不同抽样方法的应用视具体情况而定。
2. 全检法全检法是将每个批次所有产品都进行检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品质要求非常严格、数量较小的来料检验,使用非常广泛。
通过全检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来料的质量状况,降低材料缺陷对生产造成的风险。
检验记录来料检验记录是来料检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检验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来料名称、供应商、批次号、检验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和处理意见等。
每批次来料检验都需要有相应的检验记录。
检验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认真记录整个来料检验过程的细节,并加盖检验员印章。
检验记录需要在批次确定后宜及时更新,并经受领导或质量控制部门的审核签字,以体现来料的真实状况和检验员的勤勉工作。
检验结果处理在完成来料检验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接受、拒绝、返工和不予处理等四种方式。
来料检验管理制度
来料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规范来料检验流程,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品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进行来料检验的场所和岗位。
三、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来料检验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物质支持。
2. 生产部门负责制订具体的来料检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验标准。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来料检验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4. 检验员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开展工作,对不合格品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来料检验标准1. 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明显破损和表面污染,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2. 尺寸检验: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生产需要的精度和尺寸要求。
3. 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确保符合产品配方要求。
4. 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
5. 包装检验:对原材料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并且标识清晰。
五、来料检验流程1. 接收原材料:原材料到货后由仓库人员进行接收,并填写来料检验单。
2. 检验操作:检验员根据来料检验标准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3. 处理不合格品:如发现不合格品,需立即通知供应商,并按照公司规定处理。
4. 合格品入库:经过检验合格的原材料,验收人员进行入库并记录入库信息。
5. 不合格品处置:不合格品需由负责人员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和追溯。
六、来料检验记录1. 来料检验单:记录原材料的基本信息和检验结果。
2. 不合格品处理单: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
3. 入库记录:记录合格品的入库情况。
七、来料检验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来料检验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制定改进措施。
八、来料检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来料检验流程进行改进,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是公司来料检验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员工认真执行,确保产品质量,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来料检验管理规定
来料检验管理规定文件编号:ZJ-01-2022来料检验管理规定1报检过程1.1选购物资——选购人员依据选购方案及选购订单或供货合同核对供方送货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包装),通知仓库人员对选购物资的数量举行点收并放置“待检区”,大件物资不能放待检区的可做待检标识,仓库按《库房管理规定》确认无误后签送货单,并填写《报检单》送质检科报检。
钢材类需要在卸车前确认质量的,可不做待检标识,通知质检科立刻检验。
1.2外协物资——车间按照外协方案或生产要求核对外协加工的名称、型号或图号、数量,确认无误后,放置生产过程“待检区”并填写《报检单》送质检科报检。
1.3客户来料、售后换回物资——销售内勤按照物流送货单与售后人员、销售人员或客户确认客户来料、售后换回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出厂编码、物资来料原由,填写退货清单送质检科,由质检科出验证报告提交销售内勤和生产科,作为物资入库或修理依据。
说明:以上外协物资是指由本公司提供材料或生产过程中的外协物资,供给商按图纸直接提供的或需要办入库手续的外协件按选购物资处理。
2检验过程的实施1)检验人员按照报检物资预备相应的原料料检验规程、所需要的检测量具及仪器,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2)检验人员在对选购物资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包装及外观状态等举行初检后,依据相应的检验规程对报检物资举行检验。
3)对于超出本公司检验能力的项目,按照选购合同或质检科提出要求供方提供相关产品合格证实,本公司检验人员对其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包装及外观状态、供给商合格凭证等举行验证。
4)劳保用品、低值易耗品类及用于公司生活、办公的物资不在公司质检部检验范围。
5)工装夹具工具仪器等生产设施由使用申请部门验收无误签字后,仓库直接入库。
3对检验结果的处理3.1检验完毕后,由检验人员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3.2检验合格的物资,由检验人员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报检单》上,并签字后交报检部门。
进料检验管理制度
进料检验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的。
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原辅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进料质量合乎标准,使不合格品无法入库甚至投入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第三条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质部进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第四条职责。
1.品质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品质部经理审核进料检验报告。
3.原料库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及外观情况。
4.品质部制定进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五条明确进料检测要项。
1.进料检验专员在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进料检验主管(进料检验工程师)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在必要时,进料检验专员可从来料中随机抽取两件来料,交给进料检验主管(进料检验工程师》签发来料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质量检测说明,不可在不明来料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允收水平(AQL)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第六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本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七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
1.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八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1.全数检验。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免检。
适用于大量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因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材料。
对于后者,进料检验专员应跟踪生产时的质量状况。
3.抽样检验。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物料来料质检规章制度内容
物料来料质检规章制度内容为了保证公司原材料的质量,保障公司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节约公司的成本,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制定此规章制度,明确公司原料来料质检的相关流程、要求和责任。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的来料质检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原料、金属原料、塑料原料、纺织原料等。
三、质检流程1. 来料接收原材料收货员在供应商送货时,应按照送货单上的信息确认收货,并进行签收。
2. 样品取样收货员应根据产品规定数量,随机抽取样品,并标明来料编号、日期及供应商,送往质检部门进行检测。
3. 质检标准质检部门根据公司制定的标准,对原材料进行外观、尺寸、含锌量、PH值等相关质量指标的检测。
4. 质检结果质检部门对样品进行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原材料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则通知供应商退货或投诉。
5. 质检记录质检部门要对每批原材料的质检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备查。
四、质检指标1. 外观原材料的外观应无异物、无色差、无瑕疵,符合生产要求。
2. 尺寸原材料的尺寸应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符合生产要求。
3. 含锌量对于含锌量较高的原材料,要求含锌量在合理范围内,否则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
4. PH值对于酸碱性较强的原材料,要求PH值在合理范围内,否则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五、责任制度1. 供应商责任供应商应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如出现质量问题,应负责退货或赔偿。
2. 收货员责任收货员负责对原材料的收货验收工作,确保原材料的正确接收。
3. 质检部门责任质检部门负责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公司标准。
4. 采购部门责任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原材料的质量要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交期。
六、附则1. 本规章制度由公司质检部门负责执行和监督,如有违反规定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本规章制度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如需修改,须经公司领导审批。
3. 本规章制度如有疑问或解释不清之处,可向公司质检部门咨询或提出意见。
来料检验入库管理制度
来料检验入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和符合生产要求,维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货原材料的检验和入库管理,包括来料检验、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记录、非合格品控制、退货管理等。
三、来料检验1. 来料检验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将进货原材料分为合格品和非合格品两个类别。
2. 来料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物理性能检验等。
3. 来料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四、检验标准1. 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作为检验原则,必要时可根据产品的特殊要求确定特殊检验标准。
2. 检验标准应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检验方法1. 检验方法应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方法应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
六、检验记录1. 对每批进货原材料进行检验时,应制作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
2.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以备查证。
七、非合格品控制1. 对于出现的非合格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退货、短缺扣款、索赔等。
2. 非合格品应做好隔离、标识、处理等工作,以免误用。
八、退货管理1. 对于非合格品或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应及时申请退货,并妥善处理。
2. 供应商对退回的原材料应依法承担责任。
九、质量管理部门1. 质量管理部门是负责来料检验入库管理的部门,其职责包括制定检验计划、制定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记录等。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汇总、分析和处理。
十、其他1. 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杜绝违规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 提倡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客户满意度。
十一、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须经企业领导小组审批。
仓库来料入库抽检制度范本
仓库来料入库抽检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确保仓库来料的质量符合公司要求,防止不良物料流入生产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和公司信誉,特制定本抽检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废品等物料的入库抽检工作。
三、抽检原则1. 抽检应按照随机、全面、代表性的原则进行,确保抽检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抽检比例应根据物料的 risk level(风险等级)和供应商信誉等因素确定。
3. 抽检结果不合格的物料,应严格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四、抽检流程1. 物料入库前,由仓库管理员对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进行初步核对,确保物料数量和规格符合采购订单要求。
2. 仓库管理员在物料入库时,应根据采购订单、物料清单等资料,对物料进行分类、标识,为抽检做好准备。
3.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物料的 risk level 和供应商信誉,制定抽检计划,包括抽检比例、抽检数量、抽检时间等。
4. 质量检验部门按照抽检计划,对入库物料进行抽检。
抽检过程中,应确保抽检的随机性和全面性。
5. 质量检验部门对抽检的物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判断物料是否符合公司质量要求。
6. 质量检验部门将抽检结果反馈给仓库管理员,并对不合格的物料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处理。
7. 仓库管理员根据抽检结果,对不合格的物料进行隔离,防止不良物料流入生产环节。
8. 仓库管理员对合格的物料进行入库操作,确保物料安全、整齐、有序地存放。
五、不合格物料处理1. 不合格的物料,应根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退货、索赔等。
2. 对严重不合格的物料,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供应商进行整改。
3. 仓库管理员应定期对不合格物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公司采购部门提供改进供应商的质量信息。
六、记录和追溯1. 仓库管理员应详细记录抽检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抽检日期、抽检人员、抽检数量、抽检结果等。
2. 质量检验部门应保存抽检报告,以便追溯和查询。
3. 仓库管理员应确保物料的追溯性,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问题来源。
来料检验规范管理制度
来料检验规范管理制度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来料检验规范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和要求,以提高来料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份关于来料检验规范管理制度的简要说明,供参考。
一、目的和范围本规范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来料检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适用于供应商提供的所有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料检验工作。
二、责任和权限1.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来料检验规范管理制度,并对来料检验工作质量负责。
2.检验员负责具体的来料检验工作,并按规定执行检验流程和标准。
三、来料检验流程1.接收和登记:接收来料,并核对送货单和物料清单,做好来料登记工作。
2.样本取样: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案,取样代表性样本,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验项目确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确定检验项目和相应的标准。
4.检验方法选择: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5.检验执行: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和标准,对样本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6.检验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并记录判定结果。
7.处理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存储和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流入生产和供应环节。
8.检验报告编制: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来料检验报告,并进行归档。
四、设备和环境要求1.来料检验仪器设备:要求仪器设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经过校准和检验合格。
2.检验环境:要求检验环境符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要求,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检验记录管理1.检验记录:对每次来料检验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2.检验报告归档:对每次来料检验的检验报告进行归档,确保可追溯和可查证。
六、培训和评估1.培训:对参与来料检验的人员进行相关的质量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检验能力和水平。
2.评估:对来料检验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
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可以正常使用。
一个完善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为供应商和采购方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的介绍。
一、来料检验规范1.检验设备:明确需要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并建立相关检验设备的采购、验收、领用和维护等程序。
2.来料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来料检验标准,包括尺寸、外观、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3.来料检验参数:明确需要测量和记录的参数,如尺寸、重量、硬度、含水率等。
4.来料检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目视检查、尺寸测量、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5.控制样品数量: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合理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6.来料检验记录:建立来料检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员、检验日期等信息,以便溯源和管理。
7.不合格处理: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包括退货、整改、追溯等,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
二、来料检验流程1.采购订单及合同:确保来料检验的基础,包括产品规格、质量标准、交货日期等信息。
2.送货接收:接收供应商送来的原料或零部件,并核对送货单和采购订单是否一致。
3.样品抽样:根据抽样方法,从送货中抽取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证据性。
4.检验参数测量:使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对样品进行测量和测试,记录测量结果。
5.检验结果评估:根据来料检验标准,评估检验结果是否合格,并记录评估结果。
6.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如退货、整改等。
7.合格品接收:接收合格的原料或零部件,并进行验收,记录接收结果。
8.数据分析及统计: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9.持续改进:根据统计结果和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的介绍,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和公司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来料进货检验制度范本
来料进货检验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公司生产用原辅材料及零配件等质量符合规定要求,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线,造成产品不合格,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购入的生产用原辅物料、零配件等来料进货检验。
三、检验依据1.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标准或要求。
2. 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明文件。
3. 公司的内部质量标准或工艺要求。
四、检验职责1. 品保部负责对所有来料进行质量检查与管理。
2. 采购部负责供应商的质量状况联系及来料数量的确认和收货。
3. 研发部负责新物料的承认,并提供标准作为检验依据。
4. 物流部负责来料的储存和管理。
五、检验流程1. 来料检验前,首先确认供应商是否为合格供应商。
2. 检查供应商提供的出货检验报告是否完整、清晰、无漏项。
3. 核对来料单号、料号、数量等信息与采购订单、送货单等是否一致。
4. 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抽检或全检,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来料是否合格。
5. 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并及时反馈给采购部处理。
6. 检验员填写来料检验报告,记录检验结果,并由供应商签字确认。
六、检验要求1. 检验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参加培训,提高检验能力。
2. 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验准确可靠。
3. 检验过程应严格执行检验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或忽视检验项目。
4. 检验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便于追溯和分析。
七、改进与反馈1. 对来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并要求其改进。
2. 采购部应根据来料检验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必要时采取措施改进供应商质量。
3. 品保部应定期回顾来料检验情况,优化检验流程和方法,提高检验效率。
八、制度执行与监督1. 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来料质量符合公司要求。
2. 管理层应定期检查来料检验工作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九、制度修订本制度如有变更,由品保部提出修订意见,经管理层审批后进行更新发布。
品质部来料检验管理办法
品质部来料检验管理办法一、目的为确保公司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物料的来料检验工作。
三、职责1. 品质部负责制定来料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
执行来料检验工作,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
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标识、隔离,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统计分析来料检验数据,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2.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物料符合质量要求。
协助品质部处理不合格物料的退货、换货等事宜。
3. 仓库负责接收物料,并通知品质部进行检验。
对检验合格的物料进行入库管理,对不合格物料进行隔离存放。
四、检验流程1. 收货通知仓库在收到物料后,应及时核对物料的品种、数量、规格等信息,并通知品质部进行检验。
2. 检验准备品质部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应准备好相应的检验工具和检验标准。
3. 抽样检验检验员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抽样,抽样数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
4. 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对物料进行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如检验结果合格,检验员应在物料上贴上合格标签,并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如检验结果不合格,检验员应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签,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5.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物料,品质部应会同采购部、仓库等部门进行评审,确定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包括退货、换货、挑选使用、特采等。
对于需要退货或换货的物料,采购部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办理相关手续。
对于挑选使用或特采的物料,应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五、检验标准1. 品质部应根据物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
2. 检验标准应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合格判定标准等内容。
3. 检验标准应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六、记录与报告1. 检验员应如实记录检验结果,填写《来料检验报告》。
来料检验确认管理规定
来料检验确认管理规定一、目的为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不合格来料投入生产或使用,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来料的检验确认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等。
三、职责分工1、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协调,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物料符合采购合同中的质量要求。
及时将来料信息传递给质量检验部门。
2、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制定来料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
实施来料检验工作,判定来料是否合格。
对不合格来料提出处理意见,并跟进处理结果。
3、仓库部门负责来料的接收、存储和保管。
配合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来料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
4、生产部门对检验合格的来料进行使用,并及时反馈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四、来料检验流程1、来料接收仓库人员在接收来料时,应核对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包装等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
如发现来料存在外观损坏、包装破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
2、检验准备质量检验人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应准备好相应的检验工具、仪器和检验标准。
对新物料或首次供货的供应商,应确认是否有相关的检验规范和标准。
3、抽样检验质量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抽样。
抽样应具有代表性,确保检验结果能够反映整批来料的质量状况。
4、检验项目外观检验:检查来料的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变形、划伤、锈蚀等缺陷。
尺寸检验:测量来料的关键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公差范围。
性能检验:对有性能要求的来料,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化学成分检验:对需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来料,进行抽样送检。
5、检验结果判定质量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对照检验标准和规范,判定来料是否合格。
如检验结果合格,应在来料上贴上“合格”标签,并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如检验结果不合格,应在来料上贴上“不合格”标签,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
6、不合格品处理质量检验部门对不合格来料提出处理意见,如退货、换货、挑选使用、返工返修等。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旨在制定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以确保来料检验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检验标准及要求1. 来料检验应基于国家、行业和公司的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标准。
2. 检验标准应明确具体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验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验标准应及时更新,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确保检验工作始终符合最新要求。
三、检验流程1. 来料检验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a. 接收来料:负责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接收来料,并记录相关信息,如供应商、批次号等。
b. 样品抽检:按照抽检计划和抽检比例,从接收到的来料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c. 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各项检验项目的检测,包括外观、尺寸、物理性质、化学成份等。
d. 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标准和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判定是否合格。
e. 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像关流程进行退货、返工或者报废等处理。
f. 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后续跟踪和分析。
四、检验设备和环境要求1. 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同时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环境应符合检验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五、人员要求和培训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检验设备和使用检验工具。
2. 检验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检验标准和方法,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六、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1. 对来料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 定期评估来料检验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七、附则1. 本规范的制定、修订和执行由相关部门负责,并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
来料员质量检验制度范本
来料员质量检验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本公司的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来料质量检验员的职责、权限、检验流程和标准等内容。
二、来料质量检验员职责1. 负责对公司所有来料(包括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验。
2.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来料的质量状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向上级汇报。
4. 对不合格来料提出处理意见,并跟踪处理结果。
5. 参与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审核。
6. 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来料质量检验员权限1. 对不合格来料有权下令禁用,并提出处理措施。
2. 对来料质量问题有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 有权拒绝接收质量不合格的来料。
四、检验流程1. 来料到达仓库后,来料质量检验员应立即进行检验。
2. 检验员应根据检验标准,对来料的外观、尺寸、性能等进行检查。
3. 对不合格来料,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并报送给上级。
4. 上级接到《不合格品报告单》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5. 处理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检验员。
五、检验标准1. 来料质量检验应依据公司制定的检验标准进行。
2. 检验标准应包括来料的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3. 检验标准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要求进行制定和修订。
六、记录和报告1. 检验员应对每次检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
2. 检验记录应包括来料的名称、规格、批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
3. 检验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并由检验员签名确认。
4. 检验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内容,并及时报送给上级。
七、培训和考核1. 来料质量检验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公司应定期对检验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 公司应对检验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检验员工作质量的依据。
来料质量检验管理办法
XX公司来料质量检验管理办法
受控状态
编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规范对采购物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保证来料质量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用采购物料管理工作。本办法所指的物料范围包括:
1.生产产品用原材料。
2.生产产品用主要辅助材料。
3.生产产品用主要包装材料等。
第二章来料检验程序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质检部负责制定、解释修改
第十七条本办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生效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第九条质检人员需要对来料的外观、尺寸进行初步判断,并填写来料检验单。
第十条本公司对来料实行抽检制度,即根据来料量选取一定的样本进行检查,如果抽检合格率低于98%,则视为该批次物料不合格。
第十一条需要仪器检测其性能的物料,质检人员不得主观判断其性能指标,一切数据必须以仪器检测数值为准。
第四章来料检验责任与考核
第三章来料检验内容
第七条质检人员首先需要对采购物料的质量证明进行审核。审核项目包括:
1.来料是否具备质检合格证或由生产厂商签署的质检报告。
2.来料适用的国家质量标准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3.来料应该出具的其他技术质量资料等
第八条物料拆包前,需要对物料的外包装情况进行检验,发现包装破损及时联系运输人员或供应商。
第三条所有来料直接由仓储部负责接收,并清点、记录备案,同时告知质检部。
第四条质检部接到通知后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仓库,并在1个小时内做好来料检验工作。
第五条质检人员在检查来料相关资料后,按照规定的检验程序对来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
来料检验制度
c、对特采的批次,品质部IQC负责标识贴特采标识牌;
d、品质部LQC负责生产过程跟踪验证,如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主管;
e.最终评审不合格的批次物料,由IQC在物料外箱贴不合格标识牌,采购及外加工担当沟通协调各相关方办理退货;
五 处罚措施
因采购未将送货单送到指定地点,造成不能及时验货而影响车间正常生产或影响最终产品不能如期交付;由采购承担全部责任,影响车间正常生产,对采购责任人10元/次,影响最终产品不能如期交付,依据情况做相应的处罚;
因外加工担当与外协厂家信息沟通不充分,造成产品加工错误或工期延误,影响车间生产或交付,影响车间正常生产,对外加工担当10元/次,影响最终产品不能如期交付,依据情况做相应的处罚;
因检验不及时或检验结果不准确影响正常生产时,由IQC承担全部责任,对漏检、错检,10元/次,主管负连带责任;
产品未经检验或检验结论不合格,车间私自使用,发生质量隐患,由车间负责;
以上任何不符合项,由品质部出具处罚报告,递交相关负责人确认,最高管理者审批,送办公司内勤处备案;
六、相关文件
产品图纸
云路ROHS控制方案
外加工监控
4.2.1由外加工担当负责外加工物料的领用以及产品加工技术、质量要求图纸的协调、控制与传递行检验,并提出外加工质改点;
检验
4.3.1物理性能检验
IQC接到送货单后,准备相应的检验器具,依据产品图纸进行检验,检验一般按照来料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检验工作的安排,对于生产急需的物料由采购及外加工担当书面通知IQC优先安排检验;急需物料频次≤3批次/天,急需物料检测周期≤2小时,如需要环保检验,按环保检验周期一个工作日执行;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来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来料检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来料检验管理控制规范。
一、建立完善的来料检验管理体系1.1 设立来料检验标准:制定明确的来料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来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1.2 制定来料检验流程:建立来料检验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要求,确保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1.3 建立来料检验记录:建立来料检验记录的档案,包括来料检验报告、检验记录表等,以便追溯和评估来料的质量。
二、加强来料供应商的质量管理2.1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供应商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力。
2.2 建立供应商质量协议: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要求,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来料符合质量标准。
2.3 定期开展供应商质量评估: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评估其质量管理水平和提供的来料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加强来料检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3.1 配备适用的检验设备:根据来料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用的检验设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建立检验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定检验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校准、维护和保养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3.3 培训检验设备操作人员:对检验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仪器使用能力,确保设备的正确操作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四、加强来料检验数据的分析与应用4.1 建立来料检验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建立来料检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度,对来料质量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 利用来料检验数据进行质量改进:根据来料检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质量改进和优化,提高来料质量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3 与生产环节的数据对接:将来料检验数据与生产环节的数据进行对接,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信息的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云路ROHS控制方案》
6.3《外协计划》
6.4《采购合同》
七、形成记录
7.1《送货单》
7.2《不合格通知单》
7.3《委托试验申请单》
7.4《特采单》
7.5《原材料至下发日期生效,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
五处罚措施
5.1因采购未将《送货单》送到指定地点,造成不能及时验货而影响车间正常生产或影响最终产品不能如期交付。由采购承担全部责任,影响车间正常生产,对采购责任人10元/次,影响最终产品不能如期交付,依据情况做相应的处罚;
5.2因外加工担当与外协厂家信息沟通不充分,造成产品加工错误或工期延误,影响车间生产或交付,影响车间正常生产,对外加工担当10元/次,影响最终产品不能如期交付,依据情况做相应的处罚;
4.2外加工监控
4.2.1由外加工担当负责外加工物料的领用以及产品加工技术、质量要求(图纸)的协调、控制与传递等相关事宜。
4.2.2 IQC负责对外加工的产品进行检验,并提出外加工质改点。
4.3检验
4.3.1物理性能检验
IQC接到《送货单》后,准备相应的检验器具,依据《产品图纸》进行检验,检验一般按照来料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检验工作的安排,对于生产急需的物料由采购及外加工担当书面通知IQC优先安排检验。急需物料频次≤3批次/天,急需物料检测周期≤2小时,如需要环保检验,按环保检验周期一个工作日执行。
5.3因检验不及时或检验结果不准确影响正常生产时,由IQC承担全部责任,对漏检、错检,10元/次,主管负连带责任。
5.4产品未经检验或检验结论不合格,车间私自使用,发生质量隐患,由车间负责。
5.5以上任何不符合项,由品质部出具处罚报告,递交相关负责人确认,最高管理者审批,送办公司内勤处备案。
六、相关文件
4.3.2环保项目检验
a.IQC按《云路ROHS控制方案》要求进行抽样,填写《ROHS委托试验单》送蓝村实验室检验;
b.入厂物资分为原材料及外协件两大类,原材料入厂后物理性能检验合格后,需要进行环保(ROHS)检验,检验周期为一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之后IQC与蓝村实验室确认环保检测结果,合格IQC负责签单,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如不合格依据4.4.2流程处理。外协件物理性能检验合格后,直接办理入库。
3.3仓库负责对产品数量及产品防护措施进行确认;
四、要求
4.1来料检验通知
4.1.1供应商送货时,填写《送货单》交相关采购、外加工担当人员,相关采购、外加工担当接到《送货单》后,按照《采购合同》及《外协计划》对品名、规格、数量(重量)等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在《送货单》上签字确认,并将单据送到仓库指定位置,通知品质部(IQC)检验。(通知方式以指定位置放置送货单为准,如电话、口头、MSN等通知后,但指定位置没有送货单,视为未通知)。
一、目的
为规范来料检验流程,确保外来物料满足公司品质要求,保证物料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EMC部门所有外来原料(含外协)的检验。
三、职责
3.1品质部IQC负责对入厂物料的检验;
3.2采购及外加工担当负责物料、外协件的跟催,就产品技术要求同供方(含外协)确认;
4.4检验后的处理
4.4.1合格批次的处理
a、检验合格的批次,品质部(IQC)在《送货单》上签字发至仓库,由仓库再下发各相关部门备案,IQC在物料外箱标识合格标识牌。
b、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c、IQC填写《原材料验收记录》,报主管审核。
4.4.2不合格批次的处理
a、不合格批次品质部(IQC)在《送货单》上对应产品备注栏标识“不合格”并附《不合格通知单》(详细描述不合格情况和试验数据),下发仓库、计划、采购各一份,质量部存档一份;
b、计划、车间根据订单实际情况评审,如生产急需,由采购部填写《特采单》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EMC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将特采单下发IQC、LQC及仓库部门。
c、对特采的批次,品质部(IQC)负责标识(贴特采标识牌);
d、品质部(LQC)负责生产过程跟踪验证,如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主管;
e.最终评审不合格的批次物料,由IQC在物料外箱贴不合格标识牌,采购及外加工担当沟通协调各相关方办理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