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如何体现传统建筑文化,体现地区建筑特点?

合集下载

《[建筑的地域性]论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的地域性]论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的地域性]论建筑的地域性》首先黄总谈到了建筑的地域性,他说,建筑本质最简单直接的描述,仅仅是一个“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的空间,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掩避体”,建筑就是人类的房子,首先是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住”的问题,其次才是美观和文化。

建筑的存在需要场地,而后房子的修建需要材料,其次,建筑的过程,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因此任何建筑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性的特征。

地域性、民族性、乡土性、相互渗透又都生长在传统性基础之上,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建筑传统的形成,就是源发于不同的地域原始环境。

“一切建筑都是地区建筑”(注1)这句话准确地阐述了建筑与环境、空间、场所之间的关系,为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传统是突出时间因素,强调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之间的纵向区别,地域是突出空间因素强调因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所产生的建筑之间的横向区别。

其实,最初建筑的形象和功能都是自然生成的,经过历史上不同地域人们的反复印证,成为一种识别标志,成为一种建筑文化。

202x年“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以来,时至今日,对于地域建筑多有高水平的论述,见之于学报、书刊已十分活跃,虽然所谈角度各有区别,但基本要领却都趋同,本文对于地域性建筑的名词解释,不妨在此引用名家定义,少费斟酌,在建筑创作上,又可成为明晰的理论依据。

地域性建筑的定义“以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为主,辅以特定人文因素特色的建筑作品”(注2)地域性建筑=地方性建筑其最基本的特征为:1、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2、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3、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4、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

但是地域建筑的表现又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更多的意义:广义的地域建筑“是指利用现代材料与科技手段,融汇当代建筑创作原则,针对某种气候条件而设计,带有某些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由于这些建筑能够在一些相类似的地区使用与推广,相比传统的地域建筑有更大的适应性”(注3)高技乡土所谓“高技乡土”是将高技术与地理气候,地域环境、乡土文化以及建筑营建方法相结合,追求现有信息、智能以及生态技术功能,又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创造倾向。

建筑风格与建筑师的风格特点

建筑风格与建筑师的风格特点

建筑风格与建筑师的风格特点建筑风格是建筑作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和风格倾向。

它可以反映出不同设计师的审美观念、文化背景和艺术追求。

本文将探讨建筑风格与建筑师风格特点的关系,并从历史建筑、现代建筑和未来建筑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1. 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以纯粹、简洁的几何形式为特点。

建筑师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的美感,并通过柱廊、立面装饰等元素展示出古希腊的文化特色。

例如,帕台农神庙的六根多立克柱以及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古战场等都显示了建筑师对于比例和对称的崇尚。

2. 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追求宗教、神圣和威严的氛围,它以尖拱形、尖塔等垂直线条为特点。

建筑师追求让建筑物尽可能高大,以使人们更加虔诚地向上仰望。

例如,巴黎圣母院的飞扶壁、拜占庭风格的内部拱顶等都展示了哥特式建筑师的风格特点。

3.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追求人文主义的理念,注重对古典古代建筑的研究和模仿。

建筑师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各种元素,如柱廊、圆顶和穹窿,以创造有序、对称和和谐的建筑形式。

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彼得大教堂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都展示了文艺复兴建筑师对于古典美感的向往。

二、现代1. 包豪斯风格包豪斯建筑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工业化的理念。

建筑师注重空间、光线和材料的运用,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例如,包豪斯学派的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提倡"形式遵循功能"的原则,设计出了许多具有现代简洁风格的建筑作品。

2. 国际风格国际风格建筑强调形式的简化和标准化。

建筑师采用了干净的线条、大规模的玻璃幕墙和简洁的立面,营造出现代感和国际特色。

例如,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如沃尔夫斯堡的墨西哥会议厅和法国的沙皇站都体现了国际风格的特点。

3. 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另类、多元和个性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以独特的比例、形态和色彩构造出独一无二的风格。

例如,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歌剧院和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迪士尼音乐厅等建筑作品都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个性与创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现象评论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现象评论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及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现象评论摘要: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了自身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当代建筑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应当以平常而客观的心态来研究环境,研究社会,研究建筑和人的活动,以达到创作中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境界。

关键词:建筑文化艺术风格可持续性中国建筑从殷商时代开始至今三千多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体系。

在这漫长的建筑发展史中,中国的建筑文化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

当代中国建筑正处在多种观念交织和文化转型期,在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拓展下,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中,建筑往往是讲究的传统自然美,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

致力于追求清静自正,独善其身,追求精神世界的内向平衡的中国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侧重感性证悟,辩证统一,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建筑艺术具有借象达意,注重气韵,以及独特的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的特点,成就了独特的浑然天成的建筑艺术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历史和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而不中断,其中包括着深刻的哲理和无穷的奥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渊源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

中国人最早而且最坚定,最始终如一地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相照应,人与天齐,天与人本为一体,这是中国建筑的天人观。

而道儒两家所表现出的“可与万物之灵悠然往来,使心与物融合为一”的“和”和“游”的中国建筑精神,从一开始就包含有道德的价值,自然的秩序,万物的和谐,以及倚重心灵的体验,摆脱其他生理或主观的束缚的特征,从而使中国建筑成就为所谓统一的“心的文化”。

中国建筑是世界建筑丛林中一支独树一帜的奇葩,它融入了“礼乐合一,情理并重,天人不二”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基因,成为东方建筑文化的主流。

2、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现象评论当代中国建筑正处在多种观念交织和文化转型期,各种建筑流派和风格都纷纷登场露相,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脱离个人独创意识,千篇一律只追求所谓的“美观,漂亮”的建筑作品。

浅析地域建筑、本土建筑

浅析地域建筑、本土建筑

浅析地域建筑、本土建筑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由于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不少城市的建筑结构都模拟西方建筑形式,而忽略了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视觉触觉及乡土要素。

本文就根据地域建筑影响的广泛性,分析地域建筑对中国本土建筑未来发展的影响。

标签:全球化;地域建筑;本土建筑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建设出合理的现代地域建筑特色,应该在不影响城市活动的原有模式下进行合理规划。

因此,对于当地居民的行为和文化的心理模式,首先我们要尊重,不能想当然。

城市发展的过程如同生物的生长过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需要有规律地生长和突变。

而城市发展与创新的依据,就是城市新陈代谢的痕迹、现状以及未来。

一、本土建筑在全球化沖击下的现状分析我国的建筑事业在近十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成就瞩目。

但随着人们对西方建筑的热烈追捧,中国的建筑师在追逐、学会西方建筑中钢筋水泥构造的同时,对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早已抛于脑后。

国人过分推崇国外建筑的思想和形式,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艺术与时尚,却对国内的建筑文化不屑一顾,这给国内建筑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于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是建筑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的思维逐渐开阔,对于衡量各国经济文化的标准和尺度也逐渐统一。

但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却受到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审美潮流的不断变化和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永恒”相矛盾;科学迅速发展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等。

通过国人对于西方建筑的关注程度,在面对各形各色、纷繁复杂、铺天盖地各种建筑潮流时,很容易被国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折服。

其实,国外的建筑设计师之所以不能完全接受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除了其自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本国的业主对建筑形式的喜好也有关系。

国人在追求外来建筑形式的同时,使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越来越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及探索也将停滞不前,最终对于本土建筑的文化与形式将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传承与交融——浅析中国建筑师对建筑地域性的探索与研究

传承与交融——浅析中国建筑师对建筑地域性的探索与研究

索性 高 潮 , 历 了 中西 建 筑 的 文 化碰 撞 , 经 历 了近 、 经 也 现代 建 筑 的 历 史 承 接 。 大部 分 近 代 建 筑 至今 仍 保 留 着 , 为今 天 城 市 建 筑 的 重 要 构 成 , 成 并 对 当代 中 国的城 市 生 活 和 建 筑 活 动 产 生 了 巨大 影 响 。 作 为 当代 的 中 国建 筑 师 , 当 以继 承 、 扬 中华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为 己任 , 造 出统和地方特色 建筑 的大讨论 , 并进行 了一些建 筑方 面的
研究和实践。 中 国近 现 代 建 筑 的发 展 历 程


张嘉德 , 张开济等 。 () 3 创作方法与典型实例。2 0世 纪 5 0年代 , 由张嘉德设 计的重 庆 西南人 民大礼 堂 , 以唯一 的古典 式方案在众 多现代 主义 建筑 方案 中因 其雄伟 、 派而被选 中。大礼堂 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建筑 特色 , 主要特 气 其
1 第一 阶 段 — — 中 国 固 有 形 式 的 模 仿 时 期 (0世 纪 2 、 2 O年 代 末 至
4 O年 代 )
点 是采用中轴线 对称 的传统办 法 , 以柱廊式 的双 翼, 以塔楼 收尾 , 配 并 立 面比例匀称 。这类建筑华 丽、 庄严 , 虽不 完全 实用 , 它给人 一种 精 但
族 风 格 和地 域 特 色 的 现代 建 筑 。
【 关键词 】 中国近现代建筑 ; 地域性建筑 ; 创作方 法; 索 探 建筑反映 了一个 民族 的科技水平和 审美态度 。中 国古代建筑在 技 潮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当时 主导的 苏联创作 思想 的要求 , 另一 方面是 在 9 2年 前后 , 术 上曾达 到过 很高水平 , 在建筑样 式上独 具特色。千 百余 年 以来 , 成 由于梁思成等中国建筑 师对 民族形 式的理 解。于是 , 15 形 了相对独 特的风 格和独 到的体 系。虽然从 清末开始 受到域外建筑文 化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上出现了 民族主义与西方文化共融的局面。 的影响 , 却总 是在不 同的建筑发 展时期 以各种形 式再 现。在 中国现 代 () 2 建筑 师思想 及代表人 物。中 国第 二代建筑 师是 指 2 0世 纪 3 0 建 筑 史 上 , 出 现 过 三 次 大 规 模 全 国 性 的 建 筑 探 索 高 潮 :O世 纪 2 曾 2 O年 年代初至 4 O年代末受过正规建筑教育的建筑 师 , 他们多数 毕业于 国内 代末至 4 0年代 , 建筑 学派 中的 “ 中国 固有形 式” 当作 扬内抑 外 的象 大学 , 被 在留学欧美的第一代 建筑师 创办的 中国早期 的建筑 科 系中接 受 征 ;O世 纪 5 2 O年代 , 中国受前苏 联影 响 , 在社 会主义 内容 “ 民族形 式 ” 了严格 的古典主义教育 , 并成为新 中国建筑事业 的中坚力 量。 中国第 民 的口号下 , 用传统风格的复古建筑来表达民族凝聚 力与自信 心 , 并借此 二代建筑师深 受学院派教育体 系的影响 以及苏联 即 社 会主义 内容 , 的影响 , 使得他们的创作思想具有自身特色 。其 中代表人物 有 来抵抗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0世纪 8 2 0年 代 , 跟随 改革开放 的浪 族形式 ” 潮, 为应对建筑低标准 、 教条 化所造成 的单一 现象 , 全 国范围 内展开 在

建筑工程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

建筑工程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

建筑工程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摘要:优秀的建筑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精神引导力。

而地域特色作为艺术、文化的综合性概括,是能够彰显建筑设计内涵、美感和人性的重要层面,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并合理地利用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实现设计中有效的地域性表达,已经成为评判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作品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表达引言地域主义倡导建筑应该反作用于当地的地域文化与地域特征,面对当前现代建筑的趋同性,应该创造适应和能表现地方特色、地方精神、真正属于这一地域的当代建筑。

地区的划分有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等,人们不断地了解本地特殊的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做出相应适宜建造技术以满足不同阶段的生活需求,经过时间积累,传承发展,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建筑文化、特有的建筑风貌和营造技术。

这从建筑的选址、布局、建筑空间的组织、传统民居建造上都有深刻的反映。

1概述1.1地域文化的延续建筑文化作是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内人们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等的综合反映,具有历史、民族、地方等多重特性。

拉萨火车站设计中建筑立面色彩采用藏红与白色等典型的藏式建筑色彩作装饰处理,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力。

厚重的收分墙体配上藏式“吉祥八宝”图样,增加建筑的高度感。

这些设计手法延续了当地文脉。

1.2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地势、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充分将建筑融与自然环境。

1)在总体布局方面,利用地形地势,以长条线性排列,沿水平向度伸展,使建筑与大地景观融为一。

在竖向处理上,建筑体块错落有致,利用竖条窗和墙板的组合,前后错动,形成高低起伏的阵列形状,富有韵律,使之与南向的山势融为一体,保护了城市天际线。

2)在单体建筑设计方面,压缩站房进深空间布局,减少了进出站步行的距离,减轻高原低氧病症,也有利于建筑横向通风。

为了减少阳光的辐射,避免炫光,外窗采用凹入的窄长墙体,变化的退台式窗格,达到了较好的遮光效果;利用南北细窄长窗凹入墙体的构造方式,减小窗墙比,满足建筑节能保温。

地域文化特色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例

地域文化特色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例

1地域文化的概念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的人们在当地的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生活,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精神能力和物质成就。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独特的生活环境在地域文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地的地理环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当地各方面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生活习俗、宗教、艺术、文化风格等方面的不同[2]。

由于建筑是一种艺术品,能表达出各地生活习俗的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当地的建筑特点更直观地体会到各地域之间的文化区别,包括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地域传统建筑风格和当地的建筑材料等,这些差异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城市风貌。

2现代建筑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风貌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历史建筑在高耸的现代建筑群中渐渐丧失了地域气息,更多的是以单体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令我们无法充分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3]。

盲目地大拆大建使得建筑中的地域元素逐渐减少,导致城市失去个性、千城一面。

从地域性角度来看,可以总结为外来文化影响了本土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当地的建筑文化失去了地域性。

正因如此,建筑师们开始以地域性和现代建筑设计有机融合为新的设计理念探索如何摆脱外来文化的干扰,获得其精髓。

当今的建筑设计界中,如何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建筑作品成为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3.1注重地域文化的体现地域文化与建筑相融合,不仅要体现地域文化在建筑外观上设计的联系,还要注重设计师的情感表达。

不能刻意运用各种符号和强加各种元素,避免建筑物的整体外观摘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筑数量和建筑设计团队数量的增加,给我国各城市的风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建筑缺乏个性、脱离地域性等现象逐渐显现。

从地域性角度来看,由于外来文化影响了本土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当地的建筑文化失去了地域特色。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丧失的问题,并总结提出了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哈密地区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杰作,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使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尊重。

下面将分别从建筑风格、材料、结构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首先,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建筑元素的协调统一。

古代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常以中轴线为基准,将建筑物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显示了中国文化中阴阳平衡的理念。

同时,古建筑还以其独特的屋顶风格著称。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回廊、亭台、斗拱和檐下彩画等元素,使建筑物更加雄伟而华丽。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材料也是其特点之一。

古建筑主要使用的是木材和砖石。

例如,经典的中国古建筑——故宫(紫禁城)和中国古代园林——圆明园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砖石也是古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中国古代砖石建筑技术非常精湛,通过精心雕刻和拼接,使建筑物充满艺术感。

古建筑的结构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结构方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最为著名的结构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悬挑结构。

悬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梁柱只支撑建筑物的一部分,使得建筑物可以悬挑在空中,形成宏伟的景观。

这种结构方法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能有效地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在结构上体现对天地自然的崇拜。

例如,屋顶的拱券形式被视为天穹形状的象征,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古建筑的艺术表现是中国古建筑不可忽视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中的绘画和雕刻艺术。

在古建筑的斗拱、门楣、窗扇等位置经常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作品。

这些雕刻作品往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例如传统的龙纹、凤纹等图案。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建筑物的彩画大多采用红、黄、绿和黑等鲜艳的颜色,使建筑物更加美丽夺目。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中国古代,建筑既是实用的居住场所,也是表达政治权力和文化传统的象征。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中国古代建筑师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建筑物应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古代建筑常常选址于山水之间,利用山川的优势来设计建筑形态,如借助山势构筑宏伟的台阶,或者利用河流或湖泊作为建筑物的背景,增添美感和气势。

另外,园林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的设计注重在小空间中营造出大自然的美景,常常通过种植花草树木、修建水池、石桥等手法来模拟自然景观,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其次,中国古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建筑物内外的和谐统一,尤其是对称性。

无论是庭院、门厅还是殿堂,大都采用对称的布局,追求左右或前后的平衡。

建筑物的门窗、柱子、梁头等元素也常常是对称的。

对称设计不仅使建筑看起来更加庄重和稳定,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秩序和平衡的追求。

第三,中国古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中国传统建筑常常将庭院、厅堂、房间等空间以及各种关系布置得有序而富有变化。

通过设置多个院落,错落有致地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建筑物内外的空间布置和装饰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常常利用井、隔墙、石桥等手法划分出不同空间的边界。

第四,中国古建筑注重尊重传统的建筑知识和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传统经验和技术,尊重历代古建筑的规范和榜样。

他们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如木材、砖瓦、石料等,精湛的工艺和建筑构件的雕塑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之一最后,中国古建筑注重形式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是政治权力和文化传统的象征,在其形式和装饰中常常融入了文化和宗教的符号。

例如,宫殿建筑的规模和布局体现了君主的尊严和权威,宗教建筑的形式和装饰则展示了信仰和崇拜。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以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与对称、空间的层次感、传统的建筑知识和技术、形式的象征意义等特征而闻名于世。

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

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

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摘要:母题是建筑创作表达技巧之一,在众多建筑中得到运用。

建筑中通过母题的重复运用可以使建筑得到统一,给人留下完整深刻的记忆。

本文通过结合建筑设计实例对母题在建筑创作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母题;院落;方形;非物质文化遗产母题,在文学中的含义是指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重复出现于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的线索,也可能是一种意象,由于其重复出现,使整个作品的脉络得到加强。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提炼出一种符号作为设计的母题,并将其重复使用到建筑中,从而强调了创作者的立意构思,这种设计手法称为母题法。

建筑是由多种不同的元素构成的,不管是空间形式、平面布局还是形体构成。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和表达过程中如何运用和组织不同的元素使建筑达到完整和统一?建筑创作时通过立意构思和对众多元素的提炼,运用母题法可以使建筑得到完整和统一。

通过对母题的重复使用可以使人们在观赏建筑时加深对建筑的印象和理解。

纵观中外建筑,都有一些让人神往的母题,例如中国的院落、轴线、大屋顶、斗拱等,西方的柱式、尖券、拉丁十字平面、帕拉第奥母题等。

这些优美的母题也常常被运用到现代的一些建筑上。

下面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方案,具体谈谈母题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1 项目背景为发扬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保留历史文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建立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项目选址辽宁省铁岭市,基地位于铁岭市凡河新区,它是独具魅力的中国北方水城,这也为博物馆增色许多。

建筑基地位于凡河新区昆仑山路以东、祁连山路以西、嘉陵江路以南的地段,西邻凡河,建筑用地面积70000万平方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基地内建筑面积50000万平方米。

规划主要由六个功能组成,包括陈列展示区、藏品储藏区、服务共享区、实验培训区、后勤保障区以及剧场表演区。

2 立意构思立意构思围绕着以下三点展开:(1) 如何将建筑功能的特殊性与地域建筑特色相结合?(2) 如何使单体建筑与城市的脉络及周边的环境相融合?(3) 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现在现代建筑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

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

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摘要:本文剖析了文化与建筑的互动关系;指出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创造应该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去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文化;地域文化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to create modern regional architecture should be from the deep cultural background to study and explore.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中图分类号:f41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引言建筑是城市文明的外在表现,是考证城市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

建筑创作也就必然离不开地域的环境启示,摆脱不了时代的需求和域外先进文化的渗入。

广义地讲,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

作为地域文化结晶和凝聚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自发形成。

它不仅满足了社会的物质功能要求,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需求等精神需求,反映了隐含于其中的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内涵,造就了建筑的地域特色。

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不断演进。

2 建筑文化渊源于本土文化建筑是一种文明成果。

现代人探索历史,离不开对历史建筑的研究;现代建筑要有活力,只有链连历史文化,并且把本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和建设依据。

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硬件性物质文化对建设设计的影响与要求。

阐述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

阐述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

阐述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引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何正确地运用传统文化,使它披上时代的彩霞,同时也要做到减少资源浪费,做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每个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深入挖掘优秀建筑遗产精华的同时,更要大胆地学习一切可以借鉴的创作经验,以立新为轴心,广取博收古今中外建筑创作的精粹,让艺术素养溶入自己的血液。

一、古典建筑设计概述古典建筑设计方式非常多样,且每一种设计理念都蕴含着一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很多的古典建筑还体现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同时建筑的建造工艺和技法也非常的精湛,将这些优点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来,可以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魅力,同时提高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

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建筑设计师还是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获得了非常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同时也为人类的建筑史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古典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古代建筑设计的手法和建造理念,并运用现代的材料与科技,創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理念、同时又可以体现古典风韵的建筑来。

二、现代建筑设计1、形式服从于功能。

现在的时代愈加的功能化,因为居住的楼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使用了电梯;为了安全,我们使用了电子防盗、自动火灾系统。

但是凡事都是有双面性的,便捷的功能将我们的生活同一化,原本多变的建筑形式变得单一,建筑师的思想被圈框起来,设计思路也被限制,这些功能让建筑师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只能创建出一些没有特色的建筑物。

2、掌握本质,不断创新。

很多人觉得中西方在建筑理念上是一样的,设计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我们必须尊重传统的文化,特别是人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居住的形式等重要因素与居住建筑都要在设计方案中得到好的体现,不能随便的引进一些国外的因素。

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是有国界的。

最新-建筑地域文化精神以及风格 精品

最新-建筑地域文化精神以及风格 精品

建筑地域文化精神以及风格现代建筑中以人为本已逝去,过多地去讨论功能空间人性化也已成了多余,因为这些东西在浪滔之后已经深深赋予建筑本身。

中国加入世贸后,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地域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地域文化精神1.1地域文化的内涵尔今,在当代建筑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本不需要将它割裂开来分析又分析。

一句话,地域差异只谈文化差异。

在特定的地域气候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是符合当时当地民族特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必然形成特定地域的特定文化,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上是不尽相同的,建筑文化也是普遍遵循这个规律的。

1.2地域文化的外延既是文化就会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地域文化也是如此,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人们只能去理解它,体会它。

从更深层来谈,文化是为人们所接受且深深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单就广泛的人群而言,建筑审美也会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为什么有些建筑是公认优秀的,这不仅仅靠建筑界人士就可以评判定位,最主要的还靠群众,尤其是那些每天抬头可看见或者与之密切联系的人们。

有人不禁会问那他们对其有何标准呢?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种审美观念,一种不是与生俱来但又需要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的精神,会指引着他们,影响着他们。

另一方面,建筑是服务于群众的,因此,优秀的建筑必然需要与人群产生共鸣,能够在精神上引起他们的感悟,激发他们一,灵深处的情感。

因此,优秀的建筑同样应该具备一种地域文化精神。

这就是地域文化外延,既存在于人们心底,又表达在建筑中的一种精神。

2建筑性格通常在谈论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说他是否有性格,有怎样的性格,或腼腆或大方,或开朗或沉闷。

建筑也同样具有人的这些特征,或富有情感,或冷若冰霜。

建筑性格与建筑个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古建元素

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古建元素

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古建元素摘要:现代建筑应该说是基于传统形式的变形或者说更新,其必然的效果就是建筑中蕴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大多数现代建筑却不是这样,他们抛弃了以往的旧的文化基础而采用新的世界上的潮流来构件建筑本身,这样做产生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世界文化的一体化,没有自己千年的文化积累和创造价值,我们传统所必需的东西没有被保留下来。

所以,面对这种现象充斥的社会环境以及建筑学界我们应该找到一务正确的路,应该从前人的经验中学到很多有助于现代建筑的东西。

中国的现代建筑中大多数都是前一种多元文化的产物,但不乏有一些还是有很多精彩的部分是吸取中国古建筑精华内容而产生的形式,它们就分别体现在建筑的外观、造型以及空间、规划等方面。

关键词:建筑,设计,古建,元素Abstract: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forms of deformation or update, the inevitable result is contained in the building there is deep cultural inside information. However, most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but not so, they abandoned the previous old culture of the foundation and the new world to the trend of th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itself, so do the result only a: that is the world cultural integration, not his one thousand years of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create value, we of the necessities of traditional not have survived. So, in the face of such phenomenon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with academic we should find a service the right way, had the experience of the people should learn much help to modern building things. China’’s modern buildings are most of the former multicultural product, but there are some still has many good part is to learn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content and of generation form, they were reflected in the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 modelling and space, planning, etc.Key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the lachlan Macquarie, the element中国的建筑,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建筑师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建造技艺

建筑师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建造技艺

建筑师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建造技艺建筑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和科学。

而建筑师作为建筑创作的主导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建筑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建筑文化和传统建造技艺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建筑师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建造技艺的重要性和影响。

建筑文化是指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文化各有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以创造出与当地环境和人文特色相契合的建筑作品。

传统建造技艺是指古老而经典的建筑施工方法和技术。

这些技艺代代相传,凝聚了人们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建筑师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传统建造技艺,以便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使建筑作品更加耐久、美观和符合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要求。

建筑师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建造技艺的研究和运用,对于建筑作品的质量和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建筑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建筑作品更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比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常常运用到中国画的意境和构图原则,使建筑作品呈现出富有诗意和哲学思考的特点。

其次,传统建造技艺的运用可以增加建筑作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拱和斗栱等结构形式,通过合理的力学原理和构造方式,使得整个建筑能够承受巨大的重力和风力,经久耐用。

再次,建筑师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建造技艺的研究和运用,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借鉴,建筑师可以探索出更加符合现代需求和审美的建筑形式和材料。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传统建造技艺正在逐渐被淘汰和遗忘。

许多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者已经老去或者离世,年轻一代对于传统建造技艺的兴趣也逐渐减少。

这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建筑师需要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努力,保护和传承传统建造技艺。

他们可以与传统工匠合作,学习他们的技艺和经验,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同时,建筑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活动,向公众传播传统建造技艺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激发更多人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建筑师的地域特色

建筑师的地域特色

建筑师的地域特色建筑师是通过设计和构建建筑物来创造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专业人士。

他们的工作涉及使用材料、结构和空间等元素来创造功能性和美观的建筑。

在不同的地域,建筑师的设计风格和技艺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一、东方的精致与木结构建筑东方建筑的地域特色在于其精致和注重细节的特点。

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木结构的建筑给人以温暖和自然的感觉,建筑师在设计中注重平衡和谐,并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建筑师通常使用重屋顶和雕花等细节来突显建筑的精致。

建筑师还会根据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来选择建筑位置和布局,以确保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二、欧洲的历史与宏伟的古典建筑欧洲的建筑师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他们创造了许多宏伟的古典建筑。

希腊和罗马的建筑风格对整个欧洲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建筑的特点是对称和比例的运用。

建筑师会使用柱子、拱门和穹顶等元素来打造宏伟的建筑。

例如,位于意大利的斗兽场和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就展示了欧洲古典建筑的独特之处。

三、中东的奢华与装饰艺术中东地区的建筑师注重奢华和装饰,他们将建筑视为一种艺术形式。

以阿拉伯建筑为例,建筑师将使用金属、石头和彩色玻璃等材料来构建精美的建筑。

中东建筑师还经常在建筑外部和内部使用浮雕、镶嵌饰物和彩色瓷砖等装饰元素,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和奢华感。

迪拜的哈利法塔和阿联酋的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是典型的中东建筑代表。

四、北美的现代主义与功能性北美地区的建筑师倾向于注重功能性和简约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提倡去除装饰,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建筑师会使用简洁的几何形状、玻璃和钢结构等现代化材料。

例如,美国芝加哥的水晶宫和纽约市的洛克菲勒中心都代表了北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这些建筑强调效率和节能,并追求简明扼要的设计风格。

总结:建筑师的地域特色是由各地的历史、文化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

东方建筑注重细节和木结构;欧洲建筑承载着古典建筑的历史和宏伟;中东建筑追求奢华和装饰艺术;北美建筑注重现代主义和功能性。

如何利用建筑设计表达文化特色?

如何利用建筑设计表达文化特色?

如何利用建筑设计表达文化特色?建筑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更是文化特色的载体,传递着地域、民族、历史等丰富的人文信息。

如何利用建筑设计表达文化特色,成为当代建筑师们关注的焦点。

以下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展现文化特色。

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建筑师应深入挖掘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象。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常常采用木质结构,屋顶采用歇山顶或硬山顶形式,体现了当地气候湿润、注重通风散热的特点。

二、传承和创新民族建筑风格民族建筑风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建筑师应在尊重和继承传统民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新性地展现民族建筑特色。

例如,藏族建筑以碉楼、帐篷为典型代表,建筑师可以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将碉楼和帐篷的元素融入建筑设计,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貌。

三、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尊重场地特色,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形成有机整体。

建筑师可以从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景观等方面入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创造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形态。

如我国建筑师王澍设计的杭州南宋御街改造项目,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商业建筑相结合,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强化文化符号的运用文化符号是建筑设计中表达文化特色的直观手段。

建筑师可以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色彩、材质等符号,展现当地文化特色。

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雕、砖雕、石雕等,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师可以巧妙地将这些符号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表达文化特色,需要建筑师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传承创新民族建筑风格、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强化文化符号的运用。

只有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为城市天际线增添独特的韵味。

论建筑大师格罗佩斯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作作品的艺术特征

论建筑大师格罗佩斯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作作品的艺术特征

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德国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的整个德国都被战败的阴影笼罩着。

这时,在德国中部的小城魏玛,有一个人与所有沮丧的德国人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致信政府,畅谈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人才。

他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化生产必将进入未来的建筑领域,而目前欧洲建筑的古典主义理念和风格会阻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

所以,虽然现在国家百废待兴,但成立一所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学校是当务之急。

他就是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格罗佩斯。

沃尔特·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

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

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

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

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

1919年,格罗佩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

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沃尔特·格罗佩斯设计思想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佩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

实质上,他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人人能享受设计。

他主张设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

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

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

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建筑是一门既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科。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元素,同时兼顾国际化的现代风格,既体现建筑的个性又展示国家的形象,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一项挑战。

首先,建筑创作的本土性是一项重要的价值观。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空间、形式和材料等方面表达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致敬。

在设计中引用传统建筑元素和手法,如园林设计中的四合院、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等,既能赋予建筑独特的本土特色,又能传递出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等建筑物都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赞赏。

然而,建筑创作也需要与国际化保持平衡。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建筑创作都呈现出一种趋同的现象。

国际化的建筑风格通过现代材料、先进技术和创新设计,实现了跨越国界的沟通和交流。

游走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间,建筑师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吸纳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国际化的建筑风格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功能、舒适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建筑创作更加科学和符合时代需求。

同时,建筑师对于本土性与国际化的平衡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

建筑师应该具备研究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国际化的设计元素。

建筑师可以通过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将其与国际化的设计风格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例如,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与其它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同时也与卢浮宫周边的环境和建筑风格相协调,成为一种成功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的典范。

另外,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应该体现在建筑的功能、使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建筑创作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地资源和文化习俗等因素进行灵活的设计,以保证建筑的功能和舒适性。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建筑能够适应并融入到本土的自然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如何体现传统建筑文化,体现地区建筑特点摘要:人类文化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伴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在历史中形成,在历史中发展。

每一个时期的发展,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反映时代的新风貌和新成果,并预示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建筑的传承手法是多样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去传承传统建筑也是建筑师需要考虑的必要手段。

Abstract: the human culture follow its own development law, with human progress, in the history of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history. Each period of development, always i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and constantly inject new content, reflect the time new style and the new achievement, and indicates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s various technique, and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traditional inheritance building is also architects need to consider necessary means.关键词:传统建筑传承建筑建筑设计Key words: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inheritanc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design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质朴、厚重而神秘的艺术色彩。

翻看中国的古建筑,从秦皇汉武时期的博大,大唐时期的宏伟绚丽,到明清宫闱的清秀婉约,都体现出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所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完美地再现了历史的发展。

在现今社会中,不仅影响着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同时还影响和吸引了世界,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追求西方华丽繁复的情趣转向了对本土文化的传承。

很多的现代建筑设计也采用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格局,像是西安大雁塔南北广场建筑、西安西大街的街道改建、苏州桐芳巷改造、江南水乡城市等历史街区改造、西安历史博物馆、北京观唐、成都芙蓉古城等等,都成为城市的一大特色,这种具有强烈观感特征的中式建筑,冲击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传统元素的执着,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心灵感触。

[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全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居住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是包括居住建筑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面对着加速向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和严峻挑战,采用新的建筑材料,修建新的建筑形式,在各地蓬勃兴起。

下面就建筑的环境、空间、材料、构造、构件符号、装修装饰、技术、色彩等对传统建筑的传承进行分析。

一、构件符号.符号学的基本区分,是由追随皮尔斯的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首先提出的,他第一次一次明确的把符号学研究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

1938年,莫里斯在《符号学一般原理》一书中这样定义了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语形学研究“符号相互的形式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和其所指示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和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对当今世界上的建筑设计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建筑看成是一个符号体系去惊醒创作可以更好的理解建筑所承载的意义。

概括地说,建筑符号是意义的承载体。

意义是通过建筑符号传达和表现出来的,它标志着建筑的意象,表现为体块的感知,或者是结构的凸显,或者是面貌的表情,或者是氛围的意境。

可以说,“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都是不同的符号形式。

”减建筑符号有着这样生动的表现力,我们在建筑设计忠应该如何运用符号呢?这成为我们有待研究的问题。

对建筑符号的应用研究可以促使我们探讨人堆建筑的能动反应,有助于开启新思路,诱发灵感,从而创造出更能被大众理解和愉悦的作品。

诚然,对于从事建筑设计的设计师来说,没有必要研究符号学的系统过程,然而理解建筑设计上的理论来源却是相当重要的。

他能够明确“是非”,使自己的设计具有深层的说服力,以至于形成自己的设计哲学。

[2]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需求,对于文化气氛的追求通常表现在一尺见方的空间里,千百年来,这个拥有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各个朝代的劳动人民对美感诉求所引发的生活习俗,通过各种符号的不同组合,建构文化系统中意象美的特征。

而符号在传统建筑中运用相当丰富,从顶部的藻井桁椽、梁架柱枋,到壁面的墙板门窗及底部的门槛、地面等等,无不体现出典型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常见的图像符号在传统建筑中表现为一些有机图形,像是各种植物纹、动物纹等自然形态,也有水纹、云纹和简化的几何纹样等自然现象,以及各种吉祥图案和历史题材典故等。

而指示符号在建筑设计中除了体现它的功能外,同时也成为建筑本体的一部分,而发挥它与建筑之间的联系作用。

例如建筑中的门窗,既是反映建筑物内容与形式的“本体形态”符号,又具有交通开启闭合以及通风、采光、眺望等功能性意义。

此外指示符号还具有说明性功能,像是表明方向的标志、箭头以及表示状态的灯光等。

由此可见指示符号是传统建筑符号的主要部分,也是建筑构件和归纳空间的形象部分。

象征符号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具有避邪、纳福、求吉等文化内涵,如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莲花喻清白、石榴喻硕果、蝙蝠喻福寿、蝴蝶喻美好。

这些具体的符号具有鲜明的传统意味和象征性,其内涵意义一般来自于其色彩、大小、地域所带来的视觉感受。

从而建构起了中华民族文化系统中意象审美的特征,使它具有了超越时代的生命活力。

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符号传递着多元的信息,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它们或是以原有形态直接应用在现代建筑中,也或者是以原形为基础,进行概括提炼,形成新的符号语言,传递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情结。

这种新的符号语言,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被赋予了现代意义和联想,成为现代建筑的有机体。

例如西安大雁塔广场建筑和不夜城的整体设计,本着继承和发展历史文脉为方针,以唐长安城的规划原则和建筑风格为基调,借用唐代里坊的概念,设计成多个单位空间,与大雁塔慈恩寺建筑格局相呼应,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大唐盛貌。

在符号运用上直接借用唐代宝相花图案,铺设于地面青砖上,华丽而厚重,较地对设计主题进行了提示,烘托出大雁塔唐代不夜城的历史时代感。

北广场主喷泉的东西两侧,地面均匀铺设祥云青龙图案,威武大气,彰显唐代风貌。

[1]二、建筑环境、空间和构造建筑环境。

任何设计首要的就是选址,风水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有极大的影响。

研究已表明:风水虽非当代意义上的科学,亦非完全的迷信,而是合人与自然、迷信与科学,糟粕与精华为一体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选址、规划及设计的古代数术。

风水在其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吸收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智慧,有其历史意义和合理内涵,因此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城市的选址反映了人类聚居与自然的关系。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中国古代城镇、住宅选择基址的基本原则,表达了人隶属于自然的关系。

北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来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风,争取良好日照,可以取得方便的水源,缓坡可以避免淹涝,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

传统的建筑选址观中,“自我中心”的主体环境意识有强烈的体现。

在古代由于地理环境的束缚,自然科学知识的局限及封建礼教的束缚,形成了封闭内向的传统文化。

从“则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到“匠人营国……”都是一种中心的规划、建筑模式。

以故宫为例,则是属于“择国之中而立宫”的典型,并且以中轴对称更显其显赫的地位。

香港汇丰银行是由NOMAN FOSTER 事务所设计,地基形状为“”是取俗话“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总之,风水带着科学与迷信的双重身份已然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如能正确应用一些风水的理论,让建筑引一丝古典的渊源,多一分传统的典故又何乐而不为呢?建筑空间。

空间较之实体负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因而更具有质的意义。

建筑作为其外廓实体与内蕴空间的统一体既是实用的器物,又是文化的载体。

古人用“气”为基本的空间内涵的特征,建筑空间在形体,结构诸方面有如下特性:(1)建筑尺度不宜过大,以防室内引起淤滞。

室大则多阴……多阴则蹶———《吕氏春秋》(2)建筑不宜过分高,以防阳气过甚。

台高则多阳……多阳则萎———《吕氏春秋》(3)建筑不宜过分封闭,以便于阳气和阴气的沟通和融合。

(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周易·系辞上》(4)建筑宜由尺度适宜的单体及其围合而成的庭院组成。

庭院深深深几许———《宋词》(5)建筑宜南向,正面宜开敞,以纳来风,后部宜遮挡,以防气泻。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尺度过大,易感觉空旷,会产生焦躁孤立的心态。

在没有特别的功能和纪念要求时,超尺度的设计是不可取的。

同时通风采光也有问题。

赖特曾说过,我们要将建筑建在半山腰上,让他从属于那座山,而非凌驾于那座山,充分显出对环境的尊重。

当建筑过分高时,会对周围产生一种居高凌下的姿态,而过多的太阳直射也带来不利。

中国古代向来讲究与自然的融合,纵观古代景观建筑,都是建在山中、蜿蜒小路上,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态享受。

建筑过于开敞则“漏风”、“走气”,私密性得不到保证,且阳过甚;过于封闭则太阴,潮湿。

只有正确处理阴阳关系,将开敞和封闭灵活的应用方能取得良好的空间效应,古典园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不管是皇家园囿还是私家园林,运用尺度大小,光影变化取得丰富的空间,而其中借景、对景、框景的处理更为空间增色不少。

中国传统建筑很多是以院落空间组织的,这主要源自于传统里对“井”的理解,将“井”这个概念应用的很广。

以井为平面原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采用了特色鲜明的宫殿、坛庙、寺观、民宅等合院式布局。

以“天井”即庭院为中心,以“宅”围合四周。

“天井”在风水中又直喻为明堂,夙有“四水归堂”的讲究。

传统建筑里院落是居住的生活中心,中国民居将内院看成是人与天地、自然协同共生的场所。

大户人家高墙深院,堆山叠石,植树栽花,成为私家园林;小户人家面积小也种几棵翠竹或芭蕉,充分表现与自然的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