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到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理论轨迹

合集下载

费马和帕斯卡概率论书籍

费马和帕斯卡概率论书籍

费马和帕斯卡概率论书籍费马和帕斯卡是概率论领域的两位重要学者,他们的著作对于数学和统计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费马的著作《概率论》和帕斯卡的著作《游戏论》都是概率论方面的经典之作,它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费马是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他对概率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赌博问题上。

费马提出了费马定理,即在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不发生的概率。

费马的著作《概率论》详细解释了这个定理,并给出了许多实际应用的例子。

他的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概率论的基本原理。

帕斯卡是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概率论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游戏论》中。

帕斯卡研究了赌博中的概率问题,并提出了帕斯卡三角形和帕斯卡定理。

他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赌博中的难题,并为概率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费马和帕斯卡的著作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对于概率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两本书不仅适合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适合对概率论感兴趣的读者。

它们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赌博、游戏、随机事件等各个方面,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费马和帕斯卡的著作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的思考过程中。

他们用流畅的句子和丰富多样的词汇,将复杂的概率论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

这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费马和帕斯卡的概率论著作是概率论领域的经典之作。

它们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例子,向读者介绍了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些书籍不仅对于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适合对概率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读者将深入了解概率论的精髓,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科学发现的逻辑》读后感

《科学发现的逻辑》读后感

《科学发现的逻辑》读后感2008-10-07 12:39:47|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在科学发展史上,“归纳方法”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观点认为科学发现的逻辑等同于归纳逻辑。

归纳主义不能用理论来解释规律性,因为他们的看法是,理论只不过是有规律地同时发生的事件的陈述而已;而对于科学问题的证明通常是证明其结果的真实性或者是正确性。

但是本文的作者认为科学问题是很难被证实的,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方法——证伪,即认为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不是对称的,科学问题很难被证实,但是却能够被证伪。

如果一个科学理论在当前的科学发展水平下不能够被证伪那就可以认为该理论(或者说至少在现阶段)是正确的或者是可接受的。

波普的科学发现逻辑可用下图粗略表示:一.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当自然界中出现了某种现象或问题时会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和兴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或现象人们需要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

对于问题之间的关系,波普阐述了几个与别人不同的概念:全称陈述,单称陈述。

给予某一事件以因果解释就是演绎出一个描述这一事件的陈述。

在这里,现象、或者说单个的观察陈述,就是单称陈述;而规律、或者说一般性的普遍陈述,则是全称陈述,波普认为科学理论应划为全称陈述的范畴。

从逻辑上说,单称陈述的简单堆砌永远无法证明全称陈述的合理性,但是反过来单称陈述却可以对全称陈述进行证伪,从而推翻或反驳原有的科学理论。

这就是波普的科学逻辑的核心思想。

二.科学理论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释作者认为,理论是我们撤出去抓住“世界”的网;使得世界合理化,说明它,并且支配它。

我们尽力使得这个网的网眼越来越小。

作为解释问题的理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约定”,一种是“经验的或科学的假说”。

约定论可以说是归纳逻辑的基础,它以证实性作为自己验证性的结果;经验或科学的假说则是证伪逻辑的工具或条件。

对于理论的选择,波普引入了可证伪性(或可检验度)这一概念来作为选择理论的条件。

帕斯卡概率模型

帕斯卡概率模型

帕斯卡概率模型
帕斯卡概率模型并非由帕斯卡本人提出,而是后人通过帕斯卡与费马的书信往来总结得出的。

这个模型主要解决了“点数问题”,也叫“赌注分配问题”。

具体来说,假设有两个人A和B玩一种公平的掷硬币游戏,筹码相同,当其中一人赢到第10次的时候,游戏结束,赌注全部归胜者。

然而,如果游戏在没有人达到10次胜利的情况下中断了,应该如何公平地分配筹码呢?比如A已赢了7次,B已赢了6次。

帕斯卡和费马通过讨论,认为已经完成的赌局盘数并不重要,决定胜负概率的是后面应该继续进行的盘数。

换句话说,他们关注的是,从当前状态开始,达到胜利条件所需的剩余步骤。

这构成了一个基于未来可能性的概率模型,被称为帕斯卡概率模型。

在帕斯卡概率模型中,不等概率的负二项分布是一个核心概念。

考虑一连串的伯努利实验,每次成功的概率是p。

当实验次数为n时,成功次数c服从二项分布;反过来,当成功次数为c时,实验次数n 则服从负二项分布(帕斯卡分布)。

这个模型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分析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问题的方法。

此外,帕斯卡概率模型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在金融投资、保险精算、质量控制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 科恩的归纳逻辑理论

第五章 科恩的归纳逻辑理论
第五章 科恩的归纳逻辑 理论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理论
科恩(L· Cohen) J·

科恩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归纳逻辑学家。他生于 伦敦,在牛津大学获学土和硕士学位,1977一 1979年,他任英国科学哲学学会的会长。1957年 以来在牛津大学女王学院任教,1970年以来任英 国克拉兰登逻辑学和哲学丛书总编辑。曾与玛 丽· 赫斯共同编辑《归纳逻辑的应用》一书。他 在科学史、哲学史和科学哲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对归纳逻辑的应用问题颇感兴趣。在归纳逻辑的 研究中,他的重点是研究归纳逻辑的形式系统如 何适应科学实际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 新培根主义的归纳逻辑观,建立了一个非帕斯卡 的概率逻辑系统。
辩护与自然化的认识论。


第三,辩护的方式将随知识的增减而不断改进, 以保持同原有科学知识的一致性,得到辩护的归 纳论证方法虽然不是完全可靠的,但却是现有背 景知识条件下最好的。于是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和 历史主义学派关于方法论的两个极端立场被抛弃 了。 第四,辩护不是从“第一哲学”立场出发的纯逻 辑辩护和先验辩护,而是从自然化认识论立场出 发的经验辩护,因此,辩护并不借助于第一哲学, 它是可通过经验修改的,同时得到经验认可的。 这样一来,第一哲学的立场被抛弃了,取而代之 的是自然化的认识论。
核心是广义模态逻辑

科恩认为,归纳支持逻辑和归纳概率的核心,是 广义的模态逻辑。具体地说,就是对刘易斯 (C.I.Lewis)模态逻辑系统S4的推广。众所周知, 刘易斯的严格蕴涵系统是能够推广的。它不仅可 以表达标准的模态“……是逻辑上必然的”,而 且可以表示其它类型的模态。例如,“……是分 析上必然的”或“……是物理上必然的”。不仅 可以表示没有上标或下标的模态算子,而且可以 表示带有数字上标的模态算子。-例如□1, □2,……。这样一来,刘易斯系统的公理就相 应地得到了推广。

浅析归纳逻辑的认知倾向

浅析归纳逻辑的认知倾向

l 概 率 逻 辑 的不 确 定 性 及 合 理 性 问题
归 纳 论 证 和 演 绎 论 证 的 区 别 在 于 前 者 具 有 逻 辑 和 事 实
两方 面 的 不 确 定 性 。因 此 , 纳 概 率 逻 辑 研 究 的 最 基 本 的 逻 归
法 。非 帕 斯 卡 归 纳 概 率 逻 辑 和 归 纳 合 理 性 局 部 辩 护 纲 领 是 解 决 纳 论 证 不 确 定 性 度 量 问题 的 有 可 能 获 得 成 功 的方 法 。 归 纳 概 率 逻 辑 预 没 r逻 辑 全 知 者 和 概 率 全 知 者 假 定 , 根
辑 问题 是 归 纳 论 证 的 不 确 定 性 度 量 问题 。 进 一 步 , 于 度 量 由 归纳不确定性 的方法 , 归纳方法 , 身是一 个归 纳论证 , 即 本 所 以它 面 临 着 描 述 恰 当 性 和 合 理 性 两 方 面 的 问 题 。 后 一 问 题 ,
据这 两 个 假 定 。 主体 知 道 某 一 验 的所 有 结 果 和它 们 的 概 率 一试
摘 要 : 有 的 归 纳 推 理 模 型 都 是 领 域 一 般 性 的 , 些 模 型 的 局 限 性 和 遭 遇 到 的 困难 说 明 在 领 域 一 般 现 这 性 的 意 义 上 考 察 归 纳 推 理 可 能 是 行 不 通 的 。 而 且 逻 辑 学 的 研 究 已经 承 认 , 建 立 一 个 完 全 的 归 纳 要 逻 辑也 是 不可 能 的 。因此 , 归纳 推理研 究应该 放 弃领 域 一般性 的 思路 , 采用领 域 特殊性 的视角 对 而 究 带 来 新 的 活 力 。
s ns a m po sbl . T he l gi e e r h h s r c g z d t att s a ls m e t o o p e e e e m y be i si e o c r s a c a e o nie h he e t b i h n fa c m l t

帕斯卡分布展示的教学思想

帕斯卡分布展示的教学思想

帕斯卡分布展示的教学思想在高等教育的数学教学中,尤其是高等数学的后续课程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当教学中用到高等数学或线性代数的知识时很多同学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是没有任何印象;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觉得学数学没有用,没有兴趣学,对课程间的衔接关系认识也十分浅.对于这一普遍问题,我认为应当在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后续数学类课程中适当加强加深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能使其回忆起和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并了解它的应用.尽可能多地进行这种展示,会使学生意识到不同数学课程之间的紧密衔接关系.在我所讲授的概率统计课程中就存在这些问题,本文以帕斯卡(Pascal)分布数学期望及方差求法为例,对解决上述问题做一点探究.一、内容设计帕斯卡(Pascal)分布是概率论中常见的典型分布,大部分概率统计教材中都会提到这一分布,它描述的是:设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进行独立重复试验,直到事件A发生r次为止.随机变量ξ表示需要进行的试验总次数,其分布列为P (ξ=k)=Cr-1k-1prqk-r,k=r,r+1,…,其中01,q=1-p.其分布列的特点使我们可以考虑用多种方法求数学期望和方差.本文用三种方法求帕斯卡(Pascal)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同时对每种方法的作用分别作出说明.方法一本部分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求帕斯卡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由帕斯卡分布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定义可知其数学期望可表示为E(ξ)=∑+∞k=rkCr-1k-1prqk-r=∑+∞k=rk(k-1)!(r-1)!(k-r)!prqk-r=r∑+∞k=rk!r!(k-r)!prqk-r=rp∑+∞k=rCrkpr+1qk-r.(1)令l=k+1,上式可转化为rp∑+∞l=r+1Crl-1pr+1ql-1-r.上式中的和仍是帕斯卡分布列的和,由分布列的规范性可知上式值为rp,即E(ξ)=rp.由公式D(ξ)=E(ξ2)-E(ξ)2求方差,首先E(ξ2)=∑+∞k=rk2Cr-1k-1prqk-r=∑+∞k=r[(k+1)-1]kCr-1k-1prqk-r=r∑+∞k=r(k+1)k(k-1)!(r-1)!(k-r)!prqk-r-∑+∞k=rkCr-1k-1prqk-r=r∑+∞k=r(k+1)k!r!(k-r)!prqk-r-E(ξ)=rp∑+∞k=r(k+1)Crkpr+1qk-r-rpl=k+1rp∑+∞l=r+1lCrl-1pr+1ql-1-r-rp=rp∑+∞l=r+1lCrl-1pr+1ql-1-r-rp=rpr+1p-rp.(2)因此D(ξ)=rpr+1p-rp-rp2=rqp2.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数学素养远不如从前,尤其是民族类院校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释很多中学的知识点,但是学生的运算技巧及耐心程度仍然得不到有效训练和提高,而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掌握一定技巧,并且运算较为繁琐,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尝试这种方法.方法二利用幂级数的性质求期望和方差.引理当|x|1时,等式1(1-x)m+1=∑+∞k=mCmkxk-m 成立,其中m为非负整数.证明利用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可逐项求导的性质,对函数11-x及其幂级数∑+∞k=0xk逐项求m阶导数,有m!(1-x)m+1=∑+∞k=mk(k-1)·…·(k-m+1)xk-m=m!∑+∞k=mCmkxk-m.两边同除以m!,即得1(1-x)m+1=∑+∞k=mCmkxk-m.证毕.由方法一中的(1)式,数学期望可表示为E(ξ)=r∑+∞k=rk!r!(k-r)!prqk-r=rpr∑+∞k=rCrkqk-r.根据引理,令x=q,m=r,有∑+∞k=rCrkqk-r=1(1-q)r+1=1pr+1,代入上式,得E(ξ)=rpr1pr+1=rp.由方法一中的(2)式E(ξ2)=r∑+∞k=r(k+1)k!r!(k-r)!prqk-r-E(ξ)=r (r+1)pr∑+∞k=r(k+1)!(r+1)!(k-r)!qk-r-E(ξ)=r(r+1)pr∑+∞k=rCr+1k+1qk-r-E(ξ).与求数学期望类似,令x=q,m=r+1,把∑+∞k=rCr+1k+1qk-r=1(1-q)r+1+1=1pr+2代入上式,E(ξ2)=r(r+1)pr1pr+2-E(ξ)=r(r+1)p2-rp.同方法一即可求出方差.在概率论的教学中,我比较明显地意识到虽然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续课程,但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点还是比较有限,尤其是稍深的知识点,导致高等数学与概率统计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对于无穷级数这部分内容总是较为陌生,方法二用到收敛级数及其和函数性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级数这一部分内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一点收敛级数的应用.方法三将帕斯卡分布分解为若干几何分布之和.以随机变量ξi表示事件A从第i-1次发生后算起到第i次发生所需进行的试验次数,i=1,2,…,r,则ξ=ξ1+ξ2+…+ξr.易知ξi都服从参数为p的几何分布,所以E(ξi)=1p,D(ξi)=qp2,i=1,2,…r,从而E(ξ)=E(ξ1)+E(ξ2)+…+E(ξr)=rp,D (ξ)=D(ξ1)+D(ξ2)+…+D(ξr)=rqp2.方法三利用数学期望及方差性质:随机变量线性函数的数学期望等于相应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线性函数,独立随机变量和的方差等于各个随机变量方差的和,把随机变量分解为若干几何分布随机变量的和,根据几何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计算帕斯卡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从以上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这种方法逻辑性强,思路清晰,解题过程简洁明了,说明了数学期望和方差的相关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简化作用.二、优点分析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类似作用的实例、问题有很多,我们可以适当选取部分展示给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我通常采取分组的方式,比如本例,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学生用事先规定的方法解题,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解题,允许本组其他学生做补充.首先,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衔接,使学生稳步过渡.概率统计的先修课程有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等,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与先修课程的衔接,使学生切实把先修课程中相应知识熟练牢固掌握,并顺利过渡到概率统计本部分的学习中.其次,促进探究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给出这些方法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自己先找方法.最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精神.课堂上给出如此大的量,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现代教学给了我们实现它的工具,多媒体课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

评贝叶斯方法对概率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评贝叶斯方法对概率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评贝叶斯方法对概率逻辑的继承和发展赵晓芬【摘要】贝叶斯方法是以概率演算定理即贝叶斯定理为核心的概率归纳逻辑。

贝叶斯方法在古典概率和现代概率逻辑的概率解释基础上,将主观性引入逻辑,遵守概率的主观解释和以贝叶斯定理为主要依托的推理模式,其强大的意见收敛定理则将主观性一步步约束至客观性的道路上来,但条件化原则的归纳性质,也使得其不得不进行长期的艰难的辩护。

%Bayes' method refers to a probability inductive logic which takes the probability calculation theorem——-Bayes'theorem as the core.On the basis of ancient and modern probability logic,it introduces subjectivity into logic,and abides by the subjective explanation and the inferential model based on Bayesian theorem,whose strong opinions convergence theorem has been bound to objectivity step by step.However,due to the inductive nature,it is still a long and tough way to carry a defense on it.【期刊名称】《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0)004【总页数】4页(P98-100,103)【关键词】贝叶斯方法;概率;主观;客观【作者】赵晓芬【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财税系,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1概率逻辑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分支,它的产生比归纳逻辑较晚。

概率归纳逻辑的兴起

概率归纳逻辑的兴起

1 纪 4 8世 0年 代 ,休 谟 指 出 归 纳 推 理 不 具 有 逻 辑 必 然
性 , 为 它 只 把 真 前 提 同可 能 的 结 论 相 联 系 , 主 观 的 、 理 认 是 心
的, 不曾想到当时概率论所 揭示 的或 然性的客观意义及其对 归纳 的可能应用 。 穆勒在《 逻辑体系》 中以很大篇 幅讨论 了偶 然性 问题, 为概率论 只 同经验定律 的建 立有 关 , 认 而与 作为
地 阐释 它 们 便 是 不 可 能 的 。… 方斯 认 为一 切 归纳 推 理 都 是 ”耶 概率 的。
概念 , 以使概率归纳成为分析性 的。卡尔 纳普完成 了这一发 展 。他说 :我 的思想 的信条之 一是 , “ 逻辑 的概 率概念是一切
归纳推理 的基础 …… 此 ,我称逻辑 概率理论 为 ‘ 纳逻 归 辑 ’ ”他 并把 此概念 直接 发展 为科学 的推理 工具 :我相信 , 。 “ 逻 辑概率概念应 当为经验科学方法论 的基本概念 , 即一 个假 说 为一 给定证据所确证 的概念 提供 一个精确 的定 量刻 画。 因 此, 我选用 ‘ 确证度 ’ 这个 术语作 为逻 辑概 率刻 画 的专 门术 语 。” 与凯恩斯一样 , 卡尔纳普把概 率 1 解释作 句子 e和 h 问 的逻辑关系 , 表达式是 c ,= , 作“ ( e r读 h) 证据 e 对假说 h的逻 辑确证度是 r。 ” 这样 , 归纳便是分析性的 了, 演绎推理是 完全 蕴 涵 , 纳 推 理 是 部 分 蕴 涵 , 归 纳 是 演 绎 的 一 种 特 例 。此 归 即
纳普认为休谟 说的归纳 困难并不存 在 , 归纳也 是逻辑 , 并且 也 有 像 演绎 一样 的严 格 规 则 。施 坦 格 缪 勒 ( t m l r指 出 : Se ul ) g e

概率论思想的历史演变

概率论思想的历史演变

概率论思想的历史演变一、概述概率论,作为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学科,其思想的历史演变跨越了数千年,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考,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探索,再到19世纪的数学化进程,直至20和21世纪的科技应用,逐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理论体系。

概率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哲学家们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可能性和偶然性的问题。

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两种判断事件可能性的方法:一是基于结论的推导,二是基于实验观测。

在罗马时期,概率理论被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托勒密在巨大工程中应用概率理论进行估算。

进入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们将概率的概念引入了哲学论点中,如但丁对可能事件发生概率的探讨,以及随机离散数组的建立。

这一时期,概率理论还发展到了骰子投掷和算术遗传学等领域。

18世纪,概率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罗伯特李和耶稣等学者提出了主观概率论和超确定性等思想,为研究不同可能性的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19世纪,概率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统计学家和数学家如费马、贝尔、马克斯及高斯等人,将概率理论的概念分解为可能性、随机估计及测度论三个基本层次。

这一时期,概率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概率论与统计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被广泛应用于模拟计算、逻辑思维等领域,实现了高效率的实证分析及预测性研究。

这使得概率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现代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概率论思想的历史演变是一个漫长而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早期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的数学化、科技化应用,逐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理论体系。

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人类对于随机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概率论思想的推动和影响。

1. 概率论思想的起源和背景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跨越了数百年,与人类对随机现象的探索和理解紧密相连。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机会主义盛行,但由于数字系统和科学思想的限制,概率论并未得到显著发展。

布莱兹帕斯卡与数学概率的应用

布莱兹帕斯卡与数学概率的应用

布莱兹帕斯卡与数学概率的应用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是一位杰出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不仅在数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概率论的奠基人之一。

帕斯卡在17世纪的工作,不仅推动了概率论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统计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帕斯卡在概率论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这些理论在实际生活和现代科学中的应用。

帕斯卡的生平与背景布莱兹·帕斯卡于1623年出生在法国克兰,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地方法官,母亲早逝。

尽管年幼失去了母亲,他在父亲的指导下表现出超常的智力和才华。

年仅12岁时,帕斯卡便开始学习几何,并很快展现出对数学理性的独特理解。

帕斯卡的一生充满了对知识的追求。

他在科学、技术和哲学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他在仅享年39岁时去世,但他的思想与学术成就仍然深远地影响着后人,尤其是在数学和概率论上。

概率论的起源概率论并不是某一个单一数学家的发明,而是在多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的一门科学。

然而,帕斯卡与另一位数学家费马(Pierre de Fermat)的通信,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概率论的开端。

在1654年,二人就“赌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如何计算在不完整信息或不确定条件下获胜的机会。

例如,在扔骰子或抽牌等游戏中,参与者需要动态评估各自获胜的可能性。

基于这些问题,帕斯卡与费马通过数理逻辑形式化了这些概念。

这不仅让游戏更具趣味性,也开创了评估随机事件结果概率的方法。

帕斯卡的主要贡献1. 概率的定义帕斯卡和费马对概率的初步讨论引入了随机事件中可能结果计算的方法。

他们强调,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概率可以被作为一种理性决策工具。

使用简单但有效的方法,他们将概率定义为成功事件数与所有可能事件数之比。

这一定义成为后续研究中的重要基石。

2. 投机会话题“赌博问题”成为了帕斯卡概率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其中最著名的是“骰子问题”。

当两个玩家在游戏中由于时间原因中止比赛时,如何合理分配未完成游戏中的胜利机会?帕斯卡通过对每个球员获胜情况及其相应概率进行分析,设计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帕斯卡原理

帕斯卡原理

应用场景
该原理在液压学、气压学、水利工程、 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液压 千斤顶、刹车系统、飞机起落架等。
02
原理推导与证明
推导过程
基于液体静压力传递原理
帕斯卡原理是基于液体静压力传递的原理推导出来的,即 在一个密闭的液体容器中,施加于液体上的压力能够均匀 且不变地被传递到液体的各个部分。
考虑活塞与液体的相互作用 在推导过程中,需要考虑活塞与液体的相互作用。当活塞 在液体中移动时,它会对液体施加压力,同时液体也会对 活塞施加反作用力。
在气压传动领域,帕斯卡原理 可用于设计和优化气动元件, 如气缸、气阀等,提高系统的 性能和可靠性。
帕斯卡原理还可应用于液压伺 服系统、液压减震系统等方面, 为工程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支 持。
THANKS
感谢观看
相关定理
帕斯卡原理的推导和证明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的定理和原理,如力的平衡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液体 静压力传递原理等。这些定理和原理为帕斯卡原理的推导和证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03
原理应用与实例
液压传动
01
02
03
液压千斤顶
利用帕斯卡原理,通过小 活塞上的较小力,可以产 生大活稳定性, 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且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灵活性
液压传动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能够实现无级调速、快速响应和
精确控制等功能。
局限性讨论
01
泄漏问题
液压传动系统存在泄漏问题,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影响系统性能,还
会造成环境污染。
02
温度影响
液体的粘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液压传动系统的性能也会受到温度的
原理内容
内容
帕斯卡原理指出,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强将以等值同时传到 液体各点。

梅涅劳斯证明帕普斯定理

梅涅劳斯证明帕普斯定理

梅涅劳斯证明帕普斯定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梅涅劳斯(Menas Melatos)和帕普斯(Peter Papus)两位数学家的背景和重要性。

梅涅劳斯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在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等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

帕普斯是一位数学物理学家,他在弦论和拓扑量子场论等领域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

两位数学家的合作和研究旨在证明帕普斯定理,这个定理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

接着,说明梅涅劳斯和帕普斯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帕普斯定理是数学和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涉及到拓扑学和流形上的曲率。

该定理在解决某些物理问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引力波和宇宙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证明该定理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探索我们的宇宙和自然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概述本文的结构和目标。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研究背景和问题进行介绍,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梅涅劳斯和帕普斯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结论部分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梅涅劳斯和帕普斯定理的研究意义和可能的应用方向。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向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梅涅劳斯和帕普斯定理的机会,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梅涅劳斯证明帕普斯定理进行概述和背景介绍。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梅涅劳斯是谁以及他对数学的重要贡献。

然后,我们会介绍帕普斯定理的定义和意义,以及该定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会明确文章的目的,即通过梅涅劳斯的证明,来证实帕普斯定理的有效性。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梅涅劳斯的证明过程以及其对帕普斯定理的证明。

我们将会逐步介绍梅涅劳斯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并着重说明其证明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结论。

我们将展示梅涅劳斯如何从一系列假设和命题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最终得出帕普斯定理的正确性。

此部分将会详细解释每一个关键的证明步骤,并对其中的数学概念进行必要的定义和解释。

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

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

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研究专业: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向:科学思维与方法论年级:2005级姓名:王飞导师:尹鑫(教授)中文摘要归纳逻辑是逻辑学中发展前景极广阔的一个分支学科,归纳法也就是运用归纳逻辑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归纳法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认识功能。

古典归纳逻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19世纪后期开始向现代归纳逻辑转型,经过众多学者的探索和完善,归纳逻辑现如今已经成为了逻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归纳法可分为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及探求因果法。

归纳法曾受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质疑,他提出了一系列疑问:从有限事例如何能推出全称判断?使用归纳法从已知推到未知根据又在哪里?进而,自然界的规律到底是本来就存在的,还是我们强加的?此时,归纳法的有效性受到了挑战。

我们认为,归纳法在千百年来为人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及人类社会自身的规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对归纳法作科学论证,使归纳法的有效性得到有说服力的证明。

同时,还有必要对归纳法在实际操作中有效性的保证措施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合理运用策略做出探讨。

本论文的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归纳法有效性问题源起的回顾,分析休谟反对归纳法的不合理之处,引出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

第二部分通过理论和实践维度对归纳法的有效性进行论证,并阐述了归纳法在科学认识和科学创新中的重要功能。

然后进一步从归纳法的操作角度入手对其有效性进行论证,最后对归纳法做出展望并阐述归纳法总纲领构建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则对保证归纳法有效性提出了一些通用的策略,并对如何在科学发现与假说证明中合理运用归纳法探讨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归纳法休谟问题归纳法有效性有效性证明THE STUDIES OF QUESTIONON INDUCTION VALIDITYAbstractThe inductive logic is a branch discipline , development of its prospect is extremely vast in logic discipline. Induction is a kind of method of the problem coming to resolve reality using the inductive logic. Induction has the important recognizing ability in study of science and the daily life. The classical allusion inductive logic has got through several thousands of years development and has already transited to modern inductive logic in 19 centuries till 20 centuries. The inductive logic is probed and improved and perfected by a lot of scholars and have become a logic discipline middle important branch now.Induction included complete induction , incomplete induction and the method seeking cause and effect. United Kingdom phlosopher David Hume questions induction, He has brought forward a question: How can debut a full name judging from limited instance? Can we use induction to push from the known number to really unknown? Then, is the Nature law existence originally or imposed on by us? Now, the induction validity has accepted challenge.We think that induction has arrived at the irreplaceable effect in getting up for human being probes the Nature profound mystery and human society self's law, therefore, we are necessary wielding the materialism principle and doubt that doctrine and agnosticism combat, makes the induction validity get the cogent certificate. And be necessary discussing the tactics that induction wields rationally, for instance, handling in reality and discovering in science.The thesis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 together. Part I has been recollected induction validity problem, has analysed David Hume wrong place of opposing induction , having drawn forth induction has been one kind of effective scientism. Part II analyses the induction validity mainly preserving degree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Important induction function of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nd science innovation are also expounded. then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starting with the induction operation angle, then finally look into the induction and put the possibility of guiding induction principle. And Part III is some tactics ofguaranting induction be applied or used universally and have discussed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thod and measure to the induction in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he certification of hypothesis.Keywords: induction;question of David Hume;the validity of induction; the certification of induction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概 率 论 简 史

概 率 论 简 史

概率论同其他数学分支一样,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智力积累.今日的概率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已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枝多叶茂,硕果累累.正如钟开莱1974年所说:“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概率论从一个较小的、孤立的课题发展为一个与数学许多其它分支相互影响、内容宽广而深入的学科.”概率论发展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数学家们的心血,正是一代又一代数学家的辛勤努力才有了概率论的今天.1 栖凤枝稍尚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人类认识到随机现象的存在是很早的.从太古时代起,估计各种可能性就一直是人类的一件要事.早在古希腊哲学家就已经注意到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我国春秋时期也已有可考词语(辞海);即使提到数学家记事日程上的可考记载,也至少可推到中世纪.有史记载15世纪上半叶,就已有数学家在考虑这类问题了.如在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L.pacioli)1494年出版的《算术》一书中就有以下问题:两人进行赌博,规定谁先获胜6场谁为胜者.一次,当甲已获胜5场,乙也获胜2场时,比赛因故中断.那么,赌注该如何分配呢?所给答案为将赌注分成7份,按5:2分给甲乙两人.当卡丹(Cardan Jerome,1501—1576)看到上述问题时,以为所给分法不妥.他考虑到接下去比赛的几种可能结果,并确定赌注应按10:1来分配(现在看来,其分法也是错误的).卡丹著有《论赌博》一书,其中提出一些概率计算问题.如掷两颗骰子出现的点数和的各种可能性等.此外,卡丹与塔塔利亚(Tartaglia Niccolo,1500—1557)还考虑了人口统计、保险业等问题.但是他们的研究工作,对数学家来说,赌博味道太浓了一些,以致数学家们对其嗤之以鼻.近代自然科学创始人之一—伽利略(Galileo,1564—1642)解决了以下问题:同时投下三颗骰子,点数和为9的情形有6种:(1、2、6)、(1、3、5)、(1、4、4)、(2、2、5)、(2、3、4)和(3、3、3).点数和为10的情形也有6种:(1、3、6)、(1、4、5)、(2、2、6)、(2、3、5)、(2、4、4)和(3、3、4),那么出现点数和为9与10的机会应相同,而经验告知,出现10的机会比出现9的机会要多,原因何在?伽利略利用列举法得出同时掷三颗骰子出现点数和为9的情形有25种,而出现点数和为10的情形却有27种.可见,已经产生了概率论的某些萌芽.1654年7月29日,法国骑士梅累向数学神童—帕斯卡(pascal,1623—1662)提出了一个使他苦恼很久的问题:“两个赌徒相约若干局,谁先赢了S局则赢.若一人赢局,另一人赢局,赌博中止,问赌本应怎么分?”帕斯卡对此思考良久,又将其转给业余数学王子—费马(Fermat,1601—1665).在数学史上有名的来往信件中,两人取得了一致意见:在被迫停止的赌博中,应当按每个局中人赌赢的数学期望来分配桌面上的赌注.帕斯卡与费马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帕斯卡长于计算,运用数学归纳法,推导出数学内含的规律性,而费马以敏锐的观察力,严格的推理,建立起数学概念.以为例来说明他们的解法.即谁先胜3局,则可得到全部赌注,在甲胜2局,乙胜1局时,赌局中止了,问怎样分配赌注才算公平合理.帕斯卡分析认为:甲已胜2局,乙也胜1局,如再赌一局,则或者甲大获全胜,赢得全部赌金,或者乙胜,则甲与乙胜的局数变成相等,甲、乙应平分赌金.把这两种情况平均一下,甲应得赌金的3/4,乙则得赌金的1/4.费马认为:由甲已胜a局,乙已胜b局,要结束这场赌博最多还需要赌局,在这个例子中,最多还需要玩两局,结果有四种等可能的情况:(甲胜,甲胜),(甲胜,乙胜),(乙胜,甲胜),(乙胜,乙胜).在前面三种情况下,甲赢得全部赌金,仅第四种情况能使乙获得全部赌金.因此甲有权分得赌金的3/4,而乙应分赌金的1/4.帕斯卡在他的著作《论算术三角形》中给出了这一问题的通解:令,则甲乙两人应得赌金之比为费马和帕斯卡虽然没有明确定义概率的概念,但是,他们定义了使某赌徒取胜的机遇,也就是赢的情况数与所有可能情况数的比,这实际上就是概率,所以概率的发展被认为是从帕斯卡和费马开始的.正如对概率论有卓越贡献的法国数学家泊松(poisson,1781—1840)后来所说:“由一位广有交游的人向一位严肃的冉森派所提出的一个关于机会游戏的问题乃是概率演算的起源.”当荷兰数学家惠更斯(C.Huygens,1629—1695)到巴黎的时候,听说帕斯卡与费马在研究概率问题,便也参与进来,并于1657年出版了《论赌博中的计算》一书.书中给出了第一批概率论概念和定理(如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关于“数学期望”是这样提出的:“在赌局开始之前,对每一个赌徒来说就已有了关于结局的一种“期望”,如果共有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种结果使他获赌金为,其余结果使他获赌金为,则他的期望为.在概率论的现代表述中,概率是基本概念,数学期望则是第二级的概念,但在历史上,顺序却相反,先有“期望”概念,而古典概型的概率定义,完全可以从期望概念中导出来.因此,可以认为概率论从此诞生了.2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于1672—1676年侨居巴黎时读到帕斯卡概率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刻地认识到这门“新逻辑学”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帕斯卡与费马通信讨论赌博问题的那一年,雅各·伯努利(Jacob Bernoulli,1654—1705)诞生了.在1713年出版的其遗著《猜度术》中首次提出了后来以“伯努利定理”著称的极限定理:若在一系列独立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常数P,那么对>0以及充分大的试验次数n,有,其中为次试验中事件出现的次数,伯努利定理刻画了大量经验观测中呈现的稳定性,作为大数定律的最早形式而在概率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伯努利认为:先前人们对概率概念,多半从主观方面来解释,即说成是一种“期望”,这种期望是先验的等可能性的假设,是以古典概型为依据的.这种方法有极大的局限性,也许只在赌博中可用;在更多的场合,由于无法数清所有的可能情况,也无法确定不同情况的可能性彼此间的大小,这种方法就不可行.他提出,为了处理更大范围的问题,必须选择另一条道路,那就是“后验地去探知我们所无法先验地确定的东西,也就是从大量相关事例的观察结果中去探知它.”这样一来,就从主观的“期望”解释转到了客观的“频率”解释.大数定律可以说明目前的大多数概率应用.由于有了它,任一种预测的准确程度将随着例数增多而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承得一个特殊事件的保险费的收费标准,要高于大量的一般事件的保险费标准的原因.伯努利之后,棣莫弗(A.De Moivre,1667—1754)于1733年和高斯(Gauss,1777—1857)于1809年各自独立引进了正态分布;蒲丰(G.L.L Buffon,1707—1778)于1777年提出了投针问题的几何概率;泊松于1837年陈述了泊松大数定律等.特别是拉普拉斯(place,1749—1827)1812年出版的《概率的分析理论》以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处理概率论的基本内容,使以往零散的结果系统化.拉普拉斯的著作实现了从组合技巧向分析方法的过渡,开辟了概率论发展的新时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拉普拉斯给出了概率的古典定义:事件的概率等于一次试验中有利于事件A的可能结果数与该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数之比.籍此拉普拉斯曾以“中立原理”计算出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概率为1/826214.值得说明的是,拉普拉斯认为世界是决定性的,偶然性只是出于人们的无知.如果我们能预知一切情况,以后的发展使可全知.关于这点拉普拉斯在其《概率论的哲学试验》中说的很明确:“智慧如果能在某一瞬间知道转动着自然的一切力量,知道大自然所有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再者,如果它是如此浩瀚,足以分析这些材料,并能把上到庞大的天体、下至微小的原子的所有运动悉数囊括在一个公式之中,那末,对于它来说,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靠的了,无论是将来或过去,在它面前都会昭然若揭.”按此观点,宇宙的一切发展,早在混沌初开时就完全决定下来,岂不荒唐!19世纪后期,极限理论的发展成为概率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俄国数学家切比雪夫(п.л.чеБыщев,1821—1894)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866年建立了关于独立随机变量序列的大数定律,使伯努利定理和泊松大数定理成为其特例.切比雪夫还将棣莫弗--拉普拉斯极限定理推广为更一般的中心极限定理.切比雪夫的成果后又被他的学生马尔可夫(А.А.марков,1856—1922)发扬光大,推进了20世纪概率论发展的进程.19世纪末,概率论在统计物理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对概率论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解释的需要.另外,科学家们在这一时期发现的一些概率论悖论也揭示出古典概率论中基本概念存在的矛盾与含糊之处,其中最著名的是所谓“贝特朗悖论”.1899年由法国学者贝特朗(J.Bertrand)提出:在半径为r的圆内随机选择弦,计算弦长超过圆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根据“随机选择”的不同意义,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这类悖论说明概率的概念是以某种确定的实验为前提的,这种实验有时由问题本身所明确规定,有时则不然.因此,贝特朗等悖论的矛头直指概率概念本身,尤其是拉普拉斯的古典概率定义开始受到猛烈批评.这样,到19世纪,无论是概率论的实际应用还是其自身发展,都强烈地要求对概率论的逻辑基础作出更加严格的考察.鉴此,1900年夏,38岁的德国代表希尔伯特(D.Hilbort,1862—1943)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建立概率公理系统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希尔伯特23问题之中的第6个问题.这就引导一批数学家投入了这方面的工作.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早对概率论来严格化进行尝试的,是俄国数学家伯恩斯坦(с.н.бернщтейн,1880—1968)和奥地利数学家冯·米西斯(R.von Mises,1883—1953).他们都提出了一些公理来作为概率论的前提,但他们的公理理论都是不完善的.作为测度论的奠基人,博雷尔(Borel)在1905年指出概率论理论如果采用测度论术语来表述将会方便许多,并首先将测度论方法引入概率论重要问题的研究,特别是1909年他提出并在特殊情形下解决了随机变量序列,服从强大数定律的条件问题.博雷尔的工作激起了数学家们沿这一崭新方向的一系列探索,其中尤以原苏联数学家科尔莫戈罗夫(А.н.колмогоров,1903—1987)的研究最为卓著.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起,科尔莫戈罗夫开始从测度论途径探讨整个概率论理论的严格表述.1926年,他推导了弱大数定律成立的主要条件,后又对博雷尔提出的强大数定律问题给出了一般的结果,推广了切比雪夫不等式,提出了科尔莫戈罗夫不等式,创立了可数集马尔可夫链理论,他最著名的工作是1933年以德文出版的经典性著作《概率论基础》.科尔莫戈罗夫是莫斯科函数论学派领导人鲁金(н.н.Λузин,1883—1950)的学生,对实际函数论的运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他在这部著作中建立起集合测度与事件概率的类比、积分与数学期望的类比、函数正交性与随机变量独立性的类比……,等等.这种广泛的类比终于赋予了概率论以演绎数学的特征.科尔莫戈罗夫的公理系统逐渐获得了数学家们的普遍承认,由于公理化,概率论成为一门严格的演绎科学,取得了与其他数学分支同等的地位.科尔莫戈罗夫热爱教育事业,经常在大学生和进修生中挑选人才,参加讨论班.1934年,他与概率论另一位创始人辛钦(А.Я.хинчин)共同主持概率论讨论班.在他们培养的学生中有6位成为前苏联科学院院士或通信院士.1980年科尔莫戈罗夫荣获沃尔夫奖.公理化概率论首先使随机过程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起点,随机过程作为随时间变化的偶然量的数学模型,是现代概率论研究的重要主题.莱维(P.Levy)从1938年开始创立研究随机过程的新方法,即着眼于轨道性质的概率方法.1948年出版的《随机过程与布朗运动》,提出了独立增量过程的一般理论,并以其为基础极大地推进了对作为一类特殊马尔可夫过程的布朗运动的研究.1939年维尔(J.Ville)引进“鞅”这个名称,但鞅论的奠基人是美国概率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布(J.LDoob).杜布从1950年开始对鞅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使鞅论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鞅论使随机过程的研究进一步抽象化,不仅丰富了概率论的内容,而且为其他数学分支如调和分析、复变函数、位势理论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从1942年开始,日本数学家伊藤清引进了随机积分与随机微分方程,为一门意义深远的数学新分支——随机分析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概率论不仅是“数学之树”的一庞大支条,而且还有若干强壮的根(如下表),直接扎在实际应用环境的大地上.“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正如英国的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杰文斯(Jevons,1835—1882)所说,概率论是“生活真正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对概率的某种估计,我们就寸步难行,无所作为.”随机分析时序分析过程理论随机理论鞅论随机微分方程……估计方法抽样分布概率论统计学检验方法回归方法随机计算方法博奕论应用概率排队论……参考文献[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2]张奠宙.数学史选讲(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Richard A .Epstein.赌博的理论和统计的逻辑(M).Academicpress,1987.[4]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5]徐传胜.运用实际问题改进概率统计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0,11(4)。

“数学归纳法”:1千年前就被发现,但直到19世纪末才“合法”

“数学归纳法”:1千年前就被发现,但直到19世纪末才“合法”
最初的递归推理
凯拉吉在代数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在 Al-Fakhri一书中,他使用归纳法得到了自然数立方和公式,并 通过递归推理的方式证明了这样的公式对于n从1到10都成立.
凯拉吉上面的证明方法,巧妙的使用了数形结合和递归推理的思想.尽管递推是从n=10到n=1.但是 已经本质上已经包含了两个重要思想:(1).奠基表达式:1^2=1^3成立 ; (2).根据n=k+1成立,证明n=k 时也成立. 而这两点是'数学归纳法'的灵魂所在. 因此,有些数学家称凯拉吉为数学归纳法的创始人. 但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凯拉吉的证法虽然可以推广(吉尔森(Gerson,1288-1344) 于1321年给出 更一般的形式),但是毕竟他只是证明了前10项,没有一般化.并且在第(2)点上也描述得不够清晰. 凯拉吉之后的数学家,包括古阿拉伯的海塞姆、萨玛瓦尔,16世纪的摩洛利克( Maurolico,1494~1575,意大利) 等都对数学归纳法有一定的贡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什么满足(1)和(2)就足以证明对所有的自 然数都成立?涉及更基础的问题,还是需要回归到自然数集上,而自然数集的基础问题由皮亚 诺在1889年给出。
在《算术原理》一书中,皮亚诺以两个符号'∈'和'⊆'为基础,在'1''后继''相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著 名的'皮亚诺公理系统':
先知: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数学中发现结论的一个重要推理,它为数学连续不断的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由于其 易于运用,早期数学家便已能够熟练运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毕 达哥拉斯学派就通过归纳推理得到了许多的数学结论。
以'三角形数'为例,毕达哥拉斯发现按照上图的排列方式,个数为1,3,6,10,...的点能够构 成三角形。且对相邻两项'三角形数'求和,即1+3=4,3+6=9,6+10=16,...发现其结果都是平方 数(即'正方形数'),进而猜想得到下面的一般结论:

帕斯卡概率【对帕斯卡概率逻辑的批判性反思】

帕斯卡概率【对帕斯卡概率逻辑的批判性反思】

帕斯卡概率【对帕斯卡概率逻辑的批判性反思】概率解释;非科尔莫哥洛夫概率理论帕斯卡概率逻辑的哲学探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和突破,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性向(propensity)解释和主体交互(in-tersubjective)解释。

不过,尽管帕斯卡概率解释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这并不表示它们已经发展到了顶点。

相反,帕斯卡概率的各种解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或者遇到了一些困难。

于是,出于长足推进我国归纳逻辑发展的需要,和反思帕斯卡概率逻辑哲学研究的现状,瞻望归纳逻辑发展的更高形态就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了。

一、各种概率解释的局限性概率理论是由帕斯卡开创,并且由科尔莫哥洛夫实现公理化的经典概率演算系统。

这种理论主要是作为数学概率论而发展起来的,但人们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概率概念的,对概率的解释不同,也就产生了各自有别的测定概率值的方法,由此便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概率逻辑系统。

于是帕斯卡概率便出现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解释:逻辑解释、主观解释、频率解释、性向解释以及主体交互解释。

这些概率解释都具有一定的恰当性和可应用性,但同时它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具体地说:在逻辑解释中,凯恩斯与卡尔纳普都采用了无差别原则作为逻辑原则。

但无差别原则毫无疑问会导致悖论,例如,关于书的悖论、酒—水悖论和几何学概率的悖论。

虽然对一些这样的悖论有独特的解决方法,但是没有任何普遍的方法把它们都消除掉。

任何使用无差别原则的人从来都不能肯定它是否和什么时候将出现矛盾。

因此,唯一的策略就是完全地抛弃这个原则,并且这样做意味着放弃逻辑解释——至少放弃它的传统形式。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主观解释是比较适用的,因而它极大地拓宽了概率论的应用范围,使得人们的意见、判断、评价、信念等主观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信念度来测量。

例如1999年春夏之际,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狂轰乱炸,久攻不下。

当时人们纷纷猜测北约会不会向南联盟派遣地面部队,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我们就可以用主观信念度来表示“北约向南联盟派遣地面部队”这一事件的概率。

归纳法的发展史

归纳法的发展史

归纳法的发展史------------------------------------------作者xxxx------------------------------------------日期xxxx归纳法的发展史归纳法的发展史(从古典到现代)归纳法是以若干特殊的情况为前提,推断出一个一般的原理。

亦即是从个别的或特殊的事物所作判断扩大为同类一般事物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一、古典归纳逻辑思想的萌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西方人已经开始了注重寻找事物的因果联系,从众多的事实材料中寻找一般性的道理。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波斯人的王还好。

”同时,苏格拉底也熟练地运用归纳法认识分析事物,他认为“理念”可分为种和属,认识种和属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上升法,即通过假定或假说上升到理念或原理。

这种方法事实上是多中求一,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西方古人这样自觉而熟练地运用归纳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说明归纳逻辑思想在公元前5世纪已经开始萌芽。

二、归纳逻辑思想的初步形成到公元前4世纪,归纳逻辑思想前进一步,这主要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概括当时各门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汲取了前人的逻辑思想,在西方逻辑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人类的逻辑问题。

他不仅是演绎逻辑体系的创立者,同时也是归纳逻辑体系的倡导者。

他在逻辑史上第一次较全面地阐述了归纳逻辑理论。

他把演绎三段论分为证明的三段论和辩证的三段论。

与此相应,他把归纳推理也分为证明的推理形式(即完全归纳推理)和辩证的推理形式(即不完全归纳推理)。

他还认识到这种归纳只能提供或然的结论,因而不能用作证明,只能用于辩论。

亚氏还研究了作为认识方法的归纳法。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必须通过感官知觉经过归纳方法上升到第一原理。

与亚氏同一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重视归纳并对归纳有较多的研究。

他们重视实际情况,重视科学成果。

他们还探讨了记号、符号与归纳法的关系及归纳法的本质等问题,归纳法的发展史主张从对事实的观察开始研究,然后形成科学概念,对各种相关现象的成因做出初步假设或科学预测。

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

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

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们感到困惑的往往是这些问题的可计算性和答案的唯一性。

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或许能够解答部分疑惑。

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的提出公式的名称中涉及了两位重要的数学家,费马和帕斯卡。

费马,全名是皮埃尔·德·费马,是17世纪一位法国著名的数学家。

他致力于数论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论问题和猜想。

帕斯卡,全名是布莱兹·帕斯卡,是17世纪末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是一位思想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和哲学家。

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排列组合问题的解答,需要首先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

排列是指从一组元素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取出若干个元素,称为一个排列。

组合是指从一组元素中按照任意顺序取出若干个元素,称为一个组合。

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简称为费帕原理,用于排列组合计数。

如果一件事情可以由几个步骤完成,且每个步骤都可以依照 $k_1$,$k_2$,…,$k_n$ 种方式完成,则这件事情的完成总次数为$C_1^{k_1} C_2^{k_2} ... C_n^{k_n}$,其中$C_n^m$表示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

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应用以一个实例来说明费马帕斯卡排列组合原理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应用。

有如下题目:某火车站出发的一趟列车,共有 4 个车厢,依次标号为 1、2、3、4。

如果这趟列车经过的所有车站都会停靠,则所有车站的停靠方案有多少种?思路:将问题分解,列出出发地、途中车站、终点分别需要停靠的次数为 $k_1$,$k_2$,$k_3$,然后使用排列组合原理求出方案数。

以下是详细过程:第一步,确定 $k_1$:出发地停靠一次,共 $C_4^1$ 种方案。

第二步,确定 $k_2$:途中车站停靠 4 次,共 $C_4^4$ 种方案。

第三步,确定 $k_3$:终点停靠一次,共 $C_4^1$ 种方案。

帕斯卡《思想录》

帕斯卡《思想录》
神的存在与本质
帕斯卡探讨了神的存在和本质的问题。他主张从哲学角度出发,探究神的本质和存在。他 认为,神是超越人类理解和想象的存在,但可以通过哲学思考来探究其本质。
宗教信仰与道德
帕斯卡认为,宗教信仰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主张从哲学角度出发,探究 宗教信仰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并认为宗教信仰可以促进人们的道德行为。
文学启示
帕斯卡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启示,成为了法国文学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其他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比较
01 02
与笛卡尔
与同时代的哲学家笛卡尔相比,帕斯卡更注重从人的角度出发,探讨 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人与自由等问题,具有更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 彩。
与蒙田
与蒙田相比,帕斯卡的《思想录》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将哲学思考 与文学表达相结合,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对基督教义的阐述
基督教义的必然性
帕斯卡认为,基督教义是必然存在的,因为它是上帝的启示和指 引。
基督教义的特殊性
帕斯卡认为,基督教义是特殊的,因为它超越了人类理性的范畴 ,需要信仰的接受和理解。
基督教义的启示意义
帕斯卡认为,基督教义对人类有启示意义,因为它提供了关于人 类存在和意义的深刻见解。
04
帕斯卡《思想录》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简介 • 哲学思想 • 宗教信仰与道德 • 科学思想 • 文化与文学价值 • 阅读与启示
01
简介
帕斯卡及其思想背景
帕斯卡是一位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 。他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哲学和 宗教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帕斯卡认为,当信仰与理性发生冲突时,理性应该服从 信仰,因为理性无法证明或否定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到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理论轨迹
【摘要】本文在对归纳逻辑基本思想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阐释现代归纳逻辑的诸多问题如休漠问题、经验主义概率归纳逻辑、逻辑主义概率归纳逻辑、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贝叶斯定理、无差别原则、相关变项法的发展,重点对帕斯卡概率归纳逻辑和非帕斯卡概率归纳逻辑的发展脉络进行简要论述,通过对其逻辑进程的探讨,展示出现代归纳逻辑的理论轨迹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归纳逻辑归纳概率逻辑帕斯卡概率归纳逻辑非帕斯卡概率归纳逻辑
一、概述
归纳逻辑是关于或然性推理的逻辑,或然性推理是这样一种推理:当其前提真时其结论很可能真但不必然真。

现代归纳逻辑的显著特点就是对或然性推理加以系统化和定量化。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数学概率论趋于成熟,概率归纳逻辑得以产生和发展,概率归纳逻辑是应用概率论来系统地研究和表述或然性推理的。

本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出现了一种非数学概率论的归纳逻辑理论,这种理论也被称为“非帕斯卡概率归纳逻辑。

凡属经典概率归纳逻辑的理论都满足数学概率论的三条公理即:(1)任何事件或命题的概率大于等于0,即P(A)≥0;(2)一个必然事件或命题的概率等于1;(3)对于任何两个互斥的事件或命题A和B,P(AUB)=P(A)+P(B)。

任一事件或命题A的概率P(A)叫做“基本概率”。

概率公理系统的逻辑功能就是在给定基本概率之后推导出有关的其他概率来。

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属于归纳原则,它与概率公理系统一道构成一个扩充的系统,这个扩充的系统就是概率归纳逻辑系统。

采取不同的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以及对概率给以不同的解释就导致不同的概率归纳逻辑系统,进而导致不同的概率归纳逻辑学派,其中主要包括经验主义,逻辑主义和主观主义(即贝叶斯主义)。

二、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
数学概率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7世纪数学家Pascal,数学概率又可称Pascal 概率,相应地经典归纳概率又可称为Pascal归纳概率逻辑。

我们称建立在数学概率语义解释基础上的归纳概率逻辑为经典归纳概率逻辑。

一旦某一种归纳方法给
出或度量了陈述的概率值,抽象的数学概率概念获得了主义解释;这种得到解释的概率理论也就成为一种归纳概率逻辑。

由于可以采用不同的归纳方法度量陈述的概率值,Pascal概率有不同的解释,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归纳概率逻辑,根据归纳方法的不同,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可分为四类:
1.古典主义解释P归纳概率逻辑。

严格地说古典主义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它是从帕期卡到拉普拉斯这一时代人们关于概率是什么这一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

它的基本观点是概率是有利场合与包括有利场合在内的所有等可能场合的比;两个场合是等可能的仅当没有理由认为任一场合发生的可能性大于另一场合。

但是古典主义的主要困难是它只是数学世界中的游戏规则和具有任意性。

2.频率主义解释P归纳概率逻辑。

频率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概率是在事件的无穷有序列中某一性质或某一事件出现的相对频率的极限,其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证明概率的存在性和概率估计的可靠性。

3.逻辑主义解释的P归纳概率逻辑。

逻辑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概率是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它是证据相关的,且可先验地被判定。

凯恩斯提出第一个逻辑概率的方法,然而并非所有的概率都可以采用无差别原则来度量。

4.私人主义解释的P归纳概率逻辑。

私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概率是特定个人在特定时刻根据证据对某一陈述的相信度,个人对某一陈述的任何相信度都是合理的,只要它具有一致性即满足概率公理。

综上所述,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各种不同解释的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都假定当事人事先能够知道它所关心的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因此,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预设了逻辑全知者;二是基于各种不同解释的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都无法证明它所给出的归纳概率值具有恰当性。

所谓帕斯卡(Pascal)概率论就是经典概率论,它有一条定理即:PH =1一P(H),此定理叫做“否定律”,也叫做“互补律”。

三、从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到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
上述逻辑全知者假定和概率全知者假定是导致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各种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可以确定解决上述困难的三条途径。

一是试图在上述假定下解决困难,但它的成功依赖于归纳方法论的进展;二是在前一假定下放弃后一假定,导致了区间理论的发展,该理论部分地描述了当事人在确定归纳概率值时的无知;途径三和认知偏向实验导致了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发展。

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主要类型有三种:基于私人主义的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基于经验主义的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和基于逻辑主义的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

这些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特点在于:它们提出了度量定义在不完全样
本空间或可能结果集合上的归纳概率值的方法。

Shackle提出第一个非P概率理论——潜在惊奇理论(potential surprise),即当事人X想象某一事件发生时所感受到的惊奇。

潜在惊奇理论是度量X关于某一假说的潜在惊奇值和潜在惊奇值运算规则的理论。

因此,它是非P概率的私人主义解释。

Oxford大学的科恩在对Bacon和Mill的排除归纳法研究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第二个非P概率理论——归纳支持和归纳概率分级句法理论。

它的要点是:采用相关变量方法确定假说H在一定证据下的归纳支持分级,然后用归纳支持分级定义归纳概率分级,最后根据归纳支持分级和概率分级的定义确定计算复合假说归纳支持和概率分级的规则和推理规则。

建立非P概率归纳逻辑的动因不仅来自对P归纳概率逻辑困难的分析,更强有力的动因来自认知心理学对不确定判断中认知偏向的实验及其分析,这些实验的结果揭示了大量的偏离P概率的认知现象。

归纳概率逻辑从P概率型发展到非P概率型不仅是解决P概率归纳逻辑的困难所导致的结果,而且也是恰当描述不确定判断中认知偏向现象,尤其是基于典型性原则的不确定性判断的结果。

四、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
“非帕斯卡概率论”这个概念首先由科恩于1977年正式提出,但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沙克尔(G. Shackle,1949)。

但是,此定理在非帕斯卡概率论中不成立,而代之以另一条定理即:如果P(H)>0,则PH=0。

科恩的非帕斯卡概率归纳逻辑是对其归纳支持理论的简单扩展,即把一个普遍概括的归纳支持度移植到它的某个特殊事例上。

归纳支持理论是建立在相关变项法(the related variables method)上的。

相关变项法是由英国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科恩(J.Cohen)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的新颖之处在于试图给出一个分级的而非连续的归纳支持测度。

这种分级归纳测度的现实根据在于科学家们为检验一个科学假设而进行的科学实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和有限的,而不是盲目的和无限多的,科学家们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就是逐一改变与被检验假设相关的变项及其组合为其语义模型的,因此,科恩的非帕斯卡概率如同支持度也是分级的而非连续的。

具体地说,如果假设“所有R是S”获得的支持度是i+1/n+1,那么某一具有性质R的特殊事例s具有的概率也是i+1/n+1,记为:P(Sa,Ra)= i+1/n+1。

由于非帕斯卡概率不满足经典概率的互补律,这使得任何一个假设如果曾经获得大于0的支持度,那么它就永远不会被彻底否定;更有甚者,如果一个假设曾经在实验t中获得较高的支持度如4/5,那么,Ti以后的任何否证性实验tj都不能使其概率降低一丝一毫。

应该说,这一结论是与科学检验的实际情况相违的。

总之,与帕斯卡概率论相比,非帕斯卡概率论以及相应的归纳逻辑无论从语法上还是从语义上都显得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天骥.归纳逻辑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何向东.归纳问题的逻辑哲学研究述评[J].哲学研究,2005,(12):79-82.
[3]邓生庆,任晓明.归纳逻辑百年历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北京市逻辑学会编.归纳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5]陈晓平.关于归纳逻辑的若干问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5):21-27.
[6]任晓明.归纳概率逻辑的研究进展[J].哲学动态,200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