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教育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1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答: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答: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
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3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具体的人。
因此,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大致来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学习生活技能。
掌握个人成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社会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二,内化社会文化。
接受和认国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与社会行为规范;三,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6篇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一):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我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可分以下三方面:(1)教育技术又是经过精心选取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教材,这些学习教材应当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还务必贴合认知规律,适合于学生的学习。
这是教育技术的软件组成部分。
(2)教育技术是教育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物化手段。
从最基本的黑板、粉笔、文字教材、教具、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有线与无线扩音系统、视频展示台到多媒体计算机;CAW 闭路电视教学网络系统、计算机双向传输交互网络系统等都是教育技术的硬件组成部分。
(3)教育技术还是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
诸如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等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教育、教学方法。
这也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教学模式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能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构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
不论是传统的电化教育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潜力。
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自主学习。
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能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从教学规律看: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贴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
第一,从建造和构成认知结构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是基于奎林的语义网络理论。
人类的认知是层层相连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中有节点、链等。
各节点之间透过链的作用而结成一个记忆网络。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在的知识链结构构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这是一种以人类思维方法组织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潜力、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
我对教育的看法与理解
我对教育的看法与理解1. 教育啊,不就像种树嘛!你得精心呵护,给它阳光、水分和肥料,才能让它茁壮成长。
就像我小时候,爸妈对我的教育,那真的是尽心尽力啊!他们给我报各种兴趣班,培养我的爱好,这不就是在给小树苗施肥嘛!教育不就是这样,要用心去浇灌,才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呀!2. 教育难道不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石吗?想想看,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吗?我记得我有个同学,从小就不爱学习,现在只能做一些辛苦的工作。
这就好比盖房子没打好地基,怎么能盖得稳呢!所以说呀,教育太重要啦!3. 教育呀,就如同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自己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才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就像我学了外语后,能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那种感觉真的太棒啦!教育就是这样神奇,能给我们带来无限可能呀!4. 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填鸭式,而应该是灵活有趣的呀!就像我上学时,特别喜欢那个幽默风趣的老师,他的课总是那么吸引人。
教育要是都像他那样,孩子们能不爱学习吗?5. 教育是不是就像一场旅行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和人。
我记得我在大学时参加社团活动,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呀!它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加丰富多彩!6. 教育可不能只看成绩呀!那只是一部分而已。
我有个朋友,虽然成绩一般,但他特别有爱心,经常去做志愿者。
这难道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成果吗?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呀!7. 教育对我们的影响简直太大了!它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现在的很多习惯和观念,都是小时候教育的结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育,给孩子们一个好的起点呀!8. 教育难道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途径吗?就像我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这就像给汽车加油,让我们跑得更快更远呀!9. 教育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的不足。
我有时候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教育带给我的改变。
我们要通过教育不断完善自己呀!10. 教育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呀!就像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才有了现在的工作。
我对教育的理解
我对教育的理解说到教育,我们基本上不能给他一个精确地定义,对于师范生的我们来说,狭义的教育更是与我们结下不解之缘。
我就散漫的谈谈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人,完善的人是教育的结果。
教育就是要把不完整的人变成完善的人。
甲骨文中也有教育两个字,分析其造字结构,从“教”字中我们读出了教是由”知识、孩子、大人、戒尺”形象构成的。
教是需要戒尺的,也就是古人教人还是要用惩罚的方式。
有言曰;“教不严,师之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会成功的。
“育”,很像一个母亲分娩,诞生新的生命。
家庭主要承担了育德任务。
而如今的教人还是要用惩罚的方式,效果甚微。
若采用情感教学,下面结合案例谈谈我对教育定义的理解。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
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
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
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所以我认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我所理解的教育学
导言教育我们很容易就从字面理解到,就是如何通过讲学、教授等各种手段把知识转移到学生身上。
而当今我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就是一种老师上课传授知识,学生在座位上学习的模式,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升学率。
在我们很多的中、小学特别是中学,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进行教育。
所以今天的教育就好像变成了一个机器,将学生们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个“半成品”。
后来上教育学课后才知道这不是我所想的那么简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教育的定义人类从诞生之日起,教育便产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进步的需要,一句话,教育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又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让人类自身得到进步和提高。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那首先什么是教育,我们需要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呢?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才的活动。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功能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培养成为适应社会的人以适应社会而能够生存下去。
这也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这个方面,远古的人类要比现代人做的好。
虽然在那个时期没有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但是他们在教授技能技巧方面比现在的教育者们要先进,他们采用的是以实践为主的教授方式,例如教授捕鱼技巧的时候,他们是在河边或海边,亲自做示范同时加上一定是讲解,就这一点而言,现代教育方式确实落后了许多。
要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首先就要去认识它,了解它,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不是说不了解就不会适应,但了解之后的适应效果绝对比没有了解的好。
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是培养人的身心发展,提升个体智慧和素养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塑造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中,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在现代教育中,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育不应该只是填鸭式的教学,而应该是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材的权威,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提供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因为这些是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为他人做贡献。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适应和发展。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善于观察和引导学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教育,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社会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正确的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努力。
关于教育的随笔:我所理解的教育
关于教育的随笔:我所理解的教育无论是以前在学校还是现在托管我遇到很多家长,他们大都的首选要求,就是分数,最好是满分,至少不能少于95分,否则就是不尽职。
可能这和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关系——每年高考一完,全国上下,无不掀起对各地高考状元的盲目崇拜的高潮。
其中呢有很多离奇的不靠谱的做法。
比如某地就因为一个高考状元曾经在某小区复习过(不是居住啊),该小区物业就拉个横幅庆祝,这是某某高考状元的小区。
一个高考状元的一旦产生,该生曾经就读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都会拉个横幅庆祝,往自己脸上贴金,就更不要说该生所在的高中了。
这真的很病态。
岂不说,这些高考状元最终结局大都会归于平庸,就是他们将来有大好前程,好像也不应该如此盲目追捧啊!再说了,一个人智商高或者准确点说很能考试,真的代表他别的方面都优秀吗?比如情商?道德?是否有仁爱之心?是否能孝敬父母报效社会?可不一定吧?以我的阅历和经验理解的教育,应该是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高于对学习成绩的要求才对。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我遇到不少家长这样对我说,你应该对孩子严厉一点,应该hold 住他们镇住他们,应该让他们怕你,应该打他们,应该骂他们、、、从来没有一个家长说,你对我孩子好一点,让他快快乐乐就行了。
我非常不喜欢家长对我说这些话。
我有我的方式,即便你不赞同。
我向来主张父母和孩子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民主的相处关系。
我们每个父母和自己的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不是我们的附属物,没有谁赋予我们压制他们的权利。
有不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用吼的方式,总喜欢用打压他们的方式。
他们必须听我们的。
我们说的一定是对。
我经常对一些父母说,和孩子说话,要好好说话,要尽量心平气和。
但是他们竟会说,那样,他们还不翻天了?他们才不会听。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和那些说话平和的人相处,和那些性格温婉的人相处,没有人愿意和一些性格暴戾的人相处吧?也没有人愿意和性格乖戾的人一起。
我所理解的教育
我所理解的教育之前看过韩寒写的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我也想来扯一扯我所理解的教育。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这是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孟子也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们暂且这么单纯地理解它,也就是把人教好。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人教好呢?这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的讨论也非常多。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而现实的情况似乎不是这样,似乎厌学的学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媒体上,似乎厌学的孩子才是正常的,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是凤毛菱角。
现实是不是这样呢?没有谁去调查统计过。
我认为,这多半是好事者有意为之,吸引眼球而已,虽然具体厌学的孩子到底占多大比例我并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应该没有那么夸张,爱学习的孩子还是占多数。
但是毕竟厌学的学生还是存在一定数量的,很多人把学生厌学归咎于老师课堂的“灌输式”教育,似乎只要把“灌输式”教育改成游戏式或者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厌学状况,我认为这是狭隘的。
学生厌学的原因真的只来自于老师的课堂吗?不是的,家庭的教育、周围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有的父母根本不重视教育,或者对怎么教育孩子一无所知,根本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己也从来不会看书学习,天天打麻将、刷抖音,也不会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而是把皮球全踢给老师,孩子没学好就怪老师,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这样的父母管教出来的孩子,老师讲课讲的再好,有用吗?我不否认课堂需要趣味性,来给孩子的学习增加乐趣,但我坚决反对把增加课堂趣味性视为万能的方法,似乎只要课堂变得有趣了,孩子就爱学习了。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营造,才是解决学生厌学的根本所在。
对教育一无所知,一边刷抖音打麻将,一边喊课堂要有趣味性的人,以及把学生厌学无限放大,诋毁老师这个职业,唯恐天下不乱,却不去找学生厌学的根源的人,都是可恶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其适当的位置,让其发挥光和热。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1、传统教育。
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2、建构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观体现了三个重心转移,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于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实现主动、有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3、学教并重。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客与策略进行调整。
1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五篇范文
1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五篇范文第一篇:1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答: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答: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
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3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具体的人。
因此,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大致来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学习生活技能。
掌握个人成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社会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我所理解的教育
我所理解的教育在学习了蓝书记关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讲话,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谈谈我对教育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以人为本,用师爱奠定教育的根基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搞好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活动中用爱建立教师和学生联系的桥梁。
一位外国教授给200名黑人孩子做前途预测,结果无一例外被认为“无所作为”。
很多年过去了,教授的继承人又来到这里,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大都已成功,而他们认为这一切缘于一位小学老师。
找到这位迟暮之年的老师,他说了很平常的一句:“我很珍爱这些孩子。
”正是由于爱,在孩子身上产生了神奇的力量,也让老师获得了人生的意义,所以说,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能够促进师生间爱的互动。
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才能获得学生来自心底的爱。
著名教育实践家魏书生老师是一个爱学生的典范,他以爱心创造了“松、静、匀、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那里获得了爱和成长的快乐,魏书生老师也收获了人生的精彩。
尊重和欣赏孩子,让学生在师爱中成长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
教师的爱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特别是后进生,是检验教师是否具有爱心的“试金石”。
富有爱心的教师懂得应该拉后进生一把,使他们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道路。
教师在教育中要多与学生沟通,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心点燃学生“向善、向上”的火花。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亲近你,才能够让学生相信并接受你所传授的一切知识。
那么,教师的爱在这一过程中便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二、转变观念,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新世纪的教育不再只是面向精英的教育,而是面向大众的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学生的优势发展的教育,而是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不再只是培养知识型人才的教育,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教师要转变观点,把教育目标从面向升学转变为面向社会需求。
究竟什么是教育——我理解的教育观
究竟什么是教育——我理解的教育观扬州大学教科院1601 张煜何为教育?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
[1]教育的活动主体是人,出发点、过程和终极目标,都是围绕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而进行,都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价值而展开。
我们要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名家对此进行了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
现结合自己的学习,把本人最欣赏的五种教育观列举出来,略加思考,与同仁共享之。
一、教育是尊重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人,是立德启智,给人自信,给人希望,给人成功。
尊重是教育的真谛,有了尊重,才会有和谐,才会有发展,人生和社会不能缺少尊重。
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提倡学生尊重老师,同样,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地尊重学生,是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而存在的,是教师应有的责任。
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尊重。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我们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心每个孩子,赏识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用我们一个赞赏的语言,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激励性评价,来培养每个学生,让他们在爱心、尊重、自由的氛围中个性化的成长,使他们成为真诚、善良、具有爱心,能辩美丑善恶健全的人。
儿童都是个性独特的,比如有的学生有自卑倾向,则表现为对教师的责备逆来顺受,而有些学生则比较自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有的学生介于之间,凡事持观望态度,自卑情结严重的学生往往会封闭而逆反,而自信的学生则可能因此而骄傲,真正尊重学生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
而实质上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谈谈对教育的认识
谈谈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上说,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学会做人,学会做好人,做文明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受教育的人都变成这样,都变的文明,对社会有用,那么国家自然会蒸蒸日上,良性循环一旦形成,自然民强国富,国富民强,民强国富.....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功能:教育既具有个体功能,又具有社会功能。
所谓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教育既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途径与手段,同时又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方式(或曰生命方式)。
所谓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
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这是从教育的层次上进行分类的。
所谓基本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根本的、基础的且是恒常、稳定的功能。
这种功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处于主要的、基础的。
所谓派生功能,是指由基本功能引发出来的功能。
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是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功能和筛选、分层功能。
派生功能则是通过人的知识、意识、职业、道德等的社会化,而派生出来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的功能。
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进行分类的。
教育的筛选功能自古而然,进入近代社会以后这种功能更为突出,从社会方面看,个人获得某种社会地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竞争和选拔的过程,而教育则同这种竞争和选拔过程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后从事何种社会职业主要凭借他的学历和所学的专业,这无疑是依赖于教育。
即使他不是凭学历而是凭实际本领获得某种社会职业,也是与他所接受的实际教育分不开的。
谈谈我对教育的理解
谈谈我对教育的理解中国自古至今历来重视教育,但是对教育的理解,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有的人认为教育是为了学习知识,有的人认为教育是培养技能,有的人认为教育是为了选拔精英,有的人认为教育可以塑造人类的思想,我的理解是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社会能力,从而使得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
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社会能力。
一个人从出生,到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的成熟,身体的成熟是自然生长的产物,但同时人类的思想和工作能力也在不断的成长,这种成长和成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教育是促进人类思想、能力成长的手段之一。
如果没有教育,人类的许多能力将无法得到提升。
例如有人从出生就与动物生长在一起,他的能力将仅局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他可能只会爬行,不会说话,无计算能力,无使用工具的能力等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等高级能力。
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人类为适应社会化生产所必须的能力。
我们现在学校教育设置的各种学科,目的都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但是我们教育对人能力的培养和衡量存在一定的偏差。
例如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过度注重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好作为衡量学生全部能力的唯一标尺。
而在我们的教育中,机械照搬书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能力的发挥,在能力的提高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二、教育要提高的是什么能力?我认为,人类除了具备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备人类所独有的社会能力,而人类的社会能力是在人类社会中发展起来的。
例如语言能力,生产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创造能力,发明能力等。
因此教育就是是人类发展社会能力的必要手段。
动物在其生存环境中发展了自己生物的本能,而人类是在社会中发展自己的能力的,因此人类必须通过教育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持续发展。
学校就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社会能力的社会机构。
人类的社会能力是多样而复杂的,包括各种各样的能力,诸如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管理计算力,思维力,领导力,开拓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等等,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人类发展的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理解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
一、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塑造人格。
古人云:“教之道,贵以专。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1. 启迪智慧教育首先要启迪智慧。
智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2. 塑造人格教育还要塑造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品质、性格、道德等方面的总和。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教育可以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 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3. 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理性思考,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三、教育的魅力教育的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递知识教育是知识的传递者。
教师通过讲解、讨论、实验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 激发潜能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塑造人生教育可以塑造人生。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
看懂教育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的责任重大,也从中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感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教育的看法和体会。
二、教育的本质1. 培养人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传承文化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载体。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教育也要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推动社会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同时,教育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三、教育的挑战1. 教育公平问题在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 教育质量问题当前,我国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学校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育信息化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然而,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信息化设施不足,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我们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教育心得体会与感悟1. 热爱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我所理解的教育
浅谈我所理解的教育
我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
高中教材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它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仅是书本知识,也不能局限于学校。
然而现实是,我们几乎所有的教育都局限于学校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在教育中应该只占很小的比例。
我认为教育没有统一的教育内容,人与人的性格差异很大。
当然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也就是因材施教。
比如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就要引导他和别人接触,和他们一起玩,感受和他们在一起快乐的乐趣。
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引导他需要这种能力的职业发展,比如司机、画家;一个孩子运动能力强,可以发展成运动员或者舞蹈家;当然也要考虑每个孩子的特点。
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也对这
个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领域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理解的教育
作者:韩寒
来源:《党员文摘》2018年第05期
我离开学校那件事情已经非常久远了,在此简单描述一下。
上个世纪末,我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最终以470分左右的总分进入了上海市重点高中松江二中。
470分在当年的中考成绩中算高分了,进入区重点高中没有问题,但离市重点还差几分,我是因为长跑获得过区级比赛的第一名,有加分,所以通过特招进了松江二中。
结果一进了二中,我就变得有点“中二”。
当年青春文学开始流行,我想要和那些少年作家一决高下,几乎整整一个学期都在写《三重门》,荒废了听课。
学期末,我自以为天资聪颖,临时抱佛脚也没问题,不想高中的佛脚比较粗,抱不动,我很多学科没有及格,不幸留级。
留级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我从全村人的骄傲一下子变成了“村渣”。
第二年高一,我觉得学校的教育不是很適合我,我希望自己去海阔天空闯荡一下。
松江二中宽厚而包容,给我办了一年的休学,告诉我如果在外面混得不好,一两年后还可以再回来。
所以我至今依然很惦念我的母校。
事实上我也不能再回头了。
你能想象一觉醒来,你的同学已经在上大一,而你还是高一的那种感受吗?
离开学校后,各种压力和议论自然很多,一度有人说这是“读书无用论”“白卷英雄”回魂。
我觉得很委屈,谁说读书无用了,我在学校外学的也不比在学校里的少呢。
这种警惕“读书无用论”的焦虑虽是误解,其实不无道理,“应试教育”和“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始终是社会热点。
教育和学习这两件事本身没什么可讨论的,强的民族教育一定强,优秀的人必然爱学习,这是定论。
但一刀切的应试教育与每个学生之间不同的性格特长之间如何调和,才是问题本身。
事情过去了将近20年,我去过不少地方,也经历过很多事情,可以简单谈谈自己对于现在中国教育的看法。
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高考制度,肯定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也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但没有一个制度是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有着基本的公平。
不谈每个省或者不同民族的录取分数问题,好的学校大门基本上是对所有家庭敞开的。
应试教育纵然有很多待商榷之处,但它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必须存在的。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美国、英国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
我们会看到很多灰心自嘲的段子,大意就是只要你够努力,你就会发现……还是那么挫之类的,这些你真心当段子笑一笑就可以了,别真的觉得努力读书努力工作无用。
在中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进好的大学,学更多本事,最终改变生活、改变家族命运的可能性,一定比在发达国家要大得多。
无论你的家庭如何,你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你只要努力读书,最终成为科学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层、成功商人、政府高官、艺术家等等,都有着不小概率。
而在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很多。
举例来说,社会新闻里粗鄙丑陋的富二代并不是这个社会的全部,别一天到晚嘲笑富二代是土鳖了。
和十几年前不同,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富二代已经越来越强,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家庭难道不会这么想吗?他们从小双语、三语上课,拥有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私教,看小孩子喜欢钢琴就有演奏级钢琴老师每天带着他一个人,看他喜欢画画就有美院的高材生一对一教他画画,并时不时拜访一些大家。
家庭传授给他更高的眼界和素养,这些人能力强,心态也好,根本不是纨绔子弟画风。
他们的父母,大多也不是权贵出身,都是白手起家富一代,就是一定的教育和个人努力,加上机遇,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维系最大化的效率与公平。
你要突破自己的出身就要付出远远比现在大得多的努力。
那么,关于退学不退学,扯回来就很简单了。
你如果从事文科与艺术,觉得学校束缚了你的发展,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你可以选择离开学校,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并承受代价。
成功的例子也不会多。
伟大的羽翼必然追求自由之光辉,但因为受不了管束而退学那纯粹是懒惰。
如果你真要走上自我学习之路,我个人不建议在大学前离开学校。
时代不一样了,在我退学的上古时代,吃鸡就是去肯德基吃原味鸡,吃瓜就是路边买个瓜吃,玩手机就是掏出你的诺基亚,把屏幕从绿色的变成橘色的。
比如我,退学后,一周就要去好几次陕西南路地铁站的季风书园买书,回来看书看电影写东西远行采风,娱乐生活基本就是这样。
如果我在今天退学,八成也是要荒废在打游戏和玩手机上了。
如果你对其他学科有兴趣,那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更好的大学。
中国的教育质量不是最顶级,但整体不算差,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不光光是因为教育的问题。
我看到过一组中国学生和欧洲学生的对比,在想象力环节其实大家都没差别,想象力这玩意,不是说你不做作业不管教,它就能出来了,有翅膀的鸟都能飞。
你若喜欢科学,那就更应该在学校接受更高的教育。
有些领域中国是不差的,无须妄自菲薄,有好的学校好的导师就可以。
据说好几十年前,浙大物理系的学生写信给尼尔斯·玻儿,
说想去欧洲留学,结果人家回信说你自己学校就有束星北和王淦昌,都是世界最顶级科学家,你来干嘛……
最后送大家两句话。
第一,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算是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
第二,别以为读了书,有了点知识、有了个文凭就了不起了,这只是开始,是人生的标配。
每当你觉得骄傲自满时,就去帮你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一下作业吧,你会宁愿去复读十年的。
(李云贵荐自《经典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