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风致连续破坏数值模拟_潘攀

合集下载

风荷载作用下围护结构表面风压分布及局部体型系数数值模拟研究

风荷载作用下围护结构表面风压分布及局部体型系数数值模拟研究

风荷载作用下围护结构表面风压分布及局部体型系数数值模拟研究周建民; 石海波; 程政【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0(039)001【总页数】9页(P164-172)【关键词】围护结构; 风压分布; 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 计算流体力学; RNG k-ε湍流模型【作者】周建民; 石海波; 程政【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90 引言近两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遭受强台风等特大风灾的次数增多,给国家造成了极大损失。

2018年台风“山竹”造成华南地区近300万人受灾,还造成1 200余间房屋倒塌,800余间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

2018年台风“安比”于上海登陆,造成华东、华北地区144.3万人受灾,近500间房屋倒塌,4 9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9.9亿元。

在强台风作用下,建筑围护结构受损严重,建筑围护结构受风破坏并非总是出现在高层区域,角部区域也时有发生,因此,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抗风性能值得深入研究。

课题组之前对既有建筑安全性能做了深入调研,发现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受风灾破坏,一方面是由于老建筑未考虑抗风或是按旧规范考虑,从而导致性能不足;另一方面按荷载规范设计的建筑,依旧有部分出现围护结构损坏的现象[1]。

本文将基于CFD原理,运用scSTREAM平台,数值模拟围护结构风荷载作用下的风压分布及局部体型系数取值,以研究围护结构抗风性能。

目前建筑风荷载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自然环境中的全尺度实测、风洞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2-4]。

其中数值模拟相比其他研究方法,存在耗费资源少、效率高、实验结果更为丰富等优势[5-7]。

近十多年来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得到飞速发展,CFD对流场平均特性的计算结果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

本文使用的scSTREAM软件,是日本软件公司Software Cradle于1984年开发的基于结构化网格(直角或圆柱坐标)的通用热流体仿真软件,是开发较早的一批CFD软件。

建筑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整合 樊凡

建筑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整合 樊凡

建筑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整合樊凡发表时间:2018-12-05T17:05:40.92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作者:樊凡[导读]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学科知识进行了简单探讨,旨在降低土木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最终实现二者良好的结合,共同促进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实现。

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000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在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宗旨,共同致力于打造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尤其是近些年我国房地产项目开发速度越来越快,建筑相关产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向前进步,但是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伤害,因为建筑土木工程需要以一定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原材料,同时又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为此怎样才能够将建筑土木工程和生态、经济发展可持续结合在一起成为当前探讨重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学科知识进行了简单探讨,旨在降低土木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最终实现二者良好的结合,共同促进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实现。

关键词: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1引言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平时阅读的课本书籍当中,有关全球变暖自然生态破坏严重的内容总是时不时的会出现在眼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也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行进过程之中,特别是城市化建设需要大力兴修土木工程,需要使用较多的绿色森林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生态平衡的发展。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如何实现二者的并轨发展是当前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2建筑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有效整合特征就国内的建筑行业发展来说,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会使用到各种不同的就建筑材料,比如石材和木材等,如果我们能够提高对这些天然材料的利用率,不管是对建筑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还是对全社会的经济进步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尤其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个寿命周期当中,要保证处处均可以体现出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有效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提高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进而真正的实现建筑土木工程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之间的整合。

堤坝护面开孔砌块抗浪稳定性试验研究

堤坝护面开孔砌块抗浪稳定性试验研究

堤坝护面开孔砌块抗浪稳定性试验研究周益人;潘军宁【摘要】护面砌块作为堤坝结构的组成部分,其抗浪能力对堤坝的整体稳定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较大比尺物理模型,针对我国堤坝设计的具体情况,对一种新型开孔勾连块体的抗浪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砌块厚度、戗台、波浪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得到砌块抗风浪稳定厚度计算式.建议护岸设计中应采用均衡设计的理念,综合考虑波浪荷载,将其平衡分配给护面、垫层和基土,对海岸、河流、大型湖泊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护岸和堤坝抗浪稳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6页(P126-131)【关键词】堤坝护面;开孔砌块;稳定性;波浪【作者】周益人;潘军宁【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9.2+6;TV861海岸、河流、大型湖泊和水库等水利工程中的护岸和堤坝,因可能遭受较大风浪的作用而需采用抗浪护面。

欧美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混凝土砌块作为堤坝和护岸的护面材料,与传统的混凝土板和块石护面相比,混凝土砌块护面具有相对较好的可适应性和美观性,有较强的抗浪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大型堤坝工程也开始采用混凝土砌块护面[1]。

对于护坡工程而言,确定护面砌块抗风浪稳定性厚度十分必要。

目前,对于混凝土砌块在波浪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型式的砌块提出相应的稳定性计算公式[2-8]。

K. W. Pilarczyk[8]对波浪作用下护面砌块失稳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护坡结构组成方面来看,其失稳原因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波浪上托力引起的砌块失稳;②垫层和反滤层破坏引起的砌块失稳;③下层土体失稳引起的砌块失稳;④护面层滑动引起的砌块失稳。

由此提出护面砌块稳定厚度计算公式和垫层设计方法。

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2023年7月第39卷第4期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㊀Jul.㊀2023Vol.39ꎬNo.4㊀㊀收稿日期:2022-09-1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19YFE0100300)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376)ꎻ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1-108-9-03)作者简介:冯国会(1964 )ꎬ男ꎬ教授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ꎬ主要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等方面研究ꎮ文章编号:2095-1922(2023)04-0699-08doi:10.11717/j.issn:2095-1922.2023.04.14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冯国会ꎬ陈㊀菲ꎬ常莎莎(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ꎬ辽宁沈阳110168)摘㊀要目的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ꎬ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ꎮ方法采用EnergyPlus模拟软件计算建筑使用阶段的能量消耗ꎬ利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能耗㊁碳排放及成本计算模型ꎬ基于NSGA ̄Ⅱ遗传算法ꎬ利用MOBO优化工具与EnergyPlus软件耦合联用ꎬ选取了7个设计参数作为优化变量ꎬ根据决策者的实际需求ꎬ采用权重法寻找最优解ꎬ对近零能耗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能耗㊁碳排放和成本进行多目标㊁多参数优化研究ꎮ结果最优解下近零能耗建筑节能率㊁碳排放节约率和成本节约率分别为0 87%㊁1 51%和3 04%ꎮ结论笔者提出的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围护结构最佳组合形式具有经济性㊁节能性和环保性ꎬ可为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ꎮ关键词近零能耗建筑ꎻ多目标优化ꎻ围护结构ꎻ全生命周期ꎻ碳排放中图分类号TU111.4+8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ofEnvelopeStructureforNearZeroEnergyBuildingFENGGuohuiꎬCHENFeiꎬCHANGShasha(SchoolofMunicipa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ꎬ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ꎬShenyangꎬChinaꎬ110168)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optimizethenetzeroenergybuildingenvelopestructurewithmultipleobjectivesinordertoimprovethelevelofbuildingenergyefficiency.TheenergyconsumptionintheusestageofthebuildingwascalculatedbyEnergyPlussimulationsoftware.Themultipleobjectivesfunctionmodelwithenergyconsumptionꎬcarbonemissionandcostofnet ̄zeroenergybuildinginthewholelifecyclewasestablishedbasedonthewholelifecycletheory.BasedonNSGA ̄ⅡgeneticalgorithmandMOBOoptimizationtoolcoupledwithEnergyPlussoftwareꎬsevendesignparameterswereselectedasoptimizationvariablesofthemodel.Accordingtotheactualneedsofdecision ̄makersꎬtheoptimalsolutionofthemodelwasfoundbytheweightmethodꎬandbasedonthesolutionthemulti ̄objectiveandmulti ̄parameteroptimizationresearchwascarriedoutontheenergyconsumptionꎬcarbonemissionandcostofnear ̄zeroenergy700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consumptionbuildingsinthewholelifecycle.Withtheoptimalsolutionꎬtheenergy ̄savingrateꎬcarbonemissionsavingrateandcostsavingrateofnet ̄zeroenergybuildingwere0 87%ꎬ1 51%and3 04%ꎬrespectively.Accordingtotheresultsofthemulti ̄objectiveandmulti ̄parameteroptimizationꎬtheindexsystemofbuildingenvelopewithnearzeroenergyconsumptionandtheoptimalcombinationformofbuildingenvelopewitheconomyꎬ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reproposedꎬwhichcanprovidereferencefortheselectionofbuildingenvelopedesignparameterswithnearzeroenergyconsumption.Keywords:nearzeroenergybuildingꎻ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ꎻenvelopestructureꎻlifecycleꎻcarbonemission㊀㊀目前ꎬ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约为40%ꎬ建筑能源消耗强度高㊁碳排放量大ꎮ在建筑运营阶段ꎬ碳排放在全社会总碳排放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22%[1-3]ꎮ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对降低能源消耗㊁减少碳排放㊁保护环境有着促进作用ꎮN.Abdou等[4]对摩洛哥六个气候区建筑进行改造ꎬ使其满足近零能耗建筑的要求ꎬ找到同时满足建筑生命周期成本㊁节能和热舒适的最佳解决方案ꎬ借助MOBO优化工具与TRNSYS软件联合使用ꎬ对建筑朝向㊁窗型㊁窗墙比㊁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渗水率等进行了多目标优化ꎮM.Fesanghary等[5]提出了一种基于和声搜索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ꎬ使生命周期成本和碳排放量最小化ꎬ以找到一种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组合ꎮ霍海娥等[6]在成都某既有建筑墙体的节能改造设计中ꎬ建立了数值计算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 ̄II的优化模型ꎬ对墙体单位面积的年总能耗和保温材料的成本进行优化ꎮ余镇雨等[7]将MATLAB和TRNSYS能耗模拟软件联合运行ꎬ对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期的运行一次能耗和全生命期成本进行多目标优化ꎬ给出了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多目标优化均衡解ꎮ国内外学者虽已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ꎬ但研究中同时考虑建筑能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经济性的三目标优化设计研究较少ꎮ因此ꎬ笔者以沈阳市某一近零能耗示范建筑为例建立模型ꎬ基于对近零能耗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能耗㊁碳排放以及成本进行多目标㊁多参数的优化研究ꎬ利用NSGA ̄Ⅱ遗传算法ꎬ并使用MOBO优化工具和EnergyPlus模拟软件耦合模拟计算ꎻ再利用加权和法通过给目标函数分配不同的权重因子来线性量化转换成单目标问题ꎬ以得到多目标问题的最优解ꎮ1㊀多目标优化方法1.1㊀NSGA ̄Ⅱ遗传算法NSGA ̄II算法是在多个优化目标的约束下ꎬ逐步在帕累托前沿解的方向上进行优化ꎬ通过多代的遗传操作ꎬ算法能够自动进行设计方案的空间搜索和优化ꎬ尝试不同的设计决策ꎬ不断细化建筑设计方案ꎬ并逐步到达帕累托前沿解ꎮ该算法能够有效地避免设计方案陷入局部最优状态ꎬ实现全局最优果[12]ꎮ1.2㊀MOBO优化平台MOBO软件可处理具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问题ꎬ可以自动改变需要优化的参数ꎬ实现迭代操作过程ꎮ通过对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数量的函数的关系来进行评估ꎬ选择适当的算法和参数ꎬ如表1所示ꎮ表1㊀NSGA ̄II遗传算法相关参数Table1㊀NSGA ̄IIgeneticalgorithmparameters种群规模迭代次数突变概率/%交叉概率/%6150390㊀㊀整个搜索空间仅通过6ˑ150=900个建筑围护结构参数配置来迭代计算ꎬ避免计算第4期冯国会等: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701㊀次数过多ꎬ节省了大量时间ꎮ1.3㊀目标函数多目标优化问题是研究多个目标函数(nȡ2)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化的问题ꎬ其数学模型描述:Min{F1(x)ꎬF2(x)ꎬF3(x)}.(1)式中:F1ꎬF2ꎬF3为目标函数ꎬx=[x1ꎬx2ꎬ ꎬxn]ꎮ第一个函数(F1)为全生命周期建筑运行能耗ꎬ定义为建筑采暖能耗㊁制冷能耗㊁设备能耗之和ꎮ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ꎬ建筑使用阶段的能耗占90%以上ꎬ因此能耗计算限定于建筑的使用阶段ꎮ建筑照明能耗㊁生活热水能耗不受优化变量影响ꎬ因此不考虑在内ꎬ同样也没有考虑这部分的碳排放和成本ꎮ其计算式可表示为E=nˑ(Eh+Ec+Ee).(2)式中:Eh为建筑年供暖能耗ꎬJꎻEc为建筑年制冷能耗ꎬJꎻEe为建筑年均设备能耗ꎬJꎻn为建筑设计使用寿命ꎬ取50aꎮ第二个函数(F2)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ꎬ包括生产阶段碳排放和运行阶段碳排放ꎬ采用排放因子法进行计算ꎬ即按照每个阶段碳的来源ꎬ整理出碳排放清单ꎬ然后将数据和与其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相乘即为某一排放渠道的碳排放量[10]ꎮ电力碳排放系数采用东北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0 7769kgCO2/ (kWh)ꎬ建筑使用寿命取50aꎮ其计算式可表示为LCCE=Cp+Cr.(3)Cp=ðδiηiβiAi.(4)Cr=EβCen.(5)式中:Cp为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ꎬkgꎻCr为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ꎬkgꎻδi为第i种材料的厚度ꎬmꎻηi为第i种材料的密度ꎬkg/m3ꎻβi为第i种材料的碳排放系数ꎻA为各围护结构的面积ꎬm2ꎻE为建筑供暖空调年耗电量ꎬJꎻβe为电力碳排放系数ꎮ第三个函数(F3)为全生命周期成本ꎬ包括建筑初投资及全生命周期内运行费用折合成现值的总和[8]ꎮ对于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ꎬ建筑初投资只计算了建筑围护结构生产阶段所用到的建材成本ꎮ运行阶段是全生命期内空调系统㊁设备系统的运行费用折合成现值的总和ꎮ其计算式[7]可表示为LCC=TCi+TCo.(6)TCi=ðφiˑMi.(7)TCo=(EiˑPe)ðNn=1(1+r)-n.(8)r=(R-e)/(1+e).(9)式中:TCi为初投资成本ꎬ元/m2ꎻTCo为使用阶段成本ꎬ元/m2ꎻφi为第i种材料的单价ꎬ元/m2ꎻMi为第i种材料的消耗量ꎬm3ꎻEi为建筑供暖空调年耗电量ꎬ(kW h)/m2ꎻPe为电价ꎬ元/(kW h)ꎻr为贴现率ꎻR为名义利率ꎬ取0 07ꎻe为能源价格增长率ꎬ取0 02ꎮn为建筑设计使用寿命ꎬ取50aꎮ1.4㊀目标优选在实际应用中ꎬ通过多目标优化计算可以筛选出一系列最优解方案ꎬ如何进行寻优是关键ꎬ最优解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设计者自身或者其研究目的ꎮ为了从Pareto解中确定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ꎬ采用加权和法ꎬ将多准则优化问题转化为单准则优化问题ꎬ通过为对目标赋予权重系数ꎬ构建新的目标函数ꎬ以得到不同决策重心下的参数组合ꎮ函数定义为㊀㊀Min[u(F1(x)ꎬF2(x))]=w1(F1(x)-F1minF1max-F1min)+w2(F2(x)-F2minF2max-F2min)+w3(F3(x)-F3minF3max-F3min).(10)式中:Fimin和Fimax分别为第i个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ꎻw1㊁w2为反映目标函数相对重要性的权重系数ꎻðwi必须等于1ꎬ在无偏好的情况下ꎬ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目标函数平均分配权重ꎮ702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使用节能率(ESR)㊁碳排放量节约率(CESR)㊁成本节约率(CSR)与建筑初始值进行比较ꎬ以评价确定的最优解[4]ꎬ公式如下:ESR=1-(F1opt/F1bc).(11)CESR=1-(F2opt/F2bc).(12)CSR=1-(F3opt/F3bc).(13)式中:Fopt为最优解的目标函数值ꎻFbc为建筑初始目标函数值ꎮ2㊀多目标优化模型2.1㊀模型建立以沈阳建筑大学近零能耗示范建筑为例ꎬ根据设计图纸基础信息ꎬ对建筑平面㊁外立面及屋顶样式进行了适当简化ꎬ借助OpenStudio软件建立基准模型ꎮ该建筑能源供应系统以地源热泵为主ꎬ以太阳能供热系统为辅ꎮ由于EnergyPlus是通过热工区域来模拟建筑能耗ꎬ因此将该两层建筑分为10个热区(见图1)ꎮ2.2㊀气候参数案例建筑所处地区辽宁省沈阳市ꎬ年平均气温为14 6ħꎬ年太阳总辐射量为2262 84W/m2ꎮ按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15]ꎬ该建筑处在严寒C区ꎬ冬季室内计算温度设定为20ħꎬ夏季室内计算温度为26ħꎮ图1㊀建筑热工分区图Fig 1㊀Thermalzoningofthebuilding2.3㊀决策变量通过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后ꎬ选取5种围护结构ꎬ共7个变量参数ꎬ包括外墙保温层厚度㊁屋面保温层厚度㊁地面保温层厚度㊁Low ̄e窗户参数(外层玻璃厚度㊁中间层玻璃厚度和玻璃间距)以及保温材料类型ꎮ表2列出了建筑围护结构的输入参数以及参数初始值和变化范围ꎬ其中外墙㊁屋面㊁地面保温层厚度为连续变量ꎬ玻璃厚度和玻璃间距为离散变量ꎬ而不同类型的保温材料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㊁密度及比热ꎬ需要改变的参数过多ꎬ因此无法同时模拟ꎬ其优化结果单独列出ꎮ聚苯板(EPS)㊁挤塑板(XPS)㊁聚氨酯(PU)三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 033W/(m K)㊁0 028W/(m K)㊁0 023W/(m K)ꎮ表2㊀优化变量的相关参数设定Table2㊀Relevantparametersettingsofoptimizationvariablesmm变量设计外墙保温层厚度屋面保温层厚度地面保温层厚度外层玻璃厚度中间层玻璃厚度玻璃间距外墙保温材料类型初始值3002802406518EPS值域200~400200~400200~3005ꎬ6ꎬ85ꎬ6ꎬ89ꎬ12ꎬ18ꎬ20EPS㊁XPS㊁PU步长5050503㊀多目标优化结果与分析3.1㊀双目标对比分析多目标优化的解决方案并不唯一ꎬ而是给出一组折中的权衡解决方案ꎬ称为帕累托前沿解ꎮ对建筑能耗㊁碳排放及成本三个目标函数两两组合ꎬ进行对比分析ꎬ得出建筑能耗-成本㊁碳排放-能耗㊁碳排放-成本的寻优结果(见图2~图4)ꎮ第4期冯国会等: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703㊀图2㊀能耗-成本目标优化结果Fig 2㊀Targetoptimizationresultsofenergy ̄cost由图2可以看出ꎬ全生命周期能耗及成本两个目标函数之间呈帕累托分布ꎬ结果呈反比ꎮ随着成本的增加ꎬ能耗呈下降趋势ꎬ原因是决策变量的改变与成本直接相关ꎮ采用保温性能一般的墙体虽然会降低建筑成本ꎬ但是建筑能耗必然会增大ꎮ图3㊀碳排放量-能耗目标优化结果Fig 3㊀Targetoptimizationresultsofcarbonemissions ̄energyconsumption图3中ꎬ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能耗两个目标函数之间也呈帕累托分布ꎬ但是随着能耗的增加ꎬ碳排放量有小范围增加ꎬ因运行能耗的增加导致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ꎮ图4中ꎬ由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成本目标函数使用相似公式进行评估ꎬ因此两目标并不是冲突目标ꎬ结果并未获得帕累托分布ꎬ所寻的最优解也是互相重叠ꎬ趋近于极值点ꎮ图4㊀碳排放量-成本目标优化结果Fig 4㊀Targetoptimizationresultsofcarbonemissions ̄cost3.2㊀三目标优化结果分析为了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低能耗㊁低成本以及低碳排量ꎬ将三个目标最小化的多目标优化结果如图5所示ꎮ目标函数增加到了3个ꎬ因此此时的帕累托前沿解将不再是一条曲线ꎬ而是一个曲面ꎬ筛选出的最优解均分布在帕累托前沿上ꎮ图5㊀能耗-碳排放量-成本目标优化结果Fig 5㊀Targetoptimizationresultsofenergyconsumption ̄carbonemissions ̄cost加权和法除了筛选出的最优解ꎬ另外分别给出了能源最优㊁低碳最优㊁成本最优时的情况ꎬ分别与案例建筑初始性能进行比较ꎮ表3为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优化结果ꎮ从表3中可以看出ꎬ最优解相对于初始状态来说ꎬ外墙保温层厚度增加了40mmꎬ屋顶保温层厚度减少了80mmꎬ地面保温层厚704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度减少了40mmꎬ外层玻璃厚度减少了1mmꎬ中间层玻璃厚度增加了3mmꎬ玻璃间距不变ꎮ与建筑初始状态相比ꎬ最优解下的建筑能耗㊁碳排放量及成本均有降低ꎮ表3㊀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优化结果Table3㊀Optimizationresultsofbuildingenvelopestructureofnearzeroenergyconsumption优化结果外墙保温层厚度/mm屋顶保温层厚度/mm地面保温层厚度/mm外层玻璃厚度/mm中间层玻璃厚度/mm玻璃间距/mm能耗/MJ碳排放量/kg成本/元初始值3002802406518972285405648188739最优解3402002005818963811399515183010能源最优4003902008818959393412098204007低碳最优2802002005618971944398355179033成本最优2002002005818986054399340175148㊀㊀对近零能耗建筑各优化结果进行ESR㊁CESR㊁CSR三目标评估(见图6)ꎬ从图6中可以看出ꎬ优化后的建筑围护结构与初始状态相比得到了改进ꎮ在最优解下ꎬ建筑的节能率为0 87%ꎬ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节约率为1 51%ꎬ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率为3 04%ꎮ能源最优的情况下ꎬ节能率为1 33%ꎬ但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节约率和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率却是-1 59%和-8 09%ꎬ说明当优先降低能耗时碳排放和成本均增加ꎬ此时外墙保温层厚度达到了400mmꎬ在节能的同时ꎬ成本大幅度增加ꎮ在低碳最优的情况下ꎬ节能率为0 04%ꎬ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节约率为1 80%ꎬ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率为5 14%ꎮ在成本最优的情况下ꎬ节能率为-1 42%ꎬ全图6㊀优化后近零能耗建筑三目标评估结果Fig 6㊀Threeobjectiveevaluationofnetzeroenergybuildingafteroptimization生命周期碳排放节约率为1 56%ꎬ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率为7 20%ꎮ采用加权和法确定的最优解能兼顾建筑的节能性㊁成本性和环保性ꎬ单项最优解却有一定的局限性ꎬ在优化某一个目标时可能会导致其他目标不尽如人意ꎮ3.3㊀外墙保温材料类型的影响结果在非透明围护结构中ꎬ外墙所占的热损失比例是最高的ꎬ因此ꎬ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一般采用保温性能高的保温材料ꎬ能耗虽然降低ꎬ但也会相应增加建筑碳排放以及建筑的初始成本ꎮ选择3种常用建筑外墙保温层材料ꎬ进一步分析建筑的各方面性能ꎮ通过多目标优化模拟计算得到的一系列解集(见图7)ꎮ最优解AꎬBꎬC分别为当建筑外墙保温层材料为EPSꎬXPSꎬPU时对应的最优结果ꎮ图7㊀外墙保温材料的三目标优化结果Fig 7㊀Threeobjectiveoptimizationresultsofexteriorwallinsulationmaterials第4期冯国会等: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705㊀表4为不同外墙保温材料类型围护结构的优化结果ꎮ建筑外墙初始保温层材料为EPSꎬ由表4可以看出ꎬ相较于选择EPSꎬ选择XPS为保温材料时ꎬ外墙保温层厚度减少130mmꎬ中间层玻璃厚度减少3mmꎻ选择PU为保温层材料时ꎬ外墙保温层厚度减少120mmꎬ中间层玻璃厚度减少2mmꎮ但是相应的ꎬ其能耗及碳排放均有不同程度增加ꎮ表4㊀不同外墙保温材料类型围护结构优化结果Table4㊀Optimizationresultsofenvelopestructurewithdifferenttypesofexternalwallinsulationmaterials保温材料类型外墙保温层厚度/mm屋顶保温层厚度/mm地面保温层厚度/mm外层玻璃厚度/mm中间层玻璃厚度/mm玻璃间距/mm能耗/MJ碳排放量/kg成本/元初始值3002802406518972285405648188739EPS3402002005818963811399515183010XPS2102002005518975718413488177995PU2202002005618966499401503196063㊀㊀更改外墙材料参数后ꎬ对建筑进行三目标函数评估(见图8)ꎬ由图8可看出ꎬ与建筑初始状态比较ꎬ当外墙保温层类型为EPS时ꎬ建筑的节能率和碳排放节约率均为最高ꎬ分别为0 87%和1 51%ꎬ成本节约率为3 04%ꎻ当外墙保温层类型为XPS时ꎬ建筑节能率为0 35%ꎬ碳排放节约率为-1 93%ꎬ成本节约率为5 69%ꎬ虽然建筑成本有所减少ꎬ但是能耗变化不明显ꎬ并且增加了建筑的碳排放ꎻ当外墙保温层类型为PU时ꎬ建筑节能率为0 60%ꎬ碳排放节约率为1 02%ꎬ成本节约率为-3 88%ꎮ由此可见ꎬ当同时考虑建筑能耗㊁碳排放及成本时ꎬEPS外墙保温材料为最优ꎮ图8㊀不同材料类型的三目标评估结果Fig 8㊀Threeobjectiveevaluationofdifferentmaterialtypes4㊀结㊀论(1)通过对不同类型保温材料分析ꎬ综合考虑建筑能耗㊁碳排放等多个目标ꎬ外墙保温层类型为EPS时ꎬ建筑的节能率和碳排放节约率均为最高ꎮ与初始状态相比ꎬ三个目标均得到了改进ꎬ最优解下净零能耗建筑节能率㊁碳排放节约率和成本节约率分别为0 87%㊁1 51%和3 04%ꎮ(2)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参数最佳组合为外墙保温层厚度340mm㊁屋顶保温层厚度200mmꎬ地面保温层厚度200mm㊁外层玻璃厚度6mmꎬ中间层玻璃厚度5mm㊁玻璃间距18mmꎮ参考文献[1]㊀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J].建筑节能(中英文)ꎬ2021ꎬ49(2):1-6.㊀(China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annualreport2020[J].JournalofBEEꎬ2021ꎬ49(2):1-6.)[2]㊀简毅文ꎬ江亿.窗墙比对住宅供暖空调总能耗的影响[J].暖通空调ꎬ2006ꎬ36(6):1-5.㊀(JIANYiwenꎬJIANGYi.Influenceofwindow ̄wallratioonannualenergyconsumptionforheatingandairconditioninginresidentialbuildings[J].Heatingventilating&airconditioningꎬ2006ꎬ36(6):1-5.) [3]㊀PALONENMꎬHAMDYMꎬHASANA.MOBOanewsoftwareformulti ̄objectivebuildingperformanceoptimization[C]//13thinternationcalconferenceoftheIBPSA.ChamberyꎬFrance:IBPSAc/omiller ̄706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thompsonꎬ2013:2567-2574. [4]㊀ABDOUNꎬMGHOUCHIYEꎬHAMDAOUISꎬetal.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ofpassiveenergyefficiencymeasuresfornet ̄zeroenergybuildinginMorocco[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21ꎬ204(10):280-285. [5]㊀FESANGHARYMꎬASADISꎬZONGWG.Designoflow ̄emissionandenergy ̄efficientresidentialbuildingsusinga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algorithm[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12ꎬ49:245-250. [6]㊀霍海娥ꎬ邵俊虎ꎬ冯诗涵.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保温材料的NSGA ̄Ⅱ协同设计[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ꎬ2017ꎬ39(5):108-115.㊀(HUOHaieꎬSHAOJunhuꎬFENGShihan.NSGA ̄ⅡCollaborativedesignofthermalinsulationmaterialsforenergy ̄savingrenovationofexistingbuildings[J].Journalofcivilꎬ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ꎬ2017ꎬ39(5):108-115.)[7]㊀余镇雨ꎬ路菲ꎬ邹瑜ꎬ等.基于模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在近零能耗建筑性能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ꎬ2019ꎬ35(10):8-15.㊀(YUZhenyuꎬLUFeiꎬZOUYuꎬetal.Asimulation ̄based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approachfordesignofnearlyzeroenergybuildings[J].Buildingscienceꎬ2019ꎬ35(10):8-15.)[8]㊀HASANAꎬPALONENMꎬHAMDYM.Simulation ̄basedoptimizationforenergyandbuildings[J].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ꎬ2015(10):3-15. [9]㊀HONGTꎬKIMJꎬLEEM.A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modelfordeterminingthebuildingdesignandoccupantbehaviorsbasedonenergyꎬeconomicꎬandenvironmentalperformance[J].Energyꎬ2019ꎬ174:823-834.[10]王瑶.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ꎬ2020.㊀(WANGYao.Researchonthelow ̄carbondesignofurbanresidentiallifecycleincoldregions[D].Xiᶄan:Xiᶄ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ꎬ2020.)[11]JUNGYꎬHEOYꎬLEEH.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ofthemulti ̄storyresidentialbuildingwithpassivedesignstrategyinSouthKorea[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21ꎬ203:108061 1-108061 18.[12]CELLURAMꎬMONTANAFꎬLONGOSꎬetal.Multi ̄objectivebuildingenvelopeoptimizationthroughalifecycleassessmentapproach[C]//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vironmentandelectricalengineering/IEEEindustrialandcommercialpowersystemsEuropeconference.GenovaꎬItaly:UnivGenoaꎬ2019.[13]金虹ꎬ邵腾.基于多目标的严寒地区村镇被动式低能耗住宅设计研究[J].当代建筑ꎬ2021(9):51-54.㊀(JINHongꎬSHAOTeng.Researchonthedesignofpassivelow ̄energyhousingintownsandvillagesincoldregionsbasedonmultipleobjectives[J].Contemporaryarchitectureꎬ2021(9):51-54.)[14]冯国会ꎬ徐小龙ꎬ王悦ꎬ等.以能耗为导向的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34(6):1069-1077.㊀(FENGGuohuiꎬXUXiaolongꎬWANGYueꎬetal.Sensitivityanalysisofnearlyzeroenergybuildingsenvelopedesignparametersbasedonenergyconsumption[J].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ꎬ2018ꎬ34(6):1069-1077.)[1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5.㊀(ChinaAcademyofBuildingResearch.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publicbuildings:GB50189 2015[S].Beijing:ChinaArchitecture&BuildingPressꎬ2015.) [16]李晓萍ꎬ李宝伟ꎬ王国慧ꎬ等.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适用技术研究[J].建筑节能ꎬ2020ꎬ48(11):63-66.㊀(LIXiaopingꎬLIBaoweiꎬWANGGuohuiꎬetal.Applicationtechnologiesofnearlyzeroenergybuildinginseverecoldzonebasedon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method[J].Buildingenergyefficiencyꎬ2020ꎬ48(11):63-66.)[17]DIAKAKICꎬGRIGOROUDISEꎬDKOLOKOTSA.Towardsa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approachforimprovingenergyefficiencyinbuildings[J].Energyandbuildingsꎬ2008ꎬ40(9):1747-1754. [18]赵玉清ꎬ侯向阳ꎬ唐胜世ꎬ等.基于全寿命期的近零能耗建筑经济性与碳排放量分析[J].建筑节能ꎬ2020ꎬ48(8):126-130.㊀(ZHAOYuqingꎬHOUXiangyangꎬTANGShengshiꎬetal.Economicanalysisandcarbonemissionsofnear ̄zeroenergybuildingsbasedonlifetime[J].Buildingenergyefficiencyꎬ2020ꎬ48(8):126-130.)[19]吴伟东.寒冷地区零能耗太阳能居住建筑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以京津地区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ꎬ2015.㊀(WUWeidong.Researchonmulti ̄objectiveoptimizationdesignofzero ̄energysolarresidentialbuildingsincoldregions:withBeijing ̄Tianjinregionastheresearchobject[D].Tianjin:TianjinUniversityꎬ2015.) [20]岳小莉.民用建筑功能㊁成本及碳排放多目标方案优选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ꎬ2016.㊀(YUEXiaoli.Researchonthemultiobjectiveplanoptimizationoffunctioncostandcarbonemissionsforcivilbuilding[D].Beijing: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ꎬ2016.)(责任编辑:王国业㊀英文审校:唐玉兰)。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与案例-潘鹏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与案例-潘鹏

M
M
10
内容概述
¾ 消能减震结构的力学原理 ¾ 消能器的构造与力学模型 ¾ 消能器的技术要求和实验(略) ¾ 消能减震结构分析与设计(重点介绍) ¾ 黏弹性消能器设计案例 ¾ 软钢剪切消能器设计案例
内容概述
¾ 消能减震结构的力学原理 ¾ 消能器的构造与力学模型 ¾ 消能器的技术要求和实验(略) ¾ 消能减震结构分析与设计(重点介绍) ¾ 黏弹性消能器设计案例 ¾ 软钢剪切消能器设计案例
损耗因子,越大其耗能能力越好
36
软钢剪切消能器
软钢剪切消能器
800 600 400 Force/kN 200 0
-200 -400 -600 -800 -80 -60 -40 -20 0 20 Disp/mm 40 60 80
37
38
履带式消能器
屈曲约束支撑
150 100 Force/kN
录像
50 0 -50 -100 -150 -400-300-200-100 0 100 200 300 400 Disp/mm
49 5
50 5
消能器的选择
¾ 阻尼器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设置阻尼器的目的和制约 条件。
¾ 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 ¾ 减小地震力? ¾ 增加舒适度? ¾ 建筑条件? ¾ 结构基础? ¾ 结构类型? ¾ 节点形式?
消能器的选择
¾ 阻尼器的选择尚应该考虑阻尼器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 下的工作状态。 ¾ 小震:正常使用的层间变形要求(1/550~1/800)
ξ = 0 . 05
各类阻尼器的减震原理
位移型阻尼器 按主体结构弹性考虑
Sa
ξ = 0 . 15
+ cx + F(x) + Fs (x , x) = −m 0 m x x

某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某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某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解勇;由世俊
【期刊名称】《暖通空调》
【年(卷),期】2006(036)002
【摘要】以夏热冬冷地区某酒店为例,对建筑全年的空调动态负荷及能耗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采用几种不同方案时建筑及房间的负荷和能耗计算结果,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宾馆类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潜力.
【总页数】5页(P97-100,107)
【作者】解勇;由世俊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
【相关文献】
1.严寒C区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及供暖系统优化实例分析 [J], 陈宁;邹浩娜;苏雪莲
2.广州市某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分析 [J], 高国恒;顾平道;侯晓彤
3.海南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分析 [J], 赵立华;孟庆林;费良旭;蒋超;任鹏
4.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改造与节能分析 [J], 崔俊奎; 陈杰; 包文增
5.围合式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特点和节能潜力分析 [J], 刘宏成;吴金贵;肖坚;朱宏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燃爆破坏的影响与防治

建筑燃爆破坏的影响与防治
·180·
第 47卷 第 2021年
185期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AVuolg..47No2.01251
DOI:10.13719/j.cnki.10096825.2021.15.068
建筑燃爆破坏的影响与防治
许博超
(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8507)
慢,以至于不会使建筑结构产生显著的加速度,从而也不会
产生明显的惯性力,认为燃爆荷载主要以超压静载荷为主,
而动力冲击效应相 对 较 弱。 为 了 简 化 设 计 计 算,又 不 至 于
产生较大的误差,将燃爆荷载视为静载荷,其燃爆的破坏荷
载取燃爆压力波的 峰 值 压 力,抗 燃 爆 计 算 也 可 以 按 照 结 构
泄压构件的面密度不大于 24kg/m2,Pv<7kPa等条件,否 则误差较大。
2)Dragosavic峰值压力计算公式。
Dragosavic给出了室 内 理 想 化 的 燃 气 爆 炸 的 理 论 升 压
曲线模型(见图 2)。该升压曲线模型,是基于体积为 20m3
的实验房屋内测得的包含泄爆影响的压力时间曲线。
建筑燃爆的防治 措 施 原 则 主 要 有 四 条:泄 爆、阻 断、远 离和抵抗。1)泄压泄爆:对于经常使用燃气的建筑物,需要 考虑泄爆措施,泄爆的方式,可以考虑使用泄爆窗和泄爆屋 顶,设置足够大的窗口或柔性屋顶,来满足泄爆的要求。所 以才有建筑设计当中的俗套,明厨暗厕。2)阻断阻隔:阻隔 阻断主要是靠设置挡波墙或防爆墙来阻挡爆炸冲击压力, 墙上可以设置防爆 门 和 防 爆 窗,防 爆 墙 的 设 置 主 要 用 于 具 有爆炸介质的工业 厂 房 和 大 型 的 公 共 建 筑,在 民 用 建 筑 的 设计中较少采用,但 可 以 加 厚 加 强 厨 房 周 围 的 墙 体 等 主 体 结构。3)拉远距离:所谓拉远距离,也就是考虑防爆的一个 安全距离,在建筑设计中,要求民用建筑要与具有爆炸可能 性的危险源,诸如储油储气站,燃爆危险化学品仓库和厂房 等保持一定的安全 距 离 即 防 爆 距 离,以 减 小 一 旦 发 生 燃 爆 时所造成的破坏影 响 和 损 失。4)加 强 抵 抗:加 强 抵 抗 是 指 通过加强结构构件的强度、韧性,来抵抗爆炸冲击波带来的 强大的静力超压作 用 和 动 力 冲 击 作 用,以 避 免 因 结 构 构 件 的局部损坏,而导致建筑结构的整体破坏或者连续性倒塌。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丁洁民,巢斯,赵昕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目录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 (1)摘要 (1)1 工程概况 (2)2 结构体系 (3)3 主要分析结果 (5)3、1 结构动力特性 (5)3、2 地震作用分析结果 (5)3、3 风荷载分析结果 (6)4 关键设计问题 (7)4、1 巨柱受力性态分析及设计 (7)4、2 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 (10)4、3 基于性能得抗震设计 (11)4、4 风工程研究 (12)4、5 结构控制 (12)4、6 弹塑性动力分析 (13)4、7 考虑施工过程得非荷载效应分析 (13)4、8 抗连续倒塌分析 (14)5 结论 (16)6 参考文献 (16)摘要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为632m,位于台风影响区与7度抗震设防地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由于高度超高、建筑形态复杂、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显著,为实现其高效与安全得结构设计,需解决众多得技术难题。

本文对上海中心大厦得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

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定位及功能、设计团队构成、建筑形态特征以及采用得基础形式。

其次对结构体系构成与主要得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采用得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得各组成部分与主要得地震与风荷载分析结果。

最后对项目结构设计得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巨柱受力性态分析、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基于性能得抗震设计、风工程研究、结构控制、弹塑性动力分析、非荷载效应分析以及抗连续倒塌分析等。

关键词: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体系、混合结构1 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1地块,基地邻近有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多幢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将成为满足公众审美层面与专业审美层面得标志性、地标性建筑,成为商务活动中心,商务交流休憩中心与市民休闲娱乐中心。

该项目用地面积30370平米,地上建筑面积38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6万平米,建筑总高度为632m,结构高度为574m。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被动式设计策略_省略__以武汉建设大厦综合改造工程为例_甘月朗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被动式设计策略_省略__以武汉建设大厦综合改造工程为例_甘月朗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以武汉建设大厦综合改造工程为例甘月朗1彭波2 袁黎1陈宏1(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2. 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武汉 430015)摘 要:如何在既有建筑功能及形象改造的同时,实现其被动式绿色改造与优化,已成为既有建筑改造研究中新的关注点。

结合武汉建设大厦综合改造的设计实践,运用CFD技术与实测的方法,分析其自然通风优化设计与建筑围护结构双层隔热表皮隔热性能改造的效果,为既有建筑被动式绿色改造与优化提供技术和案例支持。

关键词:被动式技术;既有建筑改造;自然通风;双层隔热表皮0 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既有建筑已经无法适应新的使用要求,其中一部分可以作为既有建筑直接进行绿色改造。

武汉建设大厦是中南地区第一个经过既有建筑改造获得“绿色建筑三星”标识的办公建筑,为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与新建建筑有所不同的是,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在选用绿色技术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在另一个层面,对选用绿色技术的适宜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制定整个项目的绿色改造技术路线的初期,就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比较和甄选,提出了一套有别于新建绿色建筑的技术措施。

实践了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为原则的绿色建筑理念,为低成本、常规技术的绿色建筑创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主要从促进室内自然通风以及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等2个方面说明武汉建设大厦的绿色改造过程中基于既有建筑的特征应用被动式技术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1 项目概况及技术应用分析1.1项目概况武汉建设大厦于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路与与振兴路交汇处,占地面积6360㎡,总建筑面积25318㎡,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一二楼之间局部含有夹层。

该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原设计为大型商场,项目建成后闲置了一段时间即改造为军事博物馆,此后三江航天集团购买该楼用于办公,2008年后再次闲置。

2011年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决定租赁该楼,实施综合改造工程成为建委机关的办公用房。

国家创新项目中期答辩

国家创新项目中期答辩

2013年9月:试验方案设计,同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方案进行评阅修改
时 代 累厚 (m) 23.57 侏 罗 系 中 统 大 同 组
盘 区 15.08 运 输 巷 盘 12.89 区 皮 带 6.79 巷
柱 状 1:200 21206
平均(m) 岩石 最小-81206工作面 最大 名称
岩 性 描 述 1#煤柱
煤煤煤煤煤煤煤煤煤 煤煤煤煤煤煤煤煤煤煤煤煤 煤煤煤煤煤煤
2013年5月-2013年8月:煤矿顶板冒落破坏模式调研及分类
顶板 冒落 破坏 类型 分析 因素诱导型 支护滞后型 设计欠缺型 挤出推垮型
因素诱导型:由于局部软弱岩层引起,少部分松动、冒落逐渐扩 大;应力、岩性、蠕变和松弛、局部支护体失效; 支护滞后型: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致使支护作用见效慢或,如 架棚充填不密实、锚网预紧力施加不及时等 设计欠缺型:支护设计不合理,造成支护体整体垮落,尤其是在 层状复合顶板,锚杆长度小于不稳定岩层厚度 挤出推垮型:主要发生在掘进工作面,由于沿巷道走向水平应力 较大,岩体强度底、裂隙发育、整体不稳,挤出岩体推到临时支 护,引起大面积冒顶。
支护相似材 料
应力测量
位移测量
相似材料的制备
考虑本次物理模拟的主要目的是对模型内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变形破坏 特征的研究,以抗压强度作为主要指标选取各围岩的模型材料。经过多年的应 用和总结,课题组制备了以河沙为骨料、石蜡为胶结材料的类岩石材料,通过 改变河沙和石蜡的质量比来模拟岩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因此本课题采用河 沙和石蜡来制备实验所需类岩石材料。 初步设计了4种配比,为100:2、100:4、100:6、100:8,根据国际岩石力学 会(ISRM)试验规程中的要求制作Ф50mm×100mm的标准圆柱试样,用于抗压 强度的测定。利用江都市天源试验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Y8000型万能材料试验 机进行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加载速度0.5mm/min。

大跨度球型屋盖结构风致连续破坏过程模拟

大跨度球型屋盖结构风致连续破坏过程模拟

Ab ta t U sn h S k o t r u e c d l h u r a i lt n o n — d c d c n i u u sr c : i g t e S T < u b ln e mo e ,t e n me i ls c mu a i fwi d i u e o t o s o n n d ma e o D n — p n d mes r c u e r o d c e y C Xl . o i v s ia et ee t r a n n a g f 2 l g s a o t u t r sa ec n u t d b F 0 t e t t h x e n l d i — o 1 n g a
wid p es r o fiin sn a h p nn oec a g rm aial nt ep o eso a g ih i n rs u ec fc t e rt eo e igh l h n ed a tcl i h r cs fd ma ewh c e e y s
t ema n c u eo h n —n u e o t u u a a eo h o f n a d t n, h n r n eas f — h i a s f ewi d i d c d c n i o sd t n m g ft er o .I d ii o t ee ta c l i l o n u e c s wi d p e s r o fiin s o h p e u f c ft e r f n e n r su e c e f e t n t e u p r s ra eo h o . c Ke r s S h r a o ;wi d i d c d c n iu u a a e y wo d : p e i ld me c n — u e o t o sd n n m g ;wi d p e s r o fiin ;n me i l n r s u e c e f e t u r a c c

基于多目标决策法的绿色空调系统评价

基于多目标决策法的绿色空调系统评价

基于多目标决策法的绿色空调系统评价
周灿;李玉云
【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年(卷),期】2013(032)005
【摘要】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多目标决策法中的理想点法与权重法,从全寿命周期统筹考虑建筑功能、节地、节能、节水、室内环境、初投资、经营费、运行管理、环境影响、能源消耗等多个目标,优化选择空调系统.建立了层次模型结构,给出了运行管理、相关专业及室内环境量化指标及权重判断矩阵,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周灿;李玉云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水利工程地质环境系统评价 [J], 武强;徐连利;马革非;樊振丽;石勇丽
2.基于多目标决策的绿色机电产品设计方案优选算法 [J], 丁浩;范生万
3.基于多目标决策的空调冷热源方案优化 [J], 郭永辉;谈莹莹;张国强
4.基于R-KANO与G-TOPSIS法的产品设计方案多目标决策方法 [J], 张文召;吕健;赵慧亮;孙玮伯;李姣姣
5.基于能值分析和多目标决策法的CCHP-PV-Wind系统综合性能评估研究 [J], 钱嘉欣;武家辉;姚磊;萨妮耶·麦合木提;张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连续倒塌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连续倒塌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推荐指数 16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支座破坏 控制设计 拉结力法 抗连续性倒塌 悬索 恢复力模型 失效时间 备用荷载路径法 备用荷载路径 塑性铰线 地震反应分析 地震作用 地震 变换荷载路径法 发展趋势 反应谱分析 动态响应 动力效应 动力弹塑性分析 动力响应 动力分析 冗余度指标 冗余度 关键区域 倒塌试验 倒塌 仿真分析 pushover方法
推荐指数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利用P波S波相结合的逆时偏移方法监测微地震群

利用P波S波相结合的逆时偏移方法监测微地震群

2018年6月,第24卷,第3期,450-459页June 2018,Vol.24,No.3,pp.450-459高校地质学报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17-11-11;修回日期:2017-12-20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5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4038)联合资助作者简介:于大勇,男,1977年生,工程师,构造地质学博士;E -mail:yudy@*通讯作者:王攀,男,1983年生,副研究员,构造地质学博士;E -mail:wp_nju@利用P 波S 波相结合的逆时偏移方法监测微地震群于大勇,王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摘要:微地震定位是油气资源开采中评估水力压裂质量和评估矿山地震和水库地震安全的重要手段。

但是,采用地震震相到时定位的方法很难对具有相近到时的微地震事件群精确定位地震。

本文尝试用P 波和S 波结合的逆时偏移方法对具有相近到时的微地震定位。

先用绝对振幅记录做逆时偏移,获得P 波和S 波以及P 波与S 波结合的综合波场,再采用波前在震源位置成像前后的汇聚到散射的转换过程作为成像条件,提取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

用数值模拟生成具有相近到时的微地震群,然后用该方法定位微地震。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各个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

关键词:微地震;地震定位;逆时偏移,实时监测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93(2018)03-0450-10The Monitoring of Microseismic Clusters from the Joint of theReversed P and S Wave FieldsYU Dayong,WANG Pan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Abstract:Locating the microseismic events is important in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mines and the reservoir impoundment and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the exploitation of gas and oil.However,due to the close arrivals of the microseismic clusters,it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microseismic clusters using the methods based on arrival times.Based on the reverse -time migration method,we proposed an approach using the joint of the reversed P wave field and S wave field to locate the microseismics.In this approach,we use the absolute records as the source functions in the reverse -time process and calculate the reversed wave fields (both P and S waves).Then,we pick out the origin times and the source locations of the microseismic clusters onthe imaging condition of the focusing -to -scatter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ve front.We used synthetic data to test this approach,an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approach can successfully retrieve all the sources of the clusters.Key words:microseismics;seismic location;reverse -time method;real -time monitoring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Pan,Associate Professor;E -mail:wp_nju@DOI:10.16108/j.issn1006-7493.20171431引言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突然释放且产生剧烈震动,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在地球内部传播,其成因有构造成因和人工诱发成因(Aki etal.,2002)。

第五届全国钢结构防火及防腐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结构抗火学术交流会

第五届全国钢结构防火及防腐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结构抗火学术交流会

第五届全国钢结构防火及防腐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结构抗火学术交流会大会日程日期时间内容地点10月29日(星期四)8:00—22:00 全天报到山航大厦一楼大厅18:00—20:00 自助晚餐山航大厦六楼餐厅10月30日(星期五)上午7:00—8:00 自助早餐山航大厦六楼餐厅8:00 集体乘车至山东建筑大学山航大厦楼前8:30—9:00 会议开幕式500人学术报告厅9:00—9:30 集体合影500人学术报告厅厅前广场9:30—10:40 大会邀请报告500人学术报告厅10:40—10:50 茶歇报告厅外10:50—12:10 大会邀请报告500人学术报告厅下午12:15—13:30 自助午餐校内三楼餐厅13:30—15:30 大会邀请报告500人学术报告厅15:30—17:30 集体乘车游览趵突泉公园17:30 趵突泉公园南门外集体乘车返回山航大厦晚上18:00—20:00 欢迎晚宴山航大厦六楼餐厅20:30—22:00 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及防腐分会及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山航大厦七楼会议室10月31日(星期六)上午7:00—8:00 自助早餐山航大厦六楼餐厅8:00 集体乘车至山东建筑大学山航大厦楼前8:30—9:54 大会报告500人学术报告厅9:55—10:05 茶歇10:05—12:05 大会报告500人学术报告厅下午12:05—13:30 自助午餐校内三楼餐厅13:30—15:30 大会报告500人学术报告厅15:30—15:40 茶歇15:40—17:04 大会报告500人学术报告厅17:30—17:50 会议闭幕式500人学术报告厅18:10 集体乘车至山航大厦晚上19:00 自助晚餐山航大厦六楼餐厅11月1日(星期日)上午7:00—8:00 自助早餐山航大厦六楼餐厅8:30—12:00 离会学术报告交流时间表日期时间报告人单位序号题目主持人10 月30 日星期五上午9:30—10:00 C.G. Bailey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1 Structure Fire Engineering-Research to Practice 董毓利10:00—10:20 李国强同济大学 2 约束钢构件在火灾下的性能研究及其抗火设计方法10:20—10:40 韩林海清华大学 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设计原理研究的部分新进展10:40—10:50 茶歇10:50—11:10 吴波华南理工大学 4 约束混凝土加固梁的耐火性能研究韩林海11:10—11:30 董毓利哈尔滨工业大学 5 钢筋混凝土板火灾时薄膜效应及承载力计算方法11:30—11:50 查晓雄哈尔滨工业大学 6 空心钢管混凝土防火计算及规范编制11:50—12:10 殷颖智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7 钢结构抗火设计在中国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午餐(12:15—13:30)下午13:30—13:50 萧以德武汉材料保护研所8 热喷涂锌—铝合金涂层对钢铁结构的长效防火研究吴波13:50—14:10Miki Pavloic&葛俊伟阿克苏诺贝尔有限司9 钢结构防护涂料与膨胀型防火保护体系14:10—14:30 Klaus BenderRÜTGERS OrganicsGmbH10ETAG 018 GUIDELINE FOR EUROPEANTECHNICAL APROV AL OF FIRE PROTECTIVEPRODUCTS14:30—14:50 赵金城上海交通大学11 钢结构火灾反应的数值模拟14:50—15:10 郑文忠哈尔滨工业大学12用无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试验研究15:10—15:30 屈立军武警部队学院13钢筋混凝土底框架商住楼在火灾中倒塌时间预测软件开发与试验验证日期时间报告人单位序号题目主持人10月31日星期六上午8:30—8:42王广勇王玉镯傅传国山东建筑大学14火灾高温与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性能屈立军8:42—8:54韩君楼国彪李国强同济大学15 火灾下钢结构膨胀型防火涂料等效热阻的测定方法研究8:54—9:06张鑫李士彬赵考重山东建筑大学16抗高温无机胶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9:06—9:18 周焕廷杨志勇武汉理工大学17 弹性约束下H型钢柱火灾行为的数值模拟9:18—9:30陆洲导余江滔项凯同济大学18 火灾后混凝土连续构件承载力的试验研究9:30-9:42肖荣冯瑞余小伍郭大刚奥雅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19 某机场航站楼屋顶钢结构消防性能化设计9:42-9:54 张超李国强同济大学20基于FDS模拟分析的建筑大空间火灾下钢构件的升温确定方法研究9:55—10:05 茶歇10:05—10:17 肖莉平霍静思湖南大学21 高温下钢管混凝土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傅传国10:17—10:29 席丰山东建筑大学22爆炸与火作用下钢梁的静、动力行为计算模型和参数分析10:29—10:41王新堂周明郑小尧宁波大学23大跨度多次预应力钢结构火灾行为分析计算模型10:41—10:53王培军侯和涛李国强山东大学24 火灾下温度沿截面不均匀分布钢柱受力性能10月31 日星期六上午10:53—11:05 章伟蒋首超同济大学25 隧道结构防火研究综述傅传国11:05—11:17 郑小尧王新堂季瑶宁波大学26 轴心受压H型约束钢柱的火灾行为分析11:17—11:29 杜咏陆亚珍蒋舒南京工业大学27 大空间建筑火灾中构件升温边界条件简化11:29—11:41 蒋首超彭航同济大学28 高温下6061-T6系铝合金力学性能试验研究11:41—11:53王卫永李国强戴国欣重庆大学29 轴心受压高强度钢构件火灾下极限承载力午餐(12:00—13:30)日期时间报告人单位序号题目主持人10月31日星期六下午13:30—13:42 李敏风麦特华咨询公司31 2008年我国建筑钢结构涂料发展形势分析赵金城13:42—13:54 杨有福大连理工大学32 火灾下方形耐火钢管混凝土柱的性能13:54—14:06 胡克旭胡亚敏同济大学33 CFRP加固混凝土梁耐火机理初步研究14:06—14:18 余红霞清华大学34 鳍板式连接在高温下的大变形试验研究14:18—14:30俞珊楼国彪王锐同济大学35 高强度螺栓高温过火冷却后的力学性能研究14:30—14:42 潘斌陈素文清华大学36钢结构防火衫的设计、制作及其有关性能的研究14:42—14:54 王玉镯傅传国山东建筑大学37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14:54—15:06张鹏鹏王文达兰州理工大学38 火灾后钢管混凝土框架力学性能初探10 月31日星期六下午15:06—15:18 陈素文金楚同济大学39单调荷载下厚型钢结构防火涂层的破损试验研究赵金城15:18—15:30王军娃张攀郭秀洹赵保军北京都林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40 天津某机械厂消防设计15:30—15:40 茶歇15:40—15:52王静峰朱旭峰姚斌合肥工业大学41高温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力学性能及刚性评价陈素文15:52—16:04 史健勇上海交通大学42 论我国钢结构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探讨16:04—16:16 朱蕾宏江苏中建苏能建设有限公司43 高温作用对钢结构的影响与防护措施16:16—16:28 陶忠余鑫福州大学44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火灾后力学性能研究16:28—16:40 陈适才任爱珠北京工业大学45 局部火灾引起整体结构的破坏机制分析16:40—16:52唐中原陈素文金楚同济大学46掺入纤维钢结构厚型防火涂料材试验及纯弯试验研究16:52—17:04曾翔霍静思张家广肖岩湖南大学47一种可实施复合升温的结构柱高温试验炉及其在结构抗火试验研究中的应用开幕式活动安排(8:30——9:00)主持人:李国强序号时间发言人单位1 8:35——8:45 山东建筑大学王崇杰校长致词山东建筑大学2 8:45——8:50 徐茂波副厅长致词山东省科技厅3 8:50——8:55 宋培杰副厅致词山东省建设厅4 8:55——9:00 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讲话闭幕式活动安排(17:30——17:50)主持人:李国强序号时间发言人单位1 17:10——17:15 范素华副校长致词山东建筑大学2 17:15——17:30 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讲话。

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最新成果展示

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最新成果展示

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最新成果展示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城乡桥》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正> 同济大学路面损坏图像的自动识别系统目前国内、外的路面损坏(裂缝)数据采集均采用目测方法进行,一些国家开发了路面状况摄影(像)车,但图像的判读仍需由人工进行。

本项目采用计算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路面的损坏。

识别精度和速度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国外、省或州的公路养护管理部,城市的市政工程养护管理部均是该产品的潜
【总页数】4页(P36-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FIC-秋季展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展示洽谈区成为展会的最大亮点 [J],
2.展示我国工程咨询行业最新成果——201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评选活动在北京举行 [J], 马凌云
3.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最新成果展示 [J], ;
4.第二届中国(沈阳)国际矿业安全生产及矿业技术设备展览会同期举办振兴东北矿业论坛及科研院所最新专利技术及成果展示会 [J],
5.“全国工程建设BIM应用观摩会”交流展示最新成果 [J], 李姝;杨斌;凡绮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脆性岩石破裂演化过程的三维细胞自动机模拟

脆性岩石破裂演化过程的三维细胞自动机模拟

脆性岩石破裂演化过程的三维细胞自动机模拟潘鹏志;冯夏庭;周辉【期刊名称】《岩土力学》【年(卷),期】2009(0)5【摘要】在三维条件下定义了实体细胞自动机的基本组件,综合运用弹塑性理论、细胞自动机自组织演化理论、统计原理以及岩石力学理论等,建立了模拟岩石三维破裂过程的张量型细胞自动机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EPCA3D。

利用EPCA3D对脆性岩石进行单轴压缩破裂过程模拟,通过破裂模式、岩样内部破裂情况、全应力-应变曲线和声发射曲线等的分析,揭示岩石破裂的机制。

结果表明,EPCA3D能够较好地模拟非均质岩石在载荷作用下微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通的全过程。

利用该模拟系统,采用应力-应变线性组合的加载控制方式,研究了不同围压对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脆性非均质岩石,低围压下容易表现为II类行为,且强度较低;高围压下容易表现为I类变形行为,且强度较高。

【总页数】6页(P1471-1476)【关键词】三维弹塑性细胞自动机;岩石破裂过程;非均质性;围压;I类和II类曲线【作者】潘鹏志;冯夏庭;周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2;O346.11【相关文献】1.污水处理净化过程的三维细胞自动机动态模拟 [J], 乔俊飞;郭迎春2.运用细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强震前地震活动时间演化过程 [J], 李纲;刘杰;傅征祥;刘桂萍3.含三维深埋裂纹脆性岩石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J], 陈礼婧;张敏4.细胞自动机及其在模拟城市时空演化过程中的应用 [J], 杜宁睿;邓冰5.利用三维细胞自动机模拟活性污泥法的处理过程 [J], 乔俊飞;李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焊工技师培训教材》

《焊工技师培训教材》

第49卷焊接设备of metals[J]. Acta Mater ,2016( 117):371-392.[2] 池敏,钱波,魏青松,等.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温度场模拟与分析[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7):97-104.[3] William Hofmeister , Mark Ensz , Michelle Griffith. Solidi ­fication in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by LENS Processing"]. JOM ,2001,53(9): 30-34.[4] Li Z ,Liao W , Wang C ,et al.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device used during formation of ceramic material used in e.g.aviation field , has control machine that connects with ele ­ctric adjusting device , laser generator ,focusing system andvibrating mirror system : CN104016686-A ; CN104016686 -B[P]. 2014-09-03;2015-11-11.[5] 李金梁,王洪波,张凯.金属选区烧结3D 打印气氛保护系统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6): 160-160, 166.[6] 刘仁洪,龚运环,陈波.金属材料激光增材制造气氛保护系统[J].兵工自动化,2018,37(8): 16-18,24.[7] Huang W ,Chen X ,Xue L ,etal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atmosphere protection system has circulating fan that is ex ­tended into metal sealing cabin case in molecular sieve :CN103071796-A ;CN103071796-B[P]. 2013-05-01;2015-07-22.[8] 陈水福,焦燏烽.低层四坡屋面房屋表面风压的数值模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11): 1653-1657.Page77 竜;)直径可以向大虚化10%,传感功能会帮助焊枪找正轨迹,且优化外部轴移动速度最大降低10%o :3) “大臂取中法”可将九轴联动焊接降至七轴 联动焊接,焊接过程更加稳定。

大跨屋盖结构风致破坏及其加固对策

大跨屋盖结构风致破坏及其加固对策

大跨屋盖结构风致破坏及其加固对策大跨建筑结构体系可分为屋盖结构、支承结构(墙和柱子等)和基础[1],其中,屋盖结构由于跨度大,受力复杂,容易造成风致破坏。

大跨屋盖从结构体系角度可分为平面杆系结构(包括桁架、拱等)、空间杆系结构(包括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等)、悬索体系(包括单层索系等)和膜结构;根据屋盖结构的刚度大小又可分为刚性屋盖结构、非大变形屋盖结构和大变形柔性屋盖结构等3类[2].大跨屋盖结构1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产生80多个风力达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这些气旋导致国内外大跨屋盖结构破坏时有发生:文献 [3]介绍了英国一座体育馆的独立主看台悬挑钢屋盖,在风荷载作用下,由于内外风压共同作用,导致屋盖石棉板被掀起;2004年,台风“云娜”在浙江温岭登陆,温岭市体育馆主馆和副馆的顶部,被风撕开约30多平方米的口子,丽水市体育馆屋顶被掀[4].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大跨屋盖风致灾害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因此,研究大跨屋盖结构风致破坏及其加固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大跨屋盖的风荷载及其分布1.1大跨屋盖的风荷载分布大跨屋盖结构主要承受平均风和脉动风作用,平均风可等效为静力,脉动风为动力[5].大跨屋盖结构就其屋盖内表面是否直接受到风荷载作用而言,可以分为四周封闭体型和整体敞开体型[4].封闭体型只需考虑上表面的风压,而敞开体型必须同时考虑上下表面风荷载,并以其合力作为设计荷载。

封闭体型和敞开体型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分布特征不同,由此造成的屋盖破坏特征也不同。

1.2封闭体型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特征平屋面是封闭体型大跨屋盖结构中最基本的形式,对于平屋面,当风遇到其尖锐的屋面棱角时,会产生流动分离,分离层形成离散的旋涡。

在旋涡中存在很大的逆压梯度,导致在气流分离处出现极大负风压。

当风向同分离线垂直时,会沿着分离线形成一个柱状涡[4](见图1)。

当风倾斜的吹向分离线时,会形成2个锥形涡(见图2)。

在柱状涡和锥形涡的作用下,迎风边缘会存在极大的负风压;而在其他区域由于尾流作用,风压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第7期2011年7月建筑结构Building Structure Vol.41No.7Jul.2011围护结构风致连续破坏数值模拟潘攀,田玉基(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摘要]基于CFX5.7软件平台,对一典型大跨度空间结构进行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结构模型各墙面及屋盖等围护结构存在开孔时内外压联合作用的情况。

并将模拟结果与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关于内部压力修正的规定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指出规范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归纳出建筑物围护结构风致连续破坏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围护结构;风致内压;体型系数;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U3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8X (2011)07-0127-03Numerical simulation on wind-induced continuous damage of building envelopePan Pan ,Tian Yuji(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Mean wind pressures of a large span space structure were computed based on CFX5.7software with shear stress transport.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wind-induced internal pressure was studied.Comparisons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computation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related items in 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were made ,and it showed that the method provided in the code was not complet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me rules about wind-induced continuous damage of building envelope were put forward.Keywords :building envelope ;wind-induced internal pressure ;shape coefficient ;numerical simulation作者简介:潘攀,硕士研究生,Email :panpan_cc@ 。

0引言大型现代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整体破坏的例子并不多见,但其局部围护结构遭到风致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建筑物的墙面或其他部位围护结构破坏致使建筑开有孔洞时,因开孔而产生风致内压,此时屋盖和墙面受到内外压的共同作用,常使结构处于非常不利的受力状态[1],甚至导致结构产生连续性的破坏。

迄今为止,建筑物风致内压研究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还不是十分理想,各国荷载规范只是笼统地提到了内压取值范围,对于不同开孔情况下的内压取值无详细规定。

工程设计中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这也是一些破坏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对建筑进行风荷载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风洞试验方法,但风洞试验费用昂贵,周期较长,因此无法对多个不同参数的方案进行对比,且试验要受缩尺影响。

数值模拟方法能提供风洞试验不便或无法提供的绕流流场信息,可以方便地变化模拟中的各种参数,以探讨各种参数变化对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且成本较低[2]。

由于Stathpouolos 通过试验发现突然开孔时内压瞬时响应的极值要比随后的稳态响应的极值要小,这一发现告诉人们研究开孔结构内压的稳态响应更具有现实意义[3]。

因此,采用基于CFX 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软件平台进行稳态下的模拟研究。

1数值模型的建立1.1几何建模及模拟工况模拟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长120m ,宽80m ,低端墙高20m ,高端墙高30m ,屋面结构为柱面网架钢结构,屋面矢跨比1/8,采用实尺寸建模,计算域取1320m ˑ1280m ˑ300m ,建筑物置于计算域沿流向前1/3处。

计算域的设置满足阻塞率小于3%的要求,以尽量消除计算域对所关心模型附近流场的影响。

模拟共分4种工况,工况1:模型为全封闭,并且在长安大学大气边界层风洞中进行了相应的表面压力测量风洞试验,该风洞是一座回、直流两用型风洞,风洞洞体为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试验段尺寸为3m ˑ2.5m ˑ15m ,测压风洞试验模型为一刚体模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13 15m /s 的试验风速下不发生破坏并且不出现振动,保证了压力测量的精度,模型的几何缩尺比为1/100;工况2:模型低端处墙面有一个6m ˑ6m 的开孔;工况3:模型低端及高端处墙面分别有一个6m ˑ6m 的开孔;工况4:模型屋盖中部有一个6m ˑ6m 的开孔。

对以上4种工况分别进行了13个风向角的计算模拟,风向角间隔为15ʎ,风向角变化方向、模型上的代表性测点布置及各工况开孔位置见图1。

使用非结构化网格离散流域,工况1模型在0ʎ建筑结构2011年图1各测点布置及各工况开孔位置示意图2工况1模型0ʎ风向角网格划分风向角下的网格划分见图2。

1.2边界条件及湍流模型1.2.1边界条件入口风速剖面采用指数律:v =v 0(z /z 0)α。

式中α为地面粗糙度指数,参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以下简称荷载规范)中的B 类地貌,α=0.16。

z 0为参考点高度,取为10m ,该点平均风速v 0=8.6m /s ,z ,v 分别为流域内某高度及此高度处对应的平均风速。

入口边界处湍动能k 和湍动涡量的平方平均值ω运用以下公式计算:k =1.5(vI )2(1)ω=k 12/c 14μL(2)湍流参数c μ取值为0.09,湍流强度I 和湍流积分尺度L 借鉴日本规范给定的公式[4]:I =0.1(z /z G )-α-0.05(5<z ≤350)0.1(5/z G )-α-0.05(z ≤5{)(3)L =100(z /30)0.5(30<z ≤350)100(z ≤30{)(4)式中z G 为B 类地貌梯度风高度,取350m 。

出流边界:出流接近完全发展,采用完全发展出流边界条件,流场任意物理量沿出口法向的梯度为零。

流域顶部及两侧边界:采用对称边界条件,等价于粘性流动中的自由滑移壁面,垂直于对称面方向的物理量梯度为零。

建筑物表面及地面:采用无滑移的壁面条件。

1.2.2湍流模型采用CFX5.7软件中预测钝体绕流精度较好的SST (shear stress transport )k-ω湍流模型进行模拟[5]。

2模拟结果及分析2.1模拟结果数据处理各测点无量纲的平均风压系数C P (风压为正,风吸为负)定义为:C P =2P /ρv 20(5)式中:ρ为空气密度;对于工况1,P 为建筑外表面风压,对于工况2 4,P 为内外表面净风压。

按照荷载规范,计算围护结构时,对于封闭的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ʃ0.2的风压修正系数来考虑内压的影响,因此定义工况1各测点的局部体型系数为:μs =(z 0/z )2αC P ʃ0.2(6)工况2 4各测点的局部体型系数是根据数值模拟考虑开孔模型在内外压联合作用下得出的,不做ʃ0.2的修正[6],即:μs =(z 0/z )2αC P (7)2.2工况1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图3为通过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得出的工况1封闭结构0ʎ风向角时屋盖处的C P 等值线图。

从图中可看出,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说明数值模拟中采用的入流边界条件、湍流模型及其他参数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也可说明虽然除工况1外的其余3种工况并未做过相关风洞试验,但沿用以上工况1各项模拟条件及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进行与工况1具有相同场地类别和相同风环境的工况2 4的流场数值模拟所得出的结论也具有较高可信度。

2.3工况1 工况3模拟结果比较由图4可看出:1)0ʎ 80ʎ风向角内,工况2的局部体型系数绝对值大于工况1的局部体型系数绝对值,说明建筑物外部处于正压区墙面的围护结构破坏,导致单面开孔,使建筑物的屋盖及外侧处于负压区的墙面处于不利状态,仅依据荷载规范对封闭建筑的外压做ʃ0.2的内压修正并不安全;2)在0ʎ及180ʎ风向角附近,工况3的局部体型系数绝对值大于工况1的局部体型系数绝对值,说明建筑物迎风面及背风面墙体同时存在开孔时,屋盖部分依据荷载规范对封闭建筑的外压做ʃ0.2的内压修正也不安全;3)如果建筑围护结构的承载力薄弱点在墙面,由以上分析可总结出建筑围护结构可能出现的821第41卷第7期潘攀,等.围护结构风致连续破坏数值模拟图3工况1模型0ʎ风向角屋盖处C P 等值线图一个风致连续破坏过程: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迎风墙面围护结构首先风致破坏形成开孔;建筑内压迅速增大,屋盖处围护结构在外压为负、内压为正的情况下遭连续破坏。

或者表现为迎风墙面围护结构首先破坏形成开孔;建筑外表面处于负压区的墙面围护结构在外压为负、内压为正下接着遭到破坏;背风负压区墙面破坏后类似于工况3的模型,此时在部分风向角下(0ʎ及180ʎ)内压系数仍较大,在风荷载较大时,将可能继续导致屋盖围护结构破坏。

2.4工况1、工况4模拟结果比较分析图5中数据可知:1)由屋盖处的测点3及测点6的模拟结果可见,在绝大多数风向角下,工况1的局部体型系数绝对值大于工况4的局部体型系数绝对值,即对于屋盖可开启式建筑,在大风情况下开启屋盖对屋盖结构有利;2)由墙面上的测点9 12的数据可见,屋盖存在开孔时,外表面处于正压区墙面的围护结构处于不利状态,此时如果只依据荷载规范对封闭建筑的外压做ʃ0.2的内压修正并不合理;3)从测点10 12的数据可见,当风向角处在0ʎ及180ʎ附近时,工况1和工况4的局部体型系数绝对值差距不大但符号相反,即依据荷载规范修正与考虑内外压联合作用得出的局部体型系数所表示的受力方向相反。

说明屋盖开孔,对墙面受力影响很大甚至使受力反向,依据荷载规范按建筑外表面风压的正负相应的取ʃ0.2的内压修正显然不合图4部分测点在工况1 工况3中的局部体型系数变化曲线图5部分测点在工况1、工况4中的局部体型系数变化曲线理甚至会误导设计者;4)如果建筑的承载力薄弱点在屋盖处,由以上分析可总结出建筑围护结构可能出现的另一个风致连续破坏过程: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屋盖处围护结构首先遭风致破坏形成开孔;之后建筑内压迅速增大且为负压,建筑外表面处于正压区的墙面围护结构在外压为正、内压为负的情况下接着遭到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