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_证实_理性主义传统_张建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 森文丛:以自由看待发展》读书笔记模板
10.1三种批评 10.2正当性批评 10.3逻辑连贯性批评 10.4 “文化性批评”与亚洲价值观 10.5当代西方与独特性 10.6对孔子的解释 10.7阿育王和考底利耶 10.8伊斯兰的宽容 10.9全球化:1.2社会正义与更丰富的信息 11.3社会交往与局部共识 11.4有意追求的变化与无意造成的后果 11.5来自中国的一些例子 11.6社会价值观与公共利益 11.7价值观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 11.8商业伦理、诚信与契约 11.9市场经济中规范与制度的差异
读书笔记
期待,里程碑式著作,认同其观点经济发展就其本性是自由的增长。
以自由看待发展,不错。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从排他性地集中考虑收入贫困,转到考虑更包容的可行能力的剥夺,我们就能按照一种 不同的信息基础来更好地理解人类生活的贫困和自由。
通常我们讨论一段时期的发展好不好,是以经济为主导的一种模式。
朱门酒肉臭。
6.1经济需要与政治自由 6.2政治自由与民主的首要性 6.3否定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的观点 6.4民主与经济增长 6.5穷人关心民主和政治权利吗? 6.6政治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6.7政治自由的建设性作用 6.8民主的运作 6.9民主的实践与反对派的作用
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批判性理性 6主张对理性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认为普遍有效的科学理论并不来自经验归纳,科学理论是通过不断的证伪、否定、批判而向前发展的。
是一种多元而批判的理想主义,是演化理性主义的传统发展脉络:古希腊哲学家用推理方法潜心检验一切事物,并形成了自由研究和自由讨论的学术精神,无论是自然学派还是智者学派,都在辩论和批判中相互吸收发展到后期形成了卡尔·波普所称的批判理性主义。
显著特点:1.突出强调理性的批判性和这种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2.重视本体论的研究并系统的阐述本体论的哲学主张3.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哲学,扭转了语言分析导向,尤为科学哲学与科技政策的结合开辟了道路。
提出大胆猜测,按“可证伪度”的大小与经验两者来检验理论与事物。
•肯定性理性 7是一种一元的理性,是单向度的,强调归一论,即世界由物质构成但社会又是有变动性的;认为自然世界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从而出现了自然主义发展观的萌芽。
是建构理性主义的传统基本特征及原则:1.把既定事物看成是对真理的肯定,接受一切现存的事物。
2.服从被给予的现实,试图确立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把新生事物的产生,看成是按过去的标准予先决定的。
3.反对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演化理性主义建构理性主义蔑视和贬低非理性的或未被理性充分理解的事物,它假定人生而具有知识和道德秉赋,因而人能够根据理性原则对社会精心规划,并尽可能抑制乃至消除一切非理性现象。
典型例子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高度的建构主义的直接应用。
人为创造说,强权即公理也是自然主义发展观的应用。
这也是西方形而上哲学的源头,理性不仅支配了西方人的生活,而且还为个人主义夯实了基础。
它还认为,道德、宗教、法律、语言、文字、金钱、市场等一切文化制度都源于发明或设计,都是“精心设计之物”。
此外,建构理性主义不承认“抽象”是我们大脑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更倾向于特殊和具体。
它认为理性能省掉抽象而完全掌握“具体”和所有的特定细节,因而可以实在地掌握“社会过程”。
经济XX学的讨论纬度_思想XX治教育论
经济学的研究纬度_思想治教育益"。
“人道、公正、慷慨大方和热心公益是最有益于他人的品质"。
但在拥护亚当·斯密自利以及自利成效的们的著作中,亚当·斯密的“同情心"不见了。
斯密看到的,也是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到的,大多数人的行为确是受自利引导的,其中一些行为也的确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在论述市场中,正常的交易活动为什么会发生?如何被完成及为什么会有分工等,斯密强调了互惠贸易的普遍性,但这些并不表明,对于一个美好的来说,对于挽救经济来说,他并没有满足于建立在某种单一的动机之上。
他曾指责伊壁鸠鲁试图把美德视为精明,并斥责某些“哲学家们"试图把所有事情都简化为某种单一的美德.通过上述分析,阿马蒂亚·森认为,在现代经济学的中,人们对亚当·斯密人类行为动机与市场复杂性的曲解,以及对他道德情操与行为分析的忽视,恰好与在现代经济学中所出现的经济学与学之间的分离相吻合.“实际上,道德哲学家和先驱们并没有提倡一种精神式的生活,是现代把亚当·斯密人类行为的看法狭隘化了,从而铸就了当代经济理论上的一个主要缺陷,经济学的贫困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学与学的分离而造成的。
"ﻭ3.经济和道德哲学。
阿马蒂亚·森在依据人们对福利经济学与预测经济学不同关注程度上的分析,指出经济与道德哲学相通的方面和不同的方面。
在古典经济学中,本来并不存在福利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研究的严格界限,后来,随着对在经济学中所使用的学的怀疑不断增加,福利经济学变得越来越不明朗了。
现代福利经济学的标准定理是建立在一个结合体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追求自利的行为假设;二是一些以效用为基础的成就准则。
传统福利经济学准则曾经是简单效用主义者的准则,即成功与否的依据是效用总和,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西都不具有内在价值.由于离开了分析,这些理论显得非常肤浅和狭隘。
在19世纪30年代,以罗宾斯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激烈批评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认为这是“规范的”或“的"考虑,是没有意义的,从此,福利经济学走上了更为狭窄的道路.随着反主义的,福利经济学拒绝了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剩下的准则,只有帕累托最优了。
经济学经典著作推荐
经济学经典著作推荐李勋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物理学之父牛顿在经济学世界中,我们的无知甚于有知。
面对纷繁复杂的离散随机动态世界我们只有投以最童真质朴的目光然后借助极有限且粗陋的工具去发现未知、开拓有知:我们用连续密布的无差异曲线缝制“萨衣”来蔽体驱寒我们用Arrow不可能性定理和马尔可夫链来捕杀那些游荡在布雷顿森林中的猛兽我们敲着“庇鼓”打着“巴锣”将“纳狮”赶进流动性陷阱我们用“标准叉”在现金流中刺到了淡水鱼做晚餐我们又用一阶线性差分方程撒下蛛网捕到了弗里德“鳗”和克鲁格“鳗”......——摘自经济学部落经济学,从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以后,就变成了一门受人重视的科学。
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预示着经济学的起飞和崛起。
1969年诺贝尔奖增设经济学奖的举动更确定了经济学重要的学科地位。
经济学经过百余年的奋斗,被誉为“社会科学之王”和“皇冠明珠”。
百年来,经济学领域的名家名著犹如暗夜里的熠熠星光,引领我们一点点地破译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未知的规律。
在这里,我们推荐一些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给大家,也许它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了解这些,的确能够让我们获益良多。
《国富论》亚当·斯密斯密生于1723年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的年代,曾在格拉斯哥大学作过道德哲学教授,以一部《国富论》成为经济学之父,创立了以自由放任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派。
贯穿于《国富论》的三个重大原理是牛顿式宇宙的运行良好的机制,天赋自由和政府不足以及依靠实际上的观察。
《国富论》是斯密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演绎法与归纳法的一种混合。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揭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的因素,进而系统的论证经济自由的思想。
《国富论》所构造出的经济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有:阶级、分工、劳动价值论、有效需求、国内和对外贸易。
《国富论》中,自由放任原理成为一个思想体系的基石,并且扎根于一种宽容开通的哲学思想之中,这种哲学思想也构成了《国富论》的一个基本部分。
法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述评_曹飞
财贸研究 2009.3法经济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述评曹 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摘 要: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位已经确立,但是法经济学要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对效率与公平进行价值整合,定量分析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改进;其次,法经济学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实务应用研究与本土化研究,而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文献介绍;最后,要重视对法经济学的学科整合研究,否则从经济学的进路研究法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制度经济学或者是单一的成本收益的工具分析,从法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溶入经济学理论,则完全陷入法哲学的分析进路。
关键词:效率与公平的价值整合;应用与本土化研究;法学与经济学的整合中图分类号:D F0-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3-0134-08一般认为,法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科斯前和科斯后,或者分为新法经济学和老法经济学。
在第一次法经济学的浪潮中,无论是法学内部的法学现实主义还是经济学内部的老制度经济学都促成了法经济学的产生;而对于第二次法经济学的发展时间的划分来说,按照M a c k a a y(1999)的时间分析为主线,分为发轫期、提出期、接受期、成熟和巩固期。
进入90年代以后,法经济学的发展依次出现三条主线: E l l i c k s o n(1991,1998)、B a s u(1998)、P o s n e r(1998,2000)的法律与社会规范的研究对“法律中心主义”提出挑战,拜尔等(1994)对法律的博弈分析为法经济学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以S u n s t e i n为代表的行为法经济学则对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的法经济学“理性假设”提出质疑(J o l l s,e t a l,1998)。
其他学者所认为的热点问题与方向①无疑是十分正确与中肯的,但本文主要对法经济学中的部分热点问题“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整合、定量研究方法的改进、法学与经济学的学科整合”进行探讨。
【百阅之一】法律稻草人 张建伟
本书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的随笔集。
张建伟,清华大学教授。
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
法先贤,求立言,望尘莫及矣。
著有《从消极到积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认识相对主义与诉讼的竞技化》、《窦娥的“二度遇害”》、《阿Q之死的标本意义》、《法学之殇》等论文,以及《司法竞技主义——英美诉讼传统与中国庭审方式》、《刑事司法体制原理》等学术专著和《刑事诉讼法通义》、《证据法要义》等教材。
学术随笔、杂文曾结集《法律皇帝的新衣》。
在一个不尊重法律的社会,法律只能吓鸟,不正像个稻草人?在法律只是稻草人的社会,没有人相信,法律的正当程序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好办法。
人们遇到麻烦即使求助于司法,也对司法心存疑虑,他们将希望寄托于明君、贤相和清官身上,但又不太相信自己真有遇上他们的好运气。
这是一本随笔小书,它关注的不是写在纸上的法律真理,而是法律在真实生活中的状态,它嘻笑谐谑的笔头嘲弄的并非法治的理想,而是这样的理想落在现实沙洲上的窘困与无奈。
莎翁云:“吾人不可将法律制成吓鸦之物,竖起它来只为恐吓攘食之鸟。
”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若法律无权威,司法无公信,正当程序不被信仰,一如稻草狗守门,自由便为群盗随来随攫走矣。
虽冥顽之人,此际亦必请七武士守村御盗。
独吾人不知三复斯言,维护法律权威?制法者不问法律之是否必行,司法者将法律任意违反,万众袖手,各思法律所以绳人,只我例外,便是家国不祥之相。
本文集以此为主题,千言万语,然自知杯水车薪。
文集中另有若干杂俎之文,或议或论,讽喻焉,抒情焉,至于拙巧媸妍,各位看官但将法眼移来,洞若观火,一望便知。
——张建伟【摘要】1.不尊重法律的社会,法律只能吓鸟,不正像个稻草人?2.法律是蜘蛛网,大苍蝇触犯没事,小苍蝇却给逮着。
3.对待坏人说的话,不应用偏见的树叶遮挡了是非判断,应当耐心、细心地倾听和分析,不应让沸腾的蠢血搅乱了理性,这是司法者的客观义务。
经济学方法论之争
经济学方法论争论——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之争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该说其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
有关经济学方法论流变与纷争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在斯密之前经济学界还没有明显的方法论之争,当时的主流观点还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归纳分析。
斯密以后,他著作中所隐含的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为不同类型的学者所继承和发扬。
马尔萨斯继承了斯密的归纳分析法,而李嘉图则发展了斯密的演绎分析方法。
李嘉图充分发展了他的抽象能力,用严格的逻辑把经济整体简化为几个变量,并在不言自明的假设上用逻辑的方法推理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论述了总的规律。
由于麦克库罗奇(1825)、詹姆斯·穆勒(1821)等重要人物对李嘉图的追随和极力宣传,导致其学说和研究方法在当时影响甚大,甚至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李嘉图学派。
自演绎分析诞生和壮大之时,就不时有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界演绎偏盛的倾向提出批判和反思,古典时期的一个重要代表就是西斯蒙第(1819)。
西斯蒙第反对经济学中像李嘉图、萨伊和麦克库洛赫那样使用抽象法和演绎法,强调不应建立在一系列的数理式定理上,而是必须以研究人和人类为主,了解人性,鉴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生活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奥地利学派则是演绎主义方法论的典型代表,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还就经济学应当采取演绎分析法还是归纳分析法,与以施穆勒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展开了一场论战。
这场争论使得“方法论之争”成为经济学辞书中的一个固定词条,因而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空前的影响。
尽管在这场著名的经济学方法论争论中并没有得出明确的胜负,但是,随着这次争辩中的书信被冠以《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主义的错误》为名出版,抽象分析以及建立纯理论的观点得到的广泛宣扬。
随着功利主义和边际效用的兴起,经济学就急速转入抽象演绎化的研究轨道。
自马歇尔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之后,其追随者夸大了经济学的抽象化能力,并逐渐形成了目前西方经济学界彻底漠视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主流氛围,抽象演绎分析也成为新古典经济学根本性分析思路。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
浅谈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源的配置、生产、分配、交换等各种经济现象和规律。
经济学方法论是指经济学研究者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它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在经济学方法论中,波普尔证伪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它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尔证伪主义是20世纪逻辑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想,它的核心观点是科学理论不能通过证实来证明自己的真理,而只能通过实证观察和试验来进行证伪。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应该是可被证伪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证观察和试验,才能发现它们的局限性和错误性,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理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于科学思维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科学研究不再只是在验证和证实已有的理论,而更注重于对理论的质疑和挑战。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波普尔证伪主义强调了理论的开放性和发展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封闭的和固化的,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和调整。
而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出了一种更加开放和发展的研究思路,它认为经济学理论应该是可被证伪的,只有不断地通过实证观察和试验,才能发现理论的局限性和错误性,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理论。
波普尔证伪主义强调了理论的经验性和实用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基于假设和推理构建的,缺乏充分的实证观察和试验支撑。
而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出了一种更加重视经验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经济学理论必须要有充分的实验和实证观察支撑,才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这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波普尔证伪主义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一些经济学研究者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过分强调了实证观察和试验,忽视了理论的逻辑和推理依据。
他们认为,理论的建立和验证不应该只通过实证观察和试验,还应该注重其内在的逻辑和推理合理性。
一些经济学研究者也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过分强调了理论的局限性和错误性,忽视了其对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深刻揭示和解释。
2013经济学说史总复习
2013《经济学说史》总复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共20分)1.经济学说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政治经济学”一词的著作是BA.《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B.《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C.《政治经济学概论》D.《政治经济学新原理》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思想是CA.政府干预经济B.对内实行保护贸易,对外实行自由放任C.由市场自发起调节作用的经济自由主义D.由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国家干预主义3.西方学者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的是AA.色诺芬B.柏拉图C.孟克列饮D.斯密4.在经济思想史上首次提出“经济”一词、并著有《经济论》一书的思想家是BA.亚里斯多德B.色诺芬C.亚当·斯密D.大卫·李嘉图5.柏拉图与经济学有关的著作是DA.政治论B.经济论C.伦理学D.理想国6.《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BA.色诺芬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苏格拉底7.古希腊思想家中哪一位区分了“经济”和“货殖”的不同。
B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色诺芬D.苏格拉底8.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是(a)A.托马斯·阿奎纳B.奥略里·奥古斯丁C.克尤斯·加图D.亚里斯多德9.集中反映阿奎那经济思想的代表作是CA.《经济论》B.《农业论》C.《神学大全》D.《萨利克法典》10.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哪些重要经济思想CA.家庭管理B.货殖C.公平价格D.利息11.阿奎纳所提到的“公平价格”的含义是指AA.与劳动耗费量相符合的价格B.由价格管理机构规定的价格C.自由议定并注重成本及出售者利益的价格D.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价格12.最初提出“重商主义”一词的学者是CA.亚里斯多德B.威廉·配第C.亚当·斯密D.弗朗斯瓦·魁奈13.布阿吉尔贝尔在货币问题上的主张是AA.保留商品交换,废除货币B.保留商品交换,保留货币C.废除商品交换,废除货币D.没有任何主张14.“重商主义”的名称是谁提出来的BA.休谟B.亚当·斯密C.李嘉图D.洛克15.法国早期重商主义代表是CA.托马斯·孟B. 托马斯·阿奎那C.安·德·孟克列钦D.孟德维尔16.柯尔培尔属于A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B.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D.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17.托马斯·孟是哪国的重商主义者CA.法国B.荷兰C.英国D.意大利18.《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罪恶与公共利益》是谁写的?BA.大卫·休谟B.伯·孟德维尔C.亚当·斯密D.让·博丹19.重农学派主张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AA.理想化的资本主义B.大自然的秩序C.上帝安排的社会秩序D.现实的资本主义20.重农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AA.尝试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动过程B.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论述C.关于剩余价值的阐述D.关于国家职能的论述21.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最先按经济标志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是BA.坎梯隆B.魁奈C.杜尔哥D.李嘉图22.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CA.沃邦元帅B.坎梯隆C.弗朗斯瓦·魁奈D.布阿吉尔贝尔23.马克思所说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是BA.亚当·斯密B.威廉·配第C.大卫·李嘉图D.西斯蒙第24.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最初创始人和奠基者是BA.托马斯·曼B.威廉·配第C.亚当·斯密D.布阿吉尔贝尔25.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A.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B.坎梯隆C.弗朗斯瓦·魁奈D.杜尔哥26.政治经济学之父是DA.亚当·斯密B.约翰·洛克C.休谟D.威廉·配第27.“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这句话是谁说的?AA.威廉·配弟B.约翰·洛克C.詹姆斯·斯图亚特D.亚当·斯密28.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主要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BA.政治学B.经济学C.数学D.历史学29.政治经济学正式成为系统的独立学科的标志是CA.15世纪末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学说的形成B.1615年《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的出版C.17世纪配第《政治算术》一书的出版D.18世纪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出版30.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CA.上帝之手B.社会规律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D.无法被人看见的手31.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正确论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者是CA.威廉·配第B.弗朗斯瓦·魁奈C.亚当·斯密D.大卫·李嘉图32.古典经济学的最高理论成就是A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C.托·罗·马尔萨斯的《人口论》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33.亚当·斯密长期任教于CA.剑桥大学B.牛津大学C.格拉斯哥大学D.伦敦经济学院34.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A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B.相对优势理论C.绝对优势理论D.公平贸易理论3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劳动价值论,并以之为基础阐述其经济理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DA.威廉·配弟B.约翰·洛克C.詹姆斯·斯图亚特D.亚当·斯密36.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C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B.相对优势理论C.绝对优势理论D.公平贸易理论在37.古典政治经济学或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谁最早提出来的?D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 威廉·配第D.卡尔·马克思38.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包括DA.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Ⅰ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ⅡD.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39.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B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B.相对优势理论C.绝对优势理论D.公平贸易理论40.李嘉图认为最合适的课税对象是CA.工资B.利润C.地租D.利息41.李嘉图认为,在长期中利润率将AA.趋于下降B.趋于上升C.趋于平稳D.无明确变化趋势42.李嘉图的代表作是CA.《黄金价格》B.《论谷物低价格对资本利润的影响》C.《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D.《论对农业的保护》43.西方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是AA.托·罗·马尔萨斯B.萨伊C.李斯特D.维克塞尔4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最初是为了反对CA.马克思B.李嘉图C.葛德文D.西斯蒙第45.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当是研究财富的BA.生产、交换和分配B.生产、分配和消费C.生产和分配D.生产和交换46.生产是创造效用的命题是谁提出来的?BA.马克思B.萨伊C.李斯特D.布阿吉尔贝尔47.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指的是:A.生产创造效用B.收入分配理论C.财富生产问题D.效用价值论48.西尼尔的“纯经济学”就是A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规范经济学D.实证经济学49.提出“最后一小时”理论的人是BA.亚当·斯密B.西尼尔C.萨伊D.巴师夏50.纳·威·西尼尔认为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在于DA.劳动.资本.土地B.劳动.资本.技术C.劳动.节欲.资本D.劳动.节欲.自然力5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约·穆勒的著作中BA.成为理论经济学B.完成了第一次大综合C.完成了第一次大综合D.提出了四分法52.约·斯·穆勒的价值理论是DA.供求论B.劳动论C.生产费用论D.当时各种理论的综合53.约·斯·穆勒是一个D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经济学家B.社会主义思想家C.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D.同情社会主义的思想家54.约·穆勒的哪一本书在19世纪70年代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并且作为大学最主要的教材A.《逻辑学体系》B.《功利主义》CC.《政治经济学原理》D.《代议政治论》55.约·斯·穆勒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CA.绝对优势论B.比较优势论C.国际需求方程式D.国际分工论56.政治经济学“四分法”(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创始人是BA.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B.詹姆斯·穆勒C.约翰·穆勒D.马歇尔57.约翰·穆勒研究了国际价值的决定问题,提出了AA.国际需求方程式B.绝对优势原理C.供给方程式D.比较优势原理58.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他第一个论证了DA.劳动价值论B.最后一小时论C.资本主义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D.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59.经济思想史上消费不足危机论的首倡人是BA.马尔萨斯B.西斯蒙第C.李嘉图D.萨伊60.西斯蒙第代表的是CA.工业资产阶级B.封建地主阶级C.小生产阶级D.无产阶级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制度主义时代
请点击此处返回“新制度主义时代”首页制度主义时代——我心目中的经济学(附推荐书目)Tue Aug 20 21:13:02 1996我这些年断断续续、随心所欲的学习,今天竟然可以连成一幅有机的图景,是始料不及的。
让我用粗的笔作画,描绘我心目中的经济学知识的逻辑关系。
它的两块基石是“价格理论”以及“产权和制度理论”,价格理论在宏观政策上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货币理论,此外再约略介绍我对方法论的一点认识。
行文中我将带出最重要的学者的姓名。
一、价格理论价格理论就是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大家可以钻得很牛角,摆弄一串串的偏微分方程,也可以仅仅掌握供求、弹性和边际这几个定性的概念。
以我的《价格的三个作用》中总结的价格的三个作用为工具,就可以分析价格管制的后果了,这些价格管冰岛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格特森1992年和1993年先后在香港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向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张五常教授和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诺斯教授取经,写成这部新制度经济学的概论Coase, Ronald H., Great Britain,制的形式虽然林林总总,光怪陆离,但结果却一成不变地是事与愿违的。
这些形式包括:最低工资法、反垄断法、反暴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黄赌毒非法化、执业资格管制、强制佩带安全带条例、对农场主的补贴政策、免费义务教育、外汇兑换管制、短缺物资凭证制度、强制性养老保险制度等等。
外人难以置信的是,分析这些外表千奇百怪的政策,需且只需“价格的作用”这道板斧就足够了。
二、产权和制度理论产权理论的重要核心是科斯定律。
这个定律在我帖出的《公共物品和外在性》一文中已经作了浅显的介绍。
科斯定理的第一种表达是:当交易费用很低时,只要产权被明晰地界定了,那么无论产权被界定给谁都无所谓,各方都会达至同一个最有效率的决策。
这种表达的意义在于,不仅指出了产权的明晰对效率提高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指出,象污染这样的外部负效应,可以通过界定“污染的权利”而由市场自动达成最有效的、两全其美的买卖,而不需要政府的任何介入。
理性选择理论与法经济学的发展 魏建 中国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
入经济学领域的马克思更对法与经济的 关系有深刻 的
理解, 他指出法律关 系不 过是 社会经 济关 系的 反映,
法律所集中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这正是科学 认
识法律制度的首要前提。 美国制度学派的研究形成了法经济 学的第一 次浪
潮 ½ 。凡勃伦在 激 烈地 批 评边 际 主 义经 济 学的 基 础 上, 强 调 制 度 对 行 为 决 策 的 影 响 和 社 会 的 利 益 冲 突 ¾。康芒斯的 5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6 和 5 制度 经 济学6 对后来法经济学研究具有重 大影响。康芒 斯认 为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决定一般经济秩序的合
之后, 卡拉布雷塞、阿尔钦的工作 展现了在传 统 法学领域 )) ) 侵权法、 产权 法进 行经 济分 析的 成果。 由此吸引大批经济学家 ( 如德姆塞茨) 和法学家 ( 如 波斯纳) 进入法经济学领域, 尤其是芝 加哥大学法 学 院的学者致力于法律的经济分析, 成 绩卓著, 声誉 鹊 起, 形成了法经济学中的芝加哥学派。70 年代之后 法 经济学迅速 发展, 成 为美 国法 学院的 主流 研究 领域, 同时法经济学也开始国际化。
º Rowley, Charles K . , Public Choice and the Economics Analysis of Law. In Nicholas Mercuro ( ed. ) , Law and Economics, Boston: K luwer A cademic Publishers, 1989, pp. 123 ) 173.
X 本文是在我的博士论文 / 当代 西方法经济学分 析范 式研究0 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此 特别感谢我 的 两位导师何炼成教授、黄少安教授 的精心指 导。当 然文责自负。
自考 00318公共政策小抄 知识点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理论和经济政策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大学生关注的网站
张维迎:经济学家须具真正独立之精神作者:盛鹏辉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殊荣。
尤其是有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为我颁奖,我感到非常地荣幸。
下面我讲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学中的利益与理念。
经济学一般被认为是研究利益的,经济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利益支配的,理性人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所以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实现任何潜在的帕勒特自由(音),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在经济学中学到的东西。
但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如此一来我们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家?有就是说有没有经济学家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行为都是一样的,那我们要经济学家干什么?如果我们经济学家不能够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好,那么我们使用社会资源所做的这些事情可能就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学的假设,事实上也没有办法解释我们人类为什么犯那么多的错误,包括为什么在那么长的时间内,世界上有1/3的人选择了一种经济制度,这个经济制度就叫计划经济,它给这些人带来了多重的灾难。
我们甚至没有办法解释我们经济学内部的一些基本内容。
我知道今天有一位非常令人敬重的诺贝尔奖得主萨金特教授坐在这里,他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但我也有一个困惑,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任何政策是不能起作用的。
假如这样想的话,每一个政府官员也应该有理性的预期,如果他们预期到政策不会起作用的话,他们为什么还要制定政策?所以这也是我长期的一个困惑。
我们也知道,和凯恩斯站在完全不同立场上的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米塞斯他讲过这样的话,他说“人所做的一切是支配其头脑的理论、学说、信条和心态之结果,在人类历史上除开心智之外没有一物是真实的或实质的”,一般认为社会学说的冲突是因为利益的冲突,如果这种理论成立的话,人类的合作就没有希望了。
米塞斯还说“没有思想的行动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不可想象的,人的行动受各种意识形态的指导,因而社会和社会事物之任何具体秩序皆某种意识形态的结果,任何现存的社会事物都是现存的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在某一社会里会出现新的意识形态并可能取代旧的意识形态,因而改变社会制度,但是社会总归是持续和逻辑上事先存在之意识形态之产物,行动总是受观念的引领,它将预先考虑好的事务付诸实施”。
经济学的良知_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_森对经济学的贡献
18经济论坛1999.11933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为一个初生的婴儿取名为阿马蒂亚(Amart y a ),意为“不凡”。
诗人对孩子的父母说:“这是一个杰出的名字,而我也能预见到这个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如今,他的预言实现了。
65年后,这个昔日的孩子因为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而被授予了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第一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他就是阿马蒂亚・森(Amart y a Sen )。
森生于印度的孟加拉湾,在印度完成他的学士学位后便赴英伦求学。
1959年获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其后便辗转于印度和欧美各大学任教,先后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并于今年的1月重返剑桥的三一学院,担任该院院长。
森的家族与泰戈尔有着特殊的关系。
森的外祖母便是泰戈尔的私人秘书。
森承认,泰戈尔诗歌中对人性和良知的赞颂对他影响至深,而他又把这种影响活化到了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所说,森的研究体现出“经济学中的良知”。
他学术研究中最独特之处和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将经济学与道德规范重新结合在一起,将经济学重新引回了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福利经济和发展经济学的面貌。
这就是西方传媒将森称为“经济学家与哲学家的结合”,“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统一”的原因所在了。
在经济学的幼年,经济学家们普遍重视对价值观念的研究,如亚当・斯密等,但到了近代,价值和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冷淡。
即便是许多专门研究福利问题的福利经济学,如卡尔多、希克斯、罗宾斯等也受了影响。
他们认为,经济学只应研究资源配置或效率最大化问题,而应把价值判断甚至是公平分配剔除出经济学的考察范围,这就是所谓价值免谈的观点。
森极力抨击这种论调,他认为这种价值免谈的原则对可以运用的信息施加了种种限制,使得非经济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很大的事件如压迫、剥削等被排除在社会福利函数之外,这样便使经济学的信息基础极为薄弱,也使得对社会福利的判断往往极不全面甚至谬误百出。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引言如果说英国古典经验主义哲学是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和方法论基础,那么,19世纪中叶以后的科学哲学则直接决定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构成和研究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证实,证伪主义强调证伪。
于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中存在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并列和分歧。
一、科学哲学的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之分逻辑实证主义的目标是通过对科学的逻辑分析找到人类知识坚实的基础以及科学可靠无误的根据。
逻辑实证主义推崇证实法,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归纳法;然而,归纳法只能给予某种程度的证实,因此,不能完全的证实往往是不可靠的,这种证实就是“弱证实”。
波普尔认为,以归纳法为基础的证实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证实与证伪之间存在着基本的不对称,可以用逻辑来证明这一点。
波普尔把理论能否被经验证伪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放弃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认为一个理论被确认是暂时的,而被证伪是必然的,科学理论正是通过被不断证伪而发展的。
从可证伪性概念出发,波普尔对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进行了批判。
然而,波普尔证伪主义在方法论上十分粗糙和极端,只强调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和突破性,而否认科学研究的历史性和继承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由于坚持极端的证伪标准而遭到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批判。
为补救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波普尔的学生拉卡托斯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试图在证实和证伪之间建立联系,既强调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又强调科学研究的传承性。
他认为,事实最终需要经验上的证实,而不是证伪。
西方科学哲学由逻辑实证主义发展到精致证伪主义这一过程,充分显示出逻辑实证主义所偏重的证实法和证伪主义所偏重的证伪法都不可能是完整的。
将证实法与证伪法综合起来运用,是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向。
二、经济学发展史上证实法与证伪法之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关于证实法和证伪法的争论,这场争论是科学哲学史上证实法与证伪法争论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延伸。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辅导:假定条件的多样化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辅导: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市场神话”与“国家神话”,各种理想国与乌托邦,来自经济学内部和外部(其他学科)大量形形色色的或极端或模糊难懂的理念、概念等,对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与支流都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
为了重建和发展他们自己的理论以反对和解释来自对方的理论,经济学家们不得不或放宽假设,或修改前提,或一反传统逆向假定,以构建和拓宽其研究领域(注:在这方面,张建伟博士做了深入的研究,参见张建伟《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中国经济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
例如,“经济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了主流位置。
可是,在20世纪百年中,“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也被不断地修改和拓展,甚至批评和攻击。
例如:西蒙认为经济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理性”的,行为者无法在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做出最终选择。
贝克尔拓展了“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个人效用函数中具有利他主义的因素,这才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性。
鲍莫尔主张用“销售收益来代替利润的目标函数”,因为实证经验表明经理层的薪金与销售收益的关系大于它与利润的相关程度。
莱本斯坦1966年至1981年发表的4篇论文中一反“利润极大化、效用极大化、成本极小化”的经济人传统假定,认为上述假定在完全竞争下是适用的,而在垄断型企业里利益化原则是个“例外”。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公务员考试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梦想助力!★成功/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方法不对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在这里,我们将提供:6大优势课程+线上线下集训教学+协议签约!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将给你一次成“公”上岸的机会↓【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人的本性是“惰性”,受到庇护的垄断者和兼并者的经济行为已经丧失了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化的能力,从而导致了“X非效率”。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张建伟
【期刊名称】《现代法学》
【年(卷),期】2002(024)002
【摘要】认识论是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追求客观真实是刑事诉讼的主要目标之一.认识活动是判决的基础,构成了诉讼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在审判阶段进行的证明活动的就是通过举证、辩论达到说服裁判者使之形成特定认识的活动.证据法的另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法律价值及其平衡、选择理论.本文批驳了贬低诉讼中认识活动的意义和将认识论摈除于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观点,对于证据规则的工具价值进行了正面阐述,并对于马克斯·韦伯的"形式理性"的概念进行了诠解,同时提出了证据法价值的多元论观点,指出对于存在冲突的法律价值应依特定的标准进行权衡和选择.
【总页数】15页(P34-48)
【作者】张建伟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713
【相关文献】
1.论证据法学理论基础述论 [J], 邱亿成
2.反思与重构: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研究 [J], 万毅;林喜芬
3.证据法学理论基础论纲 [J], 陈学权
4.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J], 倪娜;李利青
5.证据法学理论基础探究 [J], 闵春雷;杨波;孙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阅读借鉴。
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
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判断错误,对自己的.坏情绪很敏感。
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
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观,或至少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也正因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时会很强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奋不顾身地涌入市场。
尤其是当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投资人更是害怕“踏空”。
对于人们为什么不能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一般的解释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屈从,人们害怕被看成是另类或是傻瓜,他们的判断受到了动摇。
但社会心理学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过实验表明,人们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而是“传统理性”告诉他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
所谓顺势而为。
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依赖感。
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信赖专家成为一种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股票或走势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走没错。
还有一点也颇值得关注,就是投资者经常对价位高估习以为常,只有等到股价跌了个50%甚至100%,才恍然大悟。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在股市中,暴涨和暴跌适合喜欢刺激的投资者与大牛市的热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9 期
张建伟
胡乐明 : 经济学的
证实
理性主义传统
过。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史上 , 他们三人的方法论主张一般被称为 尔恩斯传统 。
西尼尔
穆勒
凯
约翰 内维尔 凯恩斯的著作曾被公认为终止了历时已久、令人厌烦的方法论之争 , 经 济学研究仿佛由此进入了成熟时期。但是 , 进入 20 世纪之后, 来自制度主义的挑战浪潮便 不断上涨 , 以致莱昂内尔 罗宾斯认为有必要用现代语言重申西尼尔 传统。在 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穆勒 凯尔恩斯 ( 1932) 一书中, 罗宾斯认为, 科学法则的一个基本
或归并的过程, 而绝对不会改变 真的经验命题 本身, 更不会有任何深层结构和理论框架 的变化。这样, 科学似乎就是一项纯粹客观的累积性事业 , 是由 理性机器 生产出来的产 品, 而与人们的精神活动和价值观念没有多大关系。显然 , 这是追求确定性的理性主义传统 的延续。 受上述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 在亚当 斯密以后, 在整个 19 世纪至 20 世纪 30 年代 , 西 方主流经济学家大都鼓吹并奉行证实主义方法论。在李嘉图看来 , 经济学的大多数结论是 象重力原理一样确凿无疑 的, 经济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 , 不是由于它的研究方法 , 而是 由于它的结论的真确性 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客观必然规律。因而 , 他将其理论体系所作的 预测 种植粮食成本的不断增加、人口对食物供给的压力增加、地主收入份额不断增多 ,
收稿日期 : 2005 -06 -10 [ 德 ] 石里克 : 哲学的转变 , 见洪谦 :
逻辑经验主义 , 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版 , 第 8 页。
25
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9 期
张建伟
胡乐明 : 经济学的
证实
理性主义传统
从而投资机会的逐渐消失
描绘成无条件的历史趋势, 将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直接应用于 规律 李嘉
特征就是它们与现实相关联, 是与存在的事物或可能存在的事物相关联, 而不是与纯粹的形 式关系相关联。在这方面 , 经济学命题与所有其他科学的命题完全一致。
二、演绎主义: 真确性的可靠保证
为了得到 不容怀疑 基 的真确性结论, 在亚当 斯密之后,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就养成 。他们努力把经济学的全部陈述安排成一个演 的公理组成 , 由 公理 出发通过逻辑演 由一些所谓 不证自明 了 一种几乎不可更改的演绎推理的偏好 绎系统, 该系统的
27
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9 期
张建伟
胡乐明 : 经济学的
证实
理性主义传统
些
不证自明的公理
出发演绎出其整个体系。西尼尔之后, 这些
不证自明的公理
经形
式化改造 , 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演绎主义的重要支柱。 约翰 穆勒把西尼尔所提出的不证自明的公理进一步公理化 , 确立了经济学演绎主义的 基石 经济人假设。作为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尽管在 逻辑体系 ( 1844) 一书 的大部分篇幅中 , 穆勒将演绎逻辑贬低为智力的绞肉机, 并颂扬归纳逻辑是获得新知识的唯 一途径, 提出了获得可靠知识的归纳五法: 求同、差异、同异并用、共变和剩余, 但他最后 却认为,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所采用的方法应当是演绎法。在他看来, 在作为实验科学的 自然科学中, 演绎逻辑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只有归纳逻辑才是发现新知识的唯一有效方法。 但在经济学中, 情况则完全相反, 归纳法往往失灵 , 只有演绎法才是唯一适用的认识方法。 这是因为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领域 , 其所研究的因果关系互相交织 , 十分复杂 , 而且不可能 进行可控制的实验。因此 , 经济学应在基于内省和观察所形成的 经济人 ) 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 , 构建其 真的经验命题 显然是正确 的假设 ( 如 边际革命 的演绎体系。
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9 期
张建伟
胡乐明 : 经济学的
证实建伟
理性主义传统
胡乐明
摘
要 : 通过对经济学的证实理 性主义 传统的 历史回顾 , 并对经 济学证实 理性主 义传统 所
引发 的演绎主义与归纳主义 、 实证与 规范的 经济学 方法论之 争作了 经济哲 学评论 , 指 出主流 经 济学在发展过 程中不仅一直轻视归纳 推理思 维方式 , 而 且还通 过在经 济学研 究中渗 透演绎主 义 和实证主义方 法从而力图把经济学打 造成纯 粹的实 证科学 , 这 致使经 济学理 论虽然 在逻辑结 构 上日趋精致 , 但距离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真实世界里的经济学却越来越远 。 关键词 : 证实理性主义 ; 演绎主义 ; 归纳主义 中图分类号 : F09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7 - 5833( 2005) 09 - 0025 - 11 (上海 200433) ; 胡乐 明 , 山东 财政学院 经
绎导出经济学的全部陈述。在经济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逻辑演绎方法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 标准方法 , 演绎主义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家的标准思维规则。 1 演绎主义的膨胀 尽管历史归纳法在斯密的 国富论 中是与抽象演绎法并列的研究方法, 但是 , 斯密经 济学体系所蕴涵的自利主义假设无疑是演绎体系的绝好的基础。因此, 到了李嘉图 , 为把经 济学建成象牛顿物理学一样更加 精确 的科学 , 经济学就只剩下了演绎方法。贯穿抽象演 绎法于其整个经济学研究 , 李嘉图对许多概念和范畴如价值、工资、利润和地租都进行了重 新界定和改造, 特别是对价值范畴进行了深入研究, 确立了其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 然后 通过概念范畴来演绎经济学体系, 使得经济学取得了较大的理论上的进步。但是, 由于传统 理性主义的局限 , 李嘉图的抽象分析带有很强的机械决定论的特征。其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 过程是简单的, 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是跳跃性的。也就是 , 李嘉图的抽象不是从感性的 具体上升到抽象 , 再由抽象过渡到思维中的具体 , 而是从纯粹假定的思维原则出发来演绎客 观存在的具体, 将高度抽象的理性模型直接运用于复杂的现实世界。这样, 在亚当 斯密著 作中曾居突出地位的关于历史、制度和事实的论述在李嘉图那里已不再重要, 他不仅抽象掉 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联系的外部或偶然的因素, 而且也抽象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 联系的本质的具体内容, 从而将抽象性和历史性对立起来 , 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一切经 济形态的一般规律, 把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和经济关系看作永恒的范畴和一般关系。所以 , 马克思指出 , 李嘉图的抽象演绎 是形式的 , 本身是虚假的 李嘉图的恶习 。但这种 ; 熊彼特则将李嘉图的 恶习 强 制 抽象法和 非历史 方法称为 为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的通病。 在李嘉图之后就成
连内维尔 凯恩斯也承认 , 李嘉图采用的语气显得对已获结论绝 对和普遍有 效性的过 份自信 , 但他 的说明离 实 际生活事实太遥远了 。 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 , 华夏出版社 2001 年版 , 第 153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6 卷 ( ) , 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 , 第 91 页。 转引自马克 布劳格 经济学方法论 , 商务印书馆 1992 年版 , 第 83 页。
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世界。李嘉图竭力否定事实能为他们自己辩解, 他认为任何对 的偏离都是暂时的例外 。 李嘉图之后 , 詹姆士 穆勒试图以 生矛盾时 , 詹姆士 穆勒 逻辑一贯性 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矛盾 , 保护
图的劳动价值论。关于詹姆士 穆勒的辩解, 马克思形象地指出 , 当一般规律与具体关系发 不是用寻找中介环节的办法来解决, 而是想用把具体的东西直接 列入抽象的东西 , 使具体的东西直接适应抽象的东西的办法来解决。而且是想靠捏造用语 , 靠改变事物的正确名称来达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 詹姆士 穆勒不是根据 矛盾的现象 发展李嘉图的理论, 而是从形式逻辑上将 反常 硬塞入李嘉图的理论体系, 以 证实 李 嘉图体系的结论 , 并将其奉为绝对永恒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的理论形式。事实上 , 詹 姆士 穆勒式的辩护方式在当代主流经济学家那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 , 用语的争论 依然流 行。因此 , 马克思的上述批评对许多当代经济学家也是适用的。 经过 10 余年围绕李嘉图体系的争论, 约翰 穆勒在西尼尔对经济学方法论有意识地探讨 的基础上 , 较为审慎地讨论了经济学结论的证实问题。在穆勒看来 , 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 之上的政治经济学, 作为一系列演绎分析的集合 , 其结论的真确性需要借助思索和联想才能 认识到。按照穆勒的看法 , 经济学中的一项趋势陈述可以被看作是一张期票, 只有在其它条 件不变这一假定得到详细阐明和考虑时 , 才能兑现; 只有在假定不变的条件得到满足时 , 被 验证的理论或假说才具有真确性。应该说, 穆勒的上述分析较为清楚地指出了经济学命题证 实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但是 , 这也同时为理论设计了一个巧妙的 免疫策略 : 通过模糊 理论的假设前提或者通过对 其他情形不变 的任意解释可以免除经验事实对理论的否证 , 从而使理论趋于永恒的真理性。显然, 证实应是检验一个理论是否有证据加以支持 , 而不仅 仅是了解理论发生作用的限制条件。但是, 在穆勒那里, 我们看到 , 经济学理论结论的正确 性是依靠假定的力量来证明的 , 而那些假定由于依靠人类经验的不言自明的事实为基础 , 也 证明是正确的。因而 , 经济学理论的正确性是不需要 经验 来证实的。 作为约翰 穆勒的嫡传弟子 , 约翰 埃利奥特 凯尔恩斯同穆勒一样坚定地相信李嘉图体 系根本上是正确的, 甚至比穆勒更加顽固地否认 , 可以通过经济理论的推断与事实的比较来 对经济理论进行反驳。在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逻辑方法 ( 1875) 一书中 , 他援引西尼尔 的理论, 试图证明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现实的前提之上, 因而不能被视为假说的科学。他认 为, 经济学理论 只有在证明所假定的原则和条件并不存在, 或者证明该定理所断言的趋势 并不是根据这个假定推断出来的必然结果的情况下 , 才会被驳倒 , 也就是说 , 只有假设 的非现实性或逻辑的不一致性才能驳倒理论 , 而预测与事实的不一致决不应作为放弃一个经 济理论的理由。由于假设前提的现实性 , 因而经济学理论在一般意义上是不可被驳倒的。 总之 , 西尼尔、穆勒和凯尔恩斯等人都认为 , 经济学的前提假设是基于人类经验的不证 自明的事实, 假设的正确性质决定了经济学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 具体的经验检验 不是检验各种经济学理论正确与错误的手段 , 而只是确定显然是正确的理论的应用范围的方 法。亦即经验检验只是 证实 理论, 至于能否以及如何 证伪 理论, 他们几乎没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