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近代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中国人只讲求实用的技术,而缺乏真正的科学。
我们到底应当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古代的科学是非常发达的。
比如,在数学方面,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计算,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
《墨经》中光学部分,虽然只有八条,但次序安排合理,逻辑严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在化学方面,西汉时的《淮南万毕术》发现了金属置换反应。
东汉末年的《周易参同契》认识到了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时配方比例关系。
东晋时的《抱朴子》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而中国人在天文学、地学和医药方面的成就,更是有口皆碑,就不必细说了。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与如何定义科学有关。
李约瑟认为,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区别是将数学与实验结合起来。
他分析伽利略方法的特点是:(1)从所讨论的现象中,选择出几个可用数量表示的特点;(2)提出一个包括所观察各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在内的假说(模型);(3)从这个假说推出某些能够实际验证的结果;(4)观察,然后改变条件,再观察即进行实验(反复实验),尽可能把测量结果用数值表示出来;(5)接受或否定第二步所作的假说;(6)用已经接受的假说作新的假说的起点,并让新的假说接受考验。
如果按照这样完整的六步进行才算是科学研究的话,不仅中国古代没有,西方也没有,就连文艺复兴的巨人达·芬奇也还没有做到这一步。
上世纪80年代有位留美学者说中国古代一无对科学的兴趣,二无科学教育,三无科学的思想方法,四无对科学作用的认识。
我认为,这种看法过于偏激。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为了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就必须发展生产,必须去认识自然界,去发展自然科学,只是关注的程度有所不同,发展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中华民族能够持续发展几千年,没有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是不可能的。
随便举一个例子,明末的王锡阐,每遇天色晴朗,即登屋观测天象,竟夕不寐;每遇日、月食即以自己事先推算的结果与观测进行比较。
中华传统科技文化
中华传统科技文化
中华传统科技文化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文化传统的总称,它涵盖了农业、医学、天文、数学、手工艺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发明了灌溉技术、耕田工具和育种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
医学方面,中医理论和中药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观测记录和理论研究,如《易经》中的八卦和《尚书》中的天象记录。
数学方面,中国古代发明了算盘、十进制计数法和勾股定理等重要数学工具和理论。
此外,中国传统手工艺也非常发达,如陶瓷、丝绸、木工、造纸等领域都有着独特的技术和风格。
这些手工艺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传统科技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4高考历史热点难点演练: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
专题03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7.考查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
8.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
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
9.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
10.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
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
11.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第2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
【解析】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 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 字。A、B、C表述错误。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 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 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主观唯心主义
①“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李 贽 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童心学说 ③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 ②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 ③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 ①批判君主专制 ②提出“众治”的主张 ③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儒家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 儒家思想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春秋 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战国时,孟子将“仁”发展为“仁政”,并提出“民 贵君轻”思想;而荀子则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中有益 成分尤其是唯物主义思想,从而进一步充实了儒家思 想;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 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 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
特点 发展时期
创始于 秦代
代表人物或作品
小篆
字体略长 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
李斯
隶书
字形结构平 衡对称,整 齐安定
始于秦朝,成 熟并通行于 汉魏时代
特点
发展时期
始于汉初, 东晋成熟
代表人物或作品
草书 楷书/ 真书/ 正书 行书
笔画简约, 钩连不断, 线条流畅, 任情纵性 字形方正, 规矩严整
王羲之(东晋、“书圣”)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政府重视科技发展 的结果 我国古代长期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为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注重于儒家经典,整个社会 “官本位”思想突出。经济上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劳 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明的,不受统治阶级重 视。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
特别提示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由繁到简;二是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三、绘画艺术 1.类型:按题材分: 人物画 、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工笔 与 写意 。
2.代表
山水画
文人画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追求 抒情写意 ,融文学、书法、
特点
意境 是山水画的灵魂
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2)元杂剧 ①艺术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 式。用北方流行的 散曲 曲调演唱,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②兴盛原因:早期 市民阶层 的壮大;统治阶级的需要。 ③名家名剧:关汉卿的《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7.明清小说 (1)明朝 ①原因:明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 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 文化心理需求。
五、戏曲艺术 1.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 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2.明代: 传奇剧 的繁荣: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昆山腔 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 3.清代京剧 (1)形成:乾隆年间, 四大徽班 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一般分生、 旦 、净、丑四大行。 (3)地位:中国戏曲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至世界各地 层创造了条件
(1)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
是迄今所知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最早的有明 由波斯传到
印刷术
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西方
(2)宋代 毕升 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 的中世纪以及文 艺复兴运动的出 现准备了条件
特别提示 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 (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第03讲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专题概述:一是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二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其阶段特征如下:1.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创立并有所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和文艺取得丰硕成就。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于西汉成为正统思想,科技文艺继续发展。
3.魏晋隋唐时期:儒家思想被进一步改造,科技成就众多,文艺繁荣。
4.宋元时期:儒家思想开始转型与成熟,“理学”与“心学”出现;古代科技高度发展,文学艺术迎来新的辉煌。
5.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影响巨大;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小说、书画艺术蓬勃发展,京剧推动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构建体系][核心梳理]一、百家争鸣 1.背景(1)社会变革:“士”受到重用,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2)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2.含义“诸子百家”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文化现象。
3.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诸子思想 1.儒家(1)孔子⎩⎪⎨⎪⎧核心:“仁”,就是爱人。
政治: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秩序: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2)孟子①政治观: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3)荀子⎩⎪⎨⎪⎧政治观: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观: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
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
2.道家(1)老子①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政治观: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③方法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地运动。
矛盾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1)代表:韩非子。
(2)主张①治国: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逐渐平民化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 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通俗化)
句子长短参差,又称 “长短句”,便于更加灵 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变革时代,思想领域出现
“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 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 时代的恢弘气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 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 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发展使传奇小 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 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辨析比较
中西绘画的差异ຫໍສະໝຸດ (1)功能不同:西方画重写实、重功利。中国画在魏晋以后重 写意、非功利。 (2)技巧不同:西方画注重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重刻画, 追求色彩的表现力。 中国画不求形似, 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 抒发,以墨代彩,表现手法灵活,以自娱自乐为绘画目的, 以自我表现为创作原则,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模块链接
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结合必修
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必修Ⅱ中国古代的经济部分思考 我国古代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如汉赋体现了大一统的气 度,唐诗是唐朝开放与繁荣的体现,宋词与商业发展、城市 繁荣有关, 明清小说与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 经济上商业繁 荣、资本主义萌芽等因素相关联等。
为什么中国没有向西方一样产生近代科技呢?
中国(落后)
经济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 位,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八股取士僵化了人们的 思想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文化(35页)(资料ID:291495)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文化
(四)四大发明
发明及应用
影响
造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世界最早);
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术
①大大促 进了文化
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流行。 的发展与
1)泥活字: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
传播;
印 刷 术
活字印刷术
孟子
战国
1)主张实行“仁政”。 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收在《孟子》中,主张可 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历史·中考专题突破 学 人时 派 物期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文化
主要思想
代表作及影响
道
老 子
春 秋
1)辩证思想:认为事物存在对立 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传 我有国《古孙代子军兵事法理》论的一书基,础奠。定了
家孙 膑
战 国
“战胜而强立”
著《孙膑兵法》
意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义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中考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文化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文化
名称 时间
概况
地位
605年起,隋炀帝命人开凿。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 经济和文化交流(最大
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 作用);有利于加强对
大运河 隋朝 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方的控制,巩固国家
全长2000多千米(四个组成 统一;但过度役使民力,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变迁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时期的文化形态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古代到现代,从教育、语言、礼仪、艺术等多个方面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
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出现了,儒家思想也开始兴起。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
经过几个朝代的传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唐宋时期,诗词文化开始兴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这些名人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如郎鼎记、四库全书等都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文化产品。
然而,古代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
古代教育的变迁在古代,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考试才有进入仕途的机会。
但是在古代的教育中,只学习儒家经典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习其他的学科,如历史、地理、天文、医学等等。
到了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开始逐渐完善,教育也逐渐向十几种八股文的学习转变。
直到近代,中国教育开始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体系,并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进行改革。
语言文化的变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汉语的语言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而在唐宋时期,文艺成就的提高和文化的民主化都使得汉语获得了更为广泛和自由的运用。
由于受外族侵略的影响,如近代以来的英语、日本语等国家的影响,汉语的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礼仪文化的变迁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古代,人们尤其注重礼仪,如宴席、祭祀等活动都极其繁琐。
到了近代社会,礼仪的形态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现代礼仪体现的是民主、自由、个性等价值观念。
艺术文化的变迁中国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每个时期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如宋代的山水画、元代的雕塑、清代的戏曲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集
高 考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训
考
宫中徒劳的徘徊
法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34
基 础 知
凡天地造化,莫能远
朱载堉
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识
其数
一
遍 过
盖凡物有形有质,莫
课
徐光启
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后
不资于度数
限
时
高
考 考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
集 训
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法
全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
考
法 全
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突
破
返 首 页
5
基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础
知
识
1.发明
一
遍 过
(1)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制成的司__南__。
课
后
(2) 北 宋 《 武 经 总 要 》 中 记 载 了 用 磁 场 磁 化 法 加 工 的 指 南 鱼 ,限 时
高 《_梦__溪__笔__谈_》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课
后
4.作用: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文_艺__复__兴__运动的出现准
限 时
高 备了条件。
集 训
考
考
法
全
突
破
返 首 页
11
基
础 知
北宋时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识 一
(1)北宋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遍
过
(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了毕昇发明活
课 后
字印刷术。
限
时
专题四 古代中古的科技与文艺
• 参考答案:
• (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4分)
• 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
• (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小专题概述:
1、科技:掌握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中医学的成 就及其影响
2、文化:掌握书法、绘画、文学、 戏曲的发展历程、发 展趋势及其原因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与时代背 景紧密相连,应着眼于时代政治、经济的变化
4、注意与世界近代科技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 有的特点以及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思维点拨
科技的发展的相关因素:
经济发展的需求、政治环境的稳定、政府的政 策、国内外的交流、历史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家们 的个人努力等
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政治环境的稳定尤为 重要。
探究二: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展和近代衰落原因
年代
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年 公元1001—1500年 公元1501—1840年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中国古代科技先进的表现
四大发明
发明概况
外传情况
意义
造纸术 西汉出现, 东汉蔡伦改进
隋唐雕版 印刷术 北宋毕昇活字
泥—木—金
4C后传入朝, 13、14传入 欧
13世纪中传入 朝 经西域传入欧
火药
唐代出现 五代、宋广泛应用
14世纪传 入欧洲
有利于文化传 播和发展
开创了军事作战 史新阶段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学文艺[岳麓版]
1、儒学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 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儒学是可以和现代社 会相融的 。
2、从历史上看,儒学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
进行自我更新。就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 能够与时俱进。
3、可以用儒家价值理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如唯利是图、见利 忘义、极端个人主义之类。
三、纵向联系——近代以来“孔子”的命运
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 1、春秋战国:产生、与其他学派争鸣 • 2、秦代: 焚书坑儒,被打压 • 3、汉代:发展到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 4、魏晋—隋唐:受佛道冲击,三教合一 • 5、宋代:理学兴起 • 6、元代:理学重新成为统治思想 • 7、明清:批判思想产生,是儒学的新发 展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重点):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孝”、“仁 义”、“诚信)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和 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关注民生问题的 关注及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 1、夏商西周时期: • 2、春秋战国: • 3、秦代: • 4、汉代: • 5、魏晋—隋唐 • 6、宋代: • 7、元代: • 8、明清:
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及认识
• 1、夏商西周时期:天命鬼神宗法等级思想 • 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 3、秦代:焚书坑儒,以法家为指导思想 • 4、汉代:黄老之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5、魏晋——隋唐:佛道传播 三教合一 儒学 受冲击 • 6、宋代:理学兴起 • 7、元代:将儒学作为科考内容 • 8、明清:程朱理学统治,产生批判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总结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结构简图二、归纳总结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世界地位及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②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④科技重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如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⑤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①封建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和闭塞性的束缚;②腐朽封建制度的制约性;③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性。
因此,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和人的观念等。
之所以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具体来看:①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中国古代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会妨碍对自然的研究;中国学者缺乏必要的科学试验的传统训练。
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
③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④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把大量知识分子卷入了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
⑤教育的落后,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
总而言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近代科技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学习古代科技史,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科技创造是科学家勤奋钻研的结果等。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件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 科技与文化
主题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线索(1) 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 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 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 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线索(2) 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 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 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主题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 新中国成立后,科教文化事业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 的科教文化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教文化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后,中 国努力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科教文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5.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__市__民____数量不断增加。 ②派别:有__婉__约____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形成:元代的散曲和__元__杂__剧____一起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6.明清小说 (1)背景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上,_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___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③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 [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2.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 3.运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计算。
童诗中国古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三年级
童诗中国古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三年级童诗: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载体一、引言:童诗的背景和意义童诗,作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在我国传承不衰。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情节,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
童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传播古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1.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在我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诸如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传统文化则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深厚内涵。
2.代表性科技与文化现象举例以指南针为例,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还代表着我国古代科技精神的传承。
同时,它也被赋予了许多文化意象,如指引方向、启迪智慧等。
三、童诗在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1.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童诗以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如《卖油翁》一诗,通过描绘卖油翁的形象,传达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对孩子们具有启发作用。
2.培养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童诗在讲述科技故事的同时,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
如《司马光砸缸》一诗,展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待生命、珍惜友谊的情感。
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童诗将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四、如何创作童诗:写作技巧与建议1.抓住主题,发挥想象力在创作童诗时,要紧扣主题,充分展示科技与文化的特点。
同时,发挥想象力,使诗歌更具趣味性和创意。
2.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童诗中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注重诗篇结构与韵律美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使作品具有音乐性和美感。
4.结合时代背景,突显文化特色在童诗中融入时代背景,展现科技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优秀童诗欣赏与分析此处列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童诗,进行分析与欣赏。
六、结语:童诗在古代科技与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童诗在我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价值。
专题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成就
[针对训练1](2014·新课标Ⅰ·25)唐高祖李渊 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 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 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秦用法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秦国采用商鞅变法,使 国力强大,并最终统一六国;秦朝要吸取分封制造成春秋 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教训,而法家主张中央集权,反 对分封;同秦始皇的个人认识有关,他认为只有实行中央 集权,推行严刑峻法,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 2.西汉初期用道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西汉初期,国力 衰落,经济凋敝;刘邦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了法家 思想,因而吸取教训,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轻 徭薄赋,休养生息。 3.汉武帝时期采用儒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政治上的统 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于是迫切要求出现一 种为政治统一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儒家思想恰 好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已经不具 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阴阳 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 ,能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儒家思想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道家思想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中 的哲学思想。
2.儒家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 “德治” 。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 握“礼” ; 认为“人之性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考点4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
考点4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二、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1)“天人感应”学说。
(2)“君权神授”。
(3)“大一统”。
(4)提出“三纲五常”。
三、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易错提醒]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2)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四、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图示总结] 董仲舒新儒学1.汉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2.汉武帝时,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4.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5.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郡县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6.汉武帝时代,儒家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现象没有经过分析,社会现象分析不全面。 _______
(2)得__ 4 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材料符合要求;史实说明较为准确。 你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 ,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4分)
对礼教的虚伪。③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如顾炎武主张经世
致用。 (3)经济上:批判重农抑商思想,如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2.专题通:明清进步思想与经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 系如何? 提示: (1)与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统治者力推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与政治:明清专制集权达到顶峰;工商业者队伍壮大。 (3)与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性,八 股取士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体系: (1)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为人处世标准:“三纲”“五常”。
(2)加强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2.汉武帝推崇新儒学:起用儒学家参政;儒学垄断教育;兴办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 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 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
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
【纵横通关】 1.专题通:明清进步思想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有哪些? 提示:(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如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 下的“一家之法”,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等,王夫之反 对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
(2)思想上:①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如李贽提出“穿衣吃
饭,即是人伦物理”。②批判孔子言论是判别是非的标准,反
3.中外通:17—18世纪中、法启蒙思想的不同点提示:
背 景
内 容
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展,仅适应市民阶层 的要求 揭露君主专制,通过 改良的方式实现“开 明政治”;未找到真 正代替君主专制的具 体办法
法国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适应了 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抨击君主专制和教会压迫, 提出一整套资产阶级的国家、 法治、人权学说,通过革命 的方式建立资产级国家
太学和地方学校。
3.董仲舒新儒学的地位及影响: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
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多年。
【纵横通关】
1.专题通: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1)区别:汉代新儒学增加了以下内容: 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理论,神 化王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大一统”思想,并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等 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为新 儒学所继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
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评分标准】 (1)历史现象包括经济与社会生活两方
面共四点。分析 不具体、不全面的,得3分。有针对性地说明两者之间 的联系,表述准 确,得4分。 (2)所补充材料符合要求,史实说明准确得4分。
5 分。理 你来评分:(1)得__
【拓展延伸】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政治建设和民生问题 的解决。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诚信”“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点拨】
解题 先秦时期的人性论、“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关键 理学融合佛道教义与对外来文明的扬弃;理学 考向 与民族精神;“格物致知”与探究精神;心学与 预测 个人修养等
【拓展】
董仲舒和程朱理学关于“天人关系”的理论
(1)董仲舒关于天人关系的学说是“天人感应”,认为“天” 是以自然为外貌的有意志的至上神。“感应”的方式是
“天”监察人的行为,然后通过灾异或祥瑞等自然现象来
表达自己的意志,对人间的统治者进行告诫和劝赏。他的 天人关系本质上仍是神人关系。 (2)程朱理学对天人关系作了新的阐释。一方面把“天” 定义为“天理”,认为它是宇宙本原并主宰万物,社会伦理 也是“天理”。“人”的本性是“仁”,而“仁”也是 “天理”,因此,天人关系是统一关系。另一方面,天理与 人欲是对立的,要存天理,必须消灭人欲。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的辉煌
考点一 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 【主干回顾】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派别及主张: 派别
3年16考
主
张
孔子:“仁”“礼”学说;“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
儒家
孟子:“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性本善”伦理观
荀子:“仁义”“王道”学说;“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伦 理观
【拓展】 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思想 (1)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代表的是统治者 的利益;墨家的兼爱思想代表的是平民利益。 (2)范围程度不同:前者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 “仁”,具有阶级性;后者强调不分贵贱差别,具有广泛性 与超阶级性。 【拓展延伸】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贵族 之间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整 个封建时代思想文化的基础。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3)道家学说构成我国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5)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非攻等主张,对当今的社会和谐具 有重要意义。
【点拨】
解题 从“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到“私拿养 关键 子财物同样无罪”的变化 考向 大一统与祖国统一;“独尊儒术”与“双百” 预测 方针;外儒内法与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等
【拓展】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 (1)从内容看:先秦儒学强调“仁”“德”,包含民本思想,具 有古典人文色彩;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大一统”“天人感 应”,外儒内法,具有专断性和神学色彩。 (2)从地位看:先秦儒学是民间学说;董仲舒新儒学成为官方 思想。 【拓展延伸】正确评价董仲舒新儒学 (1)“大一统”思想反映了统一的历史发展主流,加强和巩固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 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制了其他学术流派的发展,不利 于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 止暴政,但具有封建神化色彩,应该批判。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对于弘扬传统 美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2.中外通:古希腊人文主义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不同
提示:
古希腊人文主义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关于人的 强调个体的“人” 强调社会的“人”和 属性、地 和人在社会中的 人在社会中的被动地 位 主动地位 位 关于人与 平等、理性 人的关系 影响 “仁爱”、礼制
树立了人的尊严, 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 是西方人文精神 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 的滥觞 化的主流
考点二
儒学思想由转型到扬弃
3年21考【主干回顾】
一、宋明理学
派别 程朱 理学
哲学观 二程:“天理”本原论;人伦 即天理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 无理”
认识论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陆王 心学
二、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 1.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 的私欲。 2.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倡导法治,保证民权。 3.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保天下的爱国思想。 4.王夫之:唯物论、发展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视角4 从联系的角度考查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典例4】(2015·山东高考·T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南宋理宗年号 )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 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 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 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派别 道家 法家 墨家
主
张
老子:“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学说;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自然无为”观;逍遥自得的思想 韩非子: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的法治观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