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月下桨声 教学设计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月下桨声》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月下桨声》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月下桨声》的文本。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月下桨声》的情境。
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3.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如写一段话或进行角色扮演。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对自己的启示,进行适当的拓展讨论。
5.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进行课文的复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讨论和作业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准确性。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把握。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
检查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合性,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月下桨声》这篇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等。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文章中的关键点和细节。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师准备阅读并熟悉《月下桨声》这篇文章,了解其背景和内涵。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2 学生准备预习《月下桨声》这篇文章,初步了解其内容和主旨。
收集与文章相关的信息,如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月下桨声》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为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注意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寓意。
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做笔记等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4 课堂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
重点解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3.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布置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5.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景描绘,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美景描绘及其寓意。
2. 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月下桨声》。
2. 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巩固所学。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程度。
2. 朗读与理解:评估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了解他们对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七、差异化教学策略:1.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加深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月下桨声》教案
《月下桨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月下桨声》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2)懂得感恩,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月下桨声》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深层次的情感和寓意。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月下桨声》课文文本。
2. 课件:冰心的照片、生平介绍、课文插图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冰心的照片和生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2)简要介绍课文《月下桨声》的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总结文章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情感和寓意。
5.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月下桨声”象征着什么?(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6. 欣赏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月下桨声》的场景画。
3.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拓展1. 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小桔灯》、《纸船》等,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2. 举办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冰心的诗歌,分享对诗歌的感悟。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月下桨声》诗歌。
能够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文化背景和作者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创作、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简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诗歌背景:描写月夜下桨声的场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3 诗歌鉴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3 诗歌鉴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择一种表现形式,如绘画、表演等,展示对诗歌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抽背或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4.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情况。
4.3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展示或小组活动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
提供《月下桨声》的原文,供学生朗读和理解。
5.2 相关注释和背景资料。
《月下桨声》教案
《月下桨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节奏,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课文解析:让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 词语解释:让学生学习和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 写作技巧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象征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技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词语和句式的运用,写作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写作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月下桨声》的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学习材料:生词和短语的释义,写作技巧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朗读课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 词语解释: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4. 写作技巧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并学会运用这些技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月下桨声》的诗句。
(2)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 《月下桨声》的诗意和意境。
2. 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对作者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关于《月下桨声》的翻译、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月下的桨声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简单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月下桨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示范背诵,引导学生跟读和背诵。
3. 文本解析:(1)学生自主翻译和注释诗句,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诗中的难点和重点,分析意境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
5. 研究性学习:(1)学生分组研究,探讨《月下桨声》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7. 作业布置:(1)背诵《月下桨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背诵和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3. 研究性学习报告:评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分析和研究能力,以及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主题。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月下桨声》的背景及作者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小说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2 教学内容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情节的推进和转折点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主题思想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文学手法难点:深入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主题思想第二章:作者和作品背景介绍2.1 作者简介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影响2.2 作品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人物关系人物成长和转变3.2 辅助人物人物作用人物关系人物对主要人物的影响第四章:情节分析和推进4.1 情节概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的转折点和冲突4.2 情节推进因果关系线索贯穿情节安排的巧妙性第五章: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5.1 描述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5.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5.3 叙述手法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插叙和补叙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作品,拓宽视野6.2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情节分析和文学手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境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3 课后活动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组织作品欣赏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第七章:评价与反馈7.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作业和心得体会的质量7.2 成果评价学生对人物形象、情节分析和文学手法的理解程度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的把握7.3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第八章:教学资源与工具8.1 教学资源教材和相关读物网络资源参考书目和学术资料8.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和教案学习平台和在线资源第九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9.1 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规划教学活动和时间分配9.2 时间安排课时安排课前、课堂和课后活动的具体时间分配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总结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0.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概述(第一章):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重点,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月下桨声》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月下桨声》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引发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巩固。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教师针对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月下桨声”的景象。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月下桨声》的故事情节,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月下桨声》的故事情节,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1.2.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1.3 教学方法1.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1.3.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2.1.1 故事梗概:介绍《月下桨声》的故事情节,包括人物、事件、背景等。
2.1.2 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友情、成长、梦想等。
2.1.3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步骤2.2.1 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2.2 朗读: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2.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2.2.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2.2.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过程性评价3.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3.1.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终结性评价3.2.1 单元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月下桨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材:《月下桨声》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教材。
4.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月下桨声》2.2 教学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月下桨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理解其作用。
(2)学生模仿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写作练习。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1)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情境。
五年级月下桨声教案
孩怯生、淳朴的特点。
3. 过渡:当小女孩发现多给了钱时,她是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
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给
们能读出小女孩的这种心情吗?(师生分角色 予点拨。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小
朗读,体会小女孩决定退还一元钱的急切心情) 女孩神态、外貌、动作的语句,
4. 你 们从 中感 受到这 是 一个 怎样 的孩 边读边想,边读边悟,体会这
读一部分。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展示课件第三
屏)。
以下字词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1.“吆喝”,“喝”读轻声。引导学生结合
句子理解意思。“吆喝”是大声喊的意思。
举一反三,启发学生说词
2.注意区分“拨”和“拔”。
语,培养了学生积累词语的好
3. “千丝万缕”,重点理解“缕”字。启 习惯。
(二)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流和探讨中达到互相学习、共
(三)全班交流学习。
同长进的目的。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1. (展示课件第五屏)抓住“小心翼翼”
“一言不发”“忙碌”“总……也”等词,引导
2
语文(S)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8﹡月下桨声
学生体会小孩捕鱼时的认真态度及勤劳的品
质。
2.(展示课件第六屏)引导学生体会小女
子?(诚实、不贪小便宜)
些语句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 (展示课件第七屏)
方面的作用。
(1)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
句话好,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中“紧
紧埋在”“十分复杂”以及描写小女孩动作的词
语,体会小女孩执意退钱的认真态度及淳朴的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2)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月下桨声》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4. 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月下桨声》,提问:“月下桨声”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解释。
(3)举例练习,让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等。
(2)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 强调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珍惜。
3. 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组内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或传说,感受家乡的美好。
2. 作文练习: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体现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1)选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2)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说明其作用。
(3)描述一下你对“月下桨声”的理解。
《月下桨声》的教学教案范文(精选3篇)
《月下桨声》的教学教案范文(精选3篇)《月下桨声》的教学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下桨声》的教学教案(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下桨声》的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桨、吆、裸、鲫”,理解“桨声、千丝万缕、小心翼翼、吆喝、狗吠、赤裸、问购、鲫鱼、脚力钱、拨浪鼓、固执、遗落”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字词吆喝狗吠鲫鱼拨浪鼓千丝万缕青山绿水(1)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这组形近字。
(2)能再说出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吗?(3)青山绿水这是什么样的画面,想想怎么读?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能说出来吗3、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读课文,分段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小女孩为“我”送鱼的经过?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读课文,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1、让我们走进姐弟俩,读课文,想想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女孩。
五、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第二段1、默读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全班交流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情。
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
(3)学会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学会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学生讨论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4.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6.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享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额外的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阅读活动,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對家乡的情感。
月下桨声教案
《18*月下桨声》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桨、吆、裸、鲫”,理解“桨声、千丝万缕、小心翼翼、吆喝、狗吠、赤裸、问购、鲫鱼、脚力钱、拨浪鼓、固执、遗落”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一体机预习题: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找到描写小女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桨”是什么你见过“桨”吗你听过“桨声”吗你又听过“月下桨声”吗(18、月下桨声)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指名读生字。
2、检查词语(1)、小组比赛读:狗吠赤裸鲫鱼撩起衣襟千丝万缕一言不发青山绿水小心翼翼气喘吁吁(2)、我会说:照样子说词语。
小心翼翼:( ) ( )千丝万缕:( ) ( )3、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三、小知识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女孩。
四、读课文,了解小女孩的品行1、默读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情。
(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出示句子: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1)读这句话与书中有什么不同吗(2)你觉得的哪句话好,为什么出示: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1)括号中的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2)小女孩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很在乎钱,如果换别人看到多给了钱也许会怎么做(3)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
《月下桨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月下桨声》2. 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资料。
1.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 课堂讨论3.1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分享自己的感受。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4.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4.2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课后阅读类似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3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和对表达效果的体会。
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分享的质量。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
《月下桨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月下桨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概括:介绍《月下桨声》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象征意义分析:探讨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月亮、桨声等,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文学鉴赏: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主要事件概述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概括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包括人物的出现、冲突的产生和解决等。
2.2 人物关系解析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包括主角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变化。
第三章:象征意义探讨3.1 月亮的象征意义分析月亮在故事中的出现和所代表的含义,如寂寞、回忆、希望等。
3.2 桨声的象征意义探讨桨声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命运的指引、内心的呼唤等。
第四章:文学鉴赏4.1 描写手法分析分析故事中的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及其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4.2 语言特点探讨探讨故事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思考与讨论5.1 主题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如人生、爱情、成长等。
5.2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看法。
第六章:综合活动设计6.1 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以主角的视角,写一段内心的独白,展现其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6.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看法。
第七章:拓展阅读7.1 推荐类似作品推荐一些与《月下桨声》类似的作品,如其他短篇小说、诗歌等,供学生自主阅读。
7.2 比较分析要求学生从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比较《月下桨声》与拓展阅读作品之间的异同。
第八章:作业设计8.1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月下桨声》的阅读笔记,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分析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下桨声》教案
汲冢多媒体学校五(2)班李之鹏
教学目标:
1、认识“桨、吆、裸、鲫”,理解“桨声、千丝万缕、小心翼翼、吆喝、狗吠、赤裸、问购、鲫鱼、脚力钱、拨浪鼓、固执、遗落”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吆喝狗吠鲫鱼拨浪鼓千丝万缕青山绿水
(1)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这组形近字。
(2)能再说出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吗?
(3)青山绿水这是什么样的画面,想想怎么读?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能说出来吗
3.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分段
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小女孩为“我”送鱼的经过?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读课文,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
1.让我们走进姐弟俩,读课文,想想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女孩。
五、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第二段
1.默读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全班交流
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情。
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3.出示句子: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读这句话与书中有什么不同吗?
(2)你觉得的哪句话好,为什么?
出示: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括号中的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女孩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很在乎钱,如果换别人看到多给了钱也许会怎么做?
(3)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4.看着小女孩用一把葱对我补偿,此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在想什么?
七、学习第三段
1.小女孩的诚实、朴实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她。
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我一直想念着小女孩?
2.读出我的失望。
出示:
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
3.我想念小女孩,我还想念什么?
4.学完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
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