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实验:物质的鉴别导学案无解答新版浙教

合集下载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1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1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第4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具体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知道鸡蛋在稀盐酸中发生的变化,能对实验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释溶洞、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练习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内在联系和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基本变化规律和初步应用知识的能力。

难点:寻找物质各类制取的可能途径。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烧杯、鸡蛋、稀盐酸设计说明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4课时主要的内容是归纳各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本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和无机物分类的基础上,用图的形式总结和归纳了各类无机盐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和基本的变化规律,并初步应用相互关系和基本的变化规律推测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从理论上讨论制备各类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总结以前所学的化学知识,理论概括的较多,在理论总结之前用一些学生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或感兴趣的或熟悉的化学变化来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所以用溶洞的形成和鸡蛋在盐酸中的变化引入,然后结合以前学过的化学变化,逐条归纳各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

总结物质转化规律后,让学生明白物质转化规律的科学价值,让学生预测某些化合物的的化学性质,然后提供标准答案,让学生体验到科学规律的价值,然后让学生讨论寻找制备某些化合物的途径,并及时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一:我们看到的房子的内外墙都是白色的,它是用石灰石制成的生石灰,再制成石灰浆,然后粉刷到墙上,过一段时间后就硬化而成的。

请写出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浆和石灰浆硬化后的化学式?试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转化》PPT课件(第4课时)

《物质的转化》PPT课件(第4课时)

1、利用酸碱性
2、生成气体
指示剂或PH试纸变色
碳酸根离子(CO32 _)的检验:
加入稀盐酸溶液,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
3、生成沉淀 鉴别硫酸根离子(SO42-):
Ba(NO3)2
HNO3
鉴别氯离子(Cl-):
AgNO3
HNO3
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4、气体燃烧
根据气体燃烧现象及产物的不同,区别气体。 如:H2、CO2、O2、CO
(二)化学方法 1、利用酸碱性 2、生成气体 3、生成沉淀 4、气体燃烧
课堂小结
3、溶解性
碱的溶解性 盐的溶解性
谢谢观看!
浅绿色
3、溶解性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1)碱的溶解性
可溶性碱:NaOH、KOH、Ca(OH)2、Ba(OH)2
(2) 盐的溶解性
①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② 盐酸盐:除AgCl难溶外,其余可溶于水;
③ 硫酸盐:BaSO4难溶, CaSO4、Ag2SO4 微溶, 其余可溶于水;
1.掌握用物理方法鉴别物质 2.掌握用化学方法鉴别物质
例2、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① MgCl2 、②KCl、③NaOH、 ④CuSO4 ,
不用任何其它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在下列的
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A)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一)物理方法
1、颜色 2、气味
Fe(OH)3
BaSO4、AgCl、 BaCO3、CaCO3、 Mg(OH)2等
② 固体
CuO、MnO2、C、Fe3O4 Fe2O3、红磷 硫单质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章末复习课练习浙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章末复习课练习浙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章末复习课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章末复习课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章末复习课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章末复习课(见B本25页)知识点 1 金属及其性质1.在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现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A. 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2.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个领域中用途广泛。

(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Ni),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B__。

A. 金属的硬度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耐腐蚀性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2)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

这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铁>铜>金__。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3 (新版)浙教版1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3 (新版)浙教版1

物质转化(第4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列举了许多趣味实验、生活现象、物质彩色图片来详细介绍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了解、感受物质之间反应的奇妙,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入了解掌握各类物质的反应之间的相关规律及应用。

纯度问题第一次出现,通过计算使学生了解有关纯度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例题中的计算方法有多种,除用分步计算外,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物质转化的规律包括两条纵线、四条横线、两条交叉斜线、两条折线。

但教师在难度把握上应注意,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和“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这两类问题。

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虽然本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是不能要求过高。

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典型的转化规律,不能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和知道物质所有的支取方法,以免增加学习难度。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以物质分类为主线,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除归纳某一类物质的共性外,还要探索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问题。

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自学能力,但对所提供的信息还不能进行科学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且自主学习能力较欠缺。

但好奇心强,若是能给予一定的引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从心理特点来看,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课堂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弱,新型的自主式、互动式、探究性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推广。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体验生活中的物质转化2.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几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3.概述不同类别物质的鉴别和设计物质制备的可能方法。

二、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溶洞图片和鸡蛋浮沉实验,发展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归纳的能力。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目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目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目录(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九年级?上下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本质第3节探索碱的本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且的转化和守恒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变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内能和热量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地球的诞生第2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3节生物的进化第4节进化与遗传第5节恒星的一生第6节宇宙的起源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2节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节健康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2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验与制作?①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观察酵母种群?③制作血管栓塞模型?④制作生态球?⑤设计制作有关利用能源的模型与方案?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实验与制作土壤酸碱性测定碱和盐的性质杠杆的工作原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剖猪的心脏。

2.5.4 实验:物质的鉴别

2.5.4 实验:物质的鉴别

生成白色沉淀;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③向丙溶液
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
不消失。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
6.(中考·沈阳)一定条件下,能用NaOH溶液和红色
【点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 液分别显酸性、碱性、碱性、碱性,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石 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其余为蓝色,故 A为稀盐酸;B、C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故是碳酸钠 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因此剩下的 D是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13.(中考·齐齐哈尔)现有A、B、C、D四种没有标签的无 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1)先分别取少量的四种溶液样品于洁净的试管中,再 分别向四种溶液中滴加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结果A 溶液显红色,B、C、D溶液显蓝色。
3.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最简 便的方法是( D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C )
选项 A B C D
需区别的物质 食醋与酒精 空气与氧气 水和双氧水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2)B、C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A物质是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D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B和C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③在A、B、C、D四种溶液中,若其中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 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加入另一种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加入另一种溶液之前,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4物质的转化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4物质的转化课件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5.4物质的转化
用适当的方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铁和铜 观察颜色 磁铁吸引 棉线和蚕丝
点燃闻气味
生石灰和熟石灰
分别加水,观察现象
氧气和二氧化碳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燃着的木条伸入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知识点 1 物质的鉴别实验
物质的鉴别
(2)化学方法
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 用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别
【点拨】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A正确;氧化铁与一氧化 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不能与氯化锌 发生置换反应,故B错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 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故C错误;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与氯化钠不能发生反应,无法 生成氯化钾,故D错误。
方法步骤
各取少许粉末于4支试管中, 各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溶解
现象和结论
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显蓝色(设 为A),则原白色粉末是硫酸铜
方法步骤
另取B、C、D溶液,并各 滴入1~2滴酚酞试液
现象和结论
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显红色(设 为B),则原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方法步骤
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C、D 溶液,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物质的鉴别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①分别取少量待鉴别的溶液(若为 固体应取少量配成溶液)于试管中 ②分别加入试剂充分反应 ③观察反应现象。 ④根据反应现象分析、判断,得 出结论。
2. 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 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X表示反应物)。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B ) A. 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CO2→H2CO3”的反应可以用石蕊试液检验 D. “CO2→CaCO3”的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2.5《物质的转化》4第四课时优秀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2.5《物质的转化》4第四课时优秀课件

-----黄色
-----紫黑色 -----蓝色
③ 溶液 含铜离子(Cu )的溶液 含铁离子(Fe )的溶液
3+ 2+
----蓝色 ----棕黄色
含亚铁离子(Fe )的溶液 2.气味
SO2、HCl、NH3
2+
----浅绿色
不同的刺激性气味
3.溶解性
(1)碱的溶解性
可溶性碱有NaOH,KOH,Ca(OH)2,Ba(OH)2。Βιβλιοθήκ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再见
第4课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 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 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10、放手如拔牙。牙被拔掉的那一刻,你会觉得解脱。但舌头总会不由自主地往那个空空的牙洞里舔,一天数次。不痛了不代表你能完全无视,留下的那个空缺永远都在,偶尔甚至会异常挂念。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但牙总是要拔,因为太痛,所以终归还是要放手,随它去。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忧伤。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 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的一个个驿站。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物质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归纳(guīnà)总结]
(1)制取硫酸锌的常用方法(fāngfǎ)为: Zn+H2SO4===ZnSO4+H2↑;Zn+
CuSO4===ZnSO4+Cu;ZnO+H2SO4===ZnSO4+H2O;Zn(OH)2+H2SO4===ZnSO4
+2H2O。
(2)制取盐类物质的方法。
点燃
①某些金属+某些非金属―→无氧酸盐 如:2Na+Cl2====2NaCl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3课时 第
(kèshí)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归纳(guīnà)提升]
当鸡蛋刚刚放入稀盐酸时,由于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当大量气泡汇聚附着在蛋壳表面时,鸡蛋受 到的浮力增大(zēnɡ dà)至大于重力而上浮。浮到液面时,气泡逸出,鸡蛋 所受浮力减小至小于其重力而下沉,这个过程不断循环,鸡蛋便不断 上下浮沉。反应几分钟时,由于反应一部分碳酸钙,鸡蛋壳表面变得 粗糙且质量减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时,就只剩下一个“软皮蛋”。 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3课时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cáiliào)利用
第3课时(kèshí)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新知学习 互动探究 课堂小结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3课时 第
(kèshí)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要提示: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guān xì)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涉 及具体反应时,还应特别注意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如盐跟金属反应时,要求
物质之间的反应有 MgSO4+2NaOH===Na2SO4+Mg(OH)2↓,2NaOH +H2SO4===Na2SO4+2H2O,Mg(OH)2+H2SO4===MgSO4+2H2O。由图 示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稀硫酸至 24.5 g 时,沉淀没有减少,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练习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练习课件
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第 5 节 物质(wùzhì)的转化
创新(chuàngxīn)
5 .[ 宁培优波中考 ] 已知 A ~ I 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 A、C 两 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 C 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 是 单 质,F 是 盐 酸 盐。 根 据 如 图2-5-12 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 应条件(tiáojiàn)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第 5 节 物质(wùzhì)的转化
方法透视 凡是有一氧化碳参加或一氧化碳生成的实验,例如,一氧化碳
还原氧化铜或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实验,都一定要有尾气(wěi qì)处理装置,否 则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会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一般用燃烧的方法将其 变为无毒的二氧化碳,也可用气球或气囊将其收集起来再利用。
①节约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dàqì)的二氧化硫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铜的利用率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第 5 节 物质(wùzhì)的转化
3.下列各组溶液(róngyè)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 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C
A.Ba(OH)2、KSCN、NaCl、Mg(NO3)2(FeCl3溶液) 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 溶液) C.NH4Br、K2CO3、NaI、CaCl2(AgNO3 溶液) D.NH4NO3、NaBr、CuSO4、AlCl3(KOH 溶液)
2H2+O2==== 2H2O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第 5 节 物质(wùzhì)的转化
方法透视 掌握常见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guīlǜ), 特别注意转化条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通过学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有关制取物质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及利用物质转化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自然界中的物质也在不断的发生互相之间的转化,如石灰岩地区溶洞的形成过程。

二、、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实验:硫磺的燃烧。

观察到的现象:(1)硫磺是一种黄色粉状固体;(2)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在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4)都生成一种有毒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实验结论:说明非金属能转化成相应的氧化物。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铁粉与硫磺的反应。

2、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四、金属的冶炼1、提问。

(1)你知道从金属矿物中提炼金属,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关键的一步是什么?(2)要将化合态的金属矿物转化为金属单质,有哪些方法?其实质是什么?2、金属矿物的冶炼步骤。

矿石富集——金属冶炼——金属精炼。

3、金属冶炼的化学方法的实质。

利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4、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1)热分解法;(2)热还原法;(3)电解法。

举例讲解:不活泼的金属汞和银的氧化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金属单质和氧气;较活泼的金属如铁等和不活泼金属铜的氧化物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需用还原剂(焦炭、一氧化碳、氢气、铝)来还原;活泼金属如钠、铝等氧化物非常稳定,加热或热还原剂均无法使其分解,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即电解法使其氯化物、氧化物还原。

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溶洞的形成原因: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A.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当堂小练
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 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将无色气体充
D
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 量增加7.2 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装置
2.化学方程式
Fe+S
FeS
新课讲解
还有哪些金属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点燃
3Fe+2O2
Fe3O4
点燃
2Mg+O2
2MgO
点燃
2Fe+3Cl2
2FeCl3
点燃
Cu+Cl2 CuCl2
金属单质 与非金属 单质在一 定条件下 生成相应 的盐。
新课讲解
实验四:生石灰与水的实验
1.实验操作
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观察现 象。
碳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 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得到游离的金属单质。
新课讲解
讨论
1.由氧化铜制取铜,还可用其他什么方法?
可用C、H2、CO等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还可 以将氧化铜转化为盐,用活泼金属置换出铜。 2.为什么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气后给 氧化铜加热? 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3.实验停止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为止?
2Fe+3CO2
新课讲解
有关纯度的计算 方法一: 计算分步设计: (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如何计算纯净物质量 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纯度

九年级科学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2.5《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 自然科学

九年级科学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2.5《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  自然科学
第4课时
12/11/2021
完成: H2 + CuO —— H2 + Fe2O3 —— H2 + WO3 ——
规律: 氢气 + 金属氧化物 金属 + 水
12/11/2021
化合态金属 1.氢气 2. 炭
3.一氧化碳
12/11/2021
游离态金属
三、金属的冶炼
思考:要将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2O3)冶炼成生铁(主要成分为 铁),你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制 得3C的+铁2最Fe纯2O?3请=写=高温=出=4化F学e +方3程CO式2↑。
高温
3CO + Fe2O3 ====2Fe +3CO2↑ 3H2 + Fe2O3 ==高=温 =2Fe +3H2O↑
12/11/2021
特别提醒:有多种物质可以把铁 矿石转变成铁,但在炼铁时必须 考虑许多实际问题。并且把铁矿 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但是它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 下,用一氧化碳从铁矿石里把铁 还原出来。CO+Fe2O3——
4.一氧化碳有剧毒,课本中第58页 图2-14的实验装置有什么问题?你 认为如何修改更恰当。
12/11/2021
CO+Fe3O4——
12/11/2021
计算
• 10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5% 的铁矿石,可炼出含铁的质量分
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解:3CO+Fe2O3 ====2Fe+3CO2
160
112
==
100×85% X·96%
12/11/2021
用得失氧分析:
得氧 被氧化 氧化反应

H2 + CuO ==== H2O +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要 先把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移开 酒精灯,你知道为什么吗?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ok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ok

第二章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仪器(生鸡蛋、稀盐酸、烧杯等)教学过程【引入】我省桐庐的瑶林仙境、金华的双龙洞和兰溪的地下长河洞内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是如何形成的?(视频)【新课】一、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以上反应说明了什么?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2、蛋壳的变化①将一只生鸡蛋(或贻贝壳)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如图所示,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修正策略②2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③将鸡蛋继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以Ca 为例,分析Ca →CaO →Ca(OH)2→ CaCO3的变化。

以C 为例,分析C →CO2→ H2CO3→ Na2CO3的变化。

从中可以得出相应的转化规律.(1)纵向联系:二条纵线(2)横向联系:四条横线(3)交叉联系:四条斜线(4)外围联系:二条弯线【小结】【课堂练习】见课件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注:备课中打“*”号的内容为拓展层次的教学内容。

修正策略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字体。

感谢下载资料仅供参考!感谢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4课时 实验:物质的鉴别导学案(无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4课时 实验:物质的鉴别导学案(无

第4课时 实验:物质的鉴别探究点一 物质的鉴别[情景展示] 1.利用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蒸馏水、试管6支,对下表中的各组物质进行鉴别,并填写相关内容。

2.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

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

[问题探究] 通过上述鉴别过程,你能总结出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物质的鉴别方法一般有两种:(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根据试剂与被鉴别物质反应的现象不同把物质鉴别出来,具体步骤为①分别取少量待鉴别的溶液(若是固体先取少量配成溶液备用)加入试管中;②分别加入试剂充分反应;③观察反应现象;④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对于同组物质,鉴别时所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鉴别方法也可以不同。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情景展示]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选用一种试剂进行除杂实验的方案(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均适量)。

[问题探究] 通过完成上述表格,你能总结出实验设计与评价的方法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实验设计与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反应原理是什么;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推理过程是否严密;是否经济环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 实验:物质的鉴别
探究点一 物质的鉴别
[情景展示] 1.利用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蒸馏水、试管6支,对下表中的各组物质进行鉴别,并填写相关内容。

2.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

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

[问题探究] 通过上述鉴别过程,你能总结出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物质的鉴别方法一般有两种:(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根据试剂与被鉴别物质反应的现象不同把物质鉴别出来,具体步骤为①分别取少量待鉴别的溶液(若是固体先取少量配成溶液备用)加入试管中;②分别加入试剂充分反应;③观察反应现象;④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对于同组物质,鉴别时所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鉴别方法也可以不同。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情景展示]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选用一种试剂进行除杂实验的方案(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均适量)。

[问题探究] 通过完成上述表格,你能总结出实验设计与评价的方法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实验设计与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反应原理是什么;实验操作方法是否可行;推理过程是否严密;是否经济环保。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