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GIS的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第六章_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0
![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第六章_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0](https://img.taocdn.com/s3/m/3c53a6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0.png)
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第六章_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0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 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GIS的空间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进行计量和统计分析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GIS中空间数据的量算及统计分析方法。
一、空间数据的量算方法1.面积量算:面积量算是对地理空间对象的面积进行计算的方法。
常见的面积量算方法有几何方法、计算公式等。
在GIS中,可以通过点、线、面等要素的矢量数据来计算其面积。
2.距离量算:距离量算是对地理空间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的方法。
常见的距离量算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最短路径距离等。
在GIS中,可以通过点、线、面等要素的矢量数据来计算其之间的距离。
3.方位角量算:方位角量算是对地理空间对象之间的方向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常见的方位角量算方法有方位角计算公式等。
在GIS中,可以通过点、线要素的矢量数据来计算其之间的方位角。
二、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1.面状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面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对象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面状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面积统计分析、面积比例统计分析、分区统计分析等。
2.点状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点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对象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点状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点密度统计分析、距离统计分析、聚类统计分析等。
3.线状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线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对象在空间路径上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线状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长度统计分析、方向统计分析、曲率统计分析等。
三、GIS空间分析的应用场景1.环境保护:通过对空间数据的量算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环境状况和监测环境污染等问题。
2.城市规划:通过对地理空间对象的量算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城市土地利用情况、交通网络等,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GIS空间分析6
![GIS空间分析6](https://img.taocdn.com/s3/m/ca71743e10661ed9ad51f36d.png)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设M=V-X,对于M中的顶点y,一切从x0到y的路径, 如果除y外仅含X的元素,则称为从x0经过X到y的 路径,这些路径中的最短路径的路程记为: DIS(x0Xy),最短路径中位于y之前的顶点记 为:PRED(x0Xy)。 每一步都向X中添加顶点m,并保证
17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推销员问题的一种近似解法: 对给定的一个空间分布,先给定一个 初始集,然后在每一次叠代中,将一个后 继点依Peano次序插入到初始集中,这样 每次增加的路径长度是最小的。 这种方法虽然不能保证最终得到的一 定是最短路径,但却是接近最短路径的一 种路径。
V1
0
V2
2
V6
1
4
6 1
V5
3 0
V3
2 3
1
V4
22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G中从顶点Vi到顶点Vj的通道称为路径,从Vi到Vi 本身的通道称为回路。不包含回路的通道称为 基本路径,即基本路径不重复经过某顶点。 路径(或回路中)所有边的值之和称为路径的 值。
线-线、线-面、线-体
GIS
面-面、面-体
体-体
6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一、点状物体与线状物体间的距离 点-线物体定义为点状物体(P)与线状物体 (L)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d PL min (d Px )
xL
GIS
在GIS中,线状物体一般是由折线来表示 的,具有有限个数值点,因此可以通过点 到直线段距离的计算来确定点到线的距离。
(GIS)第六章__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GIS)第六章__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40b9e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a.png)
三、应用实例——XX省XX市土地定级信息 系统
第三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适宜性分析是指土地针对某种特定开发活动的分析,这些 开发活动包括农业应用、城市化选址、作物类型布局、道路 选址、选择重新造林的最适宜的土地等.
因此,建立适宜性分析模型,首先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其 次选择其影响因子,然后评价某一地域的各个因子对这种开发 活动的适宜程度,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依据.
➢ 评价过程 ➢ 评价对象生态条件调查.评价对象玉米属于禾本科,为一年
生草本,其主导生态条件例如:性喜高温,需水量大,要求 土壤肥沃和土层疏松,其根系伸展要求防止土壤侵蚀等. ➢ 确定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和因子.根据将玉米作物生长有 关的生态条件与土地质量相比照,除了温度可通过季节调 节外,其他影响因评价素对和象因的影子响如因图素和所因示子:体系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 的应用模型
主要内容
第1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 第2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第3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第4节 发展预测模型(自学) 第5节 区位选择模型(自学) 第6节 交通规划模型(自学) 第7节 地球科学模拟模型(自学) 本章重点:一般的GIS应用模型及其构建过程和方法
第一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
〔三应用模型建模的方法——制图建模
➢ 通过作用于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一组顺序的、交互的空间分析操作 命令,对一个空间分析过程进行的实现模拟.
➢ 制图建模的结果是一个应用模型,它是对空间分析过程及其数据的一种 图形或符号表示,目的是帮助分析人员组织和规划所要完成的分析过程, 并逐步指定完成这一分析过程所需的数据.制图建模也可用于研究说明 文档,作为分析研究的参考和素材.
供水Q1
供肥Q2
供氧Q3
土壤侵蚀Q4
第六章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9a3bb443323968011c92f7.png)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一节GIS空间分析模型一、地学模型概述地理信息系统以数字世界表示自然世界,具有完备的空间特性,可以存储和处理不同地理发展时期的大量地理数据、并具有极强的空间系统综合分析能力,是地理分析的有力工具。
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完成管理大量复杂的地理数据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地理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的任务,必须发展广泛的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分析模型,这是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实用的关键。
所谓模型,就是将系统的各个要素,通过适当的筛选,用一定的表现规则所描写出来的简明映像。
模型通常表达了某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或发展结果。
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地理系统各地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客观规律信息的语言的或数学的或其他表达形式,通常反映了地学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或结果。
地学模型也称为专题分析模型。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专题分析模型是根据关于目标的知识将系统数据重新组织,得出与目标有关的更为有序的新的数据集合的有关规则和公式。
这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生产和科研的重要手段。
模型化是将主观性的思考,以模型的形式反映出来,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的体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地学分析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1、逻辑模型:由地理名词和逻辑运算符组成的逻辑表达式表示;2、物理模型:由物理模拟过程表达;3、数学模型:由常数、参数、变量和函数关系等组成的数学表达式表示;4、图像模型:由某种图像或图像运算的集合表达,如各种专题地图。
专题分析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任何地理信息系统都是为一定的应用目的而建立的,必须根据具体需要采用适用的分析模型指导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主要包括:①数据项的选择,数据的范围、精度、量测方法等,如果毫无选择地录入数据,只会使系统增加负担,降低效率,无法突出主要因素,甚至因为数据采集周期过长而失去意义;数据结构应以最好地表示地理现象和易于模型实现为标准;②硬件环境的选择,根据模型的输入、输出和运算方法选择经济实用的硬件支持;③软件功能的选择,根据模型的管理和运行设计适用的软件功能。
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空间分析的教程
![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空间分析的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8a58d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6.png)
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空间分析的教程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款强大的工具,可用于进行地理空间分析。
地理空间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和位置数据进行研究、可视化和预测的过程。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如何使用GIS软件进行这些分析。
第一章:GIS软件简介首先我们将介绍GIS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GIS软件可以处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地理数据,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常见的GIS软件包括ArcGIS、QGIS和Google Earth等。
第二章: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在进行地理空间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地图投影和地理坐标系统。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曲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而地理坐标系统则是在地图上标识位置的方式。
不同的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对地理空间分析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空间分析的第一步是采集和处理地图数据。
通过使用GPS设备、航空遥感和卫星图像等工具,可以收集到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建筑物、道路和土地利用等。
然后,可以使用GI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第四章:空间查询和数据查询地理空间分析的核心是空间查询和数据查询。
空间查询是通过在地图上绘制特定范围的区域来找到符合特定条件的要素,例如,在一个城市中找到所有的公园。
数据查询是通过指定特定的属性条件来查找符合要求的数据记录,例如,查找特定类型的建筑物或土地利用。
第五章: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使用GIS软件进行地理空间分析还包括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
空间分析是通过对地理数据的空间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研究地理现象和模式。
常见的空间分析技术包括缓冲区分析、交互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空间统计是利用统计方法来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关性。
第六章:地理可视化和地图制图地理空间分析的结果通常需要以地图或其他可视化形式进行展示和传达。
使用GIS软件可以创建各种类型的地图,包括点线面地图、等值线地图和热力图等。
GIS算法-Chp6空间度量
![GIS算法-Chp6空间度量](https://img.taocdn.com/s3/m/1031280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8.png)
空间查询
图形和属性的互查是最常用的查询,主要有两类:
1、按属性信息的要求来查询定位空间位置,称为“属性 查图形”。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查询人口大于4000万且 城市人口大于1000万的省有哪些?称为SQL查询.
2、根据对象的空间位置查询有关的属性信息,称为“图 形查属性”。如一般的GIS软件都提供一个“INFO”工具 ,让用户利用鼠标,用点选、画线、矩形、圆、不规则多 边形等工具选中地物,并显示所查询对象的属性列表,可 进行有关统计分析。
第六章 空间度量算法
空间信息查询与量算
查询和定位空间对象,并对空间对象进行量 算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它是GIS进行高层次 分析的基础。在GIS中,为进行高层次分析,往 往需要查询定位空间对象,并用一些简单的量测 值对地理分布或现象进行描述,如长度、面积、 距离等。实际上,空间分析首先始于空间查询和 量算,它是空间分析的定量基础。
空间查询
1、基于空间关系查询 空间实体间存在多种空间关系,包括拓扑、距离、方
位等。如查找满足下列条件的城市: 在京沪线的东部;距离京沪线不超过50公里; 城市人口大于100万; 城市区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
空间查询
简单的点线面相互关系拓扑查询包括: 面面查询:如与某个多边形相邻的多边形有哪些; 面线查询:如某个多边形内包含哪些线; 面点查询:如某个多边形内有哪些点状地物; 线面查询:如某条线经过的多边形有哪些; 线线查询:如与某条河流相连的支流有哪些; 线点查询:如某条道路上有哪些桥梁,某条输电线上有哪些变电 站;点面查询:如某个点落在那个多边形内; 点线查询:如某个结点由哪些线相交而成;
空间信息量算
几何量算
1.长度 线状物体的长度是最基本的形态参数之一,在矢量
gis空间分析
![gis空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3e57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f.png)
gis空间分析【GIS空间分析】GIS空间分析(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特殊软件技术对地理、地貌、地质、水文等地球表层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地理空间关系,从而在地理决策、规划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GIS空间分析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给读者对这一领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一、GIS空间分析的定义GIS空间分析是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提取、融合和展示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结合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数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关系、属性关系和统计关系的分析,从而揭示地理空间的内在规律。
GIS空间分析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类、查询、计算和模拟,进而为地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二、GIS空间分析的原理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基于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空间拓扑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描述、分布和变异等分析,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规律。
例如,可以通过点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空间插值等方法,推测出分布在特定区域的事件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
2. 空间拓扑分析: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关系和拓扑关系分析,揭示地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约束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拓扑关系分析方法,判断道路网的连通性和阻断情况,为交通规划和设施布局提供支持。
3. 空间模拟分析: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模拟和预测,揭示不同因素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和变化趋势。
例如,可以使用地理模型和算法,模拟城市扩张、环境变化等情景,并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
4. 空间可视化分析:通过将分析结果以图形、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展示,帮助人们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空间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通过空间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可以使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从而做出科学决策。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524f752af90242a895e5b0.png)
几何量算
n 维匀质空间广义距离公式
dij (xixj)2(yiyj)2
距
n
1/q
dij(q) (xlixl)jq
离
l1
计
i(xi, yi)
dijxi xj yi yj i
j(xj, yj) j
j
算
q=0.6,非欧氏距离
i
公 式
n 维非匀质空间距离计算
d ij (x i x j)0 .6 (y i y j)0 .61 /0 .6
2019/8/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9
依次求出任何两个点的距离系数dij(i,j=l, 2,…,n)以后,则可形成一个距离矩 阵
它反映了地理单元的差异情况,在此基础 上就可以根据最短距离法或最长距离法 或中位线法等,进行逐步归类,最后形 成一张聚类分析谱系图。
2019/8/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019/8/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7
GIS空间分析模型
数学模型 :是应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部分现实世界 的信息(现象、数据)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数学模型 经过演绎、推导,给出数学上的分析、预报、决策或 控制,再经过解释回到现实世界,完成实践——理 论——实践这一循环
2019/8/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
zm=lm1*x1+lm2*x2+...+lmp*xp
2019/8/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5
这样做决原定指的标综的合第指一标,z1第,二z2,,……,,第zmm分主别成称 分比,例且依z次1,递z减2,。…而,实zm际在工总作方中差常中挑占选的前 几个方差比例最大的主成分,从而简化 指标间的关系,抓住了主要矛盾。
GIS空间分析
![GIS空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c1c36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4.png)
Cov{Z(x), Z(x+h)}=E[Z(x)Z(x+h)]-m2=C(h),任意x,h
• (2)内蕴假设
• 一些自然现象和随机函数具有无限离散性,这时 区域化变量Z(x)的增量Z(x)-Z(x+h)满足下列两个 条件时,就称该区域化变量满足内蕴假设:
随机场Z(x)的自协方差函数亦称为协方差函 数,一般地,协方差函数依赖于空间点x和 向量h。当h=0时,协方差函数变为
Cov(x,x+0)=E[Z(x)]2—{E[Z(x)]}2
(6.3)
• 3. 变异函数
变异函数在一维条件下,当空间点x在一维x轴上变 化时,区域变量Z(x)在点x和x+h处的值Z(x)与 Z(x+h)差的方差一半定义为区域变量Z(x)在x轴上 的变异函数,记为γ(x,h),即
随机函数Z(x)的增量Z(x)-Z(x+h)只依赖于分隔它 们的向量h,而不依赖于具体位置x,这样,被向量 h分割的每一对数据[Z(x),Z(x+h)]可以看成是一 对随机变量{Z(x1),Z(x2)}的一个不同现实,而半变 异函数γ(h)的估计量γ*(h)为
γ*(h)=1/2N(h)*∑[Z(xi)-Z(xi+h)]2
N(h) 36 27 21 13
5 N(h) 32 21 13
8
2
5.35 9.26 17.55 25.69 22.90
7.06 12.95 30.85 58.13 50.00
(h)
(h)
• 4. 平稳性假设及内蕴假设
• (1)平稳性假设
设某一随机函数Z(x),其空间分布律不因平移而改变,即 若对任一向量h,关系式 G(z1,z2,…,x1,x2,…)=G(z1,z2,…,x1+h,x2+h,…) 成立时,则该随机函数为平稳性随机函数。
GIS空间分析方法
![GIS空间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8800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e.png)
GIS空间分析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是指利用GIS技术和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它包括了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模型建立和模拟等操作,旨在揭示地理空间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点线面分析点线面是地理空间对象的常见形式,点线面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基础。
点线面分析涉及到对点、线、面要素进行拓扑关系的判定和属性数据分析,以及对点线面的距离测量、方位计算和空间关系的判断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用于地理空间对象的查找、选择、连接和组织等任务。
2.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指在地理空间对象周围建立一个等距离或者等属性值的区域,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时空关系。
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地理对象数量、密度和分布情况,从而对资源分配、环境保护和区域规划等问题进行优化和决策。
3.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分析是将地理空间数据以图形、图像或者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人们对数据进行直观理解和分析的过程。
可视化分析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图像,帮助人们发现地理空间模式、趋势和异常现象等信息,从而辅助决策和规划过程。
4.空间插值分析空间插值分析是利用已有的有限样本数据来推测或者估计未知位置上的属性值的方法。
通过空间插值分析,可以对地理现象的分布进行估计和预测,从而为资源管理、环境评价和风险分析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5.空间网络分析空间网络分析是指在地理空间数据之上进行网络建模,进行路径分析和网络优化的方法。
空间网络分析常用于交通规划、物流分配和资源调度等问题的求解,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最优路径、确定最佳服务区域和优化交通运输等任务。
综上所述,GIS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点线面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视化分析、空间插值分析和空间网络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地理空间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第六章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53ed330b4c2e3f57276354.png)
空间聚类 分析
空间聚合
空间聚合
根据空间分辨力和分类表,进行数据类
别的合并或转换,以实现空间地域的兼并。空间 聚合的结果是将较复杂的类别转换为较简单的类
别,大多数以小比例尺图形输出。
空间聚合 分析
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叠置分析
B
标号 A B 地貌 阳坡 阴坡
A
1 2
3
标号 1 2 3 标号 A1 A2 A3 B1 B2
植被 林地 农地 牧地 综合属性 阳坡 林地 阳坡 农地 阳坡 牧地 阴坡 林地 阴坡 农地
A1 A2
B1 A3
B2
1、叠置条件的确定 根据求解问题确定关系表达式,如根据水稻种植条件,求某区域适 合种植水稻的地区。 积温> 3200度; 降雨量> 800mm; 坡度<3度; 无霜期>200 天; 关系表达式: (积温> 3200) (降雨量> 800) (坡度<3) ( 无霜期 >200) 2、叠置算法的确定(二值非权重模型) 单个栅格为单元的叠置; 游程编码叠置。
查询三峡地区长江流域人口大于50万的县或市 Select * From 县或市 Where 县或市· 人口>50万 And cross (河流· 名称=长江)
3)基于空间查询语言(Spatial Query Language)的查询
•用标准查询语言SQL,无法表达空间关系及空间运算操作,为此对 原有的SQL查询进行扩充或改造,从而提出了空间查询语言称扩充 SQL和空间SQL。扩充SQL或空间查询语言均未标准化。
设求解:某地区降雨量=1000mm,土厚=50cm的区域
0
400
800
0 30cm
400
GIS分析第6章空间统计学分析
![GIS分析第6章空间统计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7597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3.png)
GIS分析第6章空间统计学分析空间统计学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
空间统计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预测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和变化趋势。
空间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空间自相关、空间群集、空间分析、空间插值等。
空间自相关指的是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即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否存在相关性。
空间群集是指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聚集或分散程度,用于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
空间分析是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进行定量评估和解释的过程,包括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差异性的测量和模型构建。
空间插值是通过已知点的观测值推断未知点的值,用于填充数据空白区域或生成连续的表面。
空间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群集分析、局部空间统计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等。
空间自相关分析用于研究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包括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
全局自相关是通过计算整个研究区域内地理现象的相关性来评估地理现象的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局部自相关是通过计算每个地理现象邻近区域内地理现象的相关性来评估地理现象的局部空间分布规律。
空间群集分析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包括空间聚集和空间分散。
空间聚集分析通过计算地理现象的相似性指数来判断地理现象是否聚集在一起;空间分散分析通过计算地理现象的离散性指数来判断地理现象是否分散。
局部空间统计分析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异质性,包括局部自相关和局部群集。
局部自相关分析通过计算每个地理现象邻近区域内地理现象的相关性来评估地理现象的局部空间关联性;局部群集分析通过计算地理现象的局部空间聚集程度来评估地理现象的局部空间模式。
空间插值分析用于推断未知点的值,包括确定性插值和随机插值。
确定性插值通过已知点的观测值进行插值,生成连续的表面;随机插值通过已知点的观测值进行随机抽样,生成概率分布。
在GIS分析中,空间统计学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地理数据,发现地理现象的空间规律和关联关系,为决策支持和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GIS空间分析》PPT课件
![《GIS空间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7a62a47fd5360cbb1adbb4.png)
N为空间实体数目;xi、xj分别表示第i和第j个
空间实体的属性值,是xi的平均值;Wij=l表示空间实体
i与j相邻,Wij=0表示空间实体i与j不相邻。
I的值介于-l与1之间,I=1表示空间自正相 关,空间实体呈聚合分布;I=-l表示空间自负相关,空 间实体呈离散分布;I=0则表示空间实体是随机分布的。 Wij表示实体i与j的空间关系,它通过拓扑关系获得。
A
B
C
A/(B·OR·C)
A
B
NOT(A·OR·B)
AB C
(A·AND·B)·OR·C
A
B
C (A·XOR·.B)·XOR·C
三、单变量分级分析
以单个属性作为依据,将属性数据划分成若 干个类别 如:土壤厚度按一定区间进行再分类
土壤厚度(m) <0.20
0.20~0.40 0.40~0.60 0.60~0.80
➢ 包含关系查询 ➢ 穿越查询 ➢ 落入查询 ➢ 缓冲区查询
(四)SQL查询
由属性查找相应的图形 Select 需显示的属性项 From 属性表 Where 条件
or
条件
and 条件
扩展的SQL查询: 将SQL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的图形条件组合
在一起进行查询 如:查询三峡地区长江流域人口大于50万的县或市
(六)层次分析技术
基于地理区域,模拟人的思维方式,结合定量和定性 方式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层次模型建立 对要解决的问题,逐步进行分解,找出影响决策的 各种变量因子 专家打分,建立各因素对目标影响的权重
关键 判断矩阵建立
判断矩阵
设目标问题Y,有m各影响因子xi,其中每两个因素xi和 xj对Y影响的权之比为aij, 可组成判断矩阵
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3dac58ddccda38376baf52.png)
第三节 视觉信息复合分析
视觉信息复合是将统一地区的统一比例尺的不 同含义的图形图像进行叠合显示在屏幕上或结果 图件上,以便判断不同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从 而获取更多的空间信息。
视觉信息复合中,不改变各图层数据结构,也 不形成新的数据,只给用户带来视觉效果,用于目 视分析。
2 1
+
A B
地貌图 土壤图
2A 1A 1B 2 B
合成图合成ຫໍສະໝຸດ 置1011 +
ac bd
12
行政图
e g
f
土壤图
类
面积
区 域型 数 a
b
10 5
11 3
统计表
统计叠置
空间叠置分析根据叠置对象图形特征的不同,分为点与多 边形的叠置、线与多边形的叠置、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置三种 类型。
1. 点与多边形叠置 点与多边形的叠置是确定一图层上的点落在另一图层的哪个
重点:矢量数据分析方法,栅格数据分析方法、空间插值。 • 学习目标
难点:空间插值技术
空间分析 是综合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的通
称。空间分析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构成地 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在整个地理数据的 应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GIS区别与 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
分析技术:
空间图形数据的拓扑运算;
对于GIS来说,专题分析模型是根据目标的知识将系统数 据重新组织,得出与目标有关的新的规则和公式。不同的理论 观点,不同的体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GIS中,模型能有效地帮助人们从各种因素之间找出其因 果关系或者联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件
![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a963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5.png)
总结词
研究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的空间 关联性,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 决策支持。
4. 成果应用
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规划、城市规划和人口管理等领 域。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案例
1. 数据准备
收集地质、气象、历史灾害等 数据,建立灾害数据库。
3. 应急响应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 预案和救援措施,优化资源配 置。
叠加分析
将不同图层进行叠加,通过比较 和组合不同图层的属性信息,进 行分类、统计和综合评价。
统计分析
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空 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 空间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03
空间数据查询与可视化
空间数据查询
空间数据检索
01
根据地理坐标、属性信息等条件,快速定位和获取相关空间数
据。
多源数据融合
栅格数据
混合数据
同时包含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空间 数据类型,兼具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的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复杂空间分 析的需求。
以网格形式表示地理空间,每个网格 单元代表一定地理区域,数据结构简 单,易于处理和分析。
空间分析基本概念
01
02
03
空间关系
指地理实体之间的相对位 置关系、拓扑关系、距离 关系等,是空间分析的基 础。
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需要构建空间权重矩阵,以描述区 域单元之间的空间关系,常用的空间权重矩阵包括邻接矩 阵、距离矩阵等。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空间分布类型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用于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类型,包括集中 型、分散型、均衡型等,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指数
通过计算各种空间分布指数,如集中度、分散度、均衡度等,对地 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9b30ea240c844768eaee32.png)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GIS分析建模可采用如下步骤: (1)系统描述与数据分析; (2)理论推导 ; (3)简化表达; (4)参数确定; (5)分析模型建立。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四、空间分析的步骤 1. 建立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2. 准备空间操作的数据 3. 进行空间分析操作 4. 结合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对获得的新空间
数据进行分析 5. 结果评价和解释 6. 产生最终的结果图和报表
第二节 栅格数据分析的基本模式
一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 1)聚类分析:根据设定的聚类条件对原有数
据系统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提取而建立新的 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 2)聚合分析:是指根据空间分辨率和分类表, 进行数据类型的合并或转换以实现空间地 域的兼并。
要求: 理解GIS中模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掌握GIS空间分析的一般步骤 了解视觉信息复合分析的类型和用途 理解叠置分析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多边形叠置分 析的步骤和方法 理解缓冲区的概念和作用,并能说明其应用方法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
一、地学模型概述 模型概念:就是将系统的各个要素,通过适当的筛选,用一
Ⅰ 农用地 Ⅱ 建设用地 Ⅲ 未利用土地
Ⅱ
Ⅱ
Ⅱ
Ⅱ
Ⅲ
Ⅱ
Ⅲ
第二节 栅格数据分析的基本模式
二栅格数据的信息复合分析
信息复合模型包括两类:简单的视觉信息复 合和较为复杂的叠加分类模型
1视觉信息复合:将不同专题的内容叠加显示 在结果图件上,以便系统系统使用者判断 不同专题地理实体的相互空间关系,获得 更为丰富的信息。
定的表现规则所描写出来的简明映像,是对现实世界的简 化表达。 地学模型:用来描述地理系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项目关系和 客观规律信息的语言的、数学的或其他的表达形式,通常 反映了地学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或结果。 地学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1)逻辑模型(2)物理模型(3)数学模型(4)图像模 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基于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的联合查询 这种查询条件中涉及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 而不是将查询结果用把空间特性和非空间 (属性)特征结合。 例查长江以南(查空间中位置)、人口数 大于100万的(查属性)与北京的距离 (查空间中距离)小于2000公里的城市。
6.3.2 空间查询方法
1. 基于SQL的查询。属性SQL语言。 如 Select 所需数据项 From 属性表 Where 条件表达式 2. 基于空间查询语言(Spatial Query Language) 的查询。通常需要增加空间数据类型如,点、 弧段、多边形、图象;增加空间操作算子如一 元空间操作算子、二元空间操作算子等。 3. 基于可视化图形的查询。通过空间操作图形进 行查询,如多边形选择查询、图-属性查询。
6.4 空间叠置(加、合)分析
6.4.1叠置分析概述 • 概念:两(含)幅以上以 上的专题图重叠在一起, 以生成新图及其属性。 • 空间数据的叠置是GIS的重 要功能,通过它能派生数 据。 • 空间数据的叠置在图层间 进行,叠置图层其投影方 式、比例尺必需一致、进 行配准,使同一地区的轮 廓线必需相同。
• 线与面的叠合一般以拓扑结构的矢量模型 比较方便。 • 如果网络层为河流,可得到每个多边形内 的地表水径流量。
3)多边形与多边形叠置
• 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是将两个多边形层 叠加到一起,合成一个新的多边形层。 • 对两个图层的多边形进行边界求交和弧段 分割运算,并以新弧段为单位重建拓朴关系; • 判断重建多边形落在原始多边形图层的那 个多边形内,从而建立新叠置多边形与原始 多边形的关系,并抽取属性。
第六章 空间分析和分析模型
本章内容 1空间分析概述 2空间数据的量算 3空间数据查询 4空间叠置分析 5临域分析 6空间网络分析 7地形分析及数字地形模型 8空间统计分析
本章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 • • • • • 空间数据的量算:面积计算、分布中心计算。 空间数据查询:空间逻辑查询、空间关系查询。 空间叠置分析:基于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空间叠置。 临域分析:缓冲区分析,了解泰森多边形分析。 空间网络分析:了解空间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地形分析及数字地形模型:DEM、常用的DTM模 型. • 空间统计分析:了解一般空间统计方法。
(2) 凸角圆弧法 • 将线的拐点求出凹凸性,凸侧用圆 弧弥合法,以防出现尖角;凹侧用 角平分法。
• 凹凸性的判别——矢量叉积法
3、缓冲区分析的过程
1)建立缓冲区 建立缓冲区实际上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
• 常规方法建立缓冲区会形成很多重叠区,必须解决; • 实际上常要求建立不同距离的缓冲区。
2)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如叠置分析或图形的运算
2.矢量数据叠置常用算法
1)点与多边形叠置
• 根据点在多边形内的条件,判别每个点在哪个多边形内,形成 和多边形联合的属性表。 • 这一功能常用于城市中各种服务设施分布情况的分析。
2)线与多边形叠置 • 根据线在多边形内的条件,确定每条线在 哪个多边形内,以便为弧段给予属性。 • 由于一条线可能穿过多个多边形,必需对 线和多边形进行求交运算,将线分割,以 形成新的空间目标集; • 形成新的属性表,即得到线和多边形联合 的属性表。 • 线与多边形(面)的叠合是将一个线状要 素层或网络状要素层和多边形层叠合。
6.1.1概念与内容
空间分析分类: • 按照Goodchild提出的空间分析框架,分为 两种:
1. 产生式分析:数字地面模型、空间叠合分析、缓 冲区分析、空间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 2. 咨询式分析:空间集合分析、空间数据查询
•按分析方法来分类
1. GIS系统提供的空间分析(GIS基本分析功能) 主要有:查询检索、空间形态分析、地形分析、 叠置分析、临域分析、网络分析、图像分析、统 计分析等。 2. 专用空间模型分析(扩展分析模型) 根据专业需要结合利用数学模型建立的地理分析 或模拟模型,正是由于该类模型的发展才推动了 GIS向地理决策发展。
4、缓冲区分析模型
二、泰森多边形分析
6.6空间网络分析
(Network Analysis)
• 这里使用的数据常是以点和线组成的网状数据, 为全面的描述网状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形成一类空间分析称网络分析。 • 网络分析的实质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模拟和 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对网络结构 及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 • 从数学的角度看:网络分析的基础是图论和运 筹学; • 从数据结构的角度看:网络分析的基础是合作 线性图数据结构。
视觉叠置类型
1)不同要素信息叠置
面状图、线状图和点状图之间的叠置。
面状图区域边界之间或一个面状图与其他专题 区域边界之间的叠置
2)遥感影像与专题地图的叠置 3)专题地图与DEM复合显示立体专题图 4)遥感影像与DTM复合生成三维地物景观图
6.4.3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1. 矢量数据叠置常用的两种方式
6.7 地形分析及数字地形模型
• 6.7.1 DTM概述
6.7.2 DEM常用模型
6.7.3数字地形分析
6.8 空间统计分析
• 空间统计分析涉及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处理和统 计计算;空间数据之间相关性和内在联系分析。 • 空间统计分析实现方法很多主要内容包括:
多边形叠置处理过程
• 识别线段; • 建立多边形最小的外围矩形; • 根据点在多边形内的处理来判断某多边形的线段 是否在覆盖图形的某多边形内; • 寻找表示边界的线段的交叉点; • 为新线段建立记录,并生成相应的拓扑; • 从可能的线段中,重新组合生成新多边形,这需 要根据线段的连通性来判断; • 如果有新多边形生成,需要重新标识,并重新分 配属性。
关系表达式
(积温> 3200)∩(降雨量> 800)∩(坡度<3)∩(无霜期>200)
2)叠置算法的确定
权重确定, 设选用二值非权重模型; 单个栅格为单元的叠置; 游程编码叠置。
求解例:
• 用游程编码叠置算法求某地区 • 降雨量=1000mm, 且土厚=50cm的区域 • 降雨量图, 土厚分布图
• 统计叠置 叠置图件不做分割、合并等位置分析,目的是计 算一种要素在另一种要素的某个区域多边形内分 布状况和数量特征。如:统计某个县的坡度。 • 类型合成叠置 实质是拓扑叠置,多层目标通过一定条件重新分 割,组合成另外的图层。如:叠置土地利用和土 壤侵蚀图,求出土地利用是农地并且侵蚀强度是 轻度的图斑。
6.5 空间临域分析
一、缓冲区分析 • 缓冲区是指地理目标或工程规划的范围, 如水库淹没范围、街道拓宽的范围、放射 源影响的范围。 • 从数据的角度看,缓冲区是指给定空间对 象的邻域,通常用邻近度(Proximity)描述 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 • 缓冲区分析是解决邻近度问题的分析工具, 也是GIS中基本的空间分析工具。
6.4.4基于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
1.非压缩栅格数据叠置分析 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的逻辑交、并、差及其 组合运算即可。 2.压缩格式的的栅格数据叠置分析 以游程编码为例说明。 1)叠置条件的确定 如:根据求解问题确定关系表达式,如根据水稻
种植条件,求某区域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
叠置条件为:
积温> 3200度; 积温> 3200度; 坡度<3度; 无霜期>200 天;
2.难点
• 本章的难点为空间关系查询、基于矢量数 据的空间叠置、泰森多边形分析、 DEM和 常用的DTM模型。 • 其中理解了DEM模型是空间插值得到的网 格数据,在此基础上再理解DTM模型就容 易了。 •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采用边 讲解边通过软件举例演示的教学方法。
6.1 空间分析概述
1、空间逻辑并(或)运算 A∪B =X X∈A 或 X∈ B 2、空间逻辑交(与)运算 A∩B = X X∈A 且 X∈B 3、空间逻辑差运算 A - B =X X∈A 且 X∉B 4、空间包含 A⊆B
6.4.2 视觉叠置
• 视觉信息复合叠置分析的实质是将不同层 面的图信息进行叠加显示,以判断其间的 空间关系。 • 视觉叠置不改变系统的数据结构,不生成 新数据,但能够给用户带来视觉效果,帮 助用户对空间信息进行重新区划,以形成 新的属性数据。
1叠置分析类型
1)按叠置方式分
视觉叠置 信息复合叠置
3)按叠置数据结构分 矢量叠置 栅格叠置 4)按叠置功能分 合成叠置 统计叠置 信息提取叠置
2)按叠置对象类型分
点和面的叠置 线和面的叠置 面和面的叠置 线和线的叠置 点和点的B,C定义为二值图象
1、缓冲区的类型 • 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复杂缓 冲区;可变距离缓冲区。
2、建立缓冲区的算法 1)点缓冲区建立算法 等距离的点缓冲区是一个圆。 2)线缓冲区和面缓冲区建立的基本算法
(1)角平分线法 角平分线法的实质是通过求平行线建立线缓冲区和面 缓冲区。在求算过程中对出现的凸角作特殊处理。
• 按地理分析方法来分类
1. 空间数据的空间特性分析:空间位置、分布、形 态、关系分析 2. 空间数据的非空间分析:统计分析。
6.1.2 空间分析的过程
6.2 空间数据的基本运算
2
又
l ( Nd 2 Nd ) D
2面积量算
1
6.3 空间数据的查询
6.3.1 空间查询类型
1.基于属性的查询 属性—图的查询,是一种逻辑查询。 2.基于空间特征的查询 • 空间几何查询:长度、面积、坐标点数量 等。 • 空间位置查询:图形与地理坐标配准后显 示的地理坐标。 • 空间关系查询:相交、相离、邻接、包含、 通过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