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辨证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辩证论治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辩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ed5628d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3.png)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辩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以同侧下肢神经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候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门诊就诊腰部疼痛患者的15%,从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
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从职业上,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从姿势上,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病机病因】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问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
2.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
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
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
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4.诱发因素(1)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2)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3)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11中医辨证
![腰椎间盘突出11中医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23487269a45177232f60a266.png)
・中医・中西医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王伟 作者单位:435330湖北省鄂州市蕲春县向桥乡卫生院 【关键词】 腰椎;椎间盘移位;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274 【文献标识码】 B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某些因素,主要是劳损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和神经根部,产生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腰痛、痹痛”等范畴。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伤、劳损、骨错、肾虚、风寒湿邪趁虚侵袭有关[1]。
111 寒湿痹阻 《素问・痹痛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肾气本虚,复因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或汗水当风受寒,或久居寒冷湿地,均可导致风寒湿邪趁虚侵入而发为痹痛。
112 肝肾虚损 《诸病源候论・腰腿疼痛候》记:“肾主腰腿,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腿痛。
”或因年高肾气已衰,精血亏耗,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本虚,或因劳欲过度,或因多种慢性疾病迁延日久,导致肾精亏损,肝血不足,筋骨失养,在轻微外力下即可发生筋伤骨错而发为痹痛。
113 气滞血淤 《金匮翼》记载:“淤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
益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
无不由之。
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
”因腰部突然受剧烈扭闪、牵拉、或强力举重,或弯腰搬抬重物用力过度,损伤腰脊,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发为痹痛。
114 骨错筋伤 《伤科补要》记载:“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
”强力扭捩,拉闪等外力致腰脊损伤,筋不束骨,骨缝错移。
综上所述,本病主要病机是肝肾虚损、气滞血淤、筋伤骨错和风寒湿邪趁虚侵袭痹阻经络,而又以肾虚为主。
故在临床上以寒湿痹阻、肝肾虚损两型最为多见。
2 辨证治疗211 气滞血淤 证候特点:多有明显外伤史。
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多有固定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时症状加重,舌紫暗或有淤斑,脉弦紧或涩。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https://img.taocdn.com/s3/m/15c38ce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4.png)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在出现腰痛的人群中,约10~15%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该病的患病率出现了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详细介绍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1.1 病因(1)过度负重:在腰部未进行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让腰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易造成髓核突出。
从事重体力劳动及举动的运动员,易因为腰部过度负重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部外伤:腰部发生急性外伤时,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下,会累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造成已经发生退变的髓核突出。
(3)腹压升高: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都会造成腹部压力突然升高,继而引起腰痛。
(4)腰姿不当:腰部呈屈曲位时,如果忽然旋转,腰部超出其能承受的能力或一时无法适应外力的传导,则易引起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汽车驾驶员,因为长时间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脊柱畸形:先天性或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因为椎间盘宽度不一,且常出现扭转,导致纤维环承受的压力不一,因此易出现椎间盘退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会造成椎间盘周围动脉血流受阻,血流量减少,代谢降低,则易引起椎间盘组织破裂。
(8)妊娠:孕期因为腰椎代偿性前凸,加大了椎间盘的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风险加大。
1.2 症状表现“痛、酸、胀、麻、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表现。
(1)腰痛:为首发症状,约97%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症状,且常反复发作。
之后出现腿痛,腰痛与腿痛可同时发生。
(2)坐骨神经痛:常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疼痛具有渐进性、放射行特点,常会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方、小腿、足背部。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bb2d52f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0.png)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四、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属中医学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腰部疼痛:几乎所有本病患者都有此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腰部肌腰骶部的钝痛,平卧时减轻,活动后加重,重者呈痉挛性剧痛,这主要是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炎症性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根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
严重者可呈电击样。
一般多发于单侧。
这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早期神经根底部的炎症化学性刺激造成的,后期炎症和消退后机械性压迫往往出现麻木或下肢发凉。
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一般可出现胫前肌群及足背肌群麻痹,出现足下垂。
继发产生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破行。
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突出较重者,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无力,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
【诊断要点】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 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分型辨证及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分型辨证及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a765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e.png)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分型辨证及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或外伤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引起间盘向椎管内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导致以腰痛及一系列神经根症状为特点的病证。
属中医学的“腰腿痛”范畴。
中医辨证分型:(1)气血瘀滞型:急性发作,腰部疼痛加剧,定位不移,向下肢放射,麻痛相兼,行走及咳嗽等加剧,舌质多紫暗,脉涩或弦。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2)风寒痹塞型:腰痛,得温则缓,下肢重着,肌肤麻木,舌淡苔薄白,脉沉紧。
(3)肾虚型:腰腿痛麻,肢冷便溏,面色白,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红外线药熨法【主治】各型【药物及制备】红花、莪术、当归、川芎、川乌、草乌、马钱子、寄生、干姜、甘草各30克。
用50%酒精800毫升均匀浸润上药,密封24小时后,再以渗漉法取药液500毫升备用。
【使用方法】先以药液涂在患处,取功率1000瓦的白炽灯置50厘米处垂直辐射20~25分钟,1日1次,12~18次1疗程中药离子导入法【主治】气血瘀滞型及风寒痹阻型。
【药物及制备】乌头、丹参、虎杖各30克,红花、牛膝各15克,以50%酒精浸泡上药24小时后去渣存液备用。
【使用方法】取适量药液酒洒于适宜的垫板上接阳极置于患处,辅极接阴极置于对侧。
通电量在5~15毫安之间,每次施治30分钟,1日1次,15次为1疗程【注意事项】通电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疗程间宜间隔7天蒸气疗法【主治】各型。
【药物及制备】红花、透骨草、刘寄奴、土鳖虫、秦艽、荜茇、川芎、艾叶各10克。
上药加水置于功率700瓦的电炉上加温,并将其放在治疗床下,相距治疗洞口(直径25厘米)约20~50厘米。
【使用方法】患者卧于治疗床上接受蒸气熏蒸,每次30分钟,1日1次,6次1疗程。
铁末热敷法【主治】肾虚型及风寒痹塞型。
【药物及制备】纯生铁末500克,食盐水60-70毫升。
上药混匀浸泡后装入布袋。
【使用方法】以棉垫或毛巾包好已发热的药袋敷熨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2-15次为1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88fb9f042b160b4e767fcfe8.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英文名称: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定义: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骨伤科疾病(二级学科);筋伤(三级学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所以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
目录基本概述临床表现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心理康复治疗•预防•保健•注意事项•并发症•图书信息基本概述解释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象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间盘突出。
由于脊髓由间盘的后方经过,当突出的间盘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瘫痪时,就称为腰间盘突出症。
简介早在1764年Contugno曾描述过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综合症状。
1857年Virchow报告一例,1896年Kocher发现因外伤所致的一例腰椎间盘脱出症。
1911年Middleton 和Teacher报告了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而致死的一例。
同年Good-Thwait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的关系。
1928-1929年Schmorl等腰椎间盘退性形变和腰椎间盘突出有关。
1934年Mixter,Barr报告于手术切除脱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660b531fe009581b6ad9eb47.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作者:罗钰鑫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12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腰痛”“痹病”。
如神经根长期受压导致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肌力减退、肌萎缩,则属于中医的“痿证”。
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跌扑闪挫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属于气滞血瘀证。
(2)或因体虚年老,或房事不节导致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养,不荣则痛,此为肝肾亏虚证。
(3)或因腰府失护,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络,气血不畅而痛,此为外感六淫。
(4)因平素脾胃亏虚,或肝旺乘脾,脾胃运化失常,腰部肌肉失养,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而发生疼痛,属于痰湿阻络证。
临床上常常是多种病因交错。
例如长期的肝肾亏虚或脾虚痰湿阻络,腰府失护,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闪挫扭伤。
治疗当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属实,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或清利;外伤腰痛亦属实,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内伤致病多属虚,宜补肾固本,或健脾养胃;虚实兼具者,宜辩主次轻重,标本兼顾;日久四肢失养而致痿症肌肉无力,则重视补益脾胃肝肾,兼予祛邪活血通络等。
以下处方仅供参考,如有类似症状请于正规医院或诊所就诊。
寒湿腰痛腰部重着冷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寒冷和阴雨天时加重,舌质淡,苔白腻。
临床上最多见。
治宜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为甘姜苓术汤:干姜8克,茯苓15克,生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
案例李某,女,44岁,腰痛伴大腿后侧胀痛不适,寒冷及阴雨天加重,腰部核磁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月经量少,痛经;舌淡白,苔白腻。
处方:生白术15克,干姜8克,茯苓18克,炙甘草10克,熟地30克,鹿角10克,炒杜仲15克,懷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
方中熟地、鹿角、杜仲、牛膝补肾健腰强骨,鸡血藤、茜草等活血化瘀,桂枝加强其温痛力量,葛根、白芍缓解腰部肌肉痉挛。
湿热腰痛腰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加重,身体困重,口苦烦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中医分型辨治腰椎病
![中医分型辨治腰椎病](https://img.taocdn.com/s3/m/59c32fe2856a561252d36fea.png)
中医分型辨治腰椎病本文导读:腰部长期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
同时中医辩证认为,肝肾不济也是发病的一个根源。
颈椎、腰椎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多为骨质推行性病变而引起,包括骨刺、增生所致的颈管狭窄和腰椎肥大、腰椎间盘脱出等。
临床表现颈椎病变以上肢麻木、眩晕等为主;腰椎病变则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行走受限等。
选用药酒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腰痛四个罪魁祸首◆腰椎间盘突出与膨出:腰椎间起保护作用的纤维环破裂,椎内的物质刺激、压迫神经。
浅层断裂是膨出(较轻),深层断裂是突出。
◆腰肌劳损:腰背部肌肉在长时间地绷紧、拉伸后,出现疲劳,形成损伤性炎症。
◆腰椎增生:腰椎间盘因长期损伤而退化,椎体就会发生病理性增生,俗称骨刺。
◆腰椎管狭窄:除先天因素外,椎间盘退化,也会引起椎管前后呈不同程度的狭窄,压迫神经。
据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记载,治疗腰椎病奇法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水溶透皮术,该技术以优质中药提取成药液,引药入经,作用于病症部位,其效能超越普通膏剂几十部,乃至上百倍,具有渗透力强,吸收快等特点。
洛阳旺草胡蜂醋根据传统医学记载,采用二十一道古法秘制工艺,将多味名贵中草材料浸泡提炼,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技术配制而成,富含丰富的液态活骨素和强力透皮吸收因子,与人体的水分结构相近,具有透皮性强,吸收快等特点,效能超越传统膏剂30倍以上,可以直达病灶深处,起到断根除源的作用。
胡蜂醋的优点是:具有靶向渗透、载药量高,疗效更佳,而且不刺激皮肤,无不良反映。
“夭”椎预警的五个黄灯信号腰背疼痛:最常见、最容易被察觉到的临床表现。
疼痛时间数天或数年。
感觉疼痛的部位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大脚趾麻木:穿鞋时一般靠大脚趾用力,于是出现穿鞋、走路时用不上力,甚至脚尖拖地,还有时会出现脚背麻或脚掌麻等。
腿疼:表现为一条腿(少数人是两条腿)疼、麻、凉、热胀,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者出现腿疼的症状。
腰容易扭伤:腰很容易被“抻”到,只是弯腰拿了点东西或洗脸、起床叠被就发生腰痛,很可能不是肌肉拉伤而是腰椎间盘发出的信号。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a87c04d4d8d15abf234e2b.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
娄氏骨病专家娄峰(娄氏骨病疗法的第六代传人)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如下:
一.西医诊断标准
1.腰痛和或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受累棘突间旁侧明显压痛,常伴患仙下肢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
4.患侧下肢存在感觉障碍,股息力交友不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腰段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
6.X线正侧位片提示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等。
7.CT,MRT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定位,分型依断
根据不同部位椎间盘突出症特有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分为L3 .4突出,L4.5突出,L5S1突出,中央型,左后侧型,右后侧,双后侧型等。
二.中医辨证标准
1.风寒型
腰腿冷痛重着,遇寒重得温轻,虽静卧亦不稍轻或反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型
腰腿沉重困痛,痛有热感,遇热或汗腺湿加重,而活动后或或减轻,舍红,苔黄腻,脉脉濡数。
3.瘀血型
1/ 2
腰腿痛如锥刺,痛处拒按,固定不移,验证以转侧,多有外伤史,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4.肾虚型
腰腿酸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侧减轻,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苍白,手足温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口燥咽干,面色汗腺红,手足心热,舌红,脉弦细数。
2/ 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 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 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b9d453ccc1755270722089e.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规范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某些因素,主要是劳损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和神经根部,产生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1 诊断标准:(1)多数病人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2)下腰部疼痛或腰痛伴有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3)脊柱姿态改变和不对称性运动受限;(4)病变棘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的放射痛;(5)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6)患侧腰5或骶1神经根性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7)腰椎平片和CT检查提示。
⒉证候分类及辩证治疗2·1 气滞血淤 证候特点:多有明显外伤史。
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多有固定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时症状加重,舌紫暗或有淤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祛淤,行气通络止痛。
处方:立安散(《伤科汇纂》)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元胡、肉桂、茴香、杜仲、乳香、没药、丹参、桃仁、苏木各10 g,三七6 g (研细冲服)、川芎8g、木香5 g等。
按语:腰脊损伤,淤血阻滞,气血失畅,故腰部剧痛,痛有定处。
舌质紫暗,脉涩均为淤血之症。
方中当归、元胡、肉桂通行气血止痛;木香、茴香行气止痛;当归、桃仁、苏木、丹参、三七、川芎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有活血化淤,行气通络止痛之功。
2·2 风寒湿痹 证候特点:多无明显外伤史。
多说不出发病原因,系逐渐感到腰腿部重着疼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时向下肢放射,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散寒止痛。
处方:皂独附姜汤加减。
常用药物:皂刺、薏苡仁各30 g、姜黄、苍术、桑寄生各15 g,独活、制附子、防己、牛膝、地龙、土鳖虫、川续断各10g,肉桂6g等。
按语:肾气本虚,风寒湿三邪气杂至,寒湿留着腰部,寒主收引,湿性凝滞,故腰腿重着,转侧不利。
苔白腻,脉沉缓均为寒湿留着之象。
本方以皂刺为主,具有良好的通经活络止痛作用;制附子、独活、肉桂、姜黄、苍术等可温阳散寒、祛风通络;独活、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舒筋骨,通经络,祛风湿;牛膝、地龙、土鳖虫祛风活络,通痹止痛;薏苡仁、防己健脾除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多层螺旋CT相关性探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多层螺旋CT相关性探寻](https://img.taocdn.com/s3/m/f9444fd26f1aff00bed51e5a.png)
[ ] 胡 有 谷 . 间 盘 突 出症 [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9 5 1 腰 M] 北 人 19 . [ ] 陈 兴 灿 . 卧位 和俯 卧 过 屈 位 C MR 对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显 示 的 2 仰 T, I 比较 研 究 [] 中华 放 射 学 杂 志 ,0 14 ( )6 — 8 J. 2 1 ,5 1 :5 6 .
节形成情况。
1 . 统计学处理 5
应 用 S S 1. 计 软件 。采 用 ) 检 验 。P< P S1 5统 (
与 其 他 各 型 比较 . △P<0O 。 △ .l
0 5为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0
2 结 果
3 讨
论
椎 间盘 退 行 性 变 是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的基 本 因 素 ,随 着 年 龄
2 0, 位 4 5 窗 0和骨 窗 窗 宽 2 0 , 位 4 0两种 观察 方 法 。 50 窗 0
22 腰椎 椎 体 和 附件 变化 与 中医证 型 关 系 见 表 4 . 。肝 肾 亏 虚 型证 > 湿 证 = 热证 > 瘀 证 。 寒 湿 血
表 4 腰 椎 椎 体 和 附件 变 化 与 中 医证 型 关 系 ( ) , 1
表 1 腰 椎 椎 间盘 突 出部 位 与 中 医证 型 的 关 系( ) n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是 纤 维 环 破 裂 后髓 核 突 出压 迫 神 经 根造 成 以腰 腿 痛 为 主 要 表 现 的疾 病 。腰 椎 间 盘退 行 性 改 变 或 外 伤 所 致 纤 维环 破 裂 , 核 从 破 裂 处 脱 出 , 迫 腰 椎 神 经 . 出现 腰 腿 放 髓 压 而 射 性 疼 痛 。中医 学认 为其 发 生 有 多种 病 因 , 肾虚 、 伤 劳损 、 ] 与 外 外 感 风 寒 湿 邪 、 腑 经 络 有 密切 关 系 。 辨 证施 治时 应 重 视 气 血 脏 在 损 伤 、 寒 湿邪 和 肾气 内虚 等 方 面 。多 层 螺 旋 C 已经 成 为 诊 风 T
林佳明:椎间盘突出的辨证,可分三个方面
![林佳明:椎间盘突出的辨证,可分三个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4b0241f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7.png)
林佳明:椎间盘突出的辨证,可分三个方面余在临床中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辨证,可分三个方面。
其一,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期以神经根水肿为主要矛盾,可重用葛根汤。
其二,水肿消退仍然以疼痛为主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乌头汤加味。
其三,慢性椎间盘病变急性发作,余大多从瘀血论治。
从经络辨证来说,可以根据疼痛的部位,来辨证病邪在哪一条经络。
从疼痛的部位来看,足太阳膀胱经多见,其次是少阳经。
椎间盘的突出与脊柱韧带的松弛有关,韧带的松弛与寒、湿、瘀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治疗中往往是寒邪与湿邪相互夹杂,或瘀血与湿邪相互夹杂。
抓住要点,有的放矢,可药到病除。
余临证30年来诊治椎间盘突出数千例,大致总结为三种类型:一种为寒痹型,一种为寒湿型,一种为瘀血型。
运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
1.寒痹型腰部及下肢疼痛,受寒则重,得温则舒,常常伴有颈部僵硬,口淡,舌淡苔白,寸脉浮。
选方:葛根汤加味。
用药:葛根15g,麻黄5g,桂枝10g,白芍30g,甘草15g,制川乌6g,黄芪24g,细辛3g,牛膝9g。
2.寒湿型腰部及下肢疼痛,重着,口中黏腻,舌苔厚重,脉两尺弦紧。
选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甘姜苓术汤加味。
用药:麻黄5g,附子10g,细辛5g,干姜3g,茯苓30g,白术20g,透骨草15g,伸筋草30g,威灵仙20g,延胡索10g。
3.瘀血型患者常有外伤病史,腰部及下肢疼痛,夜间加重,舌有瘀斑或瘀点,脉弦细涩。
选方:身痛逐瘀汤加味。
用药: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甘草6g,羌活6g,没药6g,当归24g,醋五灵脂10g,香附9g,牛膝9g,地龙6g。
张某,男,50岁。
2015年10月12日初诊。
现病史:形体肥胖,面黑,腰及左下肢疼痛十余天,在医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口不干不苦,二便正常,有外伤病史,舌暗,边有瘀斑,苔薄腻,脉细涩。
辨证:瘀血痹。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甘草6g,羌活6g,没药6g,当归24g,醋五灵脂10g,香附9g,牛膝9g,地龙6g,血竭2g(冲服)。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53f91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2.png)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治疗传统上归为腰痛或腰腿痛,辨证分型,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气、血、痰、瘀为标,除整体辨证外,局部的触诊很重要。
针对性的药物加减,常常是有无疗效和疗效高低的的关键所在。
针对各型的药物、方剂,已有多方面的论述,多种治疗方法都有高效的报道。
现仅谈影像学诊断的辨证探索以及针对性中药的治疗,个人一得之见,以就正方家,望不啬赐教。
X光片示腰椎左侧弯者,为气虚血瘀,加黄芪、当归;右弯为血虚气滞,加熟地、乌药;骨质疏松为肾精亏,加龟版、鳖甲;唇样增生,痛加萆解;尖样增生,痛加附子;横生骨刺,痛加乌头。
CT示腰椎间盘前突(少见)为阴虚阳亢,治宜知母、黄柏、生地;后突为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阴,巴戟天、狗脊、肉桂;左前突治同左弯;左后突治同右弯;右前突治同右弯;右后突治同左弯;脱水变性为肾阴不足,大滋肾水,二地、归、芍、二至丸等,六味地黄常服或可见效;髓核突出,神经根炎性水肿,必用乳没;纤维环破裂,加用天南星效好;椎管狭窄有脊髓压迫症状者,重用牛膝、天麻、徐长卿。
X光片示腰椎左侧弯者,为气虚血瘀,加黄芪、当归;右弯为血虚气滞,加熟地、乌药;骨质疏松为肾精亏,加龟版、鳖甲;唇样增生,痛加萆解;尖样增生,痛加附子;横生骨刺,痛加乌头。
CT示腰椎间盘前突(少见)为阴虚阳亢,治宜知母、黄柏、生地;后突为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阴,巴戟天、狗脊、肉桂;左前突治同左弯;左后突治同右弯;右前突治同右弯;右后突治同左弯;脱水变性为肾阴不足,大滋肾水,二地、归、芍、二至丸等,六味地黄常服或可见效;髓核突出,神经根炎性水肿,必用乳没;纤维环破裂,加用天南星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分为气血瘀滞、风寒湿、肾虚三种类型,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详细介绍一下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气滞血瘀型
原因: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
症状: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间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
舌质暗紫。
风寒阻络型
原因:无明显外伤史,天气湿潮加重病情。
症状: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舌苔白腻。
湿热下阻型
原因:无明显诱因,遇热症状加重。
症状: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
肝肾两虚型
原因:患病时间长而不愈。
症状:腰腿疼痛久治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筋骨萎软,按压疼痛处症状有所缓解,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侧卧时症状减轻,有时腿部发麻时伴有耳鸣耳聋,脉弦细尺脉弱,舌淡苔白。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