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学案

合集下载

中和反应 学案(公开课)

中和反应 学案(公开课)

§10.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初步认识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一、中和反应1、盐:2、中和反应:3、中和反应的实质: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沙场练兵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 + 2NaOH = Na2CO3+ H2O B.CuO + 2HCl = CuCl2+ H2OC.Ba(OH)2+ H2SO4= BaSO4↓+ 2H2O D. CaCO3+2HCl = CaCl2+H2O+CO2↑2、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①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③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

硫酸铜属于()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4.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A.改良酸性土壤 B.改良碱性土壤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5.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这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等原料。

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A、食盐B、食醋C、香油D、味精6、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7.用适量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

10.2黄金分割学案

10.2黄金分割学案

CB§10.2 黄金分割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基础与巩固1、 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如果AC :AB ≈0.618,那么BC :AC ≈_____ BC :AB ≈________2、 已知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BC),那么AC 是线段_______与线段_______的比例中项,如果AB=10cm ,那么AC ≈_________cm ,BC ≈_________cm 3、 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个黄金分割点,若AB=1cm ,则MN ≈_______ cm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A=36°,BD 为∠ABC 的平分线,CE 是∠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点O ,图中的黄金三角形有( )个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5、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 ,下列各式中, 不正确的是( )A 、AB :AC=AC :BC B 、AC ≈0.382AB C 、AB ≈1.618ACD 、AC ≈0.618AB6、如图,在“黄金矩形”ABCD (宽AB/长BC ≈0.618)中,依次画正方形(1),(2),(3),(4) (1)观察矩形(5),你认为它也是一个黄金矩形吗? (2)设BC=1(单位长度),通过计算,能否验证你的判断?7、根据人的审美观点,当人的下肢长与身高之比为0.618时,能使人看起来感到匀称,某成年女士身高166厘米,下肢长101厘米,持上述观点,她所选的高跟鞋的最佳高度约为多少?(精确到0.1厘米)DCBA8、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上球体点A 是塔身的黄金分割点,点A 到塔底部的距离约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拓展与延伸9、给定一条线段AB ,如何找到它的黄金分割点C 呢? (1)作BD ⊥AB ,且使得BD=1/2AB(2)连接AD ,以D 为圆心,BD 长为半径画弧交AD 于点E(3)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C 则点C 就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10.1功和内能 10.2热和内能 导学案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10.1功和内能 10.2热和内能 导学案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10.1功和内能10.2热和内能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

2.理解做功与内能改变的数量关系。

3.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4.理解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知道传递的热量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5.从热力学的角度认识内能的概念。

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等效的。

二、自学填空
非常学案P48
三、预习问题
1、什么是绝热过程?焦耳实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下面是焦耳的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结论:
第二个实验结论:
总结论:
2、在热力学系统的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仅由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决定,不依赖于做功的具体过程和方式。

1)类比思考:哪些力做功仅由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两个位置决定,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2)内能的微观定义是什么(第七章)?内能的宏观定义是什么(本节)?
3)内能的增加量△U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二者关系,即:
3、什么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
4、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5、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四、典型例题
《常学案》P49例1、P50例2 、P51例3
小结:
五、提升训练
A组
课本P51页1、2、3课本P53页1、2
B组《非常学案》P50 随堂2、3、5 《非常学案》P6 随堂1、4 六、课后反思。

学案1:10.2 电势差

学案1:10.2 电势差

10.2 电势差【学习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2.掌握两点间电势差的表达式,知道两点之间电势差的正负号与这两点的电势高低之间的对应关系.3.会用U AB =φA -φB 及U AB =W ABq进行有关计算. 【预习导学】 [基础梳理] 一、电势差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 的差值.2.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择 .3.公式U AB =φA -φB ,U BA = ,可见U AB = . 4.电势差是 ,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也叫 . 5.电势差的单位是 ,符号是 .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1.公式推导:电荷q 在电场中从A 点移到B 点,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得:W AB =E p A -E p B ,由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φ=E pq 可得E p A =qφA ,E p B =qφB .所以W AB =q (φA -φB )=qU AB ,所以有U AB =W ABq. 2.公式:U AB =W ABq.3.物理意义: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量q 的比值. [自我检测] 1.判一判(1)电势差就是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 )(2)电势差是矢量,有正负之分,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间电势的高、低.( ) (3)电势和电势差均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都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具有相对性.( )(4)由公式U AB =W AB /q 可知,电势差U AB 与电场力做的功W AB 成正比、与电荷的电荷量q 成反比.( )(5)公式W AB =qU AB 适用于任何电场,不必考虑静电力的大小和电荷移动的路径,对于静电力是变力时,也同样适用.( )2.如图所示,a 、b 是电场线上的两点,将一点电荷q 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W ,且知a 、b 间的距离为d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W qB .a 点的电场强度为E =WqdC .b 点的电场强度为E =W qdD .a 点的电势为Wq【课堂互动】知识点一 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1.关于电势差的四点说明(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由电场本身决定,与在这两点间移动的电荷的电荷量、静电力做功的大小无关.在确定的电场中,即使不放入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也有确定值. (2)求电势差时,必须明确所指的是哪两点的电势差.A 、B 间的电势差记为U AB ,B 、A 间的电势差记为U BA .(3)电势差为标量,有正、负之分,电势差的正负表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的高低. (4)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 2.电势差公式U AB =W ABq的理解 (1)U AB =W ABq中,W AB 为q 从初位置A 移动到末位置B 静电力做的功,W AB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q 为电荷所带电荷量,正电荷取正值,负电荷取负值.(2)公式U AB =W ABq 不能认为U AB 与W AB 成正比、与q 成反比,只是可以利用W AB 、q 来测量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3)由U AB =W ABq 可以看出,U AB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 .若移动单位正电荷做正功,U AB 为正值;若移动单位正电荷做负功,则U AB 为负值. (4)公式W AB =qU AB 适用于任何电场,U AB 为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W AB 仅是电场力做的功,式中各量均有正负,计算中W 与U 的角标要对应,即:W AB =qU AB ,W BA =qU BA . 3.电势差与电势概念比较 内容电势φ电势差U区别定义电势能与电量的比值φ=E pq电场力做功与电量的比值U =Wq决定因素 由电场和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 由电场和场内两点位置决定 相对性有,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有关无,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例1(多选)关于电势差U AB和电势φA、φB的理解,正确的是()A.U AB=W ABq说明,两点间电势差U AB与W AB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成反比B.U AB和U BA是不同的,它们有关系:U AB=-U BAC.φA、φB都有正负,所以电势是矢量D.若φB=0,则φA=U AB[思路点拨] (1)电势差由电场本身决定,与q无关.(2)U AB=φA-φB=-U BA.命题视角2对电势差的求解例2在电场中把一个带电荷量为6×10-6 C的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3×10-5 J,再将电荷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1.2×10-5 J,求:(1)A与B,B与C两点间电势差;(2)以B点为零电势点时,A、C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方法技巧]电势差求解技巧(1)采用直接代入符号运算的方法,会更加便捷,但要注意正负号的运用.(2)电场中各点间的电势差可依次用代数方法相加,但要注意角标的排序,如U AD=U AB+U BC +U CD,U AB=-U BA.(3)利用U AB的正负能判断电场中两点的电势高低.[题组突破]1.对于电场中A、B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势差的定义式U AB=W ABq,说明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与电场力做功W AB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成反比B.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将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C.将1 C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为1 J,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 VD.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除受静电力外,还受其他力的作用,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就不再等于静电力所做的功2.在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75 V,B、C两点间的电势差U BC=-200 V,则A、B、C三点的电势高低关系为()A.φA>φB>φC B.φA<φC<φBC.φC>φA>φB D.φC>φB>φA知识点二电荷在电场中的能量问题1.电荷在电场中运动与力学问题相比,从功的角度看多了一个静电力做功,从能量角度看,多了一个电势能.2.在解决电场中的能量问题时常用到的基本规律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有时也会用到功能关系.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需研究合外力的功(或总功).应用能量守恒解决问题需注意电势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应用功能关系解决该类问题需明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之间的对应关系.命题视角1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例3为了使带负电的点电荷q在一匀强电场中沿直线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必须对该电荷施加一个恒力F.如图所示,若AB=0.4 m,θ=37°,q=-3.0×10-7 C,F=1.5×10-4 N,A 点电势φA=100 V.(不计电荷所受到的重力)(1)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场线,用虚线画出通过A、B两点的等势线,并标明它们的电势;(2)求q在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的改变量是多少?[思路点拨] (1)根据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画出等势面.(2)电势能的改变量等于电场力做功.命题视角2电场中的功能转化关系例4如图所示,在O点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点的竖直平面内的A点,自由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小球落下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它与以O 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图中实线表示)相交于B、C两点,O、C在同一水平线上,∠BOC=30°,A距离OC的竖直高度为h.若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为v,试求:(1)小球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2)小球由A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增加量.[思路点拨] 带正电小球在变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问题,动力学公式无法解决,φB=φC这一条件提示运用动能定理来求解末速度.[方法技巧]电场中的能量转化问题(1)只有电场力做功:只发生电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为:W电=-ΔE电=ΔE k.(2)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只发生电势能、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三者之和保持不变,功和能的大小关系为:W电+W G=-(ΔE电+ΔE p)=ΔE k.(3)多个力做功:多种形式的能参与转化,要根据不同力做功和不同形式的能转化的对应关系分析,总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其关系为:W电+W其他=ΔE k.[题组突破]1.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A.动能减少B.电势能增加C.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减少D.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2.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随堂检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势差与电势一样,是相对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B.电势差是一个标量,但是有正值和负值之分C.由于电场力做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所以电势差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跟这两点的位置有关D.A、B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不随零电势面的不同而改变,所以U AB=U BA2.如图所示,虚线1、2、3、4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零.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它的动能应为()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3.如图所示,虚线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其在B点的电势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B.无法比较A、B两点的电势高低C.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D.无法比较A、B两点的场强大小4.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它与以正电荷Q为圆心的某圆交于B、C两点,质量为m、带电荷量-q的有孔小球从杆上A点无初速度下滑,已知q≪Q,AB=h,小球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3gh.求:(1)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2)A、B两点间的电势差.【参考答案】【预习导学】 [基础梳理] 一、电势差 1.电势 2.无关3.φB -φA -U BA 4.标量 电压 5.伏特 V [自我检测] 1.判一判(1)√ (2)× (3)× (4)× (5)√2.选A .由W =qU 知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Wq ,所以A 项正确;由于不知该电场是否是匀强电场,电场力可能不为恒力,所以B 、C 项错;题中没有指明零电势点,所以D 项错. 【课堂互动】知识点一 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命题视角1 对电势差的理解例1 [解析] 电势差由电场本身决定,与电场力做功、电荷量均无关,A 错;U AB =-U BA ,B 正确;电势虽有正、负之分,但电势是标量,C 错;由U AB =φA -φB 知,若φB =0时,φA =U AB ,D 正确. [答案] BD命题视角2 对电势差的求解例2 [解析] (1)由A 到B 电场力做负功 W AB =-3×10-5 J所以U AB =W AB q =-3×10-5-6×10-6V =5 V 由B 到C 电场力做正功,W BC =1.2×10-5 J 所以U BC =W BC q =1.2×10-5-6×10-6 V =-2 V . (2)以B 为零电势点时,U AB =φA -φB ,φB =0,则φA =5 V U BC =φB -φC ,φB =0,则φC =2 V .[答案] (1)5 V -2 V (2)5 V 2 V [题组突破]1.解析:选C .根据电势差的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将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仅由电场及两点的位置决定,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及做功的多少无关,即U =Wq 也是比值定义式,所以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电势能的变化只取决于静电力做的功,与其他力是否做功、做功的多少都没有关系,选项D 错误.2.解析:选C .由U AB =φA -φB 知U AB =75 V 表示φA 比φB 高75 V ,U BC =-200 V ,表示φC 比φB 高200 V ,所以三点电势高低为φC >φA >φB ,故选C .知识点二 电荷在电场中的能量问题命题视角1 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例3 [解析] 电荷q 由A 点匀速运动到B 点,说明电荷q 受到的静电力与力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电场线方向与力F 方向相同,等势线垂直于该点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荷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 =Eq ·AB ·cos θ=-F ·AB ·cos θ=-1.5×10-4×0.4×0.8 J =-4.8×10-5 J . 根据功能关系可知,电势能将增加4.8×10-5 J . 根据W =q (φA -φB )得,B 点电势为φB =φA -Wq =-60 V .[答案] (1)如解析图所示 (2)4.8×10-5 J 命题视角2 电场中的功能转化关系例4 [解析] (1)因B 、C 两点电势相等,小球由B 到C 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mgR ·sin 30°=12m v 2C -12m v 2 得:v C =v 2+gR .(2)由A 到C 应用动能定理得W AC +mgh =12m v 2C -0得:W AC =12m v 2C -mgh =12m v 2+12mgR -mgh 由电势能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得: ΔE p =-W AC =mgh -12m v 2-12mgR .[答案] (1)v 2+gR (2)mgh -12m v 2-12mgR[题组突破]1.解析:选C .由于轨迹向合力的方向弯曲,可知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大于重力,合力的方向向上,合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A 错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B 错误;因油滴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D 错误,C 正确.2.解析:设带电粒子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B .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即 v B sin 30°=v 0sin 60° ① 由此得v B =3v 0②设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 ,由动能定理有 qU AB =12m (v 2B -v 20) ③联立②③式得U AB =m v 20q.答案:m v 20q【随堂检测】1.解析:选BC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势之差,由电场中两点的位置决定,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故A 错误.电势差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故B 正确.电场力做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由公式W =qU 知电势差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跟这两点的位置有关,故C 正确.A 、B 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但有顺序之分,U AB =-U BA ,故D 错误. 2.解析:选C .由于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只有静电力做功,因此能量之间的转化只有动能和电势能之间的转化.1、2、3、4为等差等势面,等势面3的电势为零,从等势面1到等势面4电荷减少的动能为21 eV ,所以从1到3减少的动能为14 eV ,故电荷在等势面3上的动能为12 eV ,故当电势能为-8 eV 时,动能为20 eV .故选C .3.解析:选A .正电荷在电场中,在电势高的位置,电势能越大,故A 正确,B 错误;等差等势面的疏密代表场强的大小,故A 点的场强小于B 点的场强,故C 、D 错误. 4.解析:因为Q 是正电荷,所以以Q 为圆心的圆面是一个等势面,这是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由A 到B 过程中静电力是变力,所以不能直接用W =Fx 来解,只能考虑应用功能关系求解.(1)因为杆是光滑的,所以小球从A 到B 过程中只有两个力做功:静电力做功W 和重力做功mgh ,由动能定理得: W +mgh =12m v 2B代入已知条件v B =3gh 得静电力做功 W =12m ·3gh -mgh =12mgh .(2)U =W q =mgh 2q由于φA <φB ,所以U AB =-mgh 2q. 答案:(1)12mgh (2)-mgh 2q。

《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第一课时)》教案

《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第一课时)》教案

《10.2结晶⽔合物中结晶⽔含量的测定(第⼀课时)》教案《10.2结晶⽔合物中结晶⽔含量的测定(第⼀课时)》教案松江四中李婉⼀、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化学》⾼⼆年级第⼀学期第⼗章“学习⼏种定量测定⽅法”第⼆节“结晶⽔合物中结晶⽔含量的测定”第⼀课时内容。

第⼗章共有三个定量实验:“测定1mol⽓体的体积”“结晶⽔合物中结晶⽔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其中“测定1mol⽓体的体积”是拓展型课程内容,因此“结晶⽔合物中结晶⽔含量的测定”就成为本章的第⼀个定量实验,是学⽣学习定量测定⽅法的第⼀课,也是学⽣学习的第⼀种定量测定⽅法——重量法。

因此,本节课设计思路:既然是第⼀课,那么本节课的任务是带领学⽣进⼊定量测定实验的殿堂,在完成本节课后对定量实验的核⼼——“精准性”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计让学⽣在测定物质组成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精准性”徐徐展开内容,感受“精准性”在定量测定中的意义和价值,为后⾯学习“中和滴定”和拓展型课程中的“⽓体摩尔体积的测定”、“⼩苏打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测定”打好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分析《上海市⾼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中阶段共学习5个定量实验,按基础性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顺序,分别是“配制⼀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结晶⽔合物中结晶⽔含量的测定”、“中和滴定”、“⽓体摩尔体积的测定?”、“⼩苏打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测定?”。

其中对“结晶⽔合物中结晶⽔含量的测定”的学习⽔平要求:知识⽔平C级,技能⽔平C级;即知识达到运⽤层⾯,能将所学内容应⽤到新的情境中,并⽤于解决简单的问题;技能达到设计层⾯,能根据具体情境的需要,选择、组合相关实验操作,解决问题。

虽然,在⾼⼀年级学习“配制⼀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初次接触了定量实验,但对定量实验的“精准性”核⼼只有⼀个模糊的印象,技能⽔平也只要求达到B级:能规范、熟练地完成某种操作的⽔平。

⽽本节课要在其基础上,技能⽔平有所提⾼,要求达到C级设计⽔平;但是在具体要求⼀栏的描述中,并没有出现设计⽅案四个字,⽽是解释实验原理、复述恒重操作要点的概念和操作要点、描述实验步骤、归纳仪器使⽤要点。

10.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复习__学案

10.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复习__学案

主题:再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1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和(二)基础上来探索、研究、认识轴对称,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轴对称特征的物体。

3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探索,研究、发现、应用轴对称,实现真正的“做数学”。

4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5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增强美感。

教学流程知识点一:轴对称的概念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这条直线叫做,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

试一试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A.只有一条B.2条C.3条D.至少一条2、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知识点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这条直线叫做 。

试一试1、下列各数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2、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 )知识点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 。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 。

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 。

试一试 :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连结__________的线段被_________垂直平分。

知识点四:轴对称图形的画法画轴对称图形时,应先确定 ,再找出 。

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关键在于画出已知图形的各端点关于这条直线的 。

试一试:1、如图,1l ⊥2l ,分别画出线段MN 关于直线1l 和2l 的对称线段11N M 和22N M .线段11N M 和22N M 成轴对称吗?知识点五:轴对称图案的设计试一试 :1. 如图: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 的图形中,请你添加一个小正方形, 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案2:§10.2 排列与组合

学案2:§10.2 排列与组合

§10.2 排列与组合基本知识1.排列与排列数1.判断题(1)所有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排列为相同排列.()(2)两个组合相同的充要条件是其中的元素完全相同.()(3)若组合式C x n=C m n,则x=m成立.()(4)(n+1)!-n!=n·n!.()(5)A m n=n A m-1.()n-1(6)C k n=n C k-1n-1.()2.填空题(1)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2)某高三毕业班有40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毕业留言________条.(3)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两人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________种.(4)方程3A3x=2A2x+1+6A2x的解为________.(5)已知1C m5-1C m6=710C m7,则m=________.全析考法考点一排列问题例1(1)六个人从左至右排成一行,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A.192种B.216种C.240种D.288种(2)把5件不同产品摆成一排,若产品A与产品B相邻,且产品A与产品C不相邻,则不同的摆法有________种.方法技巧求解排列问题的六种主要方法组合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人参加比赛,要求男、女生都有,则男生甲与女生乙至少有1人入选的方法种数为( ) A .85 B .86 C .91D .90(2)设集合A ={(x 1,x 2,x 3,x 4,x 5)|x i ∈{-1,0,1},i =1,2,3,4,5},那么集合A 中满足条件“1≤|x 1|+|x 2|+|x 3|+|x 4|+|x 5|≤3”的元素个数为( ) A .130 B .120 C .90D .60(3)从6男2女共8名学生中选出队长1人,副队长1人,普通队员2人组成4人服务队,要求服务队中至少有1名女生,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选法.(用数字作答). 方法技巧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的解法组合问题的限制条件主要体现在取出元素中“含”或“不含”某些元素,或者“至少”或“最多”含有几个元素:(1)“含有”或“不含有”某些元素的组合题型.“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取出,再由另外元素补足;“不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剔除,再从剩下的元素中去选取.(2)“至少”或“最多”含有几个元素的题型.考虑逆向思维,用间接法处理. 考点三 分组分配问题分组分配问题是排列、组合问题的综合运用,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先分组后分配.关于分组问题,有整体均分、部分均分和不等分三种,无论分成几组,都应注意只要有一些组中元素的个数相等,就存在均分现象.例3 (1)教育部为了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在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免费培养教育专业师范生,毕业后要分到相应的地区任教.现有6个免费培养的教育专业师范毕业生要平均分到3所学校去任教,有________种不同的分派方法.(2)某 室派出4名调研员到3个学校,调研该校高三复习备考近况,要求每个学校至少一名,则不同的分配方案种数为________.(3)若将6名教师分到3所中学任教,一所1名,一所2名,一所3名,则有________种不同的分法.方法技巧 分组分配问题的三种类型及求解策略1.某工程队有6项工程需要单独完成,其中工程乙必须在工程甲完成后才能进行,工程丙必须在工程乙完成后才能进行,工程丁必须在工程丙完成后立即进行.则安排这6项工程的不同方法种数为( ) A .10 B .20 C .30D .402.世界华商大会的某分会场有A ,B ,C 三个展台,将甲、乙、丙、丁共4名“双语”志愿者分配到这三个展台,每个展台至少1人,其中甲、乙两人被分配到同一展台的不同分法的种数为( ) A .12 B .10 C .8D .63.某局安排3名副局长带5名职工去3地调研,每地至少去1名副局长和1名职工,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总数为( ) A .1 800 B .900 C .300D .1 4404.用数字1,2,3,4,5,6,7,8,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至多有一个数字是偶数的四位数,这样的四位数一共有________个.(用数字作答)5.现有16张不同的卡片,其中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卡片各4张,从中任取3张,要求这3张卡片不能是同一种颜色,且红色卡片至多1张,不同取法的种数为________. 集中演练1.安排3名志愿者完成4项工作,每人至少完成1项,每项工作由1人完成,则不同的安排方式共有( ) A .12种 B .18种 C .24种D .36种2.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 处出发,先到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 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 .24B .18C .12D .93.定义“规范01数列”{a n }如下:{a n }共有2m 项,其中m 项为0,m 项为1,且对任意 ≤2m ,a1,a2,…,a中0的个数不少于1的个数,若m=4,则不同的“规范01数列”共有() A.18个B.16个C.14个D.12个4.有6名男医生、5名女医生,从中选出2名男医生、1名女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组.则不同的选法共有()A.60种B.70种C.75种D.150种参考答案基本知识1.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3. n(n-1)(n-2)…(n-m+1) n!C n-mn基本能力1.【答案】(1)×(2)√(3)×(4)√(5)√(6)√2.填空题(1)【答案】120 (2)【答案】1 560【解析】由题意,得毕业留言共A 240=1 560(条). (3)【答案】24【解析】依题意得知,满足题意的选法共有C 14·C 13·C 12=24(种).(4) 【答案】5【解析】由排列数公式可知3x (x -1)(x -2)=2(x +1)x +6x (x -1), ∵x ≥3且x ∈N *,∴3(x -1)(x -2)=2(x +1)+6(x -1), 解得x =5或x =23(舍去),∴x =5.(5) 【答案】2【解析】由已知得m 的取值范围为{}m |0≤m ≤5,m ∈Z ,原等式可化为m !(5-m )!5!-m !(6-m )!6!=7×(7-m )!m !10×7!,整理可得m 2-23m +42=0,解得m =21(舍去)或m =2.全析考法 考点一 排列问题例1 【答案】 (1)B (2)36【解析】 (1)第一类:甲在最左端,有A 55=120种排法; 第二类:乙在最左端,有4A 44=96种排法, 所以共有120+96=216种排法.(2)记其余两种产品为D ,E ,由于A ,B 相邻,则视为一个元素,先与D ,E 排列,有A 22A 33种方法.再将C 插入,仅有3个空位可选,共有A 22A 33C 13=2×6×3=36种不同的摆法.考点二 组合问题例2 【答案】 (1)B (2)A (3)660【解析】 (1)法一(直接法):由题意,可分三类考虑:第1类,男生甲入选,女生乙不入选的方法种数为:C 13C 24+C 23C 14+C 33=31;第2类,男生甲不入选,女生乙入选的方法种数为:C 14C 23+C 24C 13+C 34=34; 第3类,男生甲入选,女生乙入选的方法种数为:C 23+C 14C 13+C 24=21. 所以男生甲与女生乙至少有1人入选的方法种数为31+34+21=86.法二(间接法):从5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任意选出4人,男、女生都有的选法有C 49-C 45-C 44=120种;男、女生都有,且男生甲与女生乙都没有入选的方法有C 47-C 44=34种.所以男生甲与女生乙至少有1人入选的方法种数为120-34=86.(2)易知|x 1|+|x 2|+|x 3|+|x 4|+|x 5|=1或2或3,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其一:|x 1|+|x 2|+|x 3|+|x 4|+|x 5|=1,此时,从x 1,x 2,x 3,x 4,x 5中任取一个让其等于1或-1,其余等于0,于是有C 15C 12=10种情况;其二:|x 1|+|x 2|+|x 3|+|x 4|+|x 5|=2,此时,从x 1,x 2,x 3,x 4,x 5中任取两个让其都等于1或都等于-1或一个等于1、另一个等于-1,其余等于0,于是有2C 25+C 25C 12=40种情况;其三:|x 1|+|x 2|+|x 3|+|x 4|+|x 5|=3,此时,从x 1,x 2,x 3,x 4,x 5中任取三个让其都等于1或都等于-1或两个等于1、另一个等于-1或两个等于-1、另一个等于1,其余等于0,于是有2C 35+C 25C 13+C 15C 24=80种情况.所以满足条件的元素个数为10+40+80=130.(3)从8人中选出4人,且至少有1名女学生的选法种数为C 48-C 46=55.从4人中选出队长1人,副队长1人,普通队员2人的选法为A 24=12种. 故总共有55×12=660种选法. 考点三 分组分配问题例3 【答案】 (1)90 (2)36 (3)360【解析】 (1)先把6个毕业生平均分成3组,有C 26C 24C 22A 33种方法,再将3组毕业生分到3所学校,有A 33=6种方法,故将6个毕业生平均分到3所学校,共有C 26C 24C 22A 33·A 33=90种不同的分派方法.(2)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将4名调研员按2,1,1分成三组,其分法有C 24C 12C 11A 22种;第二步,将分好的三组分配到3个学校,其分法有A 33种,所以满足条件的分配方案有C 24C 12C 11A 22·A 33=36种.(3)将6名教师分组,分三步完成:第1步,在6名教师中任取1名作为一组,有C 16种分法; 第2步,在余下的5名教师中任取2名作为一组,有C 25种分法; 第3步,余下的3名教师作为一组,有C 33种分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C 16C 25C 33=60种分法.再将这3组教师分配到3所中学,有A 33=6种分法, 故共有60×6=360种不同的分法.全练题点 1. 【答案】B【解析】因为工程丙完成后立即进行工程丁,若不考虑与其他工程的顺序,则安排这6项工程的不同方法数为A 55,对于甲、乙、丙、丁所处位置的任意排列有且只有一种情况符合要求,因此,符合条件的安排方法种数为A 55A 33=5×4=20.2. 【答案】D【解析】∵甲、乙两人被分配到同一展台,∴可以把甲与乙捆在一起,看成一个人,然后将3个人分到3个展台上进行全排列,即有A 33种,∴甲、乙两人被分配到同一展台的不同分法的种数为A 33=6. 3. 【答案】B【解析】选B 分三步:第一步,将5名职工分成3组,每组至少1人,则有⎝⎛⎭⎫C 35C 12C 11A 22+C 15C 24C 22A 22种不同的分组方法;第二步,将这3组职工分到3地有A 33种不同的方法;第三步,将3名副局长分到3地有A 33种不同的方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C 35C 12C 11A 22+C 15C 24C 22A 22·A 33A 33=900(种),故选B. 4. 【答案】1 080【解析】(1)有一个数字是偶数的四位数有C 14C 35A 44=960个. (2)没有偶数的四位数有A 45=120个. 故这样的四位数一共有960+120=1 080个. 5. 【答案】472【解析】第一类,含有1张红色卡片,不同的取法有C 14C 212=264种.第二类,不含有红色卡片,不同的取法有C 312-3C 34=220-12=208种.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不同的取法种数为264+208=472. 集中演练 1.【答案】D【解析】第一步:将4项工作分成3组,共有C 24种分法.第二步:将3组工作分配给3名志愿者,共有A 33种分配方法,故共有C 24·A 33=36种安排方法. 2.【答案】B【解析】分两步:第一步,从E →F ,有6条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第二步,从F →G ,有3条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知有6×3=18条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故选B. 3.【答案】C【解析】当m =4时,数列{a n }共有8项,其中4项为0,4项为1,要满足对任意 ≤8,a 1,a 2,…,a 中0的个数不少于1的个数,则必有a 1=0,a 8=1,a 2可为0,也可为1.(1)当a 2=0时,分以下3种情况:①若a 3=0,则a 4,a 5,a 6,a 7中任意一个为0均可,则有C 14=4种情况;②若a 3=1,a 4=0,则a 5,a 6,a 7中任意一个为0均可,有C 13=3种情况;③若a 3=1,a 4=1,则a 5必为0,a 6,a 7中任意一个为0均可,有C 12=2种情况;(2)当a 2=1时,必有a 3=0,分以下2种情况:①若a 4=0,则a 5,a 6,a 7中任一个为0均可,有C 13=3种情况;②若a4=1,则a5必为0,a6,a7中任一个为0均可,有C12=2种情况.综上所述,不同的“规范01数列”共有4+3+2+3+2=14(个),故选C.4.【答案】C【解析】从6名男医生中选出2名有C26种选法,从5名女医生中选出1名有C15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不同的选法共有C26·C15=75(种).故选C.。

10.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附答案)

10.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附答案)

重点 难点
A 课自学质疑学案
自学任务单 1.“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主题” 、 “主线”分别是什么?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 的战略抉择。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 持的指导思想。 2)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 的增长” ,同时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 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要求: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2) 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要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 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问题记录Fra bibliotek问题记录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下降趋势 ②我国经济 增长乏力,国家应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③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④我 国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调整已见成效 A.①② 材料一 材料二 倍。 要解决上述问题,你认为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政策和措施? 答: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 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④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⑥坚持“引进 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11.东部某市在经济发展中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打造循环经济。 把建立循环型 社 会看作是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走出了一条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 式。 切实做到了: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 做到生产和消费 “污染排放最小化、 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分析说东部某市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9 分) (1)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循环经济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 展,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②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循环经 济统筹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③ 循环经济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的协调。 (每点 3 分共 9 分,严格按着答案要求阅卷) (2)简要说明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 6 分) (2)①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②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和指导思想。 (每点 3 分,共 6 分。学生必须从科学发展的实际作用和指导思想来回答)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材料分析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情况: 耕地(39.5%)淡水(25%)原油(11%)电 我国资源利用情况:能源综合利用比发达国家低 10%;每吨标准煤实现的 GDP 为世界 力(6%)天然气(4.5%) 平均水平的 30%;矿产资源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20%;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人教版五四学制数学六年级下册:10.2 直方图 学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数学六年级下册:10.2 直方图  学案

直方图
【学习目标】
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3.通过对直方图的学习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难点:掌握如何确定组距和组数。

【学习过程】
一、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直方图
组距:指每组的最高数值与最低数值之间的距离。

频数:对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根据前面的知识做一做:
练习: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数据看书本126页)。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解析:根据课本126页解题步骤。

二、课程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2.它们在解题中具体怎么应用?
1 / 2
三、习题检测
1.什么叫做组距?
2.课本130页习题。

2 / 2。

10.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学案

10.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学案

10.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科学发展观的主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运用:结合典型事例说明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2、过程与方法: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鉴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

二、学习重点.难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准确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课前预习案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是我们长期坚持的。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第一要义。

要着力把握、创新、破解,深入实施战略、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核心立场。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保障,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共享、促进上取得新成效。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基本要求。

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建设、建设、建设、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与、与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作为根本方。

要统筹、发展、发展、发展、国内发展和,统筹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________为主题,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________。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实施________________战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10.2直方图学案(解析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10.2直方图学案(解析版)

直方图知识集结知识元频数分布表——组数、组距知识讲解频数分布表1.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2.组数:分成组的个数叫做组数。

例题精讲频数分布表——组数、组距例1.一组数据有若干个,最大值为125,最小值103,取组距为3,则可以分成().A.6组B.7组C.8组D.9组【解析】题干解析:解:由题意可得,极差为:125﹣103=22,∵组距为3,22÷3=7…1,∴可以分成8组,故选C.例2.小欢为一组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他了解到这组数据的最大值是40,最小值是16,准备分组时取组距为4.为了使数据不落在边界上,他应将这组数据分成().A.6组B.7组C.8组D.9组【解析】题干解析:解:∵这组数据的最大值是40,最小值是16,分组时取组距为4.∴极差=40﹣16=24.∵24÷4=6,又∵数据不落在边界上,∴这组数据的组数=6+1=7组.故选B.频数分布表——频数知识讲解频数: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例题精讲频数分布表——频数例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等于相应组的().A.组距B.组数C.频数D.频率【解析】题干解析:解: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等于相应组的频数;故选C.例2.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某市有40名同学进入复赛,把他们的成绩分为六组,第一组至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10,5,7,6,第五组的频数所占的百分比是20%,则第六组的频数是.【答案】12050【解析】题干解析:解:第五组的频数:40×20%=8,第六组的频数是:40﹣10﹣5﹣6﹣7﹣8=4,故答案为:4.频数分布表的应用知识讲解频数分布表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的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例题精讲频数分布表的应用例1.在我校政教处“学习先进人物,树立远大理想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对收集到的60篇论文进行评比,将评比成绩分成五组画出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由频数直方图可得,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论文(第四、五组)共有篇.【答案】30【解析】题干解析:解:由频数分布直方图知第一、二、三、四组的论文篇数分别为:3、6、21、12,所以第五组的论文篇数为:60﹣3﹣6﹣21﹣12=18.第四、五组的论文篇数和为:12+18=30.故填30.例2.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龄的50名男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cm):162、166、163、174、175、172、177、161、171、172、172、175、169、157、173、173、166、174、166、169、160、158、159、166、167、182、166、175、167、174、179、173、180、172、173、174、165、172、163、165、170、175、170、171、176、169、171、167、165、177如果按照3cm的组距分组,可以分成9组:156.5~159.5、159.5~162.5、162.5~165.5、165.5~168.5、168.5~171.5、171.5~174.5、174.5~177.5、177.5~180.5、180.5~183.5(1)落在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多?是多少?(2)落在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少?是多少?【答案】解:如图所示:分组频数156.5~159.5 3159.5~162.5 3162.5~165.5 5165.5~168.5 8168.5~171.5 8171.5~174.5 12174.5~177.5 8177.5~180.5 2180.5~183.5 1171.5~174.5小组的人数最多,是12人;(2)落在180.5~183.5小组的人数最少,是1人.【解析】题干解析:根据已知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进而分析各组人数情况即可.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选择、填空知识讲解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例题精讲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选择、填空例1.如图是某班45名同学爱心捐款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A.5~10元B.10~15元C.15~20元D.20~25元【解析】题干解析:解:根据图形所给出的数据可得:捐款额为15~20元的有20人,人数最多,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15﹣20元.故选:C.例2.如图是统计学生跳绳情况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果跳 75次以上(含75次)为达标,则达标学生所占比例为.【答案】90%【解析】题干解析:解:达标学生所占比例为(15+20+10)÷(15+20+10+5)=90%,故答案为:90%赵老师想了解本校“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大赛的成绩分布情况,随机抽取了100份试卷的成绩(满分为120分,成绩为整数),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由图可知,成绩不低于90分的共有人.【答案】27【解析】题干解析:直方图一共分为5组,明显知道第一、二、三组的分数都低于90分;其中第四组89.5~109.5有24人,第五组109.5~129.5有3人,这两组的分数都不低于90分,所以成绩不低于90分的有24+3=27(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应用题知识讲解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例题精讲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应用题某校为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对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视力调查,并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绘制出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1)在频数分布表中,a= ,b= ;(2)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视力在4.6以上(含4.6)均属正常,求视力正常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答案】解:(1)总人数=20÷10%=200.∴a=200×30%=60,b=1﹣10%﹣20%﹣35%﹣30%=5%,故答案为60, 5%.(2)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视力正常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140200×100%=70%.【解析】题干解析:(1)根据百分比=所占人数总人数,每组百分比之和为1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a=60,画出条形图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百分比=所占人数总人数,求出力正常的人数即可解决问题例2.某校为了了解本校初三学生一天中在家里做作业所用的时间,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把调查所得的数据(时间)进行整理,分成5组,绘制了统计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1)被调查的学生有多少人?(2)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做作业的时间超过150分钟的人数占被调查学生数的百分之几?【答案】解:(1)3+4+6+8+9=30(人).即被调查的学生有30人.(2)1230×100%=40%,即做作业的时间超过150分钟的人数占被调查学生数的40%.【解析】题干解析:(1)把统计图中给出的所有人数相加既得被调查的学生数;(2)用做作业的时间超过150分钟的人数÷被调查学生数=所占百分数.例3.某校初三年级共有学生540人,张老师对该年级学生的升学志愿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他对随机抽取的一个样本进行了数据整理,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图甲和图乙)如下.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张老师抽取的样本容量;(2)把图甲和图乙都补充绘制完整;(3)请估计全年级填报就读职高的学生人数.【答案】(1)普高人数为30,占50%,所以样本容量为60;(2)普高人数为30,占50%,对应的圆心角=360×50%=180°,这60人中25人报考职高的人数为25人,占2560≈42%,对应的圆心角=360×42%=151.2°,其他约占8%,其他人数=60×8%=5人,对应的圆心角=360×8%=28.8°;如图:(3)∵三年级共有学生540人,按照直方图可知有2560的人报考职高,∴全年级约有540×2560=225人.【解析】题干解析:根据扇形图和条形图综合分析可得普高人数为30,占50%,所以样本容量=频数÷所占百分比;计算出这60人中25人报考职高占的比例及其他的比例,占2560≈42%,据此可补全扇形图和条形图;按照职高生所占的比例可估计出全年级报考职高人数=总人数×所占比例.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某个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一共有4组,从左至右的组别中,处于中间的值依次为5,8,11,14(每一组包括前一个边界值,不包括后一个边界值),频数依次为5,4,6,5.则频数为4的一组为().A.6.5﹣9.5B.9.5﹣12.5练习2.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等于相应组的().练习3.小欢为一组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他了解到这组数据的最大值是40,最小值是16,准备分组时取组距为4.为了使数据不落在边界上,他应将这组数据分成().练习4.列频数分布表考查50名学生年龄时,这些学生的年龄落在5个小组中,第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分别是1,9,15,5,则第四组的频数是().练习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练习1.某班数学期中测试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可知这个班有人,分数在段的人数最多.练习 3.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已知123≤x<133和133≤x<143两组的频数和是24,且它们对应的条形高之比是1:3,则在123≤x<133中的数据个数是.在样本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他10个小长方形面积和的14,且样本数据有160个,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解答题练习1.练习1:某学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并统计他们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t(单位:min),然后利用所得数据绘制成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课外阅读时间频数分布表课外阅读时间t 频数百分比10≤t<30 4 8%30≤t<50 8 16%50≤t<70 a40%70≤t<90 16 b90≤t<110 2 4%合计50 100%(1)a= ,b= ;(2)若全校有900名学生,估计该校有多少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50min?练习2:26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身高:cm):160;162;160;162;160;159;159;169;172;160;161;150;166;165;159;154;155;158;174;161;170;156;167;168;163;162.现要列出频数分布表,请你确定起点和分点数据.练习3:某中学对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问卷,绘制了“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请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频数分布表①补全“频数分布表”;②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将代号为“C”,“D”的部分补充完整;③这次对八年级的问卷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④这所中学八年级共有多少学生?⑤你最喜欢上述哪种教学方式(若你喜欢的教学方式表中没列举,可以将你喜欢的方式列举出来)?练习4.练习4:某中学七年级(3)班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次数 80≤x≤100 100≤x≤120 120≤x≤140 140≤x≤160 160≤x≤180频数 5 10 13 18 4(1)根据图中的信息填空:全班同学共有人;跳绳的次数x在100≤x≤140范围内的同学有人.(2)在备用图中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示上面的信息;(3)若七年级学生60秒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x≤140合格;140≤x≤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七年级同学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练习5.练习5:某中学对本校500名毕业生中考体育加试测试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男生1000米及女生800米测试成绩整理、绘制成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图①、图②),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毕业生中男生有人,女生有人;(2)扇形统计图中a= ,b= ;(3)补全条形统计图(不必写出计算过程).单选题:ACBDD填空题:50 90-99 6 32 练习1:【答案】解:(1)∵总人数=50人,∴a=50×40%=20,b=1650×100%=32%,故答案为20,32%.(3)900×2016250++=684(名),答:估计该校有684名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50min.【解析】题干解析:(1)利用百分比=所占人数总人数,计算即可;(2)用一般估计总体的思想思考问题即可.练习2:【答案】起点为149.5,分五组:149.5﹣154.5,154.5﹣159.5,159.5﹣164.5,164.5﹣169.5,169.5﹣174.5.【解析】题干解析:该数据中最小值为150,最大值为174,相差24,可取区间为[149.5,174.5],并分为5个区间即可.练习3:【答案】①总人数为20÷10%=200人,代号为B的百分数:80÷200=40%,代号为C、D的频数:200×15%=30人,200×25%=50人;代号为E的百分数:20÷200=10%,②③答:普查④20+80+30+50+20=200(人).故八年级共有学生200人.⑤我最喜欢“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索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增强我的自学探究能力.【解析】题干解析:①②总人数为20÷0.10=200人,则代号为C、D的人数为200×0.15=30人;200×0.25=50人;补全图即可;所查的人数为总人数,故为普查;将这五种情况加起来即可;我最喜欢“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索思考”这种教学方式练习4:【答案】(1)总人数=5+10+13+18+4=50;跳绳的次数x在100≤x≤140范围内的同学有23人;(2)图如右边所示:(3)七年级同学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只要合理即可).【解析】题干解析:由图可知:全班同学共有5+10+13+18+4=50人;跳绳的次数x在100≤x≤140范围内的同学有10+13=23人;七年级同学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只要合理即可).练习5:【答案】(1) 300,200;(2)12,62(3)补图如图所示:【解析】题干解析:(1)男生人数为20+40+60+180=300,女生人数为500-300=200,故答案为:300,200;(2)8分对应百分数为(40+20)÷500=12%,10分对应百分数为1-10%-12%-16%=62%,故答案为:a=12,b=62.(3)由扇形图可知8分以下的占10%,所以8分的人数为500×10%=50人,由条形图可知8分以下的男生为20人,所以可求出8分的女生人数为30人;由(2)可知10分的学生占62%,所以10分的学生共有500×62%=310人,由条形图可看出10分的男生有180人,所以10分的女生为310-180=130人,故可补全条形图。

(学案)10.2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标

(学案)10.2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标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学习目标】①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②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①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②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生活与发展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学习】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能力,建设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总会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节约和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问题探究1】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记者在新疆采访时发现,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严重违反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在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破坏性的旅游开发,保护区的自然坏境和资源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走进哈纳斯自然保护区,记者看到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

面对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用原木构筑的小楼、被挖掘得千疮百孔的草地和弥漫着烟尘的原野,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在国家级保护区里。

昔日宁静美丽的保护区如今变成了喧闹而杂乱的建筑工地。

像这样大兴土木的工地在整个保护区内竟然有40多处。

建筑工地肆无忌惮地就地取材,没有石头就挖地,没有木头就地采。

据统计,如此施工已经使得保护区内3万多平方米的林地毁于一旦。

有关专家指出,这种破坏性开发如果得不到制止,那么中国将永久失去这样一块极为特殊的生态区域。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问题探究2】2007年我国GDP超24万亿元,增长率达到10.1%,但投入的资源却庞大得令人咋舌-----仅财政支出、新增贷款、股市筹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四大资金的投放量就超过了5.7万亿元;消耗的能源和主要原材料,增幅皆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10.2黄金分割教案

10.2黄金分割教案

例 5、如图的五角星中,AD=BC,且 C、D 两点都是 AB 的黄金分割点,AB=1,求 A CD 的长; 解:∵ C、D 是 AB 的黄金分割点, 点 ∴ AC=BD≈0.618·AB=0.618, ∴ BC≈1—0.618=0.382 ∴ CD≈0.618—0.382=0.236 答: CD 的长约为 0.236 例 6、科学研究表明,当人的下肢与身高比为 0.618 时,看起来最美,某成年女士 身高为 153cm,下肢长为 92cm,该女士穿的高跟鞋鞋跟的最佳高度约为 (精确到 0.1cm) ; 解:设该女士穿的高跟鞋鞋跟的高度为 xcm, 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知:92 + x≈0.618(153 + x) ,解得:x≈6.7 四、黄金分割的应用: (1)据有关测定, 当气温处于人体正常体温的黄金比值时 , 人体感到最舒适。因 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调到什么温度最适合? (人的正常体温 36.2℃ 37.2℃ ~ ) “人体舒适指数”----36.5℃ 0.618≈23℃ × ,“人体舒适指数”为 22℃ 24℃ ∽ ; (2)二胡的“千斤”放在琴弦的金分割点处,音色最佳; (3)维纳斯雕像、雅典娜女神象、海姑娘---阿曼达雕塑等肚脐之下的长度与身高 之比接近 0.618,芭蕾舞演员的比值只有 0.618,所以要踮起脚尖! (4)植物茎的顶端向下,上下层的两片叶子间大约成 137.50,这个角度对植物叶 子采光、通风、光合作用最为有利,这是因为:137.5︰(360—137.5)≈0.618; (5)自然界的花瓣数目从里到外排列为:2、3、5、8、13、21、34、55、……, 相邻两个数的比值越来越接近于 0.618……; (6) 你知道芭蕾舞演员跳舞时为什么要掂起脚尖吗? 芭蕾舞演员的身段是苗条的, 但下半身与身高的比值也只有 0.58 左右, 演员在表演时掂起脚尖, 身高就可以增加 6-8cm.这时比值就接近 0.618 了,给人以更为优美的艺术形象; cm

课题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解析版)精品课堂

课题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解析版)精品课堂

课题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1.冬春季节,园林工人会给许多树的树干刷一段石灰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石灰浆属于溶液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C.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上的害虫生卵D.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物质是Ca(OH)2【答案】C【解答】解:A.石灰浆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故错误;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C.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上的害虫生卵,故正确;D.氢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物质是CaCO3,故错误。

故选:C。

2.在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氧化铁四种物质中,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且反应中表现出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答】解: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它碱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表现出了“碱的通性”。

②氢氧化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其它碱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表现出了“碱的通性”。

③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其它碱也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表现出了“碱的通性”。

④氧化铁不能与碱反应,没有表现出了“碱的通性”。

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且反应中表现出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故选:B。

3.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B.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C.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D.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答案】A【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氧化钙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学案)10.2电势差含答案

(学案)10.2电势差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电势差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电势差如图是等高线的图示,所标数值是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就是海拔,也称为绝对高度。

而地面上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1)选择不同的测量起点时,不同地方的高度和两个地方的高度差会有怎样的变化?(2)同样地,在电场中选择不同的电势零点时,不同位置的电势和两个位置的电势差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提示:(1)不同地方的高度不一样,但高度差不变。

(2)不同位置的电势不同,但电势差不变。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作电势差,也叫电压。

2.公式:设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φA,B点的电势为φB,则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U AB=φA-φB。

B、A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U BA=φB-φA。

所以U AB=-U BA。

3.电势差的正负:电势差是标量,但有正负。

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电势的高低。

所以电场中各点间的电势差可依次用代数法相加。

4.电势差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势差与电势的单位相同,均为伏特,符号是V。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1.公式:W AB=qU AB U AB=。

2.物理意义: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将电荷由A点移至B点的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量q的比值。

3.适用范围:任意电场。

三、等势面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地理上学到的等高线的表示方法,类比到电场中,我们怎么用类似的方法表示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呢?提示:等势面。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1)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

(2)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3)两个不同的等势面永不相交。

(1)电场中两点的电势越高,电势差越大。

(2)U AB>0说明从A到B电势降低。

(3)电势差有正负值,是矢量。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主要涉及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具体章节为10.2认识浮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计算浮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示例,讲解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计算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 ρ液gV 排,其中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

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讲解物体密度、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浮力 F浮= ρ液gV排,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9. 作业设计(1)题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已知物体质量为200g,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为0.5×10⁻³m³,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答案: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为1N。

(2)题目: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10.2势能

10.2势能

教法
素,通过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 流得出。
学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铁球、木块、斜面
学具
学、实验探究器材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演示实验 1、 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 引出能量的概念。 2、 阅读课本有关能量,小组讨论举出有能量的物体的例子. 导学提纲 一、举高的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了个坑,铅球做了功,有能 高山的石块也能做功,打桩机将铁块举高对地面做功 分析,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
能越
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弹性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探 究 式 作 业
达标检测 1、楼顶平台上放一块砖,砖对平台有没有重力势能?对地面有没有重力势能? 2、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 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只具有势能的 启发学生运用前面的探究模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合 是 .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 理利用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3、汽车沿盘山公路匀速向上行驶的过程中,汽车的动能___,势能__。 学生仿照上一实验设计此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A、增加,减少 B、减少,增加 C、减少,不变 D、不变,增加 交流合作与评估。 4、2003 年 10 月 16 日,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 当飞船减 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能力,在实验中体验 速着陆时, “航天英雄”杨利伟的: ) ( 控制变量科学方法,合理得出结论,有交流与合作、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评估的探究意识。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5、 “跳远” 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 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 这样做 ) 增 ( A. 大了跳远运动员的惯性 B.减小了跳远运动员的惯性 C.增大了跳远运动员的动能 D.减小了跳远运动员的动能 6、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这是因为_____。 实践作业: 通过询问、上网等方式调查本月发生的因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的例子,调查因高空掷物受伤的例子。 用所学知识解析为什么道路要对不同车型的机动车在不同道路进行限速。 探究性作业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还 1、 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讨论、分析、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宿舍楼贴有“不要乱扔物体”“不要翻窗”等标 起到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成 、 为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 语的原因。

生活与哲学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生活与哲学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基础知识梳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具体表现【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活动一: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的本质是什么?(2)科技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3)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动二:2008年1月30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如何看待我国的农村综合改革?(2)为什么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活动三: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1)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2)恩格斯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活动四:2008年1月5日,“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这对于更好地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文化条件和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的发展是通过什么实现的?(2)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归根到底与创新密切相关?【当堂达标】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

1.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园,它的各种珍奇名贵的花卉每天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却时有花卉不翼而飞的事情发生。

为此,管理人员在植物园门口树起一块告示牌:“凡检举偷花卉者奖200美元。

”从此以后,植物园再也没有丢失过花卉。

作为常规思维,要防止花卉丢失,就是要惩罚盗窃者,而奖励检举者的思维方法和做法,实践证明却更有成效。

这说明( )A.创新可以不用从实际出发B.创新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C.创新就是敢想敢做D.在特殊情况下,创新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2.迄今为止,空间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八年级物理《10.2 液体的压强》学案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八年级物理《10.2 液体的压强》学案

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有关3.能利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难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三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一柱形物体,密度为2g/cm 3,底面积为50cm 2,高为0.2m ,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为多大?压强为多大? 新课学习:一、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观察思考:1.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和不装水时有什么变化?用手压会有什么感觉?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内,观察到什么现象?讨论、归纳:液体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你认为液体的内部 (有/没有)压强,你猜想的依据是 介绍:压强计①主要构造有: 、 、②使用:橡皮膜上没有加力时,两管中的液面是 ,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可以观察两管中的液面 ,即两管中的液面有了 。

增大按压橡皮膜的压力,发现 。

③将橡皮膜插入水中,会看到 ,这说明 。

结论:利用压强计可以比较橡皮膜上收到的 的大小,U 形管两液面的 越大,表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三、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猜想:你认为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答: 设计、实验: 实验一: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朝 方向都有压强,在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不相等”) 实验二:实验次数 研究 对象 橡皮膜所在处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左、右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10 朝上 2 水 10 朝左 3 水 10 朝右 4水10朝下液体的压强与有关,并且随着 的增加而 。

小”) 实验三: 液体的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液体的 越大,压强 。

归纳、总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 ;3.深度增加,液体压强 ;4.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应用:1.潜水艇下潜的深度有一定限制,超过安全深度就有解体的危险,为什么?2.www (2)中,帕斯卡“只倒了几杯水”桶竟开裂了!说明了什么?3.在相同的试管中倒入质量相同的液体,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两试管的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 甲 p 乙,理由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学习目标】
1.识记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明确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对我们的要求;
3.自觉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重点难点】
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课前自主案★
Ⅰ.教材助读
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1、道德冲突的原因:
(1)
(2)
(3)
2.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二、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1、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3
1.
2.
3.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Ⅱ.我的知识网络
★合作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展示四则材料
①老师三令五申在考试时不允许作弊,但我最好的朋友却要我在考试时给他传答案,我该怎么办?
②别人在公交车上都没有让坐,我要不要让坐?
③到商店买东西花了三元钱,一位老伯错把10元看成了100元,多找了钱该不该还回去?
④公路边警示牌上醒目的写着:为了您的安全和家人的幸福请不要翻越护栏。

大家都在翻,我要不要去绕道呢?
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其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呢?
合作探究二:唇枪舌剑论“德”“才”(突破本课重点知识)
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观点——当今社会德比才重要
反方观点——当今社会才比德重要
合作探究三:凝聚道德力量,共建和谐家园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
联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德耀中华》2013
年9月26日晚在北京举行。

颁奖典礼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
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演奏音乐、吟诵经典、颁授
奖章、致敬礼赞等形式,诠释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展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
崇高精神。

截止到目前,共评选出216名全国道德模范和1 041名提名奖获得者,90%
以上是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医生、教师、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等普通劳动者,充分体现出群众评、评群众的特点,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深度思考:道德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这些道德模范身上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当堂训练案★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假日出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右边漫画启示我们()
A.要把提升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B.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做文明公民
C.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D.要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

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方面斥责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的“随大流”。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告诫我们应该()
①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意识③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公德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3、“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

”这说明()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前提B.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科学文化修养D.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4、季羡林先生不仅在许多学术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而且以求真务实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给国人留下了无穷的人格魅力财富。

从季羡林先生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
A.立足社会主义实践和不断追求文化创新的统一B.高尚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C.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D.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承接5、“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

”这启示我们,培育文明风尚要()A.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C.不断提升文化修养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是8个字: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这8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坚持“德才兼备”,是不难理解的;强调“以德为先”,就大有深意了。

其深意就在于它是总结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考验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后提出来的,表明我们党对选人用人理念和标准的认识更加全面科学、切合实际,是我们党对选人用人理念和标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为什么党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用人标准?
(2)假如你是某市的领导人,你将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课后检测案★
1.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这体现了( )
A.只要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只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D.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科学文化修养无关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名言告诉我们 ( )
①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③加强
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在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

”这段话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4.某重点学校的高一学生,把从网上搜集到的“万花谷”病毒的代码进行改进和加密,升级为“混客绝情炸弹”。

在短短40天时间内,全国有十余万台电脑遭受到攻击,引起网民的恐慌。

上述事例表明( )
A.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不能促进思想道德素养
B.思想道德修养比文化知识修养更重要
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可能危害社会
D.缺乏文化知识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5.上述高一学生恶意攻击电脑的事例从反面表明,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应该在于()
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②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③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④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据报道,某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据初步统计,今年该校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已超过5000人,毕业生基层就业率高于历年。

该校每年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校史教育和专业教育;抓典型教育,邀请专人组织报告会宣传其事迹;充分利用德育网站开辟学生教育专栏;定期邀请专家原始“面向基层立志成才”、“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等为主题进行网上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
①思想政治教育②理想信念教育③科学文化修养④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

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北宋?司马光)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代?陈献章)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某些专家已长期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逐渐丧失中立立场;某些专家则紧紧的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成为其传声筒。

事实上,失去严谨的判断和公正的评论,最终专家也会失去公信力。

因此()
A.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可以忽略思想道德修养
B.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必须尊重人们的不同价值选择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9.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大学毕业生的面试经历——
大学生:“为了调查市场,我在暑假里跑遍了北京的所有超市。

”考官:“北京一共有多少超市?”
大学生:“623家。

”考官:“你暑假的社会实践一共多少天?平均每天跑多少家超市?”
大学生:“我是和同学一起做的,我跑的超市大约50多家。

”考官:“那为什么刚才你说跑遍了北京所有的超市?你不是夸大自己的成果吗?”男生面色泛红,回答不上来。

一个形象、口才和专业都很好的大学毕业生就这样只因夸大自己的能力,造成了面试官的不信任感,导致失败,令人惋惜。

用《文化生活》中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大学生求职就业有何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