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理论非常丰富,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意逆志”,即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种观点强调了读者的主体性,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理解和解读作品,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效果。

然而,这种观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文学创作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不应该随意发挥。

他们认为,如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能会导致对作品的误解和歪曲。

【乙】实际上,文学创作和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

一方面,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希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诠释。

这种互动过程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解读。

那么,如何处理作者意图与读者解读之间的关系呢?我们认为,一方面,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尽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1. 下列关于“以意逆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B. 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不应该随意发挥。

C.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理解和解读作品。

D.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尽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下列关于文学创作和阅读互动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

B.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诠释。

C. 文学创作和阅读是一个简单的互动过程。

D. 这种互动过程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解读。

高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高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恍若隔世(wǎng ruò gé shì)B.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C. 惊愕不已(jīng è bù yǐ)D. 恍如隔世(huǎng rú gé shì)答案:C解析:A项“恍若隔世”应为“恍如隔世”,B项“雕梁画栋”字形、字音正确,D项“恍如隔世”应为“恍若隔世”。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性格开朗。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勇敢地跳进了深不见底的海里。

C. 为了实现梦想,我们每天都要努力奋斗。

D. 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答案:C解析:A项中“不仅”和“而且”连接的成分不对称;B项中“深不见底”用词不当;D项中“通过”和“使”造成句子成分残缺。

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答案:B解析:A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C项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D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章回体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历程的神话小说,作者是吴承恩。

D.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梁山好汉起义的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答案:C解析:A项中《红楼梦》的作者应为曹雪芹,B项中《三国演义》的作者应为罗贯中,D项中《水浒传》的作者应为施耐庵。

5. 下列关于文言文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A. 翻译文言文要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B. 翻译文言文要注意保留原文的语气和风格。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骥伏枥。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答案:A解析:成语“老当益壮”意为年纪虽大但精神更加旺盛,形容老年人精力充沛。

B选项中的“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但与精力充沛不符。

C选项“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很熟悉,D选项“老态龙钟”形容老年人动作迟缓,精神不振,均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C.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答案:D解析:A选项中“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去掉“使”。

B选项中“不仅”和“而且”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这次活动”之后。

C选项中“这次活动,不仅”缺少主语,应去掉“,”。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1)千里共婵娟。

(2)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分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 tuó)蹊跷(qī qiāo)倔强(jué jiàng)B. 踌躇(chóu chú)瞠目(táng mù)踽踽独行(jǔ jǔdú xíng)C. 峥嵘(zhēng róng)踯躅(zhí zhú)缱绻(qiǎnquǎn)D. 踟蹰(chí chú)徜徉(cháng yáng)饕餮(tāo t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大家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不得不推迟进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主要描写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

C.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忠臣,刘备是奸雄。

D. 《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他最终成为唐僧的徒弟。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7.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诗句。

高中最新试题语文答案及解析

高中最新试题语文答案及解析

高中最新试题语文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āo)矜持(jīn chí)诘难(jié nàn)B. 踌躇(chóu chú)剽悍(piāo hàn)蹂躏(róu lìn)C.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踽踽独行(jǔ jǔ dúxíng)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rén)踯躅(zhí zhú)答案:C解析:A项中“矜持”应读作“jīn chí”,B项中“剽悍”应读作“piāo hàn”,D项中“咄咄逼人”应读作“duō duō bī ré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C. 这本书的内容简明扼要,语言生动形象,很受读者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答案:C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使”;B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重复,应去掉一个;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己亥杂诗》)(2)“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2)大漠孤烟直三、阅读理解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采取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雕梁画栋(diāo)B. 惊鸿一瞥(piē)风驰电掣(chè)C. 瑶台玉宇(yǔ)雕虫小技(cháo)D. 青出于蓝(lán)落英缤纷(bīn)答案:B解析:A项中“雁”应读作“yàn”,C项中“雕”应读作“diāo”,D项中“蓝”应读作“lán”,故选B。

2.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B.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从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答案:D解析:A项中“我觉得”应改为“我认为”,B项中“虽然”应放在“他”之后,C 项中“通过”或“使”应去掉一个,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到自动驾驶、无人配送,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②人工智能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③一是数据安全。

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和学习,而这些数据往往涉及个人隐私。

如果数据泄露,将给个人带来严重后果。

④二是算法歧视。

人工智能的算法可能会存在偏见,导致对某些群体不公平对待。

例如,一些招聘平台使用算法筛选简历,可能会无意中排除掉某些性别、年龄或地域背景的人。

⑤三是失控风险。

人工智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测的行为,甚至失控。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可能无法及时做出反应。

⑥那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风险呢?⑦首先,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企业和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蹒跚(pán)呱呱(gū)B. 踌躇(chóu)缄默(jiān)饕餮(tāo)C.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D.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答案:C解析:选项A中“呱呱”应读作“gū guā”,选项B中“缄默”应读作“jiān mò”,选项D与C相同,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加强语文教学,增加课外阅读。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答案:D解析:选项A中“加强语文教学”和“增加课外阅读”并列不当,选项B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成分残缺,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

二、填空题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文中的名句,请填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解析:此句出自《滕王阁序》的开头,描述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

同时,她又具有一种脆弱和敏感的特质,经常因为情感的波动而感到悲伤。

林黛玉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她在贾府中显得与众不同,也为她的命运增添了许多悲剧色彩。

四、论述题1. 试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出自孔子,意思是说,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和实践,这样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C. 缱绻(qiǎn quǎn)叱咤(chì zhà)D.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这让我们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的一篇是:A. 《左传》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5.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的诗句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高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高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解析1. 题目: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选项中,“蜷缩”应为“蜷曲”,B选项中,“翩翩起舞”应为“翩翩起舞”,C选项中,“婉约”应为“婉转”,D选项中“淅沥”字形、字音均正确。

2. 题目: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是()答案:C解析:A选项中,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人”;B选项中,句式杂糅,应将“为了”改为“因”;C选项中,逻辑错误,应为“只要……就”;D选项中,语序不当,应将“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互换位置。

二、现代文阅读解析1. 题目: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C选项中,文章并未提到作者在国外的经历,而是主要讲述作者在故乡的生活。

2. 题目: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D选项中,文章通过描写故乡的景物和人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解析1. 题目:下列句子中,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C选项中,停顿应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 题目: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B选项中,文章并未提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惋惜之情。

四、作文解析题目:以“岁月如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解析:本文以“岁月如歌”为题,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和感慨。

开头部分,作者以“岁月如歌,时光荏苒”为引,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接着,作者从童年、青春、中年三个阶段,分别描述了岁月带给自己的变化和感悟。

在童年部分,作者回忆了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纯真岁月的怀念。

在青春部分,作者描述了学业、爱情等方面的经历,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拼搏。

在中年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阐述了岁月对人的磨砺和成长。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以“岁月如歌,人生如戏”为总结,再次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

语文高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潇洒(xiāo sǎ)沉默(chén mò)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B. 妩媚(wǔ mèi)氤氲(yīn yūn)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C. 奔腾(bēn téng)磅礴(bàng bó)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憔悴(qiáo cuì)沧桑(cāng sāng)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学校活动中表现突出。

B. 通过这次比赛,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也为团队赢得了荣誉。

C.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不得不推迟,这让许多观众感到遗憾。

D. 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仍然需要更加努力。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顽皮的孩子,在夜空中嬉戏。

B. 河水像一面镜子,倒映着两岸的风景。

C.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D. 那朵云彩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5. 下列词语中,与“才疏学浅”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学富五车B. 博学多才C. 知识渊博D. 才高八斗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晨雾中的老街①老街位于一个城市的老城区,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只有一排排低矮的房屋,一条狭窄的街道,以及一群生活在老街上的居民。

语文高中试题讲解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题讲解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题讲解及答案【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中“举头望明月”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一】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 “举头望明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3.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

【试题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4-6题。

鲁迅在《阿Q正传》中,通过阿Q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4. 鲁迅在《阿Q正传》中,通过阿Q的形象,揭示了哪些社会问题?5.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如何体现的?6. 《阿Q正传》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答案二】4. 鲁迅在《阿Q正传》中,通过阿Q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残余、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不公等问题。

5. 阿Q的“精神胜利法”体现在他面对失败和屈辱时,总是通过自我安慰和幻想胜利来逃避现实。

6. 《阿Q正传》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在于,要正视社会问题,勇于自我反省,追求真实的进步。

【试题三】根据题目所给的文言文段落,回答7-9题。

文言文段落:(此处假设有一段文言文)7. 这段文言文的作者是谁?8. 请解释文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9. 这段文言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思想?【答案三】7. 这段文言文的作者需要根据具体段落确定。

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是,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治理国家,最终实现世界的和平。

9. 这段文言文体现了作者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思想。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讲解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文言文,语文学习都要求我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领悟语文的魅力。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理解1.大汉谈恋爱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于大汉和柔弱女子的传统理念进行颠覆,展现出了崭新的恋爱观。

大汉具备了思想、情感极其丰富的内心,有一种深厚的柔情蜜意,与传统印象中的大汉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通过这样一种艺术手法,引导读者去思考对于男女关系的普世价值观,提倡平等、尊重、包容的恋爱方式。

2.《岳阳楼记》的诠释《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岳阳楼的雄伟壮丽、历史沉淀以及人文风情。

文中语言优美,行文雄浑,透露出对于岳阳楼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刻理解。

通过这篇文章的解读,读者能深入了解岳阳楼所具备的文化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作文话题:谈谈你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蕴含着文人们的情感、智慧和哲学思考。

我认为,古诗词是一种具有深刻意蕴的文字形式,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学遗产。

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含蓄意境,常常能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每一首诗歌背后都蕴含着诗人的真情实感,有时是豪情壮志,有时是柔情似水,使人在阅读之余,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同时,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当代社会,尽管生活步入现代化,古诗词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读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自身的人文素养。

同时,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养料,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起伏。

因此,我认为,古诗词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启迪人心、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

我们应当珍视古诗词这一瑰宝,通过细细品读,感悟古人情怀,汲取智慧滋养,使之成为我们心灵的一片净土,为社会纹理注入更多温暖和力量。

三、综合题请根据《红楼梦》中所涉及的人物和情节,谈谈你对《红楼梦》的解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封建王朝衰落的历史写照。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试题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dòu)读.书(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B.经传.(zhuàn)传.道(chuán)从.师(cóng)从.兄(zóng)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D.苌弘.(cháng)长者.(zhǎng)近谀.(yù)须臾.(yú)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道德学问。

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或师焉,或不焉⑤不耻相师⑥孔子师郯子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余嘉其.能行古道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C.惑之不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于此乎出其皆人也远矣出其古之圣人,B.⎪⎩⎪⎨⎧••矣惑则耻师焉于其身也惑孰能无人非生而知之者,,,C.⎪⎩⎪⎨⎧••之习六艺经传皆通其句读者习授之书而彼童子之师,D.⎪⎩⎪⎨⎧••之不复可知矣道师也固先乎吾道其闻生乎吾前,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通过这次讨论,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错误。

答案:C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D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吗?B. 你怎么能不知道呢?C. 你不知道吗?D. 你应该知道的。

答案:B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孟浩然B. 王之涣C. 李白D. 杜甫答案:A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游园不值》答案:D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A. 《静夜思》B. 《望月怀远》C. 《月夜忆舍弟》D. 《春江花月夜》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学习非常刻苦。

C. 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D. 他的成绩名列前茅。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__》。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__。

高考语文卷子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卷子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卷子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箴言(zhēn yán)C. 迸发(bèng fā)D. 恣意(zì yì)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讲座,使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吸引了众多读者的阅读。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答案:D3-10. (类似题目,略)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其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屈原1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其主要的分类方式,其中“雅”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宫廷正乐13-14. (类似题目,略)三、阅读理解(共24分)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问题:(1)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6分)答案:(略)(2)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6分)答案:(略)1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问题:(1)请分析文中“她”的性格特点。

(6分)答案:(略)(2)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6分)答案:(略)四、作文(共30分)17. 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有真情实感。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撰写)五、文言文阅读(共20分)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内容略)问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6分)答案:(略)(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答案:(略)(3)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体现了哪些传统美德?(8分)答案:(略)六、古诗词鉴赏(共20分)1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情景交融。

8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挥联想与想象,把下面两句诗改写成一段以描写为主的文字,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50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内容,扩展画横线的句子。

不超过60字。

城市书展,对外展现城市精神,对内体现市民素质。

逛书展,书香扑面而来,那氤氲的文化氛围具有无穷魅力,感染着整座城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揣摩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把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扩展文字不超过60字。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烟火”和“烛火”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不超过5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扩展下句,要求用三个比喻句描写出“秋叶”的情状,字数50字以内。

山谷中,溪流边,满眼是缤纷的秋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一江春水”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字左右,要求语言通顺、生动,感情鲜明。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làng)胸无点墨(diǎn)B. 雅俗共赏(shǎng)青出于蓝(lán)C. 水落石出(shí)汗牛充栋(dòng)D. 雕梁画栋(diāo)碧血丹心(dān)答案:D解析:A项中“落雁”应读作“luò”,B项中“雅俗共赏”应读作“shǎng”,C 项中“汗牛充栋”应读作“dò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行业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

C.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对于这个成果,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D.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

答案:B解析:A项中“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成分残缺,应改为“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C项中“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们终于把这个项目完成了”;D项中“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语序不当,应改为“她不仅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而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句是:A. 雨后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B.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在树叶上,闪着金色的光芒。

C. 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D. 花园里,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平实的描述,而D项“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他的诗作《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B.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C.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D.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答案:A解析:在选项A中,所有加点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蹉跎”的“蹉”读作cuō,“恣意”的“恣”读作zì,“箴言”的“箴”读作zhēn,“舶来品”的“舶”读作bó。

其他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是我们班的榜样。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答案:D解析:选项D中的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

而其他选项中,A项缺少主语,B项语序不当,C项否定词使用不当。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答案:B解析:选项B中,鲁迅的代表作《呐喊》《彷徨》是正确的,但鲁迅并非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A. 诣:前往B. 谒:拜见C. 诘:追问D. 谤:批评答案:(1)A. 前往 B. 拜见 C. 追问 D. 批评解析:在文言文中,“诣”通常指前往某地,“谒”指拜见某人,“诘”指追问,“谤”指批评或指责。

高考语文全部试卷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全部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潜移默化B. 畸形畸型C. 纷至沓来纷至踏来D. 殚精竭虑殚精竭力答案:D解析:选项A中,“潜移默化”应为“潜移默化”,字形错误;选项B中,“畸形”应为“畸型”,字形错误;选项C中,“纷至沓来”应为“纷至踏来”,字形错误;选项D中,“殚精竭虑”和“殚精竭力”字形、字音都正确。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C.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分析。

D.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答案:C解析:选项A中,“一直名列前茅”与“对他赞不绝口”搭配不当;选项B中,“发挥得非常出色”与“为班级赢得了荣誉”搭配不当;选项C中,“非常复杂”与“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分析”搭配恰当;选项D中,“充满了激情”与“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搭配恰当。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诗中“冰心”一词,常被用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质。

在古代,冰心不仅是高洁品质的象征,还寓意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乙】冰心是水凝固而成的,它晶莹剔透,纯净无瑕。

冰心具有很高的熔点,这意味着它不易被外界因素所改变。

在我国古代,人们将冰心视为纯洁的象征,认为只有拥有冰心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

【丙】然而,冰心并非天生就具有。

它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古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拥有冰心,就必须具备以下品质:正直、廉洁、勤奋、谦逊。

这些品质就像冰心一样,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和培养。

【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冰心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

其次,我们要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内心的宁静。

语文试题的难题及答案高中

语文试题的难题及答案高中

语文试题的难题及答案高中一、阅读理解阅读下列古文,回答1-2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请解释文中“政通人和”的含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文中“政通人和”指的是政治清明,人民和睦。

这在文中起到了突出滕子京治理巴陵郡政绩的作用,为后文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提供了合理性。

2. 作者在文中提到“增其旧制”,这里的“旧制”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旧制”在这里指的是岳阳楼原有的规模和样式。

作者提到“增其旧制”,意在说明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时,不仅恢复了其原有的风貌,还进行了扩建和美化,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二、文言文翻译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答案: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只希望能够在混乱的时代中保全性命,并不追求在诸侯之间出名。

三、写作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也变得日益严重。

请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

写作要点:- 阐述个人隐私的重要性- 分析信息泄露的原因- 提出保护个人隐私的建议范文摘要:在现代社会,个人隐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隐私不仅是个人尊严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侵犯了个人的合法权益,也对社会秩序构成了威胁。

信息泄露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技术漏洞、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部分人的道德缺失等。

为了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我们应当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以及加强技术防护等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我们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也考察了他们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东省的一部分。

”日本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说:“中国的沿海线,北从辽东半岛起到南沙群岛约一万一千公里,加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达二万公里。

”①②③④4、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2012年为杜甫诞辰1300周年。

然而3月,当我们正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对此,网友、学者有的反对,有的赞成。

请说明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并从多个角度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

父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

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

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

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

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

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

”因复备言其计。

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

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

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

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

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

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

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诏下公卿群臣议。

大司徒侯霸等曰:“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

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

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

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选自《后汉书·李王列传》,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当:认为适当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C.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节:节操D.每幸.南阳幸:驾临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以.此不乐为吏②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B.①是为.宁平公主②征通为.卫尉C.①及相见.,共语移日②特见.亲重D.①因.复备言其计②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通在王莽为政时不愿为官,自免而归,就是因为平素听到李守所说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话“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B. 最初光武帝与李通相见之时,两人很有共同语言。

但光武帝对李通并不完全信任,而且还对他心存戒备,这说明光武帝很谨慎。

C. 李通能守能征。

光武帝出征之时让他镇守京师,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围剿汉中贼寇,并最终击溃了敌人的援军。

D.尽管光武帝对李通器重,优待有加,但在天下大略平定以后,李通还是以病为由,上书乞身告退,但没有被皇上接受。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3分)(2)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3分)(3)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泊盱眙[唐] 常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宵外,谁堪羁旅情。

(1)第二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4分)(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2分)(3)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试作简要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

《史记•高祖本纪》(3)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4),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仲列传》(5)座中泣下谁最多,。

《琵琶行》(6),,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塘栖丰子恺①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

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

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

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

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

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

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

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

从我家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

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

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

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③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

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

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

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

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

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

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

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

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

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

此桌约有二尺见方,叉麻雀也可以。

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象一间小小的客堂。

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

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

(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

)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

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

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

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

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

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

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

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

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

“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

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

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

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

若是壮士、莽汉,像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

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

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

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

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

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

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

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

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

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赏析塘栖的酒家。

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

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

塘栖枇杷是有名的。

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

⑤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

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

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

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

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

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

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

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

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

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

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选自《缘缘堂随笔集》)11、请对第④段画线句“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作简要赏析。

(4分)12、作者游塘栖,乐在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乐”的具体表现。

(4分)13、文章开头和结尾先后谈到日本作家夏目簌石,请简要阐述作者引用“夏目簌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14、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探究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哪些情怀?请简要阐述。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读《荀子》胡可涛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很多人知道这一点,却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

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妨看看《荀子》,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

《荀子》一书的主要篇章为荀子所作,部分篇章为弟子所作,全书也由弟子编辑而成。

西汉时期,刘向最早对其进行整理校雠,将原来的322篇,删定为32篇,唐代的杨絫则是第一个给《荀子》作注的人。

到了清代,伴随着荀学的研究热潮,出现了很多《荀子》的注释本,其中以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为最佳。

荀子是战国后期最重要的学者,但他的“传经”之功却常被忽视。

荀子为传播中华文化经典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清儒汪中所言:“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

”而且,荀子对汉初学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应该说,荀子是最早系统阐发礼乐问题的思想家,是礼乐理论的文化奠基者。

在《荀子》中,《礼论》和《乐论》集中探讨礼乐问题,其他诸篇则与之相辅翼。

要理解荀子的礼乐理论,还得从他的人性论说起。

荀子主张“人性恶”。

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

如果顺从人的本性,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互争夺,社会将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

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圣人制礼作乐,教化民众。

“礼乐”文化发轫于带有宗教意味的祭祀活动。

礼是祀神的仪式、规则,而乐则是祭神时配合的歌、舞、乐的总称。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礼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以及规范的总和。

礼乐本为一体,乐是礼的组成部分,并为礼所规定。

礼乐是人类效法天地,因乎人情的产物。

不过,它们之间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道德教化、人文关怀的功能:首先,“礼别异”。

“礼”是确定社会的等级名分和伦理秩序。

礼起源于对于社会人群物质欲求合理分配的需要。

通过礼,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名分,然后依照等级名分来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