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提升动词_曹逢甫

合集下载

试论汉语主语话题问题

试论汉语主语话题问题

试论汉语主语话题问题在汉语语法研究中,“主语”“话题”问题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

本文从赵元任“汉语主语等于话题”的观点出发,简要分析梳理了国内几位有影响的语法学家对主语、话题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并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标签:主语话题话题-说明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有一些基本问题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主语就是其中一个一直有争议的语法范畴。

1968年,赵元任先生在他的《汉语口语语法》中引入“话题”这一概念后,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主语话题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有关这方面的论述甚多,本文试着在理清几位有影响的语法学家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对各家的观点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浅见,以就教于读者。

(本文对“主题”“话题”概念不作区分,主题即话题。

)一、汉语主语问题争论的由来汉语的主语之所以存有争议,主要是因为汉语的主语没有形态标记,因此很难对其做出明确的界定。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里指出:“在名词有变格的那些语言里,哪是主语哪是宾语不成问题,因为有不同的格做标志。

汉语里边,名词没有变格,区别主语和宾语失去主要的依据,只能在位置先后和施受关系上着眼。

”[1]赵元任先生针对汉语的特点,提出了“汉语的主语等于话题”的观点,他认为:“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

但在汉语里,这种句子(即使把被动的动作也算进去,把‘是’也算进去)的比例是不大的,也许比50%大不了多少。

因此,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

主语不一定是动作的作为者;在‘是’字句里不一定等于‘是’字后边的东西;在形容词谓语前头不一定具有那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它可以是这种种,但不是必得是这种种。

”[2]国内语法学界对赵元任上述观点有不同意见。

王力先生早就反对“主语等于话题”的说法,他认为:“如果拿话题作为主语的定义,只要句首的词是名词,就非承认它是主语不可,我很怀疑该不该这样机械地分析句子。

”[3]吕叔湘先生也质疑这种析句的方法,说“会不会把一些有用的分别弄模糊了?”[4]胡附、文炼两位先生则明确表示,“从实践角度说,依照上述标准析句,必然会导致主谓谓语句范围的扩大,而主谓谓语句的扩大,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主语层层套叠现象。

“那么”的话语分析

“那么”的话语分析

“那么”的话语分析一、引言(一)前人的认识前人对“那么”的认识并不一致。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那么”有三个词性:指示词,代词,连词。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只收录了“那么”的连词用法。

金立鑫(1988)对“那么”的词类归属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认为“那么”仅仅是代词,不存在连词“那么”和副词“那么”。

我们认为,“那么”常用在小句或句子前面,和其他词配套使用,比如“如果……那么”、“既然……那么”,这是连词的典型用法。

金先生之所以把“那么”的用法统一归为代词是因为“那么”在起衔接作用时,仍然保存了它的指代意义,但是这时“那么”的衔接作用是主要的,指代作用是次要的,还是把它称之为连词为佳。

(二)研究方法本文所用语料是电视节目《实话实说》和《对话》的文本记录,该节目的被采访者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该语料属于对话语体。

本文采用真实对话记录,从观察“那么”的句法语义特点入手,重点分析其在话语中的虚化表现与话语功能。

二、“那么”的虚化(一)“那么”所衔接的语义承认“那么”是连词的学者都认为它是承接连词,常常和“如果、既然”等词搭配使用,承接前面的假设或前提,引进结果或判断。

这的确是“那么”的典型用法。

其实,“那么”还可以和其他连词搭配使用,如例(1)。

“那么”也经常单独使用,表示承接关系,如例(2)。

“那么”不仅可以表示承接关系,也可以用在其他语义关系的复句中,例(3)——例(5)的“那么”分别用于递进、因果、转折复句。

如:(1)信者这两个字组成中国的汉字就是储蓄的储,就是说你只有成为一个有信用的人,那么你才可能成为一个有钱的人。

(2)比如我开一个代销店,人家老百姓买了我的东西我硬说人家没交钱,和人家争吵,那么这种情况下我成了讹人家,我就没有信誉。

(3)现在,我孩子也长大了,那么,从这么多年他的朱爷爷赵奶奶对他的关心,他也体会到了自己的老师是应该最受尊重的人。

(4)我们知道大学生他本人还没有完全具有独立的经济条件,那么他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回报,而且也不可能是以物易物的回报。

汉语句子话题链的认定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汉语句子话题链的认定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3) J h i r k i lg Ie tip da d o n o eh s e .- irp e n b I
依 据 句 号等 完句 标 点来 认 ‘ 题链 是 句子 ” f1 ( 话 e1 同上 )( 置句 群 ) . 并
Blk mo e ( 9 2)和 Caso ( 9 3 ae r 19 rt n 1 9 )
第 3期

吴碧宇 :汉语句子话题链 的认定及其对 汉语教学 的启 示
3 7
个 句 子 的 解 释 ( x l ain)、 例 示 e pa t n o
( ) 入 时 间、地 点 、转折 或者 其他 类 c插 ( )停 顿或犹 豫 ; d
(x mpict n e e l ai )和 示证 ( vd n e 。换 句 型 的副词 ; i f o e ie c )
T o sn ( 9 9 3 — 3 4 h mpo 1 7 :3 0 3 )在研 究 汉语 无法 给 出一个 令人 满意 的汉 语 句子认 定 标准
第 三人 称 代 词 和 零形 式 回指 时提 出 ,“ 并接
( 张静 , 18 ) ,同 时 ,又 由于 人类 认 知 9 7
性 ”(o jia it)指前后 两 个 小旬构 成 单 具有 普遍 性 ( c non bly i 沈家 煊 ,19 ) 文对 汉语 句 9 8 ,本 个语 法单 位 ( rmmaia u i ga t l nt c )的程度 :两 子 话 题 链 的认 定 拟 增 加 一 个 语 用 认 知 的 维 个 小句之 间 的并接 性越 低 ,第 二个 小句 就越 度 ,也就 是在 前贤 研究 的基 础上 借用 关联 理
栩 , 19 ) 9 2
式 ,且 以完句 标 点 结束 的小 句群 几 乎是 公认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 VP”用法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 VP”用法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VP”用法的现状及其与方言的关系试析一.引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常常吸收其他语言或方言的语音、词汇或语法等方面的要素;而这些要素从最初进入共同语时的被排斥到被认可成为共同语的一部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有许多方言,各具特色。

方言母语者们在使用普通话彼此沟通时,有时候难免会夹杂了一些方言母语的痕迹。

而这些方言要素,有的已经被普通话吸收而成为了普通话的一部分;有的则还处于虽然时不时出现在普通话里却尚未被正式认可“转正”的过渡阶段,本文暂时称之为过渡语用法。

1众所周知,“有+VP”2便是这种过渡语的用法之一。

这一用法包括三种形式:肯定形式的“有+VP”及与之相配的否定形式“没有+VP”、反复形式“有没有+VP”和“有+VP+没有”。

由于否定形式“没有+VP”3从本论题的角度来看,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基本上无甚差别,而且早已成为了现代汉语的规范结构,本文中就不另做赘述。

因此,以下出现的“有+VP”用法主要是包括肯定形式和反复形式。

“有+VP”用法口语性很强,原本主要是东南沿海一带闽粤客方言的常用说法,后来经由这些方言母语者带入了他们所使用的普通话中,逐步成为了闽粤客过渡语的特征之一。

作为共同语的普通话则因“有+VP”用法的地方性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排斥过这种用法,并试图通过规范化来消除它们对普通话推广的负面影响。

以肯定形式为例的比较情况如下:闽粤客方言母语者带进普通话的说法4(误) 普通话的说法(正)(1)他有在,快进来! 他在,快进来!15-1 97 117 2012.©98(2)他有说过今天不能来。

他说过今天不能来。

(3)这种鞋商店里有卖。

这种鞋商店里有/卖。

然而,“有+VP”用法遭到排斥的情形有了转变,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VP”用法扩大了其使用地域,不再局限于上述方言地区,不但作为过渡语用法之一在近几年的普通话口语中大量出现,而且渐趋为普通话社会所接受认可。

闽南方言助动词“卜”的语义演变

闽南方言助动词“卜”的语义演变

闽南方言助动词“卜”的语义演变陈曼君【摘要】从历史文献和现实方言可以看出,闽南方言助动词“卜”的语义存有两条演变路径:“动力情态>道义情态>知识情态”和“动力情态>知识情态”.“卜”的三种情态义不仅彼此之间有相互的演变关系,而且每一种情态义又都有各自的发展变化.一一揭示“卜”三种情态义的各自发展变化,同时指出主观化是“卜”情态义演变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20)004【总页数】11页(P87-97)【关键词】闽南方言;助动词;情态;语义演变【作者】陈曼君【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7.2从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看,表示“要”义的“卜”,在汉语方言里分布的地域非常狭小,主要集中在闽南一带以及台湾北部、西部和南部,为闽南方言所独用。

[1]明清以来,“卜”在闽南方言的使用频率很高,各地的读法不尽相同(见表1)。

“卜”是民间常见的写法,但不是本字,目前本字未明。

不论是在明清戏文里还是在现代闽南方言中,“卜”都有很多的用法。

从明清发展到现代,它既可以做动词、助动词,也可以做连词、反问标记;既可以做期望补语标记、将然补语标记,也可以用为目的标记、顺承标记[2]。

在“卜”的众多用法中,最为常见的要数助动词了。

关于闽南方言助动词“卜”的共时研究少有人涉足,而有关它的历时研究更是未曾见过。

笔者着重研究明清以来闽南方言助动词“卜”内部的语义演变。

助动词“卜”是一个情态动词,其语义的演变就是情态义的演变。

关于情态的分类,采用的是Palmer等人的三分法,具体见表2。

从明清以来的闽南方言历史文献和现实语料可以看出,闽南方言助动词“卜”的语义存有以下两条演变路径:动力情态gt;道义情态gt;知识情态,动力情态gt;知识情态。

笔者使用的历史语料是明清闽南方言戏文,具体包括台湾学者吴守礼于2001年校注出版的明嘉靖刊《荔镜记》(1566年)[6](下称嘉靖版戏文)、清顺治刊《荔枝记》(1651年)[7](下称顺治版戏文)、清光绪刊《荔枝记》(1884年)[8](下称光绪版戏文)。

话题链视角下的汉英主语对比研究

话题链视角下的汉英主语对比研究

话题链视角下的汉英主语对比研究一、引言主语是我们熟知的一个语法概念,也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汉英民族在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汉英语在语法和句法上存在差异。

话题链(topic chain)这一术语最早由澳大利亚语言学家Dixon(1972)提出。

国内曹逢甫(1979/2005)最早提出汉语话题链的概念。

汉语话题链是汉语篇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突出表现为零回指(zero anaphor)的连续使用。

印欧语系中很少有这类现象,Givon(1984)、Jocobs(2001)等提出的篇章话题、话题延续和话题链等概念多为回指现象,或是并列从属关系的特殊表现,与汉语的话题链有本质区别(孙坤,2013)。

诸多语言学家都承认汉语是一种话题突出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汉英主语对比总是从意合、形合,人称、物称(或有灵、无灵),零主语、形式主语等方面研究,如果从汉语话题链、英语主语链出发进行对比,就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本文拟从话题链(topic chain)以及主语链视角对比汉语主语和英语主语的异同。

二、主语-谓语型和话题-说明型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Hockett(1958)率先提出话题-评述结构或话题结构(topic-comment construction,简称T-C)。

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C.N.Li 和S.A.Thompson(1976)将语言分为四种类型:1.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2.注重话题(topic-prominent language);3.主题和话题均注重(both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and topic-prominent language);4.主题和话题均不注重(neither subject-prominent nor topic-prominent language)。

关于现代汉语句子及其句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现代汉语句子及其句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52odern ChineseMXIANDAI YUWEN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一)句子句子是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

在现代汉语里对句子的研究一直很多。

赵元任(1968)、王力(1985)、汤廷池(1972,1977)和邓守信(1974)都给汉语句子下过定义。

赵元任先生认为:“一个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段话语。

这种停顿应理解为说话的人有意做出的。

”这是从句子的语音特征定义句子。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给句子下的定义是:“凡完整而独立的语言单位,叫作句子。

”赵元任与王力两位先生的定义都不是严格意义的语法定义。

汤廷池、邓守信等汉语学家接受乔姆斯基关于句子的假设,把汉语句子定义为:S→NP+VP,外加一系列重写规则和转换规则。

汤廷池和邓守信等转换生成语法学家所建立的模型则不能解释所谓的双名词结构(曹逢甫,2005)。

范晓(1993,2005)提出和界定了抽象句、具体句(语境句和孤立句)等术语,并认为句子由“句干+语气”组成,是句型、句模、句类的结合体(曹逢甫,2015)。

目前句子的本体研究大都是建立在动词中心说的基础上的,对零句、名谓句和流水句等有待更进一步的系统描写和解释,以完全解决句子的界定问题。

(二)句式1.广义的句式观陈望道(1932)把从句类角度划分出来的疑问句称为疑问句式。

张志公(1959)认为施动者作主语,放在动词前头,受动者作宾语放在动词后头,是一般的句式。

此外,他还提到“主动被动句式”“肯定否定句式”“相近的意思不同的语气的句式”。

吕叔湘(1979)按结构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主谓句也可以包括名词谓语句等,并且有“是”字的句子可以包括在主谓句内也可以不包括。

非主谓句可以包括无主句、存现句和名词句。

此外,他认为“把”字句、“被”字句等是动词谓语句里的特殊句关于现代汉语句子及其句式教学的几点思考基金项目:该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名谓句构件的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6YBA288]阶段性成果。

汉语话题研究述评

汉语话题研究述评
我去 北京 了。
句子 中“ 今天” 是话题 , “ 我 去城 里买 东西 ” 是 对话 题的说 明。而进一步 , 句子 中 “ 我” 、 “ 城里” 同样可以是句子的话题 。 赵元任 ( 1 9 6 8 ) 最早将话题应用 于汉语研究 。他指 出“ 在
汉 语里 , 把 主语 、 谓语 当作话题 和说明看待 , 比较合适 ” 、 “ 主
语 就是名副其实 的主题 , 谓语就是说话人对 主题 的解释” 。 在 赵先 生 看来 ,汉 语 句 子 的主语 就 是话 题 。徐 通锵
“ 我” 既是句子的主语 又是话题 。从 这一点来看 , 刻意区
分话题与主语 的区别似乎又显得意义苍 白。
曹逢 甫 T s a o , 1 9 7 7 ,中译 1 9 9 5 )也基 本上 沿用 了L i & T h o m p s o n ( 1 9 7 6 ) 的办法 , 不过 , 由于他 的讨论 只涉及汉语 , 所
解。
朱德 熙( 1 9 8 2 : 3 9 ) 认 为“ 说话 人选来 做主语 的是他 最感
兴 趣 的话 题 ” 。这 与赵 先 生 “ 汉语 的 话 题 就 是 主 语 ” 的 观 点 一
致 。但是 , 朱先生 的研究又给了我们新的认 识 : 汉语句子会 出
现话题和主语在位置上重合的情况。话题和 主语都存在于汉 语 表达 中 , 而且 , 出于语用 因素考 虑 , 二 者存在 位置上 的重 合。如 :
的差异背后存在着许多相 同之处 , 即世 界上的语言是有共性
的。 L i &T h o mp s o n ( 1 9 7 6 ) 最 早 提 出 以是 否 重 视话 题 【 ± 话 题 突 出】 和是否重视主语[ ±主 语 突 出] 两 对 区别 特 征 为标 准 的语 言

第十届全国语言学暑期班(CLSI10复旦大学201207160805)讲师简介(全)

第十届全国语言学暑期班(CLSI10复旦大学201207160805)讲师简介(全)

2012年7月16日1. 刘丹青(195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8年生于江苏无锡。

本科、研究生阶段先后在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求学。

2002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任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副主编,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曾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主要专著有:《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与徐烈炯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等。

他在翻译伯纳德·科姆里和诺伐尔·史密斯的原著《语法调查研究手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原著作了十倍篇幅的扩充、增补,编成的中文版《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添补了国内编写语法调查研究手册方面的空白,对推动语法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刘丹青先生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汉语语法学、方言学、语言学理论特别是语言类型比较,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研究。

九十年代以来,他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结合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类型学语法探讨引人瞩目。

本届暑期班刘丹青老师给大家讲授的课程名称是“语料库藏类型学”。

2.蔡维天(1964—),台湾清华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蔡教授1994年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台湾任教于清华大学。

历任清华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人文社会学系主任、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日本南山大学客座教授。

蔡教授的学术专长领域包括语法理论、句法─语义界面研究、汉语句法、南岛语句法等。

1999年在美国出版专著《A-杠依存理论的简化》(On Economizing the Theory of A-Bar Dependencies,Garland Publishing, New York). 2000年至今先后获得包括台湾“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在内的多项学术研究奖。

关于现代汉语句子及其句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现代汉语句子及其句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现代汉语句子及其句式教学的几点思考句子及其句式教学无疑是现代汉语句法教学的重点。

相关概念的界定当以基本成熟的定义为参考。

目前,句子的本体研究大都是建立在动词中心说的基础上的,对零句、名谓句和流水句等各析句法各有所长,教学中应根据句子及其句式特点和析句目的采取适当的方法。

为提升学生的造句和析句能力,课外练习宜兼顾举例和归纳这两类题型。

标签:现代汉语句子句式教学思考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一)句子句子是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

在现代汉语里对句子的研究一直很多。

赵元任(1968)、王力(1985)、汤廷池(1972,1977)和邓守信(1974)都给汉语句子下过定义。

赵元任先生认为:“一个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段话语。

这种停顿应理解为说话的人有意做出的。

”这是从句子的语音特征定义句子。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给句子下的定义是:“凡完整而独立的语言单位,叫作句子。

”赵元任与王力两位先生的定义都不是严格意义的语法定义。

汤廷池、邓守信等汉语学家接受乔姆斯基关于句子的假设,把汉语句子定义为:S→NP+VP,外加一系列重写规则和转换规则。

汤廷池和邓守信等转换生成语法学家所建立的模型则不能解释所谓的双名词结构(曹逢甫,2005)。

范晓(1993,2005)提出和界定了抽象句、具体句(语境句和孤立句)等术语,并认为句子由“句干+语气”组成,是句型、句模、句类的结合体(曹逢甫,2015)。

目前句子的本体研究大都是建立在动词中心说的基础上的,对零句、名谓句和流水句等有待更进一步的系统描写和解释,以完全解决句子的界定问题。

(二)句式1.广义的句式观陈望道(1932)把从句类角度划分出来的疑问句称为疑问句式。

张志公(1959)认为施动者作主语,放在动词前头,受动者作宾语放在动词后头,是一般的句式。

此外,他还提到“主动被动句式”“肯定否定句式”“相近的意思不同的语气的句式”。

吕叔湘(1979)按结构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主谓句也可以包括名词谓语句等,并且有“是”字的句子可以包括在主谓句内也可以不包括。

汉语的“句子”与英语的discourse

汉语的“句子”与英语的discourse

和语 意句 ,还是郭绍虞 的音句 和义 句 ,都摆脱 了西方 p ue.或者 “ g n fp ehb u d d t o d ass ” a e met sec o n e t e s s o ab h n
b ass 汉 语 的一个句子 可能相当于英语 的一个 y pue. ”“
句【 。句读的名称起于汉代 , m ] 但权威的解释始于唐 究 的成果 ,我们可 以梳 理出这样一条线索 :其一 ,汉
的解释见梁朝刘勰 的 《 文心雕龙 》 夫人之立 言 ,因 畴 ,其语句结构类似 于英语 中语篇 的布局 ,相 当于英 :“ 字而生句 , 积句而成章 , 积章而成篇 。章句说 中的“ 语 中所说 的 dso re ” 章” i us。 c
并非 “ 章节 ”或是 “ 落” 段 ,而是义句 ;“ ”则 是音 句 其次 ,从句子 的功 能来说 ,综合我 国汉语学者研
第2卷 第 3 7 期 21 0 2年 6月
天 中 学 刊
J un l f a z o g o r a Tin h n o
V_ . 7 NO 3 0 2 1 .
J un. O1 2 2
汉语 的 “ 子 "与英语 的 dsore 句 i us c
付 曜 辉
( 郑州升达 经贸管理 学院 外 国语言文 学系,河 南 郑 州 4 19 ) 5 1 1 摘 要:汉语的 “ 句子”不等于英语 的 sne c 。英汉 句子结构具有不 同的本质 ,英语是 以句子为取 向的,句 et e n
就语 气来说 是 四句 。古人分 为一章 四句 ,说 明以语气 语可 以隐去 ,谓 语 中的动词也可 以隐去 ,其结果 就造 为句 。 ”【 】 现代汉语将语气句称为 “ 小句” 而将语意 成句子定界 的模 糊化 、隐含化 。相 比之下 ,英语 句子 , 句模糊 地统称为 “ 句子 ” 9 8年 ,郭绍虞根据汉语 结构注重形式 的严谨 性。英语句子 以动词 为中心 ,以 。17

大学生英语写作语篇中的话题化研究

大学生英语写作语篇中的话题化研究

注意表 意 的语 言 。有 时 , 如果 语 境 已使所 指 对 象 明
确 , 么主语代词和宾语代 词就可 以不必说 出。 那
3. i e rwi n mo e me as t a a ty a . h T s y a l wi r d l h n ls e r l
分置 于句首。话题化 (oiaztn 指将句 子的一个 t clai ) p i o 构成成分移 至句 子前 面使 其充 当话 题 的过程 。主语 话题化是汉语 重意念 、 句子 以意念 为主轴展 开而使句 法 隐含化 的极 重要的机制 。
观, 而 英语 句 子 中常 以 物 或抽 象 观 念作 主 语。 因 Tak总结出英 语主语 的七个 特点 j( ) rs :1 主语代 表 的 是独立存在 的实体 ;2 主语 制 约句 中共 指 (O—rf () C e-
e ne , 括 代 词 、 身 代 词 和 零 回 指 ( u n — r c)包 e 反 n l aa l p o) ( ) h r ; 3 主语 制约动词 的一 致关系 ;4 主语是无标 ()
如:
1 T e e a e ma y g e t c a g s h p n d i . h r r n r a h n e a pe e n my
导 的主动结构形 式 ; 外 , 们还 过度 使用 某一 类 指 另 他
示语 , 导致话 题焦 点转 移 , 现 出 中介 语 发展 的共 性 表


英语 、 语的主语和话题 差异 汉
L & T o po i h m sn指 出 , 语 是 注重 话 题 (o i 汉 t c— p po iet 的语 言 , 为 对 立 面 , 语 是 注 重 主 语 rm nn) 作 英 (u jc — rm n n) sbet po ie t的语言 。具体 地说 , 语经常 J 汉

论话说结构的研究沿革

论话说结构的研究沿革
匹配 关系, 提 出了“ 范畴 系统 +匹配框 架” 研 究的新思路 。
[ 关键词] 话说结构; 研究沿革; 甲柏连孜; 霍凯特; 匹配关系
尽管“ 话题 ( T o p i c ) ” 是 近几 十年来 语言学界 的热 门话题 , 尽管 围绕话题 问题 研究 的文献 迭 出, 然
而关于话题研究 的历史沿革 , 尚无 一篇对 之系统 梳理 的重要文 献。不 了解 学术史 , 也就难 以提 出新 的研究思路 , 以推进“ 话说结构 ( T o p i c - c o m m e n t S t r u c t r u e ) ” 取得 突破性进展 。
象。当然 , 词序在 口语 中会 有变化 , 有 时为 了表
言来 说是必然 的; 第三, 句 法 分析 的三 层 观 , 语
法体 现 了逻辑 ( 语义) 、 t 2 , 理( 语用 ) 、 序列 ( 语
达特殊情感 , 先说 “ 目的” 而后 说 “ 起 始” 。维尔
熟悉 的语言仅限于西欧 , 自然不可 能 了解 到 , 有


话说结构研究 的欧洲先驱
作为话语表达功能 的分析概念 , “ 话题 ” 的探讨可 以追溯 到法国古 典学者维尔( We i l , 1 8 4 4 ) 的《 古 代语言和现代语言 的词序 比较》 。基于古今语言 的词序 比较和 日常语感 , 维尔提 出 , 一句话 的结构 形 式是靠形态变化表现 的 , 而一句话 的思考 过程是 通过词 语顺序 得 以体 现 的, 人们 的思考 过程 和话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N o v .2 0 1 3 / N o 6
语言 学研 究
论 话 说 结 构 的研 究 沿革
邱 雪玫 李葆嘉

“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思维模式对比——脱离语言外壳的英汉翻译

“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思维模式对比——脱离语言外壳的英汉翻译

“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思维模式对比——脱离语言外壳的英汉翻译郭雯【摘要】English-Chinese comparative stud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ilingual transferring,involving not only grammar but also thought patterns,whose major difference lies in that English is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and Chinese is topic-prominent language.Therefore,the difference may result in great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 and topic,the core issue in bilingual transferring,attempting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transferring by deverbalization,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the two thought patterns,thus making the translating text coherent and fluent.%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转换问题紧密相连,不仅涉及到语法,还有思维模式差异。

其主要差异在于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这两种倾向在表达方式上相去甚远,给翻译造成的困难尤其明显。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对比中"主语"与"主题"两个影响双语转换的核心参数,试图找出符合两种语言思维特征的译法,脱离语言外壳,正确处理好两种结构的转换,使译文语篇连贯流畅。

论情节对汉语话题链句子认定的作用

论情节对汉语话题链句子认定的作用

个 话题 链 , 话 题链 是 与英 语表 层 句子 相 当 的汉 语语 小 句具 有背 景特 征 , b小句 和 c 小 句构 成 了正 常 的 背
篇单位Ⅲ ” 的观点 , 下列三个话题链都应该认定为话 景 一 前景信息模式 。而该话题链 中的 a 小句 和 b 小 题链句子 。但是 , 如果这样认定 , 显然有悖 于原作者 句却不存在这种信息模式。如果话题链是个功能单 和我 们 的直 觉 。 位 的话 , a —b小句 群 似 乎不 构 成 一个 功 能 单 位 , 也 就 例1 . a祥 子 i 一 口 气跑 回 了 家。 i 抱 着 火, c 不 可认 定为 话题链 。若 a —b 小 句群 不是话 题链 , b小 烤了一阵, d 他i 哆嗦的像风雨 中的树 叶。( 《 骆 驼祥 句 中 的零形 式 又与 a 小句 的代 名词 同指 。假如 把 a — 子》 )
例2 . a 他 i 得慢 慢 的去 打 听 , i 先 不便 对 老 婆说
b小 句群 认 定 为话 题 链 , 这是 否 意 味着话 题 链不 像 句
子那样按照背景 一 前景模式来传递信息 , 而是依赖编 什么。c 回到 家 中, d虎妞正在 家里磕 瓜子 儿解 闷 码同指关系来传递信息 呢?但句子根据背景和前景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1 —1 2
基 金项 目: 2 0 0 8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论话题的延续 : 基 于话题链的汉英篇章研 究” ( 项 目编号 : 0 8 C Y Y 0 0 2 )
作 者简 介 :吴碧 宇( 1 9 6 9 一) , 女, 江西抚州人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 生导 师, 主要从 事语言学及应用语学研 究。
汉语句子的方式明显存在不足” - 6 j 。

生成语法中的汉语提升动词研究

生成语法中的汉语提升动词研究

6 5
曹逢 甫 ( 9 6) 19 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 , 认为提 升的部分 是话题 。他 把汉语 中的提升 动词 分为 四 类 :时态 动词 , 知情态动词 , 易动词 , 认 难 频率动
词。
释提升结构 。那提 升到底是格 驱使还是 由于 E P P
驱使 呢? 根 据最简方 案 的理 论 ,语 言从普遍 特征集 F 中选择 特征[] F ;再 组合 特征 [] F构成词库 L X;再 E
从词库 中选择词 汇矩 阵 L 1 i lr y ; A(e c r )再从 L x aa a A 中选择一个语段 ( hae 所需 的词项 ,构成词 汇 pr ) s 次矩 阵 L 1x a sb ̄ y) S(ei l u a a ,再将词汇次矩阵 L c S
映射 到表达式 。在 L A中,论元 就已经获得 了题元 角色 。C o sy( 0 0) h m k 20 认为 ,合并可 以分为纯粹
第2卷 l
第 9期
牡 丹 江 大学学报
M d n a g U v t t u a j n ni e i y i S
V . No o1 2l .9 S . ep 2 1 02
2l 0 2年 9月
文 章 编 号 : l0 .7 7 (0 2 90 6 —2 0 88 1 2 1 )0 .0 50
生成语法 中的汉语提升 动词研究
何 维
( 湘潭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湖南 湘潭 4 10 ) 1 15 摘 要 :本 文从 管约论和最 简方案 两个角度 分析汉语 中的提升 动词 ,总结 了管约论框架下学者对 汉
语提升动 词持 的不 同观 点 ,讨论 了提升 动词 的分类 以及 管约论 下的句 法位置 ,还从 最简方案的 角度分析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任玉华内容提要“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是1976年由美国人提出的。

主题与主语分属两个不同的平面。

一个句中可以有多个主题。

这一理论及其拓展观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非汉语为母语者对汉语中“把”字句等特殊句式句意的理解,从而拓展了它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理论的提出与实践意义1976年,美国人李讷(CharlesLi)和汤姆逊(San—draThompson)提出,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topic—prominentlanguage),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language)。

他们认为,主题和主语都是汉语句子的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语法地位。

给汉语语法学界长久以来进行的关于主语如何定论的问题以及主题和主语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启示,也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主题与主语的划分传统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不承认主题的独立句法地位,而主张句子中可以有多个主语,认为主语就是动作的参与者,经常是施事,找到施事就找到主语。

后来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施事不一定出现,而表工具、动量、处所、时间等都有可能是主语,扩大了主语的范围。

对主语最普遍的认识是:A.主语是名词性,但也不否认有谓词性(动词、形容词),例如“叫人看见多不好”。

B.汉语总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结合A看,在动词前名词性的就是主语。

但汉语动词前有时有多个名词性成分,表达不同语义,例如:“这篇文章,我的意见,最后一段,你最好补充点材料。

”王力先生认为:主语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主语定义。

而最通行的两种说法:一是主语是话题;一是主语是陈述对象。

按前一种说法,动词前名词性都可能是主语;按后一种说法,前几个也都可能是主语。

事实上,定义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CharlesLi和SandraThompson搞折中,提出把主语与话题分开,主张主题和主语都是汉语的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句法地位他们所以找到这种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汉语事实的影响。

名词类别对“N+N+ADV+ADJ”句式结构的影响

名词类别对“N+N+ADV+ADJ”句式结构的影响

名词类别对“N+N+ADV+ADJ”句式结构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8-20T15:20:34.077Z 来源:《品读》2018年1月下作者:汪李平[导读] 汉语“N+N+ADV+ADJ”句式虽常见于日常交际中,但“N+N+ADV+ADJ”句式的成分划分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N+N+ADV+ADJ”句式中包含的“双名词”结构导致这个句式可能有不同结构。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基金项目:本论文受2018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编号:YCSW2018124摘要:汉语“N+N+ADV+ADJ”句式虽常见于日常交际中,但“N+N+ADV+ADJ”句式的成分划分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N+N+ADV+ADJ”句式中包含的“双名词”结构导致这个句式可能有不同结构。

本文将在把名词分为有生命名词和无生命名词的分类基础上,对汉语“N+N+ADV+ADJ”句子成分进行划分,而后对所划分的成分进行相应的测试,最后尝试总结出名词类别对汉语“N+N+ADV+ADJ”句式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双名词”结构;句子成分;成分测试1.理论综述受西方语言学观的影响,大多数的汉语言学家对汉语句子下的定义和著名的西方语言学家下的定义极为相似。

赵元任把句子定义为“由停顿划定界限的言语片段”。

他还提到,“汉语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意义是主题和述题,而不是动作者和动作”。

六七十年代的大多数语言学家都接受乔姆斯基关于句子的假设,即汉语的句子可以定义为:S→NP VP,外加一系列的重写规则和转换规则。

这种做法的一个严重困难就是无法生成汉语的“双名词”句式。

转换生成学派的汤延池(1988)为与格设立了一类特殊的补足语,称为领属与格,他还观察到,与格和它的补足语的关系似乎限定在不可让与的(及身体部位和血缘关系)领属关系上。

人们通常把主题定义为话题,因为它是句子谈论的对象。

双名词结构中的两个名词通常是句子的主语或者主题。

曹逢甫(1990 /2005:137)认为:除补语外,述谓的其他成分都可以成为话题;就形式而言,副词和可以担任主语及宾语的名词可以当话题,但是其他哪些词语可以当话题,话题与主语的关系是什么,仍然不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