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阅读文章,我们会体味到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3、中招常考考点:
近8年来,某某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4道小题,1题1考点。

(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够说出文章的结构和写景顺序。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品析课文内容和重点句子,能够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三、评价任务
1.通过目标一,学生能够说出文章的结构和写景顺序。

2.通过目标二,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目标三,学生能够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1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21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合作研讨
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水异的特点的? 2、作者描写富春江的山高峻的 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
1、作者抓住水的清和急的 特点,运用夸张的手法从水之色 (缥碧)、水之深(千丈)、水 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 描写,突出水之清;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用“急湍”“猛浪” 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了水 之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 水之美。
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学指导一
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 括为哪八个字? 2、第二段具体描写富春江江水的什 么特点? 3、第三段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写山奇, 多层次多角度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群 山之美,请分别找出视觉和听觉的 句子。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欣赏了奇山异水后发出了 怎样的感慨? 2、“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 分别指什么人?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钟后抽生回答。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 2、“鸢飞戾天者”指追求名利的人; “经纶世务者”指治理政务的人。 3、既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 山河的情感,又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 之徒的蔑视,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幻想寄 情山水、逃避现实的消极处世思想,反 映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抗争。
2、“负势”“争高” 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写 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 其生命活力,化静为动, 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强烈的 生命节奏。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3.一词多义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4.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5.文言句式急湍甚(于)箭。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

)三、课堂研讨,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2.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理文言文重难点,注意借助注释梳理,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要进行汇总梳理。

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则是实写。

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

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1、视觉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
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
2、听觉
劝友 归隐
反馈练习
• • • • • 诵读课文,默写填空。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泉水激石,( );( ),嘤嘤成韵 3.蝉则千转不穷,( ) 4.(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小组研习
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 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静:清澈 ;动: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山的“奇” 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与朱元思书
吴均Βιβλιοθήκη 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3.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由观 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高效预习
• 一、解释红体字。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3.急流甚箭,猛浪若奔。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 • 二、翻译下列句子。 •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 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水色——水皆缥碧 正面描写 静 1、清澈 水深——千丈见底 夸张 (详)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21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理解本文内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调节教学法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课文,这是一篇什么样的小品文?作者是谁?(学生回答)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我们要求大家背诵这篇美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背诵情况。

(提问三名不同程度的学生,了解掌握情况并矫正错误)本节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本文的内容,仔细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板书课题)二、展示目标(口述目标)三、训练操作(一)请大家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3、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教师巡视查看学生掌握情况,为下文引导和讲解做好准备。

教师预见: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第二段先写“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明确:(一)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

“下之冠。

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二)第二段接下来应该围绕“奇山异水”来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

1、哪里语句写“异水”;哪里语句写“奇山”呢?明确: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

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2、先读“异水“部分。

(1)、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教师点拨:写水,突出“异”。

写水色、水清、水急。

(2)、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教师点拨: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3)“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点拨:“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

“若奔”,像奔马一样。

(4)“于”字在这里省了。

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教师点拨:夸张和比喻。

(5)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

八年级语文21. 与朱元思书(吴均)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21. 与朱元思书(吴均)第二课时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
(2)生轮流逐次译讲.
(3)生译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句义。
三、出示பைடு நூலகம்学指导二
师:大家已经译讲了全文。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
投影“自学指导二”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时认真思考下面问题,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4、全班交流,师根据学习情况给予适时点拨。
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山: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的重点注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师:同学们,3分钟到,能够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如绝大多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真不错,这么多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思考出这问题,的确不简单,下面我请一些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给以更正补充)
(如只有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自学时间:看来,这几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再延长两分钟,请同学能抓紧时间,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课题
与朱元思书
总课时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第三段。
2、理解富春江山水奇异的特点。
学习重点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第三段。
2、理解富春江山水奇异的特点。
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运用书下的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时认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板书课题),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 练,积累和掌握文言字词,品味文 章骈散结合、简洁隽永的语言风格。 2、反复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 书翻译课文,感受和想象文章描绘 的美景。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 美情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甚 箭 , 猛 浪 若 奔 。
夹 岸 高 山 , 皆 生 寒 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 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 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 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 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 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 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 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 高洁志趣。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表面似乎是写猿鸟等的 声音,实质上是以声音 来反衬山林之寂静。
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 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 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 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
4.“鸢飞戾天者”和
“经 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 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问题研讨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这样写的 用意是什么? 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3、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 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 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和情节。

3.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文本主题与情节分析,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2.难点:商议文本潜在含义并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发现“家庭”是本文的主要话题。

在文中,朱元思向母亲询问获得自由和谅解的方法。

然而母亲提醒他只有坦诚又文雅的言语才能打动他的情感和理智。

3.理解文本情节,发现故事讲述了朱元思博得初恋女友美香子的爱的经过。

正如母亲所说,朱元思的文雅姿态和纯真的情感打动了美香子的心,两人在这种纯真浪漫的情感中相爱了。

4.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例如“清丽”、“端庄”等形容词和词组。

5.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商议文中的“自由”概念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提醒我们思考自由的定义和解决自由意志的局限性,这正是文本所探讨的问题。

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读者,如果你想获得自由并保持纯净和态度正确,你必须打动别人的心。

6.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

2.讨论和研究法。

三、教学步骤1.展示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复习上一个课时的内容。

2.分析文本主题,展示文本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

5.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度。

2.教学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和讨论小组论文本次教学以小说《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为教材,围绕纯净的情感和自由的概念展开,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初二语文 21课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初二语文 21课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水色——水皆缥碧 1、清澈 水深——千丈见底
正面描写 静 夸张 (详) 侧面描写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略)
•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 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 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 “寒”字,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 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 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 感。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分析文本景 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 引发的内心感触。
自学指导一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 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结构
2、作者从哪些方面体现山之 奇、水之异的?运用了什么手 法? 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 等角度,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达标检测
思考:作者写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似乎 可以结束,然而作者为什么又写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一是反复渲染景色的美丽。 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作业
• 学习本课写景的写作手法,写一篇 游记的小练笔300字左右。
自学指导二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你怎么理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抒发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 含蓄的表达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 洁志趣。
课堂小结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 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 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 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 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 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 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2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2、山水有什么特点让吴均称之为“异水奇山”?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北京市黑庄户中学课时教案
八年级年级语文学科教师:编号:
课题:《与朱元思书》2
课型
精讲
日期




1、能够熟练背诵、翻译全文。
2、理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背诵、翻译全文。
2、理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积累文言实词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
(一)借助课下注解翻译课文3段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第一二段,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一、读课文,抽查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积累情况。

二、深入探究: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2.本文描写山水之美,作者用了哪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4、文中又是如何写水和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班内展示,适当点拨。

三、尽述其美:我们带着这份美感再次品读这篇文章,然后分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采用“我读▁▁▁▁▁▁▁▁▁▁▁,感受到▁▁▁▁▁▁▁▁▁▁▁。

”或“▁▁▁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交流对美文的感受。

四、体情品意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2、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五、探寻艺术的魔棒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请同学们带着探寻艺术魔棒的诚切之心再次品读本文。

说出你探寻到的艺术魔棒是什么?六、小结全文。

学生谈这堂课上的收获,老师总结。

七、拓展延伸同学们,《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附参考答案:1、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3、艺术魔棒①、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②、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

《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3.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资料,搜集有关富春江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美景美文美读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情挥洒,请看图片诵读文章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03
拓展与延伸
对比阅读《三峡》
01 对比内容
将《与朱元思书》与《三峡》进行对比,分析两 篇文章在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02 对比手法
探讨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描写角度 等方面的差异。
03 对比意义
通过对比,加深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提高对自然 景色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探讨吴均的创作风格
课堂提问与回答
总结词:启发思考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 涉及文章的主题、情感、语言特色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进课堂互 动。
教师点评与总结
总结词:引导反馈
详细描述: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亮点和不足,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同时,对课堂内容进 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与朱元思书》第二 课时
目录
• 复习与导入 • 深入理解课文 • 拓展与延伸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作业与巩固
01
复习与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总结《与朱元思书》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 01 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等。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确保学生掌 02 握文章的基本语言点。
提出上节课遗留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 03 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探讨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分析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如文风 的演变、文学形式的创新、思想内容 的表达等。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内部的交 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二课时
编写:宋东佳审阅:宋东佳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自学探究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齐读课题《与朱元思书》,你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与……书”中“书”是“书信”的意思;朱元思是作者吴均的朋友;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作者写给朋友的信中到底讲述了什么内容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用一句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原来此信不同于一般的书信,没有叙述日常事务,也没有客套的问候语,寥寥百余字,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奇山异水”。

三、合作释疑
(一)意境美
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
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
1、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

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1)作者在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写出了“奇山”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写法?
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3)“泉水激石……百叫无绝”写出了“奇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提示: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

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4)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树木茂密)
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

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二)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么,你从课文的这两句中读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了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鄙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吴均生活的南朝梁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宋齐梁陈>,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紊乱。

吴均一生仕途不顺,梁武帝时他因为私自撰写《齐春秋》,过于写实,得罪了梁武帝,遭到了焚书免官的惩处,后来便避世隐居于石门山。

)《与朱元思书》就是作者寄情山水,自明其志,也可能含有劝勉朋友之意。

四、点拔升华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吴均绝赞富春江山水抒归隐之心,今天的富春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黄金旅游线。

让我们再次诵读全文,回味今天的“富春江之旅”吧!
五、训练达标
六、拓展延伸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

”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

读完此文,你能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吗?
●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