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
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作为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地质勘察报告对于项目实施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个规范编写的地质勘察报告,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地质情况,也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要点,旨在帮助编写人员提高报告质量。
一、前言地质勘察报告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报告的编写目的和依据,说明编写报告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可以简要介绍勘察区域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情况等。
二、勘察区域的概况这一部分主要对勘察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貌特征和区域地质概况进行描述,包括地形、水系、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补充介绍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及历史地质活动特点等。
三、勘察方法和过程这一部分详细描述地质勘察的方法和过程,包括野外勘探、室内实验和资料分析等。
需要列出使用的仪器设备、样品采集方法、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地质勘察结果地质勘察结果是报告的重要内容,需要准确、全面地描述所获得的地质信息。
这包括岩性描述、地层划分、断裂构造、岩溶地貌特征等。
在描述中要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海拔,同时可以结合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地质灾害评价针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详细评价和分析。
这包括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危险性等内容,同时还应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建议,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可行性。
六、地质勘察意见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评价,提出相应的地质勘察意见。
这一部分是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续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和指导,有助于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七、参考文献在报告的最后,列出勘察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这些参考文献应包括地质研究论文、地质图、规范标准等。
需要注明文献的作者、题目、出版年份和出版社等信息,以便读者查证使用。
八、附录根据需要,可以在报告的附录中添加一些补充信息,比如勘察过程中的照片、图表、统计数据等。
这些附录内容对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勘察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的勘探报告编写指南
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的勘探报告编写指南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勘察项目时,编写一份准确、清晰、规范的勘探报告是至关重要的。
勘探报告不仅是对工程实施的指导,也是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师在编写勘探报告时应遵循的规范要求,并提供一些编写指南供参考。
一、报告格式规范1. 封面勘探报告的封面应包括项目名称、报告名称、编写单位、编写日期等基本信息。
封面要美观大方,字体要清晰易读,同时需注意版权声明。
2. 目录在勘探报告的开始部分应包含有关章节、子章节及其页码的目录,以便读者能够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3. 引言引言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勘察项目的背景和目的,并说明此勘察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引言的重点在于概括性的说明。
4. 勘探目的和任务在这一部分,详细列出勘探项目的目的和任务,并说明相关技术要求和依据。
需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内容、时间要求和预期成果。
5. 勘探手段和方法详细描述使用的勘探方法和仪器设备,并进行技术原理的解释。
同时,应说明各项测试参数的选择依据和测试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 勘探成果分析和解释根据实际勘探结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图表,对勘探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解释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勘探目的,切勿武断,应客观、准确地描述。
7. 风险评估与建议根据勘探结果的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建议和措施应基于勘探目的和任务,具体针对性强。
8. 结论总结勘探报告的核心内容,明确勘探结果以及对工程实施的指导意见。
结论应简明扼要、准确明确,对读者来说具有指导作用。
9. 参考文献列举本报告编写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包括书籍、期刊、研究报告、标准等。
需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出版社等详细信息。
二、报告编写指南1. 确保准确性勘探报告是工程实施的依据,因此要确保勘探数据的准确性。
在编写报告时,要仔细核对各项数据和结果,对可能存在的误差或偏差进行分析和说明。
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4.要注意表内的内容排列美观、紧凑、合理。
5、备注栏若无内容则删除。
尽可能简化表格,少用A3规格的表。
个别大表应高度综合,或分解为几个小表。
6、表序号按全文、章或节编排,如“表1”、“表1-1”、“表1-1-1”。
表序号与表名之间空一格,不许用标点符号,置于表上,居中排写。
7、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但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四、插图的格式要求1.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美观规范,重点突出,图例等部件不能喧宾夺主,各类注记避让应合理。
2.一般绘制黑色插图,必要时采用彩图。
图名、图框、比例尺等必须用黑色。
而且有些图件全用黑色更美观。
3.图内文字一般略小于正文字号,不宜太大或太小。
但有些注记之间应用区别,便于体现不同层次的内容。
4.图号按章编排,如“图1-1”。
图号与图名之间空一格,位于图下方。
图名的字体、字号尽可能整个报告保持一致。
5.比例尺一般用单线、单向比例尺;一般放于图下方或者图内。
6.图例:图例位于图下方或图内,忌讳放于图上方;无需“图例”二字。
不能有责任签。
图例不宜太多,能直接标注者可以不用图例,而且直接标注文字更便于读图。
7.图框:多数情况下用单线图框,部分情况用双图框(需要经纬度、直角坐标时);还有一些情况不适宜用图框,如素描图、剖面图、流程图等。
8.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加参考文献的脚注,或者在括号中说明作者和年份。
9.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10.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必要时加辅助线条及文字说明。
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11.不许将附图简单缩小后当作插图,否则肯定不符合上述标准。
12.插图要与附图一样提交MapGis格式图,与附图和正文一道归档,否则后人难于修编和引用。
13、插图不能有责任签。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每个成果报告或学术论文,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才能体现基本素材、理论依据、技术方法的真实可靠,以及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及科学价值。
1-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格式规定_修订版_(正式)-2010.6
2.2.2 文 字
行 距:固定值,26 磅;段前段后均为 0 磅,首行缩进二个字符。 若篇幅超过 120 页,可考虑将行距减为 24 或 22 磅。
字 体:四号;无特殊情况,字符间距取标准值,不压缩或放大。
2.2.3 图
一般插在宽 16 cm 的隐框表格中,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正下方; 图序置于图名之前,并与图名之间空两格。
2.3 后置部分······························································································8 3 报告(设计)印刷要求 ········································································ 10
表序置于表名之前,并与表名之间空两格;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 符号(如单位一致则可附在表名之后);表序和表名置于表的上方正中。
表 序:与图序的命名规则一致,与报告的一级标题相对应,如第 一章的第一个表为表 1-1,第二章的第一个表为表 2-1,并依此类推。
表 名:四号,居中。表名通常列一行,若内容略多于一行时,可 将字体减为小四号并尽可能减为一行。
二级标题:小三号,加粗,左对齐。 如:“1.1”;单倍行距,段前 0.5 行或 6 磅,段后 0 磅。
三级标题:四号,加粗,左对齐;如:“1.1.1”;单倍行距,段前 0.5 行 或 6 磅,段后 0 磅。
标题控制在 3 级之内;三级标题之下的用 1、2……和(1)、(2)…… 及(a)、(b)……。
2.2 正 文···································································································5 2.2.1 标 题························································································5 2.2.2 文 字························································································5 2.2.3 图································································································5 2.2.4 表································································································6 2.2.5 相(照)片 ················································································6 2.2.6 页码和页眉页脚 ········································································7 2.2.7 公 式························································································8 2.2.8 其 他························································································8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地质, 电子, 排版纸张为A4(大小不得超过210×297毫米)70—80克的复印纸或胶版纸,附表、插表、插照、图版等按实际尺寸制作。
所有插图、插照、插表、图版应直接插入文字中的相应位置,不得覆盖其他信息,也不得采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其它软件制作的文件。
所有图片、照片、表格、图版等在电子文件中的显示方向应向上。
需装订成册的资料必须用绳线装订整齐,不得用锈蚀的金属物装订。
按规定应该着色的图件必须着色,色泽要协调、均匀、鲜艳、分色界限要准确,不允许用彩色铅色、圆珠色等着色划线,不允许有光栅出的黑白图用手工着色。
其插图、插表、插照粘贴时不得压盖文字。
汇交的资料袋正面写清报告名称、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的数量和汇交单位全称,其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
1.地质报告文字的排序汇交的成果地质报告,其文字组成排序内容为:正文封面、题名页(内封面)、正文目录、审批文件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件目录和报告正文。
⑴正文封面内容:文字报告的封面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的全称(包括所在省、县、乡(镇)、矿区或地区名称,矿种或类别,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名称(不得缩减)、报告提交时间。
封面采用大于80克以上的的封皮纸或胶版纸(但不得过硬影响翻折),不得用塑料皮装订。
⑵题名页(内封面)内容:文字报告的扉页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全称。
除具备正文封面内容和相同格式外,还包括下列各项:野外工作起止日期、编写单位、主要编写人、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合作单位、提交报告单位和提交日期,并盖有报告编写单位或汇交单位的印盖。
开本尺寸与规格要求与正文相同。
⑶正文目录页:主要标注报告正文目录的级次,有篇、章、节、条、款等,以及排序编号、标题名称和页号。
一般在正文目录中确定为三级,即:章、节、条,如遇特殊情况时可适当调整(省厅规定为二级,即:章、节)。
⑷审批文件目录页:依序为册号、序号、审批文件名称。
⑸附图目录页:依序为图号、顺序号、图名和比例尺。
DZ∕T_0033-2002D《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地质勘查报告的写作规范
地质勘查报告的写作规范一、引言地质勘查报告是地质勘查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其编写规范对于保证勘查报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地质勘查报告的写作规范展开详细论述,分为六个小节逐一介绍。
二、报告目录的规范编写报告目录是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起到引导读者快速了解报告内容的作用。
在编写目录时,应将各章节的标题层次明确,确保有逻辑性。
同时,需要按照章、节、条的顺序列出目录,并在内容后方注明相应的页码,以方便读者查找信息。
三、引言部分的撰写要点引言部分是地质勘查报告的开篇,旨在介绍报告的主要背景、目的和意义,突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在撰写引言时,应明确论述地质勘查的背景和目标,介绍地质条件、研究范围和方法,并简述其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四、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的描述地质勘查的方法与技术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描述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时,应详细介绍采取的勘查手段、设备和过程,并说明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同时,需要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清晰的描述,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重复。
五、地质勘查成果的呈现与展示地质勘查成果是地质勘查报告的重要内容,包括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地层划分图等。
在呈现地质勘查成果时,应确保图表表达清晰、准确,同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另外,需要注明勘查区域和尺度,并引用已有的地质图、地质资料和地质分析结果作为支撑。
六、分析与结论的得出在分析与结论部分,应对勘查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总结,明确地表达地质勘查的成果和发现。
在分析时,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现有数据和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得出可靠的结论。
此外,还可以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七、参考文献的引用在地质勘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应选择权威的、可信的文献作为参考,引用时应注明作者、标题、出版社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在报告末尾列出参考文献表,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并统一采用一定的引用格式。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是对勘察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文件,它不仅对于项目的进展和成果提供了详实的描述,还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为了使报告具备规范性和可读性,以下是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一、封面与目录地质勘察工程报告的封面应包括项目名称、报告名称、编制单位、日期等基本信息,并突出显示。
目录应清晰列出报告中各章节的标题和页码,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需内容。
二、引言和背景在报告的引言部分,应简要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目的,明确勘察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与该项目相关的地质背景知识。
三、勘察方法与工作进程勘察工程报告应详细描述所采用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采样方法、测量方法、试验方法等。
同时,应附上工作进程图或流程图,清晰展示勘察工作的组织和进展情况。
四、勘察成果在报告中,应详细描述勘察工作的成果,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分析结果、测试数据等。
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有图表和图像以直观展示结果。
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
五、风险评估和建议地质勘察工程报告还应对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在评估过程中,应科学客观,并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
六、结论报告的结论部分应对整个勘察工作进行总结,并明确阐述勘察结果对项目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提出后续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七、参考文献报告中引用的文献和资料应列于参考文献部分,并按照统一的参考文献格式排列。
八、附录和图表如果有需要补充的资料、数据表格或图表,应附于报告的附录部分,并在正文中进行引用。
九、报告格式与规范要求在撰写报告时,应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号和行距,并保持段落的分析和衔接的连贯性。
标题和副标题应清晰醒目,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报告结构。
此外,还应注意审校报告中的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错误。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对于项目整体的质量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可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项目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33—2002)代替DZ/T0033—199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4.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6.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基本准则………………………………………………7.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2.区域地质……………………………………………………………………………………3.矿区(床)地质……………………………………………………………………………4.矿体(层)地质……………………………………………………………………………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7.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8.资源/储量估算………………………………………………………………………………9.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10.结论…………………………………………………………………………………………11.附图…………………………………………………………………………………………12.附表…………………………………………………………………………………………13.附件…………………………………………………………………………………………附录B(规范性附录)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1.资源/储量估算数据、信息可靠性评述……………………………………………………2.工业指标……………………………………………………………………………………3.区域化变量…………………………………………………………………………………4.变异函数及结构分析………………………………………………………………………5.克里格方法资源/储量估算…………………………………………………………………6.资源/储量估计及误差(精度)……………………………………………………………7.相关附图……………………………………………………………………………………8.相关附表……………………………………………………………………………………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第一章概况………………………………………………………………………………2.第二章矿产地质简述……………………………………………………………………3.第三章矿产开采和资源利用……………………………………………………………4.第四章探采对比…………………………………………………………………………5.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估……………………………………………………………………6.第六章结语………………………………………………………………………………7.附图…………………………………………………………………………………………8.附表…………………………………………………………………………………………9.附件…………………………………………………………………………………………前言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用途、编写编写要求,是DZ/T0033—1992《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的修订版。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是地质调查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地质专业界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化技术报告。
准确、清晰、规范的编写地质报告可以表达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考察作者地学素养的标志之一。
下面将讲解一下地质报告的编写提纲及要求。
一、报告编写提纲1.封面与目录:封面必须标注报告名称、属地及编制时间,还应注明报告编者姓名及分工;目录中必须明确各部分的页数。
2.总则:主要包括编制目的、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报告的重点,简要介绍报告各章的内容。
3.地质基础:主要涉及研究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岩相地层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
4.地质调查:主要涉及地质调查的过程、内容及结果。
5.地质环境评价: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综合分析环境问题,评价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
6.对策建议:对于热点问题,应有对策建议,提出合理建议和科学意见。
7.附录:包括各类资料、照片、平面图、剖面图、地质图、统计表格,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研究区域地质图,以及研究区域的专业术语列表。
二、报告编写要求1.严格遵循报告结构和研究对象的要求;在编写报告过程中要注意报告完整、准确、合理和科学;2.报告的文字要求以简明、准确、清晰为原则;应使用常规和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化字体,对于术语、专业词汇、数字、计量单位、空间位置等要统一格式;同时要注意文章排版,字体大小一致,正楷或楷书常用于标题、正文等。
3.参考资料的规范性非常重要,需要遵守国家出版标准,如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4.报告中的图像必须准确完整,清晰别致,注明图像内容及参数,图的标号放在含有该图的文字段前面;5.报告索引及附录的处理:需要将所使用文件或数据的名称、作者、年代等准确概括。
而对于附录内容的质量,同样也应该严格遵守报告的规范与标准。
总之,在编写地质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规范、准确、科学的原则,并且要注意报告框架和研究对象的要求,使得报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作者: ————————————————————————————————日期:ﻩ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DZ∕TD《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1-18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 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2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以下简称闭坑地质报告)是综合反映矿区(矿井、采区)内的矿山地质、设计、开采及综合利用、探采对比、地质环境变化、矿产资源/储量结算的文字和图表资料,是通过开采对矿区(矿井、采区)的地质和矿产资源/储量的调查研究的总结成果。
闭坑地质报告可作为矿区(矿井、采区)闭坑的地质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1-7石油天然气探井完井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石油天然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定石油天然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定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探井(区域探井、预探井、评价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的编号。
海上探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总结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2.1 参数代号及计量单位采用SY 5155的有关规定。
2.2 油、气、水日产量的分析值小数点后保留3位,m保留2位小数,其它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2.3 岩心收获率计算方法按SY 5090执行。
2.4 附表中的序号均按1、2、3……依次编号,层位用汉字填写组、段、层。
3 总结报告的格式及结构3.1 封面与首页(格式见图1、图2)3.2 正文目次a、前言;b、地层;c、构造(圈闭);d、油气水层综述;e、生储盖层条件评价;f、结论与建议。
3.3 附表(在报告内)a、××井钻井基本数据表见表1a、1b、1c;b、××井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统计表见表2a、2b;c、××井油气显示综合表见表3;d、××井钻井取心统计表见表4;e、××井气测异常显示数据表见表5;f、××井地温梯度数据表见表6;g、××井电缆重复测试数据表见表7;h、××井钻杆测试数据表见表8;i、××井岩屑热解色谱解释成果表见表9;j、××井岩心岩屑分析化验样品统计表见表10;k、××井井史资料见表11;l、××井井斜数据表见表12。
图2 首页格式单位:cm 3.4 附图a、××盆地(坳陷)××构造(圈闭)××井录井综合图1:500;b、××盆地(坳陷)××构造(圈闭)××井油气层综合图1:200;c、××盆地(坳陷)××构造(圈闭)××井碳酸盐岩录井综合图1:500;d、××盆地(坳陷)××构造(圈闭)××井碳酸盐岩录井综合图1:200;e、××盆地(坳陷)××构造(圈闭)××井岩心综合图1:100;f、××盆地(坳陷)××构造(圈闭)××井碳酸盐岩岩心综合图1:100;g、××盆地(坳陷)××构造(圈闭)××井气测录井图1:500;h、××盆地(坳陷)××构造(圈闭)××井井斜水平投影图(比例自定)。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要求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要求地质报告是对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说明和分析的科技文献。
它是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正确编写地质报告对于了解地质状况、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
其次,地质报告应该包含前言。
前言要简要介绍报告的目的、意义和编写的背景。
同时,还可以对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概述,帮助读者了解报告的整体框架。
接着,地质报告应该包含地质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说明地质调查的目的,例如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还要说明调查的范围,包括调查区域的边界、面积、地质构造等。
然后,地质报告应该包含调查方法和过程。
详细描述采取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野外调查、取样、实地观察等。
同时还要描述调查的过程和调查所用的仪器设备,确保调查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接下来,地质报告应该包含地质背景和资料分析。
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及岩层的分布情况、地层特征等。
结合野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引用相关的地质背景和资料,以提高分析的可信度。
然后,地质报告应该包含研究成果和评价。
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评价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资源储量、地质灾害潜在风险等。
同时可以进行具体的研究,例如资源潜力分析、地质灾害预测等。
最后,地质报告应该包含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和评价,总结出关键的结论,指出该地区的地质特点、潜力和问题。
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
此外,地质报告还应包括参考资料和附录。
在报告的最后,列出所有被引用的文献和资料,确保报告的可信度。
同时,如果有特定的附录,如地质图、实地照片等,也可以将其放在附录中。
总之,地质报告的编写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可读性的原则。
通过合理组织和全面呈现地质调查的成果,能够为地质工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
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
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
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
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
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
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送勘查投资人批准。
批准后的报告提纲在使用中如须作重大变动,应将变动后的提纲送勘查投资人审核同意。
5.3 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根据批准的报告编写提纲组织编写工作,应制定出工作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
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需研究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属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不需在报告中论述。
5.4 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组成。
矿业权人为保守商业秘密或适应政府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需要,可酌情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
5.5 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勘查阶段名称)报告。
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5.6 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立卷归档。
地质勘查报告按照政府有关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经初审后送交评审认定,并由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的修改。
评审认定后复制的报告,按照政府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
5.7 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认定后,应将评审认定文件作为附件附于报告中。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A.1 绪论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A.1.4 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A.1.5 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
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A.2 区域地质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的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A.3 矿区(床)地质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A.4 矿体(层)地质A.4.1 矿体(层)特征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
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
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A.4.2 矿石质量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
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A.4.3 矿石类型和品级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
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A.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A.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A.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A.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A.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A.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A.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A.6.1 水文地质A.6.1.1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A.6.1.2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