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 专题一科学探究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编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学生。
本册教材以生物科学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体现生物学科与生活、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
2. 教材结构与内容安排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共分为11个单元,具体结构与内容安排如下:2.1 单元一:科学探究本单元主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基本观念。
2.2 单元二:生物与细胞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与功能,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3 单元三: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以及生物的命名。
2.4 单元四:生物圈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5 单元五:植物的器官与功能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2.6 单元六:动物的器官与功能本单元主要介绍动物的器官及其功能,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过程。
2.7 单元七:人体生理活动本单元主要介绍人体的生理活动,包括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
2.8 单元八:遗传与进化本单元主要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生物的适应性。
2.9 单元九:生物技术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2.10 单元十:生活中的生物科学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药品、农业、环保等。
2.11 单元十一:生物伦理与法律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伦理和生物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伦理观念和法律意识。
3.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册教材的,学生应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使之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
人教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一)教案设计

到底要怎么提问呢?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一起来看第一点。
一、提出问题:(展示图片)2.有一些樟树、桂花树等树的茎上会出现一种下半截是“枯叶”,上半截是绿叶的特殊“枝条”,有同学一看而过,而有的同学却在认真观察,思考:小可想:这“枝条”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小俊想:这种“枝条”肯定是变异了!小欣想:这“枝条”是否是一种特殊植物呢?小策想:这“枝条”可能是人挂上去的装饰?(1)你认为上面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适合我们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次小珊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小珊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她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科学性; 2、可探究性。
二、作出假设:4.某兴趣小组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时,有四位同学做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同学:馒头块被牙齿嚼碎是不是被消化。
乙同学:细嚼慢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和消化无关。
丙同学:淀粉在口腔中能够被唾液消化。
丁同学:不同量的唾液对淀粉消化有影响。
(1)你认为这四种假设中,最好的是_____。
(2)你还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做这个题时,是这样作答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5.【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初中生物复习(科学探究)

八年级生物复习----探究题卷1.为证明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5分)第一步、提出问题:细菌对植物落叶有分解作用吗?第二步、作出假设:第三步、制定并实施计划:他们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第四步、得出结论:细菌对植物落叶有分解作用。
第五步、表达与交流(1)填写步骤二。
(2)他们选的植物落叶应该是。
A、桉树叶和榕树叶B、大榕树叶和小榕树叶C、同样大小的榕树叶(3)此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有个,是。
实验中甲组的作用是。
2.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A. 瓶子的大小B. 细菌的有无C. 肉汤的多少(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A. 巴氏消毒法B. 腌制法C. 脱水法(5)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3.(7分)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来探究小虾的保鲜方法。
请回答:组别鲜虾数包装存放位置时间颜色A组10只保鲜膜冰箱二天保持原样B组10只保鲜膜室内二天有异味、变成白色(1)A组的保存方法是。
(2)B组鲜虾变质了,原因是微生物在食品中和。
(3)A、B两组实验相互形成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4)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初中生物精品复习课件】专题一科学探究

探究实验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中考考点
考点一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 有明确的目的,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要全面,及时做好观察记 录 2. 调查法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过程 如实记录,对结果整理分析,收集和分析资料,从中寻找答案。 3. 实验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 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2.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假设,陈述回答。
陈述句,加句号 3. 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又可以称为设计实验,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考点 三) 4. 实施计划 根据制定的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按步骤实施计 划(做实验),需要注意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 等。
5. 得出结论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若结论与假设不一致,应重新假设,重新设计 探究方案,再次探究。
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例2】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 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 下表。试回答:
(4)实验结论:韭菜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4.下表为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外界
条件”的实验设计,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D)
瓶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放水,置于25℃橱柜中
不萌发
②
放适量水,置于25℃橱柜中
萌发
③
浸泡水中,置于25℃橱柜中
不萌发
④
放适量水,置于4℃橱柜中
不萌发
A. ①号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 B. ③号不萌发 是因为缺乏空气 C. ④号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 D. 对照实验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水的多少
[绝对精品]主题一 科学探究 考点梳理 2021届中考生物复习(福建)
![[绝对精品]主题一 科学探究 考点梳理 2021届中考生物复习(福建)](https://img.taocdn.com/s3/m/0e557bc514791711cd79171f.png)
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一、什么是科学探究?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1. 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察。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观察法一般在野外自然状态下进行,主要应用于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研究动物的行为等,如要了解梅花的结构时应采用观察法。
2. 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法包括普查法和抽查法。
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法;当选取的区域较大,无法一一调查时,应从整体中选取样本进行调查,即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应做到随机取样,保证样本全面且具有代表性,样本大小要合适,以减少误差。
3. 实验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包括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1)对照实验①概念: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②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的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③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判断a.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b.实验组: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在人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三、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通常涉及的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达所发现的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初中生物10大专题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十大专题知识点汇总专题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过程及基本要求】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
收集数据。
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2)显微镜的使用的图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边向目镜内观察,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
(光线不足时用大光圈、凹面镜)③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学习PPT课件

例题:2008宁波卷
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 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 两栖 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 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 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 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 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_____ __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 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_______等。
①农药污染 ②水池减少 ③天敌 捕食 ④人为因素等
中国女排主场吉祥物圆 圆 (第
五、检验与评价
检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记录的数据, 找出数据所反映出的共同规律(求同), 或者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差别(求异),分 析数据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算或画 出图象来分析,使结论更加直观地显现出 来。 评价:1、探究的过程是否恰当; 2、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 3、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问题。
科学探究专题学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建立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4、获取事实与证据 5、检验与评价 6、合作与交流
一、提出问题例题: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 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 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 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 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 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 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里属 于提出问题的是: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 (1)

例 6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食品发生霉变的现
象,造成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 霉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用品:滴管、自来水、纸盘、透明塑料袋、 未加防腐剂的新鲜面包等。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5所
(3)若按该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了“细菌对植物 遗体具有分解作用”这一结论时,观察到的现象应
该是—植——物—叶——片—变——小—了——即—被— 分解了
例 3 如下表所示是用两种不同方案验证细菌对动物遗体的分 解作用的实验,比较这两种不同 方案的实验。
(1)、向:在方案一中,实验组、对照组分别 是哪个组? 答:实验组是 B 组,对照组是 A 组。
30%, 2400余户果农家家受灾,他们对这些传说中的“报喜鸟”烦恼之
极。 初步估计,自去年冬季,该地已生产了5万只以上的灰喜鹊,“成
群 飞过时,黑压压一片,连天都能遮住”。
(1)问:灰喜鹊的食物主要是蝽蝝、昆虫的幼虫,兼食一些植物果
实、种子,它的天敌有鹰、猫头鹰等。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
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什么样的状态呢?答: A、相对稳定 B、极大变动 C、变化莫测
材料二:下表是某动物协会对危害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 因素的调查数据。
(二)设问解疑: (1)、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能独立自主分析得出导致江河受到破坏 的根本原因吗?
生物入侵
(2)、问:为了减少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你能指出最可行的方
法吗?B
A、禁止生活污水的排放 B、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 C、禁止使用污染物 D、使用含磷的洗涤剂
(3) 通过分析比较材料二表中的数据,你能指 出对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生存危最大的因素吗
八年级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导学案班姓名一、复习目标1、区分实验中所用的探究方法。
2、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能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
4、能运用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知识梳理①.②.③.一般过程④.1、科学探究⑤.⑥.基本方法:、、、等。
①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叫做实验。
2、实验类型②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研究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某些条件的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实验。
三、重难点分析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几个环节。
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桃仁能杀死昆虫,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
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
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桃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桃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
B 瓶中除不加桃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大小一致的蟋蟀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③观察并记录蟋蟀的活动状态。
请回答:(1)提出问题:该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的具体问题是:。
(2)作出假设:该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②实验中,设置B瓶的作用是。
③实验中,为什么要用10只蟋蟀做实验,而不只用2只?。
(4)实施计划:有人认为蟋蟀不是桃仁杀死的,而是玻璃瓶中缺少空气而“憋”死的,你认为是否可能?。
为什么?。
(5)得出结论:观察并记录蟋蟀的活动状态,结果如下表。
蟋蟀的状态时间60秒70秒80秒实验处理A瓶:加入捣碎的桃仁,加活跃不活跃死亡水B瓶:不加桃仁,加水活跃活跃活跃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表达交流。
四、考点剖析考点1 区分实验中所用的探究方法1.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活动与其对应的主要探究方法有误..的是() A.测定人的反应速度——调查法B.探究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法和实验法C.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抽样调查法D.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模拟实验法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专题总复习知识点

专题一科学探究一、本专题的主要考点:1、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2、考查探究实验中的控制变量与对照实验.3、考查探究实验的数据处理.4、考查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二、知识梳理:一、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2.作出假设: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3.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科学地设计实验,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4.实施计划:严格执行探究方案,对实验现象仔细观察、记录;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实验通常采取多个个体参与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5.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若假设不正确,需重新提出假设进行新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6.表达与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二、初中生物学解答探究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2.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多个参与原则或实验重复多次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三、考点梳理: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2.实验变量:两组对照实验中一般只能设计一个变量.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3.变量的设计是对照实验的关键: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要具有可对比性,除了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相同;4.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一般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实验结果或实验数据取平均值;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实验组:通常是接受你所设计的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6.做结论: 结论要符合实验目的; 结论里一定要含有变量;结论要符合实验结果.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1、1665年,英国虎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1、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10×272个;2、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通过生长形态结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细胞分化;人体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3、正常的细胞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这就保证遗传物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稳定性;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变;4、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观察;三、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1、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2、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3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5、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67、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8、从外形上看,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有心脏、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肠、肝脏等器官;臀9、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等;草履虫 1形态:像倒转的草鞋底;2结构: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3生命活动:运动:纤毛摆动营养:食物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排泄:伸缩泡、表膜呼吸:表膜生殖:细胞分裂10、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草履虫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和变形虫容易培养、繁殖快,是研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草履虫能消耗水中的有机质,吞掉细菌;有净化污水的作用②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面包、馒头和酿酒,也可制药;专题四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一组成及功能1.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的种类及功能: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在人体内,血红蛋白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氧结合,在组织处毛细血管内与氧分离;血型与输血:A B AB O,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2.血管: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静脉:管壁薄,弹性小,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慢毛细血管: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管壁最薄,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在体表测得脉搏的血管为动脉血管桡动脉,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血压;3.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有四个腔,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心室与动脉相通,交界处有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左心室------- 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二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起点------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终点此处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经体循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起点-------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终点此处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经肺循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循环的功能:把氧气和养料运输给组织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运输到相应的器官排出;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是叶片上的气孔;二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片的温度; 2 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专题五植物体内物质的转化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1、叶片的结构:①表皮;②叶肉;③叶脉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保卫细胞内含有少量的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得叶片呈绿色;叶脉内有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具有运输和支持作用;2、光合作用:②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③场所:叶绿体; ④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⑤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⑥条件:光、叶绿体⑦实质:物质变化是把简单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变化是把光能吸收并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⑧意义: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为工业提供原料; 为动物的人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为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调节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3、呼吸作用:指在细胞内进行的,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如葡萄糖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注意:1能量的去向有两个: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 中;2ATP 是一种高能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澄清的石灰水的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遇到二氧化碳时就会生成白色沉淀;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所有生活的细胞都进行 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在光照下进行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贮藏能量注: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物质变化上是可逆的,但在能量变化上不是可逆的; ②、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储藏粮食的措施:1把粮食晒干后储藏;2选择通风、干燥的仓房;3低温储藏;③、新疆地区瓜果特别香甜的原因:新疆地区夏天白昼长,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夜间短,气温低,呼吸作用不强,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④、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反应式: 排泄 一. 排泄1. 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呼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2.排泄的途径: 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排尿:水、无机盐、尿素 主要途径 二.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肾单位: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 肾小管 三.尿液的形成和排出① 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 叶绿体 ① 公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燃烧等光合作用肾小囊(一)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二)尿的排出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暂存→尿道→体外C.1与6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小D.3与4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答案:B解析:目镜即接目镜,无螺纹,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即接物镜,有螺纹,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视野亮度调整例3.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A.反光镜 B.光圈 C.镜头 D.通光孔答案:D解析:物像明暗程度取决于通光的多少,通光越多越亮;反光镜的凹面比平面反光多,光圈越大通光越多,镜头放大倍数越小通光越多;通光孔在正常观察时不影响通光量;装片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例4.将一透明纸片书写“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⑴视野内看到的将是⑵若观察到的图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将其移动到视野的中间,移动方向应该是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答案:⑴ C ⑵ A解析: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后的图像;其移动方向与希望移动的方向正相反,如本题物像在右;总结如下:例5.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观察;请你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判断污物在何处答案:可先轻轻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不动,可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污物应在物镜上;解析:污物可能存在位置为:目镜、物镜或装片,判断时一般通过转动目镜或移动装片来观察污物是否移动来找到污物所在位置;二.植物的无性繁殖一植物的营养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又称植物的克隆其优点是:繁殖快,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常用的方法:扦插、嫁接、压条二组织培养:利用生物技术将某种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又称植物的克隆;优点是:取材少,繁殖快,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三.动物的无性繁殖克隆不通过动物的精卵结合,直接由一个动物细胞,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产生出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动物后代;动物的克隆对珍贵物种的保护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现存的珍稀动物细胞,运用克隆技术,可以繁殖其后代,保持其物种的延续;受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对一些分化程度低、具有较强分裂能力的胚细胞或腺体细胞等,实施克隆技术产生新个体;四.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步骤。
这些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以下将详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首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科学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观察到的现象或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
例如,发现其中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不同,科学家可以提出问题: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接下来,科学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制定一个假设。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对问题的解释和预测。
以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例,科学家可以假设:光照越强,植物生长速度越快。
然后,科学家会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应该是可重复和可观察的,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将一组植物置于光照强的环境中,另一组植物置于光照弱的环境中,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接着,科学家会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来获得。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速度、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然后,科学家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比较两组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高度和叶片数量,并确定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最后,科学家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是对假设是否被支持的回答。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发现光照强的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更快,那么假设就得到了支持。
除了以上例子中提到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还包括其他的技术和手段,如观察、实地调查、模型建立和理论预测等。
科学家会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领域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总之,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这些方法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
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 科学探究专题

专题生物科学与探究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科学探究六大环节(1)提出问题:在观察、调查、阅读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
(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等,经过思考做出尝试性的假设。
(3)制定计划:选择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和要求,制定相应计划。
(4)实施计划:使用有关设备和材料进行调查、观察实验;安全地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
(5)得出结论:分析并处理观察、测量等所得的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作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和材料,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
(6)表达交流:书写探究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
2.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3.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首先检查实验过程是否准确无误,如果实验过程完好,则说明做出的假设有误,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重新实验。
4对照实验(1)变量:科学探究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
实验应保持实验变量单一的原则,即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例2(河南宜阳)“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幻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2(河南宜阳)“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幻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3 (2015 新疆)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解析: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摘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生物教学的目标,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全程探究的步骤,循序渐进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方法,还有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关键词:科学探究基本技能科学探究方法自信心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因此,在实施素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一、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步骤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科学探究的步骤简化为:1、发现问题;2、作出假设(或猜想);3、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进行验证;4、获取结论。
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不会感到抽象、空洞。
同时,也为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解,提供了完整的感性材料,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能力水平。
二、循序渐进,有意识、有重点地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各项基本技能。
作为一名初中生,无论生活经验、知识贮备还是能力水平都不是很高。
因此,要使学生在理解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后就设计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就象叫刚处于认字水平的学生写一篇作文没两样。
原因何在,无非就是学生对科学探究各步骤中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还不掌握。
例如,我在讲完光对鼠的影响这个探究活动后,布置:观察兔和猫的双眼,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要求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设计方案来解决所提的问题。
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
这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反思,是我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存在问题,还是学生知识迁移及能力迁移不够?后来我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无法完成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科学探究1.1 观察与实验学习观察生物现象,提出问题。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植物的生长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1.2 收集与分析信息学习使用生物信息资源,如图书、网络等。
学会整理和分析生物信息,制作简单的生物信息表。
1.3 交流与合作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生物探究任务。
学会用语言、文字、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生物探究结果。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观察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如鸟类的迁徙、植物的抗寒性等。
2.2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2.3 环境保护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等。
第三章:生物的细胞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生命活动。
3.2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学习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了解细胞如何繁殖和增长。
3.3 细胞分化学习细胞分化的概念,了解干细胞的分化过程。
第四章:植物的器官4.1 根、茎、叶学习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不同植物器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4.2 花、果实和种子学习植物的花的结构和繁殖过程。
了解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传播。
第五章:动物的器官5.1 动物的感官器官学习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器官的功能。
5.2 动物的运动器官学习动物的运动系统和器官,如骨骼、肌肉等。
5.3 动物的循环系统学习动物的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心脏、血管等。
第六章:遗传与进化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通过实验,如植物杂交实验,观察遗传特征的传递。
6.2 生物的进化学习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如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探讨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等。
第七章:人类生殖与发育7.1 人类的生殖系统学习男性与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生物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整理数据,以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过程。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科学探究。
第一步:观察和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生物现象来提出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花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花的颜色鲜艳,而有些花的颜色暗淡?第二步:背景知识和猜测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应该进行背景知识的了解,并提出初步的猜测。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学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测。
第三步: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在有了问题和猜测之后,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实验应该包括控制变量、操作变量和测量变量。
控制变量是指保持不变的因素,操作变量是指被研究者改变的因素,测量变量是指研究者测量的结果。
例如,在研究花的颜色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花,将它们放在不同颜色的光线下,测量花的颜色的变化。
我们可以将花放在红色、蓝色和绿色光线下,然后测量花的颜色的鲜艳程度。
第四步:数据分析和结论在收集了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图表来展示实验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来比较不同光线下花的颜色的鲜艳程度。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第五步:反思和提出新问题在得出结论之后,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实验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法。
如果我们的结论与我们的猜测不一致,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以继续深入研究。
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背景知识和猜测、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反思和提出新问题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生物问题。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学习和掌握这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的定义:科学探究是指为积极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和理解科学研究方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
总的来说,它是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科学探究关注的是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本身。
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问问题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做出假设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拟定计划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沟通与表达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探究性实验的一般原理:单变量原理和控制原理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② 列表原则: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用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也称为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照组。
理论上,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是相等的,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
这可以看作是实验变量的影响,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根据对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可分为空白对照、自我控制、相互控制和条件控制。
探究实验设计的思路:操纵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捕获反应变量① 实验变量(自变量):实验者在实验中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例如:温度(60℃、沸水、冰)等。
②反应变量(因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
例如:淀粉遇碘后的变蓝现象。
③ 无关变量:影响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因素或条件。
例如:试管的清洁度、实验的长度等。
③额外变量: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
特别提醒: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19年省纲链接:一、知识回顾: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的不能确定的生物现象发出的疑问。
实验中的问题是根据实验的目的提出的,且必须含有实验变量。
例、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假设,陈述回答。
例、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色。
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又可以称为设计实验,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
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原则:(1)对照性原则:通过设计对照组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A:在只有一组对照的实验中,首先通过实验目的确定好实验变量,有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没有实验变量为对照组。
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气味的感觉器官,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甲(瓶内无赃物)、乙(瓶内有赃物)两个玻璃瓶中放入数量相同的活苍蝇,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步骤中甲瓶起_______作用。
B:如果一个实验中,含有多个对照组,则满足自然条件(正常状态)的那一组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
(2)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一组对照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3)科学性原则: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往往需要做重复实验,实验对象不能太少。
4、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按步骤实施计划(做实验),需要注意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等。
例、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下列使用的研究方法: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用 调查 法。
(2)要了解鲫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
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 实验 法。 (3)要了解一片湖泊的大小用 测量 法。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1.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生命的奥秘。在下列科
学研究过程中, 主要研究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
实验探究过程及注意事项
探究过程 背景:细细咀嚼淡馒头,会感觉有些甜味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过程及注意事项
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
不具体 一般用疑问句来表述 。
表述不对
问题要具体、可行。
问题要合理:据已有知识、
经验判断。
实验探究过程及注意事项
方法:当实验数据与假设不相符时,可以修改假设或实验 方案重新进行实验,不能为符合假设而修改实验数据。
判断变量 几种常见的探究实验考查形式
得出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一次实验,能得 出可信的结论吗?
重复实验或多组实验 目的:避免偶然性,
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探究过程及注意事项
探究过程 背景:细细咀嚼淡馒头,会感觉有些甜味
注意事项
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吗?
1疑问句表述; 2 问题具体可行 3问题合理:据已有知识、 经验判断。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制定计划
等量性原则
1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句表述;2假设要与问题符合, 3已知结论的,最好能与结论一致。
设计实验的思路: 1.确定实验变量 2.设置对照实验
3.控制单一变量 4.进行重复实验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不变蓝 变蓝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或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据实验结果得结论 与实验目的相呼应
。
方法:据现象得结论,结论中一般要有变量。
得出结论
若现象与假设不符,如何得出结论?
2. 某同学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 “蚯蚓在玻璃板上比糙纸上运动的速度更快”, 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同学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假设、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按假设得出结论。
测量 法
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 等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作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 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一般要与 “观察法”有机结合。
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吗?
1疑问句表述; 2 问题具体可行 3问题合理:据已有知识、 经验判断。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1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句表述;2假设要与问题符合, 3已知结论的,最好能与结论一致。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制定计划
没有设置 对照实验
没有根据变量 设置对照实验
5.生物圈中的人
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学考分析
考点
(1)理解科学探究;概 述科学探究过程。
年份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题型 4(蒸腾、光合、呼吸实验) 6(口腔 光合 淀粉 维生素实验)
1(种子萌发实验) 1(种子萌发实验)
制定计划
滴加碘液验证淀粉是否转化
淀粉
麦芽糖
细细咀嚼淡馒头,会感觉到有些甜味。
口腔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唾液
37℃
探究: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控制单一变量 目的:避免其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制定计划
2毫升 唾液
充分搅拌 馒头碎屑
2毫升 清水
放入37℃的
1
2
温水中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
摇匀
1
2
实施计划: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结论
表达交流
得得出出结结论论
1.将两份一定量的水稻种子分别放在纱布上,置于培养皿 中,给予不同的条件,数天后记录种子发芽情况如下表:
装置 场所
水分
温度 纱布状态 数日后种子发芽情况
甲 日光下 250C 潮 湿 全部发芽
乙 日光下 250C 干 燥 没有发芽
由上表可知,种子发芽时需要 适量的水分
探究过程 背景:细细咀嚼淡馒头,会感觉有些甜味
注意事项
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吗?
1疑问句表述; 2 问题具体可行 3问题合理:据已有知识、 经验判断。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实验探究过程及注意事项
探究过程 背景:细细咀嚼淡馒头,会感觉有些甜味
注意事项
知识点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提出问题、做出科学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三:实验设计的原则
(1)对照原则:设置对照实验 (2)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 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重复性原则:对所做的实验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足够 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就得出结论。 (4)等量性原则:实验设计中所用物质要等量。
A.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B.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的建立 C.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 D.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
解析:达尔文经过5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每到一个地方都考察当地的 动植物资源,采集标本,经过观察和研究,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 础的生物进化理论。BCD都是通过实验法来研究的。
知识梳理
初中生物八年级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标解读
生 物 学 课 程 标 准 (课程内容)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
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包含了学生
1. 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积极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 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 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 对数据和证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它 贯穿我们生物学学习的始终,是非
分值 考试频率 4分
四年三考
2分 2分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 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实 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 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