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开工量别陷入数字迷宫
局长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局长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在元旦刚刚来临和市三次党代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召开房地产市场建设工作座谈会议。
主要目的是: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研究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房地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促进我市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估价XX房地产业在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从探索起步到形成一个独立产业,再到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XX年我市房地产业步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为解决百姓安居乐业,改善城市建设面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住房新体制基本建立.我市有效启动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水平普遍显著提高,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住房资产已成为居民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稳定。
房地产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多层次的住房市场体系初具规模,住房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支柱产业地位逐步形成.当前,我市住宅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住宅建设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年连续增长率15%以上,直接和间接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左右.近十年来,我市房地产业的销售收入、开工面积、上缴税费始终保持着上升的势头,成为了支撑XX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幅射面广,在住宅产业的拉动下,有效地带动了建材业、劳务业、运输业、制造业、采矿业等65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有关测算,房地产投资每增加1块钱,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投资增加0。
8元;房地产的销售每增加1块钱,可以带动其他消费1.34元;每投资1元钱于房地产上,可以带动GDP增长2。
18元,这就给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拉动力。
—-居住环境发生根本变化.XX住宅从“火柴盒”变为各式风格的建筑形态,从住宅多层建筑变为高层建筑,从小打小闹的单幢楼变为规模化的开发小区,凸现了住宅建设的文化品味和人居环境。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给定材料1、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到9.8%。
(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6%),是世界经济同期增长速度的四倍,经济规模在30年内翻了四番.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1.33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吸引国和重要资本输入国。
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44倍。
外汇储备1978年仅有1。
76亿美元,目前已经突破了3万亿美元。
1998年~2008年,中国大学入学率平均每年增长20%,是同期中国GDP增长率的两倍。
中国大学在校生数量世界第一,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创造了480多公里的最快世界速度,中国的大飞机项目正在加速研制中,中国的“天河一号”计算机也是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称成功深入5188米海底,制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历史。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
我国“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是要贯彻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把发展和所得到的成果用在民生上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表示,7%只是一个预期性目标,指导性目标,如果到各地在实际执行中缺乏严肃性和执行力,国家“十二五”降速提质增效的目标就会落空。
因此,需要在政绩考核等方面提出硬约束,如要求一些地方淡化GDP考核,进一步严格节能减排,保障房建设等指标考核,来约束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行为.日本大阪大学一名经济学教授说,那些提出让中国应当放缓发展节奏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有失偏颇,因为这不是慢下来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能把个别行业的问题视为整体社会发展速度有问题.毕竟在中国各方面建设及国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巨大差距的时候,中国社会保持快速增长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而对于为“失速"而担忧的西方国家来说,“中国速度”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发展动力.“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正是欧洲人梦寐以求的."法国《费加罗报》曾经此为题刊登过一篇社论。
热点透视
热点透视目录热点透视 (1)大宗商品:2012前景堪忧 (1)2012年黄金光芒可能不再 (2)从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看财富管理的几个趋势 (3)[房地产] 购房者弱市买房谨防五大陷阱 (4)白领最实用的理财经:牢记五大定律六大误区 (6)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回应热点:股市赔钱怎么看 (7)[房产] 高房价之下聪明购房理财五原则 (8)大宗商品:2012前景堪忧瑞银集团董事总经理、原材料全球策略师贺培德2012年前景展望不尽如人意,大宗商品市场或将发生剧变。
唯一可以肯定的,当属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震荡前行。
虽然正值“新年展望季”,但当下的前景展望恐怕不能让任何人高兴。
2012年极可能出现的“双重结果”或令市场和大宗商品发生剧变。
唯一可以肯定的,当属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震荡。
欧债危机继续发酵、艰难的现实以及去杠杆化都极有可能在2012年发生。
中国经济趋于放缓也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拉低大宗商品价格。
而全球需求环境在好转前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而且所谓“好转”仍取决于政府政策的回应。
中国需求不振,影响全球走势2012年中国的经济前景将由其两大增长引擎—出口和房地产所主导。
欧洲占中国出口的17%,而2012年欧洲的GDP料将萎缩0.7%,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增长顶多能持平。
另一方面,随着房价下跌,且小开发商信贷仍然收紧,至关重要的商品房市场开工量可能会下跌逾10%。
两方面的因素会打击整个中国的需求,这种负面影响继而会传导到全球大宗商品系统。
例如,预计中国商品房市场大约消耗了中国钢材总量的29%、全球钢材产量的15%,因此中国商品房市场走弱对于全球意义重大。
随着保障房建设进一步加速,整体上中国房地产和相关大宗商品市场都有所回暖。
预计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政府必将出台刺激政策,流向保障房的资金将会有所增加。
2011年陷入停滞的保障房开工将被再度“激活”,再加上800万套新开工的保障房,将令2012年的整体大宗商品消费量得以维系。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事关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事关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民生举措的落实,事关全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进行解决。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问题;建议按照国家提出的“十二五”期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力争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就业职工住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从业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国家分别下达了年度建设保障性住房580万套、1000万套和700万套的任务,并分配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作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性指标进行考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又将任务目标分配至各市县地方人民政府,并制订确保用地供应、增加政府投入、加大信贷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快速推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
截止目前已开工建设1700多万套,基本建成近500万套,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在建设、分配、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须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一、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重视程度不同、财政状况不同、建设规模不同,在实际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位置偏远。
由于保障性住房是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约占70%),中央按完成工作量进行奖补(约占30%)的方式进行投资建设,在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普遍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要投入70%的资金,同时又要占用土地资源,而土地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撑。
因此,地方政府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把位置优越、配套齐全的地块进行公开出让,以获得较高的财政收入,而把位置偏远的地块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
2012年全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2012年度全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2012年房地产风起云涌,近日,由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评选出的2012年度全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正式出炉。
事件一:国务院派出督察组,定调从严调控楼市事件:201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针对3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察。
此次督察的地区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此次督察的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
评析:国务院派出督察组主要原因是自今年3月份起,全国各地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亟需关注的问题:一是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上涨,导致市场预期发生变化;二是部分城市存在通过放松限购条件、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刺激住房消费的苗头;三是部分城市今年上半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完成率较低,个别城市不到10%;四是部分城市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此次专项督察是在楼市回暖之际的应时之举,以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一是督察现有政策的执行情况,对全国起到警戒作用;二是防止政策执行可能存在弱化问题;三是了解上半年全国房地产的各个方面情况,为下半年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总体看,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调控成效不断显现,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有效抑制。
此次专项督察一方面反映出中央从严调控楼市的决心,另一方面体现中央与地方在楼市调控上的博弈。
督察后中央针对楼市存在的问题已提出明确整改意见,同时强调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变相放松调控,但并未提出出台更强硬的调控政策,足见中央对楼市调控态度重在强调既有政策,尚无改变楼市调控大方向的意图。
事件二:芜湖新政速被叫停,中央调控方向未改事件:2012年2月9日,芜湖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其中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购自住普通商品住房契税100%补助;二是针对特定面积及特定人群购房补贴,学历越高补贴越高;三是购房落户政策变宽松。
系统发力加快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
系统发力加快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社会调查课题组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5期保障房建设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重大民生工程,长期看将深度影响房地产发展模式,同时发挥着刺激消费、带动产业发展等基础功能。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同年12月,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启动,重点聚焦“两类群体”保障工作、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及封闭管理相关事项。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社会调查课题组对全国10个省(市)共24个城市的城市居民展开问卷调查,收集受访者在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领域的主要变化、问题及诉求。
①依托以上数据,本报告对商品房与保障房需求变化趋势及保障房潜在经济后果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当前商品房、保障房需求呈分化特征(一)商品房购买意愿、二次购房需求及租赁需求低迷一是价格感受偏高压制购房意愿,居民“无力买”。
2023年以来商品房销售持续探底,导致商品房价格不断下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销售额同比下跌6.5%;70个大中城市中,52个城市新建住宅售价低于2022年,66个城市二手住宅售价低于2022年。
即便如此,受访者对商品房的价格感受依然偏高。
68.6%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处于偏高状态(见图1),在谈及未来房价预期时,27%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两年房价会继续上涨(见图2)。
受此影响,居民购房意愿未在短期内迅速回升。
仅有16.4%的受访者计划2024年将加大“购房或租房”支出。
二是已购房家庭被深度锁定,“二次购房”需求低迷,居民“不愿换”。
受就业不振、收入增长不佳、房贷压力大等影响,已购房家庭正被房产深度锁定,无能力和意愿再次购房。
调查显示,在已购房样本中,86.4%的受访者表示当前收支基本平衡,仅有3.7%的受访者表示收支能有“富余”;49.6%的受访者期待降低房贷利率缓解还贷压力,占比最高。
保障房建设中遭遇制度障碍论文
保障房建设中遭遇的制度障碍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开工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计划建设3600万套,且主要集中在前二到三年完成,这意味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将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暴露出来的资金、土地、规划、质量等问题,折射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正遭遇诸多制度障碍。
一、资金遭遇的制度障碍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共需资金1.3万亿元,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5000亿元,其余8000亿将从社会募集。
在政府财政投入中,中央财政下达的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为1522亿元,仅占保障性住房资金的11.7%,地方政府的投入占保障性住房资金的27%,是中央财政投入的两倍以上。
中央公共财政支持比重明显偏低,使地方政府资金压力沉重,这种支出结构必然会遭遇到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强大的公共财政支持,住房保障制度将难以有效实施。
对于从社会募集的8000亿元资金,由于保障性住房利润低、回收周期长,加之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潜在政策风险,与市场上金融工具的逐利本性相背离,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信托等诸多融资渠道均持谨慎观望态度而未积极进入。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银行银根收紧加之国家持续的楼市调控,作为保障房建设救命稻草的保障房贷款也被银行列入到调控范围。
社会资金之所以难以进入保障性住房市场,是因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设计,使社会资金难以确定其资金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而保持观望状态。
目前社会资金规模近千万亿,可见,保障性住房差的不是钱,是制度。
二、土地遭遇的制度障碍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需要用地3万公顷左右。
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作为调控手段将土地供应量加大到18万公顷,若我国土地供应量保持在18万公顷规模,按照国务院有关各地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规定,及国土资源部在2011年土地供应规划单独列出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优先安排、应保尽保的具体措施,理论上讲,保障房建设需要的3万公顷土地供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中却遭遇到土地供应的瓶颈。
25864667_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完成路径大解密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完成路径大解密北上广深杭等租赁市场发展靠前的城市,无论是新建租赁住房、存量物业进入租赁住房还是市场化项目纳入租赁住房体系都会有超前的实践落地。
文/克而瑞租售2021年7月2日,国办公开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22号文件,文件的“基础制度”的第二条就是引导多方参与。
同时直接提到了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
2021年8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围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王蒙徽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2021年9月2日,全国住房保障工作座谈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曹金彪指出,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新方式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新目标是确立起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制度;切实把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
2021年10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现场会,会议强调各地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决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这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文件和会议都在表明:“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多主体多元供给是完成这一重点工作的核心所在。
一、各地政府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五种不同的供应方式助力各地政府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的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中提出要求要落实地方责任,城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住房困难问题负主体责任。
到目前为止,北、上、广、深、杭州、成都、西安等地地方政府都已经确定了“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目标。
长沙市雨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十四五”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或工作思路
长沙市雨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十四五”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或工作思路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又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
“十三五”时期,雨花区完善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人才公寓实物保障为辅的保障模式,将保障对象从低收入群体扩大到新市民,切实推进解决本市中等偏下收入“夹心层''群体以及征收过程中涉及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为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部署,根据区人民政府工作安排,结合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雨花区住建局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十四五”工作思路,指导推动全区住房保障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一、保障性住房基本状况(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管理现状自2016年,长沙市不再新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十三五”时期,雨花区只有两个续建公租房项目,“粟塘小区第六期”项目8栋1512套,已于2018年4月交付使用;“万家园”项目4栋1556套,已于2019年底交付使用。
现阶段长沙市本级在雨花区范围内已建成6个公租房小区9303套,分布在洞井鄱阳、万家园、东山凤凰苑、凤凰佳园、雨花亭天凯东苑、同升粟塘,房源占全市总量三分之二以上,分配我区3374套,已分配入住3098户,入住率达92%,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16年我区于南庭城果项目购买了75套普通商品房作为区定向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配租给园区企业,用于解决企业人才阶段性住房困难。
雨花区住保中心目前担任市局下拨我区3374套公租房、区属75套公租房的管理工作以及履行全市建在我区公共租赁住房的属地管理职责。
我中心加强和创新后续管理机制,在各公租房小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并引进外包服务机构提供精细化服务,建立了住保中心、属地街道、社区和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府依赖性较为突出。
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势
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势决定房价变化的,还是供应和需求。
在供给方面,包括商品房的开工与竣工面积,保障房的开工与竣工面积,空房数量和迁居卖房数量,还有土地政策和对房地产开发的金融政策。
在需求方面,包括要城市化的人口,年轻人结婚住房需求,换房需求,拆迁需求,还有投机或投资需求。
在近期内,决定房价走势的是房屋竣工待售面积、市场需求能力和限制投机购房的力度。
在中期内,决定房价走势的是城市化发展态势、土地政策、保障房供应能力、空房数量、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
在远期内,是城市化发展阶段、保障房供应占需求比例、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阶段。
我们先看近期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数据: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0.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增长40.7%;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增长2.7%。
再看新数据: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6.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7%;房屋新开工面积4.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4.1%;房屋竣工面积150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5%。
可以看出潜在房屋供给快速增加,竣工面积也呈加速增长。
综合统计局2010年与2011年数据,估计2011年将形成约33亿平方米的供给量。
在2011年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34亿平方米。
按此进度,2011年大约可销售7亿平方米。
按2011年卖7亿平方米计算,要近5年才可以卖完。
另外,今年新国八条规定,各地要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按每套90平米,有9亿平方米的施工面积。
2011年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约为每平米5300元人民币。
那么33亿平方米,如果按5300元均价,需要17.5万亿元人民币,才能买卖完毕。
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如果不降价,谁有17.5万亿元人民币来买开发商的商品房?根据供大于求的规律,价格会有一定的下降。
解决住房问题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解决住房问题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3年第10期住房问题,牵扯面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看待住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等都是需要破解的方向性问题。
今年以来,房价涨势不减,一线等热点城市涨幅明显。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0%的城市达到14个。
要解决住房问题,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文/特约记者杜宇、陈炜伟、高敬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境下,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
这次集体学习释放哪些住房政策新信息?带着这个问题,通过与部分专家和政府官员连线,对此进行解读。
处理好住房问题中的“四个关系”住房问题,牵扯面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看待住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等都是需要破解的方向性问题。
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作为此次集体学习的讲课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刘洪玉说:“总书记提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就意味着我们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几个重要关系,或者说在处理上述关系时有进一步探索、完善的空间。
”刘洪玉进一步解释说,比如过去我们在推进住房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较重视住房的经济功能,崇尚市场力量的作用,不太重视住房的社会功能,忽视政府保障的作用,使住房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
当然,如果反过来政府大包大揽,忽视市场的作用,也是不可持续的,就会遇到后面的两个关系即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与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刘洪玉说,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市场能做好的,就应该交给市场去做,都留给政府或大部分留给政府是不可能的,政府保障范围太大,不仅大大降低了可能性,而且还会由于政策的反向刺激,导致住房保障陷入福利陷阱。
2024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发展现状在当前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市场发展正逐渐受到重视。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具有合理价格和适宜居住条件的住房。
本文将介绍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发展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市场现状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都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项目,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这些项目通常以购房补贴、租金补贴或低价出售的方式提供住房,并给予相关购房人员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尽管市场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保障性住房的数量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其次,住房质量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一些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第三,保障性住房购买和租赁程序繁杂、审核严格,给中低收入群体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最后,一些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当行为,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慢,数量少。
其次,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着财务管理和用地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创新和效益的提升受到限制。
最后,一些中低收入群体在保障性住房申请和购买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丧失了应有的权益。
3.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财务和用地管理。
第三,鼓励市场竞争,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创新和效益提升。
最后,加强信息公开和政策宣传,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了解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
2024年全县住房保障半年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全县住房保障半年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全县住房保障工作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上级政府的要求,我县于____年开始实施住房保障新政策,旨在提供可负担的住房条件,改善全县居民的居住环境。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下面对全县住房保障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二、取得的成绩1. 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住房供给。
在____年上半年,我们共投资了XX亿元用于住房开发,新建了XX套保障性住房。
这些住房主要集中在城市繁华地段和农村新农村建设区,有效满足了一部分住房需求。
2. 完善了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包括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公租房分配等,有效提高了住房保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3. 引导了社会资本参与住房保障。
通过与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等合作,我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住房保障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已有XX家企业参与到住房保障建设中,共投资XX亿元。
4. 加强了住房保障宣传和培训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我们对住房保障政策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对住房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
同时,组织了一系列培训班,提升了有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1. 住房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虽然我们新增了一定数量的住房供给,但由于全县居民的住房需求依然很大,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更为迫切。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住房供给的力度,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和质量。
2. 政策落地不到位。
尽管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政策执行部门理解不到位,居民享受政策的门槛过高,导致部分低收入群体无法获得住房保障。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3. 社会资本参与热情有限。
尽管我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住房保障项目建设,但实际参与的企业数量还不够多,投资规模也不够大。
主要原因是市场风险较大,回报率不高。
问题楼盘困境的化解与突破_记录
《问题楼盘困境的化解与突破》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背景介绍 (4)1.2 研究意义 (4)二、问题楼盘的定义与特点 (5)三、问题楼盘的成因分析 (6)3.1 开发商原因 (7)3.2 政府因素 (8)3.3 市场因素 (9)3.4 其他因素 (10)四、问题楼盘的化解策略 (11)4.1 政府层面的化解策略 (12)4.1.1 加强监管 (14)4.1.2 提供财政支持 (15)4.1.3 推动项目重启 (16)4.2 开发商层面的化解策略 (18)4.2.1 重新规划项目 (19)4.2.2 加强项目营销 (20)4.2.3 提高项目品质 (22)4.3 市场层面的化解策略 (23)4.3.1 调整市场定位 (24)4.3.2 创新产品类型 (26)4.3.3 优化供需结构 (27)五、问题楼盘的突破路径 (28)5.1 从政府角度寻求突破 (29)5.1.1 政策支持 (31)5.1.2 服务提升 (32)5.2 从开发商角度寻求突破 (33)5.2.1 创新商业模式 (34)5.2.2 强化品牌建设 (36)5.3 从市场角度寻求突破 (37)5.3.1 拓展市场渠道 (38)5.3.2 优化营销策略 (39)六、案例分析 (40)6.1 成功化解问题楼盘的案例 (41)6.2 未能成功化解问题楼盘的案例 (42)6.3 案例启示 (44)七、结论与展望 (45)7.1 结论总结 (46)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7)一、内容概览在阅读《问题楼盘困境的化解与突破》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和实用的方法论。
本书深入探讨了问题楼盘的成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以及相关从业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中首先对问题楼盘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市场供需失衡、政策调整、金融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从安置到安居:保障性住房“建管一体”的实践
从安置到安居:保障性住房“建管一体”的实践作者:来源:《唯实》2018年第09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的概念,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构成。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转变理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保障房“建管一体”模式,实现了“建设提速、品质提升、服务提优”的预期目标,形成了“百姓安居、人才乐居、外来人口集居”的良好局面。
一、保障房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房源供给能力不足,与拆迁安置需求不相匹配。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拆迁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但同时保障房建设也存在主体多、规模小、周期长的问题,容易造成拆迁安置倒挂的现象。
以浦口区为例,“十二五”期间,围绕服务保障江北新区开发建设以及台积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加上旧城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等工作的推进,累计动迁近1500万平方米。
虽然交付了3万多套保障性住房,但因老城用地饱和、房源存量不足、空间指标尚未落实等因素,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保障房房源缺口。
公共配套相对滞后,与百姓生活需求不相匹配。
为了节约开发建设成本,市内保障房也大多选址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
受地理位置所限,保障房片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相对不够完善,其建设也相对滞后于保障房开发和分配速度。
出于入住人群数量及片区消费能力的考虑,其商业配套的进驻也比较缓慢。
再加上房屋质量、房型设计、小区环境品质,与商品房小区相比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被安置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居住人群观念陈旧,与现代物管要求不相匹配。
保障房小区业主大多为拆迁安置群众,以失地农民及中老年人居多,其传统生活习惯与现代物管要求产生冲突,占据小区绿地进行“私种”、私搭乱建等现象严重。
同时,虽然保障房小区物业费收取标准较低,但因业主缴费意识不强,甚至部分人认为自己是被拆迁而失地上楼,物业费应由政府承担,从而造成物业公司入不敷出,进而陷入服务人手减少、服务质量降低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市场化物业企业纷纷从保障房小区退出。
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 中师 范大学经 济学院 ,湖北 武 汉 407) 华 309
摘 要:随着我 国经济 的持 续快速发展 以及住房市场的逐步 大以及公 房大批出售和老化 等诸 多原 因 ,导致城市部分低收入
开放 ,城 市人均住房 面积 与过 去相 比有 了较 大的提 高。文章对 居民陷入 日益严重的住房贫困状况 ;另一方 面 ,在缺乏政府有 我 国住 房保 障制度 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深入分析 ,并针 效干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贫困居民、下 岗职工 、退休及老年 对存在的问题 ,提 出了进 一步完善 我国 中低 收入人群住房保障 职工等城市低收入居民不可能凭 自 的经济能力在市场上购买 身
一
房 的情况 ,政府可 以建立政府贴租制度 ,由政府 向贴息也 买不 起经济适用房 的群体提供廉租住房 。 在这三种基本保 障方式里 ,经济适用住房是 目前正在我国 但是 ,现实 的情况是这些本意立足 “ 维护社会公平”的政
、
中低 收 入人群住 房保 障制度研 究背景
在世界范 围来看 ,英 国在住房保障方面 的研究最早 ,相关 政策 ,经过多年 的修订和改进 ,逐步形成 了现今的公共住 宅政
一
。
产业 ,提 出要建立 以经济适用房为 主的住房供应体系、最 低收 总量 的7 % ~8% 。但是 ,现 实的情 况是我 国经济适用住房的 0 0 入家庭承租廉租房 、中低收入 家庭购买经 济适用住房 ,其他较 投资逐年减少 。根据表 1 可看出近几年来 ,我国的住宅新建设 ,
高收入家庭购 买或 租赁 商品房的 “ 三条线 ”住房供应体系 。经 面积逐年上升 的趋势 明显 ,而经济适用住房的年新开工面积却 过将近十年的建设 发展 ,我 国在 城镇 范围内基本形成 了以经济 直没有 明显 的增加 ,甚至在某些年份经济适用住房的新开工
26072552_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的顾虑与长期主义心态并存
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的顾虑与长期主义心态并存从长期看,人才资源是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根本保障,未来大城市人才策略也将从“落户抢人”转向“以房抢人”。
文/崔秀丽 《中国房地产金融》专栏作家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关系亿万百姓的安居大事,被列入“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迄今过去近一年,从中央到各地区、各部门,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相继推出了系列政策。
在市场看来,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政策密集出台、多地“因城施策”一个需要提及的大背景是,在2021年下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相关政策加速出台。
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
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下简称《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今后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
《意见》指出,在保障基础上,引入市场化参与主体;在土地、金融等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支持措施。
保障性体现在:租金接受政府监管,低于可比市场价格,户型也以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为主。
从参与主体看,政府给政策及补贴,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原则是“谁投资、谁所有”。
土地供应保障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存量用地的转化,闲置房屋、产业园、企事业单位自用等土地均可在政策鼓励下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另一部分是新增供地,明确规定保障性租赁用地单独列入用地计划,应保尽保。
税收及金融支持,则体现在对于参与企业进行减税,同时加大信贷、债券、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观念的转变、供需两侧政策的逐步落实、市场环境的改善、企业自身运营能力的提高,所有这些,都是一项项“长期主义”,需要各参与主体,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积累、成熟!专题-住房保障ABS、REITs 的支持。
当前的支持政策已相对完善。
《意见》出台后,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快速跟进。
数据治理解决方案
数据治理项目解决方案用户单位:日期:2024年元月目录1. 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2. 现状描述及需求分析 (3)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总体设计 (6)3.1. 设计原则 (6)3.2. 系统架构 (7)4. 建设内容 (9)4.1. 第一期数据治理平台整体架构 (9)4.2. 第一期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功能 (10)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为了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住房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和住房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打造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数字管理服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愿景,规划通过“场景驱动,数据赋能”,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组织进化,从而推动住房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住房在住房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人才集聚等方面的制度优势,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2.现状描述及需求分析2.1.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来说,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基础市场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数据要素在一个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下,从获取、开发到价值实现主要需要经历数据供给、数据流通、数据需求三个层次。
除此以外,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还需要包含持有数据资产的单位将其核算入表以及贯穿数据供给到需求的安全治理两个方面。
数据供给层面包含数据要素从原始信息通过收集获取、加工处理、设计开发等阶段到产出初始数据、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等数据要素的不同形态。
在数据流通层,各形态数据要素经过确权、定价、评估等过程后经由数据交易中介机构进行交易流通。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李苑)李克强总理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会议强调,改善困难群体住房条件,让广大翘首以盼的困难家庭早日搬进新居,是各级政府保障基本民生的“硬任务”,是必须向人民兑现的“硬承诺”,也是促消费、调结构的有效举措。
李克强总理特别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
“出门就下坡,雨天漏不停,挑水累倒汉,生火愁煞婆”,这是一些网友总结的资源型城市棚户区居民生活现状,闻后令人揪心。
棚户区的拆迁改造,既能惠民生,又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它让千百万困难群众告别“忧居”,更能实现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今年以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点工作。
3月17日,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他的开场白掷地有声: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应该说,今年以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资金落实不到位、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保障房“晒太阳”现象,“一边是有人没房住,一边有房没人住”,由此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为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三项任务。
一要适当增加中央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已建成保障房的配套设施建设。
研究多渠道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
有保障房空置的地方,要采取措施努力予以消除。
二要加快制定城镇住房保障条例,规范和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和运营,稳定人民群众对“住有所居”的预期。
三要加快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各地要制定和完善公开透明的公租房配租政策,充分运用租金杠杆强化准入退出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房开工量别陷入数字迷宫
截至6月底,全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500万套,占今年1000万套开工总任务的一半。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而5月底,各地保障房开工为340万套,当时不少人对开工进度过慢问题表示担忧。
短短一个月,开工量陡增到500万套,其中会不会有水分?(据7月19日《人民日报》)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近几年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中央也已制定了具体的建设目标。
未来五年,我国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
这一宏伟目标,让百姓看到了安居的希望。
而现在保障房开工之所以出现“大提速”,自然也有其合理性———各地高度重视资金和土地的落实情况,不少地方还开辟了保障房审批的“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效率,这都是令人欣慰的。
然而,从5月到6月,短短一个月,全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陡增到500万套,其中会不会有水分?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
《人民日报》的报道披露,500万套的数据并非没有一点水分。
少数地方在申报数据时,将去年未开工的项目结转到今年开工项目中。
为了加快进度,在审批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边施工边审批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还有一些地方,将奠基仪式作为开工的标志,“铲点土就算开工”,自然提高了进度。
问题不仅仅于此,前不久有媒体披露,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多个省市个别市、区级政府为完成保障房建设指标刻意“凑数”,将产权性质模糊的回迁房、企事业单位自建的福利房以及公务员住房,都填充至年度保障房建设目标中,以至于“某市今年计划新建的4万余套保障房指标中,回迁房占了一大半”。
保障房开工量数字陡增,会不会又是数字游戏?我们当然不能盲目下定论,但那些刻意凑数、任意填充等已经被发现的“水分”却在提醒我们,保障房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需要一砖一瓦真建实干,而不是拿数字来忽悠上级、忽悠民众。
事实上,很多数字游戏只要认真核查,甚至去趟现场就能分辨真假。
据了解,今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监察部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督查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开工、完成投资、竣工及项目信息公开、项目客观真实性等情况。
我们期盼督查能够经常化、深入化,真正圆老百姓的安居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