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圆锥误差(2-1)

合集下载

04第四讲主轴回转误差

04第四讲主轴回转误差
B 图中,由于砂轮轴颈不圆,必然引起主轴的径向跳动,加工后 的工件产生圆度误差,其形状与主轴相对于工件的转速有关。
38
例题分析
在车床上加工圆盘件的端面时,有时会出现圆锥面(中凸或 中凹)或端面凸轮似的形状(如螺旋面),试从机床几何误 差的影响分析造成如图所示端面几何形状误差的原因是什径向圆跳动的方位,使误差相互补 偿或抵消,以减少轴承误差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
32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
2)对滚动轴承预紧 对滚动轴承适当预紧以消除间隙,甚至产生微量
过盈,由于轴承内外圈和滚动体弹性变形的相互制 约,既增加了轴承刚度,又对轴承内外圈滚道和滚 动体的误差起均化作用,因而可提高主轴的回转精 度。
对工件回转类机床,滚动轴承内圈滚道圆度对主轴回转 精度影响较大。
对刀具回转内机床,外圈滚道对主轴精度影响较大。
24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
滚动轴承的内外圈滚道如有波度,则不管是工件回转类 机床还是刀具回转类机床,主轴回转时都将产生高频径 向圆跳动。
滚动轴承滚动体的尺寸误差会引起主轴回转的径向圆跳 动。
3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概念
机床主轴是用来装夹工件或刀具并传递主要切削运动的 重要零件。
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是机床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 影响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主轴回转时,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应该固定不变,即 回转轴线没有任何运动。
4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概念
18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
19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
车、磨类(工件回转): 切削力的方向大体上是不变的,主轴在切削力的
作用下,主轴颈以不同部位和轴承内孔的某一固定 部位相接触。
因此,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是主轴轴颈的 圆度和波度,而轴承孔的形状误差影响较小。

圆锥和角度的公差及检测概述

圆锥和角度的公差及检测概述

2.基本功能要求
1)圆锥配合应根据使用要求有适当的间隙或过盈。 2)配合表面接触均匀。 3)有些圆锥配合要求实际基面距(内、外圆锥基准平面之间的距离)在规定的范 围内。
1.结构型圆锥配合 2.位移型圆锥配合
二、圆锥配合的确定
图7-12 由轴肩接触确定最终位置图
图7-13 由结构尺寸确定最终位置
图7-6 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与公差区
图7-7 圆锥角的极限偏差
图7-8 圆锥公差给定方法一 a)标注 b)公差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7-9
图7-10 圆锥公差给定方法二
图7-11 圆锥角公差AT的关系
第四节 圆 锥 配 合
一、圆锥配合的种类和基本功能要求 二、圆锥配合的确定
一、圆锥配合的种类和基本功能要求
图7-14 由一定的轴向位移确定轴向位置
图7-15 施加一定装配力确定轴向位置
一、量规检验法 二、间接测量法
第五节 锥度的检测
图7-16 圆锥量规
二、间接测量法
1.圆锥结合的特点 2.主要术语 3.圆锥公差 4.圆锥配合 5.圆锥的检测方法有量规检验法和间接测量法。
图7-17 用正弦规测量外圆锥锥度
一、圆锥几何参数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圆锥角α 2.圆锥直径 3.圆锥长度L 4.锥度C
图7-1 圆锥表面
图7-2 内、外圆锥
二、锥度与锥角系列
1.一般用途圆锥的锥度与圆锥角 2.特殊用途圆锥的锥度与圆锥角
第三节 圆 锥 公 差
一、有关圆锥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二、圆锥公差项目、公差值和给定方法
一、有关圆锥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1.公称圆锥 2. 实际圆锥、实际圆锥直径da 3.实际圆锥角αa 4.极限圆锥 5.极限圆锥直径 6.极限圆锥角

第五章圆锥公差和测量

第五章圆锥公差和测量

2、锥角公差AT 指实际圆锥角所允许的 变动量。它是由最大和 最小极限圆锥角所限定 的区域。锥角公差分12 个公差等级,从AT1~AT12 AT1为最高公差等级. 3、圆锥形状公差 指圆锥素线的直线度公差和圆锥的圆度公差。 一般由直径公差TD加以限制。
4、圆锥公差的标注方法(两种) (1)只给定圆锥直径公差,其它有关尺寸、 锥度或锥角作为理论正确尺寸标注在方框内。
3、圆锥的结合长度 互相结合的内外圆锥沿圆 锥轴线方向的距离。用Lp表示。 4、圆锥角 圆锥轴向截面内两条素线间的夹角。 用表示。
5、圆锥素线角/2 圆锥素线与轴线间 的夹角。

6、锥度 C 圆锥大、小端差与圆锥长度之比。 即:c=(D-d)/L=2tg /2。
7 、基面距 Ea 的距离。
指内圆锥基面与外圆锥基面之间
概述 一、圆锥配合的特点:
特点:对中性好,装拆方便, 配合的间隙或过盈可以调整, 密封性和自锁性好,但结构 较为复杂,加工和检验较困 难。
第一节
二、圆锥配合的基本参数及其符号
1、圆锥直径 垂直圆锥轴线的截面直径。
内外圆锥的最大直径分别用 Di、De表示,内外圆 锥的最小直径用di、de表示。
2、圆锥长度 圆锥大小端之间的轴向 距离。内外圆锥长度用Li和Le表示。
圆锥标准应包括:锥度和锥角系列、圆锥 公差和配合、圆锥尺寸和公差标准、圆锥 的检验。
一、 锥度和锥角系列
1、一般用途的圆锥共22种。锥度范围从1: 0.289—1:500。圆锥角从120。到小于1。。
2、特殊用途的圆锥共20种。
二、圆锥公差 包括圆锥直径公差TD 、锥角公差AT和圆锥形 状公差TF。 1、圆锥直径公差:指圆锥实际直径允许的变 动量。圆锥直径公差等级不能太低,一般为 IT5—IT8,对于有配合要求的推荐选用基孔 制。无配合要求的推荐选用JS或js

圆锥的公差

圆锥的公差

标注直径公差的圆锥直径必须具有相同的基本尺寸。
圆锥公差标注可有3种方法。
图7-11 面轮廓度法标注
第7章 圆锥的公差 (2)基本锥度法。基本锥度法通常适用于有配合要求的 结构型内、外圆锥。基本锥度法是表示圆锥要素尺寸 与其几何特征具有相互从属关系的一种公差带的标注 方法,即由两同轴圆锥面(圆锥要素的最大实体尺寸 和最小实体尺寸)形成两个具有理想形状的包容面公 差带。实际圆锥处处不得超越这两个包容面。因此, 该公差带可控制圆锥直径的大小和圆锥角的大小,也 可控制圆锥表面的形状。若有需要,可附加给出圆锥
图7-8 公称圆锥角或锥度和圆锥直径公差
第7章 圆锥的公差
(2)按圆锥角公差AT 和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TDS形式标
注。如图7-9所示,假定圆锥素线为理想直线,则应落在阴 影范围内,圆锥素线的形状误差也应限制在其中。
AT
图7-9 圆锥角和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
第7章 圆锥的公差 2.圆锥公差数值 (1)圆锥直径公差TD。以公称圆锥直径(一般取最大 圆锥直径D)为公称尺寸,按GB/T 1800.3—1998规定的标 准公差选取。TD对整个圆锥上任意截面的直径都起作用。 (2)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TDS。以给定截面圆锥直径 为公称尺寸,按GB/T 1800.3—1998规定的标准公差选取。 应注意TDS只对给定的截面起作用。 (3)圆锥角公差AT,用角度值ATα或线性值ATD给定。 圆锥角公差共分12个公差等级,用AT1~AT12表示,其中
α max范围内变化,该表是在圆锥长度L=100 mm时给出的。
当圆锥长度L不等于100 mm时,须将表中的值乘以100/L,L 的单位为mm。
第7章 圆锥的公差
表7-4
L=100 mm时圆锥直径公差TD所限制的最大圆锥角误差 αmax

第4讲:圆锥误差(2-1)

第4讲:圆锥误差(2-1)

第二部分高动态环境下捷联惯导系统 姿态算法研究1.引言在常规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姿态算法中,总是认为载体坐标系和参考坐标系间的转换是通过一系列的转动来实现的,而这些转动间的次序并不重要,这是基于无限小转动是矢量的原理来得到的。

3-1-2欧拉角转动(1)欧拉角由参考系OXYZ 至载体系b b b Z Y OX 的变换可以通过依次绕不同坐标轴的三次连续转动来定义。

姿态欧拉角的运动学方程:()()⎥⎥⎥⎦⎤⎢⎢⎢⎣⎡−−++=⎥⎥⎥⎦⎤⎢⎢⎢⎣⎡θωθωφθωθωφωφθωθωφγθφsin cos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1x z z x y z x &&&方程中存在三角函数,给实时计算带来困难;且当o90=φ时,方程中出现奇点,使θ、γ的解变得不确定,因而使其使用受到限制,不能用于全姿态飞行器上。

(2)方向余弦阵由参考系OXYZ 至载体系b b b Z Y OX 的姿态矩阵为()()()()γφθθφγz x y C C C C =,,第1次转动: ()⎥⎥⎥⎦⎤⎢⎢⎢⎣⎡−=1000cos sin 0sin cos γγγγγz C第2次转动: ()⎥⎥⎥⎦⎤⎢⎢⎢⎣⎡−=φφφφφcos sin 0sin cos 0001x C第3次转动: ()⎥⎥⎥⎦⎤⎢⎢⎢⎣⎡−=θθθθθcos 0sin 010sin 0cos y C 方向余弦矩阵的微分方程为:Ω=C C& 式中⎥⎥⎥⎦⎤⎢⎢⎢⎣⎡−−−=Ω000xyx zy z ωωωωωω方程的解为:∫+Ω=+1exp 1k kt t k k dt C C(3)四元数四元数是具有四个元素的超复数,它可以描述一个坐标系或一个矢量相对于某一坐标系的旋转⎥⎦⎤⎢⎣⎡=130q q q实数为四元数的标量部分,为四元数的矢量部分。

0q 13q ⎟⎠⎞⎜⎝⎛=⎥⎥⎥⎦⎤⎢⎢⎢⎣⎡=⎟⎠⎞⎜⎝⎛=2sin 2cos 321130ϕϕe q q q q q式中,是表示旋转轴方向的单位向量,e ϕ是旋转角。

圆锥的形状公差

圆锥的形状公差
4
一. 常用术语及定义
6.锥度C:两个垂直于圆锥轴线的截面的圆锥 直径差与该两截面间的轴向距离之比。
C Dd L
锥度C与锥角α的关系为 C 2 tan 1: 1 cot
2 22
锥度关系式反映了圆锥直径、圆锥长度、圆锥角和锥度之 间的相互关系。
锥度一般用比例或分数形式表示。
圆锥角公差区
两个极限圆锥角所限定的区域。
14
2. 圆锥角公差 AT
按加工精度的高低共分12个公差等级:AT1、 AT2、…、AT12表示。
其中AT1级精度最高, AT12精度最低。
圆锥角公差可用两种形式表示:
AT——以角度单位表示圆锥角公差值;
ATD——以长度单位表示公差值,它是用与圆锥轴 线垂直且距离为L的两端直径变动量之差来表示圆
相当于采用公差的独立原则,两种公差相互独立,圆锥应 分别满足两项要求。
该法适用于对圆锥工件的给定截面有较高精度要求的 情况。如阀类零件,为使圆锥配合在给定截面上有良好的 接触,以保证有良好的密封性。
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在圆锥轴向截面内,允许实际
素线形状的最大变动量。其公差区是在给定截面上,距离 为公差值TF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区域。
截面圆度公差:在圆锥轴线法向截面上,允许截面形状
的最大变动量。其公差区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F的两同心圆 间的区域。
11
一、圆锥公差项目 GB/T 11334-2005
18
4. 圆锥的形状公差TF
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在圆锥轴向截面内,允许实际
素线形状的最大变动量。其公差区是在给定截面上,距离 为公差值TF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区域。
截面圆度公差:在圆锥轴线法向截面上,允许截面形状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高二选修2-1 第二章复习求解圆锥曲线问题中的陷阱分析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高二选修2-1 第二章复习求解圆锥曲线问题中的陷阱分析

求解圆锥曲线问题中的陷阱分析 唐正敏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它涉及到代数、几何、三角等相关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较强,因此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对圆锥曲线曲线定义理解的不够透彻,或对圆锥曲线的性质把握不准,或忽视直线与曲线的特殊位置关系等而产生错误,且有的错误往往不易察觉.现列举九种常见陷阱进行剖析. 陷阱一、忽视中心位置的判断,导用标准方程致误 例1已知双曲线的一条准线为x =4,其相应的焦点为(10,0),离心率为2,求此双曲线方程.错解:由已知得x =a 2c =4,又c =10,∴a 2=40,b 2=c 2-a 2=60,∴双曲线方程为x 240﹣y 260=1. 剖析:上述错解不但随意减少题设条件“离心率为2”,而且随意增加题设条件“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导致错误.正解: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得(x -10)2+y 2|x -4|=2,化简整理得双曲线方程为(x -2)216﹣y 248=1.陷阱二、忽视焦点位置的判断,盲目导用结论致误例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12x ,焦距为10,求此双曲线方程. 错解:因渐近线关于坐标轴对称,故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设焦点在x 轴上,双曲线为x 2a 2–y 2b 2=1,由a 2+b 2=(102)2,b a =12,解得a 2=20,b 2=5,故双曲线方程为x 220–y 25=1,设焦点在y 轴上,双曲线方程为y 2a 2–x 2b 2=1,同理,可求得此时双曲线方程为y 220–x 25=1,所以要求的双曲线方程为x 220–y 25=1或y 220–x 25=1. 剖析:焦点在y 轴上时,实半轴a 在y 轴上,虚半轴b 在x 轴上,渐近线方程已不是y =±b a x ,故方程b a =12是错误的,这正是忽视焦点位置的变化,盲目套用渐近线方程y =±b a x 而造成的错误.正解:略.所求双曲线方程应为x 220–y 25=1或y 25–x 220=1. 陷阱三:忽视双曲线上点的位置,未作正确判断致误例3双曲线x 29﹣y 216=1上有一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165,则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错解:设F 1、F 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则由双曲线的方程为x 29﹣y 216=1,的以a =3,c =5,从而离心率e =53,再由第二定义,易得|PF 1|=ed 1=53·165=163,于是又由第一定义||PF 2|-|PF 1||=2a =6,得|PF 2|=6±163. 剖析:以上出现两解的原因是考虑到P 可能在不同的两支上,没有正确作出点P 到底在双曲线的哪一支上.正解:若P 在右支上,则其到F 1的最短距离应为右顶点A 2到F 1的距离|A 2F 1|=a +c =8,而163<8,故点P 只能在左支,于是|PF 2|=6+163=343. 陷阱四:忽视变量取值范围,遗漏分类讨论致误例4设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准线平行于x 轴,离心率为52,若P(0,5)到双曲线上的点的最近距离为2,求双曲线的方程.错解:由e =52得a =2b ,则双曲线可设为y 24b 2–x 2b2=1,若点P(0,5)与双曲线上的点Q(x,y)的距离为d ,则d 2=x 2+(y -5)2=14(y 2-4b 2)+(y -5)2=54(y -4)2+5-b 2,所以当y =4时,(d 2)min =5-b 2=4,b 2=1,a 2=4,所求双曲线方程为y 24–x 2=1. 剖析:由双曲线的范围可知|y|≥2b ,b 应视为参数,在求d 2的最小值时必须分情况进行讨论.正解:d 2=54(y -4)2+5-b 2,若4≥2b ,即0<b ≤2,上述解法成立;若4<2b ,即b >2,则当y =2b 时,(d 2)min =4b 2-20b +25=4,解得b =72或b =32(舍),这时a 2=49,所求双曲线方程为y 249–4x 249=1. 陷阱五:忽视隐含条件的挖掘,问题得不到全面解决致误例5斜率为3的直线与等轴双曲线x 2-y 2=6相交于两点P 1、P 2,求P 1P 2中点轨迹方程. 错解:设P 1、P 2中点P(x,y),P 1(x 1,y 1),P 2(x 2,y 2),则x 12-y 12=6…①,x 22-y 22=6…②,①-②得:(x 1+x 2)(x 1-x 2)=(y 1+y 2)(y 1-y 2),∵x 1+x 2=2x ,y 1+y 2=2y ,∴y 1-y 2x 1-x 2=x 1+x 2y 1+y 2,即x y=3, ∴y =3x 为点P 的轨迹方程.剖析:上述所求的结果必须以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的前提,而在整个解题中没有体现出直线与双曲线一定相交,因此对最后所求的结果必须进行检验,确定相交所必须满足的限制条件.正解:利用“代点法”求出P 点轨迹方程:y =3x ,再对y =3x 中的x 的取值范围进行讨论,设P 1P 2︰y =3x +b ,代入x 2-y 2=6,得8x 2+6bx +b 2+6=0,由△>0得,b <-26或b >26,∵x =x 1+x 22=–38b ,∴x <–346或x >346,∴点P 的轨迹方程为y =3x(x <–346或x >346). 陷阱六:忽视定义中的关键条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致误例6已知椭圆的准线是x =4,对应的焦点F(2,0),离心率为12,求椭圆的方程. 错解1:∵c =2,∴a 2c =4,∴a =22,∴b 2=a 2-c 2=4,故椭圆方程为x 28+y 24=1. 错解2:∵a 2c =4,c a =12,∴a =2,c =1,∴b 2=a 2-c 2=3,故椭圆方程为x 24+y 23=1. 剖析:错解1中所得的方程表示的椭圆的离心率不是12,错解2中所得的方程的焦点不是(2,0),这两种错误都源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默认所求椭圆方程为标准形式,忽略了标准方程的中心在原点的关键条件.正解:由定义得(x -2)2+y 2|x -4|=12,化简整理后便得到椭圆方程3x 2+4y 2-8x =0,显然不是标准形式.例7已知定圆F 1:x 2+y 2+10x +24=0,F 2:x 2+y 2-10x +9=0,动圆M 与定圆F 1、F 2都外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错解:圆F 1:(x +5)2+y 2=1,∴圆心为F 1(-5,0),半径r 1=1,圆F 2:(x -5)2+y 2=42,∴圆心为F 2(5,0),半径r 2=4,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有|MF 1|=R +1,|MF 2|=R +4,∴|MF 2|-|MF 1|=3,∴M 点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双曲线,且a =32,c =5,∴双曲线方程为49x 2–491y 2=1.剖析:上本题的轨迹应该是双曲线的一支,而非整条双曲线,上述解法忽视了双曲线定义中的关键词“绝对值”.正解:∵|MF 2|-|MF 1|=3,∴|MF 2|>|MF 1|,即眯M 到F 2(5,0)的距离大于点M 到F 1(-5,0)的距离, ∴点M 的轨迹应该是双曲线的左支,∴双曲线方程为49x 2–491y 2=1(x <0). 陷阱七:忽略特殊位置关系,误用充要条件致误例8已知双曲线x 2-y 2=1和点P(2,2),设直线l 过点P 且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方程.错解: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2)+2,代入双曲线x 2-y 2=1,整理,得(1-k 2)x 2-4k(1-k)x -4(1-k)2-1=0…①,方程①的判别式为△=12k 2-32k +20,由△=0,解得k =53或k =1,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0或y =53(x -2)+2, 即x -y =0或5x -3y -4=0.错因分析:错解误以为判别式△=0是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充要条件.事实上,命题成立的充要条件是方程①有且仅有一个根.故应分类讨论.正解: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2)+2,代入双曲线x 2-y 2=1,整理,得(1-k 2)x 2-4k(1-k)x -4(1-k)2-1=0…①,(1)当1-k 2=0时,即k =1或k =-1,而当k =1时方程①不成立;当k =-1时,直线的方程为x +y -4=0.(2)当1-k 2≠0时,由前面错解知直线l 的方程为5x -3y -4=0,即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4=0或5x -3y -4=0.例9若直线y =kx -1与抛物线y 2=(k -1)x 只有一个公共点,求k 值.错解:由⎩⎨⎧ y=kx -1y 2=(k -1)x,得k 2x 2+(-3k +1)x +1=0…(1),△=(-3k +1)2-4k 2=0,解得k =15或1. 剖析:对于解决含有参数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公共点问题,首先要考虑式子本身的限制,其次要考虑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务必要注意平方项系数等不等于零的问题.上述解法有两处错误:k =1时y 2=(k -1)x 根本不表示抛物线;k =0时方程只有一解,此时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正解:由⎩⎨⎧ y=kx -1y 2=(k -1)x ,得k 2x 2+(-3k +1)x +1=0…(1), 当k =0时,方程只有一解,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满足条件,当k ≠0时,△=(-3k +1)2-4k 2=0,解得k =15或1.而k =1时y 2=(k -1)x 根本不表示抛物线,舍去.所以答案是k =0和k =15. 陷阱八:忽视椭圆参数的几何意义,导用圆的参数致错例10 P 是椭圆⎩⎨⎧ x=4cos θy=23sin θ(θ为参数)上一点,∠xOP =π3,求点P 的坐标. 错解:将θ用π3代替,代入参数方程之中,得x =2,y =3,故点P 的坐标是(2,3). 评析:从椭圆参数方程的形成过程可知,它的角参数θ与圆的参数方程中的角参数θ有本质区别,切忌将两者混为一谈,这里的π3不是角参数中θ的值,正确解法应是:椭圆的普通方程为x 216+y 212=1,如图,设|OP|=r ,则点P 的坐标为(rcos π3,rsin π3),代入椭圆方程得r 264+r 216=1,∴r =855,∴rcos π3=455,rsin π3=4515,故眯P 的坐标为(455,4515). 陷阱九:忽视图形的合理性,用错图进行求解致误例11经过双曲线x 2–y 23=1的右焦点F 2作倾斜角为30︒的弦AB ,求△F 1AB 的周长. 错解:如图,由题意得F 1(-2,0)、F 2(2,0),弦AB 的倾斜角α=30︒,所以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33(x -2),代入双曲线方程,并整理得8x 2+4x -13=0,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12,x 1x 2=–138,所以|AB|=1+k 2|x 1-x 2|=1+k 2·(x 1+x 2)2-4x 1x 2=3,因为|AF 1|-|AF 2|=2a ,所以|AF 1|=2a +|AF 2|,又因为|BF 1|-|BF 2|=2a ,所以|BF 1|=2a +|BF 2|,△F 1AB 的周长=|AB|+|AF 1|+|BF 1|=|AB|+2a +|AF 2|+2a +|BF 2|=4a +2|AB|=10.剖析:由于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 ,所以渐近线的倾斜角为60︒和120︒,故倾斜角为30︒的直线截双曲线所得的弦只能分别交在双曲线的左、右两支上,不可能在同一支上,错解所画的图形是错误的,由错误的图形解题所得的结果当然也就不正确.正解:如图,设A(x 1,y 1)、B(x 2,y 2),其中x 1>0,x 2<0,由题意得a =1,e =2,所以|AF 1|=ex 1+a =2x 1+1,|BF 1|=-2x 2-1,所以|AF 1|+|BF 1|=2(x 1-x 2),因为弦AB 的方程为y =33(x -2),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8x 2+4x -13=0,所以x 1+x 2=–12,x 1x 2=–138,所以|AB|=3,而|x 1-x 2|=(x 1+x 2)2-4x 1x 2=332,所以△F 1AB 的周长|AF 1|+|BF 1|+|AB|=3+2·332=3+3 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圆锥公差知识点一》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圆锥公差知识点一》

圆锥公差与检测知识点1.根本术语及定义1〕圆锥的主要几何参数圆锥分为内圆锥〔圆锥孔〕和外圆锥〔圆锥轴〕两种。

属内圆锥的在其代号右下脚附上i;属外圆锥的附上e。

如图1所示。

图1 圆锥的主要几何参数1.圆锥角与圆锥素线角在通过圆锥轴线的截面内,两条素线间的夹角称为圆锥角,用α表示。

圆锥素线与轴线的夹角称为圆锥素线角,用α/2表示。

2.圆锥直径与圆锥轴线垂直的截面内的直径称为圆锥直径。

包括内、外圆锥的最大直径D i、D e;内、外圆锥的最小直径d i、d e;给定截面直径d。

3.圆锥长度指最大圆锥直径D截面与最小圆锥直径d截面之间的轴向距离,用L i、L e表示。

4.锥度两个垂直圆锥轴线截面的圆锥直径D和d之差与该两截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上之比,用C表示,C=〔D-d〕/L=2tanα/2。

锥度常用比例或分数表示,如C=1︰3或C=1/32〕圆锥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1.根本圆锥设计给定的理想形状的圆锥。

它可以由一个根本圆锥直径、根本圆锥长度、根本圆锥角或根本锥度确定。

2.极限圆锥极限圆锥是指与根本圆锥共轴且圆锥角相等,直径分别为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个圆锥。

在垂直圆锥轴线的任一截面上,这两个圆锥的直径差都相等。

极限圆锥所对应的尺寸参数为相应的极限尺寸,如:极限圆锥直径、极限圆锥角等。

3.圆锥直径公差是圆锥直径的允许变动量,用T D表示。

是适用于圆锥全长的任意径向截面直径的最大允许值和最小允许值之差。

4.圆锥角公差AT 是圆锥角的允许变动量,用AT〔ATα或AT D〕表示。

相关术语如图2、图3所示。

图2 极限圆锥和圆锥直径公差带图3 极限圆锥角和圆锥角公差带。

正弦尺量外圆锥锥角的误差分析

正弦尺量外圆锥锥角的误差分析

正弦尺量外圆锥锥角的误差分析用正弦规测量角度的误差由标准角度α的误差和测量α∆时的误差两部分组成。

1. 标准角度α的误差主要有四项组成:正弦规两圆柱中心距偏差L δ引起的误差01tan L Lααδδ=;两圆柱中心距偏差可用中心距制造公差值L δ (即偏差的最大值)来表示; 所用量块组的尺寸偏差引起的误差h δ引起的误差02sec h Lααδδ=-; 正弦规工作面对两圆柱下公切面的平行度误差H δ引起的误差031H Lαδδ= 平板平面度误差P δ引起的误差04sec P Lααδδ= (P δ是指放置正弦规和量块组区域内的平面度误差。

应将规程中所给整个平板的平面度误差值适当缩小,作为P δ值);其他影响准角度α的误差还有圆柱的几何形状误差、平行度误差以及温度误差等。

但影响较小。

因此标准角度的误差为2222001020304αααααδδδδδ=±+++2.测量角度偏差α∆时的误差有两项:①测微表测量误差()1δα∆; (设测微表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为δ)由于测微表在被测件上不同处测量两次,故有()12y lδαδ∆== ②两测量点间距l 的测量误差1δ引起的误差()2δα∆()21222n n lδαδ-∆=-; 测量两测量点间距l 的方法,通常采用钢尺进行目测,测量误差1δ是较大的,甚至可达±1mm 。

但误差传递系数很小,故使误差()2δα∆并不显著。

增加两测量点的距离L 同样可减小误差()2δα∆。

所以角度偏差α∆的测量误差为()δα∆= 浮标式气动量仪工作原理压力Ps 为3~7公斤/平方厘米的压缩空气进入过滤器除去油液、水分、杂质等,经进气阀,再通过稳压器,成为洁净而恒定压力为Pa 的气体。

此恒压气体由锥度玻璃管下端,通过浮标和锥度玻璃管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流到气动测量头的喷嘴,再由喷嘴和活塞之间的间隙逸入大气。

当气体流经浮标和锥度玻璃管内壁所形成的环形间隙时,由于间隙起到了节流作用,浮标上部的压力0P 小于下部的压力a P ,即在浮标上下形成压力差0a P P -。

用正弦规测量圆锥角实验的误差分析

用正弦规测量圆锥角实验的误差分析
可得 : 弦规 两 圆柱 中心长 度极 限偏 差 i =± 正 ㈩

现令: Ma—M = y 若 测 得 n b两 点 读 数 差 c 、

2 m, 组 中心长度的极限偏差 .m如表 2 耋夹 m ( 所示 :
表 2
量 块 标 称 长 度 ( m) a r 量 块 长 度 的极 限偏 差 ( m) “

f O03 Q 、 .02一 : — — -
5 01 4 . 6

10 , 10 0 。 0
\ ×
图 1 正 弦 规 测 量 圆 锥 角 用

3 2 ×1 . O~mm
量 块高 度 日是 由三角 函数

A _ t . g
sn = 1 ia 1

() 1
明。 圆锥量 规两 圆柱 中心 距 L =lO m, 表得 : Om 查
收 稿 日期 :0 1— 6—1 20 0 7
这里 △ △ 日、 不是测 量误 差 , 而是 组成 标 准角 度 的参数 日和 的实 际偏 差 , 的实 际尺 寸 不 是 日
5O 6 m 而是 5O 3mm, . 1 m, 4 . 12 它使 O角 减小 , = t △
文 章 编 号 :0 7—18 (0 2 0 0 3 10 35 20 )2— 0 6—0 2
用 正 弦 规 测 量 圆 锥 角 实 验 的误 差 分 析
张雪粉 张 育增
( .沈 阳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 , 宁 沈 阳 104 2 1 辽 0 5; .沈 阳工业学院金工实习厂 , 1 辽宁 沈 阳 104 ) 10 5
在 测量 中 , 测量误 差 的性质 , 测量误 差分 按 把
的修正 值 △ =15 . m, 测 圆锥 的公 称 圆锥 角为 被 25 14 由式 ( )计 算 得 出 , 块 组 合 高 度 为 。23.” 1 量

中职教学ppt课件锥度误差与检测

中职教学ppt课件锥度误差与检测
1.正弦规的结构
正弦规——是间接 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 具之一,它需和量块、 千分表等配合使用。
挡板
挡板
主体
圆柱 正弦规
2.正弦规的结构参数
宽型正弦规参数表
LB
H
d
100 80
40
20
200 150
65
30
窄型正弦规参数表
LB
H
d
100 25
30
20
200 40
55
30
3.量块组合 量块高度H为:H=Lsinα 式中L——正弦规两圆柱中心矩。
测量工件锥度
一、圆锥公差
1.圆锥直径公差TD
圆锥直径公差(TD)——指圆 锥实际直径允许的变动量。
有配合要求的圆锥直径公差等 级一般为IT5~IT8。有配合要求选 基孔制;无配合要求,推荐选用基 本偏差Js或js。
圆锥直径公差带
2.圆锥角公差带
圆锥角公差带(AT)—— 指实际圆锥角度所允许的变动 量。
1.理解圆锥公差有关的术语及定义。
2.掌握圆锥公差的查表和计算。 3.能用正弦规检测阶梯轴。
已加工如图所示阶梯轴工件,常用于工件锥孔的定位的 工作面与轴线有一定的倾角,它的角度误差影响工件的定位 精度。试检测该工作面是否符合要求。
阶梯轴
一、圆锥的基本参数
(1)圆锥角α:通过圆锥轴线的截 面内两条素线之间的夹角,内、外圆锥 角分别用α1和α2表示。
>25~4 160 0
41″ 3.2~5 315 1′0.5″ 5~8
500 1′43″ 8~12.5
800 2′45″
12.5~2 0
33″ 4~6.3 250 52″ 6.3~10 400 1′22″ 10~16 630 2′10″ 16~25

圆锥尺寸公差基本概念.pdf

圆锥尺寸公差基本概念.pdf

序号术 语 定 义 图 例1 圆锥表面与轴线成一定角度,且一端相交于轴线的一条直线段(母线),围绕着该轴线旋转形成的表面2 圆锥圆锥表面与一定尺寸所限定的几何体 外圆锥是外部表面为圆锥表面的几何体(图a );内圆锥为内部表面为圆锥表面的几何体(图b )。

外圆锥又可称为锥轴,内圆锥又可称为锥孔3 基本圆锥设计给定的圆锥。

可由一个基本圆锥直径(D 、d 或d x ),基本圆锥长度(L ),基本圆锥角(α)或基本锥度确定;也可由两个基本圆锥直径和基本圆锥长度(L )确定4 极限圆锥与基本圆锥共轴且圆锥角相等,直径分别为最大极限足寸帮最小极限尺寸的两个圆锥。

在垂直于圆锥轴线的任一截面上,两个圆锥的直径相等5 实际圆锥实际存在并通过测量得到的圆锥6 圆锥角α在通过圆锥轴线的截面内,两条素线间的夹角。

圆锥角简称为锥角7极限圆锥角 允许的最大或最小圆锥角8实际圆锥角在实际圆锥的任一轴向截面内,包容圆锥素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对平行直线之间的夹角9锥度(C )两个垂直圆锥轴线的圆截面直径差与该两截面间的轴向距离之比10圆锥长度(L )最大端圆锥直径截面与最小端圆锥截面之间的距离11圆锥直径(d 、D )圆锥在垂直轴线截面上的直径最大端圆锥直径──D最小端圆锥直径──d12极限圆锥直径 垂直于极限圆锥轴线截面上的直径13圆锥直径公差(T D )圆锥直径的允许变动量,它适用于圆锥的全长14圆锥直径公差带 两个极限圈锥所限定的区域15圆锥角公差(AT ) 圆锥角的允许变动量16圆锥角公差带 两个极限圆锥角所限定的区域17给定截面的圆锥直径公差(T Ds ) 在垂直于圆锥车由线的给定截面内,圆锥直径的允许变动量18给定截面的圆锥直径公差带在垂直于圆锥轴线的给定截面内,两个极限圆锥所限定的区域。

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

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

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是指在圆锥曲线的方程中加入的一个修正项,用以解决圆锥曲线在一般情况下与理论结果之间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理论上的圆锥曲线应该是完美的,但实际上存在各种因素导致的误差。

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的引入,可以提高圆锥曲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的引入是基于数学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

通过对圆锥曲线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圆锥曲线的形状可能会与理论上的圆锥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例如测量设备的误差、测量数据的误差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等。

为了解决这些误差,我们可以将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引入到圆锥曲线的方程中。

这个修正项是一个函数,可以基于圆锥曲线的特性和测量误差的统计规律进行选择和计算。

具体而言,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几何修正项:这种类型的修正项主要是针对圆锥曲线的几何特性进行修正。

例如,对于椭圆曲线而言,可能存在离心率、焦距等参数的误差,这些误差可以通过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进行修正。

通过计算这些误差项,在圆锥曲线的方程中引入相应的修正项,从而提高圆锥曲线的准确性。

2.测量修正项:这种类型的修正项主要是针对测量误差进行修正。

例如,对于圆锥曲线的测量数据,可能存在精度不高、数据采集不完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测量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存在偏差。

通过引入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可以根据测量误差的统计规律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统计修正项:这种类型的修正项主要是针对统计特性进行修正。

在圆锥曲线的测量和分析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统计方法来处理误差数据。

通过对误差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误差的分布特性,从而揭示误差的规律。

在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中,可以基于这些统计规律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圆锥曲线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二阶圆锥误差补偿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圆锥曲线类型和实际测量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检测

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检测
第4页/共20页
给定截面圆锥直径公差:
第5页/共20页
圆锥公差
圆锥公差值和给定方法: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内外圆 锥,其基本偏差按 基孔制选用;对于非配合圆 锥,则选用基本偏差JS 、js 确定内、外圆锥的 公差带位置
一般情况下,圆锥公差只给定直径公差
第6页/共20页
圆锥配合
圆锥配合是通过相互配合的内、外圆锥所规定的轴向位 置
圆锥配合误差分析
圆锥直径误差对基面距的影响:
基面距:外圆锥基面(通常为轴肩)与内圆锥基面(通常为端面)之 间的距
离。
ΔDK > ΔDZ 时,基面距减小;
ΔDK < ΔDZ 时,基面距增大。 —ΔDK :内圆锥最大直径误 差
直径误差
ΔDZ:外圆锥最大
第2页/共20页
圆锥配合误差分析
斜角误差对基面距的影响:
第17页/共20页
锥度的测量
用圆锥量规测量 锥度塞规 内锥体 锥度环规 外锥体 涂色法测量锥度:
高精度工件为工作长度的85%
精密
80%
普通
75%
第18页/共20页
用平台测量
第19页/共2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0页/共20页
• 圆锥尺寸标注
第9页/共20页
圆锥尺寸及公差标注• 圆锥锥度标注第10页 Nhomakorabea共20页
圆锥公差的标注
第11页/共20页
圆锥公差的标注
第12页/共20页
圆锥公差的标注
第13页/共20页
圆锥公差的标注
第14页/共20页
圆锥公差的标注
第15页/共20页
相配合圆锥公差的标注
第16页/共20页
相配合圆锥公差的标注

圆锥角偏差实验报告

圆锥角偏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圆锥角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掌握圆锥角偏差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3. 分析影响圆锥角偏差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圆锥角是指圆锥顶点与底面圆心连线所形成的角。

在机械加工中,圆锥角对于零件的配合精度和功能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计算圆锥角偏差,了解影响圆锥角偏差的因素,提高圆锥加工的精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圆锥量具:用于测量圆锥角。

2. 角度计:用于测量角度。

3. 圆锥体:实验用材料。

4. 记录纸: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2. 使用圆锥量具将圆锥体固定在角度计上。

3. 调整角度计,使其水平,并确保圆锥量具与圆锥体接触良好。

4. 读取圆锥角的理论值,记录在记录纸上。

5.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位置处的圆锥角,记录数据。

6. 计算圆锥角偏差,公式如下:圆锥角偏差 = 理论圆锥角 - 实际圆锥角7. 分析影响圆锥角偏差的因素,如材料、加工方法、测量误差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测量位置 | 理论圆锥角(°) | 实际圆锥角(°) | 圆锥角偏差(°) || -------- | -------------- | -------------- | -------------- || 1 | 30.0 | 29.8 | 0.2 || 2 | 30.0 | 29.9 | 0.1 || 3 | 30.0 | 30.0 | 0.0 || 4 | 30.0 | 29.7 | 0.3 |2. 分析影响圆锥角偏差的因素:(1)材料:实验中使用的圆锥体材料为钢,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但不同材料的加工性能差异较大,可能导致圆锥角偏差。

(2)加工方法:圆锥角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磨削等。

加工方法的不同会影响圆锥角的精度。

(3)测量误差:实验过程中,由于角度计的精度限制,以及操作者的主观误差,可能导致圆锥角偏差。

圆锥误差分析

圆锥误差分析

L2
L4
a b
L3
L5
L1
图1—DOC1
如图图1—DOC1所示:
L1,L2为圆锥素线
L3//L1
L4为b圆上的素线
L5为轴心线
当我们吧刀具装高或者装低之后,刀具路径就将由L1变为L3。

由图形知道,L3的左端不在a圆上,而落在了b圆上。

由此可知:在这种情况下,车出来的圆锥大径就变小了。

将L3与L4进行比较,L3与b圆素线L4不共线
有几何关系可知L3与L5为异面直线,直线L3上的点到直线L5上点所形成的线段且垂直于L5的线段就为“圆锥”垂直于径向截面圆的半径,L3上不同的点,形成的半径就会变化,而且异面直线公切线段最短.
根据以上理论作图比较如图2—DOC3 图3—DOC4
图2—DOC2
图3—DOC3
图4—DOC4
由图形图4—DOC2知: L1=L1’ L2<L2’ L3=L3’ 那么根据图1 L3的路径切削,“圆锥”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圆半径在变化 LX 与LX ’比较,先变小,后又变大。

由于这样的变化,造成我们车出来的像是双曲线。

L1
L2
L3
L1’
L2’
L3’。

圆锥公差标注和检测

圆锥公差标注和检测

轴线方向给定并测量。

根据确定相互结合的内、外圆锥轴向位置方法的不同,圆锥配合有四种形成方式,可归纳为两种类型:(1)由内、外圆锥的结构确定装配的最终位置而获得配合。

这种方式可以得到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如图5-2所示为由轴肩接触得到间隙配合的示例。

(2)由内、外圆锥基准平面之间的尺寸确定装配的最终位置而形成配合。

这种方式可以得到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如图5-3所示为由结构尺寸a得到过盈配合的示例。

图5-2 由轴肩接触形成配合示例图5-3 由结构尺寸形成配合示例(3)由内、外圆锥实际初始位置pa开始,作一定的相对轴向位移ea而形成配合。

这种方式可以得到间隙配合和过盈配合。

如图5-4所示为间隙配合的示例。

(4)由内、外圆锥实际初始位置pa开始,施加一定的装配力产生轴向位移而形成配合。

这种方式只能得到过盈配合,如图5-5所示。

5-4 作一定的相对轴向位移形成配合示例图5-5 施加一定的装配力形成配合示例3.圆锥配合的基本要求及误差分析(1)圆锥配合应根据使用要求有适当的间隙或过盈。

间隙或过盈是在垂直于圆锥表面方向起作用,应按垂直于圆锥轴线方向给定并测量,但对于锥度小于或等于1:3的圆锥,两个方向的数值差异很小,可忽略不计。

(2)圆锥配合要求表面接触均匀。

如果表面接触不均匀,则影响圆锥结合的紧密性和配合性质。

影响圆锥配合表面接触均匀性的因素有:锥角误差和形状误差。

ø 锥角误差: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圆锥配合,锥角误差都会使配合表面接触不均匀,对于位移型圆锥还影响其基面距。

ø 形状误差:形状误差是指素线直线度误差和横截面的圆度误差。

主要影响配合表面的接触精度。

对于间隙配合,使其间隙大小不均匀,磨损加快,影响使用寿命;对于过盈配合,由于接触面积减小,使传递转矩减小,一对直齿圆锥齿轮啮合传动时,如果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轮齿间的作用力可以近似简化为作用于齿宽中点节线的集中载荷f n,其方向垂直于工作齿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Φˆ (h)
=
N
∑θi
+
N −1

N

Kij
θi
×θ
j
i =1
i=1 j >i
式中, N 为子样数,θi 为陀螺输出的角增量。
(2)优化准则
对捷联惯导系统来说,锥运动是最恶劣的工作环境条件,它会诱发 数学平台的严重漂移,所以对旋转矢量算法作优化处理时常以锥运动作 为环境条件。这就是说,如果能确保锥运动环境条件下的算法漂移最小, 就一定能确保在其余环境条件下的算法漂移最小。
方程中存在三角函数,给实时计算带来困难;且当φ = 90o时,方 程中出现奇点,使θ 、γ 的解变得不确定,因而使其使用受到限制,不
能用于全姿态飞行器上。
(2)方向余弦阵
由参考系OXYZ 至载体系OX bYbZb的姿态矩阵为
C(γ ,φ,θ ) = Cy (θ )Cx (φ )Cz (γ )
第 1 次转动:
显然,通过增加对陀螺的采样次数 N ,可以提高旋转矢量的估算精
刚体在三维空间作任意转动时,其等效旋转矢量Φ(t)在i 轴的分量
i 与刚体运动角速度在 轴上的分量之间有如下关系式:
Φi = ∫tt0 ωidt + Ai
式中,Ai 为由于测量的不可交换性而造成的不可测量项。对圆锥误差的 补偿,实际上就是求 Ai的大小,旋转矢量法能够对圆锥误差进行有效的
补偿。
3.2 旋转矢量微分方程
圆锥误差与刚体有限转动产生的不可交换误差具有相同性质。换言 之,圆锥误差是在三维角振动环境下刚体有限转动产生的不可交换误 差。因此,可以在姿态算法中用一切解决不可交换性误差的方法来减少 圆锥误差的影响。
3.旋转矢量算法
3.1 旋转矢量的定义
由刚体定点转动的欧拉定 理,参考坐标系可通过绕欧拉 轴旋转特定的角度与固结于刚 体的动坐标系重合。设欧拉轴
实数 q0 为四元数的标量部分, q13为四元数的矢量部分。
q0
=
cos⎜⎛ ⎝
ϕ
2
⎟⎞ ⎠
q13
=
⎡ q1 ⎢⎢q2
⎤ ⎥ ⎥
=
e
sin⎜⎛ ⎝
ϕ
2
⎟⎞ ⎠
⎣⎢q3 ⎥⎦
式中,e 是表示旋转轴方向的单位向量,ϕ 是旋转角。
四个元素满足正交约束方程
q02 + q12 + q22 + q32 = 1
视在的测量误差,即圆锥误差。
以上所讨论的两个角振动的相位差为90°,当相位差为ϕ 时,同样
可以导出 xb轴的常值角速度为
ω xb
=
−2ψ
sin 2
α
2
⋅ sin ϕ
由于角振动速度的幅值、频率和相位一般是随机变量,由上式给出 的圆锥误差表达式不能用于实时的修正计算,只能用来说明圆锥误差的 存在和对误差量级的估计。
旋转矢量微分方程为计算捷联惯性系统的姿态矩阵建立了全面的 理论基础。
根据 Euler 理论,旋转矢量是姿态矩阵大小为+1 的特征值所对应的 特征向量,即
(C − I )Φ = 0
且有
C
=
I
+
sin φ φ
[Φ×]
+
(1
− cos
φ2
φ
)
[Φ×]2
[ ] 式中,Φ = Φ x Φ y Φ z T 表示旋转矢量,C 为机体坐标系与参考坐
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 I 表示单位矩阵,φ = (ΦT Φ)1/ 2。
旋转矢量微分方程为
Φ&
=
ω
+
1 2
Φ
×
ω
+
1
φ2

⎢⎣⎡1

2

φ
(1
sin φ − cosφ
)
⎥⎦⎤Φ
×

×
ω
)
[ ] 式中,ω = ωx ω y ωz T 为机体角速度向量,方程右边第二项与第
三项之和就是有限转动引起的不可交换项,即圆锥误差。
有相同时间间隔的两个角增量向量的叉乘对圆锥误差的贡献是相等的, 可以不考虑它们与绝对时间的关系。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将圆锥误差补偿公式简化为
Φˆ
=
N
∑θi
i =1
+
⎜⎜⎝⎛
N −1
∑ biθi
i =1
⎟⎟⎠⎞ ×θ N
可以看出,简化后的算法计算量大大减小。
3.5 改进旋转矢量优化算法的一般形式
(1) 利用前一周期陀螺角增量输出的优化算法
依次绕不同坐标轴的三次连
3-1-2 欧拉角转动
续转动来定义。
姿态欧拉角的运动学方程:
⎡φ& ⎤ ⎢⎢θ&⎥⎥ ⎢⎣γ&⎥⎦
=
1
cosφ

⎢⎢ω
⎢⎣
y
(ωx cosθ + ωz sinθ )cosφ cosφ + (ωx sinθ − ωz cosθ )
ωz cosθ − ωx sinθ
sin
φ
⎤ ⎥ ⎥ ⎥⎦
况。
3.3 旋转矢量微分方程的求解
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实时性并考虑运算方便,仅取前两项,得
Φ& = ω + 1 ⋅ Φ ×ω
2
在姿态更新周期h = tk −t k −1内,通过对陀螺的角增量进行等间隔
采样,可求得等效旋转矢量的估值。且根据等间隔采样次数,求解方法 分为单子样法、双子样法、三子样法与四子样法。其中,单子样法就是 四元数法。
3.4 简化形式的旋转矢量优化算法
假设在[t, t + h]间隔内,对陀螺输出信号进行 N 次采样,θi 表示第i次
采样的陀螺输出角增量信号,有
θi
=

t +(i N )h t +[(i−1) N ]h
ω(τ
)dτ
i = 1,2,L, N
=
⎡ ⎢ ⎢ ⎢− ⎢
2
sin
α

− 2 ψh ⋅ sin2 α
第二部分
高动态环境下捷联惯导系统 姿态算法研究
1.引言
在常规的捷联惯性导航 系统的姿态算法中,总是认为 载体坐标系和参考坐标系间 的转换是通过一系列的转动 来实现的,而这些转动间的次 序并不重要,这是基于无限小 转动是矢量的原理来得到的。
(1)欧拉角
由参考系OXYZ 至载体 系OX bYbZb的变换可以通过
记tk −1时刻导航系至机体系的姿态四元数为Q(tk −1),tk 时刻导航系 至机体系的姿态四元数为Q(tk )。
设在姿态更新周期h = tk − tk −1内,机体系的姿态变化四元数为
q(h),则姿态更新如下 Q(tk ) = Q(tk −1) ⊗ q(h)

q(h) = cos⎜⎝⎛φ(2h)⎟⎠⎞ + Φφ((hh))sin⎜⎝⎛φ(2h)⎟⎠⎞
方向余弦矩阵的微分方程为:
C& = CΩ
式中
⎡0

=
⎢ ⎢
ωz
− ωz
0
ωy − ωx
⎤ ⎥ ⎥
⎣⎢− ωy ωx 0 ⎥⎦
方程的解为:
Ck +1 = Ck exp ∫ttkk+1 Ωdt
(3)四元数
四元数是具有四个元素的超复数,它可以描述一个坐标系或一个矢
量相对于某一坐标系的旋转
q
=
⎡ q0 ⎤ ⎣⎢q13 ⎥⎦
上的单位矢量为nr ,旋转角度为
φ ,则旋转矢量定义为
Φ = φ ⋅ nr
[ ] = Φx Φ y Φz T ,
旋转矢量示意图
当刚体的定轴转动用旋转矢量表示为如下时,刚体的运动可称为圆 锥运动:
⎡0⎤
Φ = ⎢⎢α cos(ψt)⎥⎥ ⎣⎢α sin(ψt) ⎥⎦
其中α 表示圆锥运动的锥半角,ψ 表示圆锥运动的角频率。
根据欧拉旋转定理,飞行器的转动从任一给定方位到任一其它方位
可通过连续绕瞬时轴转动获得,而瞬时角速度方向在空间不断地改变,
对一个在空间方向随时间变换的角速度矢量进行积分是无意义的。
当不是定轴转动时,即ω(t )的方向在空间变化时,式
∆θ
=

t t
+
∆h
ω(t)dt
是不成立的,即角改变量不是矢量。因此,在采用角速度矢量积分时,
⎝2N⎠ ⎝ 2N ⎠
⎤ ⎥ ⎥
⎢⎢A⎩⎨⎧cos⎢⎣⎡ψ⎜⎝⎛t + 22iN−1h⎟⎠⎞⎥⎦⎤ −cos⎢⎣⎡ψ⎜⎝⎛t + 22jN−1h⎟⎠⎞⎥⎦⎤⎭⎬⎫⎥⎥
⎢ ⎢ ⎢⎣
A⎩⎨⎧sin⎢⎣⎡ψ⎜⎝⎛t
+
22i N−1h⎟⎠⎞⎥⎦⎤

sin⎢⎣⎡ψ⎜⎝⎛t
+
22jN−1h⎟⎠⎞⎥⎦⎤⎭⎬⎫⎥⎥⎥⎦
但在实际情况中,载体运动的角速度ω 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导 致某一时刻角速度ω 与当前时刻所积累的旋转矢量Φ方向不一致,上式 右边后两项不为零,倘若仍然直接采用角速度ω 直接进行积分解算就会
带来刚体转动的不可交换性误差。
而且,当载体作锥运动时,旋转矢量Φ和角速度ω 相互垂直,此时上
式右边的后两项最大,所以锥运动反映了不可交换误差最为恶劣的情
取围绕惯性坐标系 x轴旋转的圆锥运动:
⎡0⎤
Φ = ⎢⎢α cos(ψt)⎥⎥ ⎣⎢α sin(ψt) ⎥⎦
旋转矢量算法的优化设计的误差准则是使误差
达到最小。
Φε = Φx − Φˆ x
(3)姿态更新
在捷联系统的实际姿态解算中,为了补偿由于有限转动造成的不可 交换性误差,采用旋转矢量算法利用角增量计算姿态更新周期内的姿态 变化量,但进行姿态更新时是采用四元数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