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九单元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九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显著背景是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
D、农民阶级支持全面改革
2.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全力4.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5.首先以武力叩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A、俄国
B、英国 C 、法国D、美国
6.《五条誓文》是
A、改革派的誓言
B、废除身份制度的法令
C、明治政府改革的施政纲领
D、规定必须效忠天皇的法令
7.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①军事工业②重工业③交通运输业④通讯业
A 、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8.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②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③宜传自由平等④反对对外扩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10.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11.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
12.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13.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
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
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4.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
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
15.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6.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严重
B、国内阶级目睹尖锐
C、资产阶级软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的文章中倡导在中国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民共主制
1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19.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动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民族民主革命
20.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B、是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运动
C、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D、以维护孔子的封建权威,尊奉祖训
21.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支持维新派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维护清王朝统治
22.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B、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C、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
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23.(江苏)1895年,维新变法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24.“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25.(上海)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幻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26.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
B、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C、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D、为无产阶级壮大并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基础
2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的具体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述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28.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9.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破坏维新变法的手段有①刺杀维新志士、阻挠变法②慈禧太后牢牢掌握用人大权③与洋人勾结镇压维新变法运动④发动政变、废除新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0.19世纪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进一步”指的是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
31.资产阶级社会的未来使命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在轮廓上),建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使命似乎是已经完成了。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中国和日本门户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事件是什么?
(2)日本的门户被打开以后,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32.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按: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伊藤博文上书建议“废藩”。
1869年明治政府派代表劝萨摩、长州、土佐、肥前藩主向朝廷申请“奉还版籍”)今诸侯之领地,皆朝敌德川所授,并无天皇之印玺,这是滑稽的。
——《明治维新的再探讨》材料2 (1869年3月,四强藩藩主上表申请“奉还版籍”)朝廷一日不可失之大体也。
一日不可假者大权也……臣等所耕乃天下之土,臣等所牧乃天子之民,安得私有乎?今谨收版籍而奉上,愿朝廷善为处理,当与者与之,当夺者夺之。
凡列藩封土,更宜下敕令而重定……——《简明日本近代史》材料3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材料4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 5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6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回答:(1)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朝廷”与各藩关于“奉还”的真正含义。
(2)材料3的含义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3)材料4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5、6,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6中“征兵告谕”还有什么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
……制治固有本也。
……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
——引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②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③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6.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868年4 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16页(人教版)请回答:
(1)天皇是在什么背景下率领群臣宣读誓词的?
(2)从此,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方面是怎样开始的近代化进程的?(3分)
(3)由此可知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高二历史(选修1)练习(专题八、九)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AAAD CBCDB 11-20 AADAB DADAD
21-30 DDDBC BABCD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英国和美国;鸦片战争和黑船来航
(2)政治上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危机;
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32.【答案】(1)思想主张:中国维新思想要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不同作用: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3)原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33.【答案】
(1)朝廷的含义是先奉还,再由天皇授予;各藩含义是奉还是假,要求重新授予是真。
(2)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
承认土地私有。
交纳地税表明法律意义确认私有。
(3)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目的是为了防止和抵御外国入侵,同时为了加强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
(5)实行征兵制,废除武士对军事的垄断,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新军成为对外扩张工具。
34.【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
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
(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
35.【答案】(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36.【答案】(1)武装倒幕运动基本取得胜利;明治新政府成立。
(2)推行“殖民兴业”政策,先是创办国营“模范工厂”企业,后将一大批国营企业陆续出售给私人资本家,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3)政府的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