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上课用)讲课稿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上课用)讲课稿

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上课用)讲课稿
答:1.尾联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虚写),诗人想象明 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 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 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2.烘托出诗人因不遇 知音孤寂,凄苦之情.3.以景结情,造成一种悠然 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突出色彩的描写。“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 朝烟”,“红”与“绿”,色彩鲜明,表现春天生 机勃勃的特点,抒写诗人愉快的心情。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花落家童未扫,莺 啼山客犹眠”的“花落”“莺啼”烘托环境的幽静, 表达闲适的心情。
3、情景交融。通过“桃花”“宿雨”“柳 绿”“朝烟”“落花”“啼莺”等景象的描写,写 出生机勃勃、恬静的春天特点,表达诗人热爱自然 的思想感情(或闲适的心境)。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 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 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 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9、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 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 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 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 课件15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 课件15张

笔记: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 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开门见山、伏笔等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 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
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画龙点睛、抑扬、照应、对比等 4 、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 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等。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 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 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诗歌鉴赏的结构技巧

• 学习目标: • 1、理解并熟练记忆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重
难点)。 •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规范答
题。
春日怀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起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承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转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合

诗歌结构技巧学案

诗歌结构技巧学案

诗歌鉴赏解题思路之结构技巧教学设计

通州区姜灶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常见的结构技巧及设问方式。

2、掌握解题策略和答题范式。

二考纲解读

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第一点要求就指出: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上的巧妙使用。

三知识储备(常见结构技巧)

统领全篇开门见山(抒情、议论)线索铺垫照应(首尾照应、点题、伏笔)抑扬关系承上启下(过渡)层层深入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

知识点巩固:

1、铺垫:诗歌中,通常用铺陈景(事)物的方法,渲染气氛,为最后揭示情感蓄势。如在写景抒情类诗歌中,前面的写景通常是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

2、照应:指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脉络。具体有:

①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

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②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

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

③伏笔照应:即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是指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四考题中常见提问方式:

1、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结构特色)。

2、赏析诗歌某句(联)的作用。

3、赏析诗歌某句(联)的妙处。

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
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 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
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 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 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
跑啼叫惊梦的黄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点演练
40.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译文:
行路难(其一)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
斗要价十千;玉盘中
李白
盛的精美肴菜,收费 万钱。胸中郁闷呵, 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里委实茫然。想渡黄 河,冰雪堵塞了这条 大川;要登太行,莽
风中望着天上挂着 的斜月坐着钓鱼船
答:
回去。
答案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 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 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 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手法有先扬后抑和 先抑后扬之分。 (1)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

有效读懂诗歌之八——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PPT学习教案

有效读懂诗歌之八——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PPT学习教案

[参考答案]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 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 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第19页/共23页
[解题方略] 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第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第20页/共23页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
3.以小见大。 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⑵,山顶千门次第开⑶。 一骑红尘妃子笑⑷,无人知是荔枝来⑸。 诗中借杨贵妃吃荔枝的小事讽喻帝王荒淫
误国,总结历史教训。可谓以小见大。
第8页/共23页
4、首句的结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 下对什么的描写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 第17页/共23页
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
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
[解析] “春日忆李白”题目表明, 这是一首思念、怀想友人之作。怀 念对象是李白。
首联概括赞美李白的诗,没人能比 得上,豪放飘逸、超凡脱俗。表达 作者对李白由衷的钦佩。颔联具体 评价李白的诗风:“清新”“俊 逸”。颈联写景融情,诗人身居 “渭北”,李白地处“江东”; “春天树”给人深茂之感,“日暮 云”给人郁积之感。虚实结合,于 平实景物中融会第18页着/共23对页 李白深深的思 念、怀想之情。尾联抒发相聚的愿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篇章结构-2022年学习资料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篇章结构-2022年学习资料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顆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 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 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 ,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二、古诗词的结构特点-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重章叠句-超-铺垫照应-秋秘-抑扬
4.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额-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晟秘-蘭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 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剥-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5.铺垫-这是明朝徐渭-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题柳亭送别图》一-南边一颗柳树,-北边颗柳树-诗,诗 先是层层铺-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霜叶红于二 花。-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另外房-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

“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

1.抑扬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扬”是目的,“抑”是手段。为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抑”目的,“扬”是手段。“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2.层层铺垫

如宋朝苏辙的《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结构技巧解析 ppt课件

诗歌结构技巧解析  ppt课件

转一般在第三句,但也有特例。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唯有鹧鸪飞。
由古到今 由盛到衰 由人到物 由叙事到描写
ppt课件
19
四、妙合主旨
明结: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淋漓尽致,强烈。
暗结:以景结情。
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 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ppt课件
35
3、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找出诗中承上启下的语句,并具体说明。
“春半如秋意转迷”承上启下,“意转迷” 上承前一句,极言意绪的迷乱繁杂,“春半如秋” 下启后两句,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 满庭的暮秋景象,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到 了结合作用。
3
先后 先叙后议、先实后虚、先写景后抒情、
4 先咏古后议论抒情
ppt课件
5
篇章结构特点
(1)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 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 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 阐发。
ppt课件
6
(2)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 要求起承转合。
起,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第五讲-如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

第五讲-如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

第五讲如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Ⅰ如何掌握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

一、全面掌握13种修辞手法

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拟人)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拟物、夸张)

(3)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夸张)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比喻、夸张)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设问、借代)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双关)

(8)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精要点拨

《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双关等。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主要修辞手法讲解部分见前面“仿写”内容)

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讲究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虚实结合”放在“表现手法”中讲,这里重点谈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三种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之技巧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之技巧 教学PPT课件

(2)借物抒情
作者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 情感,使诗歌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
即物抒情 托物言志
象征
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 神品质或抽象事理。
行文结构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前后照应、伏笔铺垫、重章叠句等。




起:开头; 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 转:转折; 合:结束。
【202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 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同步精练 P278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典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 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 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2、(2012 南通调研)《望蓟门》 (2)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 构思脉络。(4分)
3、(2011 全国卷)《关山令》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 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4分)
三、典型例题
(2011 江苏卷)
春Hale Waihona Puke Baidu忆李白
唐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 论诗。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 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 切磋诗艺作结。
如:立足于诗, 怀念李白。
开门见山, 曲笔入题
过渡照应, 情景分列
如:由诗转到人, 叙述思念。
贯穿全诗
结构 线索
如“忆”。
如:赞美其诗, 卓尔不群
层层深入, 伏笔铺垫
卒章显志, 前尾呼应
“何时”“把酒论 诗”照应开头
要立足于对诗文各部分内容的概括
四、古诗词结构的答题思路
1、总览全诗,抓住线索
古人讲究构思,往往由一个词或一句诗构成全诗的线索, 全诗的感情基调、思想,抓住线索可以小见大,把握全诗。

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ppt课件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前句(联)后 句(联)的关 系
铺垫
过渡
照应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2.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 理想的豁达。
3.以小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 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 小见大。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
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 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 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 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 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 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 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 “弹不尽”。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 《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 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 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技巧之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技巧之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技巧之结构技巧

【必备知识】

一、铺垫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示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二、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示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示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乃一小事;以“二乔”立意,反映三国之争、东吴霸业,此乃大事。

四、卒章显志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示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处于诗歌结尾,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五、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诗词鉴赏说课稿

诗词鉴赏说课稿

诗词鉴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课题是《诗词鉴赏》。在这堂课中,我将引领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这两首诗词的学习与鉴赏,培养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诗词特点,学会欣赏和鉴赏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和创造性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诗词特点,学会欣赏和鉴赏诗词。

难点: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唐宋诗词名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诗词

的美妙与魅力。

2.内容呈现

利用多媒体展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让学生欣赏诗词的音韵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手法。

3.诗词鉴赏

带领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表达和情感传达等要素,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

4.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辛弃疾的作品,感受宋代词人

的豪放之气和才情之美。

5.创作活动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和创作能力,撰写自己的诗词作品,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一)

所谓“诗歌结构”,是指诗人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体现在人、事、场景的布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首尾的照应,段落的过渡,线索的安排,详略虚实的设计,时空动静的调度等等。出题者常以“结构”为抓手,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的匠心睿智。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方法。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又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

诗歌常见的结构方式很多。下文例举并解析一些以“诗歌结构”为考点的实例,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相关能力。

1、线索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2005江苏卷)

【分析】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古代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课件

谢谢欣赏
脉络。 答:(1)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 “浓愁”作反衬。
(2)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 “犹”字,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 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
(3分)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接着通过几个典型 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 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
常常想起西湖的景色。昔时,我爬上高楼,整日斜倚
栏杆向远处眺望。平静的湖面,三三两两的渔舟在悠悠垂
钓,远处的小岛呈露出明丽的秋色,正是一抹淡远的清朗。
在开满芦花的芦苇荡里,传来了笛声,时断时续。蓦 地,白鹭惊起,成排地掠过水面。自从离开那里,我闲暇时 整理钓竿仿佛又回到她身旁,悠然一缕思绪不由飘入西湖清 秋那一片水色云光中。
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 出来,衬托了词人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 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3分)
针对训练
临江仙暮春 [宋]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 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 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 一带。
• 2.答题模板
• 第一步:名技巧;
• 第二步:分析运用。(即 联系相关的诗句分析这种 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情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w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山前鸣杜宇, 山后鸣杜宇, 山上鸣杜宇, 山下鸣杜宇, ‘行不得也,哥哥,’ ——不如归去!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 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 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4、重章叠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3、以景结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高高秋秋月月照照长长城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 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 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 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 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 像空间。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
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 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 题(8分)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突出色彩的描写。“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 朝烟”,“红”与“绿”,色彩鲜明,表现春天生 机勃勃的特点,抒写诗人愉快的心情。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花落家童未扫,莺 啼山客犹眠”的“花落”“莺啼”烘托环境的幽静, 表达闲适的心情。
3、情景交融。通过“桃花”“宿雨”“柳 绿”“朝烟”“落花”“啼莺”等景象的描写,写 出生机勃勃、恬静的春天特点,表达诗人热爱自然 的思想感情(或闲适的心境)。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1①)关诗,的指前居两庸句关,。有②版旆本(作p“èi将)军,此旌去旗必。 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 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 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 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 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Baidu Nhomakorabea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白描 )
8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喜外弟卢纶见宿》(
衬托(哀景)衬乐情)
蔡家亲:也作“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内容回顾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内容回顾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对比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小试 吧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
照应、抑扬。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对比。
古诗词主旨表现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尾联陡转,以
村行 宋 王禹偁
“惆怅”引出
思乡归隐之意。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5、铺垫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内容回顾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起兴 )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借景抒情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
6 .樯橹灰飞烟灭。
( 借代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6.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 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结尾 两句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