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
必修2《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新人教版)
A
1
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
的角
D
B1
O
C
解:见板书
A
B
四:知识小结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利用定义; 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 (2)利用判定定理.
即: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3. 线面角的概念及范围: 0° ≤θ≤ 90°
五:作业 课本P67练习
生活中的线面垂直现象:
旗杆与底面垂直
塔与地面垂直
大桥的桥柱与水面垂直
军人与地面垂直
思 考 一条直线 与一个平面垂直
的意义是什么? A
C
C1
α
B
B1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我们说直线 l 与平面 互相垂直, 记作 l .垂足平面的垂线 Nhomakorabeal
P
直线 l 的垂面
画法: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常把直线画成与
总结: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所示,一条直线PA和平面 相交,但不垂直,这
条直线叫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
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P向平面引垂线PO ,过垂 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la
lb
a
l
b
abA
线不在多,相交就灵
l
b
Aa
作用: 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记忆: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例1 如图
a
b
已知:a//b,a , 求证:b .
n m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件时, AC BD ?
A
D
B
底面四边形 ABCD 对角
C
线相互垂直.
A
D
B
C
线面所成的角 关键:过斜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
斜线
斜足
A α
射影
P
线面所成角 (锐角∠PAO)
O
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 (1)A1C1与面ABCD所成的角 (2) A1C1与面BB1D1D所成的角
BD,CD都在桌面内,BD∩CD=D, AD⊥CD,AD⊥BD,
直线AD所在的直线与桌面垂直 A
B
D
C
l
P
mn
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
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 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a
l
l b a
A
Aa
“平面内”,“相交”,“垂直”三个条件必不可少
简记为: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作用: 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已知 a // b, a ,求证 b .
即: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 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证明:在平面 内作
两条相交直线m,n.
a
b
因为直线 a ,
P
A C
B
1. 已知:正方体中,AC是面对角线,
BD′是与AC 异面的体对角线.求证:AC⊥BD′
D′
C′
D′
C′
A′A′
B′ B′
D
D
A
OB
C
C
A
B
l
b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直线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
要点诠释:(1)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注意区别。
(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3)若,则。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特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要点诠释:(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
(2)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
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
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要点诠释:(1)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直线在平面的射影是一条直线。
(2)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
(3)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4)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知识点三、二面角1.二面角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表示方法:棱为、面分别为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如果棱记作,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或。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新知初探]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1)自然语言: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2)图形语言:如图.画直线l与平面α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3)符号语言:任意a⊂α,都有l⊥a⇒l⊥α.[点睛](1)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形.(2)注意定义中“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等同但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自然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2)图形语言:如图所示.(3)符号语言:a⊂α,b⊂α,a∩b=P,l⊥a,l⊥b⇒l⊥α.[点睛]判定定理条件中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此处强调“相交”,若两条直线平行,则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垂直.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如图,∠PAO就是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角.(2)当直线AP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所成的角是90°.(3)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它们所成的角是0°.(4)线面角θ的范围:0°≤θ≤90°.[点睛]把握定义应注意两点:①斜线上不同于斜足的点P的选取是任意的;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过斜足和垂足的一条直线而不是线段.[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则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相交,可能异面,也可能平行()(2)若a∥b,a⊂α,l⊥α,则l⊥b()(3)若a⊥b,b⊥α,则a∥α()答案:(1)×(2)√(3)×2.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在平面α内D.无法确定解析:选D3.如图,∠BCA=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1)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AC,BC(2)BC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典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不与这个平面垂直;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④若l与平面α不垂直,则平面α内一定没有直线与l垂直.[答案]②(1)对于线面垂直的定义要注意“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说法与“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不是一回事,后者说法是不正确的,它可以使直线与平面斜交.(2)判定定理中要注意必须是平面内两相交直线.[活学活用]1.若三条直线OA,OB,OC两两垂直,则直线OA垂直于()A.平面OAB B.平面OACC.平面OBC D.平面ABC解析:选C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①三角形的两边;②梯形的两边;③圆的两条直径;④正五边形的两边.能保证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④线面垂直的判定[典例]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ABC=90°,D是AC的中点,且SA=SB=SC.(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因为SA=SC,D是AC的中点,所以SD⊥AC.在Rt△ABC中,AD=BD,由已知SA=SB,所以△ADS≌△BDS,所以SD⊥BD.又AC∩BD=D,所以SD⊥平面ABC.(2)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BD⊥AC.由(1)知SD⊥BD.又因为SD∩AC=D,所以BD⊥平面SAC.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的步骤(1)在这个平面内找两条直线,使它和这条直线垂直;(2)确定这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直线;(3)根据判定定理得出结论.[活学活用]如图,AB为⊙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M为圆周上任意一点,AN⊥PM,N为垂足.(1)求证:AN⊥平面PBM.(2)若AQ ⊥PB ,垂足为Q ,求证:NQ ⊥PB . 证明:(1)∵AB 为⊙O 的直径, ∴AM ⊥BM .又PA ⊥平面ABM ,∴PA ⊥BM . 又∵PA ∩AM =A ,∴BM ⊥平面PAM . 又AN ⊂平面PAM ,∴BM ⊥AN . 又AN ⊥PM ,且BM ∩PM =M , ∴AN ⊥平面PBM .(2)由(1)知AN ⊥平面PBM , PB ⊂平面PBM ,∴AN ⊥PB . 又∵AQ ⊥PB ,AN ∩AQ =A , ∴PB ⊥平面ANQ .又NQ ⊂平面ANQ ,∴PB ⊥NQ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典例] 三棱锥S -ABC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且为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如图,过S 作SO ⊥平面ABC 于点O ,连接AO ,BO ,CO .则SO ⊥AO ,SO ⊥BO ,SO ⊥CO .∵SA =SB =SC =a , ∴△SOA ≌△SOB ≌△SOC , ∴AO =BO =CO , ∴O 为△ABC 的外心. ∵△ABC 为正三角形, ∴O 为△ABC 的中心. ∵SO ⊥平面ABC ,∴∠SAO 即为S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在Rt △SAO 中,SA =a ,AO =23×32a =33a ,∴cos ∠SAO =AO SA =33,∴SA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步骤(1)作角:作(或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将空间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角(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作射影要过斜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和斜足(有时可以是两垂足)作直线,注意斜线上点的选取以及垂足的位置要与问题中已知量有关,才能便于计算.(2)证明:证明某平面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计算:通常在垂线段、斜线和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计算.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直线A1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2)直线A1B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3)直线A1B与平面AB1C1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1)由线面角定义知,∠A1BA为A1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A1BA=45°.(2)如图,连接A1D,设A1D∩AD1=O,连接BO,则易证A1D⊥平面ABC1D1,∴A1B在平面ABC1D1内的射影为OB,∴A1B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为∠A1BO.∵A1O=12A1B,∴∠A1BO=30°.(3)∵A1B⊥AB1,A1B⊥B1C1,∴A1B⊥平面AB1C1D,即A1B与平面AB1C1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90°.答案:(1)45°(2)30°(3)90°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那么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A.α∥β,且m⊂αB.m∥n,且n⊥βC.m⊥n,且n⊂βD.m⊥n,且n∥β解析:选B2.若两条不同的直线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A.平行B.相交C.异面D.以上皆有可能解析:选D.3.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①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②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③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另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④若两条直线垂直,则过其中一条直线有惟一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垂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①②不正确.4.如图,α∩β=l,点A,C∈α,点B∈β,且BA⊥α,BC⊥β,那么直线l与直线AC的关系是()A.异面B.平行C.垂直D.不确定解析:选C5.如图所示,若斜线段AB是它在平面α上的射影BO的2倍,则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A.60°B.45°C.30°D.120°解析:选A6.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要得到结论l⊥α,则需要在条件a⊂α,b⊂α,l⊥a,l⊥b中另外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答案:a,b相交7.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AB,则直线P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答案:45°8.已知PA垂直于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若PC⊥BD,则平行四边形ABCD 一定是________.答案:菱形9.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BDC=90°,AC=BD=2,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且EF= 2.求证:BD⊥平面ACD.证明:取CD的中点为G,连接EG,FG.又∵E,F分别为AD,BC的中点,∴FG∥BD,EG∥AC.∵AC =BD =2,则EG =FG =1.∵EF =2,∴EF 2=EG 2+FG 2,∴EG ⊥FG , ∴BD ⊥EG .∵∠BDC =90°,∴BD ⊥CD . 又EG ∩CD =G ,∴BD ⊥平面ACD .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A 1B 1的中点,求直线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如图,取CD 的中点F ,连接EF 交平面ABC 1D 1于O ,连接AO ,B 1C .由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易得B 1C ⊥BC 1,B 1C ⊥D 1C 1,BC 1∩D 1C 1=C 1,BC 1⊂平面ABC 1D 1,D 1C 1⊂平面ABC 1D 1,∴B 1C ⊥平面ABC 1D 1.∵E ,F 分别为A 1B 1,CD 的中点,∴EF ∥B 1C ,∴EF ⊥平面AC 1,即∠EAO 为直线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在Rt △EOA 中,EO =12EF =12B 1C =22,AE =A 1E 2+AA 21= ⎝⎛⎭⎫122+12=52, ∴sin ∠EAO =EO AE =105. ∴直线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05. 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与AD 1垂直的平面是 ( ) A .平面DD 1C 1C B .平面A 1DB 1 C .平面A 1B 1C 1D 1 D .平面A 1DB答案:B2.下面四个命题:①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②过一点和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③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④过一点和一个平面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D .③④解析:选B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故①不正确;过一点和一个平面垂直的平面有无数个,故④不正确;易知②③均正确.故选B.3.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m,m⊂α,则l⊥α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解析:选B根据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知选项B正确.4.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SD⊥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C⊥SBB.AB∥平面SCDC.SA与平面SBD所成的角等于SC与平面SBD所成的角D.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A所成的角解析:选D选项A正确,因为SD垂直于平面ABCD,而AC在平面ABCD内,所以AC垂直于SD;再由ABCD为正方形,所以AC垂直于BD,而BD与SD相交,所以AC垂直于平面SBD,进而垂直于SB.选项B正确,因为AB平行于CD,而CD在平面SCD内,AB不在平面SCD内,所以AB平行于平面SCD.选项C正确,设AC与BD的交点为O,连接SO,则SA与平面SBD所成的角就是∠ASO,SC与平面SBD所成的角就是∠CSO,易知这两个角相等.选项D错误,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SCD,而DC与SA所成的角是∠SAB,这两个角不相等.5.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AD的中点,F是BB1的中点,则直线EF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解析:连接EB,由BB1⊥平面ABCD,知∠FEB即直线EF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在Rt△FBE中,BF=1,BE=5,则tan∠FEB=55.答案:5 56.如图所示,将平面四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成空间四边形,当平面四边形ABCD 满足________时,空间四边形中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况)解析:在平面四边形中,设AC 与BD 交于E ,假设AC ⊥BD ,则AC ⊥DE ,AC ⊥BE . 折叠后,AC 与DE ,AC 与BE 依然垂直,所以AC ⊥平面BDE ,所以AC ⊥BD .若四边形ABCD 为菱形或正方形,因为它们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同上可证AC ⊥BD .答案:AC ⊥BD (或四边形ABCD 为菱形、正方形等)7.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 (1)求证:AB 1⊥平面A 1BC 1.(2)若D 为B 1C 1的中点,求AD 与平面A 1B 1C 1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题意知四边形AA 1B 1B 是正方形, ∴AB 1⊥BA 1.由AA 1⊥平面A 1B 1C 1得AA 1⊥A 1C 1. 又∵A 1C 1⊥A 1B 1,AA 1∩A 1B 1=A 1, ∴A 1C 1⊥平面AA 1B 1B , 又∵AB 1⊂平面AA 1B 1B , ∴A 1C 1⊥AB 1.又∵BA 1∩A 1C 1=A 1,∴AB 1⊥平面A 1BC 1. (2)连接A 1D .设AB =AC =AA 1=1, ∵AA 1⊥平面A 1B 1C 1,∴∠A 1DA 是AD 与平面A 1B 1C 1所成的角.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 1B 1C 1中,D 为斜边的中点, ∴A 1D =12×B 1C 1=22.在Rt △A 1DA 中,AD =A 1D 2+A 1A 2=62. ∴sin ∠A 1DA =A 1A AD =63,即AD 与平面A 1B 1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8.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BC =1,∠ACB =90°,AA 1=2,D 是A 1B 1的中点.(1)求证C1D⊥平面AA1B1B;(2)当点F在BB1上的什么位置时,会使得AB1⊥平面C1DF?并证明你的结论.证明:(1)∵ABC-A1B1C1是直三棱柱,∴A1C1=B1C1=1,且∠A1C1B1=90°.又D是A1B1的中点,∴C1D⊥A1B1.∵AA1⊥平面A1B1C1,C1D⊂平面A1B1C1,∴AA1⊥C1D,又A1B1∩C1D=D,∴C1D⊥平面AA1B1B.(2)作DE⊥AB1交AB1于E,延长DE交BB1于F,连接C1F,则AB1⊥平面C1DF,点F为所求.∵C1D⊥平面AA1B1B,AB1⊂平面AA1B1B,∴C1D⊥AB1.又AB1⊥DF,DF∩C1D=D,∴AB1⊥平面C1DF.∵AA1=A1B1=2,∴四边形AA1B1B为正方形.又D为A1B1的中点,DF⊥AB1,∴F为BB1的中点,。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角
第41页/共82页
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
第42页/共82页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0度角
180度角
00~1800
第43页/共82页
例1.在正方体中,找出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并指出大小.
答:底面四边形ABCD对角线相互垂直.
探究
第19页/共82页
小结
思想方法
第20页/共82页
前面讨论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那么直线与平面不垂直时情况怎么样呢?
问题提出
第21页/共82页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第2课时
第22页/共82页
线面角相关概念
α
P
l
A
第23页/共82页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
第44页/共82页
例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二面角B1-AC-B的正切值.
第45页/共82页
例3 如图所示,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为30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它与堤角的水平线AB的夹角为450 ,沿这条直道从堤脚C向上行走10m到达E处,此时人升高了多少m?
第65页/共82页
小结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简述为
“线面垂直,则线线平行”
思想方法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不但提供了用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也提供了作平行线的一种方法.
“线面垂直,则线线垂直”
第66页/共82页
作业
P71练习1,2P73习题2.3 A组,5,6. B组1,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B m
α
g
n
g
l
AB=A’B
A
B m
α
g
n
A’
l
AB=A’B
A
B m
α
g
n
A’
l
AB=A’B
A
B m
α
g
n
A’
l
A
B m
α
g
n
A’
A
l
B m
α
g
n D
C
E
A’
A
l
B m
α
g
n D
C
E
A’
A
l
l ⊥m
B m
α
g
n D
C
E
A’
A
l
l ⊥m
B m
α
C A’
l⊥ m
A
l
AC=A’C
B m
的."李桃懂了,丈夫毕竟是中国人,还是喜欢吃中国菜的,旋即一路小跑的离开. "真好,它个孩子还有你那样的丈夫.你们都是大难不死."卡纳什金娃目光迷离的看着它个小姑娘,不禁自言自语. "也许吧,战场上有时候运气比战术技能还重要."李小克扭过身子,身边就剩下那个女人了."跟我走 吧,带你去见师长." 午餐时间尚未开始,耶夫洛夫很忙,他希望那些新来的民兵,最快下午开始就展开军事训练.见到李小克归来,他火急火燎的命起乖乖做好,新的会议立刻开始. 忽然间,耶夫洛夫注意到别列科夫身边还有个女人,说实话还是挺漂亮的女人."别列科夫,你去了一趟铁匠村,难道 也要立刻选择一个人做副官吗?" 李小克能听出来那话中夹杂着别的思绪,他果断将女人推到前台. "迪莉娅,那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二)
b
α
探究2: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直线 l 和平面 互相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
a
b
α
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 折 痕 AD,将翻折后的纸片放置在桌面上 (BD,DC与桌面接触),请问AD与桌面 垂直吗?
A
B
D
C
容易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 时,AD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a 垂直。
P
为什么?
α
A
O
B
应用举例
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O为下底面的中心, 求证(1)AC⊥平面D1 B1BD A 1 (2)AC⊥D1 O
D1 B1
C
D
A
C
O
B
小结: 1、思路引领:要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可以通 过证明线线垂直来实现. 2、友情提示:平面内的这两条直线必须相交; 3、重点小结: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有哪些?
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 会归纳、概括结论。 创新素质目标:
(1)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2)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3, 教学重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 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 定义和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 判定定理及初步运用
()当l、g都通过点B时,在l上点B的两 1 侧分别取点A, A/ , 使AB A/ B,则由已知条
g
E
n
D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b⊂αa∩b=Ol⊥al⊥b⇒l⊥α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αb⊥α⇒a∥b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2)范围:⎣⎡⎦⎤0,π2.3.平面与平面垂直(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①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2)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l⊥αl⊂β⇒α⊥β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α⊥βl⊂βα∩β=al⊥a⇒l⊥α概念方法微思考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吗?提示垂直.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在平面内可以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该直线垂直,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得出两平行直线中的另一条也与平面内的那两条直线成90°的角,即垂直于平面内的这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垂直于这个平面.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吗?提示垂直.在两个相交平面内分别作与第三个平面交线垂直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这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这两条垂线平行,所以该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直线a⊥α,b⊥α,则a∥b.(√)(4)若α⊥β,a⊥β,则a∥α.(×)(5)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6)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题组二教材改编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2)解 取AB的中点E,连结DE、PE,
由E为AB的中点知DE∥BC,
∵AB⊥BC,∴AB⊥DE.
∵PD⊥平面ABC,∴PD⊥AB.
又AB⊥DE,DE∩PD=D,
∴AB⊥平面PDE,∴PE⊥AB.
∴∠PED是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
在△PED中,DE 1 BC 6 , PD 3, ∠PDE=90°,
(2)已知MN⊥CD,只需再证MN⊥PC,易看出 △PMC为等腰三角形,利用N为PC的中点,可 得MN⊥PC.
证明 (1)连接AC,AN,BN, ∵PA⊥平面ABCD,∴PA⊥AC, 在Rt△PAC中,N为PC中点, AN 1 PC.
2 ∵PA⊥平面ABCD, ∴PA⊥BC,又BC⊥AB,PA∩AB=A, ∴BC⊥平面PAB,∴BC⊥PB, 从而在Rt△PBC中,BN为斜边PC上的中线, BN 1 PC.∴AN=BN, ∴△ABN2为等腰三角形, 又M为底边AB的中点,∴MN⊥AB, 又∵AB∥CD,∴MN⊥CD.
【例2】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 △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2AD=8, AB=2DC=4 5 . (1)设M是PC上的一点, 证明:平面MBD⊥平面PAD; (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思维启迪 (1)因为两平面垂直与M点位置无 关,所以在平面MBD内一定有一条直线垂直于 平面PAD,考虑证明BD⊥平面PAD. (2)四棱锥底面为一梯形,高为P到面ABCD的距离.
∵PA∩AB=A,∴AD⊥平面PAB,∴AD⊥PB.4分
又∵AD∩AN=A,∴PB⊥平面ADMN.
∵ DM 平面ADMN,∴PB⊥DM.
6分
(2)解 连接DN,
∵PB⊥平面ADMN,
必修2课件: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V
K
C F B
的条件下,有人说“ ⊥ , ⑵ 在⑴的条件下,有人说“VB⊥AC, VB⊥EF, ∴ VB⊥平面 ⊥ , ⊥平面ABC”,对吗? ,对吗?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的定义 关键: 关键:线不在多 相交则行 线面垂直
探究1 探究1: 内的一条直线垂直,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 互相垂直? 则直线 l 和平面 α 互相垂直?
a
b
α
探究2 探究2: 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互相垂直? 则直线 l 和平面 α 互相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
练习: 练习:
如图,在三棱锥 如图 在三棱锥V-ABC中 , 在三棱锥 中 VA=VC,AB=BC,K是AC的中 A = = 是 的中 求证: ⊥平面VKB. 点。求证:AC⊥平面 .
V
K
C B
变式: 变式:
分别是AB、 ⑴若E、F分别是 、BC 的 、 分别是 中点,试判断EF与平面 与平面VKB 中点,试判断 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 的位置关系.
如图, 求证: b 例2. 如图,已知 a // b, a ⊥ α ,求证: ⊥ α .
证明: 证明:设m为 α 内的任一 直线 .
a
n
b
因为 a ⊥α ,根据直线与 平面垂直的定义知
α
m
a ⊥ m.
又因为 b // a , 所以 b ⊥ m . 因为m为 α 内的任一直线 , 所以 b ⊥ α .
例题1 如图,在正方体ABCD例题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ABCD
D1 A1 B1 C1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二)
即BA1与平面A1 B1CD所成的角为30
12
0
线面角的计算小结:
1、找出或作出线面角; 2、证明(1)中的角就是所求的角; 3、求出此角的大小。
la l b a b a b A
l
l
b
A
a
作用: 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
3
直线与直线垂直
随堂练习
如图,直四棱柱 ABCD ABCD(侧棱与底面垂直 的棱柱成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 ABCD 满足什么 条件时,AC BD ?
B
0是
ABC的垂心
O A C
PA、PB、PC两两垂直 (3)P到三边AB、BC、AC距离相等
0是 ABC的内心
15
知识小结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利用定义;垂直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 (2)利用判定定理.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 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步骤: 一“作”二“证”三“求”
关键:确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13
变式: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BC,CC1的中点,
求EF与面ACC1A1所成的角.
D1 C1 B1 F C
O
A1
D
E
14
1
A
B
特例:四面体P-ABC的顶点P在平面上的射影O
【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基础知识1.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❶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再多(即无数条)的直线垂直,但这些直线不相交就不能说明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二、常用结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五个结论(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1)CD⊥AE;(2)PD⊥平面ABE.[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底面ABCD,∴PA⊥CD,又∵AC⊥CD,且PA∩AC=A,∴CD⊥平面PAC.∵AE⊂平面PAC,∴CD⊥AE.(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PD⊂平面PCD,∴AE⊥PD.∵PA⊥底面ABCD,AB⊂底面ABCD,∴PA⊥AB.又∵AB⊥AD,且PA∩AD=A,∴AB⊥平面PAD,∵PD⊂平面PAD,∴AB⊥PD.又∵AB ∩AE =A ,∴PD ⊥平面ABE .[解题技法]证明线面垂直的4种方法(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l ⊥a ,l ⊥b ,a ⊂α,b ⊂α,a ∩b =P ⇒l ⊥α.(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 ,a ⊂α,a ⊥l ⇒a ⊥β.(3)性质:①a ∥b ,b ⊥α⇒a ⊥α,②α∥β,a ⊥β⇒a ⊥α.(4)α⊥γ,β⊥γ,α∩β=l ⇒l ⊥γ.(客观题可用)[口诀归纳]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相交于一点,面外还有一直线,垂直两线是条件.[题组训练]1.(2019·安徽知名示范高中联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BC =BB 1,AB 1∩A 1B =E ,D 为AC 上的点,B 1C ∥平面A 1BD .(1)求证:BD ⊥平面A 1ACC 1;(2)若AB =1,且AC ·AD =1,求三棱锥A BCB 1的体积.解:(1)证明:如图,连接ED ,∵平面AB 1C ∩平面A 1BD =ED ,B 1C ∥平面A 1BD ,∴B 1C ∥ED ,∵E 为AB 1的中点,∴D 为AC 的中点,∵AB =BC ,∴BD ⊥AC .∵A 1A ⊥平面ABC ,BD ⊂平面ABC ,∴A 1A ⊥BD .又∵A 1A ,AC 是平面A 1ACC 1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D ⊥平面A 1ACC 1.(2)由AB =1,得BC =BB 1=1,由(1)知AD =12AC ,又AC ·AD =1,∴AC 2=2,∴AC 2=2=AB 2+BC 2,∴AB ⊥BC ,∴S △ABC =12AB ·BC =12,∴V A BCB 1=V B 1ABC =13S △ABC ·BB 1=13×12×1=16.2.如图,S 是Rt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 =SB =SC ,D 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DE⊥AB,∵SA=SB,∴SE⊥AB.又SE∩DE=E,∴AB⊥平面SDE.又SD⊂平面SDE,∴AB⊥SD.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SD⊥AC.又AC∩AB=A,∴SD⊥平面ABC.(2)∵AB=BC,∴BD⊥AC,由(1)可知,SD⊥平面ABC,又BD⊂平面ABC,∴SD⊥BD,又SD∩AC=D,∴BD⊥平面SAC.考点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求证:(1)AB∥平面A1B1C;(2)平面ABB1A1⊥平面A1BC.[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平面A1B1C.(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因此AB1⊥A1B.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 1⊥平面A 1BC .因为AB 1⊂平面ABB 1A 1,所以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解题技法]证明面面垂直的2种方法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化成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题组训练]1.(2019·武汉调研)如图,三棱锥P ABC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A ⊥PC ,PB =2.求证:平面PAC ⊥平面ABC .证明: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PO .因为△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BO ⊥AC ,BO = 3.因为PA ⊥PC ,所以PO =12AC =1.因为PB =2,所以OP 2+OB 2=PB 2,所以PO ⊥OB .因为AC ∩OP =O ,所以BO ⊥平面PAC .又OB ⊂平面ABC ,所以平面PAC ⊥平面ABC .2.(2018·安徽淮北一中模拟)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且PA =AD .求证:(1)AF ∥平面PEC ;(2)平面PEC ⊥平面PCD .证明:(1)取PC 的中点G ,连接FG ,EG ,∵F 为PD 的中点,G 为PC 的中点,∴FG为△CDP的中位线,∴FG∥CD,FG=12 CD.∵四边形ABCD为矩形,E为AB的中点,∴AE∥CD,AE=12 CD.∴FG=AE,FG∥AE,∴四边形AEGF是平行四边形,∴AF∥EG,又EG⊂平面PEC,AF⊄平面PEC,∴AF∥平面PEC.(2)∵PA=AD,F为PD中点,∴AF⊥PD,∵PA⊥平面ABCD,CD⊂平面ABCD,∴PA⊥CD,又∵CD⊥AD,AD∩PA=A,∴CD⊥平面PAD,∵AF⊂平面PAD,∴CD⊥AF.又PD∩CD=D,∴AF⊥平面PCD.由(1)知EG∥AF,∴EG⊥平面PCD,又EG⊂平面PEC,∴平面PEC⊥平面PCD.[课时跟踪检测]A级1.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能得出a⊥b的是() A.a⊥α,b∥β,α⊥βB.a⊥α,b⊥β,α∥βC.a⊂α,b⊥β,α∥βD.a⊂α,b∥β,α⊥β解析:选C对于C项,由α∥β,a⊂α可得a∥β,又b⊥β,得a⊥b,故选C.2.(2019·湘东五校联考)已知直线m,l,平面α,β,且m⊥α,l⊂β,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β,则m⊥l;②若α⊥β,则m∥l;③若m⊥l,则α⊥β;④若m∥l,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④B.③④C.①②D.①③解析:选A对于①,若α∥β,m⊥α,l⊂β,则m⊥l,故①正确,排除B.对于④,若m∥l,m⊥α,则l⊥α,又l⊂β,所以α⊥β.故④正确.故选A.3.已知P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C为圆上异于A,B两点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PA⊥BC B.BC⊥平面PACC.AC⊥PB D.PC⊥BC解析:选C由PA⊥平面ACB⇒PA⊥BC,故A不符合题意;由BC⊥PA,BC⊥AC,PA∩AC=A,可得BC⊥平面PAC,所以BC⊥PC,故B、D不符合题意;AC⊥PB显然不成立,故C符合题意.4.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AB⊥AC,BD⊥AC,那么点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解析:选A因为AB⊥AC,BD⊥AC,AB∩BD=B,所以AC⊥平央ABD,又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BD,所以点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必在直线AB上.5.如图,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则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A.BC∥平面PDFB.DF⊥平面PAEC.平面PDF⊥平面PAED.平面PDE⊥平面ABC解析:选D因为BC∥DF,DF⊂平面PDF,BC⊄平面PDF,所以BC∥平面PDF,故选项A正确.在正四面体中,AE⊥BC,PE⊥BC,AE∩PE=E,所以BC⊥平面PAE,又DF∥BC,则DF⊥平面PAE,从而平面PDF⊥平面PAE.因此选项B、C均正确.6.如图,已知∠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个;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个.解析:∵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AB⊥AC,AB⊥PC,AC∩PC=C,∴AB⊥平面PAC,又∵AP⊂平面PAC,∴AB⊥AP,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答案:317.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β;②若α外的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α;③设α∩β=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β;④直线l⊥α的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其中所有的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正确;②正确;满足③的α与β不一定垂直,所以③错误;直线l⊥α的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所以④错误.故所有的真命题的序号是①②.答案:①②8.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α与棱AB,AC,A1C1,A1B1分别交于点E,F,G,H,且直线AA1∥平面α.有下列三个命题:①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②平面α∥平面BCC1B1;③平面α⊥平面BCFE.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因为AA1∥平面α,平面α∩平面AA1B1B=EH,所以AA1∥EH.同理AA1∥GF,所以EH∥GF,又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易知EH=GF=AA1,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若平面α∥平面BB1C1C,由平面α∩平面A1B1C1=GH,平面BCC1B1∩平面A1B1C1=B1C1,知GH∥B1C1,而GH∥B1C1不一定成立,故②错误;由AA1⊥平面BCFE,结合AA1∥EH知EH⊥平面BCFE,又EH⊂平面α,所以平面α⊥平面BCFE,故③正确.答案:①③9.(2019·太原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BAD=60°,PA=PD=AD=2,点M在线段PC上,且PM=2MC,N为AD的中点.(1)求证:AD⊥平面PNB;(2)若平面PAD⊥平面ABCD,求三棱锥PNBM的体积.解:(1)证明:连接BD.∵PA=PD,N为AD的中点,∴PN⊥AD.又底面ABCD 是菱形,∠BAD =60°,∴△ABD 为等边三角形,∴BN ⊥AD ,又PN ∩BN =N ,∴AD ⊥平面PNB .(2)∵PA =PD =AD =2,∴PN =NB =3.又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N ⊥AD ,∴PN ⊥平面ABCD ,∴PN ⊥NB ,∴S △PNB =12×3×3=32.∵AD ⊥平面PNB ,AD ∥BC ,∴BC ⊥平面PNB .又PM =2MC ,∴V P NBM =V M PNB =23V C PNB =23×13×32×2=23.10.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F 在侧棱B 1B 上,且B 1D ⊥A 1F ,A 1C 1⊥A 1B 1.求证:(1)直线DE ∥平面A 1C 1F ;(2)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A 1C 1,在△ABC 中,因为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所以DE ∥AC ,于是DE ∥A 1C 1,又因为DE ⊄平面A 1C 1F ,A 1C 1⊂平面A 1C 1F ,所以直线DE ∥平面A 1C 1F .(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 1B 1C 1,因为A 1C 1⊂平面A 1B 1C 1,所以AA 1⊥A 1C 1,又因为A 1C 1⊥A 1B 1,A 1B 1∩AA 1=A 1,AA 1⊂平面ABB 1A 1,A 1B 1⊂平面ABB 1A 1,所以A 1C 1⊥平面ABB 1A 1,因为B 1D ⊂平面ABB 1A 1,所以A 1C 1⊥B 1D ,又因为B 1D ⊥A 1F ,A 1C 1∩A 1F =A 1,A 1C 1⊂平面A 1C 1F ,A 1F ⊂平面A 1C 1F ,所以B 1D ⊥平面A 1C 1F ,因为直线B 1D ⊂平面B 1DE ,所以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B 级1.(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MC =2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解:(1)证明:因为PA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所以PO ⊥AC ,且PO =2 3.连接OB ,因为AB =BC =22A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所以PO 2+OB 2=PB 2,所以PO ⊥OB .又因为AC ∩OB =O ,所以PO ⊥平面ABC .(2)作CH ⊥OM ,垂足为H ,又由(1)可得OP ⊥CH ,所以CH ⊥平面POM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 =12AC =2,CM =23BC =423,∠ACB =45°,所以OM =253,CH =OC ·MC ·sin ∠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CD =2AB ,平面PAD ⊥底面ABCD ,PA ⊥AD ,E ,F 分别是CD ,PC 的中点.求证:(1)BE ∥平面PAD ;(2)平面BEF ⊥平面PCD .证明:(1)∵AB ∥CD ,CD =2AB ,E 是CD 的中点,∴AB ∥DE 且AB =DE ,∴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AD ∥BE ,又BE ⊄平面PAD ,AD ⊂平面PAD ,∴BE ∥平面PAD .(2)∵AB ⊥AD ,∴四边形ABED 为矩形,∴BE ⊥CD ,AD ⊥CD ,∵平面PAD ⊥底面ABCD ,平面PAD ∩底面ABCD =AD ,PA ⊥AD ,高中数学学科∴PA⊥底面ABCD,∴PA⊥CD,又PA∩AD=A,∴CD⊥平面PAD,∴CD⊥PD,∵E,F分别是CD,PC的中点,∴PD∥EF,∴CD⊥EF,又EF∩BE=E,∴CD⊥平面BEF,∵CD⊂平面PCD,∴平面BEF⊥平面PCD.。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直线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
要点诠释:(1)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注意区别。
(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3)若.则。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特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要点诠释:(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
(2)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
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
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要点诠释:(1)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直线在平面的射影是一条直线。
(2)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
(3)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4)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知识点三、二面角1.二面角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表示方法:棱为、面分别为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如果棱记作.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或。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及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知识点睛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 ______________ .(Jb/ /■* b丄a.其他性质: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二、平面与平面垂直(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其他性质: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如果一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直2 2精讲精练已知直线/垂直于直线AB 和AC.直线W 垂直于直线BC 和 AC.则直线/,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异面 C •相交 m n 和平面6 0,能得出a 丄戶的一组条件是( .in//a^n//Par\p=in^ rtuan 邛、inca> /»丄0, «丄戶若川,心/是互不重合的直线,g 緘7是互不重合的平面, 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a 丄0, «门0二川,② 若ct 〃0, a n y=zz/»③ 若m 不垂直于<z,④ 若《门0二"f,加〃“,且"E Q , «妙,则n//a 且《〃0;⑤ 若《门0二加,n y=n » aPl 尸/,且ct 丄0, a 丄y, 0丄y,贝J w 丄川丄/, «丄人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_ •边长为a对于直线, A. in//n, B- 川丄心 C. m//D- m//川丄心则《丄《或《丄0:0n 尸小则加〃”; 则加不可能垂直于a 内的无数条直线;D ・垂直A. C 6C. --- a D ・aD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AC 的长为(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上的高AD 为折痕, 把△ABD 和△ACD 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后,某学生得出 下列四个结论:① BD 丄AC^② 是等边三角形;③ 三棱锥DMBC 是正三棱锥;④ 平面ADC 丄平面ABC.其中正确的是(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iBiCi中, 则C,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 上C.直线AC 上 已知直二面角0[-/-〃,点AEa. AC ■丄/,垂足为点C,点医0, BD 丄h 垂足为点D,若AB=2. AC=BD=i ,则CD 的长为3 CD. 1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ZBqC=90。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和平面α互相垂直.疑难疏引 (1)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这一词组,它与“所有直线”是同义语,但与无数条直线不同,定义是说这条直线和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但不能说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它就和这个平面垂直.(2)和平面垂直的直线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3)虽然这样的定义给线面垂直的判定带来困难,但在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却可以得到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给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带来方便,如若a ⊥α,b ⊂α,则a ⊥b ,简述之,即“线面垂直,则线线垂直”,这是我们判定两条直线垂直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画直线和水平平面垂直时,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垂直,则记作l ⊥α.(4)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有命题: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在本节,也有类似的命题.命题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命题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用符号表示为ααα⊥⇒⎪⎭⎪⎬⎫⊥⊥=⋂⊂⊂l n l m l B n m n m ,,.疑难疏引 关于定理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一定要抓牢.(2)命题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命题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以上两个命题都是错误的,因为对于这两个命题,都没有体现出两直线相交这一特性,无数条直线可以是一簇平行线,并不一定具备有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因此,也就不一定得出这一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这一结论.(3)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证明方法:①用线面垂直定义:若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一直线,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②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若一直线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都垂直,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 ③用线面垂直性质:两平行线之一垂直平面,则另一条也必垂直这个平面.④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 ⑤用面面平行性质: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之一,则必垂直于另一平面.⑥用面面垂直性质:两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两平面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这六条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其实质仍是转化思想,它们是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转化. 案例1 如图,正方体有8个顶点和12条棱,每条棱上均有一个中点,于是有棱的中点12个,顶点与中点合起来共有20个〔图(1)〕.过其中的两点可作一条直线;过其中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作一个平面.现在考虑这些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1)试举出一直线与一平面相互垂直的例子(不少于4例);(2)若一直线与一平面相互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构成了一个“垂直关系组”,两个“垂直关系组”当且仅当其中两条直线和两个平面不全同一时称为相异的(或不同的).试求与正方体的棱相关的“垂直关系组”的个数.【探究】在正方体中,所有的棱都和与它相交的面垂直,利用中点也可产生与棱垂直的面.(1)例如AB⊥平面BCKJ〔如图(1)〕;例如EF⊥平面MPON〔如图(1)〕;例如NF⊥平面ADKJ〔如图(2)〕;例如IC⊥平面AJL〔如图(3)〕.(2)正方体的棱有12条,而每一条棱都与3个平面垂直,如图(1)中棱IJ与平面ID、平面NP 与平面JC都垂直,所以与正方体的棱相关的“垂直关系组”的个数是12×3=36.【规律总结】挖掘正方体本身潜藏的特征,将每一条棱的情况分析清楚,做到不重不漏.案例2 如图,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两两垂直,H是△ABC的垂心,求证:PH⊥平面ABC.【探究】根据判定定理,要证线面垂直,需证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根据H 是△ABC的垂心,可知BC⊥AH,又PA、PB、PC两两垂直,得PA⊥面PBC,于是PA⊥BC,由此可知BC垂直于平面PAH内的相交直线PA和AH,结论得证.证明:∵H是△ABC的垂心,∴AH⊥BC.①∵PA⊥PB,PA⊥PC,∴PA⊥平面PBC.又∵BC 平面PBC,PA⊥BC,②由①②知,BC⊥PH,同理,AB⊥PH,∴PH⊥平面ABC.【规律总结】根据所求证的结论,寻求所需的已知条件,看题目是否已经直接给出,或者从题目所给条件,经过推理能够得出,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称为执果索因;也可从条件出发,将这一条件可能得出的结论一一列出,从中选出我们证题所需要的结论,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为由因导果,发散性较强.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疑难疏引 (1)二面角的平面角,则是用来刻画二面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和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样,都化归为用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来表示.但必须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应垂直于二面角的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两条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两个面的相互位置所确定的,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在棱a 上的位置无关.(2)二面角的计算方法①用定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在棱上取一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定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在于找棱与棱上的特殊点.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平移和补形方法的灵活运用.②用垂面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作垂直于二面角的棱或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垂面,则该垂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③面积法:如果一个多边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多边形,且这两个多边形所在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cosθ=原多边形面积射影多边形面积S S .案例3 已知四边形PABC 为空间四边形,∠PCA=90°,△ABC 是边长为32的正三角形,PC=2,D 、E 分别是PA 、AC 的中点,BD=10.试判断直线AC 与平面BDE 的位置关系,并且求出二面角P-AC-B 的大小.解:∵D 、E 分别是PA 、AC 的中点,∴DE ∥PC 且DE=21PC=1. ∵∠PCA=90°,∴AC ⊥DE.∵△ABC 是边长为32的正三角形,并且E 是AC 的中点,∴AC ⊥BE ,并且BE=3.∵DE∩BE=E ,∴直线AC 与平面DEB 垂直.∴∠DEB 为二面角P-AC-B 的平面角.在△BDE 中,由DE=1,BE=3,BD=10得DE 2+BE 2=BD 2,∴∠DEB=90°.综上所述,直线AC 与平面BDE 垂直,二面角P-AC-B 的大小为90°.【规律总结】 与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平面和二面角的两个面相交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角就是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作与棱垂直的平面得到二面角的方法称为“垂面法”.案例4 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 ,求二面角A-PC-B 的正切值.【探究】 要求二面角的正切值,首先要在图形中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其平面角度量二面角的大小,过棱上一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或证棱的垂线,即可产生二面角的平面角,充分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得正切值.解:取AC 的中点M ,连结BM ,作MN ⊥PC 于N ,连结BN.∵PA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易证BM ⊥AC ,AC=平面PAC∩平面ABC.∴BM ⊥平面PAC(面面垂直的性质).∵MN ⊥PC ,∴NB ⊥PC.∴∠MNB 是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易知MN=a 42,BM=a 23. ∴tan ∠MNB=64223==a a MN BM .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6【规律总结】 度量二面角的大小是通过其平面角进行,所以在图形中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就能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利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有些问题也可用斜三角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加以处理.2.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常用的判定方法有:(1)定义法,即说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判定定理,即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疑难疏引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特征: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它说明了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密切关系,用符号表示为:若l ⊥α,l β,则α⊥β.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关键是在其中的一个平面内寻找另一平面的垂线.案例5 如图,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探究】 本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证明,一是作平面的垂线而后证明它在另一个平面内(证法一);二是在一个平面内找一条线段,证明它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证法二).证法一:作AD ⊥平面BSC ,D 为垂足.∵∠ASB=∠ASC=60°,SA=SB=SC ,则AS=AB=AC ,∴D 为△BSC 的外心.又∠BSC=90°,∴D 为BC 的中点,即AD 在平面ABC 内.∴平面ABC ⊥平面BSC.证法二:取BC 的中点D ,连结AD 、SD ,易证AD ⊥BC.又△ABS 是正三角形,△BS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SD.∴AD 2+SD 2=AD 2+BD 2=AB 2=AS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D ⊥SD ,∴AD ⊥平面BSC.又AD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BSC.【规律总结】 本题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典型例题,关键是将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有:(1)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所有直线;(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对于性质定理,它提供了一种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揭示了“平行”与“垂直”的内在联系. 案例6 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若点M 为棱B 1B 上的一点,当MBM B 1的值为多少时,能使D 1M ⊥平面EFB 1?并给出证明. 【探究】 本题属开放型问题,一般先猜后证.由于E 、F 为中点,所以猜想M 也是中点. 解:当11=MBM B 时,能使D 1M ⊥平面EFB 1,证明如下: 当M 为B 1B 中点时,在平面AA 1B 1B 内有△A 1MB 1≌△B 1EB ,∴∠B 1A 1M=∠BB 1E.而∠B 1MA 1+∠B 1A 1M=90°,∴∠B 1MA 1+∠BB 1E=90°.∴A 1M ⊥B 1E.∵D 1A 1⊥平面AA 1B 1B ,B 1E ⊂平面AA 1B 1B,∴D 1A 1⊥B 1E.由于A 1M∩D 1A 1=A 1,∴B 1E ⊥平面A 1MD 1.∵D 1M ⊂平面A 1MD 1,∴B 1E ⊥D 1M.同理,连结C 1M ,可证明B 1F ⊥D 1M.∵B 1E∩B 1F=B 1,∴D 1M ⊥平面EFB 1.【规律总结】 (1)猜想要和题目中的点的性质相联系.(2)平面内证两线垂直的方法可通过三角形中某两个角的和为直角来判断.四、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有:(1)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则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疑难疏引 性质定理(1)成立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线在面内,二是线垂直于交线,才能线面垂直,这一定理也可简述为“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它反映了面面垂直与线面垂直的密切关系;对于第二条性质,只要在其中一个平面内通过一点作另一平面垂线,那么这条垂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对点的位置,它既可以在交线上,也可以不在交线上.(2)运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一般需作辅助线,基本作法是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这样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或线线垂直.案例7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已知α⊥γ,β⊥γ,α∩β=l.求证:l ⊥γ.【探究一】在γ内取一点P ,作PA 垂直α与γ的交线于A ,PB 垂直β与γ的交线于B ,则PA ⊥α,PB ⊥β.∵l=α∩β,∴l ⊥PA,l ⊥PB.∵α与β相交,∴PA 与PB 相交.又PA ⊂γ,PB ⊂γ,∴l ⊥γ.【探究二】在α内作直线m 垂直于α与γ的交线,在β内作直线n 垂直于β与γ的交线,∵α⊥γ,β⊥γ,∴m ⊥γ,n ⊥γ.∴m ∥n.又n ⊂β,∴m ∥β.∴m ∥l,∴l ⊥γ.【探究三】在l 上取一点P ,过点P 作γ的垂线l′,l l l l l P P P l l P '=⋂⇒⎭⎬⎫⎩⎨⎧⊂'⊂'⇒⎪⎪⎪⎪⎭⎪⎪⎪⎪⎬⎫=''∈⊥⊥⎩⎨⎧∈∈⇒⎭⎬⎫=⋂∈βαβαγγβγαβαβα. 但α∩β=l,∴l 与l′重合.∴l ⊥γ.【规律总结】 探究一、探究二都是利用“两平面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一性质,添加了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这样的辅助线.这是两种证法的关键.探究三是利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这一性质,添加了l′这条辅助线,这是关键.通过此例,应仔细体会两平面垂直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五、几种转化关系1.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是立体几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若线面垂直则线和面内任何直线都垂直;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若线垂直于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线面垂直,然后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我们可以简证为,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同样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我们还可证得,若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由上可得,利用线面垂直,可以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实现面面垂直的证明.因此,我们可以说线面垂直关系是线线垂直、面面垂直关系中的枢纽,通过线面垂直可以实现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即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2.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证明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重点,这是我们作进一步的比较、串联、综合、力求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2)理解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转化.①不同层次的平行关系的转化.②不同层次的垂直关系的转化③平行与垂直的转化案例8 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探究】(1)要证明MN∥平面PAD,须证MN平行于平面PAD内某一条直线.注意到M,N分别为AB,PC的中点,可取PD的中点E,从而只须证明MN∥AE即可,证明如下:证明:取PD的中点E,连结AE 、EN.则EN 21CD 21AB AM , 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MN ∥AE.∵AE ⊂平面PAD ,MN ⊄平面PAD ,∴MN ∥平面PAD.(2)要证MN ⊥CD ,可证MN ⊥AB.由问(1)知,需证AE ⊥AB.∵PA ⊥平面ABCD.∴PA ⊥AB ,又AD ⊥AB ,∴AB ⊥平面PAD ,∴AB ⊥AE ,即AB ⊥MN.又CD ∥AB ,∴MN ⊥CD.(3)由问(2)知,MN ⊥CD ,即AE ⊥CD ,再证AE ⊥PD 即可.∵PA ⊥平面ABCD ,∴PA ⊥AD.又∠PDA=45°,E 为PD 的中点.∴AE ⊥PD,即MN ⊥PD.又MN ⊥CD.∴MN ⊥平面PCD.【规律总结】 本题是涉与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线线垂直诸知识点的一道综合题.题(1)的关键是选取PD 的中点E ,所作的辅助线使问题处理方向明朗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是转化规律.活学巧用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a 的平面内.()(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解析:(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②异面,因此应打“×”.(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这无数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须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b,c 有a,b,c 共点于O.∵a ⊥b,a ⊥c,b∩c=o,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a ⊥α.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a 、b 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答案:(1)× (2)× (3)√ (4)√ (5)√2.直线l ⊥平面α,直线m ⊂α,则有()A.l 和m 异面B.l 和m 相交C.l ∥mD.l 不平行于m解析:直线l ⊥平面α,则l 和平面α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即垂足P ,平面α内任一直线m 经过P 时,l 和m 相交,直线m 不经过P 时,由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知,l 和m 异面,故l 和m 不会平行.答案:D3.如图(1),在正方形SG 1G 2G 3中,E 、F 分别是边G 1G 2,G 2G 3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现沿SE 、SF 与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如图(2),使G 1、G 2、G 3三点重合于点G ,这样,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A.SG ⊥平面EFGB.SD ⊥平面EFGC.GF ⊥平面SEFD.GD ⊥平面SEF解析:(1)(直接法)在图(1)中,SG 1⊥G 1E ,SG 3⊥G 3F ,右图(2)中,SG ⊥GE ,SG ⊥GF ,∴SG ⊥平面EFG.(2)(排除法)GF 即G 3F 不垂直于SF ,∴可以否定C ;在△GSD 中,GS=a(正方形边长),GD=a 42,SD=a 423, ∴SG 2≠SD 2+GD 2,∠SDG≠90°,从而否定B 和D.答案:A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α,直线l ⊥m,l ⊥n,则( )A.l ⊥αB.l 和α不垂直C.l 可能与α垂直D.以上都不对解析:在α内取一点P ,则m 和P 确定一个平面β,设β∩α=m′.∵m ∥α,∴m ∥m′.∵l ⊥m,∴l ⊥m′.n 和P 确定一个平面γ,设γ∩α=n′,∵n ∥α,∴n ∥n′. ∵l ⊥n,∴l ⊥n′.∵m 和n 是异面直线,∴m′和n′相交于P.∴l ⊥α.答案:A5.如图,BC 是Rt △ABC 的斜边,AP ⊥平面ABC ,连结PB 、PC ,作PD ⊥BC 于点D ,连结AD ,则图中共有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个.解析:Rt △PAB 、Rt △PAC 、Rt △ABC 、Rt △ADP.可证BC ⊥平面APD ,由BC ⊥AD ,BC ⊥PD可证Rt △PBD 、Rt △PDC 、Rt △ADB 、Rt △ADC 共8个.答案:86.如图,α∩β=CD,EA ⊥α,垂足A ,EB ⊥β,垂足B.求证:CD ⊥AB.解析:∵EA ⊥α,CD ⊆α,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则有CD ⊥EA.同样∵EB ⊥β,CD ⊆β,则有EB ⊥CD.又EA∩EB=E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则有CD ⊥平面AEB.又∵AB ⊆平面AEB , ∴CD ⊥AB.7.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P 为DD 1的中点,O 为ABCD 的中心,求证:B 1O ⊥平面PAC.解析:使B 1O 垂直于平面PAC 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证明:连结AB 1、CB 1,设AB=1.因为AB 1=CB 1=2,AO=CO ,所以B 1O ⊥AC.连结PB 1.因为OB 12=OB 2+BB 12=23,PB 12=PD 12+B 1D 12=49,OP 2=PD 2+DO 2=43, 所以OB 12+OP 2=PB 12.所以B 1O ⊥PO.所以B 1O ⊥平面PAC.8.(1)二面角指的是( )A.两个平面相交所组成的角B.经过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所组成的图形C.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图形D.两个平面所夹的不大于90°的角(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二面角的棱上某一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引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B.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C.在二面角的一个面内引棱的垂线,该垂线与其在另一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D.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是一个锐角、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解析:(1)根据二面角的定义讨论,故选C.(2)一一判断,可以发现应该选C.因为按C 中所给的方法,当二面角是一个锐角时,得到的确实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但当二面角是一个直二面角时,得到的是一个零度角;当二面角是一个钝角时,得到的是二面角平面角的一个补角.即C 中方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答案:(1)C (2)C9.如果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大小关系不确定解析:如下图答案:C10.已知D 、E 分别是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AA 1和BB 1上的点,且A 1D=2B 1E=B 1C 1.求过D 、E 、C 1的平面与棱柱的下底面A 1B 1C 1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解析:如图,在平面AA 1B 1B 内延长DE 和A 1B 1交于点F ,则F 是面DEC 1与面A 1B 1C 1的公共点,C 1F 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所求二面角就是D C 1F A 1的平面角.∵A 1D ∥B 1E ,且A 1D=2B 1E ,∴E 、B 1分别为DF 和A 1F 的中点.∵A 1B 1=B 1C 1=A 1C 1,∴FC 1⊥A 1C 1.又面AA 1C 1C ⊥A 1B 1C 1,FC 1⊂面A 1B 1C 1,∴FC 1⊥面AA 1C 1C ,而DC 1⊂面AA 1C 1C ,∴FC 1⊥DC 1.∴∠DC 1A 1是二面角D-FC 1-A 1的平面角,由已知A 1D=B 1C 1=A 1C 1,∴∠DC 1A 1=4π. 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4π. 11.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6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 ,它与堤脚的水平线AB 的夹角为30°,沿这条直道从堤脚向上行走1033 m 时人升高了_________米( ) B.5.5 C解析:取CD 上一点E ,设CE=103 m ,过点E 作直线AB 所在的水平面的垂线EG ,垂足为G ,则线段EG 的长就是所求的高度.作EF ⊥AB 于F ,则EG=EFsin60°=CE·sin30°sin60° =5.72152321310==⨯⨯ (m).答案:D12.如图,设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则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A.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垂直B.它们两两都垂直C.平面PAB与平面PBC垂直、与平面PAD不垂直D.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不垂直解析:在平面PAB中,∵AD⊥AB,AD⊥PA且AB,PA⊂面PAB∴AD⊥面PAB∴面PAD⊥面PAB∵BC∥AD∴BC⊥面PAB∴面PBC⊥面PAB答案:A13.已知m、l是直线,a、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1)若l垂直于α内两条相交直线,则l⊥α;(2)若l平行于α,则l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3)若m⊂α,l⊂β,且l⊥m,则α⊥β;(4)若l⊂β,且l⊥α,则α⊥β;(5)若m⊂α,l⊂β,且α∥β,则l∥m.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解析:本题考查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命题(1)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正确;命题(2),l∥α,但l不能平行于α内所有直线;命题(3),l⊥m,不能保证l⊥α,即分别包含l与m的平面α、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而不垂直;命题(4),为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正确;命题(5),α∥β,但分别在α、β内的直线l与m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答案:(1)、(4)14.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解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1),直线a⊥平面α,b⊆α,c⊆α,且b∩c=A,则a⊥b,a⊥c,即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b,c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但b,c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c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c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易知A1B1平面ABCD,A1D1∥平面ABCD,但A1B1∩A1D1=A1,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综上可知①、④正确.(1) (2)答案:B15.课本在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采用的方法是反证法.请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使用反证法,它的步骤是什么?答:反证法一般用于从正面入手很难考虑的时候,如题目中有“不可能”、“没有”、“至少”、“至多”等词语时,很难直接应用定理或公式,这时它们的反面往往只有一种情况,只要将这一种情况否定了,命题便得到证明.反证法的证题步骤是:(1)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一步步推导出与某个定理、公式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3)肯定原命题结论正确.16.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①两个平面垂直,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与它们交线垂直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②两个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且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一定分别与另一平面垂直;③两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直线互相垂直.解析:①若该点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则命题是错误的,如图(1),正方体AC1中,平面AC⊥平面AD1,平面AC∩平面AD1=AD,在AD上取点A,连结AB1,则AB1⊥AD,即过棱上一点A的直线AB1与棱垂直,但AB1与平面ABCD不垂直,其错误的原因是AB1没有保证在平面ADD1A1内.可以看出:线在面内这一条件的重要性.②该命题注意了直线在平面内,但不能保证这两条直线都与棱垂直,如图(2),在正方体AC1中,平面AD1⊥平面AC,AD1⊆平面ADD1A1,AB⊆平面ABCD,且AB⊥AD1,即AB与AD1相互垂直,但AD1与平面ABCD不垂直;③如图(2),正方体AC1中,平面ADD1A1⊥平面ABCD,AD1⊆平面ADD1A1,AC⊂平面ABCD,AD1与AC所成的角为60°,即AD1与AC不垂直.答案:①假②假③假17.在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一直线,则α⊥βB.若平面α内任一直线平行于平面β,则α∥βC.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α,则必有l⊥βD.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α,则必有l∥β解析:A中,直线l⊥β,l⊂α,所以α⊥β,A为真命题;B中,在α内取两相交直线,则此二直线平行于β,则α∥β,B为真命题;D为两平面平行的性质,为真命题;C为假命题,l。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线面垂直●知识点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判定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平面. 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三垂线定理和它的逆定理.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垂直. 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该平面上的射影垂直. ●题型示例【例1】 如图所示,已知点S 是平面ABC 外一点,外一点, ∠ABC =90°,SA ⊥平面ABC ,点A 在直线SB 和SC 上的上的 射影分别为点E 、F ,求证:EF ⊥SC . 【解前点津】 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假设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假设 EF ⊥SC 成立,结合AF ⊥SC 可推证SC ⊥平面AEF ,这样,这样 SC ⊥AE ,结合AE ⊥SB ,可推证AE ⊥平面SBC ,因此证明,因此证明 AE ⊥平面SBC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环节.由题设SA ⊥平面ABC , ∠ABC =90°,可以推证BC ⊥AE ,结合AE ⊥SB 完成AE ⊥平⊥平 面SBC 的证明. 【规范解答】【解后归纳】 题设中条件多,图形复杂,结合题设理清图形中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1题图题图【例2】 已知:M ∩N =AB ,PQ ⊥M 于Q ,PO ⊥N 于O ,OR ⊥M 于R ,求证:QR ⊥AB . 【解前点津】 由求证想判定,欲证线线垂直,方法有(1)a ∥b ,a ⊥c Þb ⊥c ;(2)a ⊥α,b ÌαÞa ⊥b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由已知想性质,知线面垂直,可推出线线垂直或线线平行. 【解后归纳】 处于非常规位置图形上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应用问题,要抓住“一个面”、“四条线”. 所谓“一个面”:就是要确定一个垂面,三条垂线共处于垂面之上. 所谓“四条线”:就是垂线、斜线、射影以及平面内的第四条线,这四条线中垂线是关键的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应用时一般可按下面程序进行操作:确定垂面、抓准斜线、作出垂线、连结射影,寻第四条线. 【例3】 已知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AA ′A ′1A 1,B 、C 、B 1、C 1 分别为AA ′,A 1A ′的三等分点,将矩形纸片沿BB 1,CC 1折成如图(2)形状(正三棱柱),若面对角线AB 1⊥BC 1,求证:A 1C ⊥AB 1. 【解前点津】 题设主要条件是AB 1⊥BC ,而结论是AB 1⊥A 1C ,题设,题断有对答性,可在ABB 1A 1上作文章,只要取A 1B 1中点D 1,就把异面直线AB 1与BC 1垂直关系转换到ABB 1A 1同一平面内AB 1与BD 1垂直关系,这里要感谢三垂线逆定理自然想到题断AB 1与A 1C垂直用同法(对称原理)例3题图解(1) 转换到同一平面,取AB 中点D 即可,只要证得A 1D 垂直于AB 1,事实上DBD 1A 1,为平行四边形,解题路子清楚了. 【解后归纳】 证线线垂直主要途径是:证线线垂直主要途径是: (1)三垂线正逆定理,(2)线面,线线垂直互相转化. 利用三垂线正逆定理完成线线归面工作,在平面内完成作解任务. 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常常利用线面垂直,线线垂直作为桥梁过渡过来,这种转化思想有普遍意义,利用割补法把几何图形规范化便于应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常用方法. 【例4】 空间三条线段AB ,BC ,CD ,AB ⊥BC ,BC ⊥CD ,已知AB =3,BC =4,CD =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 【解前点津】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1中,CD 1=6, AD 1的长是AD 的最小值,其中AH ⊥CD 1,AH =BC =4,HD 1=3, ∴AD 1=5;在直角△AHD 2中,CD 2=6,AD 2是AD 的最大值为的最大值为974)36(22222=++=+AH HD【解后归纳】 本题出题形式新颖、灵活性大,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冷静分析,找出隐藏的条件很容易得出结论. 例4题图题图●对应训练 分阶提升 一、基础夯实1.设M 表示平面,a 、b 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M b M a b a ^Þþýü^// ②b a M b M a //Þþýü^^ ③Þþýü^^b a M a b ∥M ④Þþýü^b a M a //b ⊥M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①②①② B.①②③①②③ C.②③④②③④ D.①②④①②④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B.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定垂直于这条直线D.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现在沿DE 、DF 及EF 把△ADE 、△CDF 和△BEF 折起,使A 、B 、C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 .那么,在四面体P —DEF 中,必有 ( ) A.DP ⊥平面PEFB.DM ⊥平面PEFC.PM ⊥平面DEFD.PF ⊥平面DEF 4.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 、b 都相交都相交B.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都垂直C.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垂直垂直D.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平行5.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 =β∩γ,l ∥α,m Ìα和m ⊥γ,那么必有那么必有 ( ) A.α⊥γ且l ⊥m B.α⊥γ且m ∥β C.m ∥β且l ⊥m D.α∥β且α⊥γ6.AB 是圆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C 垂直于圆所在平面,若BC =1,AC =2,PC =1,则P 到AB 的距离为的距离为 ( ) A.1 B.2 C.552 D.553 7.有三个命题: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都不垂直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 A.0 B.1 C.2 D.3 8.d 是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平面α、β满足a ⊥α,b ⊥β,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 第3题图题图A.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d 或m 与d 重合重合 B.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 但m 与d 不重合不重合 C.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与d 一定不平行一定不平行 D.α与β不一定相交不一定相交9.设l 、m 为直线,α为平面,且l ⊥α,给出下列命题,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m ⊥α,则m ∥l ;②若m ⊥l ,则m ∥α;③若m ∥α,则m ⊥l ;④若m ∥l ,则m ⊥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的序号是 ( ) A.①②③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②④ C.②③④②③④ D.①③④①③④ 10.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 ;②若α⊥β,则l ∥m ;③若l ∥m ,则α⊥β;④若l ⊥m ,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③与④③与④B.①与③①与③C.②与④②与④D.①与②①与②二、思维激活11.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是斜边,三个顶点在平面α的同侧,它们在α内的射影分别为A ′,B ′,C ′,如果△A ′B ′C ′是正三角形,且AA ′=3cm ,BB ′=5cm ,CC ′=4cm ,则△A ′B ′C ′的面积是′的面积是 . 12.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满足条件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13.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C 中,当三条侧棱VA 、VB 、VC 之间满足条件之间满足条件 时,有VC ⊥AB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三、能力提高14.如图所示,三棱锥V -ABC 中,AH ⊥侧面VBC ,且H 是△VBC 的垂心,BE 是VC 边上的高. (1)求证:VC ⊥AB ; (2)若二面角E —AB —C 的大小为30°,求VC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 第11题图题图第12题图题图第13题图题图第14题图题图15.如图所示,P 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 AD . (2)求证:MN ⊥CD . (3)若∠PDA =45°,求证:MN ⊥平面PCD . 16.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AD =60°,AB =4,AD =2,侧棱PB =15,PD =3. (1)求证:BD ⊥平面P AD . (2)若PD 与底面ABCD 成60°的角,试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 17.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BAC =30°,BC =1,AA 1=6,M 是CC 1的中点,求证:AB 1⊥A 1M .18.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M 是AD 的中点,N 是BD ′上一点,且D ′N ∶NB =1∶2,MC 与BD 交于P . 第15题图题图第16题图题图522+BC AC 52×5354122++CD PC 333定理但答案不惟一,要求思维应灵活.13.VC ⊥VA ,VC ⊥AB . 由VC ⊥VA ,VC ⊥AB 知VC ⊥平面VAB . 14.(1)证明:∵H 为△VBC 的垂心, ∴VC ⊥BE ,又AH ⊥平面VBC , ∴BE 为斜线AB 在平面VBC 上的射影,∴AB ⊥VC . (2)解:由(1)知VC ⊥AB ,VC ⊥BE , ∴VC ⊥平面ABE ,在平面ABE 上,作ED ⊥AB ,又AB ⊥VC , ∴AB ⊥面DEC . ∴AB ⊥CD ,∴∠EDC 为二面角E —AB —C 的平面角,的平面角, ∴∠EDC =30°,∵AB ⊥平面VCD , ∴VC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CD . ∴∠VCD 为VC 与底面ABC 所成角,又VC ⊥AB ,VC ⊥BE , ∴VC ⊥面ABE ,∴VC ⊥DE , ∴∠CED =90°,故∠ECD=60°, ∴VC 与面ABC 所成角为60°. 15.证明:(1)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AE ,EN ,则有EN ∥CD ∥AB ∥AM ,EN =21CD =21AB =AM ,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 ∴MN ∥AE . ∵AE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 (2)∵P A ⊥平面ABCD , ∴P A ⊥AB . 又AD ⊥AB ,∴AB ⊥平面P AD . ∴AB ⊥AE ,即AB ⊥MN . 又CD ∥AB ,∴MN ⊥CD . (3)∵P A ⊥平面ABCD ,∴P A ⊥AD . 又∠PDA =45°,E 为PD 的中点. ∴AE ⊥PD ,即MN ⊥PD .又MN ⊥CD , ∴MN ⊥平面PCD . 16.如图(1)证:由已知AB =4,AD =2,∠BAD =60°,°, 故BD 2=AD 2+AB 2-2AD ·AB cos60°=4+16-2×2×4×21=12. 又AB 2=AD 2+BD 2,∴△ABD 是直角三角形,∠ADB =90°,°,即AD ⊥BD 在△PDB 中,PD =3,PB =15,BD =12, ∴PB 2=PD 2+BD 2,故得PD ⊥BD .又PD ∩AD =D , ∴BD ⊥平面P AD . (2)由BD ⊥平面P AD,BD 平面ABCD . ∴平面P AD ⊥平面ABCD .作PE ⊥AD 于E , 又PE 平面P AD ,∴PE ⊥平面ABCD ,∴∠PDE 是PD 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 第15题图解题图解第16题图解题图解∴∠PDE =60°,∴PE =PD sin60°=23233=´. 作EF ⊥BC 于F ,连PF ,则PF ⊥BF , ∴∠PFE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 又EF =BD =12,在Rt △PEF 中,中,tan ∠PFE =433223==EF PE . 故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arctan 43. 17.连结AC 1,∵11112263A C CC MC AC===. ∴Rt △ACC 1∽Rt △MC 1A 1,∴∠AC 1C =∠MA 1C 1,∴∠A 1MC 1+∠AC 1C =∠A 1MC 1+∠MA 1C 1=90°. ∴A 1M ⊥AC 1,又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为直三棱柱,∴CC 1⊥B 1C 1,又B 1C 1⊥A 1C 1,∴B 1C 1⊥平面AC 1M .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1⊥A 1M . 点评:要证AB 1⊥A 1M ,因B 1C 1⊥平面AC 1,由三垂线定理可转化成证AC 1⊥A 1M ,而AC 1⊥A 1M 一定会成立.18.(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中,∵△MPD ∽△CPB ,且MD =21BC , ∴DP ∶PB =MD ∶BC =1∶2. 又已知D ′N ∶NB =1∶2,由平行截割定理的逆定理得NP ∥DD ′,又DD ′⊥平面ABCD , ∴NP ⊥平面ABCD . (2)∵NP ∥DD ′∥CC ′,′,∴NP 、CC ′在同一平面内,CC ′为平面NPC 与平面CC ′D ′D 所成二面角的棱. 又由CC ′⊥平面ABCD ,得CC ′⊥CD ,CC ′⊥CM , ∴∠MCD 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MCD 中可知中可知∠MCD =arctan21,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3)由已知棱长为a 可得,等腰△MBC 面积S 1=22a ,等腰△MBD ′面积S 2=246a ,设所求距离为h ,即为三棱锥C —D ′MB 的高. ∵三棱锥D ′—BCM 体积为h S D D S 213131=¢×,6 1。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
范围: 0 , 90
射影
例题讲解:
(课本例2).如图所示, 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求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D1
C1
A1
D
B1
O
C
A
B
如图,直四棱柱 ABCD ABCD (侧棱与底面垂直 的棱柱成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 ABCD 满足什么 条件时,AC BD ?
回顾复习: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我们说直线 l 与平面 互相垂直, 记作 l .
平面 的垂线
垂足
l
P
直线 l 的垂面
生活中的线面垂直现象:
旗杆与底面垂直
生活中有很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实例,你能举出 几个吗?
大桥的桥柱与水面垂直
军人与地面垂直
回顾复习: 二、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
b
上节思考题,你完成了吗?
(1)如图,点P 是平行四边 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O 是 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且PA =PC PB =PD .求证:PO⊥平面ABCD (2)课本P74 练习2 (3)探究:PA⊥⊙o 所在平 面,AB 是⊙o 的直径,C 是圆 周上一点,则图中有几个直角三 角形?由此你认为三棱锥中最多有 几个直角三角形?四棱锥呢?
平面问题
1、如图,圆O所在一平面为 , AB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 且PA AC, PA AB,求证: (1)PA BC A (2)BC 平面PAC
解:(1) AB , AC , 且AB AC A PA AC , PA AB PA 又 BC PA BC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讲义(2)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讲义(2)课前双击巩固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都垂直,就称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作平面α的,平面α叫作直线l的.(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类别语言表述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应用判定根据定义,证明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b是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b⊂α,a⊥b}⇒a⊥α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b⊂α,a⋂b=O,l⊥a,l⊥b}⇒l⊥α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a⊥α,a∥b}⇒b⊥α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都垂直b⊂α,a⊥α}⇒a⊥b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垂直于同一个的两条直线平行a⊥α,b⊥α}⇒a∥b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2.两个平面垂直(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类别语言表述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应用判 定 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AOB 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且 ,则α⊥β证明 两平 面垂 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l ⊂β,l ⊥α}⇒α⊥β 性 质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们所成 是直角α⊥β,∠AOB 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则证明两条 直线 垂直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 的直线垂直于α⊥β,l ⊂β,α⋂β=a,l ⊥a }⇒l ⊥α证明 直线 与平 面垂 直常用结论1.与线面垂直相关的两个常用结论:(1)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题组一 常识题1.[教材改编] 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且a ⊥α,b ∥α,则a 与b 的位置关系为 .2.[教材改编] 已知三棱锥P-ABC 的三条侧棱都相等,顶点P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O ,则O 是△ABC 的 心.3.[教材改编] 如图7-43-1所示,在三棱锥P-ABC 中,PA ⊥底面ABC ,∠BAC=90°,F 是AC 的中点,E 是PC 上的点,且EF ⊥BC ,则PEEC = .图7-43-14.[教材改编]如图7-43-2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DB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平面ADC⊥平面.图7-43-2题组二常错题◆索引:忽略线面垂直的条件致误;忽视平面到空间的变化致误.5. “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a与平面α垂直”的条件.6.已知直线a,b,c,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为.7.已知直线a和平面α,β,若α⊥β,a⊥β,则a与α的位置关系为.8.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n满足n⊥β,则n与l 的位置关系是.课堂考点探究探究点一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1 (1)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a⊥b,a⊥α,b⊄α,则b∥αB.若a∥α,a⊥β,则α⊥βC.若a⊥β,α⊥β,则a∥αD.若a⊥b,a⊥α,b⊥β,则α⊥β(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A.A1E⊥DC1B.A1E⊥BDC.A1E⊥BC1D.A1E⊥AC[总结反思]解决空间中线面、面面垂直的问题有以下三种方法:(1)依据相关定理得出结论;(2)结合符合题意的模型(如构造正方体、长方体)作出判断;(3)否定命题时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式题(1)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m∥α,m∥β,α∩β=n,则m∥nB.若α⊥β,m⊥α,n⊥β,则m⊥nC.若α⊥β,α⊥γ,β∩γ=m,则m⊥αD.若α∥β,m∥α,则m∥β(2)若空间中四个不重合的平面α1,α2,α3,α4满足α1⊥α2,α2⊥α3,α3⊥α4,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α1⊥α4B.α1∥α4C.α1与α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α1与α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探究点二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D是等腰三角形,AB=2AD,E是AB 的一个三等分点(靠近点A),CE的延长线与DA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PF.证明:(1)CD⊥PF;(2)在线段PC,PD上可以分别找到两点A',A″,使得直线PC⊥平面AA'A″.图7-43-3[总结反思](1)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④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⑤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2)由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整个证明过程围绕着“线面垂直”这个核心展开,这是化解空间垂直关系问题难点的技巧所在.式题如图7-43-4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AB⊥AC,AC=AA1,E,F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证明:(1)AB⊥平面AA1C1C;(2)EF⊥A1C.图7-43-4探究点三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3在四棱锥P -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CD,△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AD=2,BD=2√3,AB=2CD=4.(1)设M是PC上一点,求证:平面MBD⊥平面PAD.(2)求四棱锥P -ABCD的体积.图7-43-5[总结反思](1)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从现有直线中(或作辅助线)寻找平面的垂线,即证明线面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问题,通常是通过“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过程来实现的.式题如图7-43-6,在三棱柱ABC - A1B1C1中,AC=AA1,AB=BC,∠AA1C1=60°,平面ABC1⊥平面AA1C1C.求证:BC1⊥平面AA1C1C.图7-43-6探究点四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考向1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4 如图7-43-7,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AC.图7-43-7[总结反思]处理空间图形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般考虑判定定理和性质的应用,当满足相关定理的条件时,可直接使用相关定理得出结论.考向2探索性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AD.5 如图7-43-8所示,在四棱锥P - ABCD中,PA⊥CD,AD∥BC,∠ADC=∠PAB=90°,BC=CD=12(1)在平面PAD内找一点M,使得直线CM∥平面PAB,并说明理由;(2)证明:平面PAB⊥平面PBD.图7-43-8[总结反思]处理空间中平行或垂直的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或直线的位置再给出证明.点一般为中点或三等分点,直线一般为中位线.考向3折叠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6 如图7-43-9(1)所示,在Rt△ABC中,∠ABC=90°,D为AC的中点,AE⊥BD于点E(不同于点D),延长AE交BC于点F,将△ABD沿BD折起,得到三棱锥A1-BCD,如图(2)所示.(1)若M是FC的中点,求证:直线DM∥平面A1EF.(2)求证:BD⊥A1F.(3)若平面A1BD⊥平面BCD,试判断直线A1B与直线CD能否垂直?请说明理由.图7-43-9[总结反思]证明折叠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关键是分清折叠前后图形的位置和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一般地,折叠前位于“折痕”同侧的点、线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折叠后不变,而折叠前位于“折痕”两侧的点、线间的位置关系折叠后会发生变化.对于不变的关系可在平面图形中处理,而对于变化的关系则要在立体图形中解决.强化演练1.【考向1】在三棱锥S - ABC中,∠SBA=∠SCA=90°,△ABC是斜边AB=a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给出以下结论:①异面直线SB与AC所成的角为90°;②直线SB⊥平面ABC;③平面SBC⊥平面ABC;a.④点C到平面SAB的距离是1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B.2C.3D.4图7-43-102.【考向1】对于四面体ABCD,给出下列四个说法:①若AB=AC,BD=CD,则BC⊥AD;②若AB=CD,AC=BD,则BC⊥AD;③若AB⊥AC,BD⊥CD,则BC⊥AD;④若AB⊥CD,AC⊥BD,则BC⊥AD.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考向3】如图7-43-11,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上的高AD为折痕,翻折△ABD和△ACD,使得平面ABD⊥平面ACD.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BD⊥AC;②△BAC是等边三角形;③三棱锥D - ABC是正三棱锥;④平面ADC⊥平面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图7-43-11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考向2】如图7-43-12,在四棱锥P - 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AB=1,∠,E为PD的中点,PA=1.ABC=π3(1)求证:PB∥平面AEC.(2)在棱PC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PC⊥平面BMD?若存在,求出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图7-43-12课时作业1.[2019昆明市高考模拟]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β,则“α∥β”是“l⊥m”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2019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在如图8 - 4 - 1所示的四棱锥P - 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且PD=CD,点E,F 分别为PC,PD的中点,图8 - 4 - 1则图中的鳖臑有( )A.2个B.3个C.4个D.5个3.[2019辽宁五校联考]在正方体ABCD - A1B1C1D1中,M,N分别是BC1,CD1的中点,则( )A.MN∥C1D1B.MN⊥BC1C.MN⊥平面ACD1D.MN⊥平面ACC14.[2020惠州市二调]如图8 - 4 - 2,AB为圆O的直径,点E,F 在圆O上,AB∥EF ,矩形ABCD所在平面和圆O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已知AB=3,EF =1.(1)求证:平面DAF ⊥平面CBF .(2)设几何体F - ABCD,F - BCE的体积分别为V1,V2,求V1∶V2的值.图8 - 4 - 25.[2020安徽省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图8 - 4 - 3是由正方形ABCG,直角梯形ABED,三角形BCF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2DE=2,BE=BF =CF =√3,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 重合,连接DG,如图8 - 4 - 4.(1)证明:图8 - 4 - 4中的D,E,C,G四点共面,且平面ABD⊥平面DEC.(2)求图8 - 4 - 4中点A到平面BCE的距离.图8 - 4 - 3图8 - 4 - 46.[2019辽宁五校联考]在如图8 - 4 - 5所示的几何体中,DE∥AC,AC⊥平面BCD,AC=2DE=4,BC=2,DC=1,∠BCD=60°.(1)证明:BD⊥平面ACDE.(2)过点D作一平行于平面ABE的截面,画出该截面,说明理由,并求夹在该截面与平面ABE之间的几何体的体积.图8 - 4 - 5。
9.4.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
【课题】9.4.2直线与平面的判定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和证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转化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教学难点】判定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作一条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在空间中,过一点作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能作无数条.在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线”的条件.可举一些实例,以加深学生对条件的理解.【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图9−44检验一根圆木柱和板面是否垂直.工人把直角尺的一条直角边放在板面上,看曲尺的图9−45解因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侧面ABB1A1、AA1D1D 都是长方形,所以AA1⊥AB,AA1⊥AD.且AB和AD是平面ABC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直线AA1⊥平面ABCD.图9−46[小提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采用如图9−46所示的“合页型折纸”检验直线与平面垂直,就是直线与平面垂直方法的应用.【做一做】如果只给一个卷尺,你能否判断操场中立的旗杆与底面垂图9−48α,CD⊥α,所以AB∥CD BD,CD⊥BD.设AB与CD确定平面AE∥BD,直线AE与CD交于点ACE中,因为AE=BD=5 cm,板书设计:9.4.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教师教学后记】9.4.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旅游部贾树香201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1)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陈柏良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通过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无一例外)都垂直来定义的,定义本身也表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也可以看成是线线垂直的一个判定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本节是通过折纸试验来感悟的,即一条直线只要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了,它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概言之,线不在多,相交就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除了定义法、判定定理外,还有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一种间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转化为有限”“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互相转化”等数学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研究空间中的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的桥梁,为后继面面垂直的学习、距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借助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3.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感悟和体验“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无限转化为有限”等数学思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学生的客观现实)和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等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为学生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和判定定理等新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如何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直观形象中提炼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感悟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以及如何从折纸试验中探究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教学的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探究;教学的难点是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初步运用。
四、学习行为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立体几何的初始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进而通过辨析讨论,深化对定义的理解。
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猜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等活动,切身感受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
继而,通过课本例1的学习概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几种常用判定方法。
再通过练习与课后小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观察和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图片,以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准备三角形纸片,用于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制作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以加深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及判定定理的感知与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1.从实际背景中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问题1:空间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通过对已学相关知识的追忆,寻找新知识学习的“固着点”。
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得最多的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情形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的客观现实,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相交中一种特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初步形象,激起进一步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
2.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问题3:你能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吗?回忆一下直线与直线垂直是如何定义的?设计意图:两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而异面直线垂直是转化为两直线相交垂直,实质上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让学生回忆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旨在由此得到启发:用“平面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即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问题4: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阳光下,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2)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BC的位置也会移动,而旗杆AB与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否会发生改变?(3)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1C1的位置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第(1)与(2)两问旨在让学生发现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过点B的直线垂直,第(3)问进一步让学生发现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也垂直,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与它在地面的影子的位置关系来分析、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概念。
(学生叙写定义,并建立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思考:(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对问(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板在黑板上直观演示;对问(2)可引导学生给出符号语言表述:若,则)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1)的辨析讨论,深化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
通过对问题(2)的辨析讨论旨在让学生掌握线线垂直的一种判定方法。
通常定义可以作为判定依据,但由于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考察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否垂直,这给我们的判定带来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去一一检验。
这就有必要去寻找比定义法更简捷、可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3.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创设情境猜想定理:某公司要安装一根8米高的旗杆,两位工人先从旗杆的顶点挂两条长10米的绳子,然后拉紧绳子并把绳子的下端放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
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距离6米,那么表明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直观感知以及已有经验,进行合情推理,猜想判定定理。
师生活动:(折纸试验)请同学们拿出一块三角形纸片,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过三角形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如图1),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问题5:(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确认)设计意图:通过折纸让学生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时,且B、D、C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翻折之后竖起的折痕AD才不偏不倚地站立着,即AD与桌面垂直(如图2),其它位置都不能使AD与桌面垂直。
问题6:在你翻折纸片的过程中,纸片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是变的一面,那么不变的一面是什么呢?(可从线与线的关系考虑)如果我们把折痕抽象为直线,把BD、CD抽象为直线,把桌面抽象为平面(如图3),那么你认为保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是什么?对于两条相交直线必须在平面内这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操作:将纸片绕直线AD(点D始终在桌面内)转动,使得直线CD、BD不在桌面所在平面内。
问:直线AD现在还垂直于桌面所在平面吗?(此处引导学生认识到直线CD、BD都必须是平面内的直线)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到两条相交直线必须在平面内,从而更凸现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核心词: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
问题7:如果将图3中的两条相交直线、的位置改变一下,仍保证,(如图4)你认为直线还垂直于平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
根据试验,请你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学生叙写判定定理,给出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问题8:(1)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相比,你觉得这个判定定理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2)你觉得定义与判定定理的共同点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和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无限转化为有限”的数学思想,通过寻找定义与判定定理的共同点,感悟和体会“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的数学思想.思考:现在,你知道两位工人是根据什么原理安装旗杆的吗?为什么要求绳子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安装完了,请你去检验旗杆与地面是否垂直,你有什么好方法?设计意图:用学到手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通过提出“为什么要求绳子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对该问题可引导学生用三角形纸片来验证),从而来深化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
4.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如图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请列举与平面ABCD垂直的直线。
并说明这些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思考:如图6,已知,则吗?请说明理由。
(分别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证明;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设计意图:这个例题给出了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一个常用的命题,这个命题体现了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之间的联系。
练习: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K是AC的中点。
求证:AC⊥平面VKB思考:(1)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求证:VB⊥AC;(2)在⑴中,若E、F分别是AB、BC 的中点,试判断EF与平面VKB的位置关系;(3)在⑵的条件下,有人说“VB⊥AC, VB⊥EF,∴VB⊥平面ABC”,对吗?设计意图:例2重在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变式(1)在例2的基础上,应用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变式(2)是对例1判定方法的应用;变式(3)的判断在于进一步巩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个小题环环相扣,汇集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了知识间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
5.小结回授(1)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试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叙述。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以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对问题进行质疑和概括。
七、目标检测设计1.课本P73探究:如图2.3-7,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A1C⊥B1D1.2.如图,PA⊥平面ABC,BC⊥AC,写出图中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3.课本P74练习2设计意图:第1题是本节教材中的一道探究题,主要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与判定定理;第2题也是活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与判定定理,前两题重在检测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检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题通过学生探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