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懂教育

合集下载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是祸害!不仅仅不懂教育,而且人格有缺陷心理不健全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是祸害!不仅仅不懂教育,而且人格有缺陷心理不健全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是祸害!不仅仅不懂教育,而且人格有缺陷、心理不健全不懂教育,指的是教育方法的不科学、不合理;但是中国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根本就谈不上是教育,至少打骂孩子就不是教育,而是暴力行为,打骂只能在外表上、肉体上控制孩子,但是不能让孩子内心得到服从。

从某种程度上讲,打骂孩子是一种变态行为(象征性的打骂、以讲道理为主的除外)。

另外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规定,但是中国的法制不健全,很多东西都是一个摆设;父母要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打孩子,早被警察抓走了。

打骂孩子、羞辱孩子、(有些甚至当着外人的面打骂、羞辱孩子)、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做比较、随便对孩子发脾气、对孩子大声吼叫、不讲理、答应孩子的事做不到、把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思想强加给孩子而不顾孩子的感受……,以上这些根本就不是什么教育方法。

这样的父母已经不是不懂教育的问题了,而是人格有重大缺陷、心理也不健全。

动不动就抱怨养孩子多么不容易,我承认,父母养一个孩子确实不容易,但是话又说回来,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养,让谁去养?先别说人了,就是自然界的很多动物和野兽也是这么做的,“虎毒不食子”,像老虎、狮子这样凶狠的野兽生了孩子也一样把它养大。

养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对人来说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所以养大自己的孩子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没什么好骄傲的。

如果说嫌养孩子麻烦,那完全可以不生呀,谁让你生了?这不是自找的吗!中国有很多父母对孩子还只停留在“只养不教”上,没有养育、教育孩子的能力就别生孩子,否则不仅伤害孩子,而且也害自己。

还有些父母会说:我生了你,给了你生命,你就应该怎么怎么样。

这叫什么封建谬论?搞清楚:是谁让父母生的孩子?是他们自己。

孩子并没有要求父母生,也没法要求父母生。

即使父母怀孕了,突然不想要孩子了,也可以到医院把孩子打掉,生不生孩子完全是父母说了算,孩子能否来到这世上是自己决定不了的,从这一点来说,虽然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并不欠父母的。

汉语国际教育比较句语言点

汉语国际教育比较句语言点

汉语国际教育比较句语言点哎,说起汉语国际教育,这可真是一个大话题,里面的故事有时候真的是让人又笑又感慨。

你看啊,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早就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开始对汉语感兴趣,甚至有些人已经把它当成了第二语言来学。

别小看这件事,学汉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说难,它比很多其他语言都要复杂;要说有意思,那也是毫不逊色的。

你想啊,汉字看起来就像是画出来的一样,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几个笔画加在一起居然能形成一个字,搞得你看了第一眼就觉得脑袋有点晕。

不过呢,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也不是一开始就觉得很容易。

你要是看到那些刚刚开始学汉语的,估计会笑出声。

他们那种学得一头雾水的模样,真的是让人又心疼又忍俊不禁。

有一次,见到一个外国小伙,他跟我说:“我学汉语已经三个月了!但我感觉还不如学英语时那么顺利。

”你知道我怎么回应吗?我说:“那你得给自己点时间啊!汉语的魅力,得慢慢品味!”你看看,语言的魅力就藏在那点小小的差异里面,外人看不懂,内行一听就知道。

但说到底,汉语国际教育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点。

你想想看,汉语有多少个成语,有多少个词汇,搞得外国朋友根本不知道怎么消化。

他们说起话来,口音重不说,词不对句也在所难免。

你能想象一个西方朋友,学了汉语之后跟你说:“我今天去超市,看到一个‘吃瓜群众’。

”你心里是不是忍不住想笑?‘吃瓜群众’这个词,真的很能代表现代社会的某些尴尬与幽默,但是外国朋友哪能知道它的深意呢?学汉语的过程中,这种小误解,简直是层出不穷,每天都能听到一堆让人捧腹大笑的奇葩翻译。

说到这里,我得插个话:学汉语可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字词那么简单。

学得好不好,跟心态也有关系。

记得有次我跟一位来自德国的朋友聊天,他说他最喜欢汉语的“问候语”。

我愣了一下,他补充道:“你们中文里的‘吃了吗?’这句话太特别了!你们怎么会用吃饭来问候别人?”我忍不住笑了:“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问你吃没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关心。

中国人(诗歌)

中国人(诗歌)

中国人!!!
中国人有不折的脊梁!
中国人有博爱的胸襟!
中国人有铮铮的铁骨!
中国人有不屈的灵魂!
中国人最具坚强、坚韧!
中国人最有善心、爱心!
中国人最能耐苦、耐劳!
中国人最懂情义、感恩!
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五湖四海共有一个中华魂!中国人遍布五大洲——千山万水共有一颗中国心!
冰雪压城,没有压倒中国人!
洪水滚滚,没有冲垮中国人!
山崩地裂,没有摧毁中国人!
多难兴邦,
傲然屹立我们中国人!
擦干眼泪,
中国人!
昂起头颅,
中国人!
向前向前,
中国人!
美好明天,
属于我们中国人!!!。

北大校长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写得真好!(强烈推荐)

北大校长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写得真好!(强烈推荐)

北大校长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写得真好!(强烈推荐)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来一起看看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吧。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去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

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

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

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这八点!第一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4、用自信取代自卑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第四大关键,教会孩子自我保护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第五大关键,让孩子敢于梦想1、有梦想才有创造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5、善待孩子的兴趣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第六大关键,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第七大关键,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3、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第八大关键,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30条老家规,这就是中国人的教养

30条老家规,这就是中国人的教养

30条老家规,这就是中国人的教养现如今,懂规矩的人越来越少。

老家规,既是传统,也是教养。

康熙家训01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

译文:节制饮食,作息规律,实在是消除病痛的良方。

儒风君说:健康是生命的本钱。

注意饮食起居,别太贪睡,别太贪吃。

身体自然不会出问题。

02训曰:凡人孰能无过?若过而能改,即自新迁善之机。

译文:人生在世,又有谁能不犯错呢?如果知错能改,就该获得改过自新的机会。

儒风君说:孔子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明知故犯,才是最大的过失;自以为无过,则是错上加错。

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绝不再犯,就值得被原谅。

颜氏家训03训曰: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译文:父母对待子女,既要威严又要慈爱;子女对待父母,才能敬畏而又孝顺。

儒风君说: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

为人父母,不可太严,亦不可太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一味娇惯子女,反而会害了他们。

04训曰: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译文:攒再多的钱,也比不上教育孩子好好读书。

儒风君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读书一卷,就有一卷的益处;读书一天,就有一天的益处。

父母终将老去,金钱总会耗尽。

唯有知识的财富,能够伴随孩子一生。

曾国藩家训05训曰: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译文:天资过人,只要一骄傲,就生出祸端。

儒风君说: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生而为人,最重要的是虚心。

不可目空一切,更不可目中无人。

《易经》讲: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六十四卦中,唯有此卦吉无不利。

《礼记》有云:“志不可满。

”一旦生出傲慢的心思,势必要吃大亏。

一个人必须保持谦虚,戒骄戒躁,才能免除祸患。

06训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译文:天资平庸,人又不勤勉,就难有成就。

儒风君说:懒惰,是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不磨蹭、不拖延,未来就在你的手中。

朱子家训07训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_北大演讲实录)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_北大演讲实录)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博士北师大演讲录)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二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

我们只是不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在障碍我们的孩子。

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

不要努力去障碍我们的孩子,千万、千万!拜托、拜托!要怎么样做到愉快轻松的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

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了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深感佩服。

牟先生认为,对现在社会弊病的救治,中国传统文化该是一帖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正在推动一项复兴传统文化活动。

从根本上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

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学习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的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肖瑞华的报道:“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的早自习,都是在读诵四书。

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的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

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论语》了。

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

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足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这个片子是六年前拍的,刚才说,现在全台湾省有五千个小朋友读经。

那是我推广读经以后的两年,从多少人开始推广读经呢?就是从一个人开始的,一个人到十个人,十个人到一百个人,到一千个人到五千个人,两年就到五千个人,三年就到五万个人,四年、五年以后就是五十万个人。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理念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理念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

中国家庭教育理念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家庭教育经验。

本文将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重要方面。

1.品德至上中国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

家庭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诸多家庭教育案例表明,家长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如诚实、正直、勤劳、公正等,有助于孩子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立足。

2.尊重长辈尊重长辈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美德。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感恩父母、关爱弱小,从而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

只有当孩子学会尊重长辈时,才能更好地尊重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强调勤奋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勤奋努力,不仅要有勤奋的精神,还要有勤奋的方法。

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提高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只有在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

家长应该注重夫妻关系的和谐、亲子关系的融洽,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从而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态。

5.平等尊重家庭教育强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和自由,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了解。

6.培养责任家庭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努力学习等。

通过承担责任,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7.鼓励创新在信息化社会,创新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要。

家庭教育应该鼓励孩子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及家庭教育

家庭及家庭教育

家庭及家庭教育家,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而家庭教育呢,则是塑造我们人生的基石,重要性不言而喻啊!想想看,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就是画笔,你怎么涂画,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

咱中国人不是常说“三岁看老”嘛,这可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刻起,家庭教育就开始啦。

比如说吃饭这件小事吧,有的家长追着孩子喂,这怎么行呢?得让孩子养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呀。

就像小树得自己扎根才能茁壮成长一样,孩子也得学会独立呀。

这时候家长就得有点狠心,不能心软。

要不以后孩子到了幼儿园还不会自己吃饭,那不就麻烦啦?再说说礼貌问题,这可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家里,家长就得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说“谢谢”“对不起”。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懂礼貌,那孩子能学好吗?这就好比照镜子,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会对你笑呀。

还有啊,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呢。

可别逼着孩子去学这学那,得看看孩子喜欢什么。

要是孩子喜欢画画,那就给他买画笔和纸,让他尽情地画。

要是喜欢音乐,那就让他去学个乐器啥的。

这就像给花浇水施肥,得根据花的习性来,才能让花开得更鲜艳呀。

家长们也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别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呀,这会给孩子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啊。

孩子会想,哎呀,爸爸妈妈都这样,那我以后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所以家长们得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而且,家庭教育可不能光靠妈妈一个人呀,爸爸也得参与进来。

别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孩子的成长可就这一次,错过了可就没啦。

爸爸带孩子和妈妈带孩子可不一样呢,爸爸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阳刚之气,让孩子更勇敢更坚强。

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影响我们一辈子。

所以呀,现在我们做了父母,可得更用心才行。

别觉得孩子小,啥都不懂,其实他们可机灵着呢。

咱们中国人最讲究家庭和睦,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多好呀。

家庭教育做好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爱的包围中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吧!这是多么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呀,咱可一定得做好呀!。

我国三大启蒙教育

我国三大启蒙教育

我国三大启蒙教育
我国的启蒙教育是指在古代的中国,有三大教育体系,分别是家庭教育、师友教育和书院教育。

这三大教育体系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是我国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孩子品德修养、生活技能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这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师友教育也是我国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师友关系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

师傅教会徒弟技艺,传授学问,而徒弟则要尊师重道,虔诚学习,这种师友关系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师友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接受师长的言传身教,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最后,书院教育是我国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书院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在书院中学习经史子集,接受文化教育。

书院教育不仅传授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的三大启蒙教育体系在古代教育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师友教育和书院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三大教育体系相互配合,共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读书无用论驳论文八篇

读书无用论驳论文八篇

读书无用论驳论文八篇读书无用论驳论文篇1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过去曾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说,据说连美国的教师节,都特意设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可见这一点是名声在外的。

现在天下太平,居然有这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这的确是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大家认为读书无用,摆在桌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学生就业难。

现在大学收费这么高,动不动就要农民几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市场过程,没有多少人有能力为了"兴趣'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奢侈的理由去读书。

对教育机构来说,它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对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他们追求的则是效用最大化。

这个"效用'就是毕业以后的好工作和高收入。

如果无法就业,则相当于买了一台不会制冷的冰箱,效用等于零,又不能退货和保修,那当然就是"无用'。

现在我要追问的是: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美国的35%了,为什么竟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就业难呢?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一切都要从全球的眼光来看。

在我看来,关键在于,由于盲目地开放以及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失误,中国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被锁定在了一个低端加工业的位置,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受过中等教育的蓝领工人(有大学生顿悟:"读太多书没用,初中就够了'),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白领工作岗位提供给大学生。

排斥大学生的机制是这样发生作用的:为了尽快提高精英阶层的消费水平,中国的消费品产业往往采取了直接从国外进口生产线的方式,结果使中国自身的装备工业(即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技术和成套设备技术)由于失去了市场而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大量国企破产倒闭,大量的白领工作岗位也因此丧失。

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更是连大批民营的民族产业也挤垮了。

虽然外资也会带来一些就业机会,但统计显示,外资在中国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就同时"消灭'三到四个工作机会。

关于孔子的作文20篇

关于孔子的作文20篇

关于孔子的作文20篇关于孔子的作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从古至今,东西方都有层出不穷的思想家,教育家。

但在许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

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有三千多弟子,72人成才。

今日,我想和大家一齐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觉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应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教师,他的智慧也体现他的教育中,"信相近,习相远"原先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此刻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教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

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能够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

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日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

1、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2、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3、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4、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5、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6、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7、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

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8、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9、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10、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11、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12、于是,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13、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14、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15、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16、面对互联网,教师应该是“引导者”。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如何引导学生辨别、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中国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中国人有哪些优秀品质中国人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勤劳:中国人一向以勤劳著称。

他们有强烈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乐于努力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2. 诚实:诚实是中国人优秀品质中的一项重要特征。

他们注重诚实和诚信,是值得信任的人,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3. 责任感:中国人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感,愿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无论是对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他们都尽最大努力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4. 孝顺:孝顺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国人尊敬和追求孝顺,注重对父母的尊重和照顾,尤其在老年人需要照顾的时候。

5. 忍耐力: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

他们有能力面对艰难的情况并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

6. 乐观:中国人一直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总能看到希望,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 自强不息:中国人注重个人自强,追求自己的目标和人生的成功。

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8. 重视教育: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

他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未来的机会。

9. 深思熟虑:在做决策时,中国人倾向于深思熟虑,权衡利弊。

他们注重谨慎和慎重,尽最大努力避免错误。

10. 团结合作:中国人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他们懂得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在团队中实现共同目标。

中国人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包括勤劳、诚实、责任感、孝顺、忍耐力、乐观、自强不息、重视教育、深思熟虑和团结合作。

这些品质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一我认真观看了陈鹤琴视频,陈鹤琴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又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

陈鹤琴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

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我的心里久久不平静,很后悔以前的自己对于孩子的傲慢与偏见,但我也深深佩服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孩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条件,所以我把自己观看了陈鹤琴视频时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记录下来,希望能应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一、关于“儿童期”意义的感受在视频中陈鹤琴提到“儿童期”的意义解释道:“环境愈复杂,儿童期愈长,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发展愈快,然后才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所以人的儿童期实在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

”他还将儿童期的作用形容为“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

”我觉得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想尽职尽责,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将来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当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预备适应这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

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却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或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意愿去“强逼”着他们学习一些我们自认为对他们将来好的东西,到最后往往事得其反。

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他们的某些行为,相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一点我会在对“好奇心”这一章节的感悟中具体说明)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学习的东西,这样岂不是更好?二、关于幼儿模仿的启示众所周知,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是儿童喜欢模仿哪些东西?他们又是为什么喜欢模仿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孩子们的儿童这种模仿能力呢?观看了陈鹤琴视频,我获得了以下启示:1.孩子的模仿是无选择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其创造美好的生活坏境。

陈丹青名言语录(优秀4篇)

陈丹青名言语录(优秀4篇)

陈丹青名言语录(优秀4篇)陈丹青语录篇一1、你可以看点新闻。

相信不相信,随你。

——陈丹青谈电视2、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3、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4、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5、翻译不看你懂多少外语,而是考验你中文怎样。

6、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7、农村还是那样:你姓什么?你是外乡人?去你妈,你等着吧,没戏。

--中国的人情观念。

8、你如果真的想懂,前提要有相对完整的文脉。

9、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10、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11、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12、我们没资格谈历史,谈文化。

老北京可以谈,但他只能谈他的记忆,不是谈文化。

再过十年二十年,老北京全死光了,谁谈?13、才情功力,有时不及真挚要紧。

14、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弃。

15、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

“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16、都市白领痛苦的根源,则介于“开放前”、“开放中”、“开放后”,她们在似是而非将开未来的性观念之前,饱受其弊,鲜蒙其利。

问题是,与咱中国“开放女性”们邂逅而上床,下床而分手的中国男性,是怎样的男性呢?--陈丹青谈中国女性“性解放”17、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

18、国画的“国”字,贬了,国画的“画”字,除了生财,唯剩下两件法宝:一是工具,二是图式--凭借国画革命尘埃落定的历史“能见度”,我们“想起”了伟大的古典传统。

不喜欢阅读的原因

不喜欢阅读的原因

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一是中国教育没有培养阅读的习惯。

中国教育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教育。

上小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初中;上初中的目的就是为了上高中;上高中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找工作,找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

在这样一个恶的循环之中,中国人从来就没有静静阅读的机会和时间。

二是中国的现实失去阅读的基础。

中国人已经不迷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书籍很冷淡;中国人又不太情愿相信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半信半疑,只懂皮毛;中国人对当前的泡沫文化很无奈,甚至很反感。

这些让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应该阅读什么,不该阅读什么,左右为难,索性远离阅读。

三是中国人生存压力太大,没有心情阅读。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处在初级阶段。

每一个中国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奋斗才能正常生存下来。

贫穷的惴惴不安,生存压力很大;富贵的也不安全,好像只有更多的金钱才有安全感。

而阅读是需要心情的,大家都忙着挣钱,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去阅读呢。

阅读的好处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9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可以让你聪明,打败对手!。

教育哲学的意义

教育哲学的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

这种深层探索的主要工具或者说手段就是教育哲学。

石中英教授呼吁,教育哲学应当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石中英,男,1967年出生,教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主要著作有《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哲学导论》等。

10年前,我们可能会说:“教育哲学是干什么的?”但现在这样的问题似乎不会再出现了。

最近一两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随着教育理论的很多基本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

这种深层探索的主要工具或者说手段就是教育哲学。

近日,教育哲学领域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呼吁,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什么东西是好的?教育哲学为教育提供了价值判断记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教育是由无数琐碎的小事构成的一种具体行动,而哲学则是形而上的抽象理论,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

教育真的需要哲学吗?石中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这个原理说明在具体事物的中间有着一般性的知识假设、价值追求和伦理信念,比如说这里面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真的、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

这些问题的追问和反思,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包括存在于这种日常的教育生活中。

在实际的工作里面,一些具体教育问题的解决或者具体教育问题的思考,最后都要追溯到一些这种比较一般性的,我们用哲学的话说就是比较抽象的一些问题上来。

比如说一个老师打学生了,这是个具体问题吧?以前我们说老师打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学生学不好,老师就是要打,这就涉及很复杂的一些问题。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一我认真观看了陈鹤琴视频,陈鹤琴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又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

陈鹤琴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

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我的心里久久不平静,很后悔以前的自己对于孩子的傲慢与偏见,但我也深深佩服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孩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条件,所以我把自己观看了陈鹤琴视频时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记录下来,希望能应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一、关于“儿童期”意义的感受在视频中陈鹤琴提到“儿童期”的意义解释道:“环境愈复杂,儿童期愈长,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发展愈快,然后才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所以人的儿童期实在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

”他还将儿童期的作用形容为“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

”我觉得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想尽职尽责,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将来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当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预备适应这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

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却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或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意愿去“强逼”着他们学习一些我们自认为对他们将来好的东西,到最后往往事得其反。

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他们的某些行为,相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一点我会在对“好奇心”这一章节的感悟中具体说明)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学习的东西,这样岂不是更好?二、关于幼儿模仿的启示众所周知,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是儿童喜欢模仿哪些东西?他们又是为什么喜欢模仿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孩子们的儿童这种模仿能力呢?观看了陈鹤琴视频,我获得了以下启示:1.孩子的模仿是无选择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其创造美好的生活坏境。

国内外立德树人教育方式

国内外立德树人教育方式

国内外立德树人教育方式教育啊,那可是个大事儿!就像种树一样,得精心呵护,才能让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咱先说说国内的立德树人教育方式。

咱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品德教育,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啊!从小咱爸妈就教育咱要懂礼貌,见到长辈要问好,这看似小小的举动,不就是立德树人的开始嘛!在学校里,老师不仅教知识,还会通过各种故事、事例来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团结友爱。

就好比说,老师讲雷锋叔叔的故事,那就是要让我们学习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呀!这不就是在给我们的品德之树浇水施肥嘛!再看看国外,人家也有独特的立德树人教育方式呢!有些国家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小就让他们自己做事,自己做决定。

这就好像让小鹰早点学会飞翔,去广阔的天空闯荡。

他们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在挫折中成长。

这种方式不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嘛!那咱再想想,为啥立德树人这么重要呢?你说要是一个人学习再好,可品德不行,那能算是个优秀的人吗?就好比一棵树,光长得高,可根基不牢,风一吹不就倒了嘛!咱培养孩子,不就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嘛,要是品德不好,那怎么为社会做贡献呢?咱国内还有很多传统美德呢,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这些可都是咱中华民族的瑰宝啊!把这些传承下去,不就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嘛!咱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给老人让个座,帮爸妈做做家务,这都是在践行立德树人呀!国外的教育方式也有值得咱借鉴的地方呢!比如说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

咱也可以在教育中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孩子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得用心、耐心。

不能急于求成,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就像建房子,得先打好地基,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呀!咱不能只看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品德发展。

你想想,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孩子,将来走到哪儿都会受欢迎,都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嘛!所以啊,立德树人教育可不能马虎,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呀!咱们当家长的、当老师的,都得重视起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品德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最懂教育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

世界文明古国曾经有过四个,其中三个相继灭绝,唯有中国独存于世,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懂得教育。

实在讲,中国因为有传统教育的深厚依托,才得以延续数千年的国脉,一路平安走到今天。

中国传统教育最注重四个字——孝亲尊师,这是对人的终身教育。

这个教育从哪里开始?从胎教开始。

五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胎教,这在世界上是很稀有的。

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小孩?在母亲怀孕的时候。

母亲怀孕时,眼不看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她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德行。

为什么?她的喜怒哀乐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激素,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小孩出生之后谁最先教他?妈妈。

妈妈不离弃婴儿,婴儿离不开妈妈,这种母子间的亲情是人类的天性,所谓「母子连心」。

尤其是三岁之前的孩子,不能离开母亲的怀抱,不能离开母亲的视线,母亲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母亲的言行举止应当合乎规矩。

规矩是什么?是《弟子规》。

《弟子规》不仅用来规范小朋友,更需要母亲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出表率。

我们看到婴儿出生后,他会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这就是在学习。

等到他到三岁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千天。

这一千天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作用非常大,根深蒂固,是真正的扎根教育,如果这一千天的根扎好了,一生都不会动摇。

就是说,不要轻看三岁之前的孩子,其实他懂事,他有辨别是非、邪正、善恶的能力。

为什么?他的妈妈给他做出了表率。

中国古谚云:「三岁看八十。

」这句话很有道理。

因为三岁之前的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命运,因此教育必须从胎教开始,这是人生成败得失的起跑线。

中国世世代代贤人辈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构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和睦相处的太平盛世。

中国在历史上动乱的次数很少,时间很短,繁荣安定的时间很长,外国研究中国历史的人都非常赞叹。

欧洲的学者们研究中国历史,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能够达到几千年的长治久安?最后一致肯定,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

中国古时候家有家道,家道是什么?祖祖辈辈所重视的伦理道德,以四维八德来说,合起来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家家都要学。

可能有的人家特别重孝,有的人家特别重义,有的人家特别重仁,故其后代承传重点略有不同,但世世代代都依靠这十二个字来保持家风不坠。

中国人慎终追远,注重世代传承,不冀一己、一事、一时之成功,而求建树于永恒,所以,长辈对后人必定会认真地去进行道统教育,让他们能够承传祖德,光大门楣。

中国有句古话「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意思是媳妇一进门,长辈就要向她传授家道门风,让她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进行,儿女一旦长大养成习气,就不好教了。

这是中国过去的教育思想,跟外国人的观念不一样,是非常好的教育哲学,所谓「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一个人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早期教育,孟夫子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孟夫子出生的时候,孔夫子已经过世了,但他很有缘分,有机会看到孔子的书。

诸位要知道,这个缘分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那时的书籍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得到,随便到书店里去就可以买。

那时没有笔没有纸,文字是用刀刻在竹简上,然后用绳索一片一片地串起来,你看那时做一部书是多么困难!因为数量太少,真正稀有难逢。

所以,孟子有缘得到孔子的著述,分量当然不会很多,只有几种,可是孟子很得受用。

他之所以能得受用,是他的早期教育好。

诸位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母最初住的地方靠近墓地,孟子小时候看到人家上坟,觉得很好玩,他就跟着去学上坟;他母亲一看,这可不行,得赶紧搬一个地方。

可是新搬的地方靠近市场,市场里面有人杀猪,孟子看了之后很感兴趣,就模仿着做杀猪的游戏;孟母一看,坏事,还得赶紧再搬一次家。

第三次搬家,搬到一个靠近私塾的地方,孟子就去学读书;孟母一看,这个地方不错,就长年住了下来。

从此孟子埋头苦学诗书礼乐和孔子的典籍,后来终于成了圣人。

孟母三迁的故事启示后人:教育的根在家庭,合格的母亲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证。

诸位还可以在中国典籍里看到,孔子是母亲教出来的,孟子也是母亲教出来的,文王的父亲王季是太姜教出来的,文王是太妊教出来的,武王、周公是太姒教出来的;所以,做为中国母亲,自古以来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尊崇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做母亲的人,如果能把《弟子规》落实在家庭教育之中,那就是落实了圣人的教育,这样人家的子女,必然是忠臣、孝子、圣贤、明君。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很有哲理。

『无后为大』并不是说只要能生个儿子,就算有后。

它更深层的含义是,有了儿子要把他教育好,要使自己的家业、家风、家道能够承传下去。

如果生了许多儿女,个个都是败家子,做出很多祸国殃民的事来,辱没门楣,那么有这样的儿女反倒不如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无后。

所以,古人的教育,在孩子六、七岁起就开始严加管教。

谁去教呢?老师,不是父母。

父母没有办法再教儿女,因为关系太亲近了,学问也不够了,父母讲话他不一定听,所以要送给老师去教。

从前儿童七岁起,跟老师一道生活,跟同学住在一起,一个月放假回家一次。

老师不是父母,他怕,他不敢不听。

教他什么呢?完全是生活教育,教他怎样奉侍老师、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教这些。

中国古代家教的文献有几百种,在《四库》里面都能看到,而《弟子规》则是中国家教的集大成,它荟萃了古代家教的精华。

当你读这一本书的时候,等于把中国几千年的家教书统统都读遍了,这难能可贵。

《弟子规》教什么?它的纲领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入则孝,出则弟」,它以孝悌为根本,然后再教谨、信、爱众、亲仁,最后是学文。

孝是什么?孝就是与家人处好关系,跟父母、夫妻、兄弟、姊妹处好关系。

悌是什么?悌是与外面的人处好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有领导、被领导、同事、同学、朋友、亲戚、邻邻乡党等等,与他们所有的人处好关系,这叫悌。

古谚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孝悌就是人和,人和就天下太平。

中国古人很少讲国家,开口都讲天下,你看那个心量多大!心量一拓开,自私自利的心就没有了,起心动念总喜欢帮助别人,成就别人,时时刻刻都做好样子,这就对了,这就是孝悌。

所以,诸位不要把这个词的意思想得那么狭窄,否则就错会了孝悌的涵义。

中国古人很重视从小就培养孩子大公无私的品德,因为从前是大家庭,人们聚族而居,不能有私心,否则就会丧失整个家族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造成家破人亡的严重后果。

过去,一个大家庭往往有三百左右的成员,个人起心动念必须要顾及全家全族的利益,而不能只想着自己。

家就像一个微缩的社会,所以能治家者必能治国。

《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宗族、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治国的本事是在治家当中历练出来的。

中国几千年来能够长治久安,关键不是在制度上,而在于人的素质。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主流,叫做士大夫。

古代四民——士、农、工、商,排在第一位的是士,是读书人。

从前读书人基本上都能够做到心是孝悌忠信、身是礼义廉耻、行是仁爱和平。

虽然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圆满达到这个标准,但距离这个标准不会太远,总是希望一生尽量接近这个标准。

过去读书人志在圣贤,功名利禄是附带的,不是他主求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质。

所以,无论什么制度,只要人的素质好,有道德、有教养,就能做出好事;反之,如果人的素质很差,把伦常道德抛弃了,那么再好的制度也会出毛病。

从前,末代帝王违背孝悌忠信,违背礼义廉耻,这个朝代马上就会被别人取而代之。

如果这个帝王不离开伦理、道德,他就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国老百姓是很有耐心的,对国君小的过失能够容忍,不会轻易犯上作乱,除非是做得太不象话、太严重,才会引起革命,才会造反,把你推翻。

所以,一个朝代能否长治久安,症结在什么地方?在传统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是伦理。

伦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是一个「爱」字。

五伦之一是父子有亲,这个亲是人的天性,是本性,是性德,只要不被污染你就行,你就亲爱。

你在家是父亲,你就要慈爱你的子女,慈爱你的家庭,这是你的职责;你是儿女,你的义务是要孝养你的双亲,为父母养老送终。

第二是君臣有义,义是通过教育把爱提升到君臣的层面,它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义务和亲爱。

做国君的要励精图治,爱护自己的子民;做臣子的要忠心事主,忠于职守。

第三是夫妇有别,「别」,不是身分和地位的悬殊,而是家庭分工不同。

过去,丈夫承担着家庭经济的责任,他要创造财富,来保障家人的生活来源。

除此之外,家庭中还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责,那就是教育儿女。

中国古人对于儿女的教育十分谨慎,这项任务不能交给别人,必须由母亲亲自负责。

丈夫和妻子有这种职责上的差别,所以做丈夫的要做到有恩、有义、有情;而做妻子的,因为她承担着教育儿女的职责,就要求她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范,能够言传身教,起到相夫教子的作用。

这样合理明确的家庭分工,保持了夫妇间的恩爱,稳定了家庭的结构,真正达到夫义妇德、和谐美满的目的。

然后,再通过教育把这种亲爱扩展到兄弟、朋友的层面,这就是五伦的另两个方面——「长幼有序」和「朋友有信」。

五伦中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这种关系是天然的,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出来的,是本来存在的,是大自然的法则,是天地运行的秩序,故称之为道;与道相应的思想言行,称之为德。

道德的原点是父子有亲,这是天伦,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懂得教育的原点,才能懂得中国五千年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自性性德的发扬光大。

从黄帝到孔子二千五百年,从孔子到我们现在又是二千五百年,五千年来贯穿中国的道统是什么?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称之为礼。

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礼要是没有了,儒就没有了;儒要是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断了。

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五常扩展到社会就变成八德。

八德在中国有两个说法,里面有四个重复的,除掉重复的,有十二个纲目,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儒家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纲领。

在中国古人看来,学校办得再多,教学科目再高深,如果不落实「礼」,不将「礼」运用在日常生活规范中,这种学问就没有任何价值。

中国传统教育的这一特色,在古礼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孩子二十岁行冠礼时,他的平辈要送给他一个字,从此他的朋友、兄弟姊妹、祖父母、叔叔伯伯,都要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重和鼓励。

只有他的父母、还有他的老师可以一生称他的名,这就表明,老师的恩德和父母的恩德是同等的。

在丧礼中,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老师去世虽然不用穿孝服,但也要心丧三年,要在心里感念老师栽培的恩德,时时记起老师的教诲。

古代,皇帝接见群臣,是面南背北行君臣之礼,但他在接见自己老师的时候,不以君臣之礼相见,而是以主宾之礼,就是皇帝站在东面,老师站在西面,这样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老师的地位之高,人们是何等地尊师重教!中国古人从小就教小孩亲近圣贤,让他们读圣贤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