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两点思考5页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作者:田澍何玉红李静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2年第10期[关键词]中国古代史,教学,综述[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20—0066—03为提高高等学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水平,改进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与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史教学经验,共商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发展大计,2012年6月30日至7月2日,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历史教学》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高层论坛”在兰州召开。

来自台湾东吴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历史教学》编辑部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原始文献阅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进、中国古代史教学与地域历史文化的结合等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展示了各校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中的亮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文献阅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史料阅读能力是历史学本科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炳文教授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应重视基本原始文献的学习》中认为: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加强基本历史文献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文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应重视原始文献的研读,不能仅靠输入一两个关键词来搜集材料。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国林教授在《试论“中国古代史”与“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的关系》中指出,历史文选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具体史料来反映古代历史的进程和历史细节,以原典反映思想史脉络,以文献记载反映制度史源流,历史文选课讲授时应补充文化史常识,以弥补中国古代史教学之不足。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杜常顺教授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学生阅读及写作基础能力培养问题》中认为,基本史料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关的基础史籍和史料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和认识,不断积累的阅读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古籍阅读的能力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之反思

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之反思
击式的 学习
大学课堂大致可分为 专业基 础课和选修提 高课 。历 史专业基础课上 ,老师滔 滔不绝讲述 ,学生忙 忙碌碌地 记 笔记 。因为是专业基础课 ,一般均为 闭卷考试 。多数 学生平 日逍哉悠哉 消磨 时光 ,考前则异常勤奋 ,突击 复 习 ,抄写笔记 、复 印笔记 、背诵 笔记 ,忙得一塌糊涂 。 考试通过后 ,万事 大吉 。至于所 考的 内容 ,全部被遗 忘 的一干二净 。文科专业这 一现象较为普遍 。针对历史 学 专 业的学生而言 ,有相 当一部分 的人对历史缺乏兴趣 , 探 索研究 更谈不上 。 ( 二 )课改要 求专业课 量不断 削减 ,教 师考核 中授 相 关信 息 的 能 力 课 、科研 量不 断增 高 信息社会所需要 的新 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 的信息素 新课 改要求专业基础课 ,不 断削减 比例 。然 而现 实 养 。为此 ,作 为历 史学科 的培养 目标 ,必须使 学生掌握 是 传统的史学是一 门传统 学科 ,历史专业基础课 内容 多
誊 畀I 文 化 与 教 育
地 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之反思
谢 翠 维
摘要 :历 史学科培养 的人 才除 了具有合作共 事和 高尚的道德 情操 外 ,更重要在 于掌握解读历 史知 识的 基本 方法与技 能、具有获取 和 处理历 史信 息的能力 。在教 学改革的轮番 浪潮 下 ,地 方 高校历 史 学专 业依 然普遍存在 许 多不合 理现 象。要 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 突出学生专业技 能的培养 目标 ,切 实进行课程 设置 的 系统优化 、倡 导实施课堂教 学模式和师生考核 方式 多样化等措施 ,才能促使 高校教 学改革更有实效。 关键词:地 方本科 院校 ;历史学 ;教 学改革 ;建议
作者简介: 谢 翠维 ( 1 9 7 4 一 ),女 ,陕西合 阳人 ,中国古代 史专业硕 士研 究生 ,洛 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 学院讲 师 , 研 究方向 :中国古代 史的教 学与研 究。

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地方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我们进行反思和改革。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理解。

一、目前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单一的教学模式目前地方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体性不足。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主动思考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2.教材选择不合理一些地方院校在选择中国古代文学教材时,重视量而不重视质,只追求历史上知名的经典作品,忽略了其他地方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性。

这导致教材内容单一,学生对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足。

3.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如教学实习、实地考察和文学创作实践等。

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很难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限制了他们全面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机会。

二、改革建议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精心挑选教材教材选择应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全面性,不仅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还应涵盖地方文学和民间文学等多样性的文学形式。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应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组织文学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文学才能。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学科,其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如何进行历史学案的教学,我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历史学案的选择和设计。

历史学案应该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材料,同时要注意材料情境的真实性和亲和力。

在设计学案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历史学科本身出发,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既要贯彻历史学科的基本理念,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和体验。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历史学案的实施和评估。

历史学案的实施不只是教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问答、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评估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估,通过测验、作业、小组讨论、演讲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历史学案的反思和改进。

历史学案的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不断寻找改进的空间和机会。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关注,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同事和学生的交流和分享,探讨历史学案教学的创新和改进之路。

总之,历史学案教学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实践,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不断探索和创新历史学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健康成长的历史认知能力和人文精神。

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上述 尴尬 的局 面 , 其 因 , 最 近 几 十 年 来 文 学 究 有 也 古董”和现代生活难 以对接 , ,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似乎 被边缘 化 的原 因 , 与地 方 院校 自身实 际有 很 大 的关 也不能 为 自己 的 就业 带 来 即 时 的 效 应 , 背 几 首 诗 系 , 盾症 结 突 出 , 多 矛 很值 得反 思 。
不少 中文专 中 国古代文 学是 高校 文 学 院 ( ) 系 开设 的一 门 十 有学生以阅读经典来体会古代文学意蕴 , 学 中 分重 要 的专业 基 础课 。其 内容有 很 强 的综 合 性 , 识 业 的学 生对 经典 作 品感 觉 麻 木 , 而无 味 , 国古 代 知
覆盖 面很 广 , 教学 上 的难度 也很 大 。地方 本科 院校特 文学 课 程教 学 已经开始 陷 入 困境 。
的教 学 目标 , 存在很 多 的 困惑与 问题 。要 提 高地 方本 图书馆藏中国古代文学资料大多数是通俗选本 , 大型 科 院校 中 国古 代文 学课 程 的教学 质量 , 根本 上完 成 的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资料集成匮乏 ; 从 在采用现
地方院校面临着诸多 好人 才培 养 的任 务 , 实 有 效 地 解决 好 存 在 的 问题 , 代化教学手段获取信息等方面 , 切
2 1 年 8月 01 第 3 卷第 4期 2
湘南学院学报
Jun l f a g a nv ri o ra n nn U iest o Xi y
Au g.,01 2 l
V 1 3 o. o .2N 4
地 方 院校 中国 古 代 文 学 课 程教 学 反 思 与改革
李 晓明
深化 中国古代 文学 的教 学改 革 , 地方 院 校必 须正 视 困难 ; 方 院校 中国古代 文 学教学 基本 处 于封 闭式 发 是 地 和切 实推 进 的一项 十分 重要 的工 作 。

关于历史教学的思考-5页文档资料

关于历史教学的思考-5页文档资料

关于历史教学的思考回顾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有获。

面临新课程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如何实施?作为高三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寻求新学年的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我们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

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很相似的,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

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了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快乐。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断,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在讲《清朝政局的变动》这一课中的辛酉政变的背景时,我是这样讲述的:英法联军即将攻入北京,却不料大清国咸丰皇帝是练过长跑的,他一下子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但可能在运动之前没做好热身准备,结果病死在那里,慈禧借机发动政变,夺得政权……这样学生必定感觉“好笑”,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师随即把“清朝政变由此在哪方面发生了变动?表现在哪?”等问题抛出。

《中国古代史》教学探讨

《中国古代史》教学探讨

《中国古代史》教学探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我选择了《如何教好中国古代史》这一课。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来学习,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史是整个初中历史学习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

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应该让学生对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建立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

所以说学习如何教好中国古代史对于我们这些新历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我选择学习这一课的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过的东西。

首先,教师教课,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除了平时我们都会涉及到了历史史料分析法之外,还应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识别历史地图、进而形成历史时空概念的'方法,培养学生们学习历史的能力。

此外,历史教学不仅仅只是教授历史知识,还应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自学如何上不好历史初始课中,我辨认出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每课书正文已经开始前的导学侧边的内容的鼓励或传授,而是以较为死板的方式导入正文。

这样就忽略了“先行组织者”对于学生历史自学的指导作用。

那么通过自学本课,我在后来的日常教学中,著重助推学生对“先行组织者”的自学,以协助学生介绍自学内容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线索,明晰自学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学的自觉性,并且通过“先行组织者”进而设置教学引入的环节,提升学生们自学的兴趣,比便更好的带入至课堂中来。

在学习如何讲述历史人物这一课中,给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要整体的去评价一位历史人物,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评价要客观公正。

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人物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汲取前辈身上的优良品质与智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品格。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一、注重知识的呈现方式历史学案的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知识呈现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固化着传授知识的狭窄视角。

而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学需要注重知识的呈现方式。

教师应该要尽量跳出固定的商业教材,利用多种方式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等呈现知识。

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述方面的能力的锻炼,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发展多元思维历史学案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多元思维的能力,比如探究式思维、跨学科思维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真正的历史思维。

跨学科思维也是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例如探究历史和文学、艺术之间的关联。

三、提倡学生参与性历史学案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唯一的知识输出者,而是应该是协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案的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展学生的参与性思维。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历史学科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能力。

四、关注文化多样性历史学案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单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在历史实践中及其文化多样性。

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多元视角认识,帮助学生对各种文化、制度和信仰的多样性保持开放的心态。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海内外历史,了解历史文化多样性,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既批判地学习知识,又反思和思考。

总之,历史学案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

教师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灵活的教学方式、宽广的视野、关心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实现历史教学的全面优化。

历史学案教学应该注重知识呈现方式、发展多元思维、提倡学生参与性和关注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进一步探究和研究,去支持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优秀表现。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在学生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历史事件和联系当代社会的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通过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在当代社会中应用历史知识。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历史至关重要,而持续创新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兴趣,多元化教学方法,历史事件,当代社会联系,历史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1. 引言1.1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是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和有效。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启发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兴趣和认识。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内涵和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探索欲望,使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精彩。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师专院校历史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思考分析

师专院校历史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思考分析

师专院校历史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思考分析目前,全国尚有数十所师范类高等专科院校,绝大多数开设有历史教育专业,由于办学条件和环境的相似性,故而,本文所指问题,适用性较广。

至于刚刚升本的原师专类院校,亦有可供参考之处。

ﻭ笔者曾在某中学教务处挂职期间,通过观察与调研,就历史专业师范生在教学环节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对日常的教学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番反思。

现将反思内容与解决途径呈现如下:一、历史专业师范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甚至出现许多知识性错误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是笔者经过多次听课、评课,以及与专职教师充分交流之后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ﻭ对于外专业人士及历史初学者,历史学常常给人一种“不过是死记硬背”的印象,这显然是大错特错。

诚然,历史学需要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但却不是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

即便死记硬背下很多知识,也不过是多了一个背书匠而已,远非学好.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只是学好历史学的第一步,透过历史现象,揭露本质,将现实与历史贯通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学好。

这些都显然不是仅靠终日埋头背诵就能达到的。

因为历史学科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不是枯燥的,而是活灵活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至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的表现,比如部分历史名词的读音、起码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等较为基础的知识都难以把握等。

若如此,势必造成备课、授课、解疑的困难,甚至犯些低级错误。

(二)知识未能融会贯通,难以灵活调用各种资源为己所用ﻭ其间,笔者常与历史教育专业的实习生交流与经验。

通过沟通发现,学生首先困惑的是如何能够很好地开启一节课,即课堂的导入问题。

部分教材存在知识点缺失与断裂的情形。

这就要求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有条理地回顾之前所讲的相关内容.否则,学生会感觉该课的知识过于突兀,难以接受.另外,笔者以为,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不应拘泥。

凡是健康向上,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内容与方式都可以为我所用,投放到课堂当中.若是教师涉猎广泛,留心生活,善于表达,自然能够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三)专业知识缺乏条理性,对于如何串联课程中的知识点比较困惑ﻭ部分教材之间的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情节断档与割裂严重,而在教学当中自然不能照本宣科,“将错就错”.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知识点贯通起来,方便教学和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就成了一个不可绕过的问题。

地方高师院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随感

地方高师院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随感

地方高师院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随感关键词:《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根底知识在高校历史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中国古代史》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根底课,因讲授内容时间较长,从史前或曰原始社会到清代后期的1840年。

绝大多数高校都要开设一个学年两个学期,第一学期讲授史前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第二学期讲授隋唐到1840年的历史,每周2次共计4课时。

因在大一学年开设,《中国古代史》课程通过讲授内容丰富、积淀厚重的古代中国历史文化,既为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打下知识根底,又担负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责任;高校都是安排两名及两名以上教师讲授,因此本课程也是展现本校历史专业师资水平的一门窗口课程。

可谓教学责任较大。

除了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开设历史专业外,更多的历史专业开设在高师院校,尤其是省属的地方高师院校,这些学校承担着培养中学历史师资的主要任务。

比方笔者供职的山西省,除综合性的山西大学有历史专业外,省属的二本院校如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大同大学、忻州师范学院、晋中学院、长治学院、运城学院、吕梁学院都有历史专业,局部专科学校如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也设有历史专业。

有鉴于此,地方高师院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探讨与交流,无疑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下面就笔者数年来承担《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缺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内容讲授应以政治史为主,突出制度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影响,高校的历史教材编撰大致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深受影响。

而地方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长期使用的是由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该书尽管已经修订过好几次,进行了适当的内容优化,比方增加了社会风俗,但将中国古代史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的特征仍然很明显。

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将古代中国历史扎实有效地教授给学生,如何处理好讲授《中国古代史》课程与断代史课程、专门史课程的关系,这是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今天,历史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

它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追溯和研究,来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历史的各种因素。

历史学的教育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历史学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介绍历史学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在历史学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历史学教学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中,历史学的教学内容往往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重视人物而忽略事件。

历史学的教学往往将人物描述得非常详细,而忽略了事件的本质和影响。

因此,学生常常只知道某个人物的名字和事迹,却不了解这个人是如何影响到当时的历史进程的。

2.教学内容过于枯燥。

许多历史教科书仅仅重复历史事件、名字和时间,而没有深入分析和讨论,这样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吸引他们的兴趣的。

3.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许多历史教科书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讲解不够深入,往往只是浅尝辄止,这样的内容会让学生对该事件的真实内涵感到困惑。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建议:1.注重事件的本质和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事件的背景和内涵,探讨事件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历史进程的演变。

2.多角度深入讨论历史事件。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对于重要事件可以考虑从政治、文化、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事件的本质。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单一。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往往依靠大量的讲解来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互动和互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缺乏沟通和互动。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学生往往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缺乏对于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1.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使教学更加有效。

教师学习中国历史教育心得体会9

教师学习中国历史教育心得体会9

教师学习中国历史教育心得体会9
在研究中国历史教育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获得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收获。

首先,我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官制、科举制度以及官员的选任情况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使我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而且也有助于我更好地教授历史课程。

其次,我深入了解并了解到历史与文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历史不是干涸无味的事物,它是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

通过研究和研究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也逐步掌握了更为系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例如如何独立调查和处理历史文献、如何理性利用学术资料和史料等等。

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将会很有帮助。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学习,我的历史知识得到了更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对于我们当下的意义与价值,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 校 “ 中 国 古 代 史 " 教 学 的 几 点 思 考
。 李 艳 洁
( 内蒙古师范 大学 历 史文 化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2 2 )

要: 针对当今关于中国内涵学术讨论, 虑及“ 中国古代 吏” 的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道德建设的重
’_ _ ・

任 。。 中 国- kf C 史” 教 学 应 该 立 足 今 天 中 国疆 域 内所 有 民族 的 历 史 , 关 注 全球 史观 , 坚守多元一体 中 史现 , 重 新 考
历史上的中国概念也不是今天的中国概念。我们只是将“ 中

何为中国视阈
高校历史教育中, “ 两通” 是主干课程, 即中国通史和世 界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一般是中国通史中单独设立的一门 课程。置于时空概念中, 中国的内涵是什么?过去一直不被
关注。今天, 我们国家面幄着重要的历史机遇和转型, 学术 上关于中国的讨论也非常热烈 很多西方学术领域, 用族群 等概念解读中国的历史, 尤其是美国东亚学派中, 目 前 占主
这个背景下, 合理进行教学意义重大。

我国各族人民。“ 中国古代史” 教学内容和范畴就是今天中
国视阈内,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历史。
、 今天的中国 是由 漫长的 历史变 迁发展j 觫 , 中国 这个词
由来已久。在古代史中, 并没有名称为中国的国家。中国这
个词, 作为文化内涵, 却早已被接受和使用, “ 汉代铜镜铭文 中常常出现‘ 中国’ 一词, 它是与‘ 匈奴’ 对举的” [ 1 ] 。中国这 个词更多地体现的是中心的一种观念。在教学中, 我们要明 确的就是今天的中国的疆域不等同于历史上的中国的疆域,

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两点思考

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两点思考

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两点思考摘要:作为学生首先接触的是专业课,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具体的知识,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要。

应逐渐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的意义何在,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而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打破旧有框架对学生头脑的束缚,使学生明白历史研究并不是公式的简单套用,而是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去发现历史本身的规律。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历史教学;专业素养一、教学的重点在于历史感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在大一上学期开设。

大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专业往往还没有什么很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误区之中。

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认为学历史不过是死记硬背而已。

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给学生提供出标准答案,学生所需要做的也就是把它记下而已。

这不仅扼杀了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而且也使很多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的确,历史学专业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忆,但并非记忆力好就可以成为历史学家。

很多大家都公开宣称自己记忆力不行,比如严耕望先生就是如此。

学历史需要记忆,但并不完全靠记忆。

如果一年的中国古代史学习完毕以后,只记住了一大堆的年代和人物的话,那将是巨大的失败。

知识点的记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历史感的培养。

那么,何为历史感呢?我认为就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它包括了批判的眼光、独到的视角等等。

历史学是一门高度理论化的学科,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保留一份集体的记忆,而且还在于历史学的最高追求在于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为人类社会的前进指明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是聪明人的智力游戏,绝不能仅靠死记硬背的。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第一位是“道”。

当然我们的“道”不同于韩愈的“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传授必不可少,但不能把教学的重点淹没在知识点的传授之中。

关于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的两点思考

关于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的两点思考

传统的文选课堂教学以老师的讲授为主, 注重对文献典籍的介 绍和对字词以及图 善 意思的讲解, 同时利用课堂提问、 组织讨论或课 后的复习阅读等方式, 提高学生阅读与运用古文献的能力。在教学 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不够重视, 不用或少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际 上, 将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文选教学, 只要方法得当, 将有助于文选 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提供便捷的师生交流。 1 .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
需要i 啦 了解。至于古代职官、 地理、 天文、 律历等方面的知识, 只 要是教学需要的, 莫不如此。以往教师往往采用课前分发辅助讲义 的方 随 亥 问题, 现在利甩多媒体技术, 将引用的文献资料制作到 课件 匕 通过投影仪 幕布上。课堂上, , 学生边看, 老师边讲解, 节 约了教育励 , 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 提高教学效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 ̄ o nr or fne I iA a t I Ⅷ t(oi a F Tn L yS c  ̄ Ai ) i o
20 年第 6期( 1 08 第 0卷
总第 4 期) 2
No 6 2 0 ( 11 S m . 2 . 0 8 Vo. 0 u No 4 )
网络交流可以不受 地点和时 间的限制 , 可 以在大 范 围内对 于某个 既 或者多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 以在小 范围甚 至是一对一 的进行 也可
的发掘, 甲骨文的研究等问题有了清晰丽又深刻的印象。又如《 左传》 中对战争活动的描述有的极为精彩,晋楚城濮之战》 《 即为其中的名 篇, 也是多数 教材必选的经典文章。授课过程中本人利用多媒

种古老的文字以及刻写的材料, 龟甲或兽骨, 单纯依靠口头讲解而无
实物或图片 , 生不容易理解 。本人播放央视制作 的纪录 片——《 学 尘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对于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历史学案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理解程度不深、兴趣参与度低等,因此我认为需要对历史学案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历史学案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能对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缺乏兴趣,如果单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和案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在历史学案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历史学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现场和实践,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学案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历史学案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复杂多样,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解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和课堂演讲,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历史问题。

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历史学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施评价和反馈。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需要及时得到反馈和认可,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笔记、小组报告、课堂表现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让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强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和乐趣。

历史学案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施评价和反馈。

关于《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 前 认 真 备 课 根据教学经验 ,如果教师 在课堂上讲课不精 彩 ,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就调 动 不 起 来 , 生 的思 维 学 学 无法 跟 着教 师 , 堂气 氛也 就无 法 活跃 起来 。教师 课 讲课应不遗余力 , 对所讲 内容做到精益求精 、 活 鲜 生动 。 事《 国古 代史 》 学 的教 师 更要认 真 钻研 从 中 教 教材 , 研究怎样在教学过程 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同时 培 养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能 力 , 而 提 高 教学 进 质量 。 所以 , 教师上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 , 深入分析 教材 的知识 点 。具 体应 该做 到 以下 四点 : 第一 ,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 , 了解本课学习中, 要 哪些属于新知识点需要讲解透彻 , 哪些属于旧知识 需要巩 固复习;怎样能给学生讲清基础知识点 、 分 析深 层 知识 点和启 发 可研究 知识 点 。


子、 秦始皇、 汉武帝等 。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了解 , 将 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 为 进一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 的规律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 二 , 析 知识 点 的时 候 , 求 做 到把 握 历 史 分 力 事件发展 的脉络 , 挖掘每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原 因及背后的深层联系 ; 教师还应广泛 阅读相关的资 料; 不能就点讲点 , 应该旁征博引 、 深入浅出。 按照 中国古代历史 发展 的时间先后划分和历 史现象 的对应 , 原始社会 对应 “ 中华文明的起源” ; 先秦时期对应于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变革 ” 秦汉 ; 时期对应于 “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 ; 时期对应于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隋唐时期对 ; 应于 “ 繁荣 和开 放 的社 会 ” 辽 宋 西夏 金 元 时期 对 ; 应 于 “ 济重 心 的南 移 和 民族 关 系 的发展 ” 明清 经 ; 时期对应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传统社会 的 危机” 。对这些历史阶段特点的概括是建立在历史 知识 的宏 观 把握 上 得 出 的 , 师应 在教 学 中 时时刻 教 刻 注意 到 。 第三 , 师要 明确历 史 上 的地理 空 间 概念 。历 教 史是发生在一定 的地理空间中的事件 , 梁启超先生 曾经在《 饮冰室合集 ・ 中国地理沿革图序》 说过 :读 “ 史不明地理 , 则空间观念不确定 , 譬诸筑室而拔其 础也 ” 所 以 , 。 历史 上 的空 间概念 在 历史 教学 中非 常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历史学案教学是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历史学案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解决。

以下是我对历史学案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历史学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案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在设计历史学案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案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学案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并应用多种历史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历史学案时,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历史知识,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学生还需要学习和运用历史方法和历史技能,如查阅史料、分析史料、撰写历史论文等。

在设计历史学案时,教师应选取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学习。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查找和运用相关的史料和文献,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

历史学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理解和认同,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历史学案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通过历史学案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态度,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认同。

历史学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学案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性的学习和探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两点
思考
一、教学的重点在于历史感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在大一上学期开设。

大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专业往往还没有什么很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误区之中。

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认为学历史不过是死记硬背而已。

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给学生提供出标准答案,学生所需要做的也就是把它记下而已。

这不仅扼杀了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而且也使很多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的确,历史学专业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忆,但并非记忆力好就可以成为历史学家。

很多大家都公开宣称自己记忆力不行,比如严耕望先生就是如此。

学历史需要记忆,但并不完全靠记忆。

如果一年的中国古代史学习完毕以后,只记住了一大堆的年代和人物的话,那将是巨大的失败。

知识点的记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历史感的培养。

那么,何为历史感呢?我认为就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它包括了批判的眼光、独到的视角等等。

历史学是一门高度理论化的学科,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保留一份集体的记忆,而且还在于历史学的最高追求在于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为人类社会的前进指明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是聪明人的智力游戏,绝不能仅靠死记硬背的。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第一位是“道”。

当然我们的“道”不同于韩愈的“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传授必不可少,但不能把教学的重点
淹没在知识点的传授之中。

由于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接受了完整高中教育后的他们,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

所以,知识点的学习更多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来完成。

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上。

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所以,要尽可能介绍多种观点,适当地加以自己的判断。

这就要求,既要依托于教材的体系,但又绝对要突破教材。

大学教师不是教材的传声筒。

在教材的编写上,应该尽量避免有争议的话题。

而在课堂的讲授中,则不能回避学术上的争论。

历史学在很多情况下,是很难有标准答案的。

传统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获取标准答案,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通过对有争论的学术问题的介绍,使学生明白,原来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使他们在课堂中受到启发,进而激发起独立探索的兴趣。

同样,在考核上,也应该尽量避免标准化试卷,加大主观题的比例。

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尽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

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绝对不能上成断代史专题。

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内容不计原始社会,至少也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课程的任务也就是要使学生对五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所以,这门课的最大特点之一也就在于“通”。

也就是说,它是一门通史,而不是断代史的集合。

所以,这门课最好由一个老师来进行教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试图找到一个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框架,找到理解历史演进的线索。

历史的发展并不能被朝代的更迭所打断。

不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就很难理解秦汉制度的来源;不理解东汉的累世经学和累世公卿,就很难
理解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

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略稿》就是把隋唐制度的渊源追溯到了南北朝。

所以,中国古代史应该试图培养学生在长尺度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雄厚,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专家,于是就分段授课。

这样的结果就上成了大拼盘,学生很难找到头绪。

当然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首先是要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这句话都没有真切的感受。

很多人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何在,而有些人的兴趣则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扼杀。

在我们这种层次的学校中,学生报考历史专业,有相当多的人并非出于对历史学的兴趣。

因而,兴趣的培养,在大一的专业课教学中就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历史学研究的是已经发生的生活,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历史学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就应该把这样的丰富多彩体现出来。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必要时可以穿插一些逸闻趣事。

教师也应该用生动的语言把已经成为陈迹的历史讲活。

历史老师应该是善于讲故事的人。

孟子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当成人生的三大乐趣之一。

教师应该能找到这样的乐趣,享受这样的乐趣,并把这样的快乐传递给学生。

所谓“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而且,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历史学家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不可能是绝对冷静客观的。

二、教学的难点在于使学生突破旧有框架的束缚
三年多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旧有框架对大一新生头脑的束缚。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曾经系统地学习过。

这使他们在学习的时
候有了一定的基础。

可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于五种阶段论的认识。

经过了中学的学习以后,学生普遍接受了五种阶段论的社会发展模式,并把它当成了基本的常识。

这样学生会感觉很容易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但事实上讲,至少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目前学术界对于五种阶段论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几本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也都回避了五种阶段论的模式。

而一个大学教师,如果在讲授中国古代史的过程中,依然按照五种阶段论的模式进行授课的话,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里并不是要否定五种阶段论,这是一个可以进行探讨的课题。

即便是教师本人认可五种阶段论的模式,也要向学生解释自己接受这一理论的原因。

如果简单地按照这一模式进行讲授的话,学生会觉得历史发展的逻辑很简单而清晰。

可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简单。

历史研究的任务是去发现真实,而不能是去证明真理。

不能在学生进入专业领域之前先用一个紧箍咒把学生的头脑框起来。

事实上,目前中学历史教材中也在逐渐淡化五种阶段论。

无奈,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依然在按照这一模式进行讲授。

作为中学教师,可以这么做。

他们的任务是使学生的头脑清晰起来,以方便于应试。

但作为大学教师就不能。

旧有框架的束缚还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上。

在学生的作业和发言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人为某一阶级的什么家。

我们研究历史并不是要简单地给历史人物贴标签,划成分而已。

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人不是仅有好和坏的两面。

历史研究也不能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

那样我们很难理解众多的历史现象。

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使学生把历史人物还原于历
史本身,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容易产生对权威的崇拜。

尤其是当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接触到与他所认可的“权威”不同的观点时,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权威”也不过是一家之言。

是否认可“权威”的观点,都需要自己的思考,而不能仅仅因为他是“权威”。

给大一新生上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习惯于大学阶段的学习。

所以,真正要上好大一新生的课,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索,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