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上课用)讲课稿
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上课用)讲课稿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 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 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4、重章叠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即谢尚 闻袁宏咏史处)。 ②谢将军:东晋谢尚, 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
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咏 赞分自赏)己,的邀咏袁史过诗船,长大谈为达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 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6.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赋得暮雨送李胄
•
韦应物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 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结尾 两句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课件
【注释】: [1]林栖者:指隐士。
[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1)诗篇在开头以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
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比兴手法。
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
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
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
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21
“技巧”类题目的答案构成: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起到的效果或者作用。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22
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10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 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11
•1 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 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2 照应的种类:
•①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②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③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 的照应。
照应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13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
欲少扬妇先“抑不又知叫愁先”抑,后后扬面,才即说文她势先下 抑“后悔上”扬,,通或过文对意少先妇贬情抑绪后微褒妙扬变。化 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
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
“闺怨”的主题。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诗结构技巧PPT演示课件
10、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 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 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1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 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 “航标”。
8(5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
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
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
“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
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
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小(斋6分即)事 刘一止①
8.诗的第二联
“—来无遭怜未我虽②作有,品 关 遇琴用老此局者棱“” 于 的为较世二:世写角, 国 感弦得愈物指愈琴,来家慨直失疏随棋疏棋正写的,,,,,盘”二因自兴对爱那一不。、物 为己亡世棋 能 拙 系“是 自的 了 事因 记 万 有万托 己“ 。 讥局 宫 事 兴事物 方志 这 讽② 商 妨 亡妨言 直” 些 的方 ? 。 。”志之; 都 情。,。品直 抒 怀只他不发 。—对意用析落以变—了第起?。得正琴,作一了请(小直棋结者5联什简分斋、二果对的么要住方物到个)句作分处的头—人,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尾联陡转,以
村行 宋 王禹偁
“惆怅”引出
古诗结构技巧课件共40张PPT
古诗结构技巧 课件(共40张PPT)
1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 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 “航标”。
古诗结构技巧 课件(共40张PPT)
古诗结构技巧 课件(共40张PPT)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 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 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 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理由。
古诗结构技巧 课件(共40张PPT)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后人的质疑宋人许
yǐ
岂岂页《彦周诗话》云:“杜牧之
《作四《库赤提壁要》》诗,云…:…“意(谓许赤岂壁岂页 不)能讥纵杜火,牧为《曹赤公壁夺》二诗乔 为
不置说之社铜稷雀存台亡上也,。惟孙说氏二霸乔业,,系不此知一大战乔。乃社孙稷策存妇亡,,小
古诗结构技巧 课件(共40张PPT)
古诗结构技巧 课件(共40张PPT)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 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 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古诗结构技巧 课件(共40张PPT)
古诗结构技巧 课件(共40张PPT)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诗歌鉴赏之律诗结构专业知识讲座
(一)分析诗歌的线索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例 (2011南通高三二模) 野 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 合:合句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间:对主旨的艺术性的延展深化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二、温故求当深之处,:请联二系本分人或法网站删除。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 名飘岂飘文何章所著似,,天官地应一老沙病鸥休。。抒情
小结: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 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作用。
▪ 承:紧承起句,是对起句的延续、深化、补充或 具体阐释。
▪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 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思 路上的转换,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 新意。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三)自主命题
1.诗歌主旨 2.诗人形象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律诗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叶圣陶
总结:首、颔联+颈、尾联 (先景后情、先实后虚)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二、温故求当深之处,:请联三系本分人或法网站删除。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歌结构技巧解析 ppt课件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
日。
ppt课件
14
哀乐的转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ppt课件
34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分析本诗的诗句间是如何照应的。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
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 “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 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在安史之乱中,杜甫 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 感慨万端。
ppt课件
15
扬抑的转折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ppt课件
16
动静的转折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ppt课件
17
点面的转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ppt课件
18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 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 ,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 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 启下、前后照应的作用。
ppt课件
10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叙事、点题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景:广阔,浩荡 反 衬
诗歌鉴赏专题:鉴赏篇章结构 (公开课课件)
照应(呼应) 铺垫(伏笔)、 承上启下、重章叠句、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
1、照应:
答案:①作者使用照应手 法。
《早梅》齐己
②诗题为“早春”,通观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全篇,处处照应“早”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字:首联“孤根独暖” 是写“早”;颔联“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枝独开”是“早”;颈
诗题:点明内容、主题
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铺垫 、蓄势、 开门见山
中间诗句:过渡、铺垫、承上启下
尾句:呼应(开头、标题)、总结(收束)、 卒章显志等
知识理解1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
翻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
杜甫
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 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知识理解1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
后回答问题。
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答案 ①画工如山貌不 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得 都 不 成 功 。 强 调 此 马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
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 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
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里 生 风 之 感 , 进 一 步 点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
传为唐伯虎应酬游戏之作,深谙抑扬手法之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结构技巧》课件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 论诗。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 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 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这样的结尾有一种“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整首诗歌显得意犹未尽、 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6 铺垫
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 示。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 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 作用”;
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 期)” ;
注意句子的位置(开头写景),与下文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 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 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 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 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 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 “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色。
古诗结构技巧PPT教学课件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 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 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 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 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 像空间。
卒章显志 甘超出使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北朝后期我国出现了民族的大交融 古代处理民族关
系的两种方式是和平与战争; 主要方式应该是和平友好; 应该树立平等、团结、互相尊重的民族意识。 2、商鞅变法---(1)时间及支持者:前356年 秦孝公(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设立县制。( 3 )作用:使秦国国富兵强;确立封建制度, 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w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山行
1、安全管理与5S
16.3 如投标书中没有明确分包合同,在本合同签约前,卖方应书面通知买方其在本合同中所分包的全部分包合同,无论原投标书或后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山 居 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 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 如龙,花月正春风。”
88分..诗诗析的。的第(二第5分联二)对第联一对联的第句一意起联了什的么句作用意?起请简了要什 么9么.作样作者的用为情什怀?么?要请(写6简分琴)棋要二分物?析他。想借(琴棋5分抒发)一种什
有效读懂诗歌之八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转”就是转句“转”是指结构上转折,往往表达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思绪上转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最终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凝结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作用。
4/23
登高
(唐)杜甫
7/23
掌握几个常见结构技巧:1.卒章显志。在诗歌结尾利用直抒胸臆手法,点明志向、诗歌主旨。2.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能够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意境,产生韵味无穷艺术效果。
8/23
3.以小见大。
10/23
满江红
段克己①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②。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著名诗人,与弟段成己皆以文章擅句被时人誉为“二妙”,金亡后终不仕元。②律残无射:秋季九月。请问:词上片“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几句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6、尾句结构作用: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16/23
[常见设问方式]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技巧。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请简明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明分析。4.这首诗结尾一句利用了什么技巧?请简明分析。5、这首诗开头几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这首诗中某句话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2/23
参考答案:“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中心,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最终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些都是诗人远离京城,在南窜途中感叹。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结构技巧篇章结构课件
学习交流PPT
12
2、层层铺垫
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 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 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学习交流PPT
13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 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对比等。
学习交流PPT
4
一、景情顺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先景后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高高秋月照长城。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文
交代因何而愁。
学习交流PPT
9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 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
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
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
抒情议论句。
学习交流PPT
3
诗歌的结构技巧
1、景(事、物)与情(主旨)的关系(顺序): ①先景后情(大多如此)②先情后景③以景 结情。 2、结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对比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小试 吧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
照应、抑扬。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对比。
古诗词主旨表现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突出色彩的描写。“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 朝烟”,“红”与“绿”,色彩鲜明,表现春天生 机勃勃的特点,抒写诗人愉快的心情。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花落家童未扫,莺 啼山客犹眠”的“花落”“莺啼”烘托环境的幽静, 表达闲适的心情。
3、情景交融。通过“桃花”“宿雨”“柳 绿”“朝烟”“落花”“啼莺”等景象的描写,写 出生机勃勃、恬静的春天特点,表达诗人热爱自然 的思想感情(或闲适的心境)。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 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 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4、重章叠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5、铺垫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6.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赋得暮雨送李胄
•
韦应物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 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结尾 两句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w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山前鸣杜宇, 山后鸣杜宇, 山上鸣杜宇, 山下鸣杜宇, ‘行不得也,哥哥,’ ——不如归去!
3、以景结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高高秋秋月月照照长长城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 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 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 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 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 像空间。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尾联陡转,以
村行 宋 王禹偁
“惆怅”引出
思乡归隐之意。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内容回顾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起兴 )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借景抒情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
6 .樯橹灰飞烟灭。
( 借代 )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白描 )
8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喜外弟卢纶见宿》(
衬托(哀景)衬乐情)
蔡家亲:也作“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内容回顾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1①)关诗,的指前居两庸句关,。有②版旆本(作p“èi将)军,此旌去旗必。 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 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 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 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 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
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 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 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