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区域推进三大模式比较分析
济 , 向国际市场 , 走 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乡镇企业 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乡镇企业是新农村 建设的主要拉动力 量 , 通过 乡镇 企业 , 民进人工 农 厂, 节约土地发展乡镇企业 , 农宅公寓化。
所 谓城 乡一 体 化模 式 的特 点 是 : 都 是 国家 确 成 定 的西南工 业重 镇 , 着 天然 的优势 , 过统 筹城 乡 有 通
20 0 9年 3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 un lo 鲫 y gNoma nv ri o ra fMi 彻 r lU ies y t
Ma . 2 O r ,0 9
第2 8卷
第 3期
V0 . 8 No 3 12 .
我 国新 农 村 建 设 区域推 进 三大 模 式 比较 分 析
推进的影响 因素 , 旨在为新农村 区域模式选择提供有意的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 ;区域推进模 式;比较分析 中图分 类号 :F 2 . 30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2—62 (0 9 0 0 2 0 1x 2 0 )3- 0 0— 4
自党 的十六 届 五 中全 会 以来 , 社会 主义 新 农 村
2 京郊新 农村 建设模 式 .
北京 近郊 新农 村 建设 结 合 当地实 际情 况 , 因地 制宜 发展 创新 模式 , 成 了 全 面协 调 推 进新 农村 建 形
优势产业对新农村带动作用 , 总结了八种模式。本 文着重从区域差异角度来研究设模式 的特点是 : 依
托城 市辐 射 、 展农 村产 业 , 要 有 四种 方 式 : 一 发 主 第
是通过调整当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发展 , 发展高效
、
都 市圈大 中城 市辐射 带动模式
比较视阈下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战略、路径及农民参与的思考
也 对 二 者 之 间 的 内在 联 系认 识 不 足 , 据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 因 ” 根 内 和 “ 因 ” 系 的 认 识 , 内生 ” “ 推 ” 该 是 农 村 发 展 的两 条 外 关 “ 和 外 应 腿 , 也是 两 种 理 论 略 显 空 洞 之 处 。 这
样发展 , 民该如何作为?文章围绕农 村发展 的两种 战略 、 农 路径 以及农 民参 与发展 的两种方式展开讨论 , 分析 、 探讨 了农 村发展 的新思路 , 图为我 国农村发展 献计献策。 试
【 键 词 】 新农村 ; 关 内生 型; 外推型 ; 参与 【 中图分类 号 】 30 【 F 2. 3 文献标识码 】 A
二 、 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哺” 农 村 发展路 径 之实践评 析 “ 与 反 :
建 国 之 初 , 国确 立 了 工业 化 和 优 先 发 展 重 工 业 的 国 民经 我 济 发 展 战 略 , 了保 证 城 市 化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的顺 利 展 开 , 和 为 党 政 府 采 取 了农 业 支 持 工 业 发 展 的方 法 , 农 业 的 发 展 则 被 置 放 而 到 次 要 位 置 ,为 了满 足 城 市 工 业 化 发 展 规 模 扩 大 的 需 要 , 在 l5 —l 5 9 O 9 7年问 , 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 到城市 , 成为工人 , 但是 这 种 转 移 的 主 要 目 的并 不 是 发 展 农 村 、 放 农 村 劳 动 力 , 是 解 只 在客观上 实现了“ 推型 ” 外 发展 战略的要求 。从 中我们 可以看 出, 这个时期农村 的发展不但 要依靠 内部 自己解决 , 而且 同时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全 力 支 持 工 业 发 展 , 至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不 惜牺 牲 甚 农 村 利益 , 就 是 说 , 个 时 期 的 农 业 支 持 工 业 发 展 , 内生 型 ” 也 这 “ 和 “ 推 型 ” 展 战 略 都 有 所 体 现 。在 农 业 支 持 工 业 发 展 时 期 , 外 发 我国农 民经济 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建设 迟缓 , 山也还是那 座 “ 山, 梁也还是那道梁 ”这句 当年 流行 的歌词却 是农村发展 的真 , 实写 照 。 改革开放后 , 随着我 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 农村 的城 市化 、 现代化 问题尤 为突出 ,如何 把一 个农业 大国提升为工业 强国 , 是摆在政府 、 专家 面前 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 此时 , 国的工 我 业 发 展 已 经 有 了一 定 积 累 , 据 发 达 国 家 经 验 , 国正 在 逐 步 根 我 迈 向工 业 反 哺农 业 阶 段 。2 0 年 1 05 2月 2 日, 9 十届 全 国人 大 常 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了从 20 0 6年 1 1日起 废止农业 税条例 月 的 决 定 草 案 , 志 着 在 我 国 已实 行 了长 达 两 千 多 年 的 古 老 税 种 标
新型农村社区的涵义、功能及建设路径研究
动藩 简 ] 邦9- , 南人 士 阳范院治公管学讲, 方: 政分。 费 简 乔 (0。河 阳, , 师学政与共理院师 究向 共策析 [ 介 成 - 南 硕 南 作 者 1) 8, 男 研 公
X N ING ST E F R I JA AT A MS E ON C OMY 11
概念 , 是农 村发展 的新 方 向和新 思路 。 目前新 型农 村社 区建设 尚处于一 个探 索 、 实验 的 阶段 , 人们
对其认 识 尚不统 一 。 因此 , 应在 科 学界 定新 型农村 社 区涵 义的基础 上 , 确把握 其促进 发展 、 我们 准 改善服 务 、 增进 利益 、 合 资源的 功能 定位 , 整 通过科 学规 划建 设方 案 、 立 多元 化的 资金 投入 机制 、 建 加 强政 策 宣传和 制度创 新等路 径 , 快推进 新型 农村社 区建设 。 加 [ 关键 词 】 型农村 社 区 新 建设 统筹城 乡 城 乡一 体化
新 型农 村 社 区是 在统 筹 城 乡 发展 、 推进 城 乡
一
什 么 是社 区? “ ” 社 是指 相 互 有联 系 、 某些 有 共 同特 征 的人 群 ,区 ” “ 是指 一 定 的地 域 范 围 。所 以 ,社 区 ” 以说 是 相 互 有 联 系 、 某 些 共 同特 “ 可 有 征 的人 群共 同居 住 的一定 的区域 。德 国社 会学 家 滕 尼 斯 于 18 8 1年 首 先 使用 “ 区 ” 一 名 词 , 社 这 当
准确把握其功能 , 深入探索其建设路径具有重要 意义 。
一
、
新型 农 村社 区 的涵 义
( ) 型农 村 社 区首 先是 一个 社 区, 有社 一 新 具
区的基本 属性 和特 征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框架,像一本书一样,主要章节是什么,但不能列得太细。
第一步先把概念交代清楚,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具体确切。
研究内容观点新颖,有创新性,且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或分为几大部分,或分为几大主题进行论述,最好不要搞成一本书的框架。
关键在于通过主要内容体现申请者的主要观点。
有的同志在写研究内容时,附了一个详细提纲,这也可以,但一定要避免写成教科书的提纲。
要把申请者的创新点写出来,如用黑体字区别开来,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把闪光的文字突出出来。
需要注意的问题:(1)主要观点不能缺位,不能以研究思路和方法代替观点;(2)主要观点要鲜明,不能一般论述,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3)研究内容不能过于庞大,不能淹没主要观点,根本无法表达。
总之,最重要的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申请者自己的观点。
如自己有前期研究,最好能从主要内容和观点上挑出来写进课题论证中去。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论证要点包括研究对象的界定、相关概念的梳理。
研究内容就是研究的问题,即研究成果的框架,研究内容设计要合理,完全表现最终研究成果。
关键点:提纲式阐明研究主体的价值性、逻辑性、完整性。
例1: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中国新型城镇化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城镇化,也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采取的一些新型城镇化做法,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科学界定新中国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2、新中国城乡关系与城镇化发展方针的演化过程(1)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化过程。
第一阶段(1949—2004)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第二阶段(2004—2007)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第三阶段(2007至今)是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2)新中国城填化发展方针的演化过程。
第一阶段(1949—1978)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第二阶段(1979—2000)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第三阶段(2001—2006)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第四阶段(2007至今)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我国中心村建设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112・河北农业科学2009矩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心村建设工作。
图1研究中心村建设的机构vie,1Theresearchinstituteofkeyvillageconstruction2.2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上看,107篇文献中经验研究的最多,共52篇,占48.60%;理论研究34篇,占31.78%;实证研究仅15篇,占14.02%;调查报告6篇,占5.60%(图2)。
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远多于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往往是结合当前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政府的合理决策来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虽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现实依据,但缺乏普适性,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实证研究中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实地调研,但15篇实证研究文献中以发达地区为个案就达8篇,其结论缺乏普遍性和代表性;经验研究的论文,从形式来看,几乎均是“实施背景一取得成果一总结经验一提出建议”的模式。
可见,关于中心村建设问题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做得不够。
如何运用各种实证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将是今后中心村建设研究的方向。
图2研究中心村建设的方法Fig.2Theresearchmethodsofkeyvillageconstruction2.3研究区域从研究区域上看,107篇文献中东部有56篇,占52.33%;中部和西部则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分别占14.0l%和15.89%(图3)。
而东部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最发达的上海、江苏和浙江3地,分别有18、12和11篇文献,占整个东部研究的72.21%。
中心地建设往往与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
因此从总体上看,越是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快的地方,中心村建设的成效越大,相关研究就越多。
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心村建设研究则亟待加强。
2.4研究内容2.4.1理论研究107篇文献中,对中心村建设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并不多,其中有3篇是从理论基础上对中心村建设进行了研究:徐全勇一1从理论上对中心村进行了全面的定位,分析了中心地理论、城镇服务业的规模经济理论和村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提出了我国沿海地区建设中心村的现实性;袁莉莉掣41从分析克氏中心地理论入手,分析了中心地理论对区域聚落体系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心地理论在聚落体系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张文礼”’在小城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西北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中心村庄”发展假说,和“中心村庄一小城镇一中小城市一大城市”内源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新型农业合作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新 农 村 建 设 给 农 业 发展 带 来 了新 的 契 机 下 , 业 合 作 化 模 式 发 农
展 也 多样 性起 来。从 模 式 的 形 成 时 间 、 济 毖 础 及 政 府 的 作 用 经 这 些 方 面分 析 . 握 农 业 合 作 化 模 式 的新 的发 展 方 向 。 把 关键 词 : 业 合作 化 ; 式 比较 ; 展 前 景 农 模 发
曩
≮
中 国新 型 农 业 合 作 化 发 展 模 式 比 较 分 析
文 /刘 莉 佳
摘 要 : 革开 放 以 来 , 业 发 展 经 历 了体 制 上 的 巨大转 变 在 改 农
尹 少 宁 J)t .I N 等 经 济 学 家 认 为 随着 传 统 农 业 阳 契 约 农 业 的 (}N R ) UN 转 变 . J 合 消赞 者 的 需 求 , 持 稳 定 的 渠 道 及获 得 更 多农 产 为 迎 保
作
者 : 沙理 工 大学 长
一
垂 整合将 会更加频 繁。钉 的学 者依据功 能进行分类 , 将合作
经济 组 织 分 为农 广 品 销 售 型 、 业 生 产 资 利供 应 型 、 : 农 产加 销 一体 化经 营型 、 术 服务 ; 的学 暂依 据 合 作 经 济 组织 的组 建 有 无 技 有 依托进行分类 . 分为 俘 依 托 的 农 合 作 组 织 和 不 存 在依 托 的 农 民合 作 i 织 ; 是 从 l 分 类 呵 以 看 , _ 但 l 土 述 从社 会 学 和政 治 学 角 度来 分 析 合 f化 模 式 的 分 类 比较 少 , 1 : 现 我 们 选 取 专 业 合 作 经 济组 织 与专 业( 行业 ) 会 、 区性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和经 济联 合 体 社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4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4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4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及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一直在大力度实行的,而如今,新农村建设到底有怎样的发展,是否真的为老百姓谋福祉?我决定利用假期时间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真实的答案,以充实我对国家发展的了解,从而增加人生阅历。
二、实践内容利用同学网及网络,向住在庄河市农村的同学分发了电子版调查报告,利用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里关系,获得了覆盖了从20到70岁男女老幼各阶层的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庄河市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得出现今新农村建设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的相关结论。
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家庭月总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分布不均情况,务农收入较低,而个体和政府机关普遍收入较高;30岁以上调查人的主要经济负担为子女教育婚姻及家庭日常开支;收入较低者的花钱消费主要收主观愿望影响,收入较高者主要收农村市场缺乏合适产品;受访者普遍觉得近十年收入微微有些变化且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依靠对象问题上,务农者和打工者普遍认为是村民和政府,有正规职业的受访者认为是国家政策及招商引资和政府项目资金扶持。
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是缺乏途径影响了自己收入的提高;学历较低者均希望政府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来促使自己增收;所有受访者均希望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及保险方面的投资;各乡镇最普遍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仍为村民们聚在一起交流参观;大部分务农者非常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活动;庄河市各乡镇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中等偏上,基本采用了优良品种,全部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办法;大部分人对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及社会治安状况满意,但依然认为现在的农村环境一般偏上,而农村基础设施一般;20—30岁的受访者希望村庄增加运动场地及文化站,30岁—40岁希望增加小学幼儿园,40岁以上希望增加肉菜市场,所有受访者都希望增加卫生站;绝大部分受访者希望农村对校舍及农田标准化方面进行改造;大部分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景表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访者普遍反映仍存在经济压力、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
乡村建设理论
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2)、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文化建设思想
他认为中国问题就是“文化失调一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 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他指出 “救济乡村便是乡村建设的第一层意义,至于创造新文化,那 便是乡村建设的真意义之所在。
中国共产党则从年的挫折中逐渐清醒,重新探索夺取全国政 权及社会改造的根本道路,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通过土 地革命的实践开始了改造乡村社会的全方位工程。
3、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2)、中国应该走乡村建设的道路 (1)梁漱溟认为,中国建设不能走发展工商业之路,不能走
苏联的路,只能走乡村建设运动之路。 (2)梁漱溟主张,要保持孔家生活的态度不变,在孔家生活
乡村建设研究理论
主 一、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要 内
容 二、与晏阳初、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比较研究
一、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1、梁漱溟及其主要思想
主 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要 内
3、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容 4、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活动
二、与晏阳初、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比较研究
主 1、晏阳初乡村建设模式
要 内
贡献
有新儒学开山先驱之称
1、梁漱溟及其主要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梁漱溟认为“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 想所从画之根砥”《朝话》。他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 思想同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揉合在一起,因 而被称为“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学者艾恺称之 为“最后的儒家”。
1、梁漱溟及其主要思想
4、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活动
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最新精选】
关于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新农村建设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已有的各种研究就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发展经验与模式的比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本文在概述前人有关著作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研究一、前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旧中国的“就农村”而言的。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又一次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农村。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使得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引起学界的热烈关注。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我发现,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传承。
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大热门。
因而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研究也有不同主张。
这些主张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二研究回顾(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新农村建设究竟新的是什么,它要建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农村?这是首要回答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种代表性的说法。
一是以“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陆学艺为代表的“改革”说。
这种观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是一场变革,涉及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必须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性政策性的限制和障碍,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通过改革早已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摘
要: 新 农村建设是一项普世亿 万农民的 系统工程 , 但我 国各地 区由于资源禀赋 不一 , 必然决定 了新 农村建设从
形式到 内容 、 从发展路径到模 式都 具有 多样性 。本文对新农村建设发展轨迹 、 模式进 行比较研 究 , 探 索农村经 济发
展过程 的内在逻 辑和共性规律 , 并对新农村建设的 区域模 式进行 了 系统 比较 分析 , 揭示 出这 些发展 模 式 中具有共
第2 4卷
第 1期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 1 J 2 4 No . 1
2 0 1 4年 1 月
J OU RNAL 0F C HANG CHUN UNI VER S I T Y
J a n .2 0 1 4
新农村 建设模 式研究综述
张晓辉 , 周 凯
( 长春大学 a . 学报编辑部 ;b . 管理学院 , 长春 1 3 0 0 2 2 )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奋 斗 目标 。 随 后 国 家 相 继 在
信息等对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大 , 可是科技管理信 息等不是相互独立 的, 只能通过人及财物才会对生 产 力发 挥影 响 。再 有生 产关 系划 分 为狭 义与 广义 两
种, 政 治经 济学 研究 的是 广 义 的生产 关 系 , 即通过 生
,
1 9 6 4
1 9 7 3
全 国知 识 青 年 上 山 下 乡 毛主席 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 去 , 是 为 了培养和 造就千百 万无 产 阶级事业 接班 工作 会议报告 人, 为 了加快建设社会 主义新 农村。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0—0 8
.
基金项 目: 吉林省教育厅“ 十二五” 规划项 目 ( 吉教科文合字 2 0 1 3第 2 5 5号 ) 作者简 介 : 张晓辉 ( 1 9 6 7一) , 男, 吉林长 春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 事制度经济学研究 。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及区域比较研究
家 学 者 已有 的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设 置 了 5个 一 级 指 标 、 6个 二 级 指 标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综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并 对 江 苏 省 2 ( 包括 苏南 、 中、 苏 苏北 ) 农 村 建 设 的 实现 程 度 进 行 了分析 比较 。 新
【 词】 主义新农村 ; 关键 社会 评价指标体 系; 可持 续发展 ; 和谐 社会
1 新农村 建设 综合 评价指 标体 系的构 建 思路
一
表 1 :
级指 标
社 会主 义 新农 村建 设 综合 评 价指 标 体系
二 级 指 标 单位 元 /6 67
兀
权 重 4
5
参 照 标 准 ≥2 0 0 5 0
计 算 机普 及率 人 民 群众 对社 会 治 安满 意 率 农 村居 民规 划 居 住 点居 住 率
蕾| k %
% % % % %
% %
5 4
3 2 3 3 4
2 5
O4 . 1 8
4 0 9 0 5 O 10 O 8 0
若 干 二 级 指 标 。 二级 指 标 的选 择 既 考 虑 符 合 2 0字 方 针 的要 求 ,
管理
村 容 整洁 4
农村 行 政 村通 公 路 比重 农村 环 境质 量 综合 指数
自来水 到户 率 农 村 村 委会 依 法 自治达 标率
又考 虑 资 料 的 可获 得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有 些选 用 了 江 苏 省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的 评 价指 标 。在 设 置 的 2 6个 二 级 指 标 中 , 均 地 区 生 产 人 总值 、 、 二 三产 业 增 加 值 占 G P比 重 、 市 化率 、 村 居 民 人 均 D 城 农
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与区域比较分析--基于湖北省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新农村建设 的综合评价与区域 比较分析
— —
基 于湖北省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 博, 张 全 红
( 湖: I E 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 , 湖 北 武汉 4 3 0 2 0 5 )
摘
要: 在 已有研 究 的基 础 上 , 结合 湖 北省 新 农 村 建设 的 实 际 情 况 , 构 建 了一 个 包 含 5个 一级 指 标 、 2 5个 二 级 指
l 韦 】 绕 新农 利‘ 建 没综 合 评价 指标 体 系 的设 计原 则 、 评 价标准 、 指标 选 取 和评 价 方法 等 问题 。其 中具代 表
性 的 是李 叫 贤 、 i l l N 亚莉 、 l j I ∈ 磊口 I 从生 产 发 展 、 生 活
宽裕 、 乡风 文 } 月、 1 村容 整 洁 、 管 理 民 主 5个方 面 构建 的 评价指 标体 系 。郭翔 宇等I 呗 4 从新 型农 民 、 发 达农 业 与 和谐 农村 - - 个方 面 建立 r一 个 评价 指 标体 系 , 许 咩述 r加权 求和 法 、【 大 1 分 析法 和聚 类分 析法 3
标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 基 于 县域 数据 , 利 用加 权 求 和 法 对 2 0 0 9 ~ 2 0 1 1年 湖 北 省 8 0个 涉农 县 ( 市、 区) 、
1 3个地 级 市 及 全 省 整体 的新 农村 建设 实现 程 度 进 行 了综 合 评 价 , 并进 行 了区域 比较 分析 。 结 果 显 示 : 以2 0 2 0年 新
种 测评 方法 . 随后 . 出现 I , l 一 ・ 系列 关注 地 方新 农 村
划 新 农村 建 设 的实施 情 况 进行 了综合 分 析 与评 价 ,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3篇
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迅速启动的良好局面第一,思想发动比较充分。
2022年4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把思想发动工作放在首位,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
区新农村办编发简报14期,各乡镇积极组织试点村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一些村还利用有线广播、板报、墙等形式扩大宣传面。
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舆论氛围已初步形成。
第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及村屯进行调研,对制定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宁江区2022202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通盘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环境治理诸多因素,依据实际情况把全区82个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推进设计:第一个层次是近郊13个村,突出城区服务带动,力争5年建成;第二个层次是靠近油田、大企业和工业集中区的31个村,突出企业促动,力争2022年建成,第三个层次是以农业为主,条件相对较差的38个村,突出产业拉动,力争2022年建成。
与《规划》实施相配套,还制定下发了《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门负责分工意见》等一系列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领导责任。
二、制约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第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增收空间狭窄,从根本上限制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还是经济发展问题。
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时期,更多地表现出传统农业的特征。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调查的几个村,呈现出种植业一花独放,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加工业几乎空白,二、三产业严重滞后。
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仍然延续着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战、自产自销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低。
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
1
上的占 53%,180 平米以上的占 41%,部分村甚至达到了 300 平米以上,只有少数的村人均
居住用地在 100 平米以下。
农村居民点面貌较差,内部结构松散,居住建筑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农村居民住宅楼房
比例不到 40%,空心化现象突出,基础设施缺乏,建设标准低。
3.2 分类比较法
在进行居民点规划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对同一个要素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会根据这些要 素的不同分类来考虑布局的方式。如村庄的产业职能、地理位置、村庄规模、服务设施的完 善程度等等。下面我们就以村庄产业职能的分类来说明分类比较法的应用。
根据对长沙农村现状的调研和对村庄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按产业职能将村庄分为了农 业型、农工型、农旅型等几类,并根据实际的规划总结了这几种类型村庄的规划布局的侧重 点和模式。
长沙县双江镇山笔村就是典型的农林型村庄,村内林地、耕地分别占总用地的 70.69%, 12.65%。村南北长 4.7km,东西宽 3.2km,农业用地相当分散,现状居住用地分散布置于村 内各处,但基本上是位于山脚田边,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4-5 处,而散落于各处的小点达上百 处之多。在用地规划时,我们在满足农业耕作半径的需要同时,继承传统的“山脚田边”的
村域层面的总体规划,是通过调查各居民点的现状建筑质量,村域内地形情况,村域内 用地情况,根据村庄的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居民点位置与规模,但总的原则是“相对集中, 少占耕地”。长沙现状居民点用地比较零散,在规划时必然会遇到较大的调整,因此,在调 整时需要树立牢固的全局观念,从整个村庄甚至是整个镇域范围内来考虑居民点的布局。同 时,农村居民点的规划要避免沿公路盲目兴建等缺陷,布局时必须对居民点中各类用地统筹 考虑,处理好生产建筑用地及农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此外,要合理预测村庄人口, 并规划合适的居民点规模,针对长沙地区现状人均居住用地较大的特点,适当降低人均用地 指标,实现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化和规模的合理化。
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新农村建设于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全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1、硬件建设有新突破。
一是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
全县已完成通乡水泥路38公里,占计划数的87%,完成通村水泥路286公里,占计划数的102%。
22个示范村(片)完成道路硬化57.67公里,占全年任务的96%。
新建40公里通村公路、5个客运站正在全面施工。
二是水利建设出现新的热潮。
目前已全面完成任务,完成集中供水工程6处,分散供水工程1处,解决了1451户、5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整治病险水库22座,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东泉水库的整治工程已正式验收。
完成7座中型水库渠道清淤50公里,小型水库渠道清淤35公里,新建防渗沟渠106.2公里,在**乡6个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平方公里。
民营水利日趋活跃,易家渡枧桥采取“村组引导,群众参与”的办法,筹资3万元,新建防渗渠道1500米,增加灌溉面积150亩。
**乡**村农民筹资15万元,对茅坪水库配套新建防渗沟渠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00亩。
三是农村沼气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全县计划新建沼气池2500个,到11月底已建成2215个,占全年任务的88%,其中“三改”配套1772户,配套率80%。
22个示范村(片)建沼气池840个。
四是“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
我县“户户通电”工程涉及18个乡镇(场),234个村,1333个户。
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60.5km,新装和改造配变32台,新架低压线路1075km。
五是农村通信事业发展迅速。
全县已有18个乡镇实现有线电视大联网,新增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40个,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200户,新增农村电话用户8300户,新增农村移动电话用户10000户。
六是公共设施建设有新成效。
江浙两省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 , 处理好城市与乡村 、 市民与农 民、 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 建设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 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 积极实现城乡一体化 目标。[ 1 1 江苏省在农村发展和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是 : 发展 乡镇企业 , 建设小城镇 ,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并 推进 农业 产业 化 。 是对 江苏 省探 索城 乡统筹 、 业反 哺农 业 、 市 带动农 村 、 这 工 城 建设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路径
和模式的概括。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动力来 自国家、 政府部门和城市的强力推动与支持 , 是农村 内部动力 和外部助力 的双重作用。社会资源配备逐步改变以往偏重于城市的倾 向, 做到城乡合理分配 , 而且在一
【 收稿 日期 】 0-4 0 2 80 — 7 0 本文 系 20 年度中共中央 编译局社 会科 学基 金项 目 《 07 江浙两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 与特色的 比较研究'编 (
号:7 1 ) oB O 的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 杨国勇(9 1 )男 , 吉安人 , 16 一 , 江西 教授 , 硕士。
维普资讯
7 8
浙 江海 洋学 院学报 ( 人文 科学 版 ) Ju a o Z e a ̄ ca n e i ( u aie Si c) or l f hin 0 enU i rt H m n i c ne n i v sv ts e
第 2 卷 5
个 时期 内向农 村倾 斜 。
坚持走农村城镇化道路是江苏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江苏在统筹城乡发展 、 统筹 工农发展、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市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 积累了
很好的经验 。自改革开放以来 , 江苏省在全 国率先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小 城镇建设曾以“ 苏南模式” 闻名遐迩。 费孝通先生早在 2 世纪 8 年代就 以“ O O 小城镇、 大战略” 的话语夸奖 江苏 的农 村城镇 化建设 。农 村城镇 化是 江苏农 民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的伟 大创举 。
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研究
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重点研究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这两种不同的农村发展模式,并分析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背景和历史1. 韩国“新村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该运动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该运动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2.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晚,始于21世纪初。
该政策旨在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相比于韩国的“新村运动”,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差异比较在研究了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存在以下差异:1. 目标定位差异韩国的“新村运动”主要关注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
2. 政府角色差异在韩国的“新村运动”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投资和政策引导,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则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3. 参与方式差异韩国的“新村运动”中,政府主导并动员了大量的农民参与其中,使农民成为决策的参与者。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中,除了政府主导,还充分发挥了农民合作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吸纳农民参与农村发展。
4. 基础设施差异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农村发展中,较为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供水、排水等。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则更加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府 新论 2 9 0 年第5 0 期
目建设一开 始就 执行 了相反 的理 念 。实 践证 明 ,照搬 洋人 的经验搞 新农村 建设 注定是没有 出路 的。 日本 “ 一村一 品”运 动 ,又 称为 通过 中介 组 织引 导 的 农业产业化模式 。它 首先 由 日本大 分县 前知 事平 松守 彦先 生在 17 99年提出 、倡 导和推行 ,是 日本农 业产业 化 的成功 运作模式 。 】“ 村一 品” 【 一 2 ,就是 一个 村 的村 民,充 分利 用 本 地资源优势 ,因地制 宜 , 自力更 生 ,建 设 家 乡,发展 农 村 经济的 活动。它 的基本理 念是 “ 足本地 ,面 向世界 ” 立 , “ 自立 自主,刻意 创新” “ , 培养人 才 ” 。主要 做 法 :一是 组 织开展 “ 村一 品”建设 ,重点 抓住 产地 建设 、培育 名牌 一 两大重 点环节 ;二 是倡 导发展 农 、林 、牧 、渔产 品 的加工 业 ,旨在提 高产 品的 附加值 ;三是 发挥 农协 在产 品 的生产 和流通环节 的重 要作用 ;四是 政府 无偿 开设 各类 免费 补 习 班 ;五是 由农协 负责提 供农 业低 息贷 款 ;六是 促进 农村 文
看待各种新农村建设 模式 的推广 适用 价值、新农 村建设 从
典型示范走 向全面推 广需要 注意哪 些问题 是实践 中迫切 需
要解决的问题 。为 此 ,对新农 村建设模 式进行 比较 研究 尤
有必要 。
一
、
对源 自国外 的新农 村建 设模式 的评 析
近年来 ,我 国各地新 农村建 设实 践中非常 注重 借鉴 国 外经验 ,尤其是德国巴伐利亚模式 、 日本 “ 一村 一品运动 ”
天府 新论 20 年第5 09 期
我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傅 忠贤 易江莹
【 摘要]对 源 自国外的新 农村 建设模 式 以及我 国各地 在 实践 中创 造 的独 特模 式进行 深入 的
理性解剖和 比较研 究。新农村建设各种模式各有长短、利弊 ,新农村建设 中虽客观存在 多姿 多彩 的个体 模 式 ,但在 全 面推 广 中绝 不应 该呈 现 “ 式化 ” 模 ,立足 本 地 实 际进 行 多种 模 式 的 多样 化整合 是我 国新农 村 建设 的现 实 出路 。 [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 ;建设 模 式 ;比较研 究 ;创 造性探 索
和韩 国 “ 新村建设运动”对我国有较广泛 的影 响。
业生产 占据 了主导 地位 ;四是成 功地 留住了人 ,项 目实施
前后该村居 民始 终稳定 在 40 人 左右 ;五是人们 工作和生 O0
德 国巴伐利 亚模式 ,也 称 “ 巴伐 利亚试 验 ”和 “ 乡 城
等值化试验” 。二战后德国农村 问题 比较 突出 ,基础设 施 … 严重缺乏 ,农 民大量 涌入城市 ,城 乡差别 迅速 拉大 ,城 市
[ 中图分类号]C1 [ 9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03 20 ) 5 9—0 04-63(09 0—04 5
从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 提 出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的重
州开始实施并获得 了成功 ,由此成 为德 国农 村发 展的普遍
大历史任务 ,到党 的十七届 三 中全会 对农 村改革 发展进 行
活在包 括工业 区、大 田区、文教 区、生 活区等 同类功 能集
中 连 片 的社 区 范 围 内 ,生 活 方 式 有 明 显 改 善 。 该 模 式 在 德
国获得了成 功 ,但 一到 中国其发 展路径就 超越了其设 计理 念 :农 民成 了产 业工 人 ;出国打工挣 了钱 的村 民返村 后投 资建立的近百个 非农 工厂成 为稳定村 民的支柱 ;村 里 出国 挣钱多的人 几乎是 到城 市里买房 子。在中 国,该模式 明显 演化为通过农村的工 业化带 动农村发 展的典 型模式 。南张
也不 堪 重 负 ,就 业 环 境 形 势严 峻。赛 德 尔 基 金 会 按 照
“ 在农 村地 区生 活 ,并不代表可 以降低生活质量 ” 与城市 、“ 生活不 同类但等 值” 的 “ 乡等值化 ”理念 ,通过 土地 整 城
理 、村 庄 革 新 等 方 式 ,使 农 村 经 济 与 城 市 经 济 平 衡 发 展 ,
[ 收稿 日 ]20 期 o
3 1 — 6
[ 作者简介]傅 忠 贤,四川 文理 学 院教授 ,达 州 市社 科联 副主 席 ,主 要研 究方 向 : 区域 经 济 学 、农 业 经 济学 ;
易江莹 ,四J 文理 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 究方 向 :马克 思主 义理论 。 四川 达 州 6 50 i 1 3 00
以阻止农 民向城市 的大量 涌入 ,这 一设想 首先在 巴伐利 亚
楼村 “ 巴伐 利亚试验 ”比较成功 的一个重 要原 因就 在于项
[ 基金项 目]本文是 四J省教育厅立项 的重点研究 项 目 < i f 四川东部丘陵 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理论部分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 目 号: 编
0S 6 7 A0 5
新一轮 战略部署 ,我 国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 设走过 了三 年的 光辉历程 。其间 涌现 了很 多成 功的典 型和模式 。应 该如 何
模式。18 年 ,山东省政 府和德 国巴伐利 亚州 以及 德 国赛 98
德尔基金会共 同把 山东 省青州市 南张楼村 确定 为 “ 中德土 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 ,期望按照 “ 宁静 温和、安 守乡土、 自给 自足 的 ‘ 田园牧歌 ’式 ”的新 型农村理 念来 改造南 张楼 村— —反对农 民从事工业 劳动 ,反 对农 民涌入 城市 ,不投资 办厂 ,只 把资金用 于村 庄 片区规划 、土地整 合、机 械 化耕 作 、农 村基 础设 施建 设 、修 路、发展 教 育。 项 目从 19 90年试验正式 启动至今 ,明显 的变 化 :一是农 民 收入提高 ,年人 均纯 收入达 60 元 ;二是兴建 了 8 多个企 O0 0 业 ,20 05年产值超 过 2亿元 ;三是农 业生 产成 为副业 ,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