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五育并举”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五育并举”
教学研究
摘要:在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学科教学已经不再仅仅追求向学生传
递基础知识。特别是在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主导
思想,并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五育”理念贯穿其中,从多维度培养学
生的综合探究和实践能力。就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应当采取并行不悖的策略,促进“五育”理念与学科要求相互融合,共同培养出
具备丰富核心素养的优秀生物学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综合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体质、
美术和劳动技能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概念强调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并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机会和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将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全面培养学生的五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养和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理解为目标。通过这种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育中知识与
能力分离的局限,使学习变得更加综合和有意义[1]。
一、生物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首先,通过融入德育元素到生物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和道德观念。在讲解细胞分裂、遗传变异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讨论伦理问题,并借此引发对伦理道德的思考。例如,在探究基因编辑技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深入了解其潜在伦理影响,并就相关伦理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
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还能使他们明确科技应用与伦理规范之
间的关系。
其次,在融合策略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德育与生物教学
的融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例如,通过组织生态保
高中生物教师德育工作总结(2篇)
高中生物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1)班和(4)班、初一(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____节,教案____个。课虽说不太多,但是兼顾中学里最大和最小的学生,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都不一样,需要不断地调整主角和情绪。初一和高三各有一个A、B班,进度也不尽相同,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第二学期,高三有单独的模拟考试重新调整课表,要做到两头都不耽误,确是煞费苦心,但是我却做到了。为了不影响初一的期末复习,我毅然牺牲了高三教师享有的云南之旅。
虽然主任跟我说,工作重点在高三,但是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求心理,认真上每一节课,尤其是实验、实习更是马虎不得,务必有板有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但是我与初一的学生接触得少,沟通少,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找到我,多少会对学生的成绩有影响。____年____月,刘国华老师因为处理交通事故,他所教的初一、初二的生物课也是由我代上,每周二十多节,几乎到了极限,繁忙并充实着。
对于高三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全面复习,狠抓落实
理解____年高考的教训,深入理解课本,全面复习,绝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我清晰地记得,去年高考理综卷中考到了“细菌生长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在昌平区所抽取的几百份试卷中竟无一
人做对。我敢说,没有一个高三生物老师、没有一个高三考生没有复习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但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有一个: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不够。高考与会考的角度不一样:我认为会考考的是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覆盖面广;而高考中生物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比较偏,所考的知识未必是重点或者说是人们认为不太重要的。比如____年考到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所以在本学年的复习中做到夯实基础,全面复习,不管是课文还是旁栏思考题或是实验,都认真对待,认真理解。
高中生物德育示范课教案
高中生物德育示范课教案
一、课程名称:生物与环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讲授新课: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讲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强调生态平衡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3)环境问题与环保意识:分析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
3. 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加深对生态平衡的理解。
4. 讨论环节:针对环境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及每个人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从个人角度保护环境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索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同时
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随着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中生的道德素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了教育界关注
的焦点。
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
道德素养培养却相对薄弱。而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重压力,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愈
发凸显。如何将德育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激发他
们的爱心与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利用生物教学资源传递正能量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推动高中生物教学
中德育的创新发展,共同打造和谐校园。
1.2 研究意义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中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日益增加,
德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探索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融入德育元素,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生物教学
激发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可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关系,利
用生物教学资源传递正能量,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还
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
德育的策略,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高中生物德育目标教案
高中生物德育目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德育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德育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尊重生命的观念
4.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生态文明意识
教学内容:
1. 生物德育的定义和意义
2. 生物德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
3. 生物德育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 生物德育与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污染、动物保护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德育的重要性。
2. 教学: 讲解生物德育的定义、基本原则和与环境保护、人与动物的关系等内容。
3. 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物德育。
4. 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动物救助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5. 总结: 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德育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评价:
1. 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学习成绩: 利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考察学生掌握生物德育相关知识的情况。
3. 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班级表现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和生物德育意识的提升情况。
扩展活动:
1. 组织学生参加生态旅行、动物保护志愿项目等活动,深化生物德育意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倡导环保、关爱动物等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思考如何提高生物德育教学的效果。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德育教学目标达成。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13
教育版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 德育渗透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爱国主义 科学态度 积极主动性
一、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1.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2.生物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3.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例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已经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并且将这种基因导入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抗病毒能力很强的作物新品系;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成了转基因鲤鱼,与非转基因鲤鱼相比,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试种,与原来普遍种植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平均每
公顷增产15%;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某种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了抗棉铃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系;1999年,我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工作,我国因此成为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生物学方面的诸多成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我国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大熊猫、白鳍豚、银杉、水杉等都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特有物种,鹅掌楸、大叶木兰、扬子鳄等都是我国十分古老的物种;我国在果树方面的物种数居世界第一位;水稻、大豆、粟、黄麻等2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我国。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威胁,如新疆虎、野马等已灭绝或者在我国境内绝迹,毛脉蕨等野生植物也早已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珙桐、人参等也处于濒危灭绝的状态。通过这些材料的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经取得的巨大成果,袁隆平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把从鲫鱼的
高中生物德育渗透教案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 践行德育内容。
CHAPTER 03
德育渗透实践与案例分析
德育渗透实践过程回顾
01
02
03
04
明确德育目标
确定生物课程中要渗透的德育 目标,如价值观、道德观念等
。
挖掘德育内容
从生物课程中挖掘与德育目标 相关的内容,如科学家的贡献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对德育内容的不感兴趣,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德育与 学科教育相结合。
改进措施
在未来的活动中,可以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等,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德育渗透的意识和能力。
对未来德育渗透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德育教育缺失
许多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不 是生物学科的主要任务, 导致德育教育在高中生物 教学中的缺失。
教育改革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要 求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注 重知识传授,还要加强德 育教育。
德育渗透背景介绍
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 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德育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生 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培养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物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高中生物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高中生物课程中包含许多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案例。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
主题:人类基因组计划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内容:
1.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成果。
2. 让学生了解基因组计划需要全球科研人员合作完成,以及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歧视、伦理道德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科学研究中平衡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4.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协作和国际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物德育目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生物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2. 认识到生物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表达观点、交流讨论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树立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生物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2. 生物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难点:
1. 生物伦理学原则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2. 生物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生物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伦理学的重要性。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生物伦理问题?
二、新课讲授
1. 生物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a. 尊重生命原则
b. 尊重自主原则
c. 公平原则
d. 不伤害原则
e. 互助原则
2. 生物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a. 生物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b. 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c. 生物科技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d. 生物科技对社会伦理的挑战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a.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 生态平衡的维护
三、课堂讨论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伦理学原则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案例分析
1. 教师提供生物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案例,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
高中生物德育
高中生物德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德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生物德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高中生物德育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生物德育是通过生物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同时,通过生物实验和观察,学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学科,生物德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和研究,探索生物的奥秘,发现新的生物现象和规律,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德育可以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到生命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
平衡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和观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德育的实践方法
1. 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生物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生物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知识,从而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规律。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观察,探究生物的奥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72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 史丽英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以独特的形式,深深的影响教育者的
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智力和德育的全面发展。本文以高中生物课堂为例,从课堂导入、新技术的运用以及生活教学的开展,各个方面入手,细致化进行课程的开发,以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和推进教学改革,找寻德育教育渗透的最佳路径,多维度进行生物课程的展示,凝聚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怀,以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随着“立德树人”一词在教育教学中成为热门词汇,我们的教学改革目标逐渐明朗化,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基于学科学习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素养以及非认知素养,通过学科教学带动学生品质发展,思维发展以及健全人格形成,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阶段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学科教学,一直以来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生物知识包罗万象,其中不乏学生所喜闻乐见,愿意探究的内容,另一方面,生物教学内容部分难度较大,需要师生在教学中付出更多心力,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更加成为很多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挑战课题,对此,本文也进行了简要论述,发表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设置课堂导入,开启德育教育渗透的大门
生物学知识博大精深,相比较其他学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教师一般只能利用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势必会受到制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努力进行课堂导入的研究,立足教材内容,选择出不同的方式,恰当的渗透德育教育,精彩纷呈的展现生物课程,在学生学习之初,就能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浓厚的德育气息,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能力。比如在进行《细胞生命历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展示生命的简单历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如何产生、增殖、分裂,而增殖后的细胞在经历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就是细胞生命的历程,此时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就会意识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思考细胞生命的复杂性特征,潜移默化影响学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实现德育教育的升华。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古代学校总是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说:“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弗畔矣。”孟子说:“设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他们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优先于智育,把明人伦即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教育的目的。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因其领头学科地位的确立而在新世纪里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中已经规定了德育目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自尊自爱,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良好品格等。但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它不同于思想政治课,其思想教育内容并没有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内容的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因此生物教学要求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
浅议高中生物学科德育教育
浅议高中生物学科德育教育
浅议高中生物学科德育教育
中学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德育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维教育的效果。我认为中学生物学科德育教育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中学生物学科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德育教育内容更为丰富。生物学科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生活上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2.国情教育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
高中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
全社会要重视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培养,而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对青少年尤为重要。青少年的大部分生活环境在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非常必要。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科共同的责任,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不容忽视的渠道。
一、生物学科德育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1.正确认识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2.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1.利用新教材,挖掘教育素材。
(1)挖掘新教材的德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一环。新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的德育素材很丰富,若能充分利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①利用小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新教材中有若干小资料,其中有些涉及我国古今生物科
学的成就,这些成就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素材。如根据“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小资料,引导学生查询我国科学家在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实施中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科学家的智慧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②利用“科学家访谈”等德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编排了我国生物科学的伟大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如新教材关于“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研究完成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就,彰显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以及科学工作方法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努力学习探究科学的激情。
高中生物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人体生物学知识与生命伦理道德
教学目标:通过生物知识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人体生物学知识,包括人体器官结构与功能等;
2. 探讨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命的伦理道德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将生物知识和道德教育有效结合;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伦理道德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并提出以下问题:人类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哪里?我们如何看待生命伦理道德问题?
二、讲解与讨论(35分钟)
1. 生物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
2. 生命伦理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生物技术在生命伦理方面的影响,例如遗传改造、克隆技术等,让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提供生命伦理道德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伦理道德问题的复杂性。
四、小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知识与道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馈:
可设计一份简短的问卷或讨论小组,让学生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馈和评价,以便了解学生对生物德育渗透教学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2-01-06T07:44:33.115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4期作者:吴和兵[导读]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为高中阶段学科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吴和兵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为高中阶段学科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人第一,德育第一。在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和素质教育培训中,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生物基本素养,而且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创造良好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当前趋势,把高中学科教育作为基
础,充分认识导致高中生物道德教育破坏的根本问题。只有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渗透和开展教师高中生物教学的阶段德育,从而迅速提高高中生物伦理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关键词:德育;成因;对策研究;高中生物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借助生物知识的讲解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内容,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学科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一些教师恢复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学科德育教育的设计,把教学中心放在生物理论与德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维特点,组织互动实践活动。在师生交流方面,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问题,学生不能感受到提供教师道德培训的意图。同时,在一些中学生反叛心理的影响和抵制下,师生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激化。有些教师往往设定相对较高的道德教育目标,但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和任务整合,从生物含量和学生的角度来看,花更多的时间在生物课上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使高中生物课吵闹。这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而且扩大了德育与生物教学的差距。此外,德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然而,一些教师希望通过一两个教室或一部分知识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当学生提出一些与标准反应或一般想法不同的行为或观点时,一些教师倾向于采用强制性语言或方法来纠正学生的行为,并阻止学生给出其他想法。这会增加学生在高中接受德育阻力和疲劳。2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2.1 抓住课堂,适时渗透德育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资源可以用于德育教学,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深挖课本中所包含的德育素材,合理地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德育无声地结合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并落实以德育人的教学任务。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学教育中,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中学生物教学的内容广泛,适于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人生体验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8(c)-0231-01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性,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政治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耳染目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较高的道德教育。
1 采取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被视为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核心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1 颂扬古今生物科学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古代就有《山海经》、《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光辉论著;我国远在四五千年就建立了农业,三千年前就有了室内养蚕和驯养家畜等;1965年我国又在生命起源问题上获得突破,即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本人还随时收集和积累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我国生
物学所取得的现代成就和动态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心灵花火。1.2 叙说丰富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我国有恐龙时代的蕨类化石沙椤;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界首位,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而且水杉、银杉、银杏等是闻名世界的珍稀裸子植物;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有许多的珍贵特产的种类,如褐马鸡、丹顶鹤、白鹇等;另外,娃娃鱼、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等也都名扬海内外,享誉世界。然而,中国的悬铃木被冠之以“法国梧桐”,麋鹿的故乡却要从外国引种麋鹿……,残酷的史实告诫我们,只有祖国的发达强盛才能保护自己的丰富资源,发展自己的丰富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3 坦诚国情,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口众多,国力薄弱和自然资源的贫乏,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已达13亿多,而每年出生人数仍保持在两千多万,比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还多。虽然我国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但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以前人们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有限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一段时间以来,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捕滥杀,而使大量的草原和森林被毁,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使不少动植物资源濒临绝种或已经绝种。尽管我国有许多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占优势,然而按人均量计算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属于资源贫乏之列。例如我国森林覆盖总量名列世界第6位,而人均量却排在世界第121位。触目惊心的事实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确实
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已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未来一代人要树立其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当代青年唯有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报效祖国尽责。
1.4 介绍科学家事迹,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许多老前辈的科学家思想就是已科学救国,他们为了改变国家的落后励志发展自己的生物科学,他们不仅放弃了在国外的工作以及丰厚的待遇,还为我国的科学做出了无比的贡献。
如在“鱼纲”一节的教学中,介绍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拒绝美国哈佛大学的优厚的待遇,高薪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正因为祖国很穷,我才决定用我的知识去报效她。”回国后,在遗传学研究中培育杂交鱼—“童鱼”,振惊了生物界。
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事迹,使同学们认识到为为社会作出贡献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更有效地造福于人类。
2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对一切事物的一认识和研究,无不受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配,所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1 渗透生命物质性的观念
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因此生物学关于生命的物质性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生物教学中强调构成细胞的几十种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命物质所特有的,自然界存在的动植物本身是物质,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成原始生命,再经过生
物进化,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从而使学生头脑中残存的这样
那样的有神论得到彻底改正。而生物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形状相似是由于遗传,子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亲代之间的性状差异是由于变异,遗传和变异为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生存斗争又推动了生物的进化,这样是学生在接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世界物质性的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2 渗透辩证的观点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如动物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为例,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新陈代谢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组成,二者是矛盾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和联系的: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基础,而异化作用又为生命活动包括同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能量。生命体正是由于这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组成为新旧更替的全过程,推动着生命活动向前发展,体现了生命
的最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辩证与统一”的关系,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生物个体的表现性,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3 结语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激发学习积极性,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