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鲁教版五四制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1.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下列汽车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钢铁外壳 B.羊毛坐垫 C.玻璃车窗 D.橡胶轮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错误的是( )A.常温下,在空气中金属镁比铁容易氧化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C.与同种盐酸反应时,锌片比铁片反应剧烈D.铜活动性不强,故铜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金属银3.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4.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图所示。

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B.b试管中铁片被腐蚀C.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5.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金属完全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6.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B、测定溶液的pH,先将试纸用水润湿,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氧化铁铁粉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9.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2).docx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2).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B.C.D.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分析.解答:解:A、不锈钢、塑料属于人造材料,故A正确;B、研制新的药物中化学发挥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C、登月航天服的研制也离不开化学,故C正确;D、化学研制的过程的会出现一些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所以要利用化学扬长避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要牢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2.(2分)下列典故或诗词句描述的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A.水滴石穿,金石可镂B.凿壁借光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水滴石穿,金石可镂:只是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为化学变化;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金子从沙子中显露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此类题型主要考查了如何解释诗句的含义方面的知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3.(2分)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食物变质了、自行车生锈了…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石油加工变成衣料②铁矿石通过冶炼,转化成铁合金③沙子变成电脑芯片④铜锭加工成铜丝⑤沙子堆成沙雕⑥头发长长⑦头发剪断.A.①②③⑥B.④⑤⑦C.②④⑤⑦D.②③④⑤⑦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石油加工变成衣料,衣料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铁矿石通过冶炼转化成铁合金,铁合金是新物质;铜锭加工成铜丝、沙子堆成沙雕、头发剪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沙子变成电脑芯片,芯片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石油加工变成衣料,衣料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铁矿石通过冶炼转化成铁合金,铁合金是新物质;铜锭加工成铜丝、沙子堆成沙雕、头发剪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沙子变成电脑芯片,芯片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头发长长是又生成蛋白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2分)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能量的转化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脂肪在人体内氧化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用锂电池给数码相机供电C.利用太阳能加热水D.使用液化石油气做饭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脂肪在人体内氧化是脂肪与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B、用锂电池给数码相机供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太阳能加热水,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液化石油气是利用燃烧释放热量.是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5.(2分)下列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剧烈燃烧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黑色固体D.火星四射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黑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6.(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蔗糖+水→蔗糖水B.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D.氢气+氧气水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蔗糖+水→蔗糖水,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紫红色的固体B.我在天然界硬度最大我会生锈我在常温下是气体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常规题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铜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铜的物理性质.故此项不选;B、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故此项不选;C、铁能够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氮气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氮气的物理性质.故此项不选;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8.(2分)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先把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3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mL,这位同学取出的液体体积()A.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解答: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由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3mL,实际比13mL大,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小,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4mL,实际小于4mL小,所以取出液体的体积大于9mL.故选:B.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9.(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饮料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苹果醋D.纯牛奶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饮料中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C、苹果醋中有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纯牛奶中有蛋白质、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下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分类.分析: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A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B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C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D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A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B、B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C、C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D、D 中的分子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类别结合微观微粒示意图和反应示意图进行考查是较为常见的形式,在处理类似题目时一定要结合示意图和概念特征去分析判断.11.(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过渡C.量取液体体积读数D.称量NaCl固体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过滤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引燃,要用火柴点燃,故A错误;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故B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D、称量时,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基本操作.12.(2分)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2.5克药品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该()A.加砝码B.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左右螺母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右,说明物体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增加药品.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2g 砝码,再向右移动0.5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右,说明物体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增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若已知药品质量,则应该先加砝码后加药品;若要称取一定量的药品质量,则先加药品后加砝码,且砝码添加顺序是由大到小,在称量前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整个称量过程中不能再次调节平衡螺母.13.(2分)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不可行的是()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降,然后过滤以获得淡水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C.在一定条件下将海水凝固以获取淡水D.用超滤膜使海水中较小的水分子通过,而较大的溶质微粒不能通过从而获得淡水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海水淡化能极大地缓解人类面临的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膜分离法、结晶法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明矾能使海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下来而净水,不能使盐分沉降,不能淡化海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可以利用太阳能能将海水蒸馏,从而实现海水淡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一定条件下将海水凝固以获取淡水,是可行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超滤膜使海水中较小的水分子通过,而较大的溶质微粒不能通过从而获得淡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膜分离法、结晶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出:反应前的三个分子中,有两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另一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另一种单质分子;反应后的两个分子都是由1个●原子和2个○原子构成的同种化合物分子.解答: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而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种类、数目都发生了改变,可判断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B、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反应前共有4个○原子和2个●原子,而反应后仍为4个○原子和2个●原子,只是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故B正确;C、反应前的两种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两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后的两个分子构成完全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而非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D、由微观图可以看出,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可判断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故D正确;故选C.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相同,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58分)15.(5分)用化学符号填写:水H2O氧化镁MgO铜Cu氯Cl二氧化碳C0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单质和化合物(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答:解:水的化学式为:H2O;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铜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Cu;氯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l;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02;故答案为:H2O;MgO;Cu;Cl;C0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元素符号与原子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10分)某同学对一瓶酒精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实验,在查阅资料后,总结出了下列材料:通常状况下,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⑤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点燃酒精,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化学性质的是④(2)酒精挥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填物理、化学),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过程酒精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间隔变大,变成气体(3)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4)汽车香水中酒精含量一般为30%,当香水瓶密闭时,瓶体压力会增大,长期处于高温暴晒环境下,就可能发生爆炸.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汽车香水是混合物(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微观角度分析,在车内可闻到香水气味的原因是分子不断运动(5)实验中不小心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最简单的灭火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CA.燃烧匙B.试管C.量筒D.蒸发皿.(6)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上应印有如图所示警示标记中的C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用于加热的仪器;加热器皿-酒精灯;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2)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3)根据反应物和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4)①运用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解答该题;②运用分子的性质解答本题;(5)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量筒能够测量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6)酒精是易燃液体,结合图标分析解答:解:(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属于其化学性质;(2)酒精挥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原因是酒精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间隔变大,变成气体;(3)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4)①汽车香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混合物;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车内可闻到香水的气味;(5)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可以用用湿抹布盖灭,因为盖上湿抹布时,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火焰熄灭;量筒不能用酒精灯加热;(6)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应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当心火灾﹣﹣﹣易燃物质的警示标记.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2)物理酒精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间隔变大,变成气体;(3)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4)混合物、分子不断运动;(5)湿抹布盖灭;C;(6)C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17.(22分)观察A、B 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1)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A、B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A中水分子没有改变,B中水分子改变(2)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B(填序号,下同)环节,还需要C来进行验证.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设计并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E.反思与评价F.表达与交流(3)要验证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燃着的木条,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a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可燃性.若试管a内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 2.5mL.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表示,则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BA.B.C.D.(4)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氧气+氢气,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这一反应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该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含有的化学能之和比反应前水所含的化学能高(高、低).因为水要通电才可以发生反应(5)用化学符号填写:在乙装置实验中,变化的微粒是H2O,不变的微粒是H、O,生成新的微粒是H2、O2.由此我们可知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原子不改变.(6)关于通电分解水实验,获得的结论正确的有C、D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D.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7)水通电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因为燃烧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这一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水.考点:电解水实验;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观察装置,根据水的变化特征分析回答;(2)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回答;(3)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生成的气体的性质分析回答;(4)根据电解水的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能量转化分析回答;(5)根据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回答;(6)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判断;(7)根据氢气的可燃性分析回答.解答:解:(1)由A、B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可知,在A中主要是水的状态发生好了变化,在B中水发生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从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是:A中水分子没有改变,B中水分子改变;(2)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由于a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则导线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还需要设计并进行实验(3)由上述分析可知,a试管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要验证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a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可燃性.由于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若试管a内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2、5mL.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是氢分子,分子的模型可表示为B;(4)在乙装置中水在通电的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水氧气+氢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这一反应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该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含有的化学能之和比反应前水所含的化学能高.因为水要通电才可以发生反应.(5)在乙装置实验中,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符号为H2O,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符号为:H、O;生成新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符号为:H2、O2.由此我们可知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原子不改变.(6)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B错误;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故C正确;D.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是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D正确;(7)水通电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因为燃烧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这一过程发生反应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水.故答为:(1)A中水分子没有改变,B中水分子改变;(2)负,B,C;(3)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燃性,2、5毫升,B;(4)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高,水要通电才可以发生反应;(5)H2O,H、O,H2,O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原子不改变;(6)C,D;(7)检验纯度,氢气+氧气水.点评:本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水的知识,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汇总和学习是解答本题的基础.18.(21分)近两年来,我国西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我们在抗旱救灾的同时,更应倡导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微观的观点回答问题:。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docx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1.(2分)如图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乙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O2B.图甲表示的是化合反应C.图甲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这两幅图表示了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在溶液中,主要是离子参加反应,有些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解答:解:A、图乙表示的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故A正确;B、图甲中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B正确;C、图甲表示的反应中由两种单质参加反应生成了化合物,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D、上述两图中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并会根据微观图分析解答相关问题,同时须具备判断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2.(2分)李想同学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的溶质质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g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配制的知识和使用的仪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正确;B、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错误;C、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不能用10mL的量筒,错误;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配制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2分)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t℃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1B.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2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并判断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解答:解:A、由B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正确;1B、有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正确;C、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要使其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应采取升温的方法,故错误;D、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要使A从其热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2分)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D.溶质溶解度增大,溶液颜色变深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考虑本题.解答:解: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加入水溶剂增多,但一开始溶液饱和,加入一定量的水,溶剂的质量增加;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溶液颜色不变,故A错误;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加入水溶剂增多,但一开始溶液饱和,加入一定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溶液颜色不变,故B正确;C、加入一定量的水变成不饱和又溶解了一部分溶质,所以溶质质量增加,但溶液颜色是不变的,故C错误;D、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加入水溶剂增多,但一开始溶液饱和,加入一定量的水,溶剂的质量增加;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溶液仍然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溶液颜色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即溶液的浓度有关.A.空气污染物:NO、SO2、PM2.5 B.混合物:铁锈、碘酒、稀有气体2C.酸:HSO4、HNO3、H2CO3D.碱:熟石灰、烧碱、纯碱2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固体颗粒,都属于空气污染物;铁锈、碘酒、稀有气体都属于混合物,H2SO4、HNO3、NaCO3属于酸;纯碱是由金属和酸根的组成,属于盐.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固体颗粒,都属于空气污染物,分类正确,故选项错误;B、铁锈、碘酒、稀有气体都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故选项错误;C、H2SO4、HNO3、NaCO3属于酸,分类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纯碱是由金属和酸根的组成,属于盐;烧碱、熟石灰是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属于碱,分类错误,故选项正确;6.(2分)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的叙述中,正确8.(2分)张亮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张亮同学这样测得分析:小明同学在测量溶液pH时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时,再滴加待测液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利用这一知识解决此题即可.解答:解: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待测液溶液变稀,碱的pH会比实际值小,酸的溶液pH 会变大.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酸碱度检验方法的考查,解题的关键点在测定过程及方法上,即一定要保证溶液在测定过程中不会改变.9.(2分)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即证明溶液呈酸性,所以能证明溶液呈酸性的反应就是证明了氢离子的存在,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即可;解答:解: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①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涂有紫色石蕊的表面皿接触到“白雾”会变红,能证明“白雾”呈酸性,从而可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②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③pH试纸可测量白雾的pH,从而可判断白雾(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的盐酸小液滴)呈酸性,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④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涂有氢氧化钠和酚酞的表面皿是红色的,盐酸的小液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去,从而可证明“白雾”呈酸性,含有氢离子;观察选项可得答案.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酸性溶液性质的考查,掌握能证明溶液呈酸性(含有氢离子)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所在.10.(2分)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H2O+CO2↑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B.在该条件下,NaHCO的溶解度比NH4Cl小3二、填空与简答11.(4分)现有一杯蔗糖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中部的密度为bg/cm3,下部密度为cg/cm3,则a、b、c之间的关系是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这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常温下,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这是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12.(6分)现有一瓶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则该浓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溶质质量分数是37% ,溶液的质量为590 g.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忘记拧上瓶盖,则一段时间后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结合盐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标签可以看出,该浓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溶质质量分数是37%,溶液的质量为500mL×1.18g/mL=590g.实验完成后忘记拧上瓶盖,则一段时间后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会减小,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填:氯化氢气体,水,37%,590,减小,挥发.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盐酸的有关的物理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12分)只用H、C、O、Cl、Ca、Fe、Na六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完成填空:物质名称物质组成(用化学式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用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粒子(用符号表示)物质的类别1.常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的物质2.导致露置空气中的烧碱变质的物质3.胃液里的酸性物质/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5.纯碱的主要成分(2)利用以上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①属于中和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②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是中和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Fe+2HCl=FeCl2+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元素组成;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最后判断物质的构成和类别即可.(2)根据提供的物质结合反应类型的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1)1.铁常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铁的化学式是Fe,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2.露置空气中的烧碱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属于氧化物;3.胃液里的酸性物质盐酸,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盐酸中含有氢、氯、氧元素,14.(8分)水中的物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填化学式);从海水中获取该物质的方法很多,在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是膜法和热法,其原理分别是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和混合物中个各成分的沸点不同.②海水中还有多种无机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NaCl (填化学式,下同),由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构成的盐是MgSO4.③食用低钠盐可预防高血压,低钠盐是在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K+(填化学符号)造成的.和镁离子构成的盐是MgSO4;③氯化钠没有苦味,故氯离子没有苦味,因此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K+造成的.故答案为:①H2O;膜法,热法;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混合物中个各成分的沸点不同;②NaCl;MgSO4;③K+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淡化方法、海水成分及离子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三、实验探究题15.(5分)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没有明显现象,【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1)李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气球膨胀变大.(2)小红认为李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李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如果利用B装置,应补做的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如果观察到气球膨胀程度变小,则证明猜想①成立.(3)小明同学受酸碱中和反应探究实验的启发,认为可以借助酚酞试液来证明,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行,你赞同小红的观点,理由是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猜想①成立,相关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反思拓展】(1)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四、计算题16.(5分)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取50克该盐酸于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向其中逐滴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此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0克.(酚酞试液的量很少,忽略不计)求:(1)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盐酸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90g ﹣50g=40g,设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 36.5 58.540g×10% x yx=3.65gy=5.85g(1)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2)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6.5%答案:(1)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2)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5%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初中化学试卷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唐玲。

(精品文档)鲁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

(精品文档)鲁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

种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 pH、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t1 时,溶液呈中性 B . 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C .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 . t2 时,溶液中溶质为 NaOH和 NaCl
二、 ( 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28 分) ( 共 4 题;共 28 分)
18-2 、 18-3 、 18-4 、 18-5 、 19-1 、 19-2 、
19-3 、
四、 ( 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0 分) ( 共 2 题;共 10 分)
20-1
第 13 页 共 14 页

第152336页,学习资料仅供参考
21-1 、 21-2 、
第 14 页 共 14 页
第152337页,学习资料仅供参考

A . 柠檬汁
B . 橘子汁
C . 玉米粥
D . 西瓜汁
3. (3 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氧气验满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 1 页 共 14 页
第152324页,学习资料仅供参考
C . 点燃酒精灯
D . 稀释浓硫酸
4. (3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13. (6 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 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
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
第 5 页 共 14 页
第152328页,学习资料仅供参考
煤的气化的主要反应有:① 2C+O2═2CO②C+H2O
CO+H③2 CO+H2═O CO2+H2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统考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统考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统考试题鲁教版五四制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Al: 27 Cu: 64 Ca: 40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闻气味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D、滴加试液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

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D、蒸馏法淡化海水4、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则x的数值可能是A.9 B.10 C.12 D.175、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A.吸附B.沉降C.电解D.消毒6、有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的核外结构相同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它们都能构成铁单质7、中围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研究稀士理论,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右图是稀土元素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 B.钇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Y D.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8、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

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169、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制氧气,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10、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11、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中,R 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R 的氧化物化学式为A 、ROB 、RO 2C 、R 2O 3D 、R 3O 412、十一届全运会大山东济南举办,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之前常在手上搓一种白色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镁、氧化镁等物质。

2019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1

2019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1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鲁教版五四制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Ⅱ卷相应表格内)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水结成冰D.高粱酿成酒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C.乙醇用作燃料D.氮气用于食品的充气包装3.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有颜色变化B.生成其它物质C.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空气C.水蒸气D.碘酒5.吴平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8.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肯定是纯净物B.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一种单质D.可能是混合物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液体读数B .1 / 17液体取用C .过滤D .滴加液体1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D.液氧属于纯净物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B.实验中没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时,则可以按任意量取用C.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的最少量为1~2mLD.实验时,取用固体药品的最少量为盖满试管底部12.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A.+5 B.+3 C.+1 D.﹣313.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C.2H:2个氢元素D.: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14.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溶质碘2 / 17。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四化学说明:1.本试卷共6页,共7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前,请将答卷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试卷全部为笔答,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物质的分类非常重要。

下列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H2SO4、Na2CO3、NaClB.Ca(OH)2、HCl、Na2SO4C.NaOH、H2CO3、NaClD.H2SO4、NaOH、Na2CO32、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②用配制量溶筒液的量烧水用少时量俯蒸视馏水读润)数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④⑤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1℃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4、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均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中选取。

实验后将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甲组废液无色,而乙组废液呈红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或稀硫酸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C.将适量的甲组废液滴入乙组废液中溶液一定会变成无色D.两组的废液都有可能显酸性6、如右图所示,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后,在烧杯里的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变化是A.Cl增多了,SO42减少了B.Ba2+增多了,H+减少了--C.Cl增多了,H+减少了D.H+减少了,SO42减少了--7、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也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A.CO2B.COC.SO2D.NH38、衡量物质在水中溶解性强弱的物理量为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物质水溶液的密度9、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III)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III)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III)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Al2O3 C.CH4D.Cu(OH)2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加碘食盐 C.氮气 D.果汁饮料3.在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A.氢元素B.氧原子个数C.2个氢原子D.氢分子4.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C.D.5.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拉瓦锡C.舍勒 D.汤姆生6.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A.C B.O C.2C D.CO7.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2 D.+5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9.洁白的沙滩,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这是我们的家园,要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就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下列气体中允许向空气中大量排放的是()A.二氧化氮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10.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A.Cl2、HCl B.NaCl、HClOC.ClO2、NaClO2D.KClO3、Ca(ClO3)21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干冰升华 C.蜡烛燃烧 D.菠萝榨汁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空气的成分: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和杂质.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1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1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15.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16.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B.②③ C.③D.①③17.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8.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C.当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固态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9.振荡试管里液体的正确操作是()A.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 B.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C.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 D.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20.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A.⑤⑥ B.②③ C.②③④D.②⑤⑥2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D.若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10mL23.据报道,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污染的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用电解法制备ClO2的装置在我国已经批量生产.下列有关二氧化氯(C1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1个二氧化氯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3224.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25.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镁的原子序数是12B.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D.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26.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写:(1)两个硫原子,三个一氧化碳分子,氯化铜;(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最高的非金属元素,两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27.(1)医疗用的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是溶质,是溶剂;白磷的二氧化硫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2)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将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或或.28.在①净化后的空气②食盐水③液态氧④蒸馏水⑤澄清的石灰水⑥硫磺⑦白酒⑧二氧化锰⑨氯酸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2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1)该粒子有个电子层,X的值为.(2)该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A. B. C. D.(3)如果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离子符号为.30.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2)氮气的化学性质为;(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31.实验是科学家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A图实验的结论是;(2)B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3)C图中的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32.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回答下列制取氧气的问题:(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装置(填字母).(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则优点是(填编号).①生成物只有氧气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5)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请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填编号).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锥形瓶.33.结合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滴加;(3)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4)如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34.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g;若用溶质质量分数20%的葡萄糖溶液g加水也可稀释成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溶液.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35.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g氧元素.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Al2O3 C.CH4D.Cu(OH)2【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的特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其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氧化铝是由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C、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其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氢氧化铜是由铜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为有三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如果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加碘食盐 C.氮气 D.果汁饮料【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依据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果汁饮料中含有水、果汁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3.在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A.氢元素B.氧原子个数C.2个氢原子D.氢分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解答】解: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注意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C.D.【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取用液体药品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俯视或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B错误;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故C错误;D、图示的取用粉末状药品是正确操作,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将正确的操作与题中给出的操作相互对照,找出错误所在.5.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拉瓦锡C.舍勒 D.汤姆生【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B、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的结论,故选项正确.C、舍勒早在18世纪就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当时传统“燃素学说”的影响,错过了发现空气组成的机会,故选项错误.D、汤姆生的主要贡献是1897年发现了电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A.C B.O C.2C D.CO【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解答】解:A、C表示碳这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碳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碳原子;故A 符合题意;B、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2C表示2个碳原子;D、CO表示一氧化碳分子,及分子的构成;一氧化碳这种物质;元素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7.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2 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氯合镉酸钾(KCdCl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设镉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1)×3=0,则x=+2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描述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正确;C、分子和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质子、中子)构成,原子的定义,及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才能正确解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9.洁白的沙滩,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这是我们的家园,要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就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下列气体中允许向空气中大量排放的是()A.二氧化氮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空气污染指数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解答】解:A、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不能向空气中大量排放;B、氮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可以向空气中大量排放;C、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不能向空气中大量排放;D、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不能向空气中大量排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空气污染物的种类进行.10.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A.Cl2、HCl B.NaCl、HClOC.ClO2、NaClO2D.KClO3、Ca(ClO3)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氯元素化合价.【解答】解:A、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错误;B、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B错误;C、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错误;D、KClO3、Ca(ClO3)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为+5价,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合价的计算,需要对每种物质中的化合价分别计算后判断是否相同而较麻烦,学生应熟悉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1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干冰升华 C.蜡烛燃烧 D.菠萝榨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菠萝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空气的成分: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和杂质.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解答.【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B.【点评】了解并记住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可正确解答,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1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数考虑;C、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考虑;D、根据溶液均一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A错;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C、汽水中的溶质有二氧化碳,属于气体,故C错;D、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所以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有多种,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1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据此回答问题即可.【解答】解:A、碳+氧气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是氧化反应,但生成物是两种,所以不是化合反应;C、氢气+氧气水是氧化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氧化反应也是化合反应,有氧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15.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B、根据沉降的原理分析;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D、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解答】解: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不符合实际.故A说法错误;B、利用沉降的方法,除掉的是不溶性杂质,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故B说法错误;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故C说法错误;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人人都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16.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B.②③ C.③D.①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蜡烛的熔化与蜡油汽化属于石蜡的三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17.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分子运动分析;B、雨滴是水分子的集合体,不能说明水分子运动;C、尘土是分子的集合体,不能代表单个分子运动;D、自由电荷是带电的粒子,不是分子,不能代表分子运动.【解答】解:A、闻到香水的气味说明香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此项正确;B、雨滴落下是水滴的运动,和水滴中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关,此项错误;C、尘土飞扬也是分子集合体的运动,不能代表单个分子运动,此项错误;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带电粒子的性质,不是分子的性质,分子不显电性,此项错误.故选A【点评】同学们要明确宏观粒子和微观粒子的区别,宏观粒子是微观粒子的集合体,宏观粒子的运动不能代表微观粒子的运动.18.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C.当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固态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原子的定义来解答该题;B、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分析;C、分子之间有间隔,这是分子普遍具有的性质;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并不意味着原子就是最小的粒子,原子还可以继续被分成更微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故A错误;。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精)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精)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 学 试 题(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4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 火箭发射B .煤的燃烧C .风力发电D .酸雨侵蚀2.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

油田中的石油属于A .混合物B .纯净物C .单质D .化合物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消毒酒精C .液氧D .碘酒4.(2015•东营)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6.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A.真空包装 B.充入氧气 C.放入一小包铁粉 D.充入二氧化碳7.(4分)(2015•东营)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D.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8.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B.虾青素是由96个原子构成C.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D.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9.乙烯(C2H4)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之一。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docx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docx

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某混合物的组成特点是“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性质处处相同”.它可能是由下列哪组物质混合形成的()A.油和水B.沙和水C.冰和水D.碘和酒精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性质处处相同”,来分析回答本题.解答:解:某混合物的组成特点是“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性质处处相同”.则该混合物是溶液.A、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冰和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D、碘易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悬浊液、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盐酸洗去试管中的碳酸钙固体C.用洗发香波洗头发D.用水洗去蒸发皿中的氯化钠晶体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去考虑;B、稀盐酸洗去碳酸钙利用化学反应考虑;C、根据乳化作用的特点考虑.D、根据水能溶解氯化钠考虑.解答:解: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A错误;B、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C、用洗发香波洗头发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D、用水洗去氯化钠是利用水的溶解作用,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一性质决定的.3.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做法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加溶质固体B.蒸发水C.升高温度D.加水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可以通过改变三个因素,即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解答: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可以通过改变三个因素,即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A、该饱和溶液中,在该温度下再加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且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在恒温下蒸发水,溶剂减少,有晶体析出,该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时,升高温度会有晶体析出,该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 错误;D、增加溶剂(加水)可以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即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4.(3分)向水中加入少许食盐,食盐逐渐溶解,水变咸了;将溶液温度升高,再加入等量食盐,食盐还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度加快.仅仅通过上述现象,我们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微观粒子间存在着间隔B.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大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D.温度升高,粒子的运动速率加快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以及离子在不断的运动,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微粒的运动与温度有关.解答:解:A、食盐溶解在水中,说明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故A正确;B、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不能说明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一定增大,故B错误;C、食盐溶解在水中,说明粒子在不断的运动,故C正确;D、将水温提高,再投入食盐,实验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度加快,说明温度升高,微观粒子的运动加快,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构成微粒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微观粒子的性质进行.5.(3分)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A.烧碱B.石灰石C.稀盐酸D.消石灰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碱性物质来中和.选择碱性物质时还要综合考虑这种物质的性质,如是否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等.解答: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故不选;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性物质,常用于建筑材料.故不选;C、稀盐酸是一种常见的酸,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但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故不选;D、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故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根据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其性质进行解答.6.(3分)小巧在家里测定了一些液体的pH并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雨水pH=6 B.柠檬汁pH=2 C.肥皂水pH=4 D.厨房餐试剂pH=12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p 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利用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对所测定或记录的pH进行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雨水呈酸性,测定或记录的雨水pH=6是有可能的;故A无误;B、柠檬汁呈酸性,其溶液的pH应小于,因此,测定或记录的柠檬汁pH=2<7,是有可能的;故B无误;C、肥皂水呈碱性,其溶液pH应大于7,因此,测定或记录的肥皂水pH=4<7,一定有误;故C有误;D、厨房餐洗剂呈碱性,其溶液pH应大于7,因此,测定或记录的餐洗剂pH=12>7,是有可能的;故D无误;故选C.点评:根据溶液的pH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即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7.(3分)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A.溶液中都有水分子B.溶于水都能解离出氢离子C.溶于水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D.都含有多种元素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性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稀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溶于水分子,故选项错误.B、稀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选项正确.C、稀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能电离出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D、稀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含有多种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8.(3分)下列哪种质量增加的原因与其它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A.长期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铁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从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浓硫酸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使得浓度减小,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浓硫酸吸收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生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D、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3分)下列哪些固体和液体组合可以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生石灰和水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锌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装置内的气压必须变大,气压变大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反应放出气体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大,二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受热膨胀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大.解答:解:①石灰石和稀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气压增大,造成气球膨胀,所以正确.②生石灰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气压变大,所以正确.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气压变大,所以正确.④锌和稀硫酸能生成氢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增大,造成气球膨胀,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是理化综合题,明确化学反应与气压变化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3分)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B.t℃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1C.t℃时,要使乙的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1D.将t℃时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2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比乙变化大;甲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因此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不是50g饱和溶液;t1℃时,要使乙的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此法不好,因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将t2℃时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是增大.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比乙变化大,因此甲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故选项正确;B、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因此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不是50g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t1℃时,要使乙的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此法不好,因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D、将t2℃时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是增大,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配制溶液和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0分)11.(7分)物质构成的奥秘请将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合、物质分类填在空格内:名称或俗名铝熟石灰干冰化学式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HSO4Na+Cl﹣2物质分类酸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组成和性质来书写酸、碱、氧化物的化学式,注意书写化学式时要规范,符合化合价原则.解答:解:铝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属于单质,其化学式是Al;H2SO4是硫酸的化学式,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a(OH)2;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符号分别为:Ca2+、OH﹣.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分子符号为:CO2.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硫酸氯化钠Al HSO4NaCl Ca(OH)2CO22Al Ca2+ OH﹣CO2单质盐碱氧化物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与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碱与盐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10分)科学认识物质小林在读书时获取了氢氧化钾的以下信息:①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②它极易溶解于水③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变潮④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⑤它的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还含有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请根据以上信息填空:(1)从信息中可以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①②③.(2)氢氧化钾固体应密封保存,理由是(填序号)③④.(3)抽象、归纳、演绎等是理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抽象是从众多同类事物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的过程.例如,微观粒子Na+、Mg2+、K+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都带正电荷,这类微观粒子称为阳离子.归纳是根据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过程,如你在买樱桃时,先拿几个樱桃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能归纳出这份樱桃是甜的.演绎是根据一般原理推理出具体事实的过程.如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所以醋酸溶液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小林根据对氢氧化钾的认识,进行了如下思考,其中属于抽象的是(填序号,下同) A ;属于归纳的是 C ;属于演绎的是BD .A.NaOH,KOH,Ca(OH)2的溶液中都存在OH﹣,我们把溶于水离解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碱.B.我们把溶于水离解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碱,KOH的水溶液中阴离子全部都是OH﹣,因此氢氧化钾属于碱.C.NaOH,KOH,Ca(OH)2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OH﹣,因此,碱类物质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碱类物质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KOH的水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4)根据以上分析,推测氢氧化钾溶液能够与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③④⑥发生化学反应.①镁条②氧化铜粉末③二氧化碳气体④稀硫酸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硫酸铜溶液.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1)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根据物理性质所包含的内容分析;(2)根据氢氧化钾易吸水,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来考虑本题;(3)根据抽象、归纳、演绎等说明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4)根据氢氧化钾属于碱,利用碱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1)①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属于颜色;②它极易溶解于水属于溶解性;③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属于溶解现象,都没有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由分析中物理性质包括的方面可知①②③属于物理性质.(2)氢氧化钾易吸收空气中水而潮解,又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3)A、NaOH,KOH,Ca(OH)2的溶液中都存在OH﹣,我们把溶于水离解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碱,属于从众多同类事物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的过程,该选项为抽象;B、我们把溶于水离解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碱,KOH的水溶液中阴离子全部都是OH﹣,因此氢氧化钾属于碱,属于根据一般原理推理出具体事实的过程,该选项属于演绎;C、NaOH,KOH,Ca(OH)2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本质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OH﹣,因此,碱类物质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属于根据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过程,该选项属于归纳;D、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因为盐酸中有氢离子,属于根据一般原理推理出具体事实的过程,该选项为演绎;(4)氢氧化钾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故答案为:(1)①②③;(2)密封;③④;(3)A;C;BD;(4)③④⑥.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熟悉了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了解了关于易吸水潮解,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的保存方法.13.(19分)身边的化合物酸和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胃酸过多会导致多种疾病,治疗胃酸过多可以选用①食品级铁粉②轻质碳酸钙粉末③氢氧化镁乳剂④氧化镁粉剂等.请你从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以及生成物的角度分析,它们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理由是物质本身无毒无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物对身体无害.依次写出上述四种物质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Fe+2HCl═FeCl2+H2↑.②CaCO3+2HCl═CaCl2+H2O+CO2↑.③Mg(OH)2+2HCl=MgCl2+2H2O .④MgO+2HCl=MgCl2+H2O .(2)氢氧化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碱.实验室中,我们常常用它来检验(写化学式)CO2气体,有关反应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工业上常用它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请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用符号表示)Ca2+CO32﹣.(3)我们考虑一种物质的用途首先要思考它的性质,因为性质决定用途.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1)根据物质无毒、能与盐酸反应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2)根据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来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3)性质决定用途解答:解:(1)由于质本身无毒无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物对身体无害,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①铁粉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③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④氧化镁与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2)氢氧化钙溶液即石灰水,可用来检测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业上常用碳酸钠饱和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离子为:Ca2+ CO32﹣;(3)性质决定用途,考虑一种物质的用途首先要思考它的性质.故答案为:(1)物质本身无毒无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物对身体无害;①Fe+2HCl═FeCl2+H2↑.②CaCO3+2HCl═CaCl2+H2O+CO2↑.③Mg(OH)2+2HCl=MgCl2+2H2O.④MgO+2HCl=MgCl2+H2O.(2)CO2 CO2+Ca(OH)2═CaCO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Ca2+ CO32﹣(3)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初中的一个难点,平时要多加练习.14.(3分)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25℃50℃95℃溶解度0.17g 0.95g 6.8g某同学为了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常温下苯甲酸溶解度很小.(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将样品充分溶解后,在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减小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3)将所得滤液冷却至室温,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1)利用表格提供的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解释此题.(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损失.(3)为使其形成颗粒较大的晶体,应缓慢降温.解答:解:(1)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其溶解度只有0.17g,室温时会更小,故不会有溶解现象发生,故答案为:室温时,苯甲酸的溶解度较小.(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与泥沙混合滤出导致其损失,故答案为: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3)缓慢降温使其析出会得到颗粒较大的晶体,便于得到苯甲酸晶体,故答案为:缓慢冷却至室温点评:此题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利用表格数据结合相关的实验操作解决此题.15.(10分)溶液的配置与酸碱度测定小明想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请你认真阅读小明的整个实验过程,指出错误之处以及该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实验步骤操作过程配置溶液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7.5g、水43.5mL.2、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在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质量相等的纸,向左盘加入砝码并拨动游码,然后向右盘加入氢氧化钠至天平平衡.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3、溶解:把氢氧化钠固体倒入有水的量筒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完全溶解.装入细口瓶备用.测定溶液的pH 小明用玻璃棒蘸取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在用水湿润的pH试纸上,将试纸的颜色跟比色卡对照,pH=13.仔细阅读上述实验过程,根据你发现的错误填写下表,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在后面加行.错误导致的后果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有腐蚀性固体的称量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通过计算可知,需要氢氧化钠固体7.5g、水42.5mL,水算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2019word版可打印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2019word版可打印

产生大量气泡(3)据悉,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该校实验室的废液若呈酸性,把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腐蚀铁管.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这些废液.四、计算题17.为测定某标示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图甲)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用PH测定仪组成实验装置(图乙).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测定仪打印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溶液PH的关系图(图丙).(1)请你就此次测定的结果,列出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2)请分析你的计算结果与标签标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析出C物质,质量分数减小,A、B两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发生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相等.综上,故答案为:(1)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降温结晶(3)A (4)A=B>C【点评】本题应用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来解答题目.锻炼了创新思维和整合知识的能力.13.向80克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克的氯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 ,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现有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如图所示乙物质是稀硫酸,C点溶液显中性;对于氢氧化钠溶液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常温下,2%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如果要使氢氧化钠溶液的pH降低,你采取的方法或加入的试剂有:(1)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加水稀释.(2)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填不同类别的具体的物质的化学式)HCl ;CuCl2 .﹣碳酸钙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①HCl产生大量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36分。

) (共12题;共36分)1. (3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溶液不一定都是混合物B . 将100g 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C . 常温下将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D . 从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25%2. (3分)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物质酱油厕所清洁剂血浆牙膏肥皂水橘汁草木灰水柠檬汁pH 4.8 1.77.48.29.2 3.510.6 2.5A . 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B . 牙膏、蒸馏水、肥皂水C . 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D . 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3. (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加热液体B . 稀释浓硫酸C . 量筒读数D . 过滤4. (3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 液氧B . Cl2O7C . CH3COOHD . FeSO4·7H2O5. (3分)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 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水B . 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C . 向装有等质量锌、铁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D . 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6. (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B . 海水的凝固点比水高C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 . 汽油作溶剂可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7. (3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 . 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将滴管伸入试管中D . 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留少量水或底铺一层细沙8. (3分)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Al: 27 Cu: 64 Ca: 40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滴加试液
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

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蒸馏法淡化海水
4、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则x的数值可能是
A.9 B.10 C.12 D.17
5、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A.吸附
B.沉降
C.电解
D.消毒
6、有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它们的核外结构相同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都能构成铁单质
7、中围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研究稀士理论,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右图是稀土元素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 B.钇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Y D.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8、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

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16 9、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制氧气,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
10、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11、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中,R 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R 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A 、RO
B 、RO 2
C 、R 2O 3
D 、R 3O 4
12、十一届全运会大山东济南举办,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之前常在手上搓一种白色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镁、氧化镁等物质。

这捉白色粉末属于
A 、纯净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混合物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

法收集氢气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
C 、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所瓶中剧烈燃烧
D 、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 14、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B 、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C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15. 交警常用“司机饮酒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

硫酸铬[Cr 2(SO 4)3]中Cr 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3 B .+5 C .+6 D .+7 16 “3H 2SO 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C 、“3”表示分子个数 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1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1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
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19.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4.3g 固体药品时, 在读数4.3g 时,发现指针向右偏,则 A.添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减少砝码
20、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A 、C
B 、O
C 、2C
D 、CO
二、简答题(每空一分,共35分) 2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4个二氧化碳分子 金属铁 4个硫酸根离子 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A .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B .不间断放水刷牙 .用洗衣水冲厕
2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多数只与氧气反应,也有不同的,如镁在空气中燃烧不公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燃烧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燃烧匙内放入红磷,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在不改动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实验后,集所瓶中进入的水量应该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5。

(3)用铁丝也不能完成实验,请你总结该实验所用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液氧,③水银,④冰水共存物,⑤碘酒,⑥高锰酸钾,⑦二氧化碳⑧液态的氧气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

请用序号
..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 (5)属于单质的是 。

25.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观察它们的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参考答案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