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管理PPT)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管理PPT)

家庭因素
父母角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 的行为和角色定位对孩子的性别角色 发展有重要影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 也可能影响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
04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 现状与问题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传统观念
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男孩应该表现出勇敢、竞争和独立的特点,而女孩则应该表现 出温柔、关爱和依赖的特点。这种观念导致了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期望和角色定位。
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是性别角色发展中的另一个问题。由于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期望和角色定位,一些人可能会受到不 公平的待遇,导致他们在职业、教育和家庭等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
性别角色发展的挑战
01
家庭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应该避免
对男孩和女孩进行刻板的期望和限制,而是应该鼓励他们自由发展个性
社会期望
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和角色定位也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发展。人们往往期望男孩成 为领导者,而女孩则是被动的追随者,这种期望可能导致男孩和女孩在行为上的差异。
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问题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限制
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期望的影响,男孩和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限制,导致他们的个 性和兴趣爱好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绪论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与沟通发展

目录

•学前儿童个性、性别角色和认同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干预策略

绪论

01

0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帮助教师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0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0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0-6岁儿童,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

学前期的儿童。

研究任务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解释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预测儿

童心理发展的可能结果、控制儿童心

理发展的相关因素。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测验法

研究方法与技术

在自然条件下,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收集资料,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发展水平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控制条件下,对儿童施加一定的刺激或干预,观察其反应和变化,以探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对儿童的心理特质进行测量和评估,以了解其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02

定义、分类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感知觉概述

包括感觉器官的发育、感知觉能力的提高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如环境刺激、经验积累等。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鼓励儿童多感官参与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7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7
• 关于性别角色认同形成的理论,我们应当整合各 家观点,综合考虑生物性因素、社会学习过程、 认知发展和性别图式在性别角色认同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 一、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结构
• 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指学前儿童对社会道 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识,包括学前 儿童对道德概念的掌握和学前儿童道德判断或评 价能力的发展。 • (一)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 展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 为三个有序的阶段 :
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1.了解学前儿童性别同一性、性别稳定性、性别 恒常性获得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顺序。
• 2. 理解学前儿童性别差异表现及性别差异形成原 因。 • 3. 了解皮亚杰、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结构理论,熟 悉学前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
• 4.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作用及特点。
评价
• 1、贡献:艾森伯格的理论模型把可能影响亲社会 行为的各种因素有机地统一在亲社会行为产生的 整个过程之中,并对其作用机制做了较深刻的剖 析,特别是对认知、情感和人格因素的作用做了 详细的说明,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 2、局限性:该模型并没有把所有影响因素进行详 述,对各因素作用的描述也只是概略的、粗线条 的,这导致了模型的局限性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概述.pptx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概述.pptx
前运算阶段 ( 2---7岁)逐渐发展语言和用符号去思维的能力;
能单维通过逻辑去思考和运算;难于理解别人的观点(表现为自我中 心);缺乏逆向思考能力和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 ( 7---11岁) 能解决一逻辑性时出现的具体问
题;理解守恒的规则,能够分类和排序;理解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 ( 11、12岁以上)能解决逻辑形式的抽象问题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 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 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 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及技能 的过程。
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 观察学习两种。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 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 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获得爱的品质
寂寞孤独
7
中年期( 繁殖对
25-65)
停滞
热爱家庭关系社会, 有责任心有义务感。
获得关心的品质
不关心別人与社会 ,缺少生活意义
8
老年期( 自我整合 对
65-)
失望
隨心所欲,安享余年
。获得智慧的品质
悔恨旧事,徒呼负 责
学前期的三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 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1岁)
形成健康心理品质的基础
女性 温柔 爱哭 喜欢艺术和文学 不说脏话 圆滑 宗教的 对自己的外表兴趣 注意他人的感受 对安全感有强烈的需求 多话 有清洁的习惯 信赖的

最新学前儿童心理学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学前儿童心理学ppt课件PPT课件
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 2.性别角色 • 性别角色时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
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 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
向阶段——心理取向阶段。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 观点。 2.学会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的特点和 成因,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 3.学会分析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4.逐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
•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斯金纳认为华生所讲的行为属应答性行为,
但现实生活中,有机体更多的是操作性行 为,即Biblioteka Baidu体主动发生的一个行为。如果该 行为被强化,则其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
•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不
同于模仿,观察学习是是通过观察从他人的行为 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
• 传统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分别是胆汁质、
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 三种典型的婴儿的气质类型包括:容易抚
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 二、学前儿童的性格
• 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具有如下特点:好动、
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三、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 (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 1.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 对身体的认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认

《男孩女孩》PPT课件大班社会

《男孩女孩》PPT课件大班社会

习机会和资源。
消除刻板印象
03
不应根据性别给孩子贴上刻板印象的标签,每个孩子都是独特
的个体,应该尊重并支持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尊重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01
生理差异
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存在一些差异,如生殖器官、骨骼结构和荷尔蒙水
平等。这些差异决定了男孩和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02 03
心理差异
除了生理差异外,男孩和女孩在心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兴趣爱好 、情感表达和社交方式等。这些差异是正常的人类多样性的一部分,应 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男孩通常更喜欢进行身体运动游戏, 如追逐、打闹等。
女孩喜欢角色扮演游戏
女孩则更喜欢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如 过家家、扮演小公主等。
03
男孩和女孩的角色定位
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角色期待
社会对男孩的期待
男性被期待扮演勇敢、坚强、有领导能 力的角色,强调力量、竞争和独立。
VS
社会对女孩的期待
女性被期待扮演温柔、体贴、有同情心的 角色,强调关爱、合作和照顾家庭。
培养性别平等意识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性别不 应该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标准。男孩和女孩都应该被鼓励发展 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不受性别的限制。
培养男孩和女孩的自我认同
认识自我价值
男孩和女孩都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独特能力和优点。这有助于他们建 立自信和自尊,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1
• (2~3岁)如:能准确说出自己的 性别;
• 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2
• (3~4岁)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不违反常规;
• 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3
• (5~7岁)如: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但
具有刻板性。
谈一谈
你如何看待“双性化教育”?
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
根据孩子的性别来安排孩子的生活:穿衣打扮、玩具的 选择、房间的布置等;
对孩子的性别行为具有强化作用。
用男孩/女孩的行为模式来约束孩子:男孩——勇敢; 女孩——温柔、文静。
父母自身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孩子自知道自己的性别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父 母最为模仿的对象。
有趣的发现1
中国最知名变性艺人:金星
• 她是1967年出生于中国沈阳的朝鲜族男 性。就读于当地的朝鲜学校。
• 28岁接受变性手术。术后短暂出现左腿 瘫痪的副作用,后来康复,后又收养了3 个孩子,圆了自己的母亲梦。
• 2005年,她遇到了真命天子汉斯并结婚。
男女双性化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日益流行的一个 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即 淡化性别角色的教育。
➢ 选择同伴的性别倾向
3岁以后,儿童选择同性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 3岁男孩明显选择男孩而不是选择女孩作为伙伴。 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互动方式也不同:男孩之间更多是打闹,争抢玩具; 女孩则很少身体接触,更多是规则协调。

【正式版】青少期性别角色发展理论PPT

【正式版】青少期性别角色发展理论PPT
到奖励,而如果进行另外一种性别的活动就 C这a些ro人l M都a会rtio用n他和们Ch对ar男les孩H和al女ve孩rs的on理提解出来了影认响知这理些论儿的童信。息加工理论:
儿Ca童ro进l M行a自rtio我n的和社Ch会ar化les。Halverson提出了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论:
会受到惩罚。第二,通过观察学习,儿童接 儿根童据具 弗有洛的依男德性的和看女法性,的儿生童物借基着础向能与帮自助已指同引性他别们的发父展母,认而同且而在成从为出合生宜到的真「正男成性为」男或孩「儿女或性者」女。孩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人的影响,
青少期性别角色发 展理论
• 1.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 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多种关于性别发展的理论, 一些理论强调了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因素,然 而另外一些理论强调了社会因素对儿童的影 响。一些理论强调了社会怎样作用于他们自 己,另外一些理论强调儿童在理解性别以及 其所具有的含义时怎么作用于他们自己。
• 2.生物社会的理论
在2、3岁的时候建立初步的性别认同; 第二,通过观察学习,儿童接受同性别的态度和行为。 儿童进行自我的社会化。 一段时间之后,儿童获得了性别的稳定感; John Money和Anke Ehrhardt提出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社会理论,这一理论使人们注意到男女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的影响。 儿童进行自我的社会化。 一段时间之后,儿童获得了性别的稳定感; 学前期是对性别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儿童通过对同性别父母的认同成为特征明显的“男人”或者“女人”。 在Money和Ehrharht的性别化生物-社会理论中的关键性事件 根据弗洛依德的看法,儿童借着向与自已同性别的父母认同而成为合宜的「男性」或「女性」。 儿童进行自我的社会化。 首先,儿童获得了一个人在群体内或者群体外的简单图式,这个图式分为部分对男性有用,部分对女性有用。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品质
课堂小结
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定义 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双性化教育
谢谢观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谢谢观赏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教学目标:
Part 1
识记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 性别行为的基本内涵
Part 2
探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 性别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 及其影响因素
Part 3
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性别 教育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是在对性别角 色的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 行为习惯的过程,从而导致儿童之间在心 理与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 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 别行为。
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2岁左右初步产生性别行为 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幼儿期,儿童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 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 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 岁)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 别角色(3~4岁)
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 色(5~7岁)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生理社会理论 • 莫尼等人提出的生物社会理论强调,出生之
前的生理发展以及这种生理因素对儿童性别 社会化有决定性的意义。 • 性激素也可以影响人类的游戏风格,导致男 孩的粗糙、吵闹的活动以及女孩的平静、温 柔的活动。
(二)认知因素——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 式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性别的社会化必须建 立在性别角色认同(获得了性别稳定性和 恒常性)的基础上,认知水平越高,儿童 的性别认同越好,他们的性别类型化行为 就越多。
(三)社会性因素——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性别角色认 同的最初途径是对成人,尤其是父母和教 师行为的模仿。
儿童通过观察和直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接的强化形 成最初的对性别类型玩具和活动的偏爱。
• 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二、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发展
幼儿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 2岁前,儿童不存在稳定的性别差异,行 为的相似性远大于其差异性。 •2岁左右是幼儿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 •具体体现在:活动兴趣、选择同伴、社会 性发展三个方面。
四、思考
男幼师的必要性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主讲:郝少毅
Yi一、一
一、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概念
1.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 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幼儿园大班《男孩女孩》课件

幼儿园大班《男孩女孩》课件

图案和标语,以免给孩子造成性别刻板印象。
02
提供平等的玩具和游戏
在玩具和游戏的选择上,确保男孩和女孩都能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玩具和
游戏,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活动。
03
展示多元化的角色模型
在图书、故事、影片等资源中,展示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
积极角色模型,让孩子认识到性别不是决定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唯一因素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活动
不要限制孩子参与某些活动的机会,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活动和角 色扮演。
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
教育孩子学会批判性思维,让其能够辨别和抵制性别刻板印象的影 响。
05 幼儿园教育中性 别平等观念培养
幼儿园环境中体现性别平等观念
01
布置环境时避免性别刻板印象
在教室、走廊、活动区的布置中,避免使用过于强调性别特征的颜色、
幼儿园大班《男孩女孩》课 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男孩女孩生理特征差异 • 男孩女孩心理特征差异 • 家庭教育中性别角色定位与引导 • 幼儿园教育中性别平等观念培养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程背景及意义
01
性别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 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观念。
社会交往能力差异
社交技巧
女孩在社交技巧方面通常比男孩更为娴熟,更善 于处理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能够在将来生活与工作中关注并促进幼儿性别角 色发展。
3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及 影响因素
你知道吗?
性别 性别角色
5
一、基本概念
性别(sex) 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
差异。作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由xy组 成,有性腺、睾丸,而女性染色体由 xx组成,性腺是卵巢。男女性的外部 生殖器也不同。先天的 自然的
11
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
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 性别行为模式的发展
12
(一)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
阶段
性别认同 性别稳定 性别恒常
年龄(岁)
1.5 -2
测验问题
特点
你是个男孩还是个女 孩
正确地把自己和 他人认作男性或 女性
3-4
你长大后是当妈妈还 理解人一生性别
是当爸爸
保持不变
6-7
23
(二)社会化因素的影响
父母的影响: 心理学家在父母对子女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方面看法并 不完全统一。但关于男孩形成男子气特征方面有比较一致 的看法:一般都认为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在家里的地位影响男孩的性别角色发展。 5岁前与父亲分离的男孩,有更多的女子气;如果男孩与 父亲的分离是在6岁以后,他们的行为就与核心家庭长大 的男孩没什么区别。可能学前期是性别角色发展的敏感期 。
21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讲义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讲义

通常我们会说穿裙子的是女孩,男孩子应该要勇敢,不能哭。是什么让我们对男女孩有不同的期待呢?孩子大概是什么时候知道性别的?

一、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概念

每个社会对男女性都会提出种种不同的要求,并且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是有差异的,通常表现在各个方面,小到穿衣打扮、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大到家庭分工、社会分工等。

这些要求就像一把无形的尺子,使人不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的分工去活动、交往,这是性别角色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性别角色呢?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掌握儿童性别概念为前提的,即只有当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

性别行为是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决定的,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第一阶段是2-3岁,这个阶段的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第二阶段是3-4岁,孩子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不明确,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能接受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不违反常规;

第三阶段是5-7岁,他们对男女性别差异认识越来越清楚,也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子要勇敢,女孩子要文静等。

但也出现了刻板性,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

惩罚和耻笑。比如男孩子爱玩洋娃娃会被同性孩子反对,觉得是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2.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7
• (一)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2岁左右初步产生性别行为 –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社会性发展
Page 8
• (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幼儿期,儿童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 –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Page 4
•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
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例:男养家女做饭;男要勇敢,女要细心;男生翘 腿,女生要坐姿端庄
•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 的,即只有当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 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
Page 5
•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 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 岁)
品质
Page
• 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定义 • 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 双性化教育
Page
Page 9
• (一)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
–性激素(荷尔蒙)
• (二)社会因素:包括父母、教师及社会舆论
–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 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
Page
• 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 (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 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 全面的发展,进而可能令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 细腻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 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 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 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 些“双性化”的男女孩。
Page
•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日益流行的一个崭新的教 育思路—双性化教育。
• “双性化教育”: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 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
Page
• 1、从儿童早期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教育,不过 分强调性别差异
• 2、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 3、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 4、顺其自然,避免走向极端
• 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 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 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 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Pa,ge更能11
•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
心理特征。 • 例:男幼师、男护士、女性国家元首、女老板
•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 别角色(3~4岁)
• 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 色(5~7岁)
Page 6
•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 为的社会期望。
•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决定的,男女在家庭生活 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 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 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 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 为。
哥哥?姐姐?
Page 1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教学目标:
识记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 性别行为的基本内涵
探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 性别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 及其影响因素
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性别 教育
Page 3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发展
• 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是在对性别角 色的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 行为习惯的过程,从而导致儿童之间在心 理与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