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编写组)
民族团结的书籍简介
民族团结的书籍简介《民族团结》是一本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主题的书籍。
它探讨了民族团结的概念、意义和实践,并提供了一些案例和经验来证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该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
它解释了民族团结指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和互助关系。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繁荣和稳定的基础,它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
此外,民族团结还可以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国际形象。
在第二部分中,该书详细介绍了民族团结的实践。
它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中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巴基斯坦的民族团结运动。
这些案例展示了民族团结政策和运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同时,该书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如教育、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来促进民族团结。
第三部分是该书的重点,它讨论了民族团结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这一部分指出了一些可能威胁民族团结的因素,如民族主义、种族歧视和经济不平等。
然后,它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加强法律保护、推动公平分配和提高公众意识,来应对这些挑战。
该书总结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价值。
它强调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同时,它呼吁每个人都要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设。
《民族团结》这本书以其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机会。
它不仅帮助人们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来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践。
这本书是一部值得阅读的著作,对于政治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学生,以及对民族团结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并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团结》教学教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
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
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请大家打开书第56页,我们一同学习“第十一课,民族团结”(教师板书)讲授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教育公开课系列:民族团结的教学框架
教育公开课系列:民族团结的教学框架引言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公开课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教学框架,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民族团结的理念。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1. 民族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3. 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 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的关系2. 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的关系3. 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2.3 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1. 各民族文化特点及其价值2. 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关系3. 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意义2.4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1. 学生应具备的民族团结素养2. 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3. 学生如何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实践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民族团结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民族团结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4. 实践活动报告: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民族团结的践行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理论、案例及实践活动指导。
2. 课件:用于辅助讲解民族团结的相关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包容、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民族团结的教育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增强民族融合意识,提高跨民族交往与合作能力。
该课程的实施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探索不同民族分布的地理特点;在语文课上,可以讲述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
在中学阶段,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或者社团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比如,可以开设民族文化研究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大学阶段,可以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民族关系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以及跨民族交往与合作的技巧。
同时,大学也可以举办民族团结主题的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分享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除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深入到不同民族的社区、学校、企业等地,与当地民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增进了解和友谊。
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和社区共同合作,共同营造民族团结的教育氛围。
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提高家长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至关重要。
《中华民族大团结》高质量教案(详尽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高质量教案(详尽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介绍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介绍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如尊老敬老、孝道、礼仪等,通过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研究和传承这些传统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如尊老敬老、孝道、礼仪等,通过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价值观。
3. 中华民族的历史: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的历史: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 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学生体验团结的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和分享。
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学生体验团结的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和分享。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解读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
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解读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中语文部编版民族团结的课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民族团结的课文一、引言1.1 介绍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其中的文学作品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
民族团结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是中文课程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1.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和族裙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睦相处的良好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二、高中语文部编版的民族团结课文介绍2.1 课文的选取高中语文部编版的民族团结课文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既有经典名著中的民族团结题材,也有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民族团结问题的探讨,内容丰富多样。
2.2 课文的特点该课文既包含文学性强的散文、小说等文体,也包含议论文、报告文等文体,不同的文体展现了民族团结主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三、民族团结课文的教学价值分析3.1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民族团结课文,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民族的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3.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民族团结课文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相通之处,有助于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
3.3 提升学生的价值观通过民族团结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崇尚和平、包容、和睦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民族团结课文的教学策略4.1 多角度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和理解,比如文学表现形式、文化背景、作者意图等,有助于学生对民族团结主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4.2 对比分析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民族团结课文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团结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4.3 学生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话题的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
高中政治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与教材解读
现阶段民族问题的 家民族政策
特点及其原因;世 的优越性,
界各国多民族国家 坚定中华民
进退兴衰的历史和 族伟大复兴
现状
的信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编辑ppt
10
可编辑ppt
11
本教材以民族政策常识教育为主要内 容,以民族团结作为教育的主线。
本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言、目录 和课目。在前言里,阐明本册教材的 主要特点、内容以及要达到的教育目 标;目录起到对教材整体框架的提示 作用;本教材共有八个课目,每个课 目介绍一项民族政策。
可编辑ppt
17
每一课目的内容组 成划分为六个部分:
探究与体验:结合学生个人 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相关 栏目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体验该主题的相应 内容。
可编辑ppt
18
每一课目的内容组 成划分为六个部分:
讨论与分享:设置相关活动 供学生讨论和分析,并分享 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形 成 “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 家统一、反对分裂 ” 的基本 意识。
建议每课目教授3个学时,每个学 期完成2个课目。
可编辑ppt
21
可编辑ppt
22
本教材以民族理论常识为主要 内容,以民族团结作为教学的 主线,划分为民族、民族问题、 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中国 民族问题的解决,4个主题模 块(单元),共包含8个具体 课目。
可编辑ppt
23
本教材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前 言、目录、单元和课目。
可编辑ppt
19
每一课目的内容组 成划分为六个部分:
实践园地: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设置 相应的实践活动,使民族团 结的思想和意识拓展到学生 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中。
可编辑ppt
《中华民族大团结》一流教学计划(全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一流教学计划(全版)1. 课程简介《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一门旨在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化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深入理解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历史、文化、宗教和语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3. 教学内容3.1 课程大纲1. 导言:介绍课程背景、意义和目标。
2. 中国民族概况:讲解各民族的分布、人口、语言等基本信息。
3. 民族历史文化:深入剖析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
4. 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阐述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5. 民族团结与民族问题: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探讨民族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阐述如何树立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和民族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遗址,增强直观感受。
3.3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课程相关的论文,占总评的30%。
4. 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及相关辅助读物。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文、视频等资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导言第2-4周:中国民族概况第5-8周:民族历史文化第9-12周: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第13-16周:民族团结与民族问题第17-20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 课程总结与反馈课程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多民族概况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4. 民族团结的故事分享5. 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民族团结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践法: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族团结的力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问题。
2. 讲解: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影响。
3. 分享: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力量。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引导学生提出具体措施。
5. 实践: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多民族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3. 学生参与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4. 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资料:关于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材或教辅材料。
2. 图片素材: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建筑等图片。
3. 视频素材:民族团结相关的短视频或纪录片。
4. 活动材料: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的道具、材料等。
5. 网络资源:关于民族团结的在线文章、论坛讨论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
3. 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高中语文部编版民族团结的课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民族团结的课文摘要: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根本大业2.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3.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前提二、民族团结的体现1.尊重和包容各民族的文化特色2.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3.各民族平等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三、民族团结的维护1.宣传和教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3.严厉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四、民族团结的意义1.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正文: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业,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只有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民族团结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我们要尊重和包容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体现。
我们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共同丰富我国的文化宝库。
其次,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民族的团结,只有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再次,各民族平等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
这是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
各民族应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共同参与国家建设。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首先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宣传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使人们充分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
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切实保障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建设的权利,为各民族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严厉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对于那些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我们要坚决予以打击,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少数民族习性,增进班级同学情谊。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突破: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人情,从而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
增进班级同学之间情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教法与学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一元纸币。
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2、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中华民族》一课。
3、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认识民族的结构。
师: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师: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师: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生: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汉族:11.6亿人口多少数民族:1亿人口少3、回族的分布。
师: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民族分部。
民族团结精神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理解民族团结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提升爱国爱民情感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我的祖国》纪录片或中国历史上有关民族团结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背景和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产生对民族团结的认知兴趣和学习热情。
2.知识讲解(1)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介绍民族的概念和种类(主要对我国55个少数民族进行重点简介),解释团结的概念和内涵,阐述民族团结的基本含义和形式。
(2)民族团结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以历史上的团结与分裂为例,讲述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的基础,对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产生的影响。
(3)民族团结传统与现代意义。
列举和介绍相关的优秀历史人物及事件、传统文化、歌曲、电视剧、报刊读物,比如“兄弟阋墙,外有征敌,中华民族永远都是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人”的口号等,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传统与现代意义。
3.案例解析(1)学生阅读或听取《论语》中相关条目,选择典型条目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IX, 26);巧言令色,鲜矣仁!(II,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XII, 8)等,探讨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精神,并且将其理解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联系起来。
(2)依托历史事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日战争、西藏和平解放和新疆建设等,探究过去我国各民族背景下的团结精神、面对外部挑战的民族精神和复兴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广大少数民族的爱国家、国家和谐的精神。
4.互动体验(1)仿照南非的“和谐多彩日”、“团结日”,学生可以组织朗诵比如:“让我们守护祖国”,“让我们永远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共建和谐未来”等诗歌,或者制作周年纪念橱窗、团结宣传版面,开展民族团结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民族团结精神。
(2)会上安排小组探讨:学生们以51个少数民族3天历史物品/文化事例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队协作理念,同时融入民族风情元素、民俗习惯等;最后写一份“我们的51个少数民族史学习笔记”,发表到网络上和5分钟PPT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精神体验和认知。
民族团结校本教材
民族团结校本教材(一)文化部分:1、在文学艺术方面,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称为中国文坛上气势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诗。
维吾尔族的哲理诗篇福乐智慧、彝族的召树屯等叙事长诗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珍品。
2、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如胡琴、笛、箫、唢呐、琵琶、马头琴、冬不拉、腰鼓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各民族的舞蹈更是多姿多彩。
3、在科学医药方面,成书于8世纪的藏族的四部医典是重要的医药学巨著。
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被收入四库全书,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回族科学家扎马鲁丁的万年历,被元朝颁布实行。
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周率捷法已经涉及微积分的领域。
4、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它们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和思想感情。
5、我国现在流通的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票面上都印有蒙古、维吾尔、藏、壮四个民族的文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台每天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16种民族语言进行广播。
政府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规定了假日,对经营清真饮食有严格的规定,专门给一定数量的金银和原料,组成生产少数民族特殊需要的绸缎、靴帽、珠宝、玉器和金银饰品等生活用品。
(二)培养干部方面1、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名额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
2、为了进一步体现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以利于反映本民族的愿望。
3、培养、使用民族干部,也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4、在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1.76%。
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只有几千人的珞巴、门巴、赫哲族也有自己的代表。
(三)。
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和谐的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属于一个民族的,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尊重他人的民族;二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热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他人民族的文化;三是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让学生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要坚持团结友爱,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分裂;四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民族的一份子,要为自己的民族做出贡献,为民族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要从学校的教育活动入手,结合学校的实际,组织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民族文化研讨会,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遗址,参加民族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团结精神。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教育,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
族凝聚力,还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和谐的民族精神,为
民族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高中语文部编版民族团结的课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民族团结的课文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民族繁荣的保证。
在一个国家中,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非常重要,这就是民族团结的意义所在。
只有各民族之间团结和谐,才能共同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首先,民族团结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国家中,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文化、传统和知识。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例如,在各个民族的合作下,一些传统工艺品和特色产品可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从而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外,民族团结可以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
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想实现稳定的发展,就要依靠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通过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加强管理和调节,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确保国家的统一与和谐。
只有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所有的民族才能共同分享祖国的发展成果,推动国家和社会的繁荣。
此外,民族团结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开拓自己的眼界。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接触有助于个人形成广阔的视野,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认知。
此外,不同民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友谊与互助,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然而,民族团结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实践中,我们要破除各种因民族不同而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培养民族平等与包容的意识。
同时,我们也要坚定信心,通过政策的配套与制度的建设,从根本上推进民族团结工作。
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建立更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谐与团结。
总之,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只有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与合作,才能够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做出贡献。
《民族团结》说课稿
《民族团结》说课稿第一篇:《民族团结》说课稿《民族团结》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
一、教材分析《民族团结》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好奇心强,但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尤其对文字性、理论性的东西不感兴趣。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集声、色、图、像于一体,尤其是一些视频、歌曲,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从而会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五、教法、学法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对比法等。
学法:自主归纳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2、导入新课:我将以《爱我中华》歌曲为背景音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秀以此导入本课。
以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讲授新课:本课的条目非常清晰,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
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这一目主要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区域自治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打通。 教材给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主题、资料、活动线索和 方法指导;探究问题是真实的,结论是开放的。
3、努力将学校内的德育课程和历史、地理、美术、音 乐等相关课程打通;将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 打通。
4、努力将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打通,省教研室建立了 与教材相配套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网站,为教学 提供帮助。
2、中华民族人口、疆域变迁的特点及其影响人口增 长的主要因素。
3、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汉 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认识这一特点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二、和合天下 民族兴旺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二专题:和合天下,民族兴旺 1、中国各民族间的政治联系方式多种多样,这对
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简介与教学 建议(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编写组
)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民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宗)委(厅、局), 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民(宗)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 局、民宗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和加强 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教材的基本结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第一单元 民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第一单元 民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第一单元 民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第一单元 民族
江苏人民出版社《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全册 教材的基本结构
专题一.源远流长 中华一家 专题二.和合天下 民族兴旺 专题三.团结统一 共同发展 专题四.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专题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专题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民族团结教材的基本结构 ---高中教材的主要特点
1、努力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民族团结教育的 新方式,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教材成为学生回归 生活、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活动资源和导航者。
教育部与国家民委 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要求
国家教民厅[2009]5号文件即:“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 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指出: 1、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性质: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 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 成部分。 2、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按规定的课时开设《民族 理论常识》课程;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 8-10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3、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 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江苏人民版民族团结教材 每个专题的内部结构
1、每个专题内设三个课题;每个课题内设计三个探究 活动,其中第一个是探究范例,另两个是让学生自 主探究。
2、每个探究范例,教材是按“明确目标、设计活动、 收集资料、思考问题”等步骤设计,有资料有提示。
3、两个自主探究活动,教材只是设计若干问题,需要 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规定了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不同内容
1、小学中年级为“民族知识启蒙教育” 2、小学高年级为“民族常识教育” 3、初中年级为“民族政策常识教育” 4、高中年级为“民族理论常识教育”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规定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
民 族 理 论 常 识 教 育
①学习和掌握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具备一 定的理论素养;
②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特点,了解我国现阶 段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 族观;
③初步了解世界各国多民族国家进退兴衰的历史和现状 ,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 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从2011年起,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 段考查和中考、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中职毕 业考试范围,且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同 时,各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情况纳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册或学生成长记录册。
二、民族团结教材的基本特点及结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教材的基本结构
4、教材各专题之间、课题之间、探究活动之间相互联 系,以知识为素材、以问题为载体的内容体系和逻 辑结构。
专题一、源远流长 中华一家
专题一、源远流长 中华一家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一专题:中华民族的起源
1、中华民族起源于五大民族集团,不能将华夏民族 等同于中华民族。中国的疆域和版图是各民族共 同开发的。独具特色的民族和谐、民族团结的思 想为国家统一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苏教基〔2010〕26号文件
2010年 8月17日,省教育厅省民委联合发出“关于 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
从2010年秋学期开学起,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我省中 小学地方课程,实行统一建设和管理。小学和初中阶段 每学年要保证10-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普通高中每 学年保证8-10个学时左右(共18个学时,1 个学分)的 教学活动时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保证12-14个学 时的教学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