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四

合集下载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阅读考点2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课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阅读考点2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课件

考点帮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
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 ”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 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 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 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考点帮
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
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 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 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 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 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考点帮
典例 [2020天津,19,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线条之美 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 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 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 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 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
考点帮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 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 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 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高频考点二试题 鲁人版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高频考点二试题 鲁人版

高频考点二境由心生,妙笔生花——分析环境描写(2012·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

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
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 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 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 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常常具有某种象征 和寓意。
第二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一 分析思路结构
——文思有路,遵路识真
内容索引
思路·结构·线索·段落 准确把握结构 精准解答结构题
理解必备知识
思路·结构·线索·段落
一、思路与结构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形式,文章思路是对文章内
容的设计安排;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思路是结构的内在
脉络。所以,思路与结构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侧面。分析文 章结构是把握文章内在脉络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 章外在结构的基础。 二、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
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作者本人 ——
“我”。这种线索多为写人记事散文所用。
6.以事理为线索。偏重于内在逻辑性,多见于即事明理的议论散文。常常是 作者从事物感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观点,其他材料据此展开。
答案
掌握关键能力
准确把握结构
掌握散文结构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具体到一篇散文中, 就是能找出线索,明确思路和顺序,知道结构特点,说出段落 安排特点。为此,需要掌握以下方法、步骤:
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
通过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大体可以知道该文是哪一类散 文。不同的散文类型,其行文思路有所不同。散文的一般思路 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写景叙事散文多按照时间、 空间、中心事件顺序进行,状物抒情散文多按照由物到情(理)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2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节小说阅读 专题1文体专攻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2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节小说阅读 专题1文体专攻 新人教版
.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 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 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 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 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2.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
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
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的一个小
“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
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 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 —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 —开
.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 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 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 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
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
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
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
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
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
.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 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如《面包》一文 中对二人是夫妻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理解、宽容”的主 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 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 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专题二 考点三(含解析)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专题二 考点三(含解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穿越文字的挖掘Ⅰ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高考选考词语的类型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精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精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精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精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消灭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格外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022·湖南)《粮食》(原文见本节专题三考点二)1.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洁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消灭,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中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力量。

题干中“综观全文”的提示至关重要,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改”,是在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查找呼应的段落,可将答题区间定在第9段和第10段,整合提炼这两段内容,即可得出完整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定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愿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久是石沉大海,假如突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其次页开头,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行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

核心突破六探究文本意蕴——思考要广,开掘要深“探究”有三个小考点,探究重点放在第一个小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很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张丽钧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

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

还是诗人说得妙: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

——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

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

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

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

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

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自我?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

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

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五分析概括形象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五分析概括形象

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 ②纯真清澈; ③一次次的新生; 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答案
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 书,老了,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起来 的大山。日复一日地安静过着,日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 空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一切似乎都是 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 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一 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外界再怎样喧哗骚动, 甚至男孩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有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 闹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 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几十年住过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 的山杏,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2.概括窑洞的生活环境特点。 答案 ①杏林掩映,破旧但干净,庭院开阔平坦。 ②安静,遗世独立,如世外桃源一般。 ③富有生机。 ④与自然融为一体。
答案
3.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①抓住山村典型事物,突出乡野气息,为文章增添 了一份田园趣味。 ②文章先后用“杏林”“黄杏果”“腐烂的杏果”“杏 树”“美味极了的杏果”等隐隐串起全文内容,起到结构 文章的线索作用。 ③具有象征意味(或暗示文章主旨),说明留守村庄中的人们, 与大地的关系亲密,默默无声地生活,就像山杏一样,即 使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什么也没有留 下,便消失不见”。
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 村庄里,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 们就像一棵棵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 炭闻名的大地上,他们在蜂拥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 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 喧哗的田园中,安静地守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浙江专版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题型突破二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3大题型课件

浙江专版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题型突破二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3大题型课件

[解题方略] 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 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 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搜索全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 要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参考答案] 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母语最早 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④母 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 感;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例四] (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 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 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 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 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 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 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 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选自《散文》,2ຫໍສະໝຸດ 13年第10期。有删节)概括全文主旨。 [解题指导] 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类散文,以记叙为主,解 答本题要注意体会事件中蕴含的情感。文章先通过人们见面的 问话以及养猪卖猪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乡下人对粮食的珍惜之 情。然后写大机器时代,人们看到的是食物而不是粮食,因此 就对粮食没有了敬意。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作者先回忆了祖 父对粮食的虔诚之心,然后写一家人对粮食的珍惜,最后写粮 食成了我们的灵魂。由此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对粮食 的歌颂,表达了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情感。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

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 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 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 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
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
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
的! 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 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2016年10月17日 《人民日报》)
1.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①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 ②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 ③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理解词句内涵
——紧扣语境,挖掘“情”“意”
内容索引
理解重要词语(含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句子含意的四个角度
掌握关键能力
理解重要词语(含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 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 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 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 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 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
(1)审视词语特点:一看其自身特点,看其词性,看其内部
结构(针对短语而言),看其表达特点(有无使用修辞等);二看其 外部语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 位臵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2)扣住语境理解其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课件

(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课件

3.哲思文化类散文 哲思文化类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 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
质的、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1)达到与人的思想性情相通、灵气往来的境界,使读者获得 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 (2)哲思文化类散文经过联想,拥有丰富的内涵,把自然、社 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
或是对人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 带有饱满的感情。
(3)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形象不一定深刻。写人叙事
散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很少有单一、完整、 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 人物性格刻画不一定深刻。记叙事件常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 一侧面或片段,讲究以小见大。描述人物,只选择最突出其性 格的某一方面。 (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记叙、描写为主。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
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 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 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
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
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
(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
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 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2)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 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手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7)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8)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9)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0)联想想象: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2)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2.请赏析该段文字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该段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北国之秋的色浓味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节选自陆蠡《囚绿记》)3.请赏析该段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该段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象征、想象和化虚为实等表现手法,赋予绿色以生命、爱和幸福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和挚爱之情。

三、表达方式散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很多,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重点是记叙和描写两种。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代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过程的表达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

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

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

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

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

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节选自任林举《岳桦》) 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

解析考查某个情节的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

作者插入的长白山之行的回忆,突出了路上的匆匆与模糊,虚影多,实影少,但这并非是作者的本意所在,写虚是为了写实——为写岳桦做铺垫。

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它是散文的主要表达技巧。

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大致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描写。

人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突出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节选自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节选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技巧?有何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技巧。

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主要是写“听众”“坐满了”,以及“我”二十余年后还能记起那首古诗。

多种描写手段综合运用,生动、逼真、传神地写出了梁启超的形象特点:稳健潇洒,开朗直爽,风趣幽默,才华横溢。

注 描写方法可以把修辞手法考虑进去,个别情况可以考虑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