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初探
具 有开放性和 实践性 。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内容 不 是 特 定 的 知 识 体 系 , 是 来 源 于 学 生 的 学 习生 活 和 社 会 生 而
2研究性学 习要 求学生具备的信息素 理 学 科 整 合 , 展 综 合 实 践 课 。 开
养
信 息技 术 作 为 支 持 终 身 学 习和 合 作 学
主 动 的地 位 , 师扮 演 着 知 道 者 、 作 者 、 教 材 中的 内 容 , 是 课 后 延 伸 , 教 合 而 甚至 是 社 会 服 务 者 的 角色 。 倡 师 生 的 辩 论 , 励 学 生 现 实 性 课 题 , 环 境 保 护 、 染 治 理 等 问 提 鼓 如 污
敢于否定 。
本 和 参考 书 获 取 信 息 , 是 从 讲 座 、 络 、 而 网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的研究性学习相整合,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1.提供丰富的实验数据和资料信息技术可以收集、处理和展示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资料。
通过使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设备,学生可以进行真实世界的物理实验,并获得大量的数据。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这些数据可以被存储、整理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物理现象,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提供模拟实验与计算模型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器等工具,提供各种实验与计算模型,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与模拟操作。
这种虚拟实验不受时间、空间和安全条件限制,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提供网络资源与讨论平台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海量的网络资源,如网络图书馆、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学术研究成果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讨论和合作的平台,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策略1.整合实验与数据处理教师可以在物理实验中引入信息技术设备,如数据采集卡、传感器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并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2.整合模拟实验与计算模型教师可以在物理课程中引入虚拟实验软件和计算模型,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和实验操作。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供更加自由的实验条件和更多的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模型建立能力。
3.整合网络资源与讨论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让学生自行查找网络图书馆、学术论文数据库等资源,开展主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
教 ■ 帕角 琶 傧息谘洱哲
豢写开韪报告 研究瀑巨
姐 鹪行 为 售 寓投 木 帕 俺 用 学生 酋行 为 信 息 技 术 帕 依用 捷供咨调描导 参嫌俸演示工具 全面收誊资科 师生交采帕工具
第二 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
研 究 性 学 习 的学 习辅 导 活 动 以 小组 或 个 别辅 导 为 主 。教 师 要 在 了 解 各 组 研 究 主 题 的 基 础上 ,
习 的 兴趣 和动 机 , 因势 利导 , 最优 化地 促 进 学生 自
主学习, 促进 学 生 身心 发展 , 通过 创设 充分 参 与 的 情 境 ,让学 生 全 员参 与 、全程 参 与 、全方 位 参 与 。 在 指导 学 生 分 组 时 ,教 师 要 在分 组 之 前 进 行学 习 者特 征 分析 ,从学 习者 的认 知 能力 、 识 水平 、 知 学 习 方式 等 几个 方 面采 集 资料 , 根据 研 究课 题 、 源 资
环 境 的不 同, 用异 质 分组 , 各 组 的组 成 人员 进 采 对 行 必要 的调 整 ,使 小组 成 员在 性 别 、成 绩 、能力 方
面 具有 一 定 的 差异 , 有 互补 性 , 具 以均衡 各 组 的研 究实 力 ,从 而保 证 研 究性 学 习 的顺 利 进行 。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并从 中对所搜集 的资料进行判断 . 选择 出和小
组研究课 题相关的素材 . 对资料进行辨 别 . 然 后上传到小组的空间当中. 小组 内进行资料的
进~步探讨研究
】 . 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
解 决问题 . 逐步培 养学生的主动性 . 挖掘 学生 潜在 的思维能力和探 索精神 .培养 学生在 活 动 中的团队活动 意识 .提 高学生对 事物的认
三 如何 开展信 息技 术与研 究性 学 习的
整合
题一经确立 . 必须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 研究 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 . 是着手 具体研究活动的框架 . 不同类 型的课题还需采
取不 同形式的研究方法
题 的学 习 研究性学 存高中阶段学生 的课 余 时问有限 . 完成 的时间大部分在似期期 间 .
渐增强 . 信息技术水平存研 究性学 习当中也得
到 了更好地提高 四、 研究 性学 习与 信息整 合 中的几 个注
意 点
一
背景分析
卜一 ) 研究性学习的现 状
研究 性学 习是指 学t 在教 师指 导下 . 从 学 习生 活 和} 十 会生 活 中选 择 和确 定研 究 专 题, 主动地 获取 知识 、 应 用知识 、 解 决问题 的 活动 研 究性 学 习与_ { 1 会 实践 、 社区服务 、 劳 动技术教 育 删构成 “ 综 合实践活动 ” . . 以学 啦研究 学习为 中心. 在教师的指导下 . 通 过搜 集 资料 .对资料进行整 理归纳完成对研 究 课
4 . 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5 . 要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 应变能力与解 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6 . 要培养学生对研究成果 的展示及对研究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开展 , 得出基于 Itme 的研 究性 学 习模式 ( 1 , 模式 ne t 图 )该 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 习模式的构建。
_
匝亟 匿翌
匝墅圊
} j
力 和技术 素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 效
t
的学 习行为 的教师教学行 为来 实现 , 就需 要教 师要具 有 这 较高 的专业 素养 作支撑 、 合理分 析使用 教材 和选择 恰 当的 教学方法 的能力 ; 同时 通过课 堂上教与 学的 双边 活动和 构 建学生发展性评 价体系 , 促进学生技能 , 过程、 方法 与情感 、
提 出 克 艰蠢 研 建和 谐的 ^ 吨环 境 佛¨ 堂 的氕 瞳珲境 量舞 性 、兜王 性、f
从信息技术与研究 型学 习模式 构建 的角度看 : 从 宏观角度看 , 整合能够 倡导 “ 主导——主 体” 的教学 结构; 整合能够 凸显学生 自主探 索 、 作交 流 、 究讨 论 的 合 研 新的学 习方式 。从微 观角 度看 , 在课 堂上信 息技 术能 创设 逼真的情境 , 凸现 重点 难 点 , 富的 资源 能拓 展学 生 的视 丰 野, 有利 于培养学 生的个人能力 。
主 的学 习。教师成 为学习的辅导者与资源 、 的提供者 ; 工具 学生在这种学 习模式 中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 , 学生在 Itr n - e nt e 提供的资源与工具的帮助下 , 由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构建 知识 。借 助信 息技术具备 的优势 , 照研究 性学 习活 动的 按
收 稿 日期 :00—1 2 21 1- 5
三、 研究性 学习的 内涵 研 究性学习是一种强 调学校 与社 会、 育与 生活 的联 教
培养 曩t诅
瓤生 拳习 的 由 心 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在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归纳如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为此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 年起用5 到 10 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二 、 励 学生 利 用信 息技 术 独 立完 成研 究 任务 鼓
教 师要 改 变 传统 的 “ 姆式 ”的教 育方 式 , 保 减少
随着 信 息技 术 教育 在 中小 学 的普 及 ,信 息 资源 的 利 用 和 信 息 技 术 特 别 是 多 媒 体 网络 技 术 越 来 越 多 的应 用 于 学科 教 学 ,充 分 利用 这 些 资 源 和 技 术 , 可 以 为 研 究 性 学 习 整合 于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创 造 良好
价值 。
不再 局 限 于学 生 个体 ,可 以是 一 个小 组 或多 个 小组
之 间进 行 合作 ; 生之 间 可 以进行 网 上 协作 、 论 , 学 讨
也 可 以通 过 电子 邮件 等 网 上 通 讯 工 具 向教 师 或 有
关专 家 、 者请 教 。 学
一
、
圆 利 用 信 息技 术优 化 研 究性 学 习的环 境
视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的 自我 评 价和 相 互评 价 。在学
习过 程 中 , 生要 将 研究 的观点 、 程 、 会 及活 动 学 进 体
记录 及 时 上传 到 网络 的 指定 区域 ,接 受教 师 、同学 及 专 家 的多 方评 价 ,以促 进课 题 的 深入 。对课 题 成 果 的 评 价 要 充 分 考 虑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的 本 质 特 征 和
在 高 中增加 的 两 门新课 程 。其 中研 究性 学 习 既是 一
门独 立 开设 的课 程 ,又是 一 种 能够 渗透 于 其它 学科
课 程 的 学 习方式 ;信 息技 术 教 育课 程 同样包 含 两个
方 面 ,一 是 指专 门开设 的课 程 ,主要是 学 习和 掌握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宿迁市从2005年起启动“校校通”工程,我们沭阳县北丁集中学作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六有工程示范校”、“市德育先进学校”以此为契机,兴建三口电脑室、两口网络教室、一口多媒体教室并建设了校园局域网,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研究性学习氛围较浓。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发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与实验。
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
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势必成为最佳途径。
所谓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即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引起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全新变革。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性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性思维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多媒体、数字图书馆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各种学习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听取专家讲座,还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学习各种学术文献,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
这些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例如在线课堂、虚拟实验室等。
通过在线课堂,学生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互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虚拟实验室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经济、方便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三、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通过智能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和指导。
四、提供跨学科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通过跨学科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交叉,进行跨学科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实际案例分析某高中开设了一个名为“探究性学习”的选修课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论高中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整合
论高中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整合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任何一门学科都为我们设置了有待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的大块空白,将教育指向自觉地延伸到生活的广阔空间,为引导学生从有限的教科书走向无限的知识海洋铺设了轨道。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的现状,提出了以研究性学习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以及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整合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整合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51-02自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课程中都应用到信息技术,各种数字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国高中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了实合实践的必修课程,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为方式、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课改的重要改革方向就是研究性学习。
将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和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应是未来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探索的重点方向。
现本人通过近一年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教学探索,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现状简析如下: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现状简析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面临的困境:①教学模式单一,迫切需要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式,授课方式多是教练法:讲授-示范-练习三个步骤。
无论是任务驱动还是教练法,多少还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与构建过程。
②教材滞后于信息的飞速发展。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是日新月异,从2003年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以来,目前广东省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大部分还是以2004年编写的教材内容为主。
8年的时间里,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在更新发展,信息技术操作应用技巧甚至或者已经超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相关内容,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在不断提升,如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是跟着教材走,教师不在教学中创新,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越发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更不用说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微山县微山岛一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组二00八年六月自2006年6月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课题经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济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课题。
经过2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反思与积累。
师生一致反映: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实验积累了经验,现将实验过程及报告如下:一、实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它对于深化教学过程,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概念,根本不能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升。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
确切地说,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其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诞生了知识经济,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
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演进与思考
近 十年 来我国 信息技术 与研 究性学 习整 合的演进 与思 考
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演进与思考
胡来林
( 温州大 学 教师教 育学 院 ,浙 江温州 3 53 2 05)
【 要】 国 中小学 实施 研 究性 学 习 已经 十年 了 ,为全 面 了解近 十年 来信 息技 术与研 究性 学 习整合 的研 究现状 与发 展趋 势 , 摘 我
订 稿 )》 ,第 一 次将 “ 究 性 学 习”列 入 国 家教 学计 划 。教 育 是 与学 科 教学 相 结合 。据此 ,将 信 息技 术 与研 究性 学 习整 合 的 研 研 部2 0 年6 0 1 月颁 布 的 《 础 教育课 程 改革 纲要 ( 基 试行 )》中 ,再 类 目划 分 为 以下 四类 主 题 : “ 究 性学 习课程 实 施 的理论 基 础
二 、 研 究方 法
( )研 究方法 一
本 研 究 中 ,分 析单 元为 各 杂志 中 的单 篇 文章 。在 实 际分 析
本 文 研究 的是 过 去 十年 里 ,我 国信息 技 术与 研究 性 学 习整 过 程 中 ,当碰 到 一 篇文 章研 究 内容 涉及 多个 主题 时 ,按 照其 研 究的主要主题归到某~类中。在整个文章评判- 归类前 ,首先两 合 的演 进情 况 ,是 关 于发 展 趋 势 的分析 ,内容 分 析法 是 最为 适 主 对 用 的研 究 方法 。运 用 内容 分 析 法 ,对 “ 息技 术 与研 究 性学 习 个 人 ( 评判 员 和评 判 员 ) 同一 篇 文章 的 分类 进行 试 评 , 目 信 的 是提 高评 判 信 度 。方 法是 ,选 取 l篇 文 章 ,分别 由主评 判 员 O 整 合” 的 文献 进行 定性 与定 量分 析 ,分 析 出研 究 者们 关 注 的主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模式研究
四、信息技 术与研 究性学 习课程 整合 的模 式
足 于每一个学 生 的健 全发展 。实践 性 ,即研 究性学 习课程 以活 动为主要 开展形 式 ,强调学生 的亲身 经历 ,发 展学生 的实践 能力 和创 新能 力 。开放 性 ,即课程 内容 、活 动过程 与结果 均具有 开放性 。生成 性 ,即研 究性 学习课程 注重活 动前 的精心设计 ,更 注重发挥 教育机 智 ,捕 捉活动展 开过
行 研究 ,并 在研 究过程 中主动地 获取知识 、应 用知识 、解 决 问题 的学 习活 动 。”研究性学 习课程 是为 了研究性学 习 方 式 的充 分 展 开所 提 供 的相 对 独立 的 、有 计 划 的学 习 机 会 。所 以 ,研究性 学 习课 程是指 向于研究 性学 习方式 的定
分析信息技 术学科 的教学 目标 ,设计整合任务 ( 课前 )
属性 :营造 ( 或建构 ) 新型 的教学环 境 ,变革 传统 的教学
结构 ,实现新 的教与学 方式 。
二 、 研 究 性 学 习 课 程
提 出任 务
1 。 性 学习课 程 。研究性 学 习课 程 ( 国外 称为 主 研究 在 题研究 、项 目课 程 ),是上世纪 八十年代 以来 面对知识 经
从任 务中引 出信息技 术学科的 目标
学习信 息技术 学科知识
学生利 用信 息技 术完成任务 任务评价 ,突 出信息技术 目标
济的挑 战 ,国际社 会 比较 普遍认 同和实施 的一 种新的课程 模式 。教 育 部 《普通 高 中 “ 研究 性 学 习” 实施 指南 ( 试 行 )》 ( 以下简 称 《 指南 》 )中明确给 出定义 : “ 是学生 在教师 指导下 ,从 自然 、社会 和生活 中选 择和确 定专题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25 文章录入:wjljxcx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在二00三年申报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立项市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暂由数学、地理老师参与这个课题的实践研究。
一、领导重视,转变观念,是课题研究的保证。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学校领导认真组织学习,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明确到:教学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现代化教育思想,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于是学校领导把教育的信息化提到工作议事日程,进行全面部署,并以电教课题为笼头,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学习能力的高素质的学生。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务处庄常澄主任为组长,以信息处管泽锋老师为副组长,以数学和地理学科为核心的课题组队伍,有教务处具体负责管理、实施。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实施,我们修订了《课题组管理制度》,明确了职责和义务,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按照课题组管理规定,有计划组织学习、研讨,培养我们现代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和修正研究计划。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实施,课题组正组长带头上研究课,组织课题组成员听课,围绕研究目标议课,为大家示范,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于学习网站的思考
部心理 表征 的过 程 。 而对基 于专 题学 习 网站 的信息技 术 与研 因
究 性学 习 的整合 具有 以下 指导作 用 :
() 1 对信 息 资源 提 出更 高 的要 求 。 究 性学 习是 一 种 基 于 研
收 稿 日期 : 1- 6 1 2 10— 4 0 作 者简 介: 白 (9 2 ) - , 1 8 一 , -河北衡 水人 , 水 学院现代 教 育技 术管理 中心 助理 实验 师 , 究方 向为信 息化 教 学设计 。 k 衡 研
的范 围内涵盖 相关 学科 , 体现 出学 科 的整合 。
1 . 网 站 选 题 的 特 点 2
2 信 息 技 术 与 研 究 性 学 习 整 合 于 专 题 学 习 网站 设 计 的理 论 基 础
信 息技 术 与研 究 性学 习 整合 于专 题 学 习 网站 的 理论 基 础
是认 知灵 活性 理论 。 知灵 活性 理论 吸取 了建 构 主义和 认知 加 认
工 理论 的精华 , 继承 了建构 主义 关 于学 习的基 本 观点 , : 习 即 学
是 学 习者 在 一定 的社会 文 化背 景 中 以 自己 的方 式 主动 建构 内
() 重有 生 命 力 。 题 的重 要性 还 表现 在 决定 网站 可持 3注 选
续 发展 的问题 , 找准切人 口, 且在程序 设计 时考虑到 网站的开 并 放性 . 师和学生 可 以共 同维护 网站 , 之具有 题 小而 精 。 1选 例选 题 从教 材切 人 , 定位 小 , 内容 不 仅 仅
局 限于 学科 教学 , 及 面很广 。 也 有所侧 重 , 涉 但 以实用 为主 。
() 2 具有 独 特性 , 新颖 性 。 新颖 的表现 形 式 , 提供 师 生 智 如 能互 动 、 网络协 作 的学 习空 间 、 生 自我 评价 、 生个 人空 间 , 学 学 如在 线 学 习 、 线测 试 、 B 在 B S讨论 区 、 习测 评 、 筑 博 客等 功 学 建 能 。 利于学 生 知识建 构 、 能开 发 、 有 潜 个性 张扬 。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究性 学习 中运用信 息技术 ,获得 了大量知识信 息 , 问题 的理 解 更加 深 刻 , 强 了理 论联 系 实 对 加 际 的力 度 , 交 流 中 更 容 易 产 生 新 的观 点 , 实 在 在 践 的过 程 中实 现 有 效 的 整 合 。 非 线 性 的 学 习 目标 , 问 争 论 的学 习 交 流 , 诘
三 、 合 作 共 享 与 实 践 的基 础 上 实现 整 合 在
践 , 生 通 过 社 会 实 践 拓 宽 了视 野 , 通 过 在 研 学 又
因特 网 为 人 类 创 设 了数 字 化生 存 环境 ,其 最 大作 用 就 是 信 息交 流 协 作 ,因 此 构 建 协 作 式 的研 究 性 学 习模 式 ,必 须 立 足 于 有 效 的协 作 。 其 主要 方 法 是 :一 是 提 出非 线 性 的协 作 学 习 目标 。 因 为 事 物 本 来 就 是 多 维 的 ,大 多 是 非线 性 联 系 的 。 学 生 学 习 行 为 的离 散 性 较 大 ,要形 成 有 效 的协 作 ,必 须 提 出 能 激 发 学 生 探 究 兴 趣 、产 生协 作
的新 知 识 以 及 对 知 识 的 综 合 运 用 都 离 不 开 实
国的动 画片应 该成为市 场主旋律 ”的研究结 论
引 起 了该 厂 专 家 的注 意 ,专程 来 我 校 与 学 生 一 起 探 讨 问 题 。 因 特 网 沟 通 了 学 生 与 专 家 的 联 系 , 自由型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鼓 励 学 生 创 新 。将 信 息 技 术 运 用 其 中 ,更 是 突破 了 时 空 的 束 缚 ,使 学生的想象 力和综合分 析能力得到 了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南仓小学2008.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的论文集进行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
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
例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
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
如何保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评价模型,已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质量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和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课题组活动记录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课题组活动记录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组活动记录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承担者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课题组长吴士春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课题组活动记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课题名称课题组负责人吴士春习的整合研究》参加对象课题组全体成员时间 2007年5月活动内容学习有关理论地点多媒体教室一、布置本次课题组活动内容。
二、学习相关理论。
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从外部世界中感知信息。
信息是一种资源,但是未经科学方法处理的原始信息,往往并无很大的使用价值。
人们把获取原始信息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的这个过程统称为信息处理。
电子计算机正是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理活想工具。
人们用它可以进行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数据处理等。
甚至还可将世界各工的计算机联成网络--因特网(Internet),相互沟通,彼此传递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2、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动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将日益网络化,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
Internet是遍步全球的网络的集合,而信息的传输速率高、带宽,又可以实现远程、广过域通讯。
当这种技术应用于教育时,必将对教育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至教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引起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全新变革。
3、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一类开放性程度很高的探究学习,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精)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溧阳市别桥中学物理课题组执笔:杨慧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它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而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互联网资源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教改的大好舞台。
我校自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紧紧围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探索现代科学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课题研究,师生信息素养得到了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通过研究,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学情的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加快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开展此课题研究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
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开展此课题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
我国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电教馆“十一
五”教育技术研究
专项课题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工
作
报
告
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
中央电教馆“十
一五”教育技术
研究专项课题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工作报告
我校的《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课题,于2007年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立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专项课题立项号为:号。
经过三年多的实验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组织实施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步骤
(一)组建课题核心组,优化管理机制,规范开展研究
首先严格组织领导,规范研究程序。
成立了电教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将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职责。
我们确立了由校长室总负责,教科室、各学科负责人为组织者,以各年级各学科组长及教学骨干为主线,辐射每一位教师的课题研究网络;信息技术部提供技术支持,课题核心组起核心带动作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同时,学校还从实际出发,合理进行教科研成本预算,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为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我们还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以激励作保障,选拔在研究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担任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课题组成员优先外出参加各级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
课题组构成:
组长:吴士春(原为姜亚明,后由于姜亚明调出,变更为吴士春)
副组长:李开科张兰洋
核心组成员:潘全徐卫星朱林范艳艳周立成陈燕玲周立波高明利史卫波马建飞严创业朱建军尚有中
(二)明确研究阶段,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有序研究
1、准备阶段(2007年2月—2007年5月)
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
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评选工作。
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结合课题内容与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学校教师举办如新课程培训、科研培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成果评比,召开科研课题专题报告会等,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12月)
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对项目实验研究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
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工作进行评定,适当调整人员和工作布局。
对实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的定性和定量的测评。
评选一批优秀课件及教学案例。
3、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进行项目验收结题,提交项目实验报告。
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课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并请领导对项目质量进行终结性测评。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1、广泛宣传发动,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2、深入开展进入课题网,正确的发布信息;如何进行课件制作,截图,插入录音;教材配套资源搜集及加工培训等。
通过开展培训,不断利用和提升现有校园网络设备,推行教师电子备课、网上办公,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加强各学科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化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整体素质。
3、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整体素质
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仅07年针对老师的培训我们做了近20次,内容包括办公协同系统的应用和教师课件制作培训;Flash制作培训和FrontPage网页制作培训;Blog工具培训;如何)重视过程管理,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研究按计划开展。
我们加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制度,注重激发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按照实验研究方案进行,确保其一步步落实到位。
具体有以下操作:1)、签订课题研究组长责任书和核心成员的同心协作书、课题组成员同心协作书
2)、建立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
3)、实验工作学期汇报制度
4)、教科研奖励制度
4、开展行动研究,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5、开展网络教科研,张显课题研究的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1、学生方面
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
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通过我校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比对照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各类测试中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
2、教师方面
通过进行整合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一直渗透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并根据课题成员大部分是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特点,经常对我校的非课题组成员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形成一定的整合模式
现代教学强调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学要从身边的生活问题出发、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Internet提供的丰富资源又为此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其步聚包括七个环节:(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小组学习,查找信息
(4)交流协作,解难释疑
(5)计算数据,问题解决
(6)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7)反思要求学生回忆探索、协作的过程,反思如何从问题中提取化学知识、怎样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选择有用信息、解决该问题用了哪些学科知识、与小组成员协作是否愉快、学习伙伴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打算以后怎么用这些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等等。
四、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1、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形成课题论文、课件若干
3、课题开展以来教师获奖情况汇报
2007年张兰洋老师在县物理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8年张兰洋老师在市实验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2008年朱林老师在县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
2009学年度张兰洋老师获县教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张兰洋老师撰写的课题论文《信息技术与物理探究性学习整合研究》在《中国教育》举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2008年范艳艳老师在县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
陈燕玲、高明利、史卫波等老师多次荣获县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