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题
2013年高考辽宁卷语文诗歌鉴赏
素材B 中南大学“最激进改革” 中南大学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 有15个学科跻身前十,比2009年增加了3个 。这是中南大学“最激进改革”取得的阶 段性成果。8年前,钱学森曾提出,中国的 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 大的问题。”“钱学森之问”成为压在中 国教育工作者心头的一块巨石。2012年2月 底,中南大学推出了被称为“最激进改革 ”的一揽子计划,最受关注的是,讲师不 上课,教授和副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 新上岗青年教师8年内无需承担教学任务, 专心科研。2012年,中南大学获得8项国家 科技成果奖励,SCI论文数位居全国高校第 六位。
2013年高考辽宁卷 诗歌鉴赏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思考: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诗中人物试题解题思路: ①人物身份是什么? ②人物所处的环境是什么?表现出人物哪些 特点? ③写了人物哪些行为、神态、心理等内容? 表现出人物哪些特点? ④哪些意象与人物密切相关?表现出什么? ⑤怎样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怎样简析形 象?
①人物的身份是 诗人 ② 从 “竹轩”“柴门”和“狭径”的环境可 见诗人 生活简朴 从“茶碗”“篆烟”的生活用具可以看出诗人 生活闲适 ③从“倦卧”和“闲吟”的行为及“预想”冬 生活闲适洒脱 天景象“更好”和“莫移”“梅”的心理,可 以看出诗人 高雅 ④从“竹”“雪”“梅”等意象,可以看出诗
①这一联描写了竹梢影和竹叶声两个形象,描写 了竹梢的影子追随茶碗细细地落在轩中,竹叶的 音响追逐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②这一联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上句写出光影的变 化,下句写出竹叶声的飘荡,两句表现出轩中环 境的幽静。 ③通过茶碗来写竹梢影进入轩中,通过篆烟来写 竹叶声音飘来,将景象与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表现出轩中人生活的闲适。 ④采用了拟人手法,分别写出竹梢影追随茶碗而 变化的动态美和竹叶声随着篆烟飘荡的动态美。 ⑤“从”“逐”两字用了拟人的手法。(与④重 合) 将后四项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各类题分类汇编
2013年高考标点题分类汇编标点天津卷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
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俗语讲:日久见人心。
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C.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成成的,如《英雄儿女》发(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梁》(根据莫言《红高粱家庭》改编)……等等。
D.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
《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参考答案:5.A山东卷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参考答案:4.B江西卷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芸斋主人说: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做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参考答案:4.C重庆卷4.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海底两万里》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利用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____鹦鹉螺号____在海底旅行的所见所闻,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____史诗般的海洋。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详细解析分类汇编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7. (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 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9.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3.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②白苎(zh 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6.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题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题高三2013-06-27 16:54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题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18.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呈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
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6分)“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
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总标题:“蛟龙”入海,世界瞩目板块标题①:深海“蛟龙” ②中国制造③技术优势④深海作业【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拟总标题,要先阅读整个文段,把握主要信息。
要能概括事件(“蛟龙”入海)的这个过程,并能明确其影响和意义。
分板块标题的拟定,在阅读基础上,理清语句段的意思,分清层次。
4个板块,4层意思。
第一句突出“蛟龙”号的“深海”特性;第二句确定其“中国制造”;第三句介绍其技术上拥有的三个优势;第四句叙述其下潜的过程;第五句概括其影响。
2013届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12 古代诗文阅读
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2】古代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1、(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二(二)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2012全国大纲卷,第12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文本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文本阅读新课标卷1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⑪~⑭题。
(25分)“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题
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汇编1. 鹊桥仙陆游(全国卷1)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全国卷2)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3. 古风(其十)李白(北京卷)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三、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四、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含答案
2013年高考作文题分类汇编新课标卷1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标卷2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全国大纲卷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继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
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到手机的人是一位年轻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释】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读新课标卷1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⑪~⑭题。
(25分)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
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
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简直太神了!”“嗯,你信吗?”“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
诸位,现在先吃鸡脯。
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2009-2013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4分)(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又名“南陵道中”)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3.L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诗歌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早年曾同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先后出知扬州、定州、并州。
嘉祐年间还朝,历任枢密使、宰相。
韩琦原唱题为《乙巳重阳》,乙巳是英宗治平二年(1065)。
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首联从十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
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①罗含:东晋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此处暗指朝廷。
8.诗歌一、二句是如何描写菊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9.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五、六两句写菊花不怕露水沾湿,而怕夕阳来临,寄托了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②七、八两句将菊花人格化,写它希望被浸入金杯,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实则表达了诗人期望入朝为官的心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台城路·上元(清)纳兰性德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
靺鞨①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
寒轻漏浅。
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
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②,韶光忒贱。
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
阑干敲遍。
问帘底纤纤③,甚时重见。
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注】①靺鞨,红玛瑙。
此处是指远望灯市上的红红绿绿的灯火。
②蝶粉:唐人之宫妆。
③纤纤:女子手之柔细。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元”指的是除夕,这一天要举行放鞭炮、舞龙灯、看花灯等庆祝活动。
B.“望中宝钗楼远”一句中的“望”字,点明了抒情主人公孑然一身的处境。
C.“寒轻漏浅”一句说的是夜色初起,轻寒袭人,符合了此刻的时令特点。
D.“陨星如箭”一句描写了腾空的烟花落下,如陨星,如坠箭,生动形象。
E. “月华今夜满”一句说的是月华不解人意,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9.前人评价本词“真情弥满,委婉动人”,请结合全词,说说这首词抒发了哪些“真情”?答案:DE(A.上元节是元宵节。
B.“望中宝钗楼远”一句中的“望”字,点明了抒情主人公远离宝钗楼(歌舞场所)。
C.“漏浅”,漏壶的水也快要滴完了,夜已深。
)(1)适逢佳节,孑然一身的落寞。
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6)
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过黄河许有壬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①,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②。
【注】①槎:竹、木複。
②传说汉代张赛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2)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题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12.(7分)①(3分) B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14.(1分)津亭15.(3分)D【A、单从试卷提供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2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
从全诗看,应该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
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
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16.(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注】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
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
④那,怎,何。
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
春,《全唐诗》注:“一作乡。
”按:作“乡”非。
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
”(《唐诗笺注》卷一)⑥渺,一作“眇”。
渺然,幽远貌。
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
”渺然,犹眇绵之意。
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
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
”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
⑧只自.副词。
犹言独自。
自,词缀,无义。
⑨佳处,一作“佳气”。
⑩薄暮,黄昏时分。
津亭,渡口边的驿亭。
【简析】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
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
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
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
景象明丽。
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
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
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
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12.(7分)(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
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一脉相承。
(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
(5分)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⑪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解析】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的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如果考生就把这句翻译一遍——山像太古一样静——那一定是能得分的。
【评点】这题有点难,一是“太古”给人以“静”感,考生是不大明白的。
二是由于不知道“太古”之有“静”意,当然就不知道此句是拿“太古”来写“山”之“静”的。
所以此题没有从考生的实际出发。
※※⑫“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竹席,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评点】这道题是简单而适合考生的,只要稍微体会一下,考生应该能体会出其中的意绪。
⑬《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