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在非洲大陆教人打渔——《全球通史》读后感(最新)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最新版-已修订)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 为您整理编辑全球通史读后感系列,欢迎阅读。
全球通史读后感(一) 古人云读史可以明智。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用全球历史观研究世界历史,带给我们全新的视野。
《全球通史》是以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为主线,而不是以历史事件为主线。
本书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把人类历史划分为1500年的世界以前和1500以后的世界。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全球通史》中用三章的篇幅介绍了了中国文明和儒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近代中国受西方列强和东方倭寇欺辱的历史。
在最后一章《后记:我们的黄金时代吗?》中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同世界进行了前瞻性的论述。
读后受益匪浅,使我对儒家思想和当代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一体化有了探索性的认知。
一、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强盛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
笔者的学生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个年代学校不开设历史课,所以笔者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一无所知。
读高二时,正值神州大地开展史无前例的“批林批孔”运动,伟人毛泽东把孔子从“大成至圣先师”的尊位上揪下来,让全国人民进行“大批判”。
从那个时候起,我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个“孔老二仲尼丘”。
他一生主张“克己复礼”,刚当上鲁国大司寇,就杀了革新派人士少正卯。
这是我对儒家思想的启蒙认识。
我读完司马迁的《史记》之后,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一番之后,合上《全球通史》这本书,我的内心可谓是波澜起伏。
这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见识了无数的人和事,领略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交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先生的这部巨著,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而是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将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仿佛站在宇宙的边缘俯瞰地球,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如何在时间的轨道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书中对古代文明的描绘,让我对那些遥远的时代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比如说古埃及,那神秘的金字塔、木乃伊,还有法老们的传奇故事。
以前,我对古埃及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知道有金字塔,觉得那就是一堆大石头堆起来的巨大建筑。
但这本书里详细地讲述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那可不是简单地堆石头,而是需要无数人的辛勤劳作和高超的技术。
想象一下,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靠着人力和简单的工具,把那些巨大的石块搬运、堆砌起来的?这背后需要的组织能力和工程智慧简直让人惊叹!还有古希腊,那个充满哲学和艺术气息的地方。
书中描述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各个城邦虽然规模不大,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和文化。
雅典的民主制度,让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城邦的事务中。
这种民主的氛围培养了无数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以前我总觉得哲学是那种高深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这些哲学家们其实是在试图回答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他们的思考和辩论,让古希腊成为了智慧的摇篮。
再说说古代中国吧,那可是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从夏商周的更替,到秦汉的大一统,再到唐宋的繁荣昌盛,中国的历史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书中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以前只知道这四大发明很厉害,但具体怎么个厉害法却不太清楚。
现在明白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火药的发明则改变了战争的形式;指南针的出现更是为航海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
全球通史读后心得有感(3篇)
全球通史读后心得有感(3篇)全球通史读后心得有感(篇1)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
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
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
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
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
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
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
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
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读后心得有感(篇2)经历了被封闭在家的一个多月,在昨晚看完之后就准备得归纳一下自己到底看到了什么,但没想到的是,一整天都在重复翻书,放佛又看了一遍书。
作为一位读书期间就不是对课外知识很了解的人,又比较懒,对历史和地理是真的一知半解,看完这本书,从史前到近代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1一直爱读历史,而对于中国历史,看到的都是中国作者写的作品。
而作者本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和视角,其“先天性”地无可避免也限制了读者的眼光视角。
这次看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受益匪浅。
而其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可谓洋眼看中国,更是不可多得的收获。
东周东周的形成是由于西、北方牧羊野蛮民族的侵入,当时世界上各地区都差不多同一时期都出现了这种野蛮部落都文明帝国的侵略掠夺,而独独中国的文明没有由于入侵被毁灭或转型。
同时的希腊、印度统统难逃过这两次游牧民族的侵入浪潮。
而中国被野蛮入侵而继而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更是反证出华夏文化的连续性和坚韧性。
青铜铁器一般的历史教科书对这两项技术都只是说明出我国人们在商、战国就掌握了这两项技术。
实际上冶铜技术的发明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中东地区,中国于公元前1500年才学会了冶铸青铜武器的技能,同时传入的还有种植小麦和制造马车等技能,正是由于这些的帮助,当时的商朝统治者才能征服了其它四周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扩大了华夏的版图。
而铁器的传入对比起世界其它地区则相对较晚,冶铁技术起源于公元前20某某年中叶的小亚细亚,公元前800年传入印度,公元前750年传入中欧,于公元前600年才传入中国。
孔子在西人眼中,孔子是一个渴求成就功名利业的人。
这从他周游列国,试图寻得一位采纳其理想政治见解的统治者得知。
生逢乱世的孔子对当时的实际政治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孔子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将其充分发挥。
他证明了他自己的一个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
这个普通的教师不单单教育出了几个像样的弟子,并借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了深远且恒久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教育家。
二千多年来。
他的'学说成了封建王朝的官方教义,成了学者和统治者研究的对象。
那怕已经现代化的今天,他的生日仍作为台湾地区的教师节,这些怕是作为一位教师职业的孔子生前怎样也估计不了的! 法学儒学的兴起和发展是在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学说和极力推崇儒学之后。
读《全球通史》有感读后心得
读《全球通史》有感这个暑假我有幸品读到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著作《全球通史》,令我震惊不仅仅是历史竟然可以那么有趣,还有文明的兴衰浮沉是那么的迅猛。
全书从史前人类写起,于对未来的无限驰思遐想收束。
读起来荡气回肠,虽感想良多,但最记忆犹新的还是各个文明或多舛或兴盛的命运以及现代时局的云谲波诡。
不论曾经多兴旺发达的文明,在时间的历练下能保持活力寥寥无几,而一些原本处于文明边缘的落后文明弯道超越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可见时事的变迁是多么无常。
我们现在正处在世界变化的最前沿,没有人拥有预知未来的水晶球,这是一个拥有无数可能的时代。
本书首先通过横跨数十亿年生命发展出发,在茫茫时光中人类文明就像星星之火一般,从采集部落一直发展到农耕文明,再到古典文明以及现在。
发展的速度一直呈指数增长,持续到现在。
史诗般的人类文明卷轴顺势徐徐铺开,在古典时代,文明的焦点在中东,而到了中世纪,中国一直是毋庸置疑的文明焦点。
可是近代却是欧洲崭露头角,那时的中国甚至都没有赶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的能力,只是一味的回味千年的太平安康。
鸦片战争一节中,清政府在面对英国炮舰时,未开打便拟好了胜利公文,结果的惨败更使百年后的我们汗颜!这不免使人引发深思,兴盛浮沉的规律,到底是怎样的?辉煌两千余年的天朝在近代被羞辱的无地自容,苏联在二战时的立立战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显得如此黯淡无光。
这其中必然揭示了一些道理。
书中虽没给出具体答案,但指明了方向: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的文明才有可能兴旺。
这也不免使人联想到中国今天飞速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平衡,怎样走好下一步,是我们这些新世纪青年的重担。
这就需要我们以史为鉴,以古为镜。
历史是人类文明走过的痕迹,但我们不可以死守教条,前路是多样的,是人类从未涉足的未知领域。
走好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所以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知识的提高,更带来我们对社会、人类发展的探讨。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它。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一:《全球通史》读后感】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 然主旨只有一个, 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
但我感到, 在外敌入侵时, 除了军队力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 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后, 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 暂作休整。
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 但日本侵占了满洲, 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 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二战”揭开大幕, 敦刻尔克大撤退后, 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 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
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 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 但是所有英国居民, 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
反而, 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 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 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
终于, 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看, 这就是骨气的力量!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 抗日战争期间, 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 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
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
那么, 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 怕死!保命要紧。
因而, 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 如此残酷。
正是因为这残酷, 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在这试金石上, 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篇二:《世界通史》读后感】作为一个中国人, 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 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 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 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 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
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 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 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全球通史 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是一部集合了全球历史发展的权威著作,作者以全球视野,系统地梳理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阅读完这部书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不断变迁的历史脉络,对全球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通过《全球通史》的阅读,我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研究,揭示了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社会的转变,以及城市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这些历史的变迁不仅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其次,通过《全球通史》的阅读,我对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对古代文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当代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让我对这些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作者对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以及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这些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对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通过《全球通史》的阅读,我对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者对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揭示了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全球化的深入分析,我对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之,《全球通史》是一部权威的历史著作,通过对这部书的阅读,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部书不仅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也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希望通过对这部书的阅读,更多的人能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读《全球通史》的心得体会
读《全球通史》的心得体会读《全球通史》的心得体会《全球通史》的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诺斯,由中国的董书慧、王昶、徐正源翻译。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次版。
该书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也包容很多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的很多个人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
因此该书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用来救治们我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阿诺德·汤因比“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生气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着作恰恰是有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着名”。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美国着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全球通史》,是世界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杰作。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它就一直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参考教材之一。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书享誉世界几十年,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齐名,但比《历史研究》通俗易懂。
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间简史》等并列为20 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
”——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刘德斌此篇文章主要围绕中世纪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与蒙古帝国的关系。
中世纪不仅以欧亚大陆间商品和技术交换为特征,而且也以宗教信仰的空前传播为特征。
基督教和佛教从古典时期末就开始传播,中世纪继续流传。
但是中世纪最着名的宗教革新运动还要数伊斯兰教的出现。
除其教义内容的格外丰富外,这这一宗教在公元632年它的创始人默罕默德死后从阿拉伯半岛向外广泛传播,其势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对欧亚非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公元632年到750年,伊斯兰教首先传遍中东地区,然后又向西传入西亚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向东传入中亚内陆;第二阶段是从公元1000年到1500年,在这几个世纪中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东南亚和非洲等地。
读《全球通史》有感(精选3篇)
读《全球通史》有感(精选3篇)读《全球通史》有感篇1一.作者简介本书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
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称道。
其实他的作品还远不止这一部,他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可惜的是,这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于20xx年3月23日在美国加拉荷尼亚去世,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第七版《全球通史》也成了最后的版本。
二.内容概要第一编主要讲述史前人类,从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食物的采集再到种族的出现以及农业的出现都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向读者大致勾画了史前人类的生活面貌,指出了当今种族分布的根源。
作者尤其高度评价了农业出现对人类的影响: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转变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1](P23)由于史前离当今时间相去甚远,众多问题皆无定论,作者对众多问题并未妄下结论,而是尽量顾及多种观点,让读者自己裁决。
随着农业的产生,文明也随之而生。
在第二编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这大概是受到前人(指汤因比)以文明为单位研究世界历史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首先对欧亚大陆作了总述。
接着分别对各个文明(包括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国文明)进行说明,作者对希腊-罗马文明论述得相对详细,而对印度、中国文明的很多问题则未作说明。
例如,作者对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作了清晰地说明,分期也相对明确,而对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几未提及,分期也甚为模糊。
这大概与作者的知识构成有关吧。
令笔者困惑的是,作者对两河流域的美索布达米亚文明仅是简要带过,而不曾给予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初文明足够重视,这一困惑时至今日仍不得其解。
在接着的第三编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中世纪欧亚大陆的文明作了阐述。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读完《全球通史》,我感到无比震撼和震惊,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史学经典,更是启迪思维、提升自我认知的大材小用。
以下是我对《全球通史》的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我不免感慨世事无常,人类文明在不断演化,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故事。
我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被不断拓展,也感觉到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
同时,也对历代君王、政治家、思想家的追求与付出表示敬佩,感受到自己身处在一个值得感激、珍惜并不断奋斗创造的时代。
第二、表达中心思想这部巨著最重要的中心思想是文明的发展与演化。
书中清晰阐述了每一个时代的特征,每一个文明的成因和衰落。
通过对这段段历史的追溯,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复杂和多样,让读者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引发了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思考。
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不断进步,也充分体现出人类心灵的强大。
第三、突出重点书中有很多突出的重点,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二战等,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当时的文明和未来的演化方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重点事件不仅是历史的标志,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反映和产物,厚重的历史背景也让我有了更加全面的感悟和认识。
第四、注意思辨在读这样一本全球通史的时候,应该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还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
通过作为读者的思辨、揣摩,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历史风云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通过历史积淀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思考历史才能为我们当下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第五、遣词造句准确、简练《全球通史》很好地借助了翔实的史实和细腻的表述,把历史讲述得栩栩如生,每个时期、每一场战争、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和形象。
读书心得中的语言表达同样应该简练明了,避免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语汇,让读者更明白看到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六、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读书心得中要注意结构比例的协调,充分依据书中知识点的层次划分,对每个主要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力求在文字结构上努力做到追求严谨、内容充实与条理清晰。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5篇)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5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心得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编整理的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5篇),供参考!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篇1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
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
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1)‘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
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
’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
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回答出版新版本的理由时说到:“(2)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
回答尽管简单,但是把一个史家的责任感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
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最近,我读完了《全球通史》,这一本厚重的历史著作。
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人类自从出现以来的历史,包括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各种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覆灭,中世纪的宗教战争和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世界各地现代国家的诞生和发展。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人类智慧的伟大。
首先,阅读《全球通史》让我对世界历史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的历史主要是中国历史或者某些欧洲和美洲国家的历史。
但是,《全球通史》不仅讲述了这些国家的历史,还包括了像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这些我们对其历史了解不多的地区的历史。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讲述了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内的历史,让我有机会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阅读《全球通史》让我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时期逐步发展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全过程。
例如,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过着与动物共存的生活,生命的主要支撑来源是狩猎和采集;而在农业时代,农业技术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类社会开始分工和城市化。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科技和机器替换了人力,生产成本变得更低,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些历史的变迁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且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现代社会中拥有的各种资源和机遇,因为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
此外,阅读《全球通史》也促使我更加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及其贡献。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各个地区的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出了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化。
例如,中国在古代的农书、诗词和科技方面均有许多重要贡献,希腊和罗马在哲学、艺术和政治思想方面也颇具影响力,印度则孕育出了佛教和吠陀教等宗教,许多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原住民文化也展现了其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不同国家的文化都在相互影响中逐渐发展成熟,演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多元世界文化。
这也让我更加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变得更加令人向往、崇敬。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阅读《全球通史》仿佛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让我得以深入探索人类历史的丰富脉络和多元发展。
这本书将全球各地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壮丽的人类文明画卷。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的连贯性和多元性。
历史并不是孤立的、断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无论是欧洲的文艺复兴、亚洲的帝国崛起,还是非洲的奴隶贸易、美洲的殖民地扩张,都是全球历史的一部分,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全球视角让我更加全面地理解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全球通史》使我反思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代价。
书中提到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它们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这些进步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资源消耗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这使我意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和物质的丰富,更应该是对环境的尊重、对社会的公正和对文化的包容。
此外,书中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和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辨证评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思考不仅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深层次动力,也引导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好坏、优劣来评判历史,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全球通史》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未来的指南。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预测未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同时,历史也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全球通史》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更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考空间。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励我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不断进步。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全球通史》读书篇1在我们老家的高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农村的孩子数理化方面的成绩要优于文史方面。
很多人都认为农村的孩子不善于学习文科课程,更善于学习理科课程,所以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大部分农村来的孩子都选择了理科,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村与我同一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人大概有七八个,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理科。
事实上,我们高一的时候文科课程的成绩也确实一般,根本没有办法与城里的学生竞争,选择理科也应该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直到前一段时间我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之前,我都下意识地认为我不是学文史哲的料。
尤其是历史,在此之前我始终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枯燥无味。
然而,《全球通史》却完全改变了我这种非常幼稚的想法,我认为农村的孩子文科成绩不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中学教育不重视文史教育,这是一种误导;二是教材本身的原因,传统的历史教材缺乏必要的逻辑阐释。
农村的孩子从小接受“重理轻文”的思想,习惯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所以在遇到一些缺乏逻辑的教材时,不免产生厌烦失掉本应有的兴趣。
然而真正的历史远非如此,例如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唐宋元明清这些王朝的兴替,并不是下一个王朝拥有比上一个王朝更先进的制度,而是因为旧有的王朝经济的繁荣往往伴随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即意味着人均资源会不断的下降,由于缺乏技术进步,人们的收入也会不断减少,人口的增加最终会迫使人们的生活维持在生存水平状态。
此时如果再有贪污腐败乱臣贼子,再加上天灾人祸外邦入侵,内忧外患之下邦国必然分崩离析。
当然,多数情况下历史并不是只有唯一合理的解释,历史更不是要告诉你鸦片战争爆发在哪一年,而是要解释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什么鸦片战争不是在更早的一个世纪中发生,为什么不是更晚的一个世纪。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甚至遭到各国的唾弃。
然而自汉以后,儒家思想又重新得到了青睐,并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的思想,以至于有人将其称之为“儒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并列,为影响世界文化最重要的思想。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4篇)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4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篇1《全球通史》读书心得《全球通史》是一本由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经典教材,从全球的角度讲述了人类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对全球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被书中对全球历史的全面覆盖所吸引。
从最早的人类起源到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发展,再到全球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作者都将它们纳入到历史的框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历史。
这让我了解到,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协同的过程,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的。
其次,本书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描述,作者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
例如,在讲述罗马帝国的衰落时,作者不仅阐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弊端以及外族入侵的因素,还探讨了环境因素和经济发展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这让我认识到,历史事件的背后是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以避免重蹈覆辙。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全球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者认为,全球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的发展。
最后,本书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一堆过去的事实,更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石。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轨迹,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为未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全球通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让我了解到全球历史的复杂性,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人类发展的未来方向。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篇2探索世界的历史进程:读《全球通史》的启示我手握这本沉甸甸的《全球通史》,仿佛能感觉到历史的厚重和丰富。
这是一本全方位展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书籍,它带我游历了各个文明、社会和思想的变迁,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人类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阅读《全球通史》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让我对世界历史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读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在书中,我看到了人类历史的波澜壮阔,从远古时代的石器到现代社会的科技巨变,这漫长的历程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超级大片。
但这可不是那种只有打打杀杀和特效的大片,而是充满了无数细腻且引人深思的情节。
比如说,书中讲述古代文明的兴起那部分,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咱们就拿古埃及来说吧,那神秘的金字塔,好家伙,光是想想建造它们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就足够让人惊叹不已了!那时候可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和机械啊,全靠人们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
他们是怎么把那些巨大的石块开采出来,又精准地堆砌成高耸入云的金字塔的呢?这背后得有多么精密的规划和组织能力。
想象一下,炎炎烈日下,无数的工人喊着号子,拉着绳索,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依然坚持不懈地为了心中的那个伟大目标努力着。
这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再说说古希腊文明,那可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璀璨明珠。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大咖,他们的思考和见解,就算放到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发。
他们那会儿也没有互联网,没有图书馆里琳琅满目的书籍,可就是凭借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真理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在小小的城邦里,人们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辩论着各种问题,从宇宙的本质到人类的道德,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真的让人感动。
还有中世纪的欧洲,虽然被称为“黑暗时代”,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那时候的城堡、骑士和宗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城堡可不是咱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种光鲜亮丽的样子,实际上很多城堡内部阴暗潮湿,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骑士们也不总是威风凛凛的,他们要经历艰苦的训练,还要随时准备为了领主去拼命。
宗教在那个时候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教堂的钟声回荡在城市和乡村,人们的生活被宗教仪式和教义所填满。
但也正是在这种看似压抑的环境中,孕育出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和思想解放。
读《全球通史》心得体会读后感感想
读《全球通史》心得体会读后感感想第一篇:读《全球通史》心得体会读后感感想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
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
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美国许多大学已把《全球通史》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教材,甚至连美国的许多军校也把此书作为教材,规定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要修这门课。
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要对历史的全貌有一个实际认识,不能不说个别的历史已用处甚微。
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历史时,不仅得到乐趣,且有所裨益。
在书中,作者主要提出了如下这些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是关于学习。
作者认为,人类进步关键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和互相影响。
只有那些最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民族,才最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
他们是被迫这样做的,因为这样做既选择了机会同时也选择了压力。
如果没有抓住机会,他们就会不断被同化或消灭。
这样的理论颇可以引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
我们的社会充满竞争,只有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我们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一味地闭关自守骄傲自大,最终则是自取灭亡。
第二是关于合作双赢。
全球通史 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是一部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巨著,作者通过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全貌。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以及历史事件对我们现在世界的影响。
首先,通过《全球通史》这部书,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者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开始,系统地介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介绍,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人类社会是如何从一个原始社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
同时,我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白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规律的过程。
其次,通过《全球通史》这部书,我对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的介绍,清晰地展现了这些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比如,作者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介绍,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而又持久的,这些影响不仅仅是在当时,也会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后,通过《全球通史》这部书,我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这些展望的介绍,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我们需要在面对各种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全球通史》,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伟史诗,它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人类社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在非洲大陆教人打渔——《全球通史》读后感(最新)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非洲似乎总和干旱、贫穷、野蛮挂钩,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非洲的环境问题,而要关注不同国家在非洲的相似但又特征鲜明的活动。
而这里面就数中国的非洲政策最为特殊,我管它叫“唯一一个教非洲人‘打渔’的国家”。
这个观点来自于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全球通史》。
作为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全球通史》这本书用全景视角将史前到21世纪的全部人类历史囊括其中。
于我而言,它竭力摆脱主观叙述的立场和倾向性,这种“上帝视角”能够更好地帮助我跳脱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分析问题。
尽管该书的初版发行于半个世纪前,但其中不少判断切中要害,经过认真分析后,对我们理解当下世界局势和国家大政方针颇有裨益。
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在各大论坛上不乏这样的论调:“我们自己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国家还整天在非洲援建这个、援建那个的,何必呢?”曾几何时我也难以理解“援建”
这种行为,尽管媒体上也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但深究起来似乎都难以让人信服。
在《战狼2》中,甚至出现了非洲当地两方交战,看到中国国旗立即停火,等中国车队慢悠悠过去后再继续打仗的“奇景”。
如果说当年中国一穷二白,需要得到一些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取得联合国中一定的地位,那么今天中国在非洲援建工厂、铁路又是图什么?
曾经我们和苏联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大社会主义阵营,在和帝国主义的对抗中,苏联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且率先研究了世界最重要的问题——战争还是和平的问题。
但在《全球通史》这本书中,作者认为苏联当时错判了形势,一味避免战争、妄图通过和平竞争,努力发展几十年,然后将一个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崭新而又无比强大的苏联呈现在世人面前,到时候大家就会主动信奉社会主义了。
与苏联不同,中国深刻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扩张,《全球通史》中这么描述中国当时的策略:“同帝国主义斗争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支持不发达世界的迅速发展的革命运动。
人类的大多数生活在不发达国家中,他们的这种革命精神构成了帝国主义的致命弱点。
要获得世界和平,就必须主要依靠世界人民大众的力量,依靠他们的斗争。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终究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早已放弃传统殖民这样低效率的模式,但其扩张的本质丝毫未变:美国牢牢控制非洲的粮食,掌握大部分非洲人民的饭碗;法国凭借其过去的殖民基础,对大量非洲国家保持着全方位的控制,仅从“西非法郎”这一带有浓厚殖民色彩的货币就可见一斑。
加上卡扎菲曾经主导的非洲主权信托基金、“非开行”等举措也在西方国家的“严防死守”下无疾而终。
论控制力,西方发达国家在非洲可谓群雄逐鹿、分毫必争,美、法、英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扼住了非洲的要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这个唯一有能力在非洲活动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给予非洲这片大陆更多的帮助。
从铁路到工厂,再到农机,全部都是关乎民生但又没有突破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容忍底线的项目,这些基础设施和技术都给非洲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非洲人当然很清楚中国人在非洲赚了不少钱,但仅仅是赚钱而已,中国一贯平等对待非洲国家,更从未输出过战争,这一点和西方国家在非洲的行为有本质区别。
这么看来,与苏联仅仅把口号写在国徽上不同,中国真正理解并践行了这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老祖宗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正是
通过无私地传授不发达地区先进技术,渐渐树立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
我虽然没有去过非洲,但是从一些国外论坛上了解到中国在非洲当地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尽管相比于在非洲殖民了上百年的西方国家,我们这条扩大影响力的道路走得很艰难。
非洲是这颗星球上最大的不发达地区,资本主义必然要在此“张牙舞爪”,事实上各大西方国家已经在这么做了:购买美国的粮食比自己种地更便宜;不间断的医疗援助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严控非洲国家自主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因此,在我们可以见到的将来,非洲人口极有可能从目前的12亿暴增到30亿,而这也是西方国家希望见到的——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如果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够在这里证明自己,那又何谈让全世界认可社会主义呢?
听人言不如观其行,从48年前《全球通史》中解读的中国对和平的理解,到今天我们在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种种举措,真正诠释了中国在谋求发展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上的“不忘初心”。
这条道路或许不好走,或许会引起国内很多人的不解,但世间真理就是如此:你支持或不支持,正确的那条路就在那儿,而走对路子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看来,中国的这条道路走得着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