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打造传播乡土风情的大舞台

合集下载

农村大舞台营销策划方案

农村大舞台营销策划方案

农村大舞台营销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农村大舞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

同时,农村大舞台也成为了各大品牌进行农村市场推广的重要场所。

因此,开展农村大舞台营销活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

二、营销目标1. 增加品牌知名度:通过农村大舞台的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农村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2. 扩大市场份额:利用农村大舞台的广泛覆盖,吸引更多农村消费者群体参与,扩大品牌在农村市场的市场份额。

3. 提升品牌形象:通过在农村大舞台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树立品牌良好形象。

4. 增加销售额:通过农村大舞台的销售渠道,推动产品的销售,提高销售额。

三、营销策略1. 选择合适的大舞台:根据品牌定位和目标市场群体,选择合适的农村大舞台进行合作。

通过与大舞台方合作,品牌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和市场资源。

2. 开展农村大舞台巡演:品牌可以利用农村大舞台进行巡演,通过演出和活动吸引农民群众的注意力。

在巡演中,品牌可以进行产品展示和销售,同时开展互动游戏和抽奖活动,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3. 联合其他品牌开展跨界合作:农村大舞台还可以联合其他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增加活动的创新性和趣味性。

例如,与农产品品牌合作,在舞台上展示和销售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与服装品牌合作,在舞台上进行时装表演和销售等。

4.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农村大舞台和社交媒体的结合,可以扩大营销活动的传播范围。

品牌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预告片、花絮和幕后故事,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5.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在农村大舞台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具备良好的品质和体验。

可以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产品讲解和服务指导,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购物体验。

6. 定期开展促销活动:在农村大舞台的促销活动中,品牌可以设置特价商品、赠品和折扣等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购买。

国旗下的讲话 乡村振兴传承乡土文化

国旗下的讲话 乡村振兴传承乡土文化

国旗下的讲话乡村振兴传承乡土文化尊敬的各位村民: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村委会向各位村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为自己有机会生活在如此美丽的乡村而感到骄傲和幸福。

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是乡村振兴,传承乡土文化。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也是我们村庄发展的关键。

我们的乡村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乡土文化,作为我们乡村的“根”,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

乡土文化是指我们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传统艺术等。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代表着乡村的独特魅力和精神风貌。

传承乡土文化,就是要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让我们的乡村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

首先,我们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

我们的乡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和传承。

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展览等,让年轻人了解、学习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村民开展传统手工艺和乡土音乐等活动,以保持和发扬乡村特有的文化特色。

其次,要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

我们的乡村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蕴含着无限商机和发展潜力。

我们可以开展农耕文化旅游,打造农家乐、特色农庄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的乡村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通过将乡村文化与发展相结合,可以促进我们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和传承乡村文化人才。

乡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有志于文化事业的人才支持和推动。

我们可以举办乡土文化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为村民讲授乡村传统艺术和技能,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人。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年轻一代深入研究和传承乡土文化,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传递给下一代。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乡村振兴和传承乡土文化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每个人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衔接点和推动力量。

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

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

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不少人追求的是高品质的生活和独特的体验。

在此背景下,如何巧妙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特色活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了广大公众关注的话题。

本土资源,是一个城市或乡村的宝藏,包括自然景观、人文风格、文化底蕴等。

将这些本土资源发挥出来,打造特色活动,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当地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首先,针对不同的本土资源,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特色活动。

比如,在山区地区,可以开展户外运动类的活动,如徒步、攀岩、观景等;在水乡地区,可以开展休闲娱乐类的活动,如泛舟、荡秋千、赏花等;在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开展文化体验类的活动,如古建筑鉴赏、文化节日庆祝等。

因此,在策划特色活动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本土资源,灵活创新,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其次,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繁荣。

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人的生活质量。

最后,在开展特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传承。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许多地区的本地文化渐渐被遗忘。

而开展特色活动,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加深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保护。

总之,巧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活动,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们应该从本地出发,在策划特色活动时充分挖掘当地的本土资源,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活动,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乡村百姓大舞台典型经验材料

乡村百姓大舞台典型经验材料

乡村百姓大舞台典型经验材料乡村百姓大舞台是一个展示乡村文化、传承乡土人民智慧、表达百姓心声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乡村百姓通过歌舞、戏曲、杂技、民俗表演等形式,展示了乡村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和生活智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乡村百姓大舞台的经验材料。

一、关爱乡村乡村百姓大舞台通过表演呈现乡村的美景和百姓的生活,体现了社会对农村的关爱和支持。

在《美丽乡村》这个节目中,乡村的景色通过歌舞表演向观众展示,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乡村的美丽与宜居。

在《农家乐》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诙谐幽默的歌曲展示了农村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观众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和温暖。

二、传承乡土文化乡村百姓大舞台通过表演乡土文化,传承了乡村的历史和传统。

在《梨园儿女》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戏曲表演展示了梨园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乡土人民的智慧。

在《龙舞文化》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龙舞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让观众感受到乡村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表达百姓心声乡村百姓大舞台让乡村百姓通过表演,表达他们的心声和诉求。

在《家乡的声音》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歌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让观众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和浓厚的乡情。

在《乡村记忆》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小品表演,让观众笑中带泪,传递了对乡村发展的期望和对社会的期盼。

四、激发乡村活力乡村百姓大舞台通过表演激发了乡村的活力。

在《青春乡村》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现代舞表演展示了乡村的新面貌和年轻人的活力,让观众感受到乡村的活力和希望。

在《乐山乡村》这个节目中,乡村百姓通过杂技表演展示了乐山的特色和乡土人民的聪明才智,让观众感受到乡村的智慧和能量。

乡村百姓大舞台是一个展示乡村文化、传承乡土人民智慧、表达百姓心声的重要平台。

通过这个舞台,乡村百姓向社会展示了乡村的美景和乡村人民的勤劳智慧,传承了乡土文化和乡村的历史,表达了百姓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的期盼,激发了乡村的活力和希望。

农民舞台剧乡土文化的艺术表达

农民舞台剧乡土文化的艺术表达

农民舞台剧乡土文化的艺术表达乡土文化是农民舞台剧的重要创作素材。

在现代社会的浩瀚洪流中,农村地区的乡土文化凭借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念,成为了舞台剧的艺术表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农民舞台剧中乡土文化的艺术表达,从节目创作、内容选择和表演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节目创作农民舞台剧的节目创作是艺术表达的基础。

为了体现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创作者需要紧密结合乡土文化的特点,选取与农村生活紧密相关的题材和故事,塑造真实、鲜活的角色形象。

可以通过对农民的生活习俗、劳动方式、饮食文化等细节的描绘,呈现出农村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同时,通过对农村改革、社会变革等时代背景的把握,创作者可以将乡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寓意深远,引发观众共鸣。

二、内容选择农民舞台剧的内容选择应当贴近农村生活、农民群众的需求。

创作者可以从乡土文化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以及反映农村现实问题的题材,如农村土地纠纷、农民工返乡创业等。

通过这些题材的选择,农民舞台剧可以更好地传递乡土文化的力量和情感。

同时,创作者还可以创新地借用古代神话、寓言故事等经典素材,将其与当代农民的现实情境相结合,增添更多的艺术视角和内涵。

三、表演形式农民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应当符合受众的口味和审美需求。

农民剧团往往是由农民群众组成,观众主要是农村地区的居民。

因此,在农民舞台剧的表演中,可以加入一些亲切贴近农民的元素,如滑稽、夸张的表演手法。

同时,还可以结合乡土文化的音乐、舞蹈等元素,打造独特的乡村味道。

在舞台设计上,可以运用大气、明亮的色彩,使舞台场景更加逼真、饱满,让观众身临其境。

农民舞台剧乡土文化的艺术表达既是对农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对乡土文化的有力传递。

只有创作者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巧妙地将其融入到舞台剧的创作中,才能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产生共鸣,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认同感。

农民舞台剧不仅是艺术的表演,更是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乡村舞台实施方案

乡村舞台实施方案

乡村舞台实施方案乡村舞台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需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乡村舞台作为一种文化演艺活动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能够吸引游客,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形象。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乡村舞台,打造集演出、展示、互动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2. 通过乡村舞台活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游客满意度。

3. 宣传乡村文化,传承地方传统,提升乡村形象。

三、项目内容1. 场地选择:选择乡村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地点建设乡村舞台。

2. 设备采购:购买音响设备、灯光设备、舞台道具等必要的设备,以保证演出效果。

3. 舞台设计:根据乡村特色和舞台实际情况,进行舞台布局和装饰设计,营造出乡村风情。

4. 活动策划:制定乡村舞台活动日程表,安排各类文化演出、展览和互动活动。

5. 人员培训:对舞台演出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演出水平和服务能力。

6. 宣传推广:通过互联网、广告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外界宣传乡村舞台活动,吸引游客。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场地选择与乡村舞台设计:确定建设乡村舞台的地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舞台布局和装饰设计。

2. 设备采购与安装:购买所需设备,并安装调试。

3. 活动策划与人员培训:制定活动日程表,同时对舞台演出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演出水平和服务能力。

4. 宣传推广与试运营:通过互联网、广告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进行试运营,吸引游客。

5. 运营管理与活动改进:在日常运营中进行管理与维护,不断改进活动内容,提升乡村舞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项目预算乡村舞台实施包括场地选择、设备采购、活动策划、人员培训、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预算视具体情况确定。

六、项目效益评估通过乡村舞台的实施,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再次游览率。

同时,乡村舞台活动也能够宣传乡村文化,传承地方传统,提升乡村形象,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大舞台

乡村大舞台

乡村大舞台农村大舞台,是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种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土地,虽然清贫却也甘心情愿。

因为孩子们渴望拥有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很多学子走出了家门去往外面世界拼搏。

当前,经济飞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起来,就连生活都与以前截然相反,城市里住房宽敞明亮,环境优美,公园广场遍布,再看农村,基本没什么差别,平时除了庄稼少许植被其它跟几十年前并无二致,所谓的高楼大厦也只能成为梦想中存在,乡村与城镇的区别已越来越小,可以说城乡同化,实际上就是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深入到我们每个角落,而且还呈现井喷式趋势发展,这对农村文化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使得传统农村文化处于一种尴尬局面。

但如果仅靠政府投资建设,又担心农民难以接受,最终结果适得其反,失去原有特色。

因此,打造农村大舞台必须从根源抓起,将农村文化作为重点项目来抓,要积极引导,形成规模效应,才能让更多农民朋友享受文化惠民的成果,满足精神需求,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升新农村品位,增强凝聚力。

农民是最善良的人群之一,淳朴厚道,热爱艺术,尤其喜欢参加各类演出,一方面这是一种乐趣,另一方面通过观看表演也锻炼了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全面小康,人民的日益富裕,各级党委政府也开始注意到这块空白,正在积极努力创办农村大舞台,希望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丰富了农民朋友的文化娱乐生活,又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幸福感,让农民从内心深处认可这样的活动。

农村大舞台的开展,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让农民朋友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乡村大舞台上有无数的故事发生,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有悲伤,有欢笑,有激昂,有愤怒,有忧愁……无论哪种情绪,总有一个或者几个故事牵扯着你,而我觉得最令人记忆犹新的莫过于“草帽姐”徐桂花了。

立足地域特色,做好文化新闻

立足地域特色,做好文化新闻

立足地域特色,做好文化新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立足地域特色,做好文化新闻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和精神象征。

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而做好文化新闻,就是要立足地域特色,用新闻的形式传播和弘扬当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个地方。

只有做好了文化新闻,才能让当地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也才能让更多的人走进这个地方,感受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一、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古老的传统风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等。

做好文化新闻,首先就要去挖掘这些地域文化资源,了解其由来和内涵,然后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将其呈现给大众。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也能够让这些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在挖掘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记者要多和当地的老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小情,发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

同时也要多走访一些非常规的场所,比如乡村、社区等,因为这些地方往往能找到更加真实和原生态的文化资源。

只有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才能为文化新闻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关注当地文化活动除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做好文化新闻还要关注当地的文化活动。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庙会、民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往往是当地文化的生动体现。

记者要经常关注这些活动,及时进行报道,将这些精彩的文化活动呈现给读者。

在报道文化活动时,还要注重对其内涵和意义的深度挖掘,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

同时也要注重报道的形式和手法,通过生动的图片、精彩的文字,让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这些文化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

三、突出地域特色突出地域特色,不仅可以增加新闻的吸引力,也能够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可以通过特色食物、特色手工艺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只有将地域特色突出出来,才能让文化新闻更加有号召力。

四、弘扬正能量做好文化新闻,更要注重弘扬正能量。

当地的文化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正能量,而记者要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将这些正能量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传承乡土文化

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传承乡土文化

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传承乡土文化一、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乡村文化活动是传承乡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乡村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活动既有传统的民俗文化表演和乡土戏剧演出,也有现代的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乡村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学习的机会。

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的民俗文化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乡村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文化活动中,传统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例如,传统的舞龙舞狮、花灯制作和赛龙舟等活动成为了乡村文化活动的亮点,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同时,对民俗文化的创新也在不断进行。

通过引进新的元素和创新形式,将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

三、乡土戏剧的演出与传承乡土戏剧是乡村文化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乡土戏剧以其质朴的表演形式和真实的情感吸引了许多观众。

通过乡土戏剧的演出,不仅可以传达乡村的历史和生活状况,也可以唤起人们对于乡村的记忆和情感。

乡土戏剧的传承不仅需要专业的演员和导演,也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提供演出场地和资金支持,为乡土戏剧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艺术展览的举办和文化交流的推动艺术展览是乡村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举办艺术展览,可以展示乡村的美丽景色和丰厚文化底蕴,吸引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同时,艺术展览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了艺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在艺术展览中,不仅可以观赏到各种艺术品和作品,还可以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五、乡村文化活动的现状与展望目前,乡村文化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政府的支持下,乡村文化活动得到了不断拓展和发展。

然而,乡村文化活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乡村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和创新。

另一方面,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需要加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乡村的形象塑造。

乡村大舞台方案

乡村大舞台方案

乡村大舞台方案一. 引言乡村大舞台是一种创新的文化活动,旨在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本文档将介绍乡村大舞台的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场地布置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经过实施,乡村大舞台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

二. 活动主题乡村大舞台的主题为“传承与创新”。

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结合,让观众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活动内容包括歌舞表演、戏剧演出、民间艺术展示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展现乡村的独特风情和人文精神。

三. 活动内容1.歌舞表演:邀请优秀歌手和舞蹈演员参与演出,展示各地特色歌曲和舞蹈。

通过歌舞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乡村的美丽和热情。

2.戏剧演出:选择一些优秀的农村题材戏剧,进行现场演出。

这些戏剧作品将突出乡土风情和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让观众更加了解乡村的魅力。

3.民间艺术展示:邀请民间艺人进行传统手工艺展示和技艺表演,如剪纸、刺绣、陶艺等。

通过展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

4.互动游戏:设置互动游戏环节,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娱乐性。

例如,组织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让观众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乡村的欢乐氛围。

5.乡村美食展示:在活动现场设置乡村美食展示区,展示当地的美食特色。

观众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乡村美食,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 参与人员1.活动组织者:负责策划和组织整个活动的团队,包括活动策划、场地布置、宣传推广等相关工作。

2.演员和艺术家:负责表演和展示节目的演员和艺术家,包括歌手、舞蹈演员、戏剧演员和民间艺人等。

3.观众:活动的最终受益者,有可能是当地居民、游客或其他对乡村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五. 场地布置乡村大舞台的场地布置需要符合活动主题,并能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和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建议:1.舞台搭建:在活动现场搭建一个宽敞的舞台,便于演员和艺术家表演。

舞台的布景可以以田园风光和乡村元素为主题,营造出浓厚的乡村氛围。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意味着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激发农村地区的活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的积淀和表现。

乡土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路径一:弘扬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各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都是当地乡土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俗文化展示等方式,激发农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路径二:发展乡村艺术和民间艺术乡村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乡土情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乡村振兴中,可以通过支持乡村文艺团体和文艺活动的发展,培养和挖掘乡村艺术人才,推动乡村艺术创作和传播,让乡土文化在艺术上得到更好的表现和传承。

路径三: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每个乡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在乡村振兴中,可以通过对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保护和开发利用,让乡土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和传承。

可以建设乡村博物馆、文化广场等载体,展示和宣传乡村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乡土文化的价值。

路径四:推动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支懂乡土文化、热爱乡村的文化传人队伍。

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加大对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投入,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加强乡村教育的文化教育内容,培养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人才,让乡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路径五: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需要产业的支持,而文化产业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乡村振兴中,可以通过支持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和支持农民从事与乡土文化相关的产业,如手工艺制作、旅游服务、文化产品销售等,让乡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家乡的乡土民间文化推广

家乡的乡土民间文化推广

家乡的乡土民间文化推广正文:我的家乡,位于中国广袤的大地之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孕育了独特的乡土民间文化。

这些文化,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生活的鲜活,它们是家乡的灵魂,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我愿以笔为媒,推广家乡的乡土民间文化。

家乡的民间文化,首先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

每年春节,家乡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各种民俗表演竞相上演,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前来观看。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家乡的民间文化体现在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上。

剪纸、泥塑、木雕、刺绣等手工艺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些艺术作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是民间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独特诠释。

为了让这些艺术瑰宝发扬光大,家乡的艺术工作者们致力于创新与传承,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再次,家乡的民间文化还体现在风味独特的美食上。

家乡的美食,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技艺,既有麻辣鲜香的川菜,又有清淡爽口的素食。

这些美食,承载着家乡人民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游子们回味无穷的乡愁。

为了推广家乡的乡土民间文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加强宣传,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民间文化。

我们希望通过媒体的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二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展览、民俗表演、美食节等,让市民和游客亲身体验家乡的民间文化。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人参与到民间文化的传承中来。

三是开展民间文化教育,将民间文化融入学校课程,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

此外,我们还鼓励民间艺术家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传授技艺,让民间文化薪火相传。

总之,家乡的乡土民间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

通过推广家乡的民间文化,我们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农民舞台剧乡土情感的艺术表达

农民舞台剧乡土情感的艺术表达

农民舞台剧乡土情感的艺术表达农民舞台剧作为一种表达乡土情感的艺术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

它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再现,传递出一种浓厚的乡土情感,将农民的生活体验与观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文将从角色塑造、故事情节和表演手法等方面来探讨农民舞台剧如何进行乡土情感的艺术表达。

一、角色塑造农民舞台剧通常会选取一些具有农村背景的角色来进行情感的展示。

这些角色的塑造必须真实、鲜活,以便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乡土情感。

角色可以是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年等。

在塑造这些角色时,应该注重细节,描绘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个性特点等,使得观众在观看舞台剧时能够感同身受,与角色产生共鸣。

二、故事情节乡土情感的艺术表达离不开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舞台剧的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故事情节都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真实体验。

可以选择一些普通的农民生活场景来作为背景,围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展开,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出不同的情感。

比如,可以讲述一个农民家庭的苦难与坚持,或是讲述一个农村妇女的奋斗与希望。

通过这些故事情节的呈现,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农村的乡土情感。

三、表演手法农民舞台剧的表演手法也是乡土情感艺术表达的关键。

应该运用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让观众感受到农民真实的情感表达。

演员的表演要具有真实性和力量感,要能够将角色的情感内化为表演的动力,并通过表演手法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

此外,音乐、舞蹈、布景等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元素,可以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农村生活的情感内涵。

四、艺术效果农民舞台剧乡土情感的艺术表达应该追求的目标是营造一种情感共鸣的艺术效果。

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应该能够感受到剧中角色的情感波动,与他们共同悲喜,与他们共同思考人生的问题。

农民舞台剧通过情感的抒发,让观众对农村生活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让观众对乡土情感有了更加真实、更加深刻的体验。

乡村振兴重塑乡土文化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乡村振兴重塑乡土文化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乡村振兴重塑乡土文化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纪实乡村振兴重塑乡土文化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纪实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发掘和保护当地的乡土文化,云南省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以纪实的方式,探讨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重塑与振兴。

一、重建民宿融入乡土文化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以发展民宿为重点,将田园风光与民宿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

在乡土文化的引领下,当地的民宿业注重融入地域特色,打造与乡村风景相得益彰的住宿环境。

古朴的建筑风格、传统的装饰元素,使民宿成为了传承乡土文化的窗口。

同时,各地民宿业主与居民合作,举办文艺演出、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乡土文化。

二、乡村旅游推动乡土文化传承乡村旅游是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当地居民有机会参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例如,在纳西族地区,当地居民会穿上传统服饰,为游客展示传统歌舞和民间故事。

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传承乡土文化的平台。

三、农耕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农耕文化是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云南省以农耕为基础,通过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例如,在一些农耕文化保护区,当地居民每年都会举办丰收祭祀活动,庆祝农耕的成果。

这不仅促进了村庄居民的凝聚力,也向游客展示了独特的乡土文化。

四、乡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乡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既保护了当地的自然风貌,又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例如,在一些生态环保区,当地居民通过创办民宿和农家乐,利用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绿色、可持续的旅游服务。

综上所述,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重塑和振兴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民宿、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等与乡土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乡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乡土风情与民俗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乡土风情与民俗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乡土风情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是指乡村地区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乡村文化承载着丰富多样的乡土风情与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乡村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侵蚀,急需振兴与弘扬。

本文将从乡村文化的意义、振兴途径和保护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村文化的意义乡村文化是乡土风情与民俗文化的集合体,不仅反映了乡村地区的历史与现实,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乡村文化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也是社会认同感的来源。

弘扬乡村文化可以增强乡村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塑造乡村地区独特的文化形象,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乡村文化的振兴途径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传统戏曲、民歌、民间舞蹈等,这些都是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的鲜明表现。

鼓励乡村青年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高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挖掘地域特色。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如乡土建筑、乡土美食、乡村手工艺等。

通过挖掘和展示这些地域特色,可以增加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

3. 注重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乡村学校的支持和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乡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乡村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让乡村学生了解和熟悉乡土风情与民俗文化。

三、乡村文化的保护方法1.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乡村文化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乡村文化的保护对象、范围和方法,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 加强宣传推广。

乡村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对于乡村文化的弘扬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演出、摄影展等活动,将乡村文化展示给更多人。

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和互联网,提高乡村文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乡村演出的实施方案

乡村演出的实施方案

乡村演出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乡村演出是一种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通过举办各种文艺表演、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吸引游客,增加当地收入,提升乡村形象。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乡村演出实施方案对于乡村文化发展和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定位。

1. 目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吸引力强的乡村演出品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2. 定位,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富有乡土气息、贴近民生的乡村演出,吸引游客,增加乡村收入。

三、实施方案。

1. 策划精彩节目。

(1)调查当地文化资源,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2)邀请专业团队或艺术家,设计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如民歌舞蹈、戏曲表演、杂技表演等。

(3)注重节目的多样性和互动性,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强乡村演出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 提升演出场地设施。

(1)选择开阔平坦、环境优美的场地作为演出地点,如乡村广场、田园风光区等。

(2)搭建简易舞台和观众席,保证观众视野和舒适度。

(3)提供基本的灯光、音响设备,确保演出效果。

3. 宣传推广。

(1)通过当地政府、媒体等渠道,宣传乡村演出的时间、地点和节目内容,吸引游客和观众。

(2)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乡村演出的宣传海报、视频等,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3)鼓励游客和观众进行互动分享,增加口碑传播。

4. 安全保障。

(1)制定演出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演出过程中观众和演员的安全。

(2)增加安保人员,保障演出秩序和观众安全。

(3)加强消防设备和医疗救护措施,应对突发事件。

四、实施效果评估。

1. 观众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观众对乡村演出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2. 经济效益评估,统计演出期间的游客数量和消费金额,评估乡村演出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3. 社会影响评估,观察乡村演出对当地文化传承、乡村形象提升等方面的影响。

五、总结。

通过科学合理的乡村演出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收入,提升乡村形象。

农村戏剧表演乡土文化的舞台展示

农村戏剧表演乡土文化的舞台展示

农村戏剧表演乡土文化的舞台展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乡土文化逐渐遭受冲击和忽视,但是农村戏剧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和表达形式,在传承和展示乡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乡土文化的定义、农村戏剧表演的特点以及作为舞台展示乡土文化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乡土文化的定义乡土文化是指存在于农村地区的特有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它是在农村土地、生产、社会关系等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与城市文化具有明显差异。

乡土文化不仅包括农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还涉及到农民的社会组织、传统习俗、口头文学和戏剧等各个方面。

二、农村戏剧表演的特点农村戏剧表演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传承乡土文化、展示民间艺术才能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农村戏剧表演通常以传统剧种为主,如豫剧、评剧、河北梆子等,这些剧种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其次,农村戏剧表演注重生活情感的表达,剧本和演员演技都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再次,农村戏剧表演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观众往往可以随时加入演出,与演员进行互动,使得整个表演过程更具亲和力。

三、作为舞台展示乡土文化的意义农村戏剧表演作为舞台展示乡土文化的一种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通过农村戏剧表演,可以为农民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激发农民文化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农村戏剧表演可以促进农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树立农民的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

再次,农村戏剧表演可以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乡土文化传承中来,发挥整个社区的文化智慧和资源优势。

在推动农村戏剧表演乡土文化舞台展示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戏剧表演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演出场地和经费支持。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戏剧表演的传承和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和剧种传人。

再次,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推动农村戏剧表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村戏剧表演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台展示乡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方广播媒体的深耕之道——以沈阳广播电视台沈阳之声的实践为例

地方广播媒体的深耕之道——以沈阳广播电视台沈阳之声的实践为例

2023.09在中国传媒产业进入调整期和转折点的潮涌大势下,在互联网技术创新重构传媒生产关系的深刻背景下,在地方广播媒体面临的多重挑战和竞合突围的特有境遇下,如何围绕“深耕”两字,夯实根基,垂直发力,聚合发展,是地方广播媒体普遍思考和探寻的路径。

在《2023年7月中国广播收听市场风云榜》中,AM792FM104.5(沈阳之声)继续蝉联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融媒体云端APP 平台点击量、省会城市电台新闻频率融媒体云端APP 平台点击量双榜冠军。

2023年7月,沈阳之声融媒体云端点击量达543.84万,抖音平台点赞量、微信公众号推文累计阅读量、微博交互量等“沈阳之声”全媒体均在不同榜单收获了不俗成绩。

广播融媒体云传播效果数据由行业内权威机构——中国广告协会广播电视工作委员会与广州赛立信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核心价值体现了不同地域广播频率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频率影响力数据可比性。

广播融媒体云传播效果数据榜单月度更新,2023年7月榜单通过对403套全国广播电台新闻频率进行采集,最终形成月度排行。

沈阳之声即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

2023年年初,沈阳广播电视台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水平,对沈阳新闻广播进一步进行全媒体改版升级,加大新闻、监督、服务等精品内容生产,更加突出本地化特色,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将“沈阳新闻广播”呼号变更为“沈阳之声”。

2023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此申请正式批复,“沈阳之声”,初心之声,萦绕沈城。

一、《家在沈阳》——以全媒思维链接乡土风情沈阳之声是沈阳广播电视台主频率,节目设置以新闻专题、新闻性谈话节目和新闻监督节目为主体。

目前,已形成以《市民您早》《沈阳新闻》《1045新闻热搜》《辣姐有话要说》《1045新闻最沈阳》等栏目为核心内容的早、午、晚新闻板块,以及以《非凡百事通》《星光夜话》等栏目为核心内容的服务板块,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较有影响力的区域头部媒体。

本土特色活动方案

本土特色活动方案

本土特色活动方案活动背景•本土特色活动是一种展现当地文化和风俗的活动形式,能够吸引游客、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当地知名度和吸引力。

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本土特色活动,可以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活动目标1.增加游客体验当地文化的机会,提升游客满意度。

2.推广本土文化和传统,增强当地文化软实力。

3.提高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活动内容传统手工艺品展示1.组织当地手工艺人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让游客了解当地传统技艺。

2.提供现场DIY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制作,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

本土美食品鉴1.设立美食品鉴区,展示当地特色美食,提供免费品尝服务。

2.邀请本地厨师进行现场烹饪表演,让游客感受本土美食的魅力。

民俗表演1.安排当地民俗艺人进行传统表演,如舞蹈、音乐、戏曲等,展示当地文化魅力。

2.组织互动游戏和表演,吸引游客参与,增加活动趣味性。

文化讲座•安排当地文化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当地历史、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手工艺品市集•设置手工艺品市集,让当地手工艺人和艺术家展示和销售其作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并提升知名度。

活动推广1.制作宣传海报、传单,发布在相关社交媒体平台和旅游网站上,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2.邀请明星或网络红人参与活动,并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现场直播,扩大活动影响力和知名度。

3.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将活动纳入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活动评估1.设立问卷调查,收集游客对活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用于改进下一次活动。

2.统计活动期间的游客数量和参与度,评估活动效果和影响力。

3.对活动组织和执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活动提供借鉴。

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本土特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还能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希望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当地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本土打造传播乡土风情的大舞台
作者:曾飞黄小琴
来源:《中国广播》2014年第08期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变革。

相比于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台,城市台受区域性、政策性等影响更大,也存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局限性问题。

因此,找准媒体定位、把握市场脉搏,根据受众需求推广差异化战略,才能在媒介变革中不断强大自己、立稳脚跟。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体定位差异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电视、数字广播、微博等新媒体突飞猛进,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

广播电视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夹击。

在新的时代变革中,广播电视如何适应受众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在保有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扩大生存空间,是媒体人,特别是城市广播电视媒体人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近年来,泉州广播电视台不断凝聚内力,争先创优,将打造海峡西岸强势传媒作为自己的使命,在追求节目精品化、本土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办台风格,打造出一个传播乡土风情的大舞台。

一、立足本土,服务闽台
立足本土,首先源于我们对泉州优秀文化资源的认同。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又获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美称。

泉州有种类繁多的文化遗产,是著名的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更是闽台交流的前沿,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在两岸交流中有极佳的地缘优势。

泉州作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着雄厚的经济后盾,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泉州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聚集了众多的民营企业,经济地位突出。

泉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更是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

漫步于泉州市井,红砖骑楼、南音绕耳、万国宗教并存……一代代泉州人打造出的特色文化,诠释着泉州人的文化追求。

优秀的文化资源是泉州广播电视台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

立足本土,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在挖掘、保护、传承、宣传闽南文化中,服务和满足闽台受众的文化情怀,是泉州台始终坚持努力的方向之一。

为此,泉州广播电视台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全天候采用闽南语播出的地方综合频道——闽南语频道。

该频道以泉州方言为主,结合闽南人文特色,推出了《泉州讲古》《泉州美食》《新闻相拍报》等节目,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触发回忆,传承乡土风情。

其中谈话类栏目《泉州
第一炮》,更是将泉州市民喜欢三五好友聚集泡茶聊天的习惯搬上荧屏,主持人嘉宾喝茶聊天间“讲天叻皇帝,练仙打嘴鼓”,通过一例例发生在市民身边的生动故事来阐释闽南俚语,使节目成为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载体。

泉州广播电视台位于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窗口,在两岸交流中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亲和力和地域亲近感。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闽台,我们推出了FM105.9刺桐之声频率,通过集合新闻、服务、娱乐等服务信息,介绍闽南乡情,反映两岸交流交往现状,并突出了闽台文缘的特色,得到了在闽台商的喜爱。

泉州广播电视台还与台湾广播界联合举办活动,扩大泉州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

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总能吸引上千名两岸青年报名参加,大大提高了泉州广播电视台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

二、新闻立台,顺应全资讯时代
近年来,传统媒体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但是其主流媒体的地位仍难以撼动。

城市广播电视台作为地市党政机关的耳目喉舌,不仅担负着传达政令、反映民情的责任,更是主流舆论的宣传阵地。

因此,“新闻立台”成为许多城市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共识。

相对于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台而言,城市台在新闻资源方面优势不足,新闻策划能力和新闻热点解读高度不够。

但是城市台也有自身优势:更容易接触基层一线,反映信息快速等。

近年来,泉州广播电视台不断强化“新闻立台”意识,在新闻改革道路上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

新闻轮盘以“时效第一、内容为王、滚动更新、实时互动”的理念,成为广播新闻频率的改革目标,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新闻广播的通行做法。

目前中国大陆仅有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上海东方新闻广播、陕西电台新闻广播、江苏电台新闻广播等部分中央级、省级新闻广播实现了新闻轮盘式播出,城市电台新闻广播则几乎为空白。

为此,泉州广播电视台迎难而上,整合资源,推出全国地市级新闻广播首个新闻轮盘——《泉新闻》。

“泉新闻”谐音“全新闻”,每天11:00~17:00播出,每半小时一轮盘滚动更新,内容涵盖了本地新闻、国内外资讯等内容;轮盘中设有“热线追追追”“今日主笔”“国际风云”“财经观察”等栏目,以适应移动人群的收听状态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

《泉新闻》在信息筛选上注重短平快,特别是派出大批记者对实时新闻进行及时连线播报。

轮盘内容以民生新闻为主导,在安全播出的前提下,与民众实现全方位互动,收集、反映民意并回应民意,并从互动中获得生动的新闻素材,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及时插播突发新闻,有突发重大新闻则打破常规,全程直播,节目编排上充分体现了广播交互性、伴随性的特点,代表了现代城市新闻广播的发展方向。

《泉新闻》开播以来,受众群体不断扩大,不少听众称其为“地方的权威媒体”。

这样一档新闻轮盘,让地方广播新闻拥有了广度、速度和深度,2014年,《泉新闻》更获得了福建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广播新闻)一等奖。

三、创立品牌,节目强台
媒体要想发展壮大,就需要打出自己的品牌。

在群雄并起的媒体行业中,只有具有自主标志和个性的广播电视才能牢牢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当下打开电视,想看娱乐节目,很容易想到
湖南卫视,想看电视剧作品,会不由自主地搜索安徽卫视,这就是它们从众多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的品牌个性。

所以,实行差异化品牌战略经营,形成一个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标志就显得尤为重要。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节目质量关乎媒体的生命。

近年来,泉州广播电视台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力量,特别是通过创新节目形式,推出一批品牌栏目,渐渐打造出“为百姓代言”的品牌形象。

《百姓热线》是泉州广播电视台一档热线类栏目,更是泉州本土的广播类王牌栏目之一,主要关注市民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民生问题。

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百姓热线》栏目收听率保持在0.9%~1.5%之间,占据同一时段20%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居泉州落地广播节目的前列,备受移动群体的青睐。

而其品牌优势的建立,在于其节目形式的创新:《百姓热线》栏目是在直播状态下运作,接听群众问题投诉、主播当场解答,主播或现场导播无法解答的,马上连线相关职能部门,给予解释或处理,当时不能作出解释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马上联动记者进行现场追踪,并将追踪的内容在《泉新闻》新闻轮盘以及其他栏目中及时报道,最终反馈给听众。

这种“三方通话(或多方通话)”的全新直播模式,将问题提出、解决、反馈过程通过直播完整呈现,并将职能部门的反应、处理、服务态度、后续完善均置于受众监督之下,其高效的热线运作模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广播的一大优势——“快”。

也正是这种没有排练的真实“对话”,得到市民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这种节目形式考验着栏目的资源储备,主播、导播的现场组织和应变能力,也向市民展示了泉州广播电视台的传媒实力。

如今,《百姓热线》已经成为泉州广播电视台FM88.9新闻频率的一张名片,先后获得“福建新闻名专栏”称号和“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四、求生发展,做“新媒体”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数字化终端的发展,人们单一的媒介接触状态发生了转变,多元化的媒介接触平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传统媒体开始面临受众锐减的困局。

为了应对这种转变,泉州广播电视台及时把握新趋势,积极拥抱数字化媒体,并将实现“多媒体”发展目标纳入企业文化构建当中,设立了新媒体拓展部,从技术、传播方式等方面向多媒体转型。

首先,在电视方面建立了“泉视界”视频网站,及时上传电视4个频道的节目和新闻,让那些错过电视播出的观众能够在视频网站上观看到相应的节目。

广播方面也创立了泉州广播网—网络电视频道,手机广播互动系统App,突破了广播终端只能是收音机的局限,使得用互联网、手机听广播成为可能。

另外,各频率频道还设立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使传统广播实现了有图、有文字的“可视化”传播。

2014年4月,泉州889新闻频率接到一条微信求助信息,反映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有18万公斤莴菜滞销,农民面临血本无归的困境。

得知这个消息后,记者立即赶往梓溪村,现场确定情况属实后,立即通过本台微信平台传播了此条消息。

而在当天的《泉新闻》新闻轮盘中,广播节目也持续连线报道了梓溪村现场以及泉州企业认购莴笋的爱心义举,微信平台上也实时发布记者现场发回的照片。

可以说,这次微信与传统广播的结合,是泉州广播电视台借助新媒体的一次成功范例。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参考文献
1.周子辉《传媒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载《企业研究》2010年第20期。

2.黄冰《传媒需要塑造个性化的企业灵魂——国内部分知名传媒企业文化建设考察录》,载《新闻窗》2012第4期。

3.常颖林茅《广电业发展新媒体的五大关键要素》,载《中国广电聚焦》2013年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