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架起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的桥梁,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而针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学生通常会留下一些问题疑惑。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的完整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网络基础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连接技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组合成一个完成协同工作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3. 什么是协议?协议是网络通信中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遵循的规范和约定。

4. OSI参考模型是什么?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参考模型是什么?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互联中广泛使用的一个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6. 什么是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应用层协议,是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的基础。

7. 什么是UD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主要用于在网络上发送短报文。

与TCP协议相比,它传输速度更快,但可靠性较差。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将比特流转换为物理信号进行传输。

2. 什么是编码?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3.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哪些?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不归零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4. 什么是调制?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时代中重要的一环。

正如其名称所示,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用来共享资源和信息。

因此,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本次课程设计将以《计算机网络第七版》为教材,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和代码编写。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分为两个模块:1. 网络通信测试实验在本实验中,学生需掌握基本的网络通信原理和实验步骤。

学生将搭建简单的网络环境,实现简单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构建基本的网络环境(连接若干台主机,搭建一定数目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2.学生需要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方法,并能够实现基本线路的连接和配置。

3.学生需掌握网络配置和调试的方法,如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路由配置等,以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

4.学生需设计测试实验,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测试网络的实际带宽、网络拥塞情况等。

2. 网络编程实验在本实验中,学生需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知识和实践操作。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学生需掌握Socket编程和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使用Socket编程语言设计网络应用程序。

2.学生将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聊天室,能够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多用户在线咨询。

3.学生将掌握网络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并能够熟悉使用常用的网络编程库,如libpcap、scapy等。

4.学生将设计测试用例,并测试编写的聊天室程序,分析其网络通信的特点和效率。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本课程设计为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本学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或在其他课程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本课程设计将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的成员数目为4-5人。

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进行学习和实践,以便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本课程设计将采用闭环式教学法,即由老师进行引导和讲解,提出问题,进行回答和讨论,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及评估,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一章概述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一章概述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章概述要点及习题总结1. ⽹络分类:电信⽹络、有线电视⽹络、计算机⽹络、移动互联⽹2. 互联⽹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和共享性3. ⽹络由若⼲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4. ⽹络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就构成了⼀个覆盖范围更⼤的计算机⽹络。

这样的⽹络称为互连⽹,习惯上,与⽹络相连的计算机称为主机5. 互联⽹的基础结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第⼀阶段: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第⼀个分组交换⽹ARPARNET。

1983年TCP/IP协议栈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异构⽹络互联,因此⼈们把1983年作为互联⽹的诞⽣时间 第⼆阶段: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会NSF围绕六个⼤型计算机中⼼建设计算机⽹络,分成了三级⽹络:主⼲⽹,区域⽹,校园⽹(企业⽹) 第三阶段:1993年,Albert Gore(时任美国副总统)提出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旨在以因特⽹为雏形,建⽴“信息⾼速公路”,⾄此,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逐渐被若⼲个商⽤的互联⽹主⼲⽹替代,政府机构不再负责互联⽹的运营和管理,逐渐由互联⽹服务提供商(ISP)接⼿,ISP是进⾏商业活动的公司,ISP向互联⽹管理机构申请很多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任何机构和个⼈只要向某个ISP交纳规定的费⽤,就可以通过ISP接⼊互联⽹ 6.互联⽹和互连⽹ 互连⽹:通⽤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络互连⽽成的计算机⽹络 互联⽹:专⽤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的、最开放的、由众多⽹络相互连接⽽成的特定互连⽹,它采⽤TCP/IP协议栈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是美国的ARPANET 7.万维⽹ 互联⽹的迅猛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欧洲原⼦核研究组织CER开发的万维⽹WWW(World Wide Web)被⼴泛应⽤在互联⽹上 8.互联⽹的标准化 1992 年由于互联⽹不再归美国政府管辖,因此成⽴了⼀个国际性组织叫做互联⽹协会 (Internet Society,简称为 ISOC) [W-ISOC],以便对互联⽹进⾏全⾯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套++课件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套++课件
第三阶段
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 代末,形成了国际标准化的协议和标 准化的硬件和软件,出现了互联网。
第二阶段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 中期,多个计算机互联的系统,实现 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第四阶段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1 世纪初至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 普及和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更加广泛和深入。

HTTP协议支持请求/ 响应模型,客户端向 服务器发送请求,服
务器返回响应。
HTTP协议还支持无状 态、可缓存、代理和 负载均衡等特性。
电子邮件相关协议
电子邮件系统使用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协议来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服务器使用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或IMAP(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协议来接收邮件。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 七版全套 课件
汇报人:
202X-01-04
目录
• 概述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 安全
01
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
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通信设备 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 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THANKS
感谢观看
06
应用层
应用层定义
01
02
03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 系结构中的最高层,直 接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
服务。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 应用程序细节,例如文 件传输、电子邮件、万
维网等。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部分课后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部分课后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部分课后习题含答案1. 课后习题一答案:a) 网络边缘即指连接着终端设备的那一层网络,它是网络的边界部分,负责处理终端设备与网络的通信。

b) 网络核心即指网络中承载着传输数据的主干部分,它是网络的中间部分,负责路由数据、转发数据以及进行网络调度。

2. 课后习题二答案:a) 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范围内,由某个组织或机构所拥有和控制的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它通过局限范围内的高速物理介质连接,并保证了较低的传输延迟和更高的带宽。

b) 广域网(WAN)是指覆盖较大地理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它通过公共或专用的通信链路来连接不同地域的网络。

WAN通常由多个LAN组成,并使用路由器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3. 课后习题三答案:a) Huffman编码是一种变长编码方法,它根据信源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布来构造编码表,使得出现概率较高的符号获得较短的编码。

这样可以有效地压缩数据,减小数据传输的带宽。

b) 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方法,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位校验位来判断数据中的错误。

奇偶校验位的值取决于数据中1的个数,使得数据的总位数为奇数或偶数。

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和校验位的奇偶性来判断数据是否出现错误。

4. 课后习题四答案:a) 延迟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传输延迟(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传播延迟(数据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和处理延迟(数据在网络设备中处理所需的时间)。

b) 吞吐量是指网络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它可以用字节/秒或位/秒来表示。

吞吐量取决于网络的带宽和网络的利用率。

5. 课后习题五答案:a)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利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来构建的一种安全的私有网络。

它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使得用户在公共网络上可以安全地访问私有网络资源。

b)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多个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它能够根据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来选择合适的路径,并进行数据转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谢希仁教授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第七版课后题目是巩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下面是对《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的整理和完整版分享。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1.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和组成部分。

2.计算机网络由多个网络节点和连接在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组成。

根据不同的尺寸和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3.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由众多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4.因特网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机(Host)、路由器(Router)和通信链路。

主机用于用户进行网络通信,路由器用于转发数据包,通信链路分为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

5.因特网的发展历史经历了ARPANET、Internet和Web三个阶段。

ARPANET是美国军方研究机构ARPA建立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Internet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Web是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浏览和检索系统。

1.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物理层的传输媒介、信号调制和调制解调技术。

2.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在传输媒介上传输比特流。

传输媒介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信道。

3.信号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调制解调器(Modem)是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的设备。

4.常见的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5.物理层还包括码式转换和时钟同步等技术,以及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帧的结构和流量控制技术。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网络层传递的数据分组封装成帧,并在物理链路上可靠地传输。

3.帧由首部、数据区和尾部组成。

首部包括帧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和校验序列。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02章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02章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 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 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modulation)。
9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调制分为两大类:
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 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把这 种过程称为编码 (coding)。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 (carrier)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 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 就能够更好地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 内能够通过信道) 。 带通信号 :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这就是:用编码的方法让每一个码元携带更多 比特的信息量。
24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25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就是 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 通路。
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导引型传输媒体和 非导引型传输第七版)》谢希仁著
1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 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 传输媒体。
27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双绞线
最常用的传输媒体。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其通信距
离一般为几到十几公里。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带金属屏蔽层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1.21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即连通性和共享。

4.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5.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8.路由器(router)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10.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1.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时也写为bps,即bit per second)。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1. 概述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连接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提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便利。

而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七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文将提供《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部课后答案的完整版本,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该教材的知识点。

2.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将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以及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3.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它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

本章对物理层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数据通信基础、传输媒介、信道复用技术等。

4.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原始比特流划分为以太网帧等数据包进行传输。

本章详细介绍了数据链路层的各种协议和技术,如以太网、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等。

5.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关键的一层,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本章对网络层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互联网协议、路由算法、IP地址等。

6. 第五章: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本章对传输层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包括传输层协议的设计原则、TCP协议、UDP协议等。

7. 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高层的一层,它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本章详细介绍了应用层的相关内容,包括HTTP协议、DNS协议、电子邮件等。

8. 第七章: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安全和管理是计算机网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章对网络安全和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网络安全威胁、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9. 第八章: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是指能够传输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数据的计算机网络。

本章介绍了多媒体网络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包括流媒体、语音通信、视频会议等。

10.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的高级话题本章涵盖了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高级话题,如网络性能评价、网络协议的形式化描述方法、无线和移动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读书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读书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读书笔记
Chapter 1 绪论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使得它们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信息和服务。

2、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计算机网络通常由硬件、软件和通信环境三部分组成。

(1)硬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媒介、终端设备等。

(2)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编程、网络管理软件等。

(3)通信环境:是指实际连接设备的信息传送介质。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和拓扑结构,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虚拟私有网络等。

(1)局域网:是由普通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构成的封闭网络。

(2)广域网:是指跨越不同局域网的网络,通常它们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
节点构成的网络。

(3)因特网:是由世界上大量广域网、局域网和孤立设备构成的网络,它以Internet协议为基础。

(4)虚拟私有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广域网,它是建立在公共网络上的一个专用网络,具有独立的地址空间。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时,谢希仁教授所著的第七版教材是众多学子的重要参考资料。

而课后答案则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将为您呈现一份完整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等。

课后习题中,对于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的理解,答案强调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其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和负载均衡等。

第二章探讨了物理层的相关知识。

对于信号的传输方式,答案解释了基带传输、宽带传输以及频带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涉及到信道复用技术的问题时,答案详细阐述了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第三章聚焦于数据链路层。

关于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答案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示例。

在滑动窗口协议方面,详细分析了停止等待协议、后退 N 帧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的工作流程和性能特点。

第四章讲述了网络层。

对于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即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答案对比了它们的差异和适用情况。

在路由算法的问题上,分别介绍了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

关于 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使用,答案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五章涉及运输层。

在运输层的端口号相关问题上,答案解释了端口号的作用和分类,并说明了如何通过端口号来识别不同的应用进程。

对于 TCP 和 UDP 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答案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在 TCP 的拥塞控制算法方面,详细阐述了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算法的工作机制。

第六章阐述了应用层。

对于 DNS 系统的工作原理,答案说明了域名解析的过程以及各级域名服务器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第7版)

计算机网络(第7版)

3.4.1 在物 理层扩展以 太网
3.4.3 虚拟 局域网
3.4 扩展的以太网
3 数据链路层
3.5.1 100BASET以太网
01
3.5.3 10吉比特以太 网(10GE)和更快的
以太网
03
02
04
3.5.2 吉比特以 太网
3.5.4 使用以太 网进行宽带接入
3.5 高速以太网
04
4 网络层
4 网络层
01
4.1 网络层提 供的两种服务
02
4.2 网际协议 IP
03
4.3 划分子网 和构造超网
04
4.4 网际控制 报文协议ICMP
05
4.5 互联网的 路由选择协议
06
4.6 IPv6
4.7 IP多播
4.9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习题
4 网络层
4.8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 络地址转换NAT
本章的重要概念
计算机网络(第 7版)
演讲人
2 0 2 0 - 11 - 2 1
01
1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 代中的作用
1.3 互联网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 概述
1.2 互联网概述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 发展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 概述
本章的重要 概念
习题
1.7 计算机 网络体系结 构
4.3.3 无 分类编址 CIDR(构 造超网)
4.4.1 ICMP报文的种类
4 网络层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4.2 ICMP的应用举例
4.5.1 有关路由选择协 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4.5.3 内部网关协议 OSPF

《计算机网络》-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

《计算机网络》-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
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军事提供服务,
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 ARPAnet(阿帕网)(军网,Internet的雏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 式和标准化的网络。ISO在1984年颁布了O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
《计算机网络》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
新生入班沟通交流
同学们来自哪些专业? 学过什么课程? 对信管专业的认知?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认知? 对专升本的过程有什么感受? 有没有考研的想法?
第 1 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了解) 1.2 互联网概述(了解) 1.3 互联网的组成(理解)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了解)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了解)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理解)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掌握)
补充知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补充知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集线器(Hub)--工作在物理层,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 集线器为共享式带宽工作方式。 集线器发出数据以广播方式发送到每个接口。
补充知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交换机(Switch)--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等网络终端设备。 交换机为独享宽带工作方式。 发送的数据可能不再以广播方式发送到每个接口,而是直接到达目的接口。
报文组成:报头+正文+报尾 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交换机将输入端到
来的数据包缓存起来,先检查数据包是否正确,确定 包正确后,取出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找到想要发送 的输出端口地址,然后将该包发送出去。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计算机和计算机设备连接起来,通过通信线路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多台计算机和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不同类型。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ARPANET,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层,主要负责传输实际的数据比特流。

本章将介绍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传输介质。

2.1 物理层的功能和特点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其功能包括编码、调制、解调和传输介质的选择等。

物理层的特点包括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传输方式等。

2.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物理层传输数据的媒介,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的比特流转化为数据包,并控制数据的传输。

本章将介绍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链路控制协议。

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特点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数据包,并控制数据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特点包括可靠性、传输效率和流量控制等。

3.2 链路控制协议链路控制协议是数据链路层中常用的协议,常见的链路控制协议包括停止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等。

不同的链路控制协议有不同的传输方式和效果。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三层,主要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章将介绍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网络互联技术。

4.1 网络层的功能和特点网络层主要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其功能包括寻址、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等。

计算机网络(第7版)

计算机网络(第7版)
该教材分为9章,介绍了计算机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络安全、互联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以及无线络和移动络等内容,各章均附有习题。此外,书后共有三个 附录,附录A是部分习题解答、附录B是英文缩写词,附录C是参考文献与。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出版工作
《计算机络(第7版)》是在第6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订 。
计算机网络(第7版)
20xx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计算机络(第7版)》是由谢希仁编著,2017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 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络工作的 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谢希仁:男,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互联技术、电信技术、计算机软 件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感谢观看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计算机络(第7版)》有配套教材——《计算机络释疑与习题解答》《计算机络实验指导书》 。
教材特色
《计算机络(第7版)》各章参考的RFC文档和参考文献进行了更新,对于重点内容适当地增加了一些习题。 删除了第10章。由于原第10章中的IPv6和MPLS已属于比较成熟的技术,改放在第4章中介绍。原第10章中的P2P 应用,放在第6章中介绍,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Internet的译名不再使用推荐译名“因特”,而改为“互 联”。此外,比特这个单位以前用英文字母b来表示,从第7版起改为bit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套 课件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套  课件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套课件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套课件第一章概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信息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体系结构、协议、标准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它负责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物理连接。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传输介质、传输方式和接口标准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层次之一,它负责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可靠的逻辑连接。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数据封装、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层次,它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IP地址、路由协议、子网掩码等。

第五章运输层运输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又一重要层次,它负责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运输层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端口号、TCP和UDP等。

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高层,它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HTTP、FTP、SMTP 等。

第七章网络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等。

第八章无线和移动网络无线和移动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移动设备提供了便利的连接方式。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无线和移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无线个人区域网、移动通信等。

第九章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管理和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网络管理协议、性能监控、故障排除等。

第十章网络发展前景和新技术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前景广阔。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信息传输技术,它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入网节点)连接成一个网络,以便它们之间交换信息。

网络是由一系列的节点(例如
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链路(如光纤、无线、电缆)构成的一个通信
系统。

它可以实现来自网络上特定节点到其他节点的信息传输,以及近实
时的信息传输。

计算机网络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本地区域网络(LAN)和广域网络(WAN)。

LAN通常位于一个建筑物内,包括工厂,学校,商店,家庭,
办公室等,由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组成,它是一个限定范围的网络,具有更
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容量。

而WAN是一种由多台计算
机或设备组成的大型远距离网络,可以跨越国家和大洲,并以更慢的速率
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的最终目标是为交换信息和资源提供一个共同的框架,可
以用于在不同的网络和操作系统之间处理,共享和传输数据。

为了实现这
一目标,网络必须定义一组共同的协议,这些协议定义了网络中两台计算
机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传输,以及它们如何处理数据包(包含发送/接收信
息的数据片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读书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读书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读书笔记《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由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s合著的经典教材,是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这本书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已经发行并广泛使用了七个版本。

本书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协议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组成的互联网络,通过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进行通信。

-因特网的概念:因特网是一个由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连接而成的网络,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其基本协议。

-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结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协议。

常见的分层协议有TCP/IP协议、OSI参考模型等。

第二章:应用层-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高层的协议,用于定义应用程序如何进行通信。

- HTTP协议:HTTP是一种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

-DNS协议:DNS是域名系统的缩写,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以实现域名解析功能。

-P2P网络:P2P网络是一种对等式网络方式,没有中心服务器,而是由各个节点直接连接。

第三章:运输层-运输层协议:运输层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包括TCP和UDP两种协议。

-TCP协议: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字节流传输的协议,用于保证数据可靠传输。

-UDP协议: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用于实现简单的传输功能。

-三次握手:TC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ICMP协议和ARP协议等。

-IP协议:IP协议是因特网上的主要协议之一,用于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ICMP协议:ICMP协议用于进行错误报告和网络状况查询等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

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

,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U=90%;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比特数=5×10-7×1×106=5×10-1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比特数=5×10-4×1×106=5×102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4)1Mb/s: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比特数=2.5×10-2×1×106=5×1041Gb/s: 比特数=2.5×10-2×1×109=5×107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

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1)100/(100+20+20+18)=63.3%(2)1000/(1000+20+20+18)=94.5%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4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第二章物理层2-0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答:(1)机械特性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07 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0码元/秒。

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答:C=R*Log2(16)=20000b/s*4=80000b/s2-08 假定要用3KHz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答:C=Wlog2(1+S/N)(b/s)W=3khz,C=64khz----àS/N=64.2dB 是个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2-09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答:C = W log2(1+S/N) b/s-àSN1=2*(C1/W)-1=2*(35000/3100)-1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SN2/SN1=100信噪比应增大到约100倍。

C3=Wlong2(1+SN3)=Wlog2(1+10*SN2)C3/C2=18.5%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答: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

频分、时分、码分、波分。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