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学南校区校前区空间特征分析及建议
校园布局分析报告
校园布局分析报告1. 引言校园布局是指学校内各个建筑物和场所的相对位置和布置方式。
良好的校园布局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学术发展和整体成长。
本报告旨在对校园布局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优化校园布局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 校园布局概述2.1 校园规模本校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拥有X个校区。
每个校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功能,如学术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等。
2.2 校园布局特点校园布局以开放式景观为主,注重绿化和环境美化。
主要建筑物之间的道路宽敞,便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交通流动。
教学区和生活区相互分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休息。
2.3 校园规划和建设历史本校的校园规划和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XX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校逐步扩大了校园规模,并加强了校园布局的优化。
目前,学校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校园规划和建设标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3. 校园布局分析3.1 教学区分析教学区是学校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等。
教学区的布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教学楼的布局应合理安排各个学科的教室,并便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室应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学生的学习舒适度。
其次,实验室的位置应靠近相关教学楼,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和科研活动。
实验室设施要齐全,符合现代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最后,图书馆是学习和自习的重要场所,应位于教学区的中心位置,便于学生在课后和自习时使用。
图书馆的设计应注重空间的利用和舒适度,提供宽敞的阅读区和现代化的资源。
3.2 生活区分析生活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宿舍楼、餐厅、体育场等。
合理的生活区布局对学生的居住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首先,宿舍楼应按照不同年级和学院进行划分,便于管理和服务。
宿舍楼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供宽敞明亮的房间、洗浴设施和公共休闲区。
其次,餐厅应位于生活区的中心位置,便于学生就餐。
林琳 北京市京源学校地理高级教师,1994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地理系,课堂教学及论文多次获国家及市级奖。
林琳北京市京源学校地理高级教师,1994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地理系,课堂教学及论文多次获国家及市级奖。
曾在2000年3月,被中央电视大学聘请为卫星电视教材《等高线地形图》主讲人。
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录像课和教案,已被选入中国教育电视台华教网播出。
高二地理课«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和初中科学课«地质构造»被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收录,并为全国教师科学课培训示范课。
录像课《环境与发展》获北京市二等奖。
《等高线地形图》在北京是首届教育优质地理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论文“活动化”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获全国论文二等奖,“合理构建评价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入选《全国教育科研论文暨教案选集》。
论文《地理学科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确立和实验》在北京市1999年地理学科年会上获一等奖。
论文《关于构建中学生地理素质评价体系的初探》、《实践地理教学“活动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适应教材改革》和《实施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探讨》等多篇论文获北京市中青年教育理论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电脑作品《环境与发展》获“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电脑制作与设计作品制作活动”教师组三等奖。
曾参加《地理综合实践活动》、《36题解题技巧》《3+X地理综合练习》、《高考迎战攻略》、《JIP主体参与型教学中学新教案全书》地理第三册、“新世纪”《科学(7-9年级)》实验教材及练习册开发工作、高中地理同步练习高一、《人教超级智能组卷系统——高中地理》、《人教自测题大全——高中地理》CD-ROM光盘等多种作品。
学校区域布局规划
学校区域布局规划一、校园规划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作为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校园规划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布局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空间布局设计校园区域布局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合理分配各个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首先,学校应设立教学区域,其中包括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
其次,需要建立活动区域,如操场、运动场等,为学生提供各种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场所。
此外,还应设置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区域,以及食堂和宿舍等生活区域。
三、自然与人工环境融合一个优秀的校园规划布局需要充分融合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花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供学生与大自然亲近、休闲的场所。
同时,校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也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学校成为城市美景的一部分。
四、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校度过大部分时间,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他们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校园规划中,应合理安排教室的大小和布局,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个人空间。
同时,要确保教室通风良好、采光充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校园内的噪音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对学生的干扰。
五、交通便捷和安全性学校布局规划还应考虑到交通便捷和安全性。
学校应设立合理的交通路线,方便学生和教职工的出行。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区域,提供足够的停车位,避免交通堵塞。
在校园布局中,还应设立灭火器材和避难场所,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六、多功能设施的建设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区域布局规划还应考虑建设多功能设施。
例如,学校图书馆除了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可设置电子阅览室和自习室,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另外,学校还可以建设实验室、艺术教室等特殊的学科资源,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兴趣培养。
教学楼内装分析
教学楼内装分析
学楼建筑室内空间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楼的功能布局:一般来说,教学楼的建筑空间主要用于
课堂教学、实验室或工作室、会议和讨论区域等。
因此,在对教学楼室内空间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是否合理,以及是否为每一个区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2.教室空间布局:教室是教学楼室内空间的核心部分,其空间
布局应该能够满足师生的日常教学需求,包括课桌、椅子的大小与数量,讲台位置和大小,黑板、投影仪等设施的位置和朝向等。
3.实验室或工作室空间布局:实验室或工作室空间布局需要考
虑实验室设备、工作设备放置以及人员的活动范围和工作需求等因素。
同时,需要确保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条件。
4.通道和交通流线的设计:教学楼内部交通流线的设计对于整
个建筑的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在教学楼内部,需要合理地规划通道和交通流线,以便师生轻松进出各个区域。
5.空间的开敞性:空间的开敞性包括室内高度、门窗面积、采
光等方面。
在设计教学楼空间时,需要保证房间的开敞度可以让人感受到舒适和自在。
总之,在教学楼室内空间分析时,需要考虑教学楼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是否合理、实验室或工作室的设备放置、通道和交通流线的设计、空间的开敞性等因素,以确保教学楼内部的空间满足教学的需求和师生的日常使用需求。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空间利用率不高是目前学生活动中心存在的一个问题。
根据对该空间的观察可以发现,存在大片的空置区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走廊两侧的墙面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设置展览板或者展示校园文化的图片,增加墙面的观赏性和信息性。
中心大厅的座位布局和功能设置也需要进行改进。
可以增加更多的沙发和休息区,方便学生们进行闲暇休息和互动交流。
为了丰富场馆的功能性,在大厅设置一个小型舞台或表演区域,允许学生们进行表演和才艺展示。
活动中心设备和设施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
在学生活动中心的运营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娱乐设备和设施,如投影设备、VR设备、电子游戏设备等,以吸引更多人的兴趣和参与。
为了丰富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建立一个学生活动中心的运营管理团队,负责策划和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如演讲、讲座、比赛、展览等,以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
现有的活动中心空间布局较为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们活动时的拥挤和排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和扩建。
可以考虑在空地上新建一个室外运动区域,供学生们进行户外运动和集体活动。
还可以将一些服务设施和功能分散到不同的区域或楼层,以减少人流拥堵。
通过科学合理地布局和分区,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激励机制。
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和荣誉制度,对在活动中心积极参与和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如学生交流会、知识竞赛等,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可以通过进行现状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造策略,以提升其功能和吸引力。
需要改善的方面包括空间利用率、设备设施、空间布局和学生参与度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改造和改进,可以打造一个更加多功能、富有吸引力和活跃度的学生活动中心。
校园入口空间设计原则
校园入口空间设计原则
校门设计四原则:
1、校门的尺度感
校门的尺度感是指校门的宽度、高度、体量对入口空间的控制力度。
校门是一所大学的“门面”,校门所要承担的责任是要控制进出的人群,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给来访者形成对这所学校的第一印象,形成具有视觉直观感受的控制区域。
2、校门的历史感
校园总体环境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蕴涵着复杂多样的意义,传播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镌刻着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一个学校蕴涵的教育传统和文化积淀。
为什么我们一想到剑桥、耶鲁的建筑就激动不已,因为当我们看到它,不仅仅感受到的是建筑的“美”,还有校园的历史、文化、氛围等种种载体,折射出的是校园历经百年逐渐完善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印记。
3、校门的标志感
大门本身那平淡无奇,用立碑、立牌的方式表达学校名称,大门的形式、内容、风格本身就表明了学校名称,再配合以校牌。
一眼看去,强烈的体量风格,是标志感的重要体现。
4、校门的空间感
大门后面的建筑比较高大,离校门距离在50米以内,校门控制
感可以稍弱,开敞式校门较好。
大门后面的建筑成为对景,离校门距离在150米以内,校门控制感要稍强。
大门后面没建筑或歪向一边,校门控制感要很强,要设计好比例尺度,最恰当设计方案是城堡式的校门(加横梁)。
大门的形式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
场地开阔,建议用框式大门,加强进入感;场地局促,建议用无梁大门,加强领域感。
校区门口布置方案
-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名墙,展现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
-设置校园文化展示栏,定期更新学校新闻、荣誉展示、教育理念等内容。
-利用墙面等空间,创作校园主题壁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空间利用
-增设休憩设施,为师生及家长提供舒适的等候和休息空间。
-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实现门口区域的无死角监控,确保校园安全。
4.空间利用
(1)休闲等候区:在校区门口设置休闲等候区,提供休息座椅、遮阳伞等设施,方便家长等候学生。
(2)安全监控:在校区门口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方位监控,确保师生安全。
(3)无障碍通道: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残障人士及行动不便者通行。
四、实施步骤
1.调研分析:收集校区门口现状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选用节能、环保、美观的照明设备,保证校区门口夜间照明充足,同时注重照明与景观的协调,营造温馨、舒适的校园夜景。
2.交通组织
(1)人车分流:合理规划校区门口交通流线,将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2)交通标志及标线:完善校区门口交通标志、标线,明确交通规则,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3)临时停车位设置:在校区门口附近设置临时停车位,满足家长接送学生的停车需求,同时加强车位管理,确保交通秩序。
3.文化建设
(1)校名墙:在校区门口显眼位置设置校名墙,彰显学校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
(2)宣传栏:设立宣传栏,展示学校动态、优秀师生事迹、安全教育等内容,传播正能量。
(3)文化长廊:利用校区门口空间,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长廊,展示学校历史、文化、成果等,激发师生自豪感。
-考虑无障碍设计,方便行动不便者使用。
五、实施步骤
1.现场勘查:详细了解校区门口现状,评估现有设施和条件。
浅议大学校园与城市小学的校前空间-最新教育文档
浅议大学校园与xx小学的校前空间0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水平的提高,导致一些城市问题日渐凸显。
在城市小学的门前空间常出现一个特殊街景:在城市小学上下学时段,校园门前空间及周边机动车道拥堵着大量的接送家长及车辆,严重阻碍城市交通的正常通行。
接送家长拥堵在校前空间,影响着过街人行道日常通行;接送车辆肆意占道、无序停车,加剧了上下班时段的交通拥堵。
相比之下的高校的校前空间,虽然空间尺度大,但仍存在整体空间规划刻板,同化程度高,未能展示校园文化等问题。
不论是城市小学还是大学校园,都反映了校前空间与城市发展或校园规划的失衡现象。
1校前空间“校前空间”是以校园主入口为界的内外周边区域,是处于城市和校园的交界和边缘位置,也可以说是交叠区域。
校前空间主要由“入口区”和“校前区”两部分组成,分别从属于城市和校园。
入口区是与校园入口紧密相邻的城市部分,它是围绕在学校入口周边的区域,可以是校园入口前去的小广场,可以是城市中的道路或建筑群,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是自然环境。
校前区是从入口进入校园后一片相对独立的空间,是紧邻校园主入口以内的区域,也是入口与校园其他功能区的重要联系空间,其依据校园围合方式的不同呈现各异的空间形态。
2xx小学与大学校园校前空间使用现状由于校园规划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在规划建设之初多将关注重点置于校园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忽视了校园特殊空间――校前空间,致使校前空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功能性使用需求,从而产生了校前空间与周边交通或环境问题的凸显。
然而,由于空间行为主体及空间行为的不同,城市小学和大学校园校前空间现存问题也各不相同。
2.1xx小学校前空间城市小学校前空间是城市进入校园空间内部的缓冲地带,在上下学时段具有场所一致、时间集中的特点,校前空间必须承受在某一时段大股人流收束性的进入与流出。
由于对校前空间关注不足,忽视校前空间与城市的发展关系,致使在上下学时段,人流进入、流出阶段产生一系列现实问题。
校区布局思路及措施方案
校区布局思路及措施方案引言校区布局是一个学校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校区布局能够提高校园文化氛围、优化学习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校区布局的思路,并提出一些措施方案。
思路1. 满足学生需求校区布局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学生是学校的核心群体,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是学校的使命。
因此,在校区布局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学生中心思想。
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体育设施等应该合理设置,方便学生使用,提高学习效果。
2. 便捷的交通系统一个校区的交通系统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职工的出行体验,也关乎校区整体的运行效率。
校区内应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多条道路连接教学区、实验区、宿舍区等重要功能区域,提供公共交通线路,确保师生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3. 分区合理校区内有多个功能区域,如教学区、实验区、宿舍区、文化娱乐区等。
合理的分区设计有助于提高校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效果。
例如,教学区应与宿舍区相对独立,实验区应建立在相对较安静的地方,文化娱乐区的设置则应尽量远离学习区域。
4. 绿化环境校区的绿化环境是提升学生学习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压力,增加学习效果。
因此,在校区布局中要注重绿化设计,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合理规划花坛和草坪,打造校园的景观特色。
5. 环保建筑现代社会对建筑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在校区布局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建造低碳环保的建筑,提高能源利用率。
同时,要合理利用自然光,设置透明玻璃窗,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
措施方案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以下是几个校区布局的具体措施方案。
1. 学生宿舍学生宿舍的布局要根据学生的居住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宿舍区应该便利于学生社交活动,提供公共休闲区、自习室和洗衣房等设施。
此外,可以设置导师制度,将教职工分配到各个宿舍楼,既方便学生交流求学问题,也能创造更好的学生导师关系。
2. 教学楼教学楼应该合理分配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功能区。
教学空间布局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空间布局成为学校建设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科学合理的教学空间布局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本设计方案旨在为某学校提供一个全面、科学、实用的教学空间布局方案。
二、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
2. 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划分教学、办公、活动等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
3. 空间布局合理:遵循教学流程,使教学活动顺畅进行。
4. 环境优美舒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师生满意度。
5. 绿色环保:选用环保材料,注重节能降耗。
三、设计方案1. 教学楼布局(1)功能分区:教学楼分为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辅助区等。
(2)教学区:教室设置在主教学楼的一至三层,保证采光、通风,方便学生出入。
(3)办公区:位于教学区旁,方便教师办公、备课、交流。
(4)活动区:设置在主教学楼四层,包括多功能厅、实验室、美术教室等,满足学生课外活动需求。
(5)辅助区:包括图书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2. 宿舍楼布局(1)功能分区:宿舍楼分为生活区、学习区、公共活动区等。
(2)生活区:设置在宿舍楼的一层,包括洗漱间、浴室、洗衣房等。
(3)学习区:设置在宿舍楼的二至三层,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4)公共活动区:设置在宿舍楼的四层,包括休闲区、健身房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 校园景观布局(1)绿化景观:校园内设置绿化带、草坪、花坛等,营造优美环境。
(2)人文景观:设置雕塑、名言碑、历史墙等,弘扬传统文化。
(3)交通布局:校园内道路宽敞、平整,满足师生出行需求。
四、实施建议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设计方案顺利实施。
2.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3. 注重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4. 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校园生活品质。
5. 定期开展校园环境整治,保持校园整洁。
通过以上教学空间布局设计方案的实施,相信该校能够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环保的教学环境,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一、背景介绍作为高校校园内重要的文化场所,大学生活动中心承载着学生们的文化生活、艺术表演、社团活动、体育竞赛等多种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许多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设计和布局逐渐显得不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对于现有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进行分析和改造策略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状分析1. 空间利用率不高许多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大厅空间没有合理的规划,走廊过于狭窄等,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参与度。
2. 设施设备陈旧一些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设施设备存在一定的老化问题,例如音响设备、舞台灯光等,影响了大型文艺活动和演出的效果,导致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下降。
3. 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学生对多元化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缺乏专业的音乐练习场地或者运动器材等。
三、改造策略1. 空间设计优化对于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设计进行优化,包括大厅、走廊、活动场地等的规划布局,使得空间更具利用率和活力。
可以考虑拆除部分隔断,增加活动场地的开放性,以及引入更多自然采光和绿色植物,提升环境舒适度。
对于陈旧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例如音响设备、舞台灯光等,提升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演出和表演效果,增加学生参与积极性。
可以引入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支持学生们开展更多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创意表演。
3. 多元化功能引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引入更多多元化的功能与设施,例如专业的音乐练习室、美术工作室、健身房等,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文化和体育需求。
可以设置专门的社团展示区域和展览空间,鼓励学生们开展更多社团文化和创意展览活动。
四、实施保障1. 组织专业团队在进行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改造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设计团队和施工队伍,充分利用空间和设施,提升整体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可以邀请学生代表和相关老师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关于学生需求和建议,确保改造的实际效果符合学生们的期望。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同学们日常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是学生们进行文艺、体育、公益和社交活动的平台。
然而,该空间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行改造策略。
一、现状分析1.空间布局不合理:大学生活动中心内部布局混乱,空间利用效率低下。
活动室和走廊之间的划分不够明确,活动室数量不足,很多活动无法举办,尤其是对于社团来说,他们在寻找举办活动的场所时较为困难。
2.功能设置有限:现有的活动中心功能设置过于单一,基本上是提供场地和音响设备,对于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打造校园文娱平台的效果有限。
3.设施设备老旧:现有的音响、灯光、座椅设施等老旧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运营的需要。
音响设备缺失或者损坏严重,使用体验十分不佳,座椅设施亟需改善等。
二、改造策略1.设计合理的室内布局:对大学生活动中心内部进行区域分隔、活动室数量增加、划分明确。
同时,在布局设计中,考虑各项活动的特点,将室内结构与功能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2.丰富功能设置:在基本提供场地和音响设备服务的基础上,增设社团办公区、资料区、文艺展示区、沙发休息区等功能分区,并为每种分区配置相应的设施,以完善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功能设置,真正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
3.更新设施设备:对音响、灯光、座椅及其他设施进行立即更新优化,提高使用体验。
安装功能齐全、音效好、品质保证的音响设备,并加装新颖的灯光效果,改善座椅设施,同时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等,以满足现代化运营需求。
三、总结针对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现状,应进行合理的室内布局、增加功能设置和更新设施设备的改造策略。
这样的改造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呼声、提高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也能真正为校园文娱事业注入活力,为学生们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对于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设计和优化学习环境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创造一个适宜学习的环境。
一、舒适的学习空间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需要提供一个宽敞、明亮、通风的学习空间。
教室的布局应合理,桌椅摆放整齐,学习区域要干净整洁。
课桌椅的高度应该适中,符合学生的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学生在长时间学习时不会感到疲劳。
此外,教室内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室内的光线明亮,避免对学生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室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教室整洁舒适。
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优化不仅包括教室的空间布局,还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应该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
此外,学校图书馆应该建设完善,提供各类书籍和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随时查阅参考。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学校还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使学习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三、合理的教学设施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优化还需要考虑教学设施的合理配置。
学校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划分教学区域,为不同学科和学习活动提供专门的教学设施。
例如,音乐教室应该配备乐器,美术教室应该有绘画工具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配备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等专门的实验设施,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通过合理配置教学设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优化也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开学教室布置与环境改进方案
开学教室布置与环境改进方案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教室布置与环境改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个好的教室布置和改进的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从教室布置、空气质量、互动与沟通等方面展开,提出一些开学教室布置与环境改进的方案。
1. 教室布置一个舒适、有序、充满活力的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教室的桌椅应该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保证学生的坐姿正确,减少身体不适。
其次,教室应该保持整洁,不仅让学生有清爽的感觉,也有利于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同时,可以在教室中摆放一些植物,增加教室的氧气含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2.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室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定期清洁和更换教室内的空气。
对于一些窗户无法打开的教室,可以考虑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尽量减少室内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使用环保、低VOC的装饰材料和家具。
3. 充足的照明充足的照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警惕性。
教室应该保持良好的自然光线,可以通过增加玻璃面积或是调整窗帘来实现。
此外,对于光线不足的教室,可以设置适当的人工光源,确保教室的照明均匀柔和,避免出现眩光或阴暗的情况。
4. 多媒体设备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设备已成为教室布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配备多功能投影设备、互动白板等先进的教学工具,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同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设备储藏室,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5. 增加互动与沟通机会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室的布局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机会。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提问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
6. 创设舒适的学习区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教室中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学习区域。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阅读角落,提供各类图书和期刊供学生阅读。
校园功能分区优化方案
校园功能分区优化方案
在校园功能分区的优化方案中,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基于使用频率进行优化:根据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校园功能的使用频率,进行合理规划功能分区。
将常用的功能放置在靠近中心区域或交通要道的位置,以方便大家的快速访问。
2. 分区灵活调整:根据学校的发展和需求变化,对功能分区进行定期调整。
比如,根据新的教学楼建设,可能需要新增学术交流区;或者根据学生社团的活跃程度,调整社团活动区的大小。
3. 强调便利性:在设计功能分区时,要考虑到师生的便利性。
例如,在学习区域设立自动售货机、水机、充电站等设施,方便大家在学习或休息时获取基本需求。
4. 多样化的休闲区: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多个类型的休闲区,如阅读角、运动区、音乐区等。
每个区域设置相应的设施和设备,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偏好。
5. 设立导览标识:在校园内设置导览标识,指示各功能分区的位置和名称。
这样可以方便新生和来访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地方。
6. 增加室内导航系统:如果学校规模较大,可以增加室内导航系统,通过手机APP或屏幕显示,为师生提供校园导航和功能分区的信息。
7. 加强管理和维护:功能分区的优化也需要提升对功能区的管理和维护水平。
学校可以增加保洁人员和安保力量,确保各功能区的环境整洁和安全。
这些优化方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以提升校园功能分区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学校建筑空间分析方案
学校建筑空间分析方案学校建筑空间分析方案一、背景介绍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建筑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建筑空间既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载体。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进行学校建筑空间的分析与评价。
二、目的和意义1.提高学校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通过对现有学校建筑空间的分析,找出不合理或浪费的空间利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提高学校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
2.改善学校建筑空间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学校建筑空间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如采光不足、通风不畅等,提出改善措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优化学校建筑空间的布局:通过分析学校建筑空间的布局,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
三、分析方法和步骤1.调查与收集数据:根据学校建筑空间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和测量,同时收集相关数据,如建筑面积、使用功能、户数、人数等。
2.分析与评价: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学校建筑空间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可以采用图表、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分析。
3.问题识别与总结:在分析过程中,识别出学校建筑空间存在的问题,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配备不足等,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4.提出改进建议: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空间布局调整、功能配置优化、设备设施改善等方面的建议。
5.实施与效果评估:根据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相应的实施,并评估改进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空间利用率低:学校建筑空间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导致空间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解决方案可以包括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
2.采光不足:一些教室或学习空间可能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可以包括增加窗户面积,采用明亮的照明设备,以提高采光效果。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大学生活活动中心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活动场所,承担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交流的重要使命。
在实际运营中,很多大学生活活动中心存在空间利用不足、功能设置不合理、设施陈旧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参与度。
对大学生活活动中心进行空间现状分析并提出改造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改革,学生对大学生活活动中心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单一功能模式已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对大学生活活动中心进行改造和提升,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品牌形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旨在针对某高校大学生活活动中心的空间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改造提升其功能性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深入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的现状,包括其设计布局、功能设置、空间利用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分析现有的空间利用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进一步的改造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建议;第三是探讨如何通过改造提升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功能性和服务质量,使其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最后是为未来的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指明方向,为提升大学生活质量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对该中心空间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升学生活动中心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活动中心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文体娱乐、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
通过对该空间的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活动中心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提升学生活动中心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的分析,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对该空间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文体娱乐和社交需求,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求导向下的高校校前空间景观设计更新——以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为例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84需求导向下的高校校前空间景观设计更新——以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为例◎林可笙 陈盛文摘要:当今校前空间日益成为连接城市空间与校园空间的重要枢纽,两个空间互相影响、渗透、并置及叠合,为使校前空间更加满足使用者的日常活动需求,需从校前空间的更新设计出发,重点考察校前空间的规划布局和景观设计,统计分析不同时间段的使用人数和分布规律,结合地理区位环境,将区域特性融合到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中。
校前空间对高校发展具有两方面启示意义:一是在校园空间与城市环境之间构建人群需求引导下的协调关系,二是对现有的校前空间规划体系进行创新性调整。
关键词:校前空间;空间规划;交通组织一、绪论校前空间是与城市环境连接最为紧密的校园空间,随着高校的建设开展,校前空间的更新设计也提上日程,校前空间对校园文化的承载俨然成为校园规划的注重点,打造具有鲜明学院特色的生态校前区,为以后校前空间的更新设计、整合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校前空间是校园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导向下的更新设计是为了更加凸显学院的差异性和学校的地域性,在展示校园形象的同时也传达了学院文化,现今,高校建设规模的扩大、校园环境特性的延伸及校前空间功能的复合都对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校园规划更注重校园内的环境建设,往往忽视了校前环境的景观设计,因而对校前空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以广东理工学院鼎湖校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各高校校前空间发展历史及优秀案例,归纳总结得出校前空间发展趋势及更新方案,为以后的校前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对国内、国外高校的校前空间进行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将校前区的空间划分和影响辐射进行归纳,最终总结摸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理论原则和设计手法。
二、需求导向下校前空间的功能及影响因素需求导向是一种以满足人群使用者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理念。
校前空间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需要先确定使用人群及使用时间段规模,并将在校师生及周边活动人群的需求贯穿于整个空间规划,从而使最终的改造结果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空间分析及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空间分析及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当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和发展,高校周边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正在逐渐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集聚区以其独特的空间结构、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量创意企业和创业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对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空间特征和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深入分析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空间特征和发展机制,以及探讨促进集聚区的发展和优化的策略和路径。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空间分析,包括空间结构、布局特征、用地利用情况等方面;2. 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企业分析,主要是对集聚区内的创意企业进行统计和分类,分析其数量、规模、行业特点等;3. 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发展机制分析,主要是探讨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因,分析集聚区对当地经济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4. 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优化策略和路径探讨,主要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推动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文献综述、实地调研等。
具体的技术路线包括:1. 资料收集阶段:对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历史、现状、规划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2. 问卷调查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集聚区内企业和创业者的情况,包括数量、特点、需求等;3. 数据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分析,提取集聚区的空间特征和发展机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4. 实地调研阶段: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集聚区的实际情况,包括空间布局、用地利用、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5. 研究结论阶段: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优化策略和发展路径。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现代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社交、活动、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大学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活动中心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对现有空间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策略,以适应现代大学生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某高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它集合了学生社交、学习和休闲娱乐的空间。
对该中心的现状分析表明,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造和升级。
该中心的空间利用率比较低,大部分区域只是简单地设立了桌椅,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现有的设施和装备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对高品质、高舒适度的需求。
中心的功能性布局存在问题,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缺乏联系和组合,学生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感受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造策略:一、空间规划与设计针对现有的空间利用率低、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我们建议对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整体空间规划和设计。
通过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区划分和功能布局,实现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组合,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多样性。
可以增设独立的自习室、休闲区、娱乐区、社交区等不同类型的空间,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增加可移动的隔断和家具,以便根据不同的活动和需求进行空间变化和组合,提高空间的灵活性。
二、设施和装备升级现有的设施和装备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对高品质和高舒适度的需求。
我们建议对设施和装备进行升级。
可以从家具、灯具、地面材料、空调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提升,保证整体空间的舒适度和品质。
注重设施的智能化和节能化,以提高使用体验和降低运营成本。
三、功能性布局优化现有的中心功能性布局存在问题,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缺乏联系和组合,学生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感受不佳。
我们建议对功能性布局进行优化,增加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和联动。
可以设计具有多功能性的休闲区,兼顾学生的自习和社交需求;增设活动主题空间,定期举办个性化的活动和主题展览,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时段的行为活动中家长的等待和 接送子女占89.5%。位于学生生活 区的东门校前区,在高峰时段的行 为活动较为复杂,包括出入.交谈、 等待等多种行为活动,各种行为发 生量相当。而位于与城市休闲广场 联合建设的dP_,J'3校前区,吸引大量 休闲人群,高峰时段的休闲活动和 等待交谈占67.6%。
3结论和建议
南门校前区(图2)位于中山大学 校园的正门出入口处.校园的中部 行政教学区南端,出入的主要是行 政办公人员,教师和学生。该入口区 东.西两侧各有一处停车场,无行人 停留休息空间。根据表1和表2中的 数据,南门校前区在安全性.舒适性 和活跃性方面评价分值为负值.在 绿化环境.空间尺度.可识别性.可 达性等方面为正值,且在可识别性 方面评价分值达到1.2,说明南门校 前区的可识别性较强,空间环境质 量较好。但被调查的学生普遍认为 该空间缺乏休息停留场地.不能满
1 校前区场地及其使用者活动 状况分析
通过语义差别(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为基础,发放调 查问卷1 20份,得到有效问卷1 16份。 进行面对面随机访问,对中山大学 南校区的南门校前区、东门校前区. 北门校前区和话门校前区进行调查,
将被调查者对校前区空间的认知最 好的评价分值设为2,最差的评价分 值设为一2.一般的设为0。通过对教 师和学生的调查统计计算平均值, 得出校前区空间质量评价数据(表 1)。 1.1各校前区场地及其使用者活动 状况分析
,\
\ / I \ 。、-
、、、~ 一0
—E;
\ 舌矿
z夕
J
r。/\.
1 i。 厂
L
or邀 多样性 朴实 喜爱 活泼 可厩赏 口J.瑷别 尺度合话 绿化多 舒适
安金
A;南门入口区B:东门入口Ix C:北门入口区 D:西门入口馐
图3 学生对校前区的语义差别分析示意图
’--,-
二乏§
≮ '- 目d
』岁
/'7 /
了强烈的对比。由于北门校前区与
门外的中大北门广场融为一体,中
大北门广场以突出标志性的中山大
学牌坊为主题景观,吸引了众多的
游憩人群。良好的广场景观令很多 №
被访者对该入口的印象除了可达性
8 竺
较差外,其他方面都优于另外3个校
型 现
代 城 市
研
究
59
\ 1)
C
A
B
一—’ =二.一一
蕊身 ,K.<
拶 —’、 ’'< f
前区(图3和图4中的线C)。 西门校前区(图7)位于校园西
区教工生活区南部。校园西区分布 有教职工居住社区以及中大附中和 附小,所以西门校前区成为家长和 教职工出入及逗留的主要场所。但 由于该校前区周边不仅没有任何小 品设施.更缺乏必要的停留空间,使 用者对西门校前区的评价分值大部 分为负值,该区整体环境质量最差。 而该出入口是校园中4个主要出入 口中人流和车流量最大的区域.所 以经常人群拥挤,人车混行.造成拥 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使用者的
林敏慧.妻‰昊毒老耍薯肇芝蒸i{勰of South Campu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
林琳 林敏慧
UN Lin
LIN Min-hu
8∞
、J
现 代 城 市 研 究
58【城市规划与设计】
万方数据
校前区是“进入校园后的一片相 对独立的空间.是紧邻校园入口以 内的部分区域“。校前区是进出校园 的重要联系空间,是校园的“门厅”. 既有景观标志功能.也有交通活动 功能,但常常被校园环境建设所忽 略。本文选择中山大学南校区的4个 校前区作为研究重点(图1),研究校 园不同功能区的校前区问题及其设 计导则,对中山大学校园环境建设 和改造,对其他校园校前区的功能 定位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 值和借鉴作用。
通过对校前区使用者行为特征 的调查分析,4个校前区的活动人 群、行为类型和行为量在时间和空 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在空间环境 建设方面,校前区的绿化建设成绩 显著.得到普遍认同.而在可识别 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 明显不足。
针对目前校前区存在的问题和 各自服务的人群特点,建议加强校 前区的规划设计,突出体现大学校 园的风貌,增强大学校前区的活力 和魅力。随着校前空间的改善,可以 获得丰富.安全,健康.舒适的活动 空间,提升校园环境的整体形象和 勃勃生机。为此,建议对各个校前区 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出校前区 规划设计指引的思路(表3).满足不 同人群的行为活动需要,创造人与 环境和谐统一的校园意境。
各个校前区的行为发生高峰时 段也有明显不同。南门,西门校前区 的行为发生高峰时段都在早上的上 班时间和下午的下班时间,而北门 和东门校前区的行为发生高峰时段 在晚上7:Oo~11:00,主要为学生和 教师休闲活动时间。
各个校前区高峰时段的主要行 为也有明显差异。位于教学办公区 的南门校前区,高峰时段的行为中 有8 3%为办公车辆和行人的出入。 位于教师生活区的西门校前区,高
高峰时段多为混合通行,故在交通 安全方面整体评价较差,第二,从交 往安全看,北门校前区由于毗邻北 门广场,内侧有一处较开阔场地作 为交往空间,虽然没有提供足够的 休息设施,但给人以开阔感,被访者 普遍认为能满足交往的安全性要求。 而东门.南门和西门校前区都不具 备交往所需的基本空间条件,且人 流和车流密集。所以被访者对其评 价都较低。
表1 校前区空间质量评价表
尺度合适 可识别 可观赏
0 45
1 22
0 33
0 56
1_21
0 45
0.61
0
一O 39
0 71
-0 31
—O 25
一O 35
一O 5
—O 21
一O 41
O
-0 22
0.78
1 39
15
11
1.66
1 78
喜爱
-0 39 0 -0 22 -0 21 一O 98 一O.58 0 83 1 56
图1 中山大学南校区4个校前区位置示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2南门校前区
足在校门口接人,等候等活动的需 要(见图3和图4中的线A)。
东门校前区(图5)是学生生活 区的主要出入空间,活动人群以学 生为主。该校前区东侧有一处小型 停车场.西侧为值班室.值班室旁有 一块空地。但该空地缺乏空间组织 和细部处理,没有任何供人休息和
校前区位置 人群 安全
舒适 绿化多
南门
学生 一O.33 -0 39
O 17
教师 -0 21 0
1.2
东门
学生 -0 05 0 22
O.22
教师 -0 04 O 23
O.32
西门
学生 -0.5
-0 62
0
教师 -0 32 -0 71
一O 23
北门
学生 1 05
1
05
教师 0 98
1 32
0.67
说明:表中数据代表被调查者的平均评价分值。
2校前区人群单位时间活动行 为特征分析
通过直接观察法.进行连续1周
的观察.记录早上8:00至晚上23: 00不同时间段备校前区活动人群, 数量、活动内容等状况,取得平均 值.并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各校前区 使用者活动状况的基本数据(表2)。 2.1校前区8:00~23:00间人群行 为空间分布特征
各个校前区的主要行为不尽相 同。将8:00~23:00分成5个时间段 (图8).南门校前区和西门校前区的 行为类型主要为出入.等待和交谈, 而北门校前区在1 7:OO~1 9:00的时 间段,主要增加了休闲活动。由于东 门口外晚上有流动商贩摆放烧烤摊 点.所以东门校前区在1 9:∞~23:∞
不突出,故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可识 别性较低。
在校前区的可达性方面,教师和 学生的评价有较大的差异。由于东 门校前区临近学生生活区,所以学 生普遍认为可达性强,出入方便,而 教师一般都居住在校园的西区.距 离东门较远,故对东门校前区的可 达性持相反的态度。西门校前区则 正好相反,教师普遍认为可达性较 强,学生则认为较远,可达性较差。
\
f f\
\ '0 / >≯ \
\ J,
一/
/ ,\
i
—-
?二× ×
、 L/ ,I
/
可达 多样性 朴实 喜爱 活泼 可理赏 可识崩 八J立台适 绿化多 舒适
安全
A:南门入f1R B:东门入n区C:北门入门ⅨD:西门入rlR
图4 教师对校前区的语义差别分析示意图
图5 东门校前区
图6北门校前区
图7西门校前区
在校前区的舒适性方面.被访者 对北门校前区的评价最高,东门次 之.而南门和西1"3者BbL较差。究其原
№8∞一_7一现代城市研究
∞
万方数据
图8 不同时间段各校前区人流量图
因,舒适度和安全性是密切相关的。 安全性高的校前区空间,给人的感 觉就比较舒适,而安全性低的,则舒 适度较低。
在校前区的可识别性方面,被访 者对南门和北门的评价都较高。究 其原因,跟各校门的设计密切相关。 南门作为中大的”正门”,历史悠久, 标志性和可识别性也较强。而新建 的北门牌坊跟北门广场一起成为新 的”广州十景”,吸引了众多的市民 和参观游览者,所以也有较强的标 志性。但东门和西门,由于分别处于 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生活区.校门设 计相对简单.体量尺度较小,标志性
混合通行
强绿化和小品设计
定规模的停车场
合理布置自行车棚
№8∞一_7一现代城市研究
眩
万方数据
时间段里有人宵夜和聊天,生活性活 动类型突出。
各个校前区的主要行为发生量 也有较大差异。在第一个时间段 (8:∞~1 2:∞),西门校前区的行为发 生量最多,以家长送子女上学的人流 为主。第二个时间段f12:00~14:∞). 东门入口区的行为发生量较多.以 中山大学学生到东门外商业街购物 和消费为主。第三个时间段 (14:∞一1 7:Oo),南门的行为发生量 最多,以办公车辆及人群的进出为 主。第四个时间段(1 7:∞~19:00), 又以中小学生放学时间西门校前区 的出入行为发生量最多,以家长和 学生人群为主。在第五个时间段 (1 9:OO~23:00),东门校前区和西 门校前区的行为发生量都较多.因 为这段时间是中大教工和学生出外 购物休闲的时间。 2.2校前区高峰时段的人群行为活 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