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PSO鲁棒定位算法
鲁棒性优化的原理、评估方法及应用-放射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
鲁棒性优化的原理、评估方法及应用-放射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鲁棒性优化的原理、评估方法及应用放射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放射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应用广泛且发展迅猛。
在放射医学的实践中,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影像质量和疾病诊断的可信度,鲁棒性优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论文将着重探讨鲁棒性优化的原理、评估方法以及其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
一、鲁棒性优化原理鲁棒性优化是指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在系统中引入一定程度的冗余,使得系统对各种干扰因素和不确定性具有强健性。
在放射医学领域中,鲁棒性优化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处理技术鲁棒性优化中的信号处理技术主要针对图像数据的处理。
比如在辐射剂量计算中,为了减小各种因素对剂量计算结果的影响,可以基于模型订正或者增加剂量分配的冗余,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2. 特征提取与选择特征提取与选择是鲁棒性优化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影像中的关键特征,可以减少噪声和其他干扰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比如在肿瘤检测中,可以通过计算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来提高肿瘤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3. 算法优化算法优化是鲁棒性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的算法,可以提高系统对各种噪声和变化的适应能力。
例如,对于放射源和探测器位置的微小变化,可以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来优化图像重建算法,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二、鲁棒性优化的评估方法为了评估鲁棒性优化的效果,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1. 灵敏度分析灵敏度分析是评估系统对输入参数变化的鲁棒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改变系统参数或输入数据的扰动幅度,观察输出结果的变化情况,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干扰因素下的鲁棒性。
2.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通过对输入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估计系统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
通过观察参数估计结果的方差、置信区间等指标,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干扰条件下对参数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mpso算法原理
mpso算法原理MPSO算法原理什么是MP 算法MP(Multiparticl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是一种优化算法,它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思想,通过引入多个粒子来增强算法的性能和鲁棒性。
MP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群体智能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
粒子群优化(PSO)的简介粒子群优化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群体行为的优化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模拟群体中粒子的社会行为,寻找最优解。
每个粒子表示一个潜在的解,它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群体的协作来搜索最优解。
粒子在解空间中移动,通过更新速度和位置来进行搜索。
粒子群优化算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 1. 初始化:随机生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2. 更新:根据当前位置和速度计算粒子的新速度和新位置。
3. 评估:利用目标函数对粒子的新位置进行评估,并更新最优解。
MPSO算法的原理MP算法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引入了多个粒子来增强算法的性能。
下面是MPSO算法的主要原理:1.初始化:随机生成多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2.更新全局最优解:根据当前最优解和个体最优解,更新全局最优解。
3.更新速度和位置:根据当前位置、速度和最优解,计算粒子的新速度和新位置。
4.评估:利用目标函数对粒子的新位置进行评估,并更新个体最优解。
5.收敛判断:判断是否达到停止迭代的条件,如果没有,则回到第2步继续迭代。
MPSO算法通过引入多个粒子,增加了算法的搜索空间和搜索能力。
不同粒子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来加快收敛速度,并提高最优解的质量。
通过迭代更新位置和速度,算法逐渐向最优解靠近,最终找到全局最优解。
MPSO算法的优缺点MPSO算法相比于传统的PSO算法具有以下优点: - 收敛速度更快:多个粒子的协作可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
- 最优解质量更高:多个粒子可以搜索更多的解空间,找到更好的解。
然而,MPSO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 参数设置较为困难:由于引入了多个粒子,MPSO算法的参数需要更加精细地调整,否则可能影响算法的性能。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电机控制系统PID参数优化
电动 机 控 制 电压 到转 速 的 传 递 函 数 的 模 型 为
Q( 引
一
1 ct / ,
将 代 入 一 个 与求 解 问题 相 关 的 目标 函数 ,即
・
() Ts+位 移 的 传递 函 数 模 型 为
( 引
1 C。 /
一
可 计 算 出相 应 的适 应 值 。用 p e 。 = ,…, 记 录第 bs 1 ) t 2 i 粒 子 自身 搜 索 到 的最 优 位 置 ,用 ge 记 录 该 种 个 bs t
中图 分 类 号 :TP 7  ̄5 2 3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O — 1 8 2 0 ) 6 0 7 一 O O3 8 X( 0 7 0 - 1 6 3
一
O 引 言
对 于 以 P D作 为控 制 器 的 电机 控 制 系 统 ,其 性 I 能 的 优 劣 主 要 决 定 于 控 制 参 数 的 合 理 性 。 国 内 外
机 粒 子 ,通 过 迭 代 找 到 最 优 解 。
假 定 一 个 包 含 m个 粒 子 的 粒 子 群 在 D维 目标 空
1 直 流 电动 机 的数 学模 型
电 枢 控 制 直 流 电动 机 简化 后 的微 分 方 程 为
+ kf:KU ( 一 2 ( a( ) I ) KM ) f f
群 体 。 每 个 粒 子 性 能 优 劣 程 度 取 决 于 待 优 化 问题 目 标 函 数 确 定 的适 应 值 ,每个 粒 子 由一 个 速 度 决 定 其 飞行 的 方 向和 速 率 的大 小 ,粒 子 们 追 随 当前 的最 优
粒 子 在 解 空 间 中 进 行 搜 索 。P O 初 始 化 为 一 群 随 S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种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觅食的行为寻找最优解。
传统的PSO 算法存在着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不断对PSO算法进行改进。
本文将介绍几种改进的PSO算法。
1.变异粒子群算法(MPSO)传统的PSO算法只考虑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而MPSO算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变异操作,使得算法更具有全局搜索能力。
MPSO算法中,每一次迭代时,一部分粒子会发生变异,变异的粒子会向当前最优解和随机位置进行搜索。
2.改进型自适应粒子群算法(IAPSO)IAPSO算法采用了逐步缩小的惯性权重和动态变化的学习因子,可以加速算法的收敛速度。
另外,IAPSO算法还引入了多角度策略,加强了算法的搜索能力。
3.带有惩罚项的粒子群算法(IPSO)IPSO算法在传统的PSO算法中加入了惩罚项,使得算法可以更好地处理约束优化问题。
在更新粒子的位置时,IPSO算法会检测当前位置是否违背了约束条件,如果违背了,则对该粒子进行惩罚处理,使得算法能够快速收敛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解。
4.细粒度粒子群算法(GPSO)GPSO算法并不像其他改进的PSO算法那样在算法运行流程中引入新的因素,而是仅仅在初始化时对算法进行改进。
GPSO算法将一部分粒子划分为近似最优的种子粒子,其他粒子从相近的种子粒子出发,从而加速算法的收敛速度。
5.基于熵权的粒子群算法(EPSO)EPSO算法在传统的PSO算法中引入了熵权理论,并在更新速度和位置时利用熵权确定权重系数,达到了优化多目标问题的目的。
EPSO算法的权重系数的确定基于熵权理论,具有客观性和系统性。
此外,EPSO算法还增加了距离度量操作,用于处理问题中的约束条件。
综上所述,改进的PSO算法不仅有助于解决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更可以应用到具体的优化实际问题中。
因此,选择合适的改进的PSO算法,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人机航迹规划中的路径规划算法比较与优化
无人机航迹规划中的路径规划算法比较与优化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无人机)作为近年来飞行器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在航空航天、军事、农业、物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中,路径规划算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直接影响着无人机飞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比较与优化分析。
1. 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是无人机航迹规划中最常用的算法之一。
其中,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和A*算法是两种主要的最短路径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通过不断更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最终确定无人机飞行的最短路径。
A*算法在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启发式函数,能够更加准确地估计路径的代价。
2.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
它通过对候选路径进行遗传操作(如选择、交叉、变异等),通过适应度函数对路径进行评估,最终得到适应度最高的最优路径。
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够寻找到较优的飞行路径。
3. 蚁群优化算法蚁群优化算法模拟了蚂蚁的觅食行为,通过信息素的交流和更新来实现路径的优化。
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快速找到较优的路径。
在无人机航迹规划中,蚁群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多无人机协同飞行的问题。
4. PSO算法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PSO)算法模拟了鸟群觅食的行为,通过不断地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寻找最优解。
PSO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全局搜索能力,在无人机航迹规划中能够有效地找到较优的路径。
5. 强化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算法是一种通过试错和奖惩机制来优化路径选择的算法。
它通过构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简称MDP)模型,通过不断地与环境交互来学习最优策略。
强化学习算法在无人机航迹规划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快速学习到最优路径。
pso算法步骤
pso算法步骤PSO算法是一种优化算法,是由“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即粒子群优化算法发展而来的,在解决复杂问题和进行多目标优化方面表现出色。
PSO算法通常适用于连续优化问题,可以优化函数、离散问题以及混合问题。
PSO算法步骤第一步:设定参数在使用PSO算法之前,必须先设定相关参数,这是PSO算法使用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些参数决定了粒子在搜索空间中移动的方式和速度,以及算法搜索解的效率。
1. 粒子群规模:$N$2. 惯性权重:$w$3. 最大迭代次数:$T_{max}$4. 每个粒子的学习因子$c_1,c_2$5. 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范围:$x_{min}$和$x_{max}$6. 收敛精度第二步:初始化粒子群在PSO算法的第二步中,每个粒子将在解空间中随机生成一个初始位置并随机赋予一个速度。
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的:$$x_i(0)=x_{min}+(x_{max}-x_{min})\times rand$$其中$x_{min}$和$x_{max}$是自变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rand$表示在0和1之间的随机数。
第三步:粒子的运动和更新在这个步骤中,每个粒子都会根据自己的位置和速度更新自己的位置和速度。
这个过程被描述如下:$$v_i(t+1)=wv_i(t)+c_1r_{1i}(p_i-x_i(t))+c_2r_{2i}(g-x_i(t))$$其中,$p_i$是粒子$i$搜索到的最佳位置,$g$是当前所有粒子中最优的位置,$r_{1i}$和$r_{2i}$是0到1之间的随机数。
第四步:评价适应度在此步骤中,需要计算每个粒子在当前位置所对应的适应度值。
这个过程是用来评估点的好坏,估算梯度,对于不同的优化问题有不同的定义方法。
第五步:更新全局最优在这一步中,需要判断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是否比当前的全局最优适应值更好。
如果是,那么需要更新当前全局最优适应值和位置:$$f_{best}=\min(f_{best},f_i)$$$$x_{best}=x_i$$其中,$f_i$是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值,$f_{best}$是当前全局最优适应值,$x_{best}$是当前全局最优位置。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APSO)是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PSO)的改进算法。
PSO算法是一种群体智能优化算法,模拟鸟群觅食行为来求解优化问题。
与传统PSO算法相比,APSO算法在粒子个体的位置和速度更新方面进行了优化,增强了算法的鲁棒性和全局能力。
APSO算法的关键改进之一是引入自适应策略来调整个体的速度和位置更新。
传统PSO算法中,个体的速度与当前速度和历史最优位置有关。
而在APSO算法中,个体的速度与自适应权重有关,该权重能够自动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空间和优化问题。
自适应权重的调整基于个体的历史最优位置和整个粒子群的全局最优位置。
在每次迭代中,根据粒子群的全局情况来动态调整权重,使得速度的更新更加灵活和可靠。
另一个关键改进是引入自适应的惯性因子(inertia weight)来调整粒子的速度。
传统PSO算法中,惯性因子是一个常数,控制了速度的更新。
在APSO算法中,惯性因子根据粒子群的性能和进程进行自适应调整。
对于空间广阔、优化问题复杂的情况,惯性因子较大以促进全局;对于空间狭窄、优化问题简单的情况,惯性因子较小以促进局部。
通过调整惯性因子,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更新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优化问题。
此外,APSO算法还引入了自适应的局域半径(search range)来控制粒子的范围。
传统PSO算法中,粒子的范围是固定的,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而在APSO算法中,根据全局最优位置和当前最优位置的距离进行自适应调整,当距离较大时,范围增加;当距离较小时,范围减小。
通过自适应调整范围,可以提高算法的全局能力,减少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风险。
综上所述,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APSO)是一种改进的PSO算法,通过引入自适应策略来调整个体的速度和位置更新,增强了算法的鲁棒性和全局能力。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PID参数自整定
在 工业 控制 中 ,应用最广泛的控制器是 比例 一 微分一 积分 (rp ro a it rl eiav ,PD 控制器 ,它具有结构简 po o in lne a dr t e I ) t — g — vi 单、鲁棒性 强、易于工程实现等特点 ,是技术 上最为成熟 的
控制规律。 I PD控制器是按偏差 的比例() P、积分( 和微分( ) I ) D
维普资讯
第3 卷 第 1 期 3 8
I1 3 1. o3
・
计
算
机
工
程
20 0 7年 9月
S pt mbe O 7 e e r2 0
No J .8
Com p e ut rEng ne r ng i ei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
一
群鸟 ,它们的任 务是在一个 区域里搜索食物,在这个 区域
里只有一块食物 ,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每一只鸟 都是从一个随机 的位置 ,以一个随机的速度开始寻找食物 , 但是每一只鸟都有记忆它 自己和整个鸟群 所经历 的距离食物 最近位置的能力 。那么找到食物的最简单有效 的方式就是搜
d cesn e t ih eu e . i p ra hi ay t e l e a di ice s so tma p e n r cso . i lto ss o teefcie e s e r aigi ri weg ta s d Thsa p o c se s orai , n n ra e pi lse da dp e ii n S muain h w fe t n s n a r z t h v
[ s at hspp r tde esl tnn rbe o rp ro a— tga—eiaiePD) o t l rA n vl p ra hb sdo rvd Abt clT i ae u i t e - igpo lm f o ot n lnerl r t (I c nr l . o e a poc ae ni o e r s sh fu p i i d v v oe mp
PID控制改进算法—变结构PID控制原理
卧龙岗主编辑
注:本文所述控制方法针对由无自带积分记忆环节的执行器所构成的控制系统
1 传统 PID 控制算法原理及其缺陷
传统的位置型 PID 控制器的差分方程及控制算法为:
T u (n) K P e(n) TI
n i 0
u e(i) T [e(n) e(n 1)]
二、微分环节: 微分环节具有超前控制的特性, 可以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在偏差值发生较大变化之前输出抑制 偏差变化的控制量。其对控制过程会产生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1)在目标值发生改变的瞬间,偏差值会瞬间产生阶跃变化,若微分时间常数选取合适,微分环 节可以起到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作用。 当微分时间常数设置过大时, 又会使得微分环节在调节开始 瞬间由于偏差值的阶跃而输出一个较大的控制量, 对控制系统造成较大冲击, 有时甚至使控制系统 输出的控制量超出目标值甚至超出执行器的输入范围, 产生微分饱和; 但过小的微分时间常数又不 足以发挥微分环节的作用。
算法所得控制量U
U umax
NO
U umax
YES
U u min
YES
NO
U umin
输出控制量U
4.2 比例环节的作用
比例控制器所产生的原理性稳态误差和结构性稳态误差可以通过引入位置记忆环节来消除, 代 替积分环节的作用。 即令 u (n) Ke(n) u(n 1 ) , 其中 u(n 1) 为上一个控制周期 PID 控制器输出 到执行器的控制变量, 它与本次控制周期输出控制变量之前的阀门位置相对应。 这样只要有误差存 在,就可以使调节阀在当前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动作,从而消除稳态误差, K P 0 。 比例环节贯穿调节全程, 发挥主导作用, 第 n 次信号采样之后, 比例控制器输出的控制变量为:
优化设计和鲁棒性分析方法综述
工作汇报(1)优化设计和鲁棒性分析优化设计的过程就是确定优化目标、设计参数和约束条件,通过迭代算法确定最优的设计参数,得到最优的性能。
查阅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目标函数与设计参数之间有解析式关系的,比如《Application of optimal and robust design methods to a MEMS accelerometer》这篇论文,优化目标是加速度计的最小测量加速度、满量程加速度以及谐振频率,设计参数是梁、质量块、梳齿以及间隙的尺寸参数。
文章中就给出了优化目标和设计参数的解析式:通过这些解析式,以及一些约束条件就可以构建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优化算法程序(这篇用的是遗传算法)得到最优解。
第二种也是大部分文献,都没有给出优化目标和设计参数之间的解析式。
比如《Optimal and Robust Design of a MEMS Gyroscope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Worst-caseTolerance》,优化目标是陀螺仪的敏感性(让敏感电容C最大)。
这篇文章没有目标函数的解析式。
它是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和优化软件连接在一起计算,应该是用仿真结果代替解析式计算结果,具体的我没明白。
鲁棒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是考虑设计参数的制造误差(一般是±0.5um),将±0.5um分别带入设计参数,让优化目标最小化的同时,标准差也最小化。
优化设计还看到一篇文献,《Optimization of Sensing Stators in Capacitive MEMS Operating at Resonance》提出了两种新颖的结构,然后比较它们和传统结构的性能,以及它们的优点。
这篇论文没有参数优化。
(2)动态特性分析动态特性分析方面看了两篇文献。
《Nonlinear Dynamic Study of a Bistable MEMS:Model and Experiment》讲了加速度双稳态开关中,切换稳定性与激励时间和激励幅值的关系。
鲁棒优化的方法及应用
鲁棒优化的方法及应用杨威在实际的优化中决策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数据是不确定的或者是非精确的;最优解不易计算,即使计算的非常精确,但是很难准确的实施;对于数据的一个小的扰动可能导致解是不可行。
鲁棒优化是一个建模技术,可以处理数据不确定但属于一个不确定集合的优化问题。
早在19世纪70年代,Soyster 就是最早开始研究鲁棒优化问题的学者之一,他的文章给出了当约束矩阵的列向量属于一个椭球形不确定的集合时的鲁棒线性优化问题。
几年以后Falk 沿着这条思路做了非精确的线性规划。
在以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鲁棒优化方面都没有新的成果出现。
直到19世纪末,Ben-Tal,Nemirovski 的工作以及这时计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半定优化和凸优化内点算法的发展,使得鲁棒优化又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一个一般的数学规划的形式为0000,min {:(,)0,(,)0,1,...,}ni x R x R x f x x f x i m ξξ∈∈-≤≤=其中x 为设计向量,0f 为目标函数,12,,...,m f f f 是问题的结构元素。
ξ表示属于特定问题的数据。
U 是数据空间中的某个不确定的集合。
对于一个不确定问题的相应的鲁棒问题为0000,min {:(,)0,(,)0,1,...,,}ni x R x R x f x x f x i m U ξξξ∈∈-≤≤=∀∈这个问题的可行解和最优解分别称为不确定问题的鲁棒可行和鲁棒最优解。
这篇文章主要回顾了鲁棒优化的基本算法,目前的最新的研究结果及在经济上的应用。
1 鲁棒优化的基本方法1.1鲁棒线性规划一个不确定线性规划{min{:}(,,)}Tnm nm xc x Ax b c A b U R RR ⨯≥∈⊂⨯⨯所对应的鲁棒优化问题为min{:,,(,,)}Txt t c x Ax b c A b U ≥≥∈,如果不确定的集合是一个计算上易处理的问题,则这个线性规划也是一个计算上易处理的问题。
PSO算法的改进
PSO算法的改进PSO(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仿真人群集群行为的智能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问题的解决。
然而,传统的PSO算法存在一些问题,如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速度较慢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许多改进的PSO算法被提出。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改进方法。
1.离散PSO算法传统的PSO算法是基于连续空间的优化方法,对二进制优化问题不太适应。
离散PSO算法通过将连续速度和位置转化为离散的形式,采用二进制编码方法,从而适应离散化问题。
此外,离散PSO算法还引入了局部机制,通过随机抽取一部分粒子进行局部,提高效率。
2.遗传算法融合PSO算法遗传算法(GA)是一种启发式算法,具有全局能力。
将GA和PSO相结合可以将它们的优点互补,提高效率和收敛性。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GA的交叉、变异和选择操作应用于PSO的位置和速度更新过程中,以增加算法的多样性和全局能力。
3.多种群PSO算法传统的PSO算法通常只有一个粒子群集合,大多数粒子都在不同的空间探索,导致效率较低。
多种群PSO算法引入了多个群体,每个群体独立,交流信息,以提高能力。
这样可以加快全局速度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4.改进粒子选择策略在传统的PSO算法中,每个粒子只根据自己的历史最优和全局最优进行更新。
这种选择策略可能导致算法收敛速度慢。
改进的策略包括引入粒子选择机制来根据适应度值选择邻居,以更好地利用信息,加速收敛。
5.参数自适应方法传统的PSO算法需要手动设置参数,对不同问题的适应性较差。
参数自适应方法通过利用优化问题本身的信息来自动调整参数,提高算法的性能和鲁棒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自适应惯性权重、自适应学习因子等。
6.混合PSO算法混合PSO算法将PSO和其他优化算法相结合,以提高能力和收敛性。
例如,将模拟退火算法的随机性质引入PSO中,可以在全局和局部之间取得平衡。
此外,还可以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方法与PSO相结合,以改善算法的性能。
总之,PSO算法作为一种全局优化方法,经过多年研究和改进,已经形成了众多的改进版本。
粒子群算法求解鲁棒优化问题
粒子群算法求解鲁棒优化问题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是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可以用于解决鲁棒优化问题。
鲁棒优化问题是指在面对不确定性、噪声或干扰时,依然能够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的优化问题。
PSO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模拟鸟群或粒子群在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每个(粒子”代表了搜索空间中的一个解,通过迭代过程不断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以寻找全局最优解或局部最优解。
PSO求解鲁棒优化问题的方法:
1.适应性权重调整:在PSO算法中引入适应性权重,使得粒子在搜索过程中对于不同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敏感度。
适应性权重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使得算法更具鲁棒性。
2.种群多样性维护:维护种群的多样性有助于避免过早收敛到局部最优解。
可以通过引入多样性保持机制,如多样性促进策略或种群重启等,增加算法的鲁棒性。
3.自适应参数调节:PSO算法中的参数(如惯性权重、学习因子等)的自适应调节可以使算法更灵活地适应不同问题和环境条件。
4.鲁棒性函数设计:在目标函数中加入对于不确定性或噪声的鲁棒性评估指标,从而使PSO算法更倾向于寻找对于不确定性更加稳健的最优解。
5.多目标优化和多模态优化策略:在PSO中使用多目标优化或多模态优化的策略,使算法能够处理多个可能存在的最优解或多个子问题,增加鲁棒性。
在解决鲁棒优化问题时,结合上述方法,调整和设计PSO算法的
参数和策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确定性和噪声,寻找到更加鲁棒和稳健的优化解。
pso-adaptation算法的寻优迭代曲线
pso-adaptation算法的寻优迭代曲线一、pso-adaptation算法简介pso-adaptation算法是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进化版本,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
它结合了自适应机制和进化策略,能够自动调整参数和结构,从而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收敛速度。
该算法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工程优化、机器学习和金融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pso-adaptation算法的核心原理pso-adaptation算法的核心原理是将自适应机制引入到传统的PSO算法中。
在传统的PSO算法中,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更新是通过随机数和当前位置与历史最优位置的差值计算得到的,而在pso-adaptation 算法中,这些参数是动态调整的。
通过引入适应性机制,pso-adaptation算法能够在不同的迭代阶段自适应地调整参数,使得算法更具有灵活性和全局搜索能力。
三、pso-adaptation算法的寻优迭代曲线pso-adaptation算法的寻优迭代曲线是指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算法的适应度值(fitness value)的变化曲线。
正常情况下,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适应度值会逐渐收敛到一个稳定的值,这个过程被称为寻优过程。
然而,pso-adaptation算法在寻优过程中具有更好的自适应能力,因此其寻优迭代曲线通常会更加平稳和收敛迅速。
四、基于pso-adaptation算法的实际应用案例在实际问题中,pso-adaptation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优化问题。
在工程优化领域,研究人员利用pso-adaptation算法对复杂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机器学习领域,pso-adaptation算法被用于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在金融领域,pso-adaptation算法被应用于股票投资组合的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表现。
五、对pso-adaptation算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专业的文章撰写手,我对pso-adaptation算法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PSO算法——精选推荐
PSO算法群体智能⽅法:是通过模拟⾃然界⽣物群体⾏为来实现⼈⼯智能的⼀种⽅法。
群体智能这个概念来⾃对⾃然界中⽣物群体的观察,群居性⽣物通过协作表现出的宏观智能⾏为特征被称为群体智能。
群体智能具有如下特点:(1) 控制是分布式的,不存在中⼼控制。
因⽽它更能够适应当前⽹络环境下的⼯作状态,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即不会由于某⼀个或⼏个个体出现故障⽽影响群体对整个问题的求解。
(2) 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够改变环境,这是个体之间间接通信的⼀种⽅式,这种⽅式被称为“激发⼯作”。
由于群体智能可以通过⾮直接通信的⽅式进⾏信息的传输与合作,因⽽随着个体数⽬的增加,通信开销的增幅较⼩,因此,它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
(3) 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能⼒或遵循的⾏为规则⾮常简单,因⽽群体智能的实现⽐较⽅便,具有简单性的特点(4) 群体表现出来的复杂⾏为是通过简单个体的交互过程突现出来的智能,因此,群体具有⾃组织性。
PSO基本原理最初是为了在⼆维⼏何空间图形中优化模拟鸟群不可预测的运动。
PSO 算法从这种模型中得到启⽰并⽤于解决优化问题。
PSO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潜在解都是搜索空间中的⼀只鸟,称之为“粒⼦”。
所有的粒⼦都有⼀个由⽬标函数决定的适应值(fitness value),每个粒⼦都由⼀个两维的速度变量决定各⾃飞翔的⽅向和距离。
然后粒⼦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在解空间中搜索。
PSO算法初始化为⼀群随机粒⼦(随机解),然后通过迭代找到最优解。
在每⼀次迭代中,粒⼦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
第⼀个极值就是粒⼦本⾝所经历的最优解,这个解被称为个体极值。
另⼀个极值是整个种群⽬前所经历的最优解,这个极值被称为全局极值。
另外也可以只选取整个种群中的⼀部分作为粒⼦的邻居,在所有邻居中的极值被称为局部极值。
在算法中,每个粒⼦可以想象成算法空间中的⼀个潜在解.粒⼦的优劣由⽬标函数来衡量.各个粒⼦根据下⾯的信息来确定⾃⼰当前位置:(1)⾃⾝当前的位置:(2)⾃⾝当前的速度;(3)⾃⾝当前的位置和⾃⾝历史最优位置之问的距离;(4)⾃⾝当前的位置和整个群体历史最优位置之间的距离。
pso算法python
pso算法pythonPSO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
PSO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方法,其灵感来源于鸟群或鱼群等生物群体协同行动的行为。
PSO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模拟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全局最优解。
PSO算法模拟了鸟群中个体飞行时的行为,在搜索过程中通过个体之间的合作来寻找最优解。
PSO算法通过不断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来实现全局搜索,从而找到最优解。
PSO算法的特点包括易于实现、易于收敛、对初始值不敏感等。
因此,PSO算法在工程优化、神经网络训练、特征选择、模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SO算法的基本原理PSO算法基于群体智能的原理,主要由粒子群的群体行为和信息传递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粒子群的位置和速度分别代表了可能的解和搜索的方向,通过不断迭代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最终找到最优解。
粒子群的基本行为是模拟了鸟群或鱼群等生物群体的行为。
在PSO 算法中,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速度,同时也有了个体的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粒子群中的每个粒子都通过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位置和速度来模拟搜索过程,从而找到全局最优解。
粒子群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个体和全局最优位置来实现的。
在搜索过程中,每个粒子都会根据自己的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来更新自己的速度和位置,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通过不断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PSO算法可以在搜索空间中找到全局最优解。
PSO算法的步骤PSO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初始化粒子群、更新粒子速度和位置、评估适应度、更新个体和全局最优位置、判断停止条件等。
1.初始化粒子群PSO算法首先需要初始化一个粒子群,包括设定粒子的初始位置和速度、个体和全局最优位置等。
通常情况下,粒子的初始位置和速度是随机生成的,个体和全局最优位置可以初始化为无穷大。
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跟踪条件_赵曜
第22卷第4期V ol.22No.4控 制 与 决 策Contr ol andDecision2007年4月A pr.2007收稿日期:2005-12-30;修回日期:2006-05-09.作者简介:赵曜(1956)),男,成都人,教授,博士,从事鲁棒控制、内模控制等研究.文章编号:1001-0920(2007)04-0477-04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跟踪条件赵 曜(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成都610065)摘 要:为了改善系统的响应性能或解决常规内模控制不能用于不稳定对象的问题,通常在常规内模控制结构中增设一个反馈环节,但这种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尚缺乏系统的、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此,利用基于传递函数互质分解的频域理论,系统地分析了这种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得到了保证系统内稳定和鲁棒跟踪的一般性结论,并且无论控制对象稳定与否、系统连续或离散,该结论都适用.关键词:改进型内模控制;互质分解方法;内稳定性;鲁棒跟踪中图分类号:T P13 文献标识码:AStability and robust tracking conditions for modified IMC systemZH AO Yao(Depar tment o f A utomation,Schoo l of Electr ical Eng ineering and Infor mation,Sichuan U niver sity,Cheng du 610065,China.E -mail:zhaoy.scu@)Abstract :In or der to impro ve the dy namic per for mance o f the internal model co ntro l sy stem (IM C )or solve the pro blem that the co nv entional IM C canno t be applied to unstable plants,a feedback component is usually added in the conventio na l IM C structure.H ow ever ,there is no systematic and satisfacto ry result for the perfo rmance analysis of this mo dified IM C sy stem.A transfer -funct ion -based facto rizatio n appr oach in the fr equency domain is used to analy ze the st abilit y and steady -state per for mance of the modified IM C sy stem.T he g ener al results are obtained which g ua rantee t he inter nal stability and the r obust tr acking of the sy stem.T hese results are effect ive w hether t he plant is stable o r not and w hether the system is continuo us o r discrete.Key words :M o dified IM C;Facto rizatio n approach;I nter nal stability;Robust t racking1 引 言内模控制(IM C)与常规反馈控制的主要区别是在结构上控制器内部包含了对象模型,从而使存在模型失配及扰动时的鲁棒性能与模型准确、无扰动时的标称性能可以独立进行分析和设计.标称性能的分析和设计等价于开环控制问题,因而设计简单直观,响应性能与时滞无关,可应用于大时滞系统;而鲁棒性能的分析和设计则非常简单,通常只需一个一阶滤波环节就可获得H 2/H]意义下的最优性[1].更重要的是,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讲,IM C 与PID 控制同样只有2个或3个调整参数,且调整参数的物理意义清楚,调整方针明确.所有这些优点使IM C 逐渐成为工业控制的重要手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标准IMC 结构的基础上产生了多种改进方案,图1所示IM C 系统是在标准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环节D(对象不稳定时又称为预稳定控制器),属于2自由度IMC 结构的一种.图中的r,u,y ,d 分别为参考输入、控制量、输出量和扰动量;P ,P m ,Q 分别为被控对象、对象模型和前馈控制器.围绕这种改进方案有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文献[2]通过调整D 的增益来抑制模型失配和扰动的影响;文献[3]利用D 的反馈调节使系统输出尽可能跟随模型输出,从而改善鲁棒性;文献[4]通过模型匹配的方法求解D,使抗扰特性满足设计要求;文献[5-7]针对Sm ith 预估控制结构(IM C 结构的一种特例[1]),利用一阶微分、PID 型或含时滞环节的D 来改善抗扰性及鲁棒性;文献[8]利用D 实现对不稳定对象的控制,针对一阶和二阶不稳定对象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对PD 控制结构的D 进行了优化,但所得结果尚不具有一般性,稳定性结论也不完整. 本文利用现代频域理论中基于传递函数互质分解的方法[9],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图1所示改进型IM C 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得到了保证系统内控 制 与 决 策第22卷部稳定的一般性结论,并导出了存在模型失配及扰动时的稳态无差条件(即鲁棒跟踪条件).所得结论同时适用于开环稳定和不稳定的对象,也同时适用于连续和离散系统,并可方便地用于内模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图1 IMC 改进结构2 改进型IMC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由图1可得改进型IM C 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和扰动传递函数分别为y r=PQ(1+P m D )1+(P -P m )Q+PD ,(1)y d =1-P m Q 1+(P -P m )Q+PD,(2)闭环系统的特征式为$=1+(P -P m )Q+PD.(3)考虑到P =P m 时系统应当稳定,所以系统闭环稳定应满足的一个条件是1+PD 的零点在稳定区域内,即附加反馈控制器D 和对象P 构成的局部反馈系统必须闭环稳定.为了分析系统的内稳定性,将图1等价变换为图2,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对于稳定的广义对象G,控制器C 能否保证闭环系统内稳定.采用频域的互质分解方法[9],可求得所有保证系统内稳定的控制器C.图2 改进IMC 系统的等价结构取G 的互质分解为G =n Gd G,n G =G,d G =1,(4)则可求得满足Bezout 等式x G n G +y G d G =1(5)的一组解为x G =0,y G =1,(6)因此保证闭环系统内稳定的所有控制器可表达为C =x G +qd G y G -qn G =q 1-qG,q I H ].(7)其中:q 为自由参数,H ]代表所有稳定的可实现函数.另一方面,考虑到C =q1-qG =Q(1+P m D )1-P m Q,(8)所以在没有模型失配的情况下,控制器的自由参数可表达为q =Q(1+P m D )I H ].(9)由于1+P m D 的零点全部在稳定区域内,为了保证q 稳定,无论P m 和D 是否稳定,Q 都必须稳定;当P m 或D 不稳定时(如D 为PID 型),其不稳定极点必须由Q 的零点对消掉.因此有如下结论:定理1 若对象模型准确,则图2所示改进型IM C 系统内稳定的充要条件为: 1)(1+P m D )-1稳定; 2)Q 稳定;3)若P m 或D 不稳定,则Q 的零点必须包含P m 或D 的不稳定极点.3 改进型IMC 系统的鲁棒跟踪条件定义系统的跟踪误差为e =r -y ,(10)则鲁棒跟踪指的是即使存在模型失配或外部扰动也能使跟踪误差随时间趋于零,这种特性又称为鲁棒无差.文献[10]针对常规的2自由度IM C 系统,给出了鲁棒跟踪的条件,采用类似的思路,可以得到改进型IM C 系统的鲁棒跟踪条件.由式(1)~(3)可得e =(1+PD )(1-QP m )$r -1-QP m $ d.(11)要实现鲁棒跟踪,跟踪误差e 必须为稳定的函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闭环系统稳定,即$-1稳定;其次是考虑到实际对象P 是不确定的,因此r 和d 的不稳定极点只能通过式中的1-QP m 来消去.另外,即使P 和P m 不稳定,在$-1稳定的前提下,(1+PD )/$是稳定的,且根据定理1可知,QP m 也是稳定的.因此有如下结论:定理2 图2所示改进型IM C 系统的鲁棒跟踪条件为:1)$-1稳定(闭环系统鲁棒稳定);2)1-QP m 的零点必须包含r 和d 的不稳定极点.当r 和d 含有共同的不稳定极点时,只需二中取一,即1-QP m 的分子包含r 和d 分母不稳定部分的最小公倍式.条件2)实际上就是改进型IM C 结构下的内模原理,当输入r 和扰动d 为常见的阶跃信号时,条件2)等价于Q(0)=P -1m (0)(连续系统),Q(1)=P -1m (1)(离散系统),478第4期赵曜: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跟踪条件即前馈控制器Q的增益为对象模型增益的倒数.容易验证,该结论等价于传统反馈结构下的控制器包含有积分环节.上述结论还表明了改进型IM C系统的鲁棒跟踪条件与附加反馈环节D无关,D的作用除了稳定P外,还可用来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其设计类似于常规反馈控制器,有多种现成的方法可利用,如经典频域方法、H2/H]优化法等[9].4设计与仿真文献[8]针对一阶或二阶不稳定对象,Q按零极点相消法进行设计,而稳定性结论只要求D能稳定P,没有考虑D不稳定的情况,也没有考虑离散系统的情况,所以尚不具备完整性和一般性.这里先举一个反例,说明即使满足文献[8]所要求的条件,系统仍不能保证内稳定;然后再按照本文的结论进行设计.设控制对象为P=P m=1s-1,(12)选取预稳定控制器D为D=6s+1s-2.(13)容易验证,这样的D能稳定P.再按文献[8]的相消法选取前馈控制器为Q=s-1as+1,a>0,(14)其中a为可调参数.将D,Q,P代入G和C的表达式,可得G=s-2s2+3s+3,(15)C=s 2+3s+3as(s-2).(16) G和C产生了不稳定零极点的对消,所以系统内部不稳定,原因在于Q不满足内稳定条件3),其分子部分没有包含D的不稳定因子(s-2).因此为了保证稳定性,可选取Q为Q=-(s-1)(s-2)2(as+1)2,a>0.(17)式中的负号和分母中的2是为了使输入输出传递函数PQ的稳态增益为1,从而满足稳态无差条件.相应地可得等效控制器C为C=-s 2+3s+3s(2a2s+4a+1).(18)这样的C与G之间不会产生不稳定零极点的对消,因此能够保证系统内稳定,系统的动态性能可通过参数a来进行调节.下面再举一个鲁棒跟踪的例子.设对象模型P m同式(12),r为阶跃信号,d为如下正弦型信号:d=1s2+1,(19)则1-QP m的分子应包含因子s(s2+1).经分析知Q 不能低于三阶,所以取Q为Q=(s-1)(b2s2+b1s+b0)(as+1)3,(20)则可解得b0=1,b1=3a-a3,b2=3a2,(21)参数a可用来调节响应的快速性和平稳性.仿真中取附加反馈环节D=5,在第20个时间单位时加幅值和角频率均为1的正弦型扰动,有模型失配时对象P的参数改变量为100%,取为P=0.5s-2.(22)图3和图4的仿真结果表明,无论对象有无模型失配,也无论调节参数a是否改变,系统响应都没有稳态误差,实现了鲁棒跟踪.图3a=0.5时的响应曲线图4a=1.0时的响应曲线5结语本文针对改进的内模控制系统,采用频域理论的互质分解方法全面地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跟踪性能,得到了保证系统内稳定和鲁棒跟踪的一般性结论.该结论同时适用于连续和离散系统,也可同时用于稳定和不稳定对象,所得结论简洁明了,可方便地用于控制器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附加的反馈环节D可采用不稳定的结构,但应尽可能避免这样做,原因是Q的分子部分必须包含D的不稳定因子,从而使输入输出传递函数PQ成为非最小相位系统,响应会出现反调.479控制与决策第22卷另外,内模控制在没有模型失配、也不考虑扰动的情况下属于开环控制,所以当对象不稳定时,Q 和P之间必然产生不稳定零极点的对消,不能直接按内模结构来实施控制,需要将其转换为常规反馈结构.最后应当提及的是,对于本文所讨论的2自由度IM C结构,Q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没有模型失配和扰动时的标称响应性能.在满足稳定性的前提下有多种设计方法可以利用[1],而附加反馈环节D的作用除了针对不稳定对象使系统局部闭环稳定外,主要是改善鲁棒性和抗扰性,其设计类似于常规反馈控制器.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象常规2自由度IM C系统一样增设一个反馈滤波器,则成了3自由度IMC 系统,可分别独立地优化标称性能、鲁棒性能和抗扰性能.参考文献(References)[1]赵曜.内模控制发展综述[J].信息与控制,2000,29(6):526-531.(Z hao Y.A survey o f develo pment of internal model contro l[J].Infor mation and Contr ol,2000,29(6):526-531.)[2]Zhu H A,T eo C L,Poo A N.An enhanced internalmodel structur e[J].Co ntr ol T heor y and Advanced T echno lo gy,1995,10(4):1115-1127.[3]Zhu H A,Ho ng G S,T eo C L,et al.Internal modelcontro l w ith enhanced robust ness[J].Int J Sy stems Science,1995,26(2):277-293.[4]汪波,赵曜.基于内模控制结构的一种改进方案[C].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213-215.(W ang B,Zhao Y.A modified scheme based on IM Cstr uctur e[C].P roc of2001Chinese Contr ol and Decision Conf.Shenyang:N ort heastern U niv ersity Press,2001:213-215.)[5]Astr om K J,H ang C C,L im B C.A new Smith predictorfor co nt rolling a pro cess with an integ rato r and long dead-t ime[J].IEEE T rans o n Automat ic Contro l, 1994,39(2):343-345.[6]蒋爱平,俞金寿.Smith预估器的一种改进方案[J].自动化仪表,1997,18(11):10-13.(Jiang A P,Y u J S.A mo dified scheme fo r Sm ith pr edicto r[J].P rocess A utomation Instrumentatio n, 1997,18(11):10-13.)[7]Liu T,Cai Y Z,Gu D Y,et al.New mo dif ied Sm ithpr edicto r scheme fo r integr ating and unstable pro cesses wit h t ime delay[J].I EE Pr oc o f Contro l T heor y and Applications,2005,152(2):238-246.[8]朱宏栋,邵惠鹤.基于改进的开环不稳定时滞过程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5,20(7):727-731.(Zhu H D,Shao H H.Contro l fo r open-loo p unstable plus dead-time pro cesses based on modified inter nal mo del contro l[J].Contro l and Decision,2005,20(7): 727-731.)[9]Vidy asag ar M.Co ntr ol system synthesis:Afacto rization appro ach[M].Cambridg e:M IT Pr ess, 1985.[10]赵曜.内模控制的鲁棒无差跟踪条件[C].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252-254.(Z hao Y.R obust tracking conditio ns fo r IM C system[C].P roc of1999Chinese Contr ol and Decisio n Co nf.Sheny ang:N o rtheast er n U niver sity P ress,1999:252-25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已进入IST P检索系统由《控制与决策》编辑部编辑出版的2004~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已正式进入美国ISTP检索系统,并且2004~2006年所有文章全部被检索,请作者自行查询.这是对本会论文集的肯定与支持,对广大作者也是一个好消息.希望广大作者与我们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论文集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以保持会议论文集的强劲发展势头.《控制与决策》编辑部2007年3月480。
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摘要: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与优化方法是为了增强控制系统对参数变化、干扰与未知扰动等因素的抵抗能力。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概念出发,探讨鲁棒性设计与优化的方法,并介绍鲁棒性设计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1. 引言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是指系统对于参数变化、干扰、噪声和未知扰动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现实世界中,控制系统常常面临各种变化,如传感器的误差、执行器的精度损失、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因此,鲁棒性设计与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2. 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方法2.1 H∞控制方法H∞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鲁棒控制理论的设计方法,能够保证系统对参数变化和未知扰动的鲁棒性。
该方法通过优化问题的最优鲁棒性指标来设计控制器,从而实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高度要求。
H∞控制方法在很多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飞行器控制、机器人控制等。
2.2 μ合成方法μ合成方法是一种针对不确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定义鲁棒稳定性指标来实现系统的鲁棒性控制。
该方法将系统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表示为频率域上的复数,通过优化器来设计控制器,使系统在不确定性范围内具有所需的鲁棒稳定性和性能。
2.3 鲁棒PID控制方法鲁棒PID控制方法是将经典的PID控制与鲁棒控制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法。
通过引入鲁棒辨识、参数整定和补偿制度等手段,提高了PID控制器对系统的鲁棒性。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化参数的系统,能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性能。
3. 控制系统鲁棒性优化方法3.1 线性矩阵不等式优化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优化方法是一种基于半正定约束的优化方法,能够实现控制系统的最优鲁棒性设计。
通过引入约束条件,LMI优化方法可以得到最优的鲁棒控制器,使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
3.2 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或鱼群的行为来搜索最优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9卷
第 6期
摘 要: 针对传统 的定位算法在复杂环境 下定 位精 度不高 ,对环境噪声鲁棒性差 的问题 ,提出 了一种基 于改进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粒子群算法 的鲁棒 定位算法 。考虑到标准粒 子群 算法 中存 在收敛速度 慢和 “ 早熟 收敛” 的 问题 ,本文兼 顾粒子 群 的多样性 和收敛 速度对粒子种群进行优化 。首先采用分 组定位 方法来 优化粒 子群 ,然后 利用标 准 的粒 子群算
法进行迭代定 位。仿 真结 果表明 ,和传统算法相 比,该算 法收 敛速度 快 ,对初 始种群数 目要求少 ,且 当观测值
中存 在 N L O S 误 差时 ,定位精度高 ,鲁棒性强 。 关键词 :定位 ;粒子群算法 ;鲁棒 ;N L O S误差 中图分类号 :T N 9 2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0 5 3 0 ( 2 0 1 3 ) 0 6 — 0 7 0 5 — 0 7
a l g o r i t h m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l g o r i t h m ,n o t o n l y c o n v e r g e s f a s t e r a n d r e q u i r e s l e s s n u mb e r o f p a r t i c l e s ,b u t a l s o
h a s a h i g h a c c u r a c y a n d i mp r o v e s r o b u s t n e s s t o n o i s e wh e n NL OS e r r o r o c c u r s .
Ke y wo r d s: L o c a t i o n;P a ti r c l e S w a r m Op t i mi z a t i o n;Ro b u s t n e s s ;NL OS e r r o r
信 号 处 理
J OURN AL O F S I G NAL P R0C E S S I NC
V0 1 . 2 9 No . 6
2 0 1 3年 6月
J u n .2 0 1 3
改进 型 P S O 鲁棒 定 位 算 法
竹 博 胡捍英
( 解放军信 息工程 大学 ,河南省 郑州市 4 5 0 0 0 2 )
l o c a t i o n,a n d t h e n s t a n d a r d P S O i s a d o p t e d i t e r a t i v e l y t o l o c a t e t h e mo b i l e s t a t i o n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p r o p o s e d
o f c o n v e r g e n c e a n d p r e ma t u r e c o n v e r g e n c e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P S O a l g o r i t h m ,t h e p a r t i c l e p o p u l a t i o n i s o p t i mi z e d b y g i v i n g c o n — s i d e r a t i o n t o t h e d i v e r s i t y o f p a r t i c l e a n d t h e r a t e o f c o n v e r g e n c e .F i r s t t h e p a ti r c l e p o p u l a t i o n i s o p t i mi z e d t h r o u g h g r o u p i n g
r i t h m ,a n i mp r o v e d p a r t i c l e s wa r m o p t i mi z a t i o n - b a s e d l o c a t i o n a l g o i r t h m i s p r o p o s e d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s l o w r a t e
Ab s t r a c t :
I n v i e w o f t h e p o o r p o s i t i o n i n g a c c u r a c y a n d l a c k o f r o b u s t n e s s t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n o i s e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l g o —
I mp r o v e d PSO - Ba s e d Ro bu s t Lo c a t i o n Al g o r i t hm
ZH U Bo HU Ha n — y i n g
( P L A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2 , C h i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