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变革与追求

合集下载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标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概述
一、引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计算机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及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旨在构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专业课程: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核心专业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机制。

3. 研究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设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多个研究方向的高级课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深度学习需求。

4.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科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自主进行科研探索。

同时,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各类编程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国际化视野
中国科大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有深度合作,提供丰富的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就业指导
学校设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企业参观、招聘会等服务,助力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

总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以其全面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式、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的视野,致力于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计算机科技人才。

ustc 硕士最长年限

ustc 硕士最长年限

ustc 硕士最长年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中国的一所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由中国科学院直接主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USTC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USTC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严格的学术要求和丰富的资源支持。

USTC硕士研究生的最长年限是一项重要的政策规定。

根据学校和国家的规定,USTC硕士研究生的最长年限是3年。

这是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学生,如有证明的特殊身份、社会实践或其他特殊情况,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年限的适当调整。

短暂的最长年限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

在这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学业任务,并深入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

首先,硕士研究生需要修习一定数量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获得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全面掌握。

此外,他们还需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验研究,并撰写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

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

这些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硕士研究生的最长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学业进展的要求和对学术能力的评估。

它提醒学生要高效利用时间,做好时间管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

同时,最长年限的设定也提醒学校和导师要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潜力。

学校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年限,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完成学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毕业。

总的来说,USTC硕士研究生的最长年限是3年。

虽然相对较短,但这也是一种对学生的督促和激励,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研究。

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办院模式与培养制度的早期探索

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办院模式与培养制度的早期探索

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办院模式与培养制度的早期探索作者:张志辉,江鉴,方黑虎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年第6期张志辉a,江鉴a,方黑虎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b.档案馆,安徽合肥230026)收稿日期:2015-09-21作者简介:张志辉(1970—),男,安徽颍上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江鉴(1990—),男,安徽安庆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硕士研究生.方黑虎(1975—),男,安徽枞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副馆长,副研究员.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创建于1978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建院初期,它依托中国科学院,实行“全院办院,院所结合”的办院模式,并在招生、培养和学位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做出了贡献。

本文梳理中科大研究生院建院早期(1978~1987)的史料,并探讨其办院模式和研究生培养制度,可为当下中国高校研究生院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办院模式;研究生培养;学位制度中图分类号: G649.29文献标识码: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研究生院创建于1978年3月,是经国家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科大研究生院的筹备与成立过程已有较为全面的研究。

[1-2]作为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在创建之后对办院模式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仅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中科大研究生院的档案史料,对其早期的办院模式与培养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

回顾这段历史,不仅对于总结我国研究生教育经验和成就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可为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院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院所结合”的办院模式探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是中科大从1958年建校以后一直秉承的办学方针,在建立研究生院的初期这一方针也得到了贯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全院(中国科学院)办院(研究生院),院(研究生院)所(研究所)结合”的办院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3)
高级软件工程(2.5)、高级网络技术(2.5)、高级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2.5)、软件工程实践(1.5)
选修课
(11学分)



Linux操作系统分析(2.5)、高级操作系统(2.5)
编译工程(2.5)、信息安全(2.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2.5)、并行计算(2)、移动计算/WSN(2)
电信软件工程方向
公共课
(6学分)
工程硕士政治(2)、工程硕士基础英语(3)
专业外语(Communication Skill(40,1)/日语(60,1))
专业
必修课
(15学分)
离散数学/组合数学/工程数学(3)
算法设计与分析(3)
高级软件工程(2.5)、现代通信网与下一代网络(2.5)、电信运营支撑与管理(2.5)、软件工程实践(1.5)
工程实践
(8学分)
开题报告(1)、中期检查(1)
毕业论文(6)
补修课程
凡本科为非理工科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如下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七选四),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说明:领域或综合类课程所选学分必须≥1。
选修课(11学分)



无线通信与网络(2.5)、J2EE企业运营信息化平台(2.5)、通信系统软件开发(2.5)、移动计算/WSN(2)
高级操作系统(2.5)、高级网络技术(2.5)、信息安全(2.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2.5)、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技术(2.5)、J2EE/.Net(2.5)、中间件技术/构件技术(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版)
根据全国应用统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的指导性培养方 案以及《关于转发<金融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 办〔2011〕34 号)精神和要求,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2019 版)》,制定本培养方案。
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答 辩应在研究生通过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评审并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之后进 行;由学院统一组织;具体要求参见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
鼓励硕士研究生通过申请学校资助、学院资助和导师项目资助等方式,参加 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听取不少于 10 场次学术报告 会,并得到报告会组织单位的认定和学科点的认可。
MSAE6402P
MSAE6102P
课程名称
研究生综合英语 日常交流英语 学术交流英语 科技论文写作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高等概率论
高等数理统计பைடு நூலகம்
线性统计模型 统计建模 非参数统计 统计计算 贝叶斯分析
纵向数据分析 生存分析 随机过程
属性数据分析 概率前沿讲座 统计前沿讲座 大数据决策 数字化商业模式设计与优
2
五、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共 2 学分,以考查为主。包括开题报告 2 学分。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经过广泛调研、系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拟 研究方向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所选研究课题应对 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与应用价值。研究生应就选题意义、 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础与条件、拟采取的研究 方案及可行性、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 导师同意后,进行开题报告,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经导师和指导小组严 格把关,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学院统一安排,第一轮开题报告通常安排在硕士研究培养阶 段的第二学期末或暑期内完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一所享有“双一流”和“985工程”双重荣誉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具有着悠久的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人文科学积淀,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高等学府。

作为一流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培养世界一流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致力于构建一支经过形成性培训和立体发展的“中国风”科技人才队伍,推出“USTC Talent Development Plan”,以发展当代中国实现“世界一流”的培养方案。

以“能力立足、提升贵族、创新体系”为重要理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培养方案建立在“三位一体”的培养思想和“全方位发展”的实施框架之上,以校会统筹,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培养方案。

一、能力立足,一流学习环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有众多优势学科和非常了不起的教职工队伍,通过开展全面的课程设置、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终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雄厚的培养基础。

教学团队的实力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为实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提升贵族,一流学术氛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断加大投入,设立了各类学术活动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导师计划”,尤其是通过实施扶持由研究生带动本科生、本科生培养顶层设计等方式,通过面向未来学习理念和实践活动,深入落实“提升贵族”和“全球联系”的培养理念,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术风气。

三、创新体系,一流创新积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创新型”大学发展战略实践为指导,以联合国家支持的科技创新中心(TIC)作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立院作为平台,以“科技创新池”和“专业技能池”作为支撑,以“知识课堂”为培训基地,构建起一套完整、有机的创新型大学发展体系,深度实施“一流学科、一流科技、一流课堂”的培养思想,推动学生步入正确的创新发展道路。

在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诸如提供全面的实习、实训、进修、科研实践以及各类培训机会,建立了健全的奖项体系,以扶持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结合我校特点,特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设立旨在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二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学校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倾斜。

学校统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其他研究生奖学金的名额分配、评审和发放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第二章奖励标准与条件第四条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第五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第三章名额分配第六条国家奖学金分配以学院为单位,在考虑各学院全日制研究生规模的基础上,突出对基础学科、重点学科倾斜。

第七条各学院根据《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与本实施办法开展本学院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工作。

第四章评审组织第八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研究生院、各学院研究生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

第九条学院在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会名单由研究生部推荐,并报校评审领导小组备案。

该评审委员会负责学院层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与组织实施。

第五章评审程序第十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

有意愿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本人应如实填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向学院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学院评审委员会确定本单位获奖学生名单后,应在学院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试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制度的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试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制度的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试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制度的暂行办法为更好地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自身规律,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有条件的博士点中试行硕博连读的培养制度。

一、培养方式(1)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一年半。

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为三年半。

由第一 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必须经过一次资格综合考核,资格综合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末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享受博士生待遇,由学校作为新录取的博 士生上报国家教育部备案。

未通过考核者,可以改做硕士学位论文。

不宜作硕士生培养者,应终止学习,发结业证书并分配工作。

(3)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指导方式既可采取导师负责制,也可采取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

(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论文工作的需要,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 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计划两部分。

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订出课程学习计划,通过综合考核后,订出学位论文计划。

培养计划经系审核后,报研究生院 培养处备案执行。

培养计划一式四份,研究生、导师、系和研究生院培养处各一份。

二、课程学习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42学分。

包括公共必修环节5学分,即教学实践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听学术报告1学分,作学术报告1学分。

在课程学习阶段除了完成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和博士学位课程外,根据各学科拓宽知识面的要求和研究生本人的特点,还应该选读一定学分的跨学科课程。

各类课程 学分分配如下:(1)政治理论课,72学时,记4学分;(2)英语6学分:第一学期(周学时5)为硕士生英语,4学分;第二学期(周学时7)为博士生英语,2学分;(3)硕士必修课程3-4门,10-12学分;(4)博士必修课程2门,4学分;(5)选修课3-4门,12-16学分;(6)公共必修环节5学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施研究生信息服务的重
要支撑机制。

它通过分布式信息、通信技术和系统的完善,实现了研究生信息的统一管理。

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各个学院提供数据支持,可以有效地实施研
究生教育体系、考试体署、学习资源分发等功能。

通过平台对学校及直属学院研究生信息
的统一管理,实现了不同学院的数据的集中收集与整合、信息的动态查询与共享、成绩查
询跟踪等操作。

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合理配置权限、认证机制,建立严谨的记录及验证机制,有效保
障信息的安全性。

它可以有效管理研究生的缴费、综合考评、考勤、绩点及账户余额等
等信息,实现人员信息和学业信息的全面管理。

另外,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还与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多个数据库系统连接,实现电子教师及电子班级的管理功能,满足教学、管理、
研究的需求,提供教学、科研的的数据及资源支持。

针对不同功能模块,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相应的应用模块,实现全过程信息管理。

它不必要手工编辑,不手工输入,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性,极大地节省了教师及职能
部门的管理成本。

研究生信息管理平台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及时有效,保证了研究生人员
教育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极大地改善了人员管理的工作效率。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

校研字〔2009〕285号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各院、系、直属单位,机关各部、处、室:为深化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研究生更好更快就业,学校研究制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现予印发施行。

特此通知。

二○○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主题词:研究生学籍 管理 规章 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政办公室2009年12月15日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第一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研究生更好更快就业,学校实行适度弹性的研究生学籍管理,特制定如下补充规定。

第二条对于硕士研究生:(一)修完所需学分,但未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以获得硕士研究生结业证书,参加就业,学校相关部门将给予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

(二)修完所需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但未达到授予硕士学位要求,可以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参加就业,学校相关部门将给予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

一旦其论文发表达到授予硕士学位要求,可申请硕士学位。

第三条对于硕博连读研究生(包括直博生):(一)转博当年不编制就业计划,转博后若要求提前就业,经导师同意,在符合硕士答辩条件下可先行参加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授予硕士学位,学校相关部门将给予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

(二)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可继续保留其博士研究生资格,培养类型转为在职定向培养(不享受基本助学金、住宿补贴与三助岗位津贴等)。

经过在职培养,达到授予博士学位要求(其用于硕士学位申请的课程学分与论文不能再用于申请博士学位),可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博士学位。

第四条对于各类博士研究生:(一)完成博士阶段学分培养要求,但未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以获得博士结业证书,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

(二)完成博士阶段学分培养要求,论文答辩通过,但未满足论文发表要求,可以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良好发展的标志之一,其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环境、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能够适应新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及培养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独立思考和发挥领导作用,有效发挥社会作用。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既注重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性的实践能力和能力的训练,以获得学术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形成一种深入、在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进行成果,以备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设置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理论培训主要围绕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统计学、元素化学、物理化学、数据结构、逻辑学等。

此外,USTC还设有许多实践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实验室设计、工程制作、设备运行等。

在USTC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下,研究生首先要完成学术学位的申请工作,然后完成学术学位的学习要求,并参加USTC的各项学习活动,另外,USTC还要求研究生参加学术论坛、技术讲座、参加学术期刊、校友数据库等,以增加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学素养,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USTC的专业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与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跨界的视角、创业及社会责任感。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出有创意及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能够满足中国社会未来科研需要。

中科大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中科大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中科大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中科大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又称中科大)开设的研究生专业之一。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课程。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研究项目、参与科研论文和专利的撰写,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软件开发、系统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知识。

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还需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完成硕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科研、教学、软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政策变革及实践发展历程、特征与趋势

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政策变革及实践发展历程、特征与趋势

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政策变革及实践发展历程、特征与趋势作者:李金龙,万明,裴旭,张淑林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李金龙a,万明a,裴旭b,张淑林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公共事务学院;b.研究生院,安徽合肥 230026)摘要:从政策变革及实践发展历程观之,六十余年来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经历了以“学研配合培养与集体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初创阶段、以“委托培养与产学研联合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以“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与国(境)内外联合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扩展阶段和以“联合培养体系构建与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深化阶段等四个时期,其在合作理念、合作动力、合作形态和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亦呈现多样化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

对此进行梳理剖析,有助于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施政布政,也有利于研究生联合培养相关主体育人树人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联合培养;四个阶段;政策变革;特征和趋势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2016-04-20作者简介:李金龙(1987-),男,河北邯郸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万明(1976-),男,安徽合肥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博士。

裴旭(1969-),男,安徽合肥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办主任。

张淑林(1956-),女,安徽阜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教授。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编号:2013Y08)历经六十余载,深契“科教结合、产学互融”高端人才培养规律与基本要求的“联合培养”已成为目前几乎所有研究生教育战略制定、政策施行、实践改革与发展创新的重心或要域。

在“联合培养”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和集体行为的当下,仍有一些疑问亟待解答,如“联合培养”何以能在铢积寸累中日臻完善并迭次跃升至今日之地位,其演进历程阶段如何划分,具备何种突出特征,未来发展趋势为何等。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研究生教育政策变革和实践发展历程入手,剖析脉络,体察轨迹,综纳特征,探究趋势,以为上述问题探寻出初步答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为规范我校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一、任课教师1.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应由教学、科研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

少数课程,经院(系)、室推荐,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以下简称“培养办”)同意,也可由教学效果好、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

对于初次讲授研究生课程者,其课程教学计划应由相应学科点组织审阅,教师需通过 院(系)、室组织的试讲后方可正式授课。

2.任课教师应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负责,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写出详细备课笔记,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课堂讲授应做到理论阐 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注意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3.为保证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凡列入课程表的课程必须按时开课。

任课教师不得随意停课、更改课程核心内容和授课学时。

因故要求停课或更改学时,必须于 该课程计划开课前一学期提出书面报告,经开课单位同意报培养办批准后方能作出安排。

4.为保证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任课教师因生病、出差等原因需要调整授课时间,要填写“研究生课程安排变动、调课申请表”,一周以内的,要经院 (系)、室主任批准,报培养办备案;一周以上的,要报培养办批准。

开课单位需及时将有关变动信息通知到学生。

若遇其它突发性事件,将视具体情况处理。

5.各院(系)、室若需外聘教师或返聘我校退休教师讲授研究生基础课程的,需填写“研究生课程拟外聘、返聘教员推荐表”,于报课程教学计划的同时,提交培养办审批后方可进行。

6.各院(系)、室应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了解各门课程的教学情况,听取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意见。

培养办将适时组织对各门课程进行 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和评估。

对有漏课、上课迟到或早退等行为者,按学校关于教学事故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二、课程管理1.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列出的课程(有课程编号的)是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和研究生选课的依据,开课单位必须按时开课。

中国现代教育国家科学技术大学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代表提案

中国现代教育国家科学技术大学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代表提案
编号: Y2010105 案由: 关于在教学楼和寝室主要进出口安装摄像头的建议 提案人、附议人: 吴博、刘小兵、陈凤贵 提案问题: 2008 年 9 月,微尺度 08 级研究生王同学,刚入校 1 周,放置于寝室内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 全部丢失,造成经济损失 3 万余元。 2010年 4 月 21 日,陌生女子进入 320楼多个女生寝室,并 长时间逗留闲逛。 最近的几年中, 在学生寝室里, 经常有陌生人进入并且在学生寝室内逗留, 造成同学们的担 忧,并发生严重的偷盗事件。 同样在期末考试复习的高峰期, 教学楼内也总有同学的笔记本电脑 等贵重物品丢失。给同学们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无可挽回的信息损失。 建议改进措施: 由校保卫处和学生处社区办联合, 可以在学生寝室和教学楼的重要进出中安装摄像头。 一方 面起到监控日常进出人员, 是否有可疑人物出入。另一方面,若有偷盗事件发生, 也可以协助公
编号: Y2010107 案由: 关于哲学专业开设 提案人、附议人: 欧开乾、王向前、高建煌 提案问题: 哲学作为一种核心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关系着国家当前的发展状态、取得成就的大小、国家的凝聚力大小、 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
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况且,物理作为科大的传统强势学科,与哲学研究的视角很相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代表提案答复
编号: Y2010101 案由: 关于校园内车辆过多问题的提案 提案人、附议人: 盛进、王辉、周帅 提案问题: 随着国家越来越富强, 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现在买车的学校教职工越来越多, 学校内的 车辆也越来越多, 由于校内没有专门的停车场, 校内的车基本上都是停在各个楼下, 如物理楼门 前,东区大礼堂门口等, 比较影响学校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午和晚间吃饭的时间, 正是学校教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机制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机制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机制实施办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本校”)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研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特色,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精英为目标的高水平研究生院。

为保证本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培养的优质化发展,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定义博士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机制,是指在本校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根据学生研究成绩及其他客观情况,结合学院和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要求,将研究生分流退出,由本校规定的其他院校继续培养的机制。

二、实施办法(一)分流退出的学生1、研究生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学院经考察,可以将其分流退出;2、研究能力不足,无法保证培养质量的学生,学院经考察,可以将其分流退出;3、研究方向发生变化,没有合适学科类别可供选择的学生,学院经考察,可以将其分流退出;4、其他涉及到学业考核的原因,学院经考察,可以将其分流退出;5、被宣布失联的学生,学院经考察,可以将其分流退出。

(二)继续培养的学校1、本校规定的其他院校;2、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3、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研究机构。

(三)分流退出的程序1、学院发现学生满足分流退出条件时,应当积极指导和辅导学生,为其分流退出提供便利;2、学院应当审核学生申请分流退出的材料,并在学校党委学工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与学生协商;3、学校应当审核学生分流退出申请,审核通过后,学生有资格向其他学校申请继续学业;4、学生分流退出后,仍可以继续在本校研究,符合本校的考试要求,可以获得本校的学位;5、学院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备学生分流退出情况,并及时做好学生的咨询和跟踪工作;6、学校应当及时向学院报备学生分流退出情况,并定期监测学生分流退出情况,按规定作出处理。

三、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面实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面实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面实施为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与项目实施经验,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我校创造性地设计与实施13种校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优秀新生奖、博士论文创优支持计划、学位课程建设计划、研究生学校、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国际学术交流支持计划、研究生访学支持计划、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计划、研究生学术论坛、导师研讨培训计划、困难研究生扶助计划等项目。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申请开始于今年六月份,研究生院立足于政策制定与宏观调控,在各学院对各个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评审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批准立项数达到329个。

我校校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侯建国校长、张淑林副校长对项目设计、启动、申报、实施等各个环节亲自部署,并组织落实。

目前各类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学校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项目为立即启动项目--立项即启动,包括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与学位课程建设等,此类项目的经费目前已经拨付到相关负责人,各类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第二类为实时启动项目,项目一旦实施即给予经费支付,目前此类项目有不少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包括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导师研讨培训计划、研究生学校、研究生创新基地等。

我校校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我校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创新举措,将形成有利于营造创新氛围,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导师、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我校对校内外优秀生源的吸引力。

研究生院2009年08月13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变革与追求
1983年5月27日,人民大会堂接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首批博士,在这18名博士中有7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早在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

30多年来,在我国自主培养博士当选的院士中科大博士占1/6,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大理科获奖比例居高校之首。

如今,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在国内研究生教育领域率先提出并成功施行了13年的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制度后,最近又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为此笔者来到这所一流高校一探究竟。

溯源:"中国最牛高校"的人本理念
在中国一流高校中,中科大成立的时间最短,可是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中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

它是全国高校,学费却比一些普通大学还要低。

各地考生报名踊跃,然而其"规模适度"的招生政策50年不变。

这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国最牛高校"。

中国科大的办学经费长期位列全国高校30多名,但综合实力却位居一流大学前列。

"低投入高产出"是中国科大的一个鲜明特点。

"其实并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不过是遵照常识和规律办事罢了,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导师为本,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的位置。

"中国科大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侯建国院士平静地说。

平实语言的背后是中国科大厚重人文理念的践行。

学校最初筹资安装输送暖气,奉行的原则是"先学生、后职工,先教师、后领导"学费标准在全国高校处于下游,教工收入在全国高校更不占优势,但却对全校学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奖、贷、助、补、减、免、生活援助等"组合式"助学体系。

熟悉中国科大发展变迁轨迹的人说,中国科大的发展是历经磨难而后生的奋斗史、创业史。

经历了南迁、"文革"等种种磨难的科大人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突围"意识,如何在中部欠发达地区吸引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学科研人员,是中国科大一直以来潜心修炼的"内功。

"
创新:科大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科大第四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工作会议上,学校就确立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

为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中国科大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多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包括:1996年起就在研究生中设立助学、助研、助管岗位,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待遇,消除学生投身学习、研究的后顾之忧;采取"本科-硕士-博士"、"本科-博士"等长周期培养模式,支持优秀学生攻读博士学位,确保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备人选资助基金,支持研究生开展创新活动;专门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中心",严把学位授予关;集中学校资源,建设了理化科学等5个研究生公共实验中心,为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大的研究生教育正是通过秉承"我创新故我在"和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使得该校的研究生成为国家科学研究的强大生力军:1999年以来,该校共有30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强大的师资背景和科研环境为高层次优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源头活水: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理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工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40%;是一所建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有两院院士30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含中科院兼职博导200多人),各类省部级创新团队17个。

最近5年来,该校有8项成果10次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入选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成果最多的高校,是国内有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的高校。

在"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中,10年来科大5学子4度折桂,名列全国第一。

这些斐然成就来自于该校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纯正学风和超强创新能力。


怪乎英国《自然》杂志曾撰文称中国科大是"招风的大树"。

培养机制改革"十六字"方针:为学生"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既是顺应外在整体变革的趋势,也是内在发展的自我诉求。

"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道出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副校长张淑林指出,"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一直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各种声音都有。

虽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具体做法不少学校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但这种变革趋势不可避免。

"
当然,促使中国科大改革的更主要原因还是内在发展的需要。

中国科大自成立以来一直被誉为"科技英才的摇篮",培养"科技英才"是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但现在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国内研究生教育办学经费明显不足,在校研究生的待遇偏低,已经影响到优秀学生在国内、在中国科大安心地学习、做科研。

从短时间来看,光靠学校自身力量增加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争取国家政策性支持和社会各界多渠道支持,建立多元的研究生奖助机制,提高研究生的待遇,为他们静心学习创造好的环境。

"总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为每一位研究生在纷繁浮躁的社会里'放一张安静的书桌',让研究生们能心无旁骛地汲取科学的养分,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储备更多的拔尖人才。

"侯建国校长说。

其二就是调动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问题。

在原先的机制中,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性未能充分挖掘。

"此次改革的总体思路,可以简化为十六字方针:分类实施,师生为本,质量为先,稳步推进。

"张淑林介绍。

"分类实施"首先包含本次改革对新老学生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案。

对于已经在读的原国家计划公费研究生,依然保持全免学费直至毕业。

2009年起,施行研究生学费奖学金制。

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委培生,以下同)全部享受全额学费奖学金(即全免学费)。

所招收的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占全校的70%左右)享受第一学年的全额学费奖学金;小部分享受第一学年的半额学费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入学一年后经考核优良者,均可获得第二学年的全额学费奖学金。

其次,在奖助体系设置和学费奖学金的分配方面,学校充分考虑了各学科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分类设计改革实施细则。

"师生为本"指既要通过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待遇,为广大研究生安心学习创造好的环境;又要让研究生导师在助研岗位设置和岗位考核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

所增加的助教岗位津贴,全部由学校经费支出;所增加的助研岗位津贴,已在读研究生则全部由学校经费支出。

为保障研究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学校要求各培养单位在学术型的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必须设置"三助"岗位资助,改革后,新的"三助"岗位津贴标准已有明显提高;对于优秀的研究生,鼓励教学部门和导师另外提供高于岗位津贴的额外补助,额度不限,"上不封顶"。

导师在助研岗位等级设置和考核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助研岗位等级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学业、科研表现确定。

同时,学校还将增加更高津贴标准的助研岗位等级,供导师选择设置。

"质量为先"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的核心目标。

通过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形成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更多创新成果。

"稳步推进"是因为此次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稳妥推进,要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根据学校部署,该校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将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是已对2008年及以前入学的研究生"三助"岗位制度实施改革,提高了在读研究生待遇。

第二步是在2009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中实施全新的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方案,学校出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奖助基金实施办法》,完善了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

第三步是通过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改革,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建立起基础研究型与职业应用型并举的研究生教育分类体系。

侯建国校长指出,这场改革虽然发轫于改善研究生待遇,但改革最终的落点是全面整合、改进、协调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体制。

"奖助制度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一个切入点,我们要做的是从改革'三助'岗位制度入手,构建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协调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