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结合》教案
【教案设计】《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④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
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进攻戳雨点般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坦克炮口履带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会写“矛、盾”两字。
2.重点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五、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课前已经布置你们阅读了《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谁来给咱们讲讲这个故事。
2、认识生字“矛”“盾”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认识矛和盾)矛的作用是(攻击)盾的作用是(自卫)
书写:(1)师范写“矛盾”(先写一个予,再加上一撇,这一撇就是锋利的矛,少了
它可就无法进攻啦!盾字的外侧是两笔,先横撇再竖撇。)(2)会写矛和盾了吗?那现在请大家拿出田字格本,把这两个字工工整整地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头要正,肩要平,足要安。(3)展示后评价。
3、出示课题。矛和盾是两种对立的兵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5 矛和盾的集合》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课面试试讲课件
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 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
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
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 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坦克的过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发现 盾太小 问题 解决 做个 问题 铁屋子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 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ຫໍສະໝຸດ Baidu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 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
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
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
了坦克。
讨论要求:
和同学讨论时要表达自己的看
法,讨论后自己动手把表格填完。
注意:填表的语言要简洁。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5 矛和盾的集合》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课面试试讲课件
我会读
矛盾 长处 集合 坦克 招架 首次 乱成一团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
矛
进攻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如雨点般
盾 自卫
发明家面对朋友( 如雨点般 ) 刺来的矛,他(左抵右挡 ),还是 (难以招架)。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 ) 的 ( 进攻)和( 盾 )的( 自卫)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7篇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7篇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篇1
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我马上走完紧急有序的高中三年。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教师的启发教育下,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用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意理解和把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准时订正,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书本学问与实践学问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力量,应变力量有进一步提高。在课余时间里,我喜爱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学问,不断充实自己。
我拥有严谨仔细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省,生活独立性较强。喜爱集体,敬重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仔细准时完成。
我有坚决正确的立场,喜爱祖国,喜爱党,仔细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爱憎清楚,踊跃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气,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高中三年生活有使我糊涂地熟悉到自己的缺乏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忱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将来的挑战。信任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立者,更好地报效祖国。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总序号:60-6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矛和盾的集合》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姚瑞红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运用字典自己解决文章中的疑难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有矛和盾的长处想到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道理。
3.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式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不善于像课本中的主人公那样,能够善于思考,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个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通过学习,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评价任务二: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快的掌握矛与盾之间的区别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指一名学生讲《自相矛盾》的故事。(课前有布置)
2、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图上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
矛进攻
盾自卫
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指导写“集”。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能句子,多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3、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这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体会发明家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品质,学会集合优点于一生。
重难点:
重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即“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并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矛和盾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认识这两种武器吗?(板书:矛盾)随机教学“矛和盾”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师小结: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长长的,头上尖尖的,用来进攻。盾就是盾牌,是用来抵挡的,保护自己的。(教师随机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逸夫小学柳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汉字演变,导入课题
1、出示甲骨文的(“矛”“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书写课题:矛和盾。提示(“矛”“盾”的写法。)指导学生动手写一写。
2、出示“矛”“盾”的演变历程,根据字形谈一谈“矛”的“盾”作用。【设计意图:由汉字的演变了,从形象上了解矛与盾的作用】(板:进攻、自卫)
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补充板书:的集合)指导写“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步感知,检查字词。
(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检查字词
师:同学们课文都读好了吗?生字词语会读了吗?那老师要检查下你们的自学成果了。
出示第一组字词: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出示第二组字词: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指名读
师:词语大家都认识了,那你能试着把这些词语,送到下面句子当中去完整的说一段话吗?谁愿意试试?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矛和盾的集合》学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学案设计
城西区昆仑路小学
王春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
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难以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左抵右挡、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并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识字:
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词:
(二)识字导入课题: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一定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这儿也有这样几组词,你们能读准吗?
1、师板书:矛盾集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
(1)师:矛中间一点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
矛头是灵活可变的,一撇也很容易忘记,那一撇是矛头下面的流苏,看起来美观。
(2)师:盾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2、下面就请我们的小博士介绍一下它们。(交流:预习导学作业中“课前探究”的第一个表格:我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的问题:(图片或文字)
(2)师:集合这两种相对峙的武器的功能完全不同,可是课文却告诉我们要把它们集合在一起,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集合”有什么不同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说课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说课
赵家庄小学田小丽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写“矛”“盾”“集”三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读懂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集合的作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对比阅读
学法:自主、合作、表演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读书:《论语三则》
同学们的小古文读得越来越有韵味了!田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准备好了吗?看《自相矛盾》视频。
【动画片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看动画片的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成语,感知到了矛与盾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1、动画片提到的两种兵器是什么?
2、指导书写“矛”和“盾”。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书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
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现问题
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
初读质疑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
一、单元介绍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二、总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三、单元教材的重点
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四、单元教材的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
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3——15课时。
《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2课时
《陶罐和铁罐》2课时
《狮子和鹿》1课时语文园地七4课时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40分)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而且我会写得很好。(10分)
nǎo nù nán ɡuòwū ɡu i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 ) ( ) máo dùn pǔsù dānɡchūxiānɡ tíbìnɡlùn ( ) ( ) ( ) ( ) 二、我会用“\”划掉加点字在括号里的不正确的读音。(6分)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
矛进攻
盾自卫
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课堂没有直接完整的呈现课题,而是借课文插图展开教学,逐步呈现课题,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矛”和“盾”这两个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难度,意思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看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境中掌握“矛”和“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的板书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结合》教案
导读: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难点: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画图激趣。
1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师边画生边猜。
2认识坦克的各个部分,学习“坦、履”,理解“炮口、履带”
3说说坦克的作用(学生介绍查到的有关资料)。
4理解“大显神威”,出示学习第5段的2、3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大显神威”的?指导朗读这两句。
(二)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这威力无比的坦克是怎么发明的。
2根据回答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抓住“合二为一”理解:
(1)盾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优点和不足)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句子理解。理解“固然、自卫”等。
(2)矛又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句子理解。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等。体会用词的正确性。
4这次矛和盾在一起,为什么不自相矛盾了呢?发明家是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的?
5再读课文1到4段,理清发明家的思路,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小组合作。
6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吗?
(三)深化明理。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空调、带橡皮头的铅笔、取长补短等)
(四)课外拓展。
1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不便的地方吗?你能不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把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不便和解决的方法写下来,作为“我的奇思异想”,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改进,收入自己的“资料袋”。
资料袋:
坦克:英文TANK的译音,旧译为“战车”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松姆河战役。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
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