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饮食简介 佤族有啥特殊的饮食习俗
西盟佤族饮食
西盟佤族饮食-稀饭、水酒佤族的主食是稀饭和水酒。
平时吃酸笋、盐巴、辣子稀饭。
节庆、做鬼、办喜、丧事或有客人,才煮牛苦肠或鸡肉、老鼠稀饭。
水酒则是一年四季的常用饮料。
牛苦肠或鸡肉、老鼠肉稀饭加水酒,是佤族接待宾客的最高礼节中的食品。
佤族有“有饭大家吃、有酒在家喝”,“无酒不成礼”之说,以能有东西让大家吃为荣耀。
他们说:“这才算汉子”,这反映出佤族古朴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痕迹。
逢剽牛、杀猪、杀鸡或猎到什么野兽,除了要特别敬奉老人、头人、魔八、砍头英雄和歌手,长辈之外。
人人大抵平等,见者有份。
所谓“无酒不成礼”,意思是家里有客人,一定要泡水酒,才能表达心意,否则不合礼节,面子上过不去。
佤族用手抓饭吃。
他们把稀饭盛在一种叫“木拉”的木盘子里,一点一点地从边到里抓稀饭吃。
木拉隔热、不烫手。
现在抓饭吃的习俗有所改变,多数地方的佤族已经使用碗筷子。
佤宴(佤族请客吃饭),是很有风趣的热闹场面。
首先是大家来帮主人家劈柴、舂米、泡酒、剽牛或杀猪,然后把大块的牛肉或猪肉放在大锅里煮。
煮到七成熟后,放入米煮稀饭。
稀饭将熟时,把牛肉或猪肉锅里捞出来,放到火塘边备好的簸箕上。
2至3个男子汉赤膊把长刀把子顶到肚皮上,用双手把大块的猪牛肉划割成小块。
佤族竹楼较为窄小。
吃饭时往往楼里楼外楼下都挤满了人。
也常常因为碗不够用,家庭主妇就用木拉、芭蕉叶子给大家盛饭,每一份饭上搁上一撮肉,一撮佐料。
酒司令轮番向大家敬酒,边吃饭、边喝酒、吃饱饭、还喝酒。
有人就着酒兴,唱起歌来,一人唱、众人和,大家踏歌起舞,感情投入,如醉如痴,让你真正感受到阿佤人的热情与好客。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饮食习俗还涉及到饮食所用的器皿和场合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一、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食物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正所谓“绿色的就是菜,会动的就是肉”。
a.采集:如苦聪人的斑茅芽、猴头果、苦竹笋、木瓜果、山药、老鼠果等;独龙族的牛耳朵菜、水芹、节节菜、水香、芭蕉花、竹笋、臭菜、鱼腥草等。
b.渔猎C.养殖:拘兽以为畜,如《华阳国志?蜀志》:在滇北与四川相连地区有石猪坪,“有石猪子母数千头。
长老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迄今夷不敢牧于此”。
D.种植:稻谷、小麦、豆类、玉米、马铃薯2.饮食方式食生:把肉剁碎和着作料吃。
如白族的生皮、布朗族、傣族“剁生”、景颇族“鹿血饭团”熟食:烧烤、石烹二、云南民族饮食特色1.坝子和河谷地区民族饮食特色白族饮食:白族以稻米和小麦作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为主食。
附以薯类、豆类、肉类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洱海的鲤鱼、弓鱼、鲫鱼是人们喜食的菜肴,“砂锅鱼”是大理著名佳肴。
白族人喜食酸辣,爱吃凉菜,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螺蛳酱等。
爱饮糯米酿造的甜酒。
特色饮食:三道茶、砂锅鱼、生皮、乳扇等砂锅鱼将嫩鸡片、冬菇等十余种鲜腊配料,再加上洱海出产的弓鱼或鲤鱼慢慢炖成。
游客可在游船上,以及下关或大理各大饭店品尝得到这道名肴。
乳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
三道茶第一道是用沱茶冲泡的苦茶;第二道是加红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
“一苦、二甜、三回昧”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它还寓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傣族饮食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糯米是主要食品。
傣族有吃异物的习俗,《百夷传》载:“其饮食之异者:鳅、鳝、蛇、鼠、蜻蜓、蜉、蛟、蝉、蝗、蚁、土蜂之类以为食。
佤族简介
佤族·习俗
【食】
佤族是以大米为主食。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欢把菜和盐、 米一锅煮成较稠烂饭。其他地区佤族则多吃干饭。农忙时日 食3餐,平时吃2餐。鸡肉粥如茶花稀饭为家常食品的上品。 旱稻多吃现舂,男女老幼全部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 之说。 佤族的主食制做法有三种:即熬稀饭、煮烂饭、煮干饭。 每日两三餐不等。煮饭的大米是临时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 多少。佤族普遍喜欢食用烂饭。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盐巴、 辣椒、肉(如有猪肉、牛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成烂饭即 可,味道极为鲜美诱人。有的地区主食以干饭为主副食主要 是以青菜类、瓜类、酸竹笋、盐巴、辣椒、蒜或者鲜肉熬汤 菜就饭,这是佤族平时最讲究的一种饭食。 典型食品有:茶花稀饭,火烧蛇肉,青豌豆炒蚂蚁蛋,油煎 柴虫等。
佤族·文化艺 术
【佤族· 舞蹈】
佤族是一个纯朴、热情、奔放的民族,千百年来, 由于社会形态问题,及过去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的 佤族人民在佤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民 佤文化保存较好,是当之无愧的佤文化发祥地和佤文化荟萃 族文化。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会说话 之地。在佤族传统的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形成的 13种民 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 间舞蹈如“木鼓舞”、“甩发舞”、“蜂捅鼓舞”、“刀舞” 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歌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佤文 等,其主要特征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 化表现形式的载体之一。 一步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 佤族原生态舞蹈,其呈现过程是表演艺术;舞蹈的特 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 定时间、空间与内涵体现了岁时节日民俗与人生仪礼 ;而 的风格。“佤族的原生态舞蹈 ,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 舞蹈的服装和特定用具又和相关的特殊制作加工工艺技 蹈,也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 术密切相关。所以,佤族的原生态舞蹈无疑是一种非常 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 稀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舞蹈是舞者世世代代从先祖那里 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唯一 继承下来的,具有生命的活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活态 方式。 文化艺术品。
佤族鸡肉稀饭
佤族鸡肉稀饭
佤族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低族人民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也是低族人民经常用于接待客人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
佤语称鸡肉稀饭为“布勒内爱”。
煮鸡肉稀饭接待客人用的鸡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
低族传统习俗普遍认为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是要与客人断绝关系之意,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低族群众自养的白毛鸡只能留给自己家人食用,不能送人,更不能送给亲戚、朋友,尤其不能用于接待客人。
低族人家杀鸡时不用烫开水拔毛,而是用火烧毛,边烧毛边拔毛,鸡毛烧完后,鸡皮烘烤得红红的,把内脏取出来以后不能用清水清洗,用清水冲洗烧过的机会把甜味和香味洗走,煮出来的鸡肉稀饭香味不够,甜性不足。
低族人家煮鸡肉稀
佤族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低族人民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也是低族人民经常用于接待客人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
佤语称鸡肉稀饭为“布勒内爱”。
煮鸡肉稀饭接待客人用的鸡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
低族传统习俗普遍认为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是要与客人断绝关系之意,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低族群众自养的白毛鸡只能留
给自己家人食用,不能送人,更不能送给亲戚、朋友,尤其不能用于接待客人。
佤族人家杀鸡时不用烫开水拔毛,而是用火烧毛,边烧毛边拔毛,鸡毛烧完后,鸡皮烘烤得红红的,把内脏取出来以后不能用清水清洗,用清水冲洗烧过的鸡会把甜味和香味洗走,煮出来的鸡肉稀饭香味不够,甜性不足。
低族人家煮鸡肉稀。
佤族习俗作文
佤族习俗作文
佤族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孟连、孟定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有一种习俗是吃“木姜子”。
吃“木姜子”是佤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当此日,家家杀鸡宰羊,或用糯米和酒制成“木姜子”酒来招待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木姜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因其性热、味苦、无毒,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得名。
“木姜子”可入药也可食用,具有清凉解毒、止咳润肺、止泻止血的功效。
在佤族中,每到此日人们便要吃“木姜子”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那香喷喷的“木姜子”在佤族人的眼中是多么的美味啊!
我也喜欢吃“木姜子”,因为它既可以满足我对美味的需求又可以品尝到佤族人独特的风俗习惯。
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来到家中拿起一大块“木姜子”放入口中大口嚼着吃起来,一股清凉可口的味道直沁心脾,我觉得这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了。
—— 1 —1 —。
为什么佤族人吃烂饭份饭习俗是什么
为什么佤族人吃烂饭份饭习俗是什么佤族人吃饭有个习惯,喜欢吃烂饭。
他们不分主食和副食,也就是说不分饭和菜,把米、菜、盐、辣椒等都放在一起,在火上熬成不干不稀、手能抓起的烂饭,他们可喜欢吃啦,那么为什么佤族人喜欢吃烂饭份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佤族人吃烂饭份饭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佤族人吃烂饭份饭的原因佤族生活在滇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中,由于大山的阻隔,他们一直过着与世无争、“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的生活。
对猎物的猎取和对财物的占有不是他们生活的最终目的,他们获取财物的目的是为了感受把自己的所得奉献出来与大家共享的快乐。
牛在阿佤人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但无论是谁家的牛,最终是要拿出来作为祭祀的牺牲。
当牛所肩负的祭祀任务结束,那整整一头牛便为全寨人分享了。
作为拿出牛来剽的人家,最终得到的仅仅是牛的头,用来挂在家中以作为奉献过牛与神和全寨人共享的证明。
凡到过佤族地区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过的人,对“模尼亚布绕”——鸡肉烂饭并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爱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
“摸尼亚布绕”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建国前的阿佤山,生产力水平低下,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很差。
为了生存,人们以各种植物为主,掺以少量的粮食,熬成稀粥轮着吃,佤族的烂饭便在这样贫困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团结和睦、直爽好客历来是佤族人民的良好道德风尚。
谁家盖了新房或撒了谷种,或逢红白喜事,全村都来帮忙。
这时,主人根据自己的条件,或杀猪宰牛,煮成鸡肉烂饭或猪肉烂饭、牛肉烂饭,并用自己酿成的水酒,热情招待客人。
鸡肉烂饭品种繁多,有大米烂饭、包谷米烂饭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鸡肉烂饭在广大佤族群众中盛行不衰。
只要机会和条件允许,随时均可享用。
诸如逢年过节、撒谷种、栽秧、收庄稼、讨媳妇、办丧事、接送亲戚好友、盖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肴。
佤族的习俗节日佤族创造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新火节、播种节和新米节。
佤族饮食 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
佤族饮食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佤族过去普遍信奉万物有灵原始教,有部分地区的佤族信奉佛教,差不多所有节日都伴有祭祀活动。
传统的祭祀活动除杀鸡和杀猪外,还要进行特有的剽牛。
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全寨人聚居在一起进行剽牛,剽牛仪式由捐牛的主人主持。
届时由主人持怅柄铁剽刺进牛的心脏使其致死,而后把牛肉均分到客户祭祖。
牛骨归主人,牛头骨被视为富有的标志。
祭祖仪式后,全家吃午餐,开始播种旱谷。
“崩南尼”是舌烛旧迎新的年节,要选在佤历(候历属)一年最后一月的祭亥日,当夜四更,全寨的头人、青壮年男子,都要集聚到寨王家,并凑钱买猪、鸡各一只宰杀,各家用小篾桌端去一盆糯米饭、一块粑粑等给寨王拜年,祭神灵和祖先。
后互赠粑粑,互相祝贺。
天亮时祭神树,并开始打猎、捞鱼虾,以求新的一年里交下好运。
其他节日如接新水节、取新火、拉木鼓等活动,都要杀鸡、杀猪祭祀。
其中拉木又的祭祀规模较大,整个过程要十余天,需一布数家剽牛祭视,全家一起置酒庆贺,拉木鼓前后不得吃姜,不能用芭蕉叶盛饭,不能使用碗筷等。
佤族人的待客礼仪佤族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
佤族待客敬酒习俗多样。
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饮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种戒意,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
敬给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尽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诚,否则被认为对主人不敬;另一种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先倒在地上一点或右手把酒弹在地上一点,意为敬祖。
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干。
佤族民间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习惯。
每逢儿子出门,客人离去,主人还要打“送亲礼”。
即给亲人或客人敬酒,届时主人用葫芦(盛酒器)盛满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远离的亲人嘴边,客人需要喝到葫芦见底,以表示亲情、友谊永远不忘。
赞美佤族饭菜的句子
赞美佤族饭菜的句子1.佤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深厚的文化积淀里,佤宴荟萃了佤族传统美食的精华,成了佤族人民招待宾客的传统饮食习俗。
佤宴使用佤族的传统做法烹制精心挑选的食材,盛以芭蕉叶上桌。
佤宴各道菜的烹调方法主要为煮、烤、蒸、拌、舂,所有食材都是大自然的恩惠。
食材摆放在新鲜的芭蕉叶上,全宴从食材、加工至摆放,都具有生态、环保、新鲜、绿色四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佤宴的原生理念。
2.佤宴由诸多丰盛的佤族风味特色美食组成,被视为佤族的“满汉全席”。
店里佤宴所使用的香料,堪称店家心目中的“一宝”。
每种香料都是来自老板的家乡——西盟中课,这些带着民族特色的香料,在店家精湛的手艺下,和一种种原生食材充分结合,最后呈现在顾客眼前的是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佤族特色美食。
3.为了还原家乡的味道,店家把菜的品质放在第一位。
佤族追求食材的原味。
要想做出家乡原味,对食材的要求就会极高。
因此,店家对食材都是亲自把关,力求每一道菜所用的原料都来自家乡的田野。
4.此外,店家还极力挖掘佤宴的附加值——民族文化。
晚宴中有一道不能缺少的菜——鸡肉烂饭。
这道流传了上千年的美食,代表着佤族人民的历史。
从前,佤族同胞出去打猎,回来都会把猎物分给每一家。
如果猎物不够,就煮成烂饭大家一起吃。
鸡肉烂饭中承载的是佤族人民分享的精神,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同心同德,齐头并进。
店家把这些家乡美食献给食客的同时,也会耐心地向大家讲解其背后的故事。
5.店家说,他家来思茅开店,已经两年多了,这一手祖传的好手艺是立足的基础,不过阿哈西盟佤族风味真正依靠并得到广大顾客信赖的,是一颗真正将民族文化融入美食之中的心。
从西盟到思茅,改变的是地理位置,不变的是家乡味道!6.走进店里,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的佤族民俗博物馆。
其中陈列着佤族的木鼓、生活用品、牛头、乐器等物品。
正如这些代表佤族文化的陈列品,店里的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和底蕴,都能让人们透过表象看到其中体现出来的佤族人民的农耕文化和精神信仰。
佤族饮酒的风俗习惯已发
佤族饮酒的风俗习惯
佤族人是云南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他们豪爽好客,迎接客人都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
佤族待客敬酒的习俗多样,最喜欢饮用的是佤语称为“布莱”的一种水酒。
这种酒味醇性平,清凉甘甜,还具有一些保健功能。
佤族人以酒待客的习俗是:不对不知心、不善良者饮酒。
对尊贵的客人,主人为表示酒液的安全和诚意,首先要自己先饮一口,然后才依次递给客人饮用。
客人伸出右手,要手心向上接过酒杯,以表示感谢和敬意。
客人接过酒,一定要喝,而且要喝尽.此外,还有一种敬酒的风俗,主客都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也要用右手去接,并先倒一点在地上,也可以用手指蘸一点酒,弹在地上意为祭奉祖宗,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下去。
佤族水酒的度数低,但后劲特别大,所以客人往往由喝时只顾畅快,过后却醉薰薰的。
当客人要离开时,主人会再次给客人敬酒,主人用葫芦盛满水酒,喝过一口后,双手敬到客人嘴边,客人要喝到葫芦见底,表示平安出门,不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亲情或友谊。
佤族人喝酒没有下酒菜,也不与饭混在一起下咽,因而佤族人饮酒如同汉人喝茶一样。
摘自——《中国酒典》。
佤族的饮食婚俗和节日习俗
佤族的节日习俗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和作用,拉木鼓便成佤族极为隆重、盛大宗教祭祀活动。
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里砍伐树木,拉入寨里,制作新鼓,更换旧鼓活动。
多于农历11月(佤历1月)进行。
届时,首先由村寨头人会议确定拉木鼓时间及主祭人(出牛、承担活动费用的人),准备好要剽杀水牛数头和取肝看卦黄牛一头,以及水酒食物等。
拉木鼓当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男性青壮年上山砍伐已事先选好树木,准备制鼓的材料。
第2天一大早,全寨男女老少(一些女性不能参加)均身着节日的盛装,前来拉鼓,大家边歌边舞,用绳索把木鼓拖拉向寨子。
但木鼓当天是不能进寨,要停放寨外,需杀鸡祭祀之后,另择吉日进寨。
新鼓进寨日,举寨欢腾。
邻寨人们也敲锣打鼓,前来祝贺,载歌载舞,剽牛和杀猪、饮酒娱乐。
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二十余天。
抠凿完成日,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的仪式。
晚上,全寨人齐聚于木鼓房周围,再一次欢歌共舞,庆祝新木鼓顺利制成。
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方告结束。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
佤族人指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其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
只有听到木鼓的声音,其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新米节佤族是个农业民族,Past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了定制,发展成为了节日。
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日子。
因为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和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时间也不一样,但以前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
日期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成熟情况选择吉日。
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属相之日为最佳。
意在请先祖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其欢乐。
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其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为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在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与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临沧地区佤族的茶俗
为见面礼 ; 化解矛盾时则 喝“ 和睦茶” : 佤族 “ 三茶六
礼” 的婚俗等都为构建和谐家园、 和谐社会作出了积
2 茶与佤族婚礼 . 2 由于佤族人民对饮茶的喜爱 , 婚礼 中用茶为礼 的 风俗也在当地流传至今 。 佤族订婚 , 要送三次“ 都帕”
( 订婚礼 )第一次送 “ : 氏族酒” 六瓶 , 不能多不能少 , 另外再送些茶叶、 芭蕉之类 , 数量不限 ; 第二次送“ 邻
居酒”也是六瓶 , , 表示邻居 同意并可证 明这桩婚事 ;
户人家在佤族村寨的社会地位。 24 茶与佤族的其它习俗 . 在佤族中还有 “ 串姑娘 ” 的习俗 , 指未婚 青年男
子夜晚到未婚姑娘 家中 , 坐在姑娘 家火塘边谈 情说
爱, 这时姑娘就要煮茶 , 敬茶给小伙子 喝。在佤族的
辣椒 、 盐巴 、 味精等配料拌匀 , 便成为佤族喜爱 的凉 拌茶 了。
俗。 ㈣
第三次“ 门酒” 开 只一瓶 , 是专给姑娘母亲放在枕边 晚上为女儿祈祷时喝的。在这里送茶叶是表示 吉祥
如 意 的意 思 。
要 不断地轻轻抖 动 , 使茶 叶受热均匀 , 待茶叶发 出 清香 , 叶色转黄 , 这时茶就烤好 了 , 此刻将茶 叶倾入
开水壶中煮。 3 约 分钟后 , 即可将茶置入茶碗饮用了。 在佤族的习俗 中如果烧茶是用来敬客的, 通常得由佤 族少女奉茶敬客 , 待客人接茶后 , 主人方可开始喝茶。
族发展过程 中, 佤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 其茶俗 文 化亦别 开 生 面 , 然 成趣 , 豁 主要 表现 在 烧茶 、 茶 、 擂
佤族酒俗礼仪【佤族酒歌的文化特性】
佤族酒俗礼仪【佤族酒歌的文化特性】一、佤族酒歌的基本调式佤族的酒歌多为羽调式和徵调式,旋律常用la、do、re或so、do、re为骨干音,音区偏低,音域较窄,终止式以同音反复为特色。
节奏以较规整的2/4拍和4/4拍为主。
结构多为上下句对应式的单乐段或两对上下句构成的复乐段,并在此基础上作小有变化的反复;有的则在曲首加一句甩腔或曲尾加一句衬腔。
比如沧源佤族敬酒歌《加林赛》:此曲常用于“打歌”场合和作为酒桌上传达情意的敬酒歌。
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或一领众和,其中领部的即兴性较强,和的部分则较固定。
凡是喜庆和娱乐时就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伴奏。
唱词喜欢用比兴手法来平铺直叙。
歌词热情、真挚、即兴性强,也有部分传统的唱词,演唱者常具有依曲填词的本领,根据场合或载歌载舞、或热情奔放、或温柔缠绵表达佤族人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
有句话说,到佤山一游,如果不参加佤族的“打歌”就是没有真正走进佤山。
二、对演唱者的要求演唱佤族酒歌时,对演唱者的声音没有特殊要求,演唱者根据自己的音域任意起调,直抒情怀即可,属于原生态唱法,具有浓郁、朴素的乡土气息。
在佤山工作的各个民族兄弟姐妹,刚来时候有的还五音不全,几年下来,被佤族音乐熏陶后,都会唱佤族酒歌了,不仅跟阿佤交上了朋友,也把工作开展得如鱼得水,这就是佤族酒歌的魅力所在。
佤族的酒歌不仅跟喝酒有关,大多跟劳作有关。
佤族是勤劳幸福的民族,他们是大山的孩子,具有山一样的情怀,尽管物质生活不像其他民族那样富裕,但是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
在佤山任何地方随处可见佤族跳舞,随时都听见佤族歌声,时时展现出一幅幅乐观向上、富有人情味的画面,令人向往。
佤族人热情好客,幽默豪爽,进到佤山一定要喝水酒,通过喝酒这种方式加强联系、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共建美好家园。
佤族到现在一直保持互助互爱的美德,其中就有酒文化的渊源。
在佤山迎客以酒当先,有“无酒不成礼”的习俗。
佤族的水酒是佤族自酿酒,西盟翁嘎科佤语叫“布莱荣佤”,它是用小红米等原料酿制而成的。
神秘的佤族饮食文化与禁忌
神秘的佤族饮食文化与禁忌自古以来就是阿佤山的主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千百年来,阿佤人就这样住着大山,靠着大山,吃着大山,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佤族以大米为主食。
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之说。
佤族的肉食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有猪、牛、鸡。
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虫的习惯。
一些地区的佤族还有捕食昆虫的习惯,更食用竹蛹、寄生于草木植物的红毛虫、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十余种。
一般时都把可食的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盐、拌辣椒,香辣可口。
在佤族的饮食文化中,舂菜是最富有特色的,也是佤族人最喜爱的一道菜肴。
舂菜,佤语叫“抓”。
舂菜,顾名思义,就是把菜料舂成酱糊状而食用。
舂菜是总称,细分则以用来制作舂酱菜的菜料来取名,例如以小鱼为菜料的称“舂小鱼”,以螃蟹为菜料的称“舂螃蟹”等等。
在佤山,舂菜的原料,一年四季不缺。
野菜、野果、小鱼、小蟹、蛐蛐、蚂蚱等等都是舂菜的原料。
舂菜都要加作料。
许多野菜野果的陪料首选是臭豆豉,其次是芝麻、花生和核桃,大蒜、生姜、辣椒、花椒、阿佤芫荽要配上,作料越齐,味道越好。
佤族人离不开山,也离不开火。
他们靠山吃山,靠火生活。
刀耕火种就是解放前佤族人耕作方式的总概括。
佤族人出门,总是要带上火(火镰火草之类),若没有取火的用具,也要从家里带上柴火头。
到了地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烧一堆火。
火,具有提供给人们取暖、抽烟、烧煮食物、反御蚊虫、吓跑毒蛇猛兽等功能。
长期的狩猎、采集生活以及“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形成了佤族人火烧食物的习惯。
在佤族饮食文化中,除了生食、煮食外,火烧食物是一种重要的烹调方式。
有些食物煮的远不如火烧的好吃。
因此,佤族人特别喜爱火烧食物。
佤族人认为酒是最高尚、最圣洁的饮料。
因此,产生了崇尚酒的习俗,酒被广泛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佤族不论举行什么活动都有喝酒,喝酒前必定要举行祝酒仪式,因此,佤族民族文化中,有《祝酒词》这样的民间文学作品。
佤族水酒(布来农姆)
佤族水酒(布来农姆)佤族人崇尚酒:佤族人认为,酒是最高尚、最圣洁的物品。
酒帮助佤族人御寒、驱邪、解毒,也为他们养身、壮胆、提神。
因此,产生了崇尚酒的习俗,酒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佤族人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知道酒又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例如吃了什么山茅野菜或山菌野果中了毒,喝下几口水酒,很快就好。
在生产生活中不注意伤了皮肉,用“酒”洗净伤口,伤口不会肿,好得快。
佤族民间有句俗语:“生得姑娘是酒仙,生得儿子是财神”。
这是对新婚夫妇得一句祝辞,意思是祝愿他们生得姑娘会酿酒,生得儿子会经商。
体现了佤族对美好幸福生活得向往。
佤族人爱喝酒,特别喜爱自己酿制的水酒。
水酒是佤族的传统酒,佤语称“布来农姆”(blai num),是“年酒”的意思。
可见,佤族人早就知道:酒装得时间越长,就越醇和,越好喝。
特别是存放时间较长的水酒,其味清凉、香甜、醇和,度数不高,一口气可以饮下几筒(竹酒杯,1筒约半市斤),真正可以开怀畅饮,二、三筒不会醉。
但它的后劲来得慢,喝过量了,一醉就不容易醒。
水酒是佤族民间传统的一种散热、解毒、驱乏、壮身的清凉饮料。
主要以小红米、稻谷、玉米、高梁、小麦、苦荞、糯谷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其中,以小红米、高梁为最佳。
水酒的酿制方法是将原料炒黄、粗磨,糠、米不分,洒上少量清水后拌湿,然后用甑子蒸熟,再堆晾在篾笆上。
凉了后拌进适量酒药(过去佤族以糯米为原料,自己制作酒药),拌均匀后,用芭蕉叶垫在箩筐里将酒料捂严,支在火塘边或阳光照射的地方受热。
四、五天后发酵,散发出香甜的酒味,这时,打开又装入备好的酒坛里,将坛口裹严,又放置在墙角安全处。
数月后酒可以打开灌水、泡虑饮用了。
佤族人有“无酒不成礼”的习惯,因此,佤族家家有酒,人人会喝。
酒成了他们待客议事、杀鸡宰牛、婚丧嫁娶、起房盖屋、求神送鬼等生产生活中一切活动的必备物品。
小到一户人家,其中一个成员要处远门,家里都要泡以葫芦水酒为之送行,请亲朋好友、隔壁邻居一同来喝。
民族风情:佤族民居、服饰、婚丧习俗
普洱区的低族主要居住在西盟、澜沧、孟连和普洱。
佤族⾃称阿佤、阿卧、阿佤尔、勒佤卧、勒佤、拉弗、布饶等。
佤族民居为⼲栏式楼房,楼上住⼈,楼下饲养牲畜或堆放柴⽲。
盖房⼦主要⽤⽵⼦、杂⽊、茅草、野藤、⽵蔑,房屋分⼤房⼦、⼀般住房、客房和仓房。
⼀般住房称“尼呵阿”或“尼呵客昂”,前者盖房时须剽⽜作⿁,后者以⽼⿏作⿁。
茅草房四壁⽤⽵篱笆编成,楼板多⽤斧劈成的⽊板或⽵笆铺盖⽽成。
内分主室和客室,右间为客室,右侧开⼀道很低的“⿁门”,外搭⼀⽵撑于,⽤以晒粮⾷、纺织或休息。
客室左边也开⼀道⼩门,俗称“狗门”,⼜称客门。
房前厦供放⽜头,后厦下⾯养禽畜和杵碓。
房⼦靠⼭坡处开有⼀道⽕门,⽕门正前⽅排列着⽜⾓杈、⽜尾巴桩、⽼母猪⽯。
⿁门外是家⼈墓地。
⼤房⼦多为⼤窝郎、头⼈或经济条件较好的珠⽶建盖,与⼀般房⼦的区别是,房脊两端有交叉⽊刻飞燕,中央夹⼀块⽊刻*男像,四⾯板壁上⽤⽜⾎、⽯灰、⽊炭等颜料画上各式⼈、⽜头及豹、麂⼦等。
佤族的另⼀类房⼦是四壁落地的鸡罩笼房,⽤三棵长杈作柱梁、⽵做椽⼦、四壁⽤⽵笆编栅成墙,开⼀道门,房顶⾄房檐倾斜度⼤,房内隔成主、客室,设三个⽕塘。
佤族服饰妇⼥式样较多,各地略有不同,较多的为披肩或⽆领短⾐、长及膝部的短裙,留长发,不梳辫⼦,头戴银箍或藤圈,银箍把头发从刘海以上部分拢在背后。
澜沦、孟连等地的佤族妇⼥头戴折成尖头形头⼱,戴银⽿环或⽵⽊⽿塞,⼿戴银戒指,⾝佩银、藤项圈和⼗余串野芦⾕珠圈,腰围数⼗道藤圈.⼿臂⼿腕戴银、藤镯。
佤族男⼦头缠⿊布,亦⽤红、⽩布包头,⽤红布者多为窝郎、魔巴或猪头数多者。
上⾝穿⽆领短⾐裤⼦短筒⼤裆。
⾐裤料皆为⾃织⿊⾊及藏青⾊棉布。
青年男⼦多戴⽵藤项圈,富有者戴银项圈、⼿镯。
孟连⼀带佤族男⼦曾盛⾏穿⽿纹⾝。
典型佤族男⼦穿戴为上着短⾐,下穿⼤裆裤肩挎青布花挂包,⾝佩长⼑,携带⼸弩。
昔⽇皆跣⾜,今穿鞋。
佤族盛⾏⼀夫⼀妻制家庭⽣活,青年交往以“串姑娘”形式进⾏,谈笑说唱,嚼槟榔,男⽅帮姑娘家做⼀些家务,若⼥⽅⽗母满意,则交往不加⼲涉,若不中意,则阻⽌做家务。
傈傈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傈傈族有哪些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会有本民族的节日,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当然傈傈族也是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有本族的语言,也有本族的风俗习惯。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
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
可见烟丝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
一起看看傈傈族的风俗习惯。
傈傈族的饮茶风俗一、基诺族饮普洱茶风俗:基诺族吃凉拌茶、饮煮茶。
凉拌茶是基诺族自古流传下来以茶当菜食用古老吃茶法。
拌法是将刚采收鲜嫩茶叶揉软揉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于茶汤中拌匀,成为基诺族喜爱“腊拨批皮”,即凉拌茶,当菜食用,风味独特。
基诺族普遍饮用煮茶。
煮茶时先将壶内水煮沸后,放人茶叶,待茶煮好后,将茶水倒入葫芦中,用葫芦品茶。
饮后爽口,防暑降温,除烦止渴,解腻清神。
二、佤族饮普洱茶风俗:佤族饮用铁板烧茶和擂茶。
铁板烧茶:是佤族独具一格茶饮,与烤茶相似但风格又有所不同。
饮茶方法是先用壶将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直到茶色烧烤到焦黄,散发出茶香味,再将茶倒人开水壶内煮,几分钟后即可将水倒入茶盅饮用,这种茶饮后,苦中回甜,焦中有香。
擂茶:是佤族一种古老饮茶方法。
即将木擂钵擂好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上陶罐内共煮后饮用,有清热解毒,通经理肺功效。
至今佤族仍保留着这种古老饮茶方法。
唐樊绰《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景东)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些记载实际上就与佤族饮用的擂茶相吻合。
三、傈僳族饮普洱茶风俗傈僳族饮油盐茶。
油盐茶是傈僳族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用小土陶罐在火上将茶烤焦黄,加入开水,然后放人食用油和盐,再加开水煮沸三五分钟,便将茶叶倒入茶盅,主人将茶敬送客人,开始喝茶,这种茶汤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别有风味,令人喜爱。
佤族的特色
佤族的饮食
主副食: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江豆、绿豆。蔬菜有竹笋、辣椒、冬瓜、南瓜、黄瓜、洋丝瓜、红豆、架豆、大豆、茄子、芋头。有的人在自家的园圃地种有青菜、葱、蒜、韭菜和芫荽等。佤族的主食制做法有三种:即熬稀饭、煮烂饭、煮干饭。每日两三餐不等。煮饭的大米是临时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多少。佤族普遍喜欢食用烂饭(介于干饭与稀饭之间,半干半稀的饭)。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盐巴、辣椒、肉(如有猪肉、牛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成烂饭即可,味道极为鲜美诱人。有的地区主食以干饭为主副食主要是以青菜类、瓜类、酸竹笋、盐巴、辣椒、蒜或者鲜肉熬汤菜就饭,这是佤族平时最讲究的一种饮食。
佤族的民居
佤族房内的陈设简单,无桌椅,竹席木板当床,没有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设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
按佤族习俗,主妇负责煮饭和分菜。饭熟之后,把饭盛在一个个木盘里分给一份饭菜家人,每人盛给一碗汤菜,如有肉,则每人平均分得一份。全家人围蹲在主火塘边吃饭,如有外人在场,也分给一份饭菜。
佤族的服饰
佤族服饰因地而异,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显示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西盟佤族保持传统习俗最多,服饰最典型。西盟佤族男子穿无领对襟短衣和青布肥大短裤,布帕缠头戴大耳环下着绑腿草鞋或跣足,青年男子常以佩戴竹藤圈为饰。一些男子仍然保持着系一片兜裆布为衣的传统装饰。喜欢纹身,其中多数在胸脯刺牛头,手腕刺鸟,腿上刺山林图案。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长刀或火枪,给人以雄壮威武之感。 西盟佤族女子穿贯头式紧身无袖短衣和家织红黑色条纹筒裙,赤足,戴耳柱或大耳环,项间佩挂银圈或数十串珠饰,喜戴臂箍、手镯,手镯宽约五公分,多用白银制成,上面刻有精致的各种图案花纹,美观闪亮,是佤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腰间亦以若干藤圈竹串为饰。披发,发箍用红布或金属制作。 佤族能歌善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舂碓舞”等。“圆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边唱边跳,气氛十分热烈。
佤族饮食简介 佤族有啥特殊的饮食习俗
佤族饮食简介佤族有啥特殊的饮食习俗>佤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云南省。
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
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江豆、绿豆。
菜蔬有竹笋、辣椒、冬瓜、南瓜、洋丝瓜、红豆、架豆、大豆、茄子、芋头,有的人在自家的园圃地种有青菜、葱、蒜、韭菜和芫姜等。
佤族的主食制做法有三种:即熬稀饭、煮烂饭、煮干饭。
每日两三餐不等。
煮饭的大米是临时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多少。
佤族普遍喜欢食用烂饭(介于干饭与稀饭之间,半干半稀的饭)。
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盐巴、辣椒、肉(如有猪肉、牛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成烂饭即可,味道极为鲜美诱人。
有的地区主食以干饭为主副食主要是以青菜类、瓜类、酸竹笋、盐巴、辣椒、蒜或者鲜肉熬汤菜就饭,这是佤族平时最讲究的一种饭食。
佤族肉食主要来源家庭饲养,有猪及牛、鸡。
此外也有捕食鼠以及昆虫的习惯。
也食用竹蛹、寄生草木植物红毛虫、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10余种。
一般时都将可食的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盐与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养蜂比较普遍,但养蜂方法十分特别,先用一段掏空的圆木,两头封口,留出数个小孔,供野蜂进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酿蜜,每年割2、3次,与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按佤族习俗,主妇负责煮饭和分菜。
饭熟之后,把饭盛在一个个大木盘里分给家人,每人盛给一碗汤菜,如有肉,则每人平均分得一份。
全家人围蹲在主火塘边吃饭,如有外人在场,也分给一份饭菜。
佤族重视节庆,皆有相关的食礼。
如“崩南尼”(佤年)、播种节、接新水节、取新火、拉木鼓,都蕴藏着神圣的理念,备有丰美的食品。
如播种撒谷定在布谷鸟催耕之时。
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提前备好各式饭菜,集中到山坡地上,统一交给一位长者去分配。
然后青年播种,儿童送水,姑娘唱歌弹琴。
待到开饭时,只见地头整齐摆放着大小一样的两行饭包,都用芭蕉叶裹好,没有碗,没有筷,众人洗手后各取一包坐着吃,颇有情味。
它把劳动、音乐、情爱、烹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表现出他们纯朴的道德风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佤族饮食简介佤族有啥特殊的饮食习俗
导语:佤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云南省。
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
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江豆、绿
佤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云南省。
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
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江豆、绿豆。
菜蔬有竹笋、辣椒、冬瓜、南瓜、洋丝瓜、红豆、架豆、大豆、茄子、芋头,有的人在自家的园圃地种有青菜、葱、蒜、韭菜和芫姜等。
佤族的主食制做法有三种:即熬稀饭、煮烂饭、煮干饭。
每日两三餐不等。
煮饭的大米是临时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多少。
佤族普遍喜欢食用烂饭(介于干饭与稀饭之间,半干半稀的饭)。
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盐巴、辣椒、肉(如有猪肉、牛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成烂饭即可,味道极为鲜美诱人。
有的地区主食以干饭为主副食主要是以青菜类、瓜类、酸竹笋、盐巴、辣椒、蒜或者鲜肉熬汤菜就饭,这是佤族平时最讲究的一种饭食。
佤族肉食主要来源家庭饲养,有猪及牛、鸡。
此外也有捕食鼠以及昆虫的习惯。
也食用竹蛹、寄生草木植物红毛虫、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10余种。
一般时都将可食的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盐与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养蜂比较普遍,但养蜂方法十分特别,先用一段掏空的圆木,两头封口,留出数个小孔,供野蜂进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酿蜜,每年割2、3次,与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按佤族习俗,主妇负责煮饭和分菜。
饭熟之后,把饭盛在一个个大木盘里分给家人,每人盛给一碗汤菜,如有肉,则每人平均分得一份。
全家人围蹲在主火塘边吃饭,如有外人在场,也分给一份饭菜。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