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03年高考政治测试卷的特点及启示

2003年高考政治测试卷的特点及启示

2003年高考政治测试卷的特点及启示
杨毅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年(卷),期】2003(000)010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杨毅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42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考政治试卷特点及其启示 [J], 陶永华;王素瑛
2.一份体现课改要求的测试卷——浅析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程卷)的特点 [J], 马燕荣
3.政治表格式论述题的特点及解答技巧——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江苏卷)第39题分析 [J], 张占红
4.基础·现实·能力--浅析2003年高考政治试卷的特点 [J], 马燕荣
5.浅析高考政治主观题素材选取的特点及启示 [J], 李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3年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文)

2003年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文)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四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 22时B 14时C 20时D 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 16小时B 14小时C 10小时D 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 巴拿马运河B 麦哲伦海峡C 德雷克海峡D 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美国中部小麦黄熟B 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 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D 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读图2,结合所掌知识,回答5~6题。

5.图2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沙漠带D 热带季雨林带6.图2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 ②地降水最多B 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 ①地年均温最低D 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3回答7~9题。

7.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A 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B 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 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 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8.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A 煤炭、石油B 石油、水电C 水电、天然气 D 天然气、煤炭9.我国目前A 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B 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 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D 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 气候温和湿润B 河网密集C 矿产资源丰富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A ①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第Ⅱ卷(共160分)二、本卷共6小题,共160分36.(24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政治部分试题及答案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政治部分试题及答案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政治部分试题及答案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12~ 15题。

12.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B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C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1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都分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C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D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4.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B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15.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

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A 选举权利B 集会自由C 民主监督权D 行政申诉权2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在谈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能的是A 制定和修改宪法B 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C 制定法律,监行宪法和法律的实施D 依法裁决有争议的诉讼案件27.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人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A 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 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 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D 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回答29~30题。

29.清代著名车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政治统一考试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政治统一考试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政治统一考试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晰。

2.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刻120分钟。

考生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截了当写在试卷上。

一、填空题(共8分,每空格1分)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大力发扬谦虚慎重、不骄不躁和的作风。

3.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4.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进展,把解决好咨询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5.今年是上海警备区“”命名40周年,这支英雄连队是人民军队行列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6.2002年12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向实际载人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7.在2002年美国NBA选秀大会上,我国优秀篮球中锋当选为NBA历史上第一位来自美国以外的“新秀状元”。

8.联合国安理会于2002年9月11日正式把同国际恐惧组织紧密勾结,旨在分裂中国的恐惧主义势力“”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惧组织名单,这是国际反恐合作的主动成果。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请从以下各题的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④新世纪全面加大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0.2003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差不多上A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B 国家政权机关C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D 通过选民选举产生其成员11.2003年3月,上海市区、县人大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00多万选民投票选举出了5000多名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试题解析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试题解析

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试题解析浙江省江山中学朱兴亮徐峻姜建武邮政编码:3241001.C 该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解题要建立在经纬网图的基础之上。

船员拍摄照片的时间为北京时间9时0分0秒,即120°E的地方时为9时0分0秒,P地的经度为75°W。

P地与120°E的经度差为195°,两地地方时相差13小时。

再根据东早西迟原则,P地的地方时等于9时0分0秒减去13小时,即为前一天20时。

2.A 该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判断计算和读图能力。

利用图中经纬网及海陆轮廓形状,认定此区城为南美洲南部地区,漠河位于北纬53°多,与图中P地纬度相当,但处在不同半球。

据此可判断漠河的夜长约等于P地的昼长。

然后根据题1的结论(P地日落时刻20时),可计算出P地昼长为16小时。

3.B 该题考查读图能力。

认定此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地区后,便知船将进入麦哲伦海峡。

4.C 该题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能力。

解题时要先明确此时的季节,由题2漠河昼短夜长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正确答案不难得出。

5.C 该题考查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的知识。

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应为热带沙漠带。

6.A 该题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能力。

①②③三地从降水量来看。

②地最多,因其位于温带范围大陆西岸,深受西风影响,水汽充沛。

从植被来看,②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③地为温带荒漠,①地为热带荒漠。

从气温来看,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均温最高,肯定不是最低。

从沿岸洋流来看,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洋流性质不同,②地受寒流影响,③地受暖流影响。

7.D 7—9题主要考查“看图说话”能力,即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本题要根据选项逐一对照图进行分析。

A项煤炭消费量的比重总体上是减少的,B项天然气生产量比重变幅应最小;C项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是高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的;D项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两条线两交,说明所占比重相近。

2003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及2004命题趋向11001000

2003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及2004命题趋向11001000

2003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及2004命题趋向《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03《考试说明》)中规定了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简称“理综”)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考后情况看,2003年理综(新课程卷)较好地体现了这个要求,完成了为高校选拔新生提供一个合理尺度的历史使命。

一、整卷分析从整卷上看,2003年理综(新课程卷)继续坚持了“3+X”高考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方案。

1 在保持了历年的稳定性基础上求新,求变2003年理综(新课程卷)充分体现了在稳定中求新、求改、求变的原则,试卷结构和题型设计更趋合理。

全卷在保持一定传统题目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度改革。

通过改变切入点或转变问题指向,考查相同内容,成为构成试卷整体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因素。

2 试卷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整份理综试卷基本涵盖了高中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主干知识,紧扣教学大纲,符合《考试说明》要求。

高考考试内容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学教学实际、脱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能够通过考试而促使发生改变的只是教学观念和方法。

3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3年理综(新课程卷)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要求比往年明显加大,《考试说明》中提出的理科能力结构理论也趋于成熟。

一些试题立意新颖,设问角度灵活,具有梯度。

4 试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学科间综合为辅试题中学科间综合程度较低,即使是学科间综合的试题,也是以“拼盘”的形式出现,仅第28题(生物)和第29题(化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其他基本都只表现单一学科属性,只要考生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好了,解答起来难度并不大。

2003年高考考纲与知识梳理(政治学)解读

2003年高考考纲与知识梳理(政治学)解读

2003年高考考纲与知识梳理(政治学)(一)我国的国家制度一、国体〖高考考纲〗(国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民主和专政的关系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也具有的属性。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性质由决定(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而这一性质是由决定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民主具有鲜明的 )。

3、我国政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和;而是专政的依据。

民主是专政的 ,专政是民主的 ,两者。

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人民民主具有性和性(表现)。

二、政体(国家结构形式)〖高考考纲〗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含义、内容和意义1、政体是指的组织形式。

国体政体,政体国体,国体和政体是和的关系。

政体具有一定的性。

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有和 (它们的区别和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而且是。

这是由和决定的。

我国的政体是。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是按照原则,由选举组成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其内容是: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其中全国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权、权、权、权;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职权。

地方各级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表现在:人民产生人民代表组成人大;人大讨论,按的原则,决定包括制定法律等重大问题。

)③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宪法赋予其特有的和 (具体包括P27第五、第六段)。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④人民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

(因为人民代表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即人民代表来自(社会各阶层的) ,受人民、为人民、向人民。

公开阅读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

公开阅读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高考试卷的评析,历来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从某种角度来看,探讨试卷的遗憾之处,也许比分析试卷的优点与特色更有意义。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继续了以往文综卷的一贯风格:注重基础、关注社会、贴近生活、体现人文精神等,不失为一份成功的试卷。

但这份试卷仍旧给人留下了些许遗憾,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不协调”。

一、整卷的图文并茂与政治题的单调划一不协调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共有地图2幅(图1和图5)、地理示意图2张(图2的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和图4的等值线图)、坐标统计图1张(图3的我国1980—2000年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魏晋墓砖壁画4幅(《沙漠之舟》、《犁耕》、《龟兹妇女采桑》、《驿使》)、饼状统计图4张(图6)。

这些图片错落有致地编排在试卷之中,不仅大大增加了试卷的信息容量,而且还使得整份试卷图文并茂,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有助于缓解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的紧张感,从而使考生能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但全卷的图文并茂并不能掩盖其中政治题部分的单调划一:试卷中的众多图片,没有一张是与文综卷中的政治题目有关。

文综卷的图文并茂实际上只是地理、历史题部分的图文并茂。

文综卷的图文并茂与政治题部分的单调划一是如此的不相协调。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已成为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情况下,文综合试卷的这种不协调更是令人遗憾。

如果在政治题部分也能适当地引入一些图示、图画、表格等资料,不但能有效增加试卷的信息容量,从而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能使文综试卷在卷面上更为协调、更为完美、更为精彩。

二、文综测试的能力立意与政治部分过大的识记比重不协调考试内容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抽样,而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于一体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已使得各学科具体知识点被命中的机率变得非常微弱。

200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200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200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200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回顾与思考2003年高考是许多人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回顾这个特殊的一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高考试题及答案,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试题的难度和类型。

2003年的高考试卷相较于以往,难度相对较高,考查的知识面较为广泛。

语文科目中,除了传统文学知识外,还加入了一些现代作品以及社会热点话题;数学科目中,更加注重运用能力与解题能力的考察;英语科目中,增加了阅读理解题的数量,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这样的设计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从答案中看到高考制度的合理性。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填鸭式教学。

试题答案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较高层次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这也与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吻合,能够培养出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在高考试题及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价值观念。

试题的设计不仅注重知识本身,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教育的死记硬背相比,此类试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追求全人教育。

这样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发展潜力。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试题及答案中所存在的问题。

试题的难度和范围虽有所增加,但试卷的时间限制依然较为紧张,考生有时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让答案得到充分展示。

此外,一些试题答案中的错误和模糊之处也存在,这为一些学生带来了不公平的评价结果。

因此,试题及答案的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准确,以确保公平性和客观性。

最后,我们可以思考高考试题及答案背后所呈现的教育意义。

高考试题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高考,学生们能够充分展现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自身的发展潜能。

同时,高考也是对学生努力学习和付出的一种回报,是社会对他们未来发展的认可。

五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经济学部分的回顾和分析

五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经济学部分的回顾和分析

39、 材料四: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 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 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 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 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GDP仅 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宁、黑龙江 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5)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 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 要对策。(10分)
一、五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经济学 部分的回顾和分析
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9.(17分)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 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 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 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 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 (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 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 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 象。(9分)
41. (3)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 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 亿。据测算,我国 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即 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 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 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 经济发展的意义。(9分)

(四)研剖试卷,前瞻走势——文科综合2003年全国

 (四)研剖试卷,前瞻走势——文科综合2003年全国

(四)研剖试卷,前瞻走势——文科综合2003年全国马芝斌作为集考核性与选拔性于一体的高考文综试卷,其命题立意、试卷模板、试题难易程度和政史地三科知识的分布组合及比例份额对2004年高考复习颇具指导意义。

历经四年的锤炼其整体格局已趋稳定,笔者希望通过对2003年文综试卷的研剖和对2004年命题走势的前瞻,为新一届高三师生驶上复习迎考的快车道提供有益借鉴。

1.命题立意“四个突出”文综高考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2003年的文综高考在能力立意上彰显“四个突出”:一是突出主干性。

文科综合试题围绕实际问题特别是现实问题而设计,试题侧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

如卷中的1~5题、11~13题、20~27题等分别为地理、政治和历史三科的基础性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主干知识,其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宽泛,均为政史地各科的主要考点。

二是突出综合性。

2003年文综高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多角度出题,多层面考查,强调立体思维品质,一则材料就是一个情境一个话题,融政史地试题于一体。

如第41题,主题材料是“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材料内容不多,但出题角度较宽,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学科设计了4道大题、7道小题,该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高,体现了文综高考综合性特点。

三是突出应用性。

用所学知识原理、史实去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凸现文综高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学以致用的要求。

如第41题,其理论应用性较强,比如第(1)题的三个小问,对美国历史上的移民运动,不仅要用历史知识去分析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宅地法》对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进行评析,同时还要用政治学科知识透视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并作辩证分析,该题较为典型地突出了文综的实用性。

四是突出时代性。

2003年文综高考试题结合社会热点的题目不少,社会热点问题素材较多,凸现文综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

如第38题中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该题的背景材料是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

2003年政治江苏卷给高三教学的启示

2003年政治江苏卷给高三教学的启示

2003年政治江苏卷给高三教学的启示江苏省阜宁中学周朝明224400今年江苏政治高考卷,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陈题、旧题的较多,死记硬背的较多,生搬硬套的较多,开放型、创新型的试题偏少,与整体高考改革趋势背道而驰;有人认为今年政治卷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关注基础知识,题型设计结构合理、区分度明显,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能力的检测。

详细分析今年试卷后,我认为今年高考试卷总体上保持稳定,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活的原则。

总体上保持稳定是因为在内容、结构、题型、难题、设问方式上与“3+2”模式下的试卷基本一致,符合高考改革的走向;稳中求变是因为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要求考生知识面宽广,视野开阔,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解答问题,把热点问题生活化、时事化、书本化;变中求活是因为要求考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认真细致地富有创造性地解答问题。

结合上述思考,笔者认为2004届高三政治教学应坚持: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最基础的东西最有生命力,最基础的东西最有迁移力。

教师首先要吃透大纲、考纲、教材,探寻三者的结合点,明确什么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基础知识,并清楚无误的告诉学生、教会学生、练会学生,在此基础上注意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教条、不唯上、不唯心,而要实实在在的重视它,理解它,灵活运用它,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2、立足高考,长远规划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一曝十寒,而应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抓住机会,针对盲区,有针对性的发展、提高。

高考命题虽然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能力绝不是空中楼阁,能力架构在对背景材料的理解、取舍、分析、组织、应用过程中。

学生能力有差异,发展不平衡,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能力欠缺点,挖掘素材,因材施教,使学生乐学、善学,能力的形成自在其中。

3、引导学生关注国计民生,关注国内外热点话题: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节奏感强,属于应用学科,要为火热的经济生活服务,为主旋律服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高考政治研究性试题例析

高考政治研究性试题例析

高考政治研究性试题例析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试题在高考试题中不断出现,对于进一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加强自主、研究性学习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研究掌握其特点,找到适应这种题型的规律和方法,应该是复习备考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一、具备时代性特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要素是发现。

发现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或有价值的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学习。

当然这些问题可以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碰到的,还可以是重大时政热点的探究。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体现学生生活热点例1[2005年高考政治试卷(江苏卷)35题]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

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答案(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名牌产品的消费对生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自主选择权是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应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主权。

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不应该盲目追求名牌、互相攀比。

(2)课题:中学生消费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等。

研究目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

(二)体现时事热点例2[2002年高考政治试卷(上海卷)第32题]?SPAN lang=EN-US>4月,《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听证会还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参加者和旁听者,引起广泛反响。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析评价报告(教育部)一、内容评价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据《考试说明》的有关规定精心编制的,它体现了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目标的精神。

与往年的文综卷相比,它保持了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可以说是稳中求改,稳中出新。

具体表现为:1.试题总体难度、分值比例基本保持往年水平,内容上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

题目突出了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

2.试题在保持了信息量大、时代感强、强调知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格与特点的同时,又有两个突破。

其一,适当改变了三年来试题布局的定势,非选择题中跨三个学科试题的量有所减少,强化了选择题中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其二,试题带进了辨析题的色彩,这是以往文综题所没有的。

3.试题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注重综合素质的号令。

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却不是以书本原来的体系呈现,而是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

如第12~15题.既是地理、政治跨学科的综合,又是政治学科内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综合,高度体现了社会热点与知识的有机统一。

4.试题以巧妙的立意赋予题目综合性和时代感。

如第40题结合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自然流畅地将“气候因素对盟军渡海登陆作战的影响”以地理题的角度提出来,进而设问英吉利海峡气候变化的状况和成因。

这样的题组设计使得多学科知识平滑衔接,没有个自然之感。

5.试题参考答案赋予考生较充分的答题空间,并以奖励得分的形式,鼓励考生有创见地回答问题,使题目难易层次鲜明,有梯度,较好地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功能。

二、目标评价1.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措施和手段。

也是对考生多年来刻苦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养成基本能力的鼓励和尊重。

在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由于每单一学科考试内容所占比例减少,因而对各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就更显重要,因为这关系着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

2003文综合政治科卷面分析

2003文综合政治科卷面分析

2003年文综政治科卷面分析与反思一、试题数量及分值1、选择题13个,共52分;2、主观题7问,共58分。

总分110分。

二、涉及的基础知识1、市场经济的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3、经济结构调整4、公民的权利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7、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8、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9、国际组织及国际关系10、主流与支流11、中国与世贸组织,其中包括企业的竞争、国家职能、内外因等12、加强党的建设13、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14、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15、企业要面向市场与提高经济效益16、第三产业的发展17、一分为二1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9、农民问题20、依法治国等。

三、涉及的热点问题1、“长三角”领跑中国新经济(《半月谈》2002年17期)2、十六大,其中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党的建设3、西部大开发4、第十届全国人代会的召开5、上海合作组织6、扩大内需7、入世后企业如何迎接挑战、政府要行使好职能、倾销与反倾销8、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9、新兴产业的发展10、城镇化战略等。

四、试卷评价这套试卷是比较成功的一套试卷。

三科分值比例与三科教学时数相当;难度适中,每一道题学生都有思路,这样也使教师教的有信心,学生学的有信心,利于我们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

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答案的很多要点都源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的原始再现。

答案贴近教材更贴近现实。

不回避热点、重点,而是迎着热点重点上。

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我国的国家利益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而命题,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本质。

整套试卷更全面渗透着人文精神。

五、反思1、政治教师,政治嗅觉要灵敏,善于发现抓住重大热点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现实的知识,使学生变为自己的知识。

2、不管是教学还是复习阶段,都不要脱离教材,必须打牢基础。

打牢基础并不是教师总强调基础的重要,而是教师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基础不牢,责任在教师。

3、对重点热点问题要强化训练,多角度训练,但不是题海战术。

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滨海中学张必利一、试卷总体评价2003年江苏卷保持了以往“3+2”模式的基本特色,整体平稳、难度适中并在“3+2”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更趋于成熟和善。

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改革思路。

1、体现时代性,素质要求更高试题紧贴国内外热点问题,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现实生活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如:江泽民的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在西柏坡的重要讲话、上海申办世博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权力制约与监督、政府机构改革等。

尤其是十六大的精神贯穿试题的始终,因而使试题凸现出浓重的时代特色。

此外试卷还凸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如15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8题要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责任意识,34题要求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参与意识。

2、展现开放性,能力要求更强今年试卷中34题“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意义?”,35题“轿车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39题第2问“谈谈你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都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自我发挥的自由,但这种开放和自由又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要真正做到“结合材料”。

在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自我发挥的同时,又对学生能力要求更强,命题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加大对学生筛选信息能力的考查,如25题,用了一则背景材料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如果不仔细分析背景材料,则会误答为轿车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起作用,那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39题第2问“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看法,”如果不准确分析表格中信息,就可能误答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或原因,而不是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3、凸现导向性,基础要求更实《考试说明》规定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比例为3:6:1。

与以前3:5:2相比,难度有所下降。

另外从学生的反映看,今年的政治科试卷感觉不难。

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例析

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例析

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例析近年来全国高考政治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侧重于 " 出活题、考能力、重运用 ", 集中反映社会热点 , 密切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心理 ,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综观近年来的试卷 , 不难看出开放性试题命题的轨迹与走向:试题围绕着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把知识和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 ," 题在书外 , 理在书内 ", 既考查了有关知识 ,又加强了学生主人翁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答案设置灵活性较大 ,可以由学生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和指令 ,或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 , 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 ,这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现实感和想象力。

本文试以 2002-2004 年高考政治上海单科试题为例 ,对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教学启示谈一点个人体会 ,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特点1. 对话提问型对话提问型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和践行了新课程理念 ,致力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化 ,重在考查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1.2004 年高考政治第 31 题第 2问 : 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 "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 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

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

【解析】这是一道 " 对话提问型 " 开放性试题 ,试题讨论的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一人才 , 就题目本身说 , 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而是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参与意识 ,考查学生提出 " 有价值 " 问题由能力。

通过 " 提问 " 让学生与试卷对话 ,促使学生作独立的个性思考。

要答好这类试题 , 关键在于唤起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 大胆说话 ,大胆思考 ,大胆提问。

答题时学生提问的内容 ,要目的明确 ,问得有分量 ,问到点子上 ,力戒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滨海中学张必利一、试卷总体评价2003年江苏卷保持了以往“3+2”模式的基本特色,整体平稳、难度适中并在“3+2”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更趋于成熟和善。

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改革思路。

1、体现时代性,素质要求更高试题紧贴国内外热点问题,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现实生活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如:江泽民的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在西柏坡的重要讲话、上海申办世博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权力制约与监督、政府机构改革等。

尤其是十六大的精神贯穿试题的始终,因而使试题凸现出浓重的时代特色。

此外试卷还凸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如15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8题要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责任意识,34题要求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参与意识。

2、展现开放性,能力要求更强今年试卷中34题“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意义?”,35题“轿车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39题第2问“谈谈你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都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自我发挥的自由,但这种开放和自由又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要真正做到“结合材料”。

在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自我发挥的同时,又对学生能力要求更强,命题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加大对学生筛选信息能力的考查,如25题,用了一则背景材料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如果不仔细分析背景材料,则会误答为轿车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起作用,那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39题第2问“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看法,”如果不准确分析表格中信息,就可能误答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或原因,而不是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3、凸现导向性,基础要求更实《考试说明》规定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比例为3:6:1。

与以前3:5:2相比,难度有所下降。

另外从学生的反映看,今年的政治科试卷感觉不难。

尽管难度有所下降,考生下笔解题并不难,但要回答完整,得高分并不容易,因此对学生基础要求更实。

命题尊重《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题植根于教材之中,考查的内容分别源于教材或时事材料,有的甚至是教材中的原句。

如第8题考查区分总统制与内阁制的依据,第12题考查物质生产的重要性,第18题考查良好的信誉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第32题考查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第36题考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客观性。

这一特点启示我们,要立足教材,狠抓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解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总之今年“江苏卷”体现了“在平稳中转变,在转变中求新”。

“平稳”主要是说在题型上与以往“3+2”相比没有变化,还是单选、不定项、简答、辨析、论述等五种基本题型,且分值也相似。

“变”一是要求上稍许发生了变化,如不定项选择中,错选、多选不给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二是答案模式上也稍许发生了变化,如辨析题答案中都有结论性表述。

“新”是试卷中第35题、38题、39题均有鼓励学生主动思维,有理有情,自由发挥,这无疑是高考向高一层次的扩展。

03年“江苏卷”为我们高中政治教学担提供了新的导向,但美中不足的是主观试题答案比较单一,没有反映多元化的趋势,没有给出“酌情加分”与“不加分”的界限。

因此,不利于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还有个别试题陈旧,且难度太低,很多资料上都原题出现过,没有新意。

如12题、15题、23题、28题、32题等。

但从总体上看,试题充分体现知识、能力与觉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不失为一份成功体现素质教育的高考试卷。

二、与《考试说明》的相关度(一)试卷结构、分值比例与知识点分布表1、2003年江苏省普通高考政治试卷结构表2、2003年江苏省普通高考政治试卷分值比例表3、2003年高考政治学科考查知识点内容分布情况(二)与《考试说明》中样卷的关系2003年《政治科考试说明》中的样卷是对2000年——2002年全国高考卷的组合,从题型、分值比例看,均与以往“3+X”前的单科政治高考一样,是2003年高考政治试卷的蓝本。

1、从题型上看,2003年高考卷与样卷一样仍是单选、不定项、简单、辨析、论述5种,体现了以往“3+2”高考模式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就形式上而言,样卷中选择题有组合式的、一材多用的、漫画式的,在2003年江苏省的政治高考卷中同样有此类型。

组合式选择,如第3题考查十六大报告的合法收入维护问题,由存款利息、股票收益、工资收入等组合而成;一材多用的,既有像10-11题中从世界的本原、意识的能动作用两不同哲学角度考查“反物质”,也有如19-20题中从经济常识的市场经济缺陷和哲学常识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两大角度考查现实生活中的“跟风种地”现象;漫画理解,如不定项第28题,从哲学角度考查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和差异性。

作为经济类问题中传统题型图表题同样在样卷中和今年的高考得以体现,如作为压轴题的第39题用图表形式反映了我国近几年居民收入增长、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等,综合考查了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准确使用经济术语评价经济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区分度。

就内容上而言,与样卷一样,有单纯的时政题,如1-7题,考查学生对“三个代表”、“两个务必”、“非盟成立”、“上海世博会”、“反恐”、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时事的识记与理解。

有考查基础知识的,如第8题区分总统制与内阁制的依据,第12题中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第18题良好的信誉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等等,这些平时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在高考中的出现,启发我们不可忽视基础知识,必须立足基础提高能力。

也有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命题的如第36题:“辨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客观性等知识学生耳熟能详,但要答好得高分需要有很强的辩证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因此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2003年的江苏政治高考卷以样卷为依据来命题,保持了以往命题的风格,从而使学生能以良好、稳定的心态参加高考。

但2003年的高考与样卷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也增添了新的变数,体现了高考在改革中探索。

2、增添了新的因素,体现了“3+1+1”新模式下政治高考的变化性与探索性。

从分值上看,虽然样卷仅提供了试题和参考答案,没有相应的每题分值及评分标准,但它脱胎于2000-2002的全国高考卷,我们可把样卷的评分标准看作与这几年的一样,比较之下2003年的政治高考卷主观题有些许变化:辨析由原来的22分减少到21分,论述由原来的35分增加到36分。

这一增一减看似问题不大,实质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学生要能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准确使用术语评价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能力。

可见高考中更突出了论述题这一“重头戏”,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要加强主观题尤其是论述题答题方法答题思路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从命题上看呈现出大背景,小切口;小角度、大思路的特点。

在今年试卷涉及的热点问题中,任意抽出一个,都无不事关国计民生,牵连千家万户。

比如第34题的简答,就与民主监督,政治文明有关,第38题再讨论人与自然这一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但是两题设问切口并不大,前者分析依据,后者从哲学角度分步设问。

尽管这些问题设计切口较小,但要答全答好,非有全面的观点不可。

第39题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分的自我发挥的余地,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但这又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要真正做到“结合材料”,较好实现了高考对考生的控制性与灵活性要求的统一。

总之,2003年的江苏政治高考在以往“3+2”高考模式下稳定地向前变化发展着,这要求我们对样卷必须认真研究,辩证学习,在扬弃中把握其实质,掌握其精髓,以样示范,为教学服务。

(三)与《说明》中几条教学建议的关系2003年考试说明,通过前几年度高考试卷的研究对2003年高考教学与复习提出了建议,这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导向性。

1、2003年高考所考知识点及能力要求均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内。

2003年《考试说明》与以往不同,在修订的过程中将知识点逐条细化,将原有的二级标题形式扩充到了三级标题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考核的知识点,同时将调整方案中删减的“繁难偏旧”内容也未列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如不认真研究说明,仍将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因果关系,政治与经济关系等知识点进行复习,则加重学生负担,增加无效劳动。

高考试卷中个人收入、消费、劳动合同制度、生产活动的作用、个人与社会关系、政体和平与发展等全部是说明中规定的,没有一道超出《考试说明》范围的。

可见2003年高考遵循了《考试说明》要求,是以说明为依据进行命题的。

2、立足基础考查能力。

《说明》建议切实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

这一点在今年高考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今年高考整体上没有偏难的题目,看起来都易懂,但要答好不易。

如第36题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为题,要求学生展开辨析。

可以说,这是一道近几年政治高考中最紧扣书本基础知识的题目,许多学生答得很轻松,殊不知貌似平常平淡的背后,蕴含着许多深刻的东西:(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为什么?(2)矛盾的客观性;(3)从大哲学角度看,推动事物发展仅靠矛盾理论够不够?可见基础中包含着较高的能力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一定要夯实基础,不能眼高手低,否则不可能答好高考试题的。

3、注意知识积累,提倡创新思维。

近几年高考政治命题的改革,一直致力于对“素质考查、创新精神“的探索,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前几年全国高考卷和2003年《说明》中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酌情给分”、“酌情加分”、“综合评价分”都有设置,鼓励学生活跃思维开放答题。

而今年的高考试题中答案较单一,没有反映答案的多元化趋势,没有给出“酌情加分”与“不加分”的界限,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客观上抑制了考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总之,我们也要对《考试说明》中的教学建议作辩证学习,一方面要以《说明》为依据,准确把握知识范围及能力要求,该讲的一定要讲好讲透,不该讲的坚决不讲,提高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今年没有体现就不代表明年不体现,我们仍要一如既往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切实提高能力以适应变化着的高考形势。

三、试卷中确定与不确定的因素(一)确定的因素1、试卷结构、题型、分值比例上述统计表明,在试题赋分结构方面,高中教学内容三大块的赋分比例具有连续性,经济学、哲学的比例相对高一些。

2、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性作用最基础的东西最有生命力,最基础的东西最具迁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