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认识幽门螺杆菌

认识幽门螺杆菌

防治失败策略总结
避免H.pylori耐药菌株产生 1.严格适应症 2.治疗规范化 3.联合用药 4.药敏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 医学界一直认为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21世纪初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
炎症反应 胃上皮细胞应答 中性粒细胞的激活
单核和巨噬细胞的激活 肥大细胞脱颗粒 炎症损伤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Th1应答为主) 体液免疫反应(IgG,IgA等) 自身免疫反应(抗原模拟) 逃避炎症和免疫反应
胃粘膜萎缩与增生 腺体萎缩与肠化生 上皮细胞凋亡
影响胃酸分泌 胃酸分泌增多(非萎缩性胃窦炎所致,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四联疗法 PPI三联加上铋剂组成的四联疗法可以作为一线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 也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序贯疗法 ,又叫10d疗法
前5 d为PPI+阿莫西林 后5 d为PP1+克拉霉素+甲硝唑和/或替硝唑 均为2次/d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个体化治疗 Hp表型耐药者可再次使用相同抗生素,适当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10或14 d 四联疗法可作为首次治疗,四联疗法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PPI三联方法 对甲硝唑、克拉霉素耐药时,可斟情选用四环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等,必须注意药物的不良
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胃酸分泌减少(萎缩性全胃炎所致, 可导致胃癌)
Helicobacter pylori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

粒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粒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粒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116内蒙古中医药粒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陈啸羽史亦谦'关键词:粒细胞减少症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Ol1)16一O116—02 粒细胞减少症指成人外周血中,粒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2.0*10/L,其中较为严重者,其绝对计数低于0.5*10/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一般是指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继发性一般是指中性粒细胞耗损破坏过多或者分布异常.由于多种致病因素,通过人体的变态反应和对造血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或破坏周围血液的白细胞引起本病.中医药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组方用药灵活等诸多优点,其地位目前正在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中日益凸显.本文则对该病的病因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合论述.1病因多种致病因素均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药物,放射性物质造成骨髓抑制,抗体或补体介导的粒系前体细胞损伤,外周中性粒细胞破坏及清除.IVIG,干扰素也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苏珊珊田在通过对成人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后发现,大多数病例考虑为免疫性,与抗粒细胞抗体存在有关,也有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故认为免疫损伤是白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发现,针对d,JL急性粒细胞的减少,病毒感染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主要病因,不同种病毒感染可以引起患儿暂时或是慢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病毒抗原会在机体杀灭时累及正常粒细胞,并暂时性的抑制骨髓粒细胞的生成释放.而吴永林等嗵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认为,肺炎支原体也可通过与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抑制骨髓细胞损伤或者抑制造血.张红宇等通过对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研究发现,患者体内IL一6 及I【厂-8水平升高,说明体内应有隐形的炎症反应.而药源性起的粒细胞减少目前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赵洁等【訇在治疗中发现,由于不合理用药或者对药物致敏性高,会导致粒细胞缺乏.汪青在对小儿粒细胞缺乏症治疗后,认为各类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粒细胞减少症的诊疗,首先应明确病因,确定原因后才可人手治疗.2辨证论治中医各家认为,根据粒细胞减少症的系列临床表现,如疲劳,乏力,头晕,发热等,应该将本病归于中医学"虚劳",治疗当从补虚人手.姚彤鹪认为,是脾,肝,肾的精气血耗损过多所引起.因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肝为全身血液之调节,脾统血,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故主要应以次三脏为主要病位进行诊治,按中医"虚劳"理论,以阴阳为纲,结合脏腑辨证并依照此将该病分为两种类型.2.1脾肾阳虚:临床表现为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头晕,或伴畏寒肢冷,易感冒,舌淡苔白,脉沉细.因脾气虚弱,无以化生水谷精微,肾精不实或肾阳不足,无法温煦脾土.治疗当以温补脾肾,填精养血为主.方用十四味建中汤为主:人参(另炖)10g,茯苓10g,炒白术10g,当归10g,熟地黄10g,川芎10g,白芍药10g,炙黄芪15g,肉桂5g,制附子5g,制半夏10g,麦门冬10g,肉苁蓉10g,鹿角胶(烊)10g,炙甘草5g.2.2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头昏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燥咽干,低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因肾精亏虚,精不化血,肝失濡养,可导致肝阴不足,而成肝肾阴虚之候.治疗当以滋养肝肾,育阴潜阳为主.方用左归丸合西洋参:熟地黄15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炙龟版10g,鹿角胶(烊)10g,菟丝子10g,牛膝10g,淮山药+浙江中医药大学(310O53)2011年6月10日收稿15g,西洋参(另炖)5g.而在以补益脾肾以及养肝的基础上,王维勋研提出,应着眼于补气养血之法,因其临床症状为面白无华,气短懒言,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虚弱.故其病位在血,应从气血不足而论,《景岳全书》日:"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故而治疗该病当用调补气血之法,方以八珍汤化裁,《薛氏医案》论及八珍汤时,谓之能:"调恤营卫,顺理阴用,滋养血气,祛除虚热,此血虚之大药也."其基本方为:黄芪45g,红参,阿胶(烊化),柴胡各10g,熟地30g,当归20g,白术12g,炒白芍, 丹参,炙龟板(先煎),鸡内金各15g,鸡血藤60g渺仁后入).该方虽以峻补为法,然不拘于呆补,其补中有调,如柴胡疏肝理气,白芍柔肝,鸡内金健胃消食以和胃气,砂仁芳香醒脾和胃,行气调中,可助脾之运化.疏肝气,和胃气,醒脾气,于补气养血之中寓动,寓通,使肝气调达,则气血循行有序,脾胃升降正常,气血生化旺盛.另外,此方可根据患者其他兼症灵活加减,化裁运用.3专病专方3.1抗甲状腺药物用后复发:甲亢本身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容易引起粒细胞的减少,而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亦是粒细胞减少症.张沙尘㈣采用地榆升白片益气养血,治疗由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所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32例,其中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并且服用疗程越长,疗效越明显.许洪震【1l1等运用增白汤(生白芍,当归,何首乌,补骨脂,地骨皮,虎杖各25g,生黄茂,鸡血膝各50g,淫羊藿15g,鹿角胶13g)~b 气血,填.肾精,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服用后复发粒细胞减少32例, 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3.2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随着放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其无选择杀灭各种机体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也同时得到重视,而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甚至可能并发严重感染.王昆【】21等采用参胶生血膏(党参,黄蔑,自术,菟丝子,首乌,构祀,阿胶,熟地,当归,白芍)治疗28例胃癌及大肠癌化疗后患者,显效15例,有效1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李志玖嗍等采用地榆升白片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患者40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明显效果3例,有效率为96.6%,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0.2%.曹奕㈣针对放化疗后病人正气虚,邪气盛的病机,采用人参养荣汤(太子参,黄芪各30g,白芍,当归各15g,炒白术,熟地,茯苓各20g,肉桂3g,五味子,远志各5g,陈皮,炙甘草各10g)扶正气,补营血,使气血流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患者42例,治愈23例,好转l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冼寒梅㈣等采用加味八珍汤(黄苠50g,党参,茯苓,大枣各20g,白术,川芎,当归,山萸肉,生姜各10g,熟地30g,白芍药,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各15g,甘草6g)扶正固本,治疗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成人慢性粒细胞缺乏症:张冬[x61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昧(黄芪2O~30g,桂枝9-12g,赤,白芍药12—15g,干姜6—9g,大枣l5—30g)为基本方,根据临床其他症状加减,治疗粒细胞减少症57例,显效22例,有效22例,无效l3例,有效率为77.0%.杨晓军【】用中成药健脾养荣片(人参,白术,获苓,甘草,黄精)健脾养胃,益气生血,治疗气血两虚证的粒细胞减少症共6o例,显效6例,有效4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治疗慢性白细胞减少6O例,显效8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有效率吧87%.韩冠先【81发现升麻有治疗粒细胞减少的作用,在中医辨证治2011年8月117疗的同时加入升麻可明显提高疗效,曾用方(升麻20g,虎杖15g,西洋参l0g,生地黄12g,玄参10g,黄连log,生甘草15g,鸡血藤15g)治疗一药毒伤血型病患,疗效显着.阿英等㈣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黄芪,治疗32例慢性粒细胞减少症,治愈率为100%,相对对照组,总疗程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提前.3.4小儿粒细胞减少症支持疗法:小儿粒细胞减少症多由于病毒感染,幼儿急疹所引起.由于4,Jr素体虚弱,且"阳常有余而阴不足",故应针对其病患特点谨慎用药.崔淑范【捌采用益血生胶囊(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鹿血,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牛髓,紫河车,党参,黄芪)合抗病毒药物青篙素,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粒细胞减少症3O例,显效2O例,有效8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唐冬梅口1在常规治疗方法(抗生素,利血生,肌苷以升白细胞)上加人黄芪口服液,治疗4,Jg中性粒细胞减少46粒,有效率100%,相对对照组,其疗程缩短,恢复时间提前.4针灸治疗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以虚证为主,对于虚证,针灸原则是"凡用针者,虚则实之","虚则补之",需要根据病情的发展来开展针灸治疗.陈德欣阎等利用艾灸大椎穴,通过温阳安营,增强卫气,治疗43例白细胞减少症,其中26例有显效,治愈率为60.5%.梁善斌等[231对四大补穴之一的足三里,采取地塞米松和VitB12的联合注射,"合治内腑",治疗放化疗后粒细胞减少38 例,有效率92%.李昕嗍采用艾灸隔姜炙法,取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益气养血,滋阴助阳",治疗恶性肿瘤末次化疗患者轻中度白细胞减少者36例,疗效较好.5前景展望对于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临床上某些原因不明的慢性lia减少症,中医药治疗经过实践的确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中医药无法建立具体的指标来体现其治疗机制,只能从哲学角度来阐明病患某种属性的调整.我们必须发挥中医主观性和宏观性的优势,同时紧密结合现代医学客观性和微观性,让中医药在临床或者实验研究中得到更多更宽广的运用空间.参考文献【1]NeumannUetca1.NeuhausPTreatmentofpatientswithrecurrent hepatitisCafterHvertransplantationwithpeginterferonalia-2Bplusribavirin【J】. Trmmplantation,2006,82(1):43—7.【2]苏珊珊.180例成人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分析叨.内科,2007,2 (3),356.[3]KaravanakiKerea1.Transientandchronicneulxopeniadetectedin childrenwithdifferentviralandbacterialinfectionsfJ].AetaPaediatr,2006,95(5):565,72.『4]吴永林,昊利英.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粒细胞减少症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2008,13(4),184.【5]张红字,杨保青,孟庆详.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探讨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1),l6.『6]赵洁,张秀华,朱燕燕.药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病因分析及对策fJ].南方护理,2004,l1(2),33.[71i~青,廖洪,张升超.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例病因分析们.实用临床医学,2004,5(5),90.【8】姚彤.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5,27(1),11.【9]王维勋.益气调血法治疗粒细胞减少症fJ】.湖北中医杂志, 2002,24(5),32.flo]张沙尘.地榆升白片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白细胞减少32例『J1.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2),73.fll1许洪震,邹丽华,姚凤祯.增白汤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痘32例fJ1.中医药信息,7(2),28.【l2】王昆,谢健,罗莎.参胶生血膏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fJ】.广西中医学院,6(4),17.f131李志玖,莫正英,熊奎.地榆升白片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2),69.【14]曹奕.人参养荣汤为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4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5,10,434.【15】冼寒梅,王朝辉,黄开珍,黄关杏,韦司尊.加味八珍汤治疗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30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61.『16]张冬,史亦谦.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f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34.【17】杨晓军.健脾养荣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60例疗效观察[J1.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10),593.f18]韩冠先.升麻治疗粒细胞减少症fJ].中医杂志,47(3),175.f191阿英,蔡雅娟,刘昌勋.中药黄芪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2侧『J1.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59.f20]崔淑范,翟佳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粒细胞减少症30例【J1.河北中医,2010,32(9),1363.f21]唐冬梅.黄芪口服液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痘46例疗效观察[J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18.【221陈德欣,韩延超.针灸大椎穴治疗白细胞减少4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4),46.f23]梁善斌,曹兴,连其平.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放化疗后粒细胞减少38例【J].广西中医药,2008,31(2),22.【241李昕.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致自细胞减少症36例临床分析fJ】.医护论坛,2009,16(24),142,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进展陈志丹'关键词:内科住院;老年惠者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1)16—0117—03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疗保健事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老年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而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多为慢性疾病,具有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体质虚弱等特点,这决定了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严格的要求.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也日渐扩展,现综述如下.+贵州省清镇市中医院(551400)2011年6月26日收稿1护理1.1用药安全.根据病情选用适当有效的药物,因老年期生理功能改变,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和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改变,故老年人用药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Ⅲ,老年人多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往往长期使用多样药物,如果疏忽,会造成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患者常常忘记吃药,或是忘记吃过药又重复服用导致过量,所以,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并且需在床旁监督服下后方可离开.静脉给药需要控制滴速,如茶碱类,胰岛素,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药物,需严格控。

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相关性疾病田满菊任莹作者单位:274015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自1982年被人类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病理切片中发现已来,使医学界对其研究便层出不穷。

它对胃炎、溃疡病、胃癌等有关上消化道内疾病的关系已得到认可并逐步得以证实。

但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Hp对人体影响远不止于此,它还与人体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1 消化系统相关疾病1.1 胃炎 Hp感染已被公认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Hp侵袭胃黏膜并产生氨、细胞毒素、磷脂酶A2等多种致病物,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同时引起炎性反应。

1.2 胃癌Hp与胃癌的癌前病变状态如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形成等有关,Hp感染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损伤,异型增生出现,黏膜上皮过度增殖等诱发癌变。

Hp本身亦可产生致癌物质。

1.3 胃淋巴瘤 Hp感染慢性期,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占优势,逐渐出现黏膜内淋巴细胞聚集,并伴有发生中心形成,导致胃黏膜内淋巴滤泡的再现;淋巴滤泡与淋巴细胞聚集以胃窦出现率最高,与原发性胃淋巴瘤好发部位一致。

多部位取材研究发现Hp感染者淋巴滤泡发生率为100%。

1.4 胃皱襞粗大有报告显示Hp感染的同时胃皱襞粗大,经抗Hp治疗后胃肠症状明显改善;Hp根除,粗大皱襞亦消失,胃壁厚度恢复正常。

1.5 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化生研究表明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是Hp感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十二指肠溃疡则不易复发。

1.6 腹痛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反复腹痛的儿童中Hp感染率高,根治Hp后能明显消除腹痛症状。

1.7 肝硬化有研究发现肝硬化者Hp感染率为76.5%,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41.8%。

1.8 胆石症现已发现胆汁中含有分子量为13万的蛋白质,它具有氨肽酶的活性,能促使胆固醇结晶形成胆结石。

而Hp也存在于氨肽酶。

2 心脑血管相关疾病2.1 高血压病有报道显示高血压患者Hp抗体阳性率达85%,明显高于正常组66%。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任建丽【摘要】More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H. pylori infection day by day. It is reported that except for gastritis,peptic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H. pylori infection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rbidity of multisystem disease, such as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hoo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he blood rheologic change of woman,osteoporosis,functional dyspepsia,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olecystolithiasis, oral disease, gynecologic disease, dermatologic disease, diabetes mellitus etc..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 pylori infection and other diseases.%幽门螺杆菌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除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外,Hp还与全身多系统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如儿童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血液流变学变化、骨质疏松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癌、胆结石、口腔疾病、妇产科疾病、皮肤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该文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其他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7【总页数】3页(P1253-1255)【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感染【作者】任建丽【作者单位】德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一种弯曲状、螺旋形或S形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微需氧。

16262856_Pylera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16262856_Pylera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综述·Pylera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刘 鹏 黄晓曦 【摘要】 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增加大大降低了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犎狆)的疗效,四联疗法可以有效提高犎狆根除率,但其复杂的治疗方案妨碍了它的广泛应用。

而一种名为Pylera的新型胶囊(含枸橼酸铋钾+甲硝唑+四环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的四联疗法在多个研究中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ylera胶囊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抗犎狆的疗效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Pylera;铋剂四联疗法;犎狆;治疗DOI:10.3969/j.issn.1673 534X.2018.02.005 基金项目:海南省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KJH2015 19) 作者单位:570208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消化内科 通信作者:黄晓曦,Email:9701234@qq.com 幽门螺杆菌(犎狆)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菌,呈螺旋杆状,全球约有50%人口感染,其可引起胃部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和MALT淋巴瘤[1 2]。

发达国家的犎狆感染率为25%~50%,发展中国家则高达80%,中国的犎狆感染率也高达56.2%[3]。

2014年犎狆京都全球共识为犎狆治疗带来了机遇和挑战[4 5]。

2012年中国《第四次全国犎狆感染处理共识报告》[6]和Mégraud[7]的研究均指出,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应作为抗犎狆治疗的首选方案。

经典的铋剂四联方案包括铋剂、质子泵抑制剂(PPI)、四环素和甲硝唑,但由于在中国四环素不易获得,犎狆对甲硝唑的高耐药性及其不耐受的不良反应,经典铋剂四联方案在中国难以实行。

因此,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最优犎狆根除方案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Pylera(含枸橼酸铋钾140mg,甲硝唑125mg,四环素125mg)于2006年由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作为一种含3种成分的胶囊,与PPI组合成以铋剂为基础的根除犎狆的四联方案。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疾病病因研究的概述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疾病病因研究的概述
经过 1 0余 年 的 大 量 研 究 ,已 基 本 确 定 幽 门 螺 杆 菌 ( p H )
【 编号】1 7 — 2 02 0 )3 a- 1 - 2 文章 6 3 7 1 (0 80 ( )0 6 0
2Hp感 染 与 消 化 性 溃 疡
与消化 道 的 4种疾 病密切 相 关 : 慢性 胃炎 ; 消 化性溃 疡 ; ① ② ③ 胃黏膜相关性淋 巴组织恶性淋巴瘤 ( A T淋巴瘤) 胃 M L ; 癌 。业 已证 实 , p是慢 性 胃炎 和 消 化道 溃疡 的主 要致 病 因 H
维普资讯

研 究 进展 ・ Fra bibliotek28 3 第 卷 7 0年 月 5第 期 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疾病病 因研究的概述
彭 元 杰
( 连市金 仆l 大 区第一 人 民医 院消 化内科 , 辽宁 大连 1 6 0 ) 1 1 0
【 词】 f螺杆 菌 ; 缩 ; 关键 幽 1 萎 肠化 ; 巴细 胞 淋 【 中图分类 号】 5 31 R7. 【 文献标 识码】A
胃黏 膜 的 萎 缩 和 肠 化 ,I 天 慢 性 胃 炎 有 两 种 突 出 类 型 : lp相 胃
身 免 疫机 制也 可能 参与其 发病 过程 。 MAL 胃 T淋 巴瘤 患者主 要 表现 为慢 性 胃炎 症状 . 明确诊 断需 内镜 和组织 学活检 。
4H D与 胃 癌
窦 为主 胃炎 和 胃体 为主 胃炎 。前 者 胃酸 分泌 可增 加 , 而增 从 加 十二 指肠 溃 疡 发 生 的危 险性 : 者 胃酸 常 减少 , 后 胃溃疡 和 胃癌 发生 的危 险性增 加 。宿 主细 胞如 向 C介素一 B等细 胞 冈 I 子 多态性l I 1. _ 环境 和 H pl ( 力 基 [ ) 划素 毒 大 的协 同作 用 决定 了 1 H D感 染相 关 胃炎 的类 型 和萎缩/ 化 的发生 发展 。 肠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转移癌 恶性组织细胞病
各种溶血性贫血疾病 (详见溶血性贫血章) (二)继发性贫血 肾性贫血 慢性感染性贫血 结缔组织病性贫血 恶性肿瘤的贫血 肝脏疾病的贫血 内分泌疾病的贫血 (三)失血 急性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 即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大小异常 类型 小红细胞
RBC > Hb
正常大小 红细胞
MCV 正常
MCH 正常
MCHC 正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白细胞计数及意义 2.白细胞分类及意义:
核象变化(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 粒、杆状核、分叶核粒细胞): 核左移
核右移
形态观察: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外周血白细胞种类: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同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确的病因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原发病症状明显消瘦乏力低热盗汗脾脏肿大各阶段细胞与骨髓象相似细胞为主嗜硷及嗜酸粒细胞不增多常增多粒细胞中毒改变明显不明显红细胞血小板无变化贫血血小板增高晚期减少骨髓象一般无明显改变极度增生以晚幼中幼粒细胞为主嗜酸细嗜硷细胞易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显著增高积分显著减少甚至0ph染色体网织红细胞定义
★ RBC/Hb 比值 正常比值:RBC/Hb为100:3 ★ 影响因素: 例如: RBC100万/mm3,Hb则为3 g/dl 性别、年龄 血液总容量:大量失血,易掩盖贫血 血浆容量:水储留,假贫血
一、RBC及Hb↑
定义:
成年男性: 大于6.0×1012/L,Hb 170g/L 成年女性: 大于5.5×1012/L,Hb 160g/L
白细胞常规:白细胞总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新型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新型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新型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杨少志;张玉树;程秋晨;郭志国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年(卷),期】2024(29)3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炎症指标在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

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收集体检中心行碳呼气试验中年人群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与新型炎症指标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20629例对象,男性12172例,女性8457例,与Hp阴性组相比,Hp阳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以及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均较高,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较低,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白细胞计数、NLR、PLR、SII和SIRI与Hp感染均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年体检人群外周血新型炎症指标水平与感染Hp密切相关,为根除Hp能够改善全身系统性炎症状态从而治疗胃肠道以外疾病提供有力证据。

【总页数】4页(P339-342)
【作者】杨少志;张玉树;程秋晨;郭志国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
【相关文献】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
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4.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和胃液pH值的相关性研究
5.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与胃内菌群与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用 于小 鼠 胃黏膜 组 织 2 4 h后 , 见 肥 大细 胞 、 核 可 单
主要 的病理特征。近年不少文献报道 , p H 某些代谢 产 物可 诱 导 宿 主 细胞 分 泌 多 种 炎 症 因子 , 同 H 不 D
菌株 诱导 宿 主 炎 症 反 应 的能 力 、 同个 体 对 H 不 D感 染炎 症 反应性 颇 有 差异 。本文 就 H p与宿 主 相互 作 用及 其对 消化 道炎症 类 型和程 度 的影 响作一 简要 综
胞空 泡 变 的毒 力 因子 , 熟 的 V c 成 aA蛋 白 Mr 8 × 为 8
可损伤 宿 主细胞_ ; 8 嗜碱粒 细胞 与 H (— ) p 22 结合 0
后 , 放 血小板 激 活 因子 、 胺 、 胱 氨酰 白三烯 C 释 组 半 4
等【 。组 胺能 抑 制 H ( —0 的致炎 作用 。 p 22 ) 4 N N P为 Mr 1 0 的胞 质蛋 白 , .A P A 约 7×1 3 随
1 C g Cg . aA aA相 对 分 子 质 量 ( ) ( 2 Mr 为 10~
10 ×13与 H 4 ) 0, p致病 性 密切相 关 。Cg aA需 H p4型 分 泌 系统 (4 S 编 码 产 物协 助 下 进 入 宿 主 细 胞 , TS) 其 C端 E IA基 序 不 仅 可 激 活 E K信 号 通 路 引 起 细 PY R 胞增 殖 , 可激 活 C k 抗 细胞凋 亡 _ , 也 s拮 2 同时 启 动炎 J 症反应 信 号转 导通 路诱 生 白细胞 介素 一(L8_ 。 8 I-) 3 J 2 V c Vc . aA aA是 H p分 泌 的能 引 起 哺乳 类 细
3 H ( 0 促 炎症 因 子肽 H ( 2 ) H . p 2~2 ) p 2~ 0 是 p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病原菌及感染灶也不明确,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如未及时给予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相关死亡率高。

因此,充分认识粒缺伴发热患者的相关风险、诊断方法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至关重要。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年版)》发表至今4年,对临床诊疗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期间国际及国内关于粒缺伴发热的诊疗理念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我国在粒缺伴发热的病原学,尤其是耐药菌监测方面也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应用带来新的危险因素。

因此,参考欧洲白血病感染相关指南(ECIL指南)[1,2,3]、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肿瘤合并粒缺患者治疗指南(IDSA指南)[4]、2019年西班牙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粒缺伴发热管理共识[5]等,结合我国当前细菌流行病学、耐药菌监测数据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总结,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对2016年版指南进行修订。

一、定义1.粒缺: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times;109/L,或预计48h后ANC<0.5&times;109/L;严重粒缺指ANC<0.1&times;109/L。

2.发热:指单次口腔温度&ge;38.3℃(腋温&ge;38.0℃),或口腔温度&ge;38.0℃(腋温&ge;37.7℃)持续超过1h。

粒缺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以防止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侵入。

需要指出的是,发热是粒缺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由于这群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医师的判断在决定是否需要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起着关键性作用。

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病和治疗研究

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病和治疗研究

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病和治疗研究嗜中性粒细胞是一类白细胞,它们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然而,过多或过少的嗜中性粒细胞都可能引起疾病,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医学问题。

本文就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的疾病的发病和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嗜中性粒细胞是什么?嗜中性粒细胞是一类中性粒细胞,其形态与一般型的中性粒细胞相似,但其具有更高的抗菌才能。

特别是对于细菌的内毒素,嗜中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更是非同寻常。

嗜中性粒细胞与疾病虽然嗜中性粒细胞对身体的免疫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或过少的嗜中性粒细胞都可能引起疾病。

对于过多的嗜中性粒细胞,会出现各种代谢异常和免疫过度反应。

而对于过少的嗜中性粒细胞,会导致易感染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嗜中性粒细胞的病理变化不容忽视。

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种类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超过正常值的一类疾病,常见于感染和炎症等情况下。

此外,一些癌症、骨髓疾病和肝脾功能异常等情况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目前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治疗基础病。

2.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主要是指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类疾病。

此类疾病一般发生于免疫功能不足的患者身上,如紫癜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钾、补铁等药物治疗和生殖因子治疗。

3. 特发性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起因不明,但是常与风湿性疾病、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和化疗等治疗方式。

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嗜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因其类型多样,其治疗方式也各有不同:1. 抗菌治疗对于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和与感染有关的嗜中性粒细胞异常,抗菌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对于感染性疾病,早期的抗菌治疗是防止疾病发展不能偏废的手段。

2. 免疫治疗对于特发性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免疫性疾病,免疫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益血汤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2例

益血汤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2例
参考文献
【】张智海 ,沈建雄 , 翟亚玲 ,文海昭. 凸成形术的研 究与 7 . 后
应 用进 展 … . 天航 空 医药 , 2 0 ; l 2 航 06 7( ). 【】 郑 召民 . 8 经皮 椎 体 成 形 术 和 经皮 椎 体 后 凸成 形 术 灾难 性 并
【】屈 国衡 . 1 老年骨 科诊 断学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M.
c m r s nf a t r s J . p n , 9 2 (7 : 7 一 o p e i r c u e 【】 S i e 1 9 ; 4 1 ) 1 2 So 9 7
l 6 . 77
体再 骨折 发生 。这是 否与注 射骨水 泥 的分 布特 点相关 ,还
有待 于进 一步 的研 究。
l9 : l 6 9 8~2 . 5
发症一一 骨水泥渗漏及 其预 防 【 . J 中华医学杂志,06 】 20;
8 ( 3): 3 2 6 4 0 7— 3 3 . 00
【】 a a O o i a u ,H k z ,e t C 1 im p o p a e 2 M s t ,N r k z io au c . a C u h s h t r
致 骨 水 泥 渗 漏 的加 重 ¨ ’ ,而 且 膨 胀 器 破 坏 了骨 小 梁 结 构 ,
V r e r p a t : A x e i e t lM d la d S u y 0 e t b o l s y n E p r m n a o e n t d n
善 因骨 水 泥 注 入 形成 的力 学 梯 度 。 们 随 访 未 发现 再骨 折 , 我 证
实这 种 力 学 均 衡性 是 存 在 的 。
【】B r u , a a h . g — i C S t e e tS g i ia t y 4 a o d G m 1P D nih V O iyC m n i n f c n l S

成人体检人群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人体检人群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人体检人群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卫伟;秦玲【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体检人群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洛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至少有2次体检的大于18岁人群,两次体检的间隔时间大于3个月,排除只有1次体检结果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人群,剩余19 351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常规及空腹血糖、体质指数(BMI)、血脂、血压.分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体检人群中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1 078例.男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低于女性,高血糖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低于血糖正常人群,高血压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低于血压正常人群,血脂异常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低于血脂正常人群,随着BMI的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逐渐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OR=0.541,95%CI 0.472~0.619)、高血糖(OR=0.658,95% CI 0.511~0.847)、高血压(OR=0.766,95% CI0.637 ~0.920)、高血脂(OR =0.650,95% CI0.570 ~0.741)、较高的BMI[超重(OR=0.636,95% CI0.503 ~0.774)、肥胖(OR =0.471,95% CI0.435~0.568)]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成人体检人群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受性别、血糖、血压、BMI、血脂的影响.【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22【总页数】5页(P4560-4564)【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病率;影响因素【作者】卫伟;秦玲【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7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年龄小于10岁的儿童低于1.5×109/L,10~14岁儿童低于1.8×109/L,成人低于2.0×109/L。

综述参考文章: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

综述参考文章: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

综述参考文章: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这是写好的综述,但不是护理方面的,写手可参考这个来写成护理方面的内容.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摘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范围非常广泛,据报道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的存在HP感染。

HP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表明,HP对胃粘膜的损害可能与其鞭毛活动,尿素酶,毒力因子及促进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

临床上根治HP多采用含有铋制剂或(和)抑酸剂(一般为PPI类药物)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四联疗法,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率及抗生素相关的副反应发生率逐年升高,故寻找一种能够提高HP根除率,减少抗生素相关副作用的新方案迫在眉睫。

近年来,标准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益生菌不仅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能调节肠道菌群,而且能抑制HP在胃粘膜上的定植和生长,还可以抑制HP感染后的炎症及免疫反应,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本文回顾了HP的致病机制、HP根治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粘膜的机理。

关键词:益生菌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治疗前言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原体,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有约30%的儿童和60%的成年人存在HP感染。

1982年澳大亚学者Warren及其同事Marshall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并首先在《1ancet》上报道,从此人们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上胃肠道的疾病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上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近30年的研究表明,HP己被确认[1]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I类致癌因子。

目前,临床上根治HP多采用抑酸剂PPI或(和)含铋制剂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四联疗法。

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耐药性不断增加。

且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导致依从性降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ng W eiying,Luo Ting,Zhong Yonggen et al Department of H ematology,ShaoxingPeople’s H 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Shaoxing 312000,China
Abstract 0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H elicobacterPylori(Hp)infection with splenomegaly,the 1evel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b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in patients with adult chronic idiopathic neufropenia (A CIN ) patients in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ssociation of A CIN w ith H p infection.M ethods A total of 88 ACIN pa— dents(ACIN group)and 40 norma1 subjects(contro1 group)were enrolled.“C breath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Hp infec— tion.Corrected splenic index (CSI)was calculated by using Brmode ultrasonography,the 1evels of serum interleukins(IL一6,IL, 8,and IL 1O) bv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and the serum hsCRP level by immunolurbidimelric assay.In the ACIN group,H p—negati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eucoson and Hp—positive patients with leucoson and three—drug combination treatment(omeprazole+ clarithromycin+ amoxycillin).Results ① Hp incidence in ACIN group was 60.2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PG 0.05).②The tota1 effective rate for neutropenia was 77.36 ,and 1-year recurrence rate was 2O.69 in H P—positive patients。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H p—negative patients (tota1 effective rate: 51.43 ,1-year recurrence rate:75.00 )(PG 0.05).③ The CS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p—positive subjects than in the Hp—negative subjects in both ACIN and contro1 groups.Among the 38 Hp—positive patients in ACIN group through one—year follow-up。the CSI in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c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G 0.05). ④ The 1evels of serum IL一6,1L一8,IL一10,and hsCRP were much higher in Hp-positive subjects than in Hp—negative ones in both ACIN and control groups(PG 0.05).The 1evel of serum IL一6 was substantially enhanced and the serum IL一10 leve1 decreased in Hp positive patients in ACIN group when compa�
关 键 词 :中性 粒 细 胞 减 少 ; 幽 门 螺 杆 菌 ; 超 敏 c反 应 蛋 白 中 图分 类 号 :R557 DOI:10.3870/j.issn.1672—0741.2013.04.024
Clinical Association of Adult Chronic Idiopathic Neutropenia with H 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第 42卷第 4期 第 476页 2013年 8月
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科 技 大 学 学报 (医学 版 )
Acta M ed Univ Sci Technol Huazhong
Vo1.42 No.4 P.476 A ug. 2013
成人 慢 性 特 发性 中性 粒 细 胞减 少 症 与 幽 门螺杆 菌 感 染 的临床 相关 性 研 究 *
封蔚 莹, 罗 婷 , 钟永根 , 罗洪 强 , 傅 佳 萍
浙 江省 绍 兴 市 人 民 医院 血 液 科 ,绍 兴 市 医学 研 究 中心 ,绍 兴 312000
摘 要 :目的 研 究 成人 慢 性 特 发 性 中性 粒 细 胞 减 少 症 (ACIN)患 者 与 幽 门 螺 杆 菌 (Hp)感 染 的关 系 ,并 探 讨 ACIN 患 者 的 Hp感 染 与 脾 肿 大 、血清 炎 症 因子 、超 敏 C反 应 蛋 白 (hsCRP)的关 系 。 方 法 选 取 88例 ACIN 患 者 (ACIN 组 ),40 名 健康 体 检 者 (对 照 组 ),采 用 “c呼 气试 验 检 测 Hp感 染 ,B超 检 测 并 计 算 矫 正 脾 指 数 (CSI),双 抗 体 夹 心 ELISA 法 测 定 血 清 IL-6、II,8、IL-10,颗 粒 增 强 免 疫 沉 淀 法 测 定 血 清 hsCRP。ACIN 组 Hp阴 性 患 者 单 以利 可 君 治 疗 ,Hp阳性 患 者 联 用 利 可 君 和 三 联 抗 Hp治 疗 (奥美 拉 唑 +克 拉 霉 素 + 阿莫 西 林 )。 结 果 ① ACIN 组 Hp感 染 率 6O.23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35.00 (PG 0.05)。② ACIN 组 Hp阳性 患 者 抗 Hp联 合 治 疗 后 ,抗 粒 细 胞 减 少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77.36 ,1年 随访 复发 率 2O.69% ,与 Hp阴 性 患 者 51.43 、75.OO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均 P< O.05)。③ ACIN 组 及 对 照 组 Hp阳性 患者 CSI值 明显 高 于 同组 内 阴性 患 者 ;随 访 满 1年 的 38例 Hp阳 性 ACIN 组 未 复 发 患 者 CSI值 较 其 治 疗 前 明 显 下 降 (PG 0.05)。④ ACIN组 及 对 照组 Hp阳 性 患 者血 清 IL-6、IL-8、IL-10、hsCRP水 平 均 明显 高 于 同组 内 阴性 患 者 (均 PG 0.05); ACIN 组 Hp阳性 患 者 IL-6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Hp阳性 患 者 ,IL 10则 明显 下 降 (均 P< O.05);ACIN 组 Hp阴性 患 者 IL一6、 IL一8、IL一10、hsCRP与 对 照 组 Hp阴性 患 者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随 访 满 1年 的 38例 Hp阳 性 ACIN 组 未 复 发 患 者 IL一6、 II 一1O恢 复 至 Hp阴性 对 照 组 水 平 。⑤ ACIN组 中性 粒 细 胞 计 数 与 IL一6水 平 呈 显 著 负 相 关 ,与 IL一1O水 平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 结论 Hp感 染 可 能 是 部 分 ACIN 的病 因 ,抗 Hp联 合 治 疗 疗 效 好 。Hp感 染 可 能 通 过 脾 肿 大 及 血 清 IL一6、IL一10变 化 诱 发 ACI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