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1
【原创】2014届高三二轮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点+易错题+模拟题+真题全解析)名师推荐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知识点拨+易错题+模拟题+真题)专题之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续表2.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认识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施仁政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论。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易错知识点大总结1.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否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2.老子(道家学派)与墨家学派(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3.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是对先秦“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先秦儒学的新改造,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体系。
【例题巩固】(甘肃省兰州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
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考点1及答案
: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考点开篇语考点题一题面:我国古代有一位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依据。
该者应该是()A .韩非子B .孟子.董仲舒D .朱熹题二题面:秦汉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文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 .①②B .②④.①③ D .③④题三题面: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性”的生活秩序题四题面: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明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孔子B .董仲舒.朱熹D .陆九渊题五题面:自汉至唐,儒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念深入人心.程朱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日益兴起题六题面: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 .①②③B .①②④.①③④ D .②③④题七题面: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题八题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训宗规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分析
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分析2014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高考历史卷,在题型设置和试卷结构方面和去年一样,试卷不偏、不怪,在重视大多数考生的同时,又注意区分度,显得中规中矩。
充分体现出了历史教学的人文化、史实联系实际、古为今用的思想特征。
一.试卷联系实事热点,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映在选择题中,考查了文化对于政治的作用,影射我国当代的文化建设;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目前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在本次考试中,民主政治的考查在29、32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今年恰逢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而近几年来,随着钓鱼岛、东海防空识别区等问题日本屡屡挑战中国主权,中日关系紧张,这个成为了今年考试的一个重点,其中有一道选择题和两道选修材料题都涉及到了中国的抗战,总分值占到了34分,占卷面成绩的三分之一;国际政治上面,考到了欧盟的扩张,其中乌克兰局势,和欧盟有着很强的联系,是今年的国际热点问题。
通过分析,我在最后一节课给高三写了六大方面的考试热点预测(分别是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经济全球化和恐怖主义;苏联的形成及其解体;新航路开辟对于亚非拉的影响;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战后日本的崛起及日中关系),纵观全部的考点,我写的这六个方面中,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经济全球化、战后日本崛起及日中关系,在全国卷2中,居然考了近40分。
二.试卷特色分析今年的高考试卷中,选择题方面,所给材料迷惑性都不大,基于基础但是又高于基础,照顾大面积的学生又有区分度,难度都不算大,也没有难偏怪的题目。
考点也都是高中历史的主干知识点:奴隶制王朝的特点,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及儒家思想,欧美代议制,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等。
材料题方面,40题考查的是清朝以来对于东北地区的管理以及后来的闯关东,《尼布楚条约》签订对东北的影响,核心是人口的流动对于地区的影响,这和我国目前富人移民有联系。
41题是图表题,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对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传播与发展的认识问题,一则考查我国当代对外思想认识的变化,二则考查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这个题所给的图表,居然和云南省二次省统测的41题的题型完全一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4高考历史热点难点演练: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7.考查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8.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
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9.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10.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
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11.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十五):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强化】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大变革 ( )。
2.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低下,经济凋敝 ( )。
3.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 )。
4.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具有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的特点,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
5.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本质是封建大一统思想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 )。
7.理学中积极的思想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
消极影响有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 )。
8.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分歧在于对世界万物的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天理”,而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存在于人心( )。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10.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经世致用”()。
答案1.√ 2.√ 3.√ 4.√5.×正确答案: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本质是君权神授思想6.√7.√8.√9.√10.×正确答案: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工商皆本”【易错、易混、误区盘点】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有哪些?答案“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什么?答案“因材施教”。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什么?答案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4.诸子百家中,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两位思想家是谁?答案孟子和荀子。
5.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把他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什么?答案荀子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的主张。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012新题赏析二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012新题赏析题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题2: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题3:“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题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题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题6: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
11世纪“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A.葛洪B.沈括C.宋应星D.徐光启题7: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一部著作记载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这一数学著作应该是()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缀术》D.《齐民要术》题8: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3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含解析)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3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含解析)【名师综述】1.本专题重点问题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儒学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特点;李贽和三大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汉字、书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艺术成就。
难点主要是分析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涵及地位;探究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2.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古代科技尤其是四大发明、书画艺术、京剧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就,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
从高考命题来看,题型多样,材料呈现形式新颖,情境化趋势很强。
从考查内容上说,考查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积极影响,儒家是中的合理成分(仁、德治、民本思想、教育思想),董仲舒对儒学学的发展(原因、方式、表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影响,宋明理学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主张,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在反封建专制方面的主张及影响等。
从考查的能力要求上说,注重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试题的考查广度来说,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让题目出彩,试题角度的多元化趋势加强;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现了历史的时代功能。
3.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注意结合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
特别注意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儒学演变的四个重要阶段。
结合政治史、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一(1)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013新题赏析题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题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题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题4: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题5: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影响女性地位的关键原因是( )A.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B.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C.主流思想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租佃关系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需求题6: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
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
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题7: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一 中西古代文明史第四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彷徨——明清(鸦片战争前)
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四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彷徨——明清(鸦片战争前)一、单项选择题1. (2013·惠州四模)从宋代到明清,政府出台越来越严厉的措施,防止“冒籍”,打击“科考移民”。
其目的是( )A. 维护分封制B. 复兴宗法制C. 削弱地方势力D. 加强专制集权2. (2013·东莞调研)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
”这里的“阁臣”是指( )A. 秦朝的三公B. 唐代三省长官C. 明代大学士D. 清朝军机大臣3. (2013·广州二模)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
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
该机构是( )A. 军机处B. 内阁C. 议政王大臣会议D. 南书房4. (2013·海南卷)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 )A. 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 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 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5. (2013·深圳调研)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 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 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 商品化趋势明显D. 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6. (2013·汕头检测)17世纪以后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不包括( )A. 农耕经济的繁荣B. 政局的相对稳定C.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D. 科技水平的提高7. (2013·广东六校联考)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和科技文化
高频考点聚焦训练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和科技文化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3·河北一模)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 君主意志B. “爱人”之心C. 内心自省D. 礼乐规范2. (2013·石家庄一模)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这表明儒家主张( )A. 藏富于民B. 勤俭节约C. 忠孝为本D. 国富民贫3. (2013·深圳一模)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
”下列属于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有( )①三纲五常②因行称义③天赋人权④君权神授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4. (2013·佛山二模)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 汉朝B. 魏晋南北朝C. 隋唐D. 宋朝5. (2013·河南六市一模)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6. (2013·潮州调研)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 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7. (2013·宜宾一模)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精讲与点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点拨〗宗法臸与分封臸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臸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臸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臸,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臸是以宗法臸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臸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点拨〗三省六部臸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臸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臸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臸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臸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臸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臸,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臸;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点拨〗宋明清加强君主专臸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臵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臵军机处,君主专臸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点拨〗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臸(西周)、郡县臸(秦)、郡国并行臸、文官知州通判臸(宋)、行省臸(元)等重要臸度。
(2)由分封臸到郡县臸,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臸到行省臸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训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经典精讲1及答案
: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经典精讲题1:“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题2:“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致良知 D.穷格物题3:我国古代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普遍重视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论体系题4:四位生在做研究性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②③④ D.①②题5:著名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
”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史记》 B.《汉书》.《上林赋》 D.《阿房宫赋》题6: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201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总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一.选择题1.(2014北京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2.(2014广东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3.(2014江苏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4.(2014江苏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5.(2014大纲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6.(2014山东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7.(2014新课标I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又大规模地“灭佛”。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考点2及答案
: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考点考点题一题面:有者评论战国时期某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派是()A .儒家B .道家.墨家 D .法家题二题面: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的主旨③智者派的主张④百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 .①③B .②④.①②④ D .①③④题三题面: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题四题面:顾炎武在《郡县论》中写道:“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赐予)土而封之国。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
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其意图是()A .倡导分封制B .否定郡县制.否定中央集权D .批判君主专制题五题面: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中国文的地域性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题六题面:该书体例完整,内容涉及元朝11个省,力图对整个农业生产作系统全面的论述。
据此判断,该书是()A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B .王祯《农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D .氾胜之的《氾胜之书》题七题面: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全书”,主要是因为()A .记载的药物种类多B .分类的方法先进.涉及的领域广泛D .世界影响巨大题八题面:“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士家不道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古代精
【优化探究】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古代精神文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材料题每题20分共40分)一、选择题1.司马炎《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司马炎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 ) 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D.实现君民共治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予以分析。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意思是六家思想各不相同,但为了达到“天下一致”,即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故D不正确。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反对等级差别,故B、C不正确。
答案:A2.(2013年淄博高三检测)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
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
咎在朕助不逮。
”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A.“天人感应”学说B.“因信称义”主张C.“大一统”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解析: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
汉代董仲舒建立了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学说。
材料反映汉安帝认为灾荒是上天对自己所犯错误“咎在朕助不逮”的惩罚,所以看出汉安帝信奉“天人感应”学说。
答案:A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对该“总结”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三代时期只有受过教育的学者有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流行的做官途径C.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察举和科举等阶段D.汉代的中央官员主要来源于地方郡县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魏晋
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魏晋一、单项选择题1. (2012·海南卷)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
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2. (2013·深圳二模)《云梦秦简》中记载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没有听到呼喊。
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责。
这段《秦律》最能说明( )A. 地方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B. 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C. 秦律采取轻罪重罚的原则D. 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3. (2013·湛江一模)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 )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实现了选贤任能C. 实行了分封制度D. 强化了郡县制度4. (2013·佛山二模)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 世卿世禄制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D. 九品中正制5. (2013·惠州四模)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
这表明他( )A. 肯定“工商食官”政策B. 肯定“重农抑商”政策C. 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D. 否定小人物的社会作用6. (2013·重庆文综)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7. (2013·常州中学)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训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经典精讲2及解析
: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经典精讲题1:“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论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B.董仲舒.李贽D.梁启超题2: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A.①②③B.②③.②③④D.①③④题3: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家及其成就。
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中国古代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以应用技术为主②明清技发达,领先世界③西方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论④西方医落后A.①②③④B.①③.①③④D.①②③题4: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君主专制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①④B.①③.②④D.②③题5:有人称:北宋到明清, 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之外, 一种新文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
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内容范畴的有( )①词②程朱③元曲④小说⑤新儒A ①③⑤B ②③④③④⑤ D ①③④题6: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
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分析
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分析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的选择题部分,共包含12个小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多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1. 古代史部分:选择题中涉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关系、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还要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社会影响。
2. 近现代史部分:这部分题目主要关注了晚清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关键历史节点。
命题者通过这些题目,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重大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世界史部分:选择题中也包含了对世界史的考查,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
这些题目旨在检验学生对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以及对国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度。
二、非选择题分析非选择题部分包括了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共两大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论述能力。
1. 材料分析题:这部分题目提供了一段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历史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这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还要求他们能够联系历史背景,进行跨时期的比较和分析。
2. 论述题:论述题要求学生就“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题目,命题者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试卷整体分析2014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在题目设置上,体现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即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三个方面。
选择题部分着重于历史知识的考查,而非选择题部分则更加注重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能力的培养。
1. 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试卷中的题目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历史
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
开篇语
新题赏析
题一
题面: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 .韩非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题二
题面: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题三
题面: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题四
题面: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题五
题面: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题六
题面: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七
题面: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题八
题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讲义参考答案新题赏析
题一
答案:C
题二
答案:B
题三
答案:D
题四
答案:D
题五
答案:C
题六
答案:C
题七
答案:C
题八
答案:
(1)根本:孝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