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41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41

第九单元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 学生合作、思考、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建立溶液的概念。

2.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3.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4. 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语 ] 地球上大部分表面是海水,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溶液都是纯净物 D.2. 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 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A. 泥土B. 蔗糖C.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澄清的石灰水 4. 某液体若是溶液,其必然是(植物油 D. 碳酸钙粉末)C. 泥浆D. 液氧A. 长期敞口放置不会析出沉淀B. 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里C. 只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交流探究合作探究一:溶液的形成1•问题讨论:(1)溶液的概念是什么?(2 )从溶液的概念中可以发现它的特征有哪些?2. 媒体使用: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本套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介绍溶液的概念、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前,已经掌握了溶解、混合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溶液的形成原理和溶液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和迁移,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形成原理。

2.溶液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讲授系统地传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等。

2.实验药品:食盐、蔗糖、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溶液的概念,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如食盐、蔗糖等,这种混合物就称为溶液。

”2. 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将食盐放入水中,经过搅拌,食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一个均一的混合物。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溶液的特点,如:“溶液是一种均一的混合物,其中溶质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

”5. 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原理,如:“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溶液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液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对于乳化现象的要求较低。

第二部分的知识是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这两个过程(溶剂一般指水),在宏观方面则表现为放热和吸热。

理解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分析】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用途,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授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的正确与否。

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

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但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其附在溶液的后边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其有初步了解。

溶质+溶剂错误!溶液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使其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反应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题的重点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五种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一、新课导入1.我们发现在寒冷的冬季,水易结成冰,而食盐水、食醋不易结成冰,这是为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些内容。

2.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无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铜溶液(蓝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氯化铁溶液(黄色),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看到想到了什么?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生齐答:想!(教师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二、新课教学一、溶液【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

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溶液,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同时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前八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一些化学研究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了一些体验。

【课标解读】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2.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是最常见的溶剂;3.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思路】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合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形式,着重做到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两个体现:1.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2. 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4.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5.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6.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NaCl溶液、CnS04溶液、CuC12溶液、KMnO4溶液、FeCl3溶液、NaCl固体、糖、CuS04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4、CnCl2、KMn04、FeCl3。

让学生观察,并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4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交流现象】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定义,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溶液的浓度概念。
3.熟悉溶液的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密度、粘度等,并了解这些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学会运用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溶解、沉淀、电解等。
3.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溶液的形成、性质和浓度等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单元课后习题1、2、3题,重点巩固溶液的定义、分类、溶解度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2.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验证。
3.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分析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密度、电解质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2.通过展示一些神奇的溶液实验现象,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做好铺垫。
3.提问学生关于溶液的已知知识,如溶解、溶质、溶剂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详细讲解溶液的定义、组成和分类,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溶液的概念。
3.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溶液
01知识管理
1.溶液的概念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

特征: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均一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________;稳定是指: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不会________。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含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等。

(2)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水、酒精等纯净物尽管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不是溶液。

2.溶液的组成
组成:________的物质叫溶质;能____________的物质叫溶剂。

关系:溶液中,________的质量+________的质量=________的质量。

溶剂判断:(1)若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把固体、气体看作________,液体看作________;
(2)若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
(3)若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则无论水量多少,一般把水叫做________;
(4)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________为溶剂的溶液。

02基础题
1.(鄂州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食盐
C.白酒 D.蔗糖
2.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3.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4.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4)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03中档题
5.(重庆中考A卷)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6.(重庆中考A卷)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7.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a g B.(a+b)g
C.(a+c)g D.(a+b+c)g
8.(桂林中考)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9.学习溶液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溶液的组成及物质的溶解过程,下表是几位同学对溶液的错误认识,请你用熟悉的实例来否定其观点。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01知识管理
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结论:________溶解于水时能够吸收热量而使溶液温度降低;________溶解于水时能够放出热量而使溶液温度升高;________溶解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

易错提示:氧化钙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与溶解放热不同。

2.乳化现象
乳浊液:由________________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与溶液相比,它是不________、不________的混合物,静置后会产生________现象。

乳化: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能将植物油等难溶的液体在水中分散成无数________的液滴,________地分散到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因此洗涤剂可用于清洗衣服、餐具上的油污。

02基础题
1.用洗涤剂能较好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
A.吸附作用 B.乳化作用
C.催化作用 D.溶解作用
2.(扬州中考)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浓硫酸
3.(邵阳中考)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4.(邵阳中考)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03中档题
5.(德州中考)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6.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

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A.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B.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C.内壁有碳酸钙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04实验突破
7.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答案
第1课时溶液
知识管理
1.均匀地均一稳定混合物均一稳定相同分离 2.被溶解溶解其他物质溶质溶剂溶液溶质溶剂溶剂溶质溶剂水
基础题
1.A 2.B 3.D 4.(1)氢氧化钙水(2)酒精水(3)白磷二硫化碳
(4)硫酸亚铁水
中档题
5.D 6.B 7.D 8.B 9.(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2)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3)碘酒中溶剂是酒精(4)在海水中有食盐、氯化镁等多种溶质(5)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振荡不能形成溶液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管理
1.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 2.许多分子集合而成均一稳定分层细小均匀
基础题
1.B 2.A 3.A 4.B
中档题
5.B 6.B
实验突破
7.(1)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4)氯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