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三、总结~反思~提升1.活动一、活动二。
2.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4题,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吗?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解释“预习交流”中的第2、3题吗?4.沙尘暴现象的存在能证明微粒具有运动的性质吗?海绵能够吸水的事实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吗?5.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 50ml酒精与50ml酒精呢?6.从热水瓶中倒完开水,塞瓶塞时,瓶塞总是往上蹦,这是什么原因?四、自检~反馈~巩固【课堂反馈】完成课本中“练习与实践”1-6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学内容】上教版九义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持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②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③能用某些事实或设计完成某些实验说明物质的微粒性;④使用相关物质的微粒知识实行想象和推理。
2.水平和技能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水平;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和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持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策略】学生在第二章已学习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不同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本节课以“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引入,让学生明确本章学习的内容和目的。
首先,通过实验感受物质分割过程,使学生构建微粒的观点;其次,通过学生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得到微粒的某些特征:微粒是持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并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微粒的变化情况以加深理解;最后,利用物质的微观性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一些实验现象。
形成微粒的观点,学生接受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就更加顺利。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分组实验,四人一组,其中化学学习水平较强的学生为组长。
2.教具准备①多媒体教学设备②试管、烧杯、酒精灯、药匙、胶头滴管、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注射器、研钵、高锰酸钾、蒸馏水、浓氨水、酚酞、酒精等。
【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因此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固体、液体中的大。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原子的结构?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由分子组成D.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2. 以下哪种微粒不具有电性?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3.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物质都包含相同数量的微粒,这个数量是:A. 6.022×10^23B. 6.022×10^22C. 6.022×10^24D. 6.022×10^214.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以下哪种力不是分子间力?A. 引力B. 斥力C. 摩擦力D. 范德华力5.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分子的极性?A.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B.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C. 分子没有电荷D. 分子总是非极性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__个氧原子组成。
7.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________,而中子数决定了同位素。
8. 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________。
9. 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会________。
10. 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在容器内做________运动。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1. 假设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0×10^-26千克,计算1摩尔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12. 如果一个容器内含有2摩尔的氧气分子,已知氧气分子的体积是2.24×10^-23立方米,计算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3. 简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4. 解释为什么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6. 讨论温度和压力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并解释波义耳定律和查理定律。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背记知识点-2020秋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4/8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第 3 课时 原子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1.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示)
(1)卢瑟福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3.微粒之间有间隔 实验一: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提示:水中含有红墨水)
现象: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
1/8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结论:实验证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实验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1)水和空气都可以被压缩,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探究方法,通过上图对比发现,空气要比水更易被压
第 2 课时 分子 原子 一、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均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氧气
和液氧均能支持燃烧是因为二者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及分类 (1)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缩,说明:气体微粒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微粒间的间隔。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酒精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铁、金刚石等。 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8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时提优(含答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B.微粒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地运动D.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2.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气微粒是不断运动的B.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氨气微粒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 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长约10 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中盛固体碘的一端,碘变成紫色蒸气,冷却后可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又变为紫黑色的固体碘。
该实验主要说明:(1) 。
(2)(3)4. 仔细观察图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mL。
(2)该实验说明。
5.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事实。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2)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6. 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
留在冰箱中的柠檬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成于燥的柠檬片。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第2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1.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3.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不变的微粒是 和 ,产生的新微粒是 和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 (填“变化”或“不变”,下同),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难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教具】教师用:烧杯胶头滴管长玻璃管酒精浓氨水酚酞水等等【教学过程】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
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9-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分子-沪教版说课稿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复习。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分子的性质
1.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3.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分子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二、学
情
分
析
刚才说到,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下面看一下我对学生的分析:
在知识储备方面: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生活中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但对具体的概念还有待建立。
2.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空隙。
二、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的最小粒子
总结:总之,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会学知识,,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谢谢老师!
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欲强思维活跃但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判断能力还较弱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热爱化学学好化学在课堂上应加以适当的教法与学法指导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分子
借助宏观现象来帮助学生想象微观事物、理解微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至此,有关“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的运动”等分子的基本性质,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为了让学生对分子有更清楚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种分子的模型,并用水分子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总结: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 原子
具有微粒基本的性质 相同点
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分,原子不可分
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用微粒的观点看纯净物和混合物
11、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
氯化钠
碳原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分子苯分子构 成水物质氢气
分子
1、分子体积小、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空隙;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分解
组合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水通电,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解
组合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8、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9、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10、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 的种类不变。
原子
1、原子体积小、质量小; 2、原子在不断运动; 3、原子之间有空隙;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不可燃,不助燃 可燃性
助燃性
氧气、氢气、水化学性质不同
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6、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种 类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空隙。
煮沸
水煮沸,水分子的种类不变,水 分子间的空隙变大,化学性质不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子、原子、离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物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本质。
2. 讲解物质的概念和分类:介绍纯净物、混合物等基本概念。
3. 介绍微观粒子: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特点。
4. 示例说明: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微观粒子的存在和作用。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微观粒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分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征。
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结构。
2.4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概念。
2. 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相互作用。
3. 示例说明: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分子的存在和作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分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原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征。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的相互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点。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概念。
2. 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原子的组成、结构和相互作用。
3. 示例说明: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原子的存在和作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原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质子 (带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带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注:普通氢 原子无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与中子数无关)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原子核 原子种类
质子数
氢 碳 氧 钠 1 6
中子数
核外 电子数 1
相对原 子质量 1 12
6
6
8
11
8
12
8
11
16
23
铁
26
30
26
56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我们可以 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分子质量的大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钠的相对 原子质量和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之和。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 = 23 + 35.5 = 58.5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 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和 卢瑟福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 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 成的。二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电性 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
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与中子数无关)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但是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
①电子按能量高低先排入能量 最低的电子层,然后再排入能 量较高的电子层 ②作为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 电子(K层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
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 质子数 用弧线表示电子层 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氢(H)
+1
1
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填空(无答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Fe、Cu、Mg)、(He、Ne)、金刚石(C)、石墨(C)、Si等。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常见气体:H2、O2、N2、、CO2、NH3、SO2、HCl等。
液体:酒精、H2O等。
固体:五氧化二磷、蔗糖等。
4.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二、微粒的性质(一)物质是由肉眼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微粒构成的。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观察与思考】实验1:向盛水的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现象:结论:再向其中滴入浓氨水现象:结论:实验2: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小烧杯罩一起。
现象:结论:浓氨水中的氨,并进入到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
由上述实验得出:☆备注:浓氨水是色、有_______________味体,有性,显性,可以使色的酚酞试液变成色。
思考::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 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两个事例说明: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而且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越,可以解释的现象有: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 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练习1: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⑴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仪器A的名称是,该仪器的主要用途是⑵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一实验说明。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1.【活动与探究】实验1:取一根约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按图进行实验。
现象:结论:实验2: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用刚才的针筒抽取相同量的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学习目标】1.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班级:姓名: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微粒的性质(一)活动与探究:探究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物质是由肉眼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 _____的微粒构成的。
探究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⑴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浓氨水是色、有_______________味体,有性,显性,可以使色的酚酞试液变成色。
⑵实验2: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得到的结论:。
⑶该实验是否需要做下图1所示的对比实验,理由是,该实验做下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其目的是。
2.总结:微粒是在不断地的。
⑴下列事件可以用此解释的现象有:,不能解释的现象有: (填字母),a.花园里闻到花香b.落叶纷纷c.长期堆煤的墙变黑了d.尘土飞扬e.雪花飘飘f.柳絮轻飞g.糖放到水里,溶解了。
⑵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越,可以解释的现象有: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探究三:微粒之间有空隙1.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⑴【实验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其液体体积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可以得到的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________,不同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填“相同”或“不同”)。
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备课笔记
课堂备课笔记水的电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2.原子(1)概念: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2)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硅等问: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原子发展史: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查德威克原子核特点: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
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重量,故原子质量分布不均匀原子不带电原因:原子核所带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有空隙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导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电子带电特点。
仔细分析水的电解过程,了解微观的变化。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 质子数 + 中子数相对分子质量(Mr)== 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3.离子(1)概念: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2)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3)离子符号: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时,离子的核电荷数和电性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电性在后(4)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离子不能单独稳定存在构成物质(5)基本性质:离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离子在不停地运动离子间有空隙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不能够独立稳定存在构成物质。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教案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明确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②认识分子的特性③能初步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获取信息。
②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分子的概念及其特征(2)难点:用分子观点解释某些现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的不同点。
三、教法分析分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
但是,分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轻松活泼的动画导入,从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确立“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实验探究以及对照试验中分析得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等结论。
最后,花较多的时间在性质实验的探究上,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中分子的性质,引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四、教学用具仪器:烧杯、试管、注射器、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药品:浓氨水、浓盐酸、酒精、蒸馏水、酚酞等。
其他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环节一自主学习活动环节二:交流展示【趣味导入】花轮的香水【教师引导】为什么小丸子可以闻到花轮身上的香水呢,我们肉眼看得到分子在运动吗?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投影展示】经科学家证实,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可不可以将物质分成极其细小的微粒级呢?比如你能将试剂瓶中的高锰酸钾小颗粒继续再分吗?
(用玻棒小心挑一颗高锰酸钾的细小颗粒展示给学生)
三、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不是单单用手,用水呢?
实验:1、将研细的KMnO4粉末用玻棒挑少许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静置观察
看屏幕(或者课本P61)上展示铜的微粒,说明这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的。进一步确立物质的微粒性
(联想与启示)为什么不同物质有不同性质呢?
讨论后提问:既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那么微粒有什么样的特性呢?
演示:在烧杯A中装入适量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看到,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适量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罩在一起,看溶液变色情况。
六、作业布置
学习与评价P31--32
课题: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主备:钱兴勇
审核:金永忠
时间:
主备内容
讨论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设计和完成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简单实验。
(3)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思考:针筒内的水和空气能否被压缩?你知道原因吗?哪个更易被压缩?
通过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固体气体液体之间的空隙是不一样的。同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就是微粒之间的空隙不同而已。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
(小结)今天我们初探微观世界,知道了物质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空隙。
四、当堂训练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问题引入
• 有句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 说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很深的巷子里,也 会有人前来品尝。那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酒香,为什么我们平时 能闻到花香?
我们知道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 物质组成的。那么从微观角度看,物 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人们 终于认识到: 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 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微粒的性质
• 1,微粒都非常小,但有一定质量
这些微粒是我们将学习到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原子和离子
•
我们之所以能闻到花香是因为构成酒和花 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了我们的 嗅觉器官,所以我们能闻到。
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那微粒
是静止还是不停地运动呢?
动手实践: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
微粒的性质4:同种物质的微粒化学 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微粒的化学 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二氧化碳晶体
铜中含有铜原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直接由原子 构成的物质 金属:镁、铜、铁、钙等
稀有气体:氮气、氖气、氩气等
某些固态非金属:金刚石、石墨、硅等
当物质是固态或液态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间的间隙比较小;当是气态时,微粒间的 间隙比较大。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非金属单质,如H2、O2、N2、O3等;非金属氧化物,如H2O、
CO2、SO2等;酸,如HCl、H2SO4、HNO3等;有机物,如CH4、
C2H5OH等。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C和Si等。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原子和分子最大的区别 就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 分。
分子
相同点
原子
不同点
1、很小 、彼此有间隔 、不停地运动 、 2、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 种分子(原子)性质不相同。 种分子(原子)性质不相同。 3、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原子是化学变 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中的最小微粒。 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 在化学反应中,分 在化学反应中, 在化学反应中, 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不可再分, 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不可再分,不能 原子又可以重新组合 变成其它原子。 变成其它原子。 成新物质的分子。 成新物质的分子。
特
+19
2 8 8 1
钾(K)
别 记
+20
2 8 8
2
钙(Ca)
注意: 注意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①核电核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核数 质子数 ②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必须符合核外电 子的排步规律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 约为1.66×10-26 kg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约为 ×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
9.288×10-27 kg × 1.66×10-26 kg × ≈ 56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原子质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 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原子核 原子种类 质子数 氢 碳 氧 钠 铁 1 6 8 11 26 6 8 12 30 中子数
核外 电子数 1 6 8 11 26
相对原 子质量 1 12 16 23 56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我们可以 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分子质量的大小。 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分子质量的大小。
原子的质量若以千克作单位, 原子的质量若以千克作单位, 无论是书写、读数、记忆、 无论是书写、读数、记忆、使用起 来都极不方便, 来都极不方便,就像以吨来表示一 粒米的质量一样,很不方便。 粒米的质量一样,很不方便。因此 需要寻找一种标准来衡量原子的质 量大小。 量大小。
1、相对原子质量 、 规定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规定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作 为标准,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 的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新分子
某物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新物质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那它通过 其他方法可以再分吗?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 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和 卢瑟福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 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 成的。二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电性 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
根据表3-4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 根据表 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算一 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 氧气(O 、 )、二氧化碳 算氧气 2)、水(H2O)、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16 + 16 = 32 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1×2 + 16 = 18 × 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12 + 16×2 = 44 ×
[练习 练习] 练习
)、氮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 个中 (1)、氮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7个中 )、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 个电子, 子,7个电子,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 个电子 14 少? )、磷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 (2)、磷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16 )、磷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 个中子, 个电子 个电子, 个中子,15个电子,磷的相对原子质 量是多少? 量是多少? 31
相互关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 为构成它的原子。 为构成它的原子。
在没有前提条件下,几种错误的说法: 在没有前提条件下,几种错误的说法:
1、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大、 2、分子重、原子轻 分子重、 3、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原子不能 4、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原子不能
更多的研究结构表明:分子是由 原子构成的。
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它还可以直接 构成物质。我们常见的金属(如铁、铜、铝、 汞等)和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等)都是由 原子直接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微粒
原子也和分子一样,质量小,体积小, 在不断运动,原子间有间隙。
放 硅 原 子 大 三 百 万 倍
该原子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 该原子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kg) 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1/12 ( kg) 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 ) (只是一个比值) 只是一个比值)
一般化学计算中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原子种类 相对原子 质量 原子种类 相对原子 质量 原子种类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 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 质子数 用弧线表示电子层 用弧线表示电子层 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 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氢(H) )
+1
1
锂(Li) )
钠(Na) )
+3
2
1
+11
2 8 1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带正电荷) 质子 (带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带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带正电荷 注:普通氢 原子无中子
(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核电核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核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与中子数无关) 与中子数无关)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思考]:原子那么小,有没有质量? 思考] 原子那么小,有没有质量?
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 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而且不同原子的 质量不同。 质量不同。 1个原子的质量 个原子的质量/kg 原子种类 个原子的质量 氢 碳 氧 铁 1.674×10-27 × 1.993×10-26 × 2.657×10-26 × 9.288×10-26 ×
(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每个原子只有1个原子核 每个原子只有 个原子核
注:普通氢 原子无中子
不同原子的区别是原子核不同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铁
原子核 质子数 1 6 8 11 26 6 8 12 30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26
核电核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核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与中子数无关) 与中子数无关)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 例如:计算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 氯化钠的化学式是: 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 ,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钠的相对 原子质量和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之和。 量之和。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 的相对分子质量 = 23 + 35.5 = 58.5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子的质量很小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100mL酒精和 酒精和100mL 酒精和 水混合在一起,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 小于200mL。 小于 。
科学证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它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氧分子,保持 氢气化学性质的是氢分子
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 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核 外有一个电子, 外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 空间内作高速运动。 空间内作高速运动。 那么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 那么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 所有的电子是否在同一区域内运动? 所有的电子是否在同一区域内运动?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步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 分层运动的 运动的。 分层运动的。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 离核稍远的叫第二 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 由里往外依此类推 叫三、四、五、六、七层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 的物质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 么组成的呢?
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终于 认识到: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 粒子构成的。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酒精、 蔗糖和碘的粒子就是由分子构成。 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硅是由硅 原子构成,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食盐(氯 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 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 么水不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呢? 因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这是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不同。
对于水来说,水是由大量的水分 子聚集而成的,氧气是由大量的氧 分子聚集而成的,氢气是由许许多 多氢分子聚集而成的。 所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 子和氧分子化合成了水分子,水分子 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
计算:五水硫酸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五水硫酸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 化学式:CuSO4 · 5H2O 63.5 + 32 + 16×4 + 5×(1×2 + 16) × × × = 249.5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 成,而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 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 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 里有很大的空间, 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 间里做高速运动, 间里做高速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 排步在核外空间的呢? 排步在核外空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