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3.2
3.2海水的性质说课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北极浮冰冬季至夏季面积变化图
高纬度地区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影响航行,冰 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教法和学法
学法及其依据
学案学习法: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形绘制法: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动 手能力
对比归纳法:容易区分,避免混淆
小组合作探究法:加强同学之间交流,相互学 习,共同促进
教学过程
答案C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密度/( ㎏·m¯³) 盐度 / ‰ 温度 / ℃
密度
1027
1026
1025 1024
盐度
1023
1022 1021
温度1020S 6Fra bibliotek°40°
20°
0°
20°
40°
36 35 20
34 10
33
32
0
60° N
感谢聆听,敬请指正!
第三章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说课)
探究2: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红海 红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 候,终年高温少雨,入海 河流较少,海水盐度高;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为温带海洋性气 候,全年温和湿润,入海 河流较多,海水盐度低。
教学过程
4.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结合前期温度、盐度学习思路和方法,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海水的密度,说出分布规律并解释“海中断崖现象”总结温度与 密度、盐度与密度之间关系。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学习对海洋水体形 成初步认识,可将基础迁移至海 水各性质的概念理解中。
但初中课程学习并未形成完 整知识系统,仅仅停留在表层知 识的理解,高中学习需要更加细 致的认识海水的性质,联系人类 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地理问 题的能力。
《洋流》教材分析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教学设计文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自然界的水循环以及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之后还将学习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海水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他的运动也跟物质能量的交换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因此本节课也将根据之前的知识对海水运动进行分析,进一步学习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以后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资源和灾害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根据地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熟识世界洋流分布图。
2、能力目标。
1)用简练的语言表述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理解洋流的地理意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念。
2)让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1、重点:洋流形成的原因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难点:洋流形成的原因(二、)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师主要运用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式讲授的方法,包括读图归纳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重视学生的参与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教学程序:【新课导入】根据漂流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洋流运动的思考,引入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1)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洋流的概念。
(2)通过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洋流的两种分类。
(3)以太平洋为例,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及影响杨柳分布的三大因素,引导学生总结洋流的3大分布规律。
(4)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体会洋流的地理意义。
【课堂小结】概念洋流分布规律地理意义分类性质成因【巩固练习】见课件【课后预习】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附:板书设计洋流一、概念二、分类1、按性质分:寒/暖2、按成因分1)风海流2)密度流3)补偿流三、分布规律3大规律2幅图四、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3.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2.课标解读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重点落实“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主要方法是“运用示意图”,因此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视角、不同尺度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以及特征。
2.核心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
通过示意图和材料,理解分析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培养综合思维。
(2)区域认知
理解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培养对各纬度区域的主要气压带、风带的认知,以及对气候影响的初步认知。
(3)人地协调观
分析马纬度和贸易风的形成和分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构建人顺应自然环境的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
通过绘制示意图和制作模型,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锻炼地理实践力。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导学案】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海水温度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3.2 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1.结合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
2.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自主预习】一、阅读教材50页内容,完成如下问题:1.海水的主要热量来源是什么?海水热量是如何支出的?2.说出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3.说出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4.除纬度因素外,海水温度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二、依据教材51页内容完成如下表格: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内容)内容具体影响(简述)海洋生物深度分布纬度分布季节分布渔业活动海洋运输大气温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探究*攻重点】【自主探究一:寻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材料一:鲍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到20之间,足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鲍鱼很娇气,养殖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鲍鱼主要通过养殖笼,在水深7.8米以内的浅海区进行吊养。
养殖者根据水温的变化,将养殖笼在不同深度进行调节。
1.据材料,养殖者对鲍鱼养殖笼进行不同深度的调节的依据是什么?在不同深度水温是如何变化的?(垂直变化规律)材料二:鲍鱼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到20之间。
夏季南方海水温度高,鲍鱼可能因高温死亡,冬季北方海水温度低,鲍鱼也可能停止进食而停止生长。
因此采取夏天将活体鲍鱼从福建连江北上运往山东,11月转寒再启程南下返闽的“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鲍模式。
2.“南北转场”反映了海水表层温度有何差异?从空间上,同一季节: 从时间上,相同海域:读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思考一下问题:(温馨小贴士: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
二、【知识梳理】(理脉络,打基础、学方法)自主学习学习提示[课前预习]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一、洋流的概念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比较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的流动,叫洋流。
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寒流和暖流的判断(1)基本定义:由______的海区流向________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
由______的海区流向________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2)方法之一:根据流向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
北半球地区,自北向南方向的洋流为,反之为。
南半球地区,自北向南方向的洋流为,反之为。
(3)方法之二:根据同一纬度上温度的高低如果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洋流为,此时等温线向________凸出。
(高纬或低纬)如果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_______,此时等温线向________凸出。
(高纬或低【随堂笔记】独立阅读教材了解基础知识存在疑问的地方可以勾画出来课题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1、说出洋流的基本含义和分类;能够在等温线图上判断出寒流与暖流。
2、能够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熟记各个纬度海区的洋流方向。
3、能在世界地图或其他变形图上,指出常见洋流的名称。
4、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加以运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纬)据图总结,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之间的关系?【小试身手】右图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区的海水表层等温线,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方向。
则甲图中的洋流为______流,乙图中的洋流为______流。
3、洋流类型(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2)密度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
(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3)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3.2+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海水的基本性质,如盐度、温度、密度、压力等。
2. 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原理,如波浪、潮汐等。
3. 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大影响,以及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教学难点: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例如海水盐度、温度的测量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视频。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温度计、盐度计、压力计等。
3. 准备案例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海水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实验场地,确保安全和实验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大海,感受大海的魅力。
2. 引出课题《海水的性质》。
3. 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新课教学1. 海水温度(1)展示海水的温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介绍海水的温度来源和测量方法。
(3)阅读教材,了解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4)分组讨论,探究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5)分享讨论效果,教师总结。
2. 海水盐度(1)展示海水的盐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介绍海水的盐度来源和测量方法。
(3)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各大洋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
(4)分组讨论,探究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5)分享讨论效果,教师总结。
3. 海水密度(1)介绍海水密度的观点和测量方法。
(2)阅读教材,了解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3)分组讨论,探究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4)分享讨论效果,教师总结。
4. 海水运动(1)介绍海水的运动形式——波浪和潮汐。
(2)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海水运动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分组讨论,探究人类活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4)分享讨论效果,教师总结。
5. 教室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室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讨论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3.2 海水的性质 第一课时
10概念
3.4
0
温度
-10 南纬 60°
30°
降>蒸=盐度小 降<蒸=盐度大
盐度
3.3
0°
30°
3.2 60° 北纬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向 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递减。
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赤道和极地海域盐度较 低。
海水盐度与人类生产活动
晒盐、提碱、提镁、溴
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 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此外,还可以利用海水制碱, 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从海面向海底 呈不均匀递减。 海水深度越深,接收太阳辐射越少 深度小于1KM的水温会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
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
5
降低(水温变化幅度大) 深度大于1KM的海水基本不接受太阳辐射,
6 深度/km
也不会因蒸发消耗热量(水温变化幅度小)
太平洋西经170°低纬度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C.在水深1 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2
海水的盐度
海水的盐度
概
盐度
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
海水中主要的盐类物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镁
海水既咸又苦的原因
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活动:读图思考,回答问题,总结海
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④为什么很多①近 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 岸地区海水的盐盐 度最高;
活动
盐度低
盐度高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资料: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 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 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必修一:(教案)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授课内容需要,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是对全球大洋环流的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概述。
【课程标准】本课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图3.5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以及绘制的简图;(2) 在熟练绘出“洋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的基础上,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地图,从洋流的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 掌握利用手绘地图分析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重点】(1)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示说明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体动力;(2)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法指导】(1) 强调抓住基本原理,重视运用原理解决类似问题能力的培养;(2) 以图为线索,培养学生的画图、读图分析能力。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思路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重讲练结合;重要的结论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来,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在重难点突破方面,将重难点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主动对比分析的方法加以各个击破,进而获得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3.2-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海洋的温度-教学设计-2021-2022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
海水的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当地淡水资源的数量变化以及海水性质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
2.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因素及海水温度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数据分析讨论法,视频演示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3.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盐度(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盐度教学设计
【案例探究:红海、波罗的海盐度对比】
课件展示相关图文资料,学生小组合作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提示:从气候特征、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连通状况角度分析。
读图得到: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分别总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海水盐度具体案例分析,巩固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展示“ 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示意图,圈出赤道地区及副热带海区,引导学生分析得到赤道海域降水量相对较多,盐度相对低。
亚热带海域降水量相对少,蒸发旺盛,盐度高。
对比同一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温度高,蒸发强,盐度相对高。
举例:大西洋北半球盐度高于南半球。
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蒸发强,盐度相对高。
大江大河入海口,淡水注入量大,盐度相对低。
举例:世界海洋平均盐度: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广,河流淡水注入量大,盐度相对较低。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及地理图册图文资料,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培养学生判读示意图的能力。
板书设计(总结) 及时总结,紧扣
落实。
高一地理必修一3.2-1洋流的分布
【前置性学习】 1、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 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海 水涨落称为汐 2、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 带。洋流的形成还受到海水密度、陆地形状以及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 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风海流。 4、南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 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气 旋型大洋环流。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夏季呈顺时针 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2、完成教材58页活动题。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N
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
*南纬40-60º形成
西风漂流
S
巧记全球洋流分布
⒈北半球:“8”字 型
⒉南半球:“0”字 型
【探索新知】 知识点一、洋流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性 词汇) 答: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 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关键词:常年、稳定、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 知识点二、洋流的分类(按性质) 答:按温度性质将洋流 分为寒流和暖流。 (相对的) 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 温度要高,叫做暖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 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寒流。
【随堂作业】 读某海域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 流,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区属于南? 半球,理由是: 水温从北?向南递减 2.按性质来分,该洋流是寒? 流,理由是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水温比同纬度海区 低(或洋流从高纬度? 流向低纬度) 3.该洋流位于大陆的西? 岸,它对沿岸地 区的气候影响表现在降温?减湿;受其影 响,沿岸地区形成荒?漠环境。 4.如该海区位于太平洋,该洋流的名称 是秘鲁?寒流
【核心素养目标】3.2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 表格式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
【核心素养目标】3.2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表格式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3.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教学设计课题3.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的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路由课本案列“海中断崖”为导入,介绍海水的性质:温度,分析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再介绍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最后进行合作探究并总结。
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讲解了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三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对本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一节水循环的微观表现,同时对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海水的理化性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是个值得关注的主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
高中学生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通过交流讨论可加以完善,同时培养其协作能力。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区域认知:通过图表分析,认识不同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差异,找出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并解释原因。
地理实践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走近海洋,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关海洋知识,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 1.理解海水的性质存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理解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谈话法等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双边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以课本案列“海中断崖”为导入让学生思考海中断崖”是怎么回事吗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新课学习】一、海水的性质: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来源与支出去处;通过多媒体展示,海水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3.2海水的性质-2023年高一地理讲义(必修一)2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思维导图知识点01 海水的温度一、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除此之外,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二、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水平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较高,冬季水温较低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相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垂直方向总趋势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 000米以下温度变化不大时空变化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变化越小三、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海洋对气温有很大的调节功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辐射热,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
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
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陆地则是冬冷夏热。
【即学即练1】(2021·广东·新会陈经纶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C.大气运动D.海水运动2.60°N大洋表层温度比60°S大洋表层温度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C.大气运动D.海水运动3.关于海水温度与海洋生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物主要分布在海洋表层B.海洋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越多C.海水温度越高海洋生物越丰富D.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与水温无关【答案】1.A 2.B 3.A【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大洋表层温度,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升高,赤道地区大洋表层温度较高,两极地区大洋表层温度较低,赤道与两极的区别体现在于太阳辐射不同,所以影响大洋表层温度是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太阳辐射,A正确。
海陆分布、大气运动以及海水运动不是大洋表层温度是纬度变化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3.2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2海水的性质1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行为动词是说明,属于理解层面的认知要求,同学需要运用海水性质解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案例。
行为条件是运用图表资料,因此老师需运用好统计图、地图、视频等材料,丰富同学对学问的熟悉,关心同学理解海水性质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行为结果可以分为三点,一是了解海水的三共性质,二是学会运用图表总结性质的规律,三是揭示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材分析2.1 学问结构海水的性质在海洋地理学习中起着根底作用,同时也是地理1水圈局部的根底学问,海水的性质包含了三方面,即海水的温度、盐度与密度。
每共性质下面又包含了性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以成因、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学问点是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2.2力量结构教材在编排上重视培育同学对图表的运用与理解,图表中的信息说明白海水性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需要同学结合图表,猎取图中信息,以此解决问题,所以本节培育了同学在图表运用上的分析力量,且本节中的图表多为统计图,同学需要依据数据总计出要点,训练了同学的理性思维。
2.3素养结构同学说出影响海水性质的详细因素,以及海水性质规律分布的成因,培育了同学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不同海疆性质差异的缘由,有利于培育同学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运用图表资料,分析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人类与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培育同学的人地协调观。
3 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班级同学,在学校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温度、密度、盐度这三种物理性质有肯定的了解,但是同学观看图表总结观点的力量有待提升。
高一同学奇怪心强,有探究欲望,但是难以将本节的概念性学问与生产生活联起来系,需老师引导同学发觉问题、思索并解决问题。
3、运用图表等资料,解释不通海疆海水性质差异的缘由。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4、运用实际搜集的图表等资料,分析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海洋的学习,理解人类与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表1 教学目标5 教学重点1、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海水性质规律的分布及其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理解洋流分布规律,掌握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
2.通过探究形式,学会判读寒暖流的方法,能够依据风带判断洋流流向。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气候、海洋生物及渔场分布、航海、海洋污染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1)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3)影响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洋流的命名原则是“流经地区+洋流性质”。
如:南太平洋洋流系统中由北部流向南部的叫东澳大利亚暖流,由南部流向北部的叫秘鲁寒流,其他大洋的情况与之类似。
2.分布规律(以北半球冬季为例)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北赤道暖流,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思考】当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受严重污染时,加拿大西海岸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答案:有可能。
洋流能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能扩大污染范围。
而这些污染物主要是随洋流的运动而做大规模移动。
北海道附近的污染物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可到达加拿大西海岸。
[知识链接]渔场的形成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影响渔场形成的因子概括起来分四大类:水文、气象、位置、生物。
分析如下:①水文: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处。
②气象:风影响气温和水温变化,也就可以影响到渔场稳定和变化趋势。
③位置:鱼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④生物:浮游、底栖生物多的地方,鱼群也多。
重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探究活动】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洋流随风而动,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分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
另外,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如图为全球盛行风带与洋流模式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
如图是北印度洋冬、夏季的环流系统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左图所示风带,在如图中画上相应箭头,完成世界洋流模式图。
(2)总结材料一图中A、B、C三环流的世界分布规律。
(3)材料一图中D环流在南半球实际大洋中不明显,为什么?(4)北印度洋洋流为何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答案:(1)①A、C环流按逆时针方向画;D环流按顺时针方向画。
(2)B、C环流反映了世界大洋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规律,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
A环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规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南半球40°S~60°S范围内大部分是海洋,在西风吹送下形成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一周,所以D环流在南半球实际大洋中不明显。
(4)该海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如图1);该海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图2)。
【归纳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流向、模式及性质比较,如下表所示:环流系统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季风环流西风漂流海域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北印度洋海域40°S~60°S的海域流向北半球顺时针逆时针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自西向东南半球逆时针模式北半球南半球大洋西部(大陆东岸) 暖流寒流暖流寒流大洋东部(大陆西岸)寒流暖流【方法技巧】1.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把洋流模式想象成分数式“8 0”;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
如右图所示:2.寒、暖流的判断(1)根据流向判断一般而言,由较低纬度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的洋流为暖流,由较高纬度海区流向较低纬度海区的洋流为寒流;上升流是寒流,下降流是暖流。
如图1中A为暖流,B为寒流。
(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
海水等温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凸出,表明该海区有寒流流经;等温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凸出,表明该海区有暖流流经。
如图2中箭头既表示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也表示洋流的流向,C处有暖流经过,D处有寒流经过。
【学以致用】1.[2019·沈阳高一检测]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AB线是30°纬线,则()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B.甲洋流为寒流C.乙为西风漂流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2)若AB线是60°纬线,则()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C.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D.丁处盛行东南风(3)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①北京昼长夜短②丁处附近居民有可能发现正午日影朝南③洛杉矶阴雨连绵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若AB线是30°纬线,因图中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判断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甲洋流为暖流,乙为西风漂流,丙有可能为秘鲁寒流。
第(2)题,若AB线是60°纬线,则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甲为寒流,等温线向南弯曲;乙洋流的性质为暖流;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丁处盛行极地东风,应为东北风。
第(3)题,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昼短夜长;丁处附近正午日影朝北;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影响,阴雨连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1)C(2)C(3)B重点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活动】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图,分析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位置处洋流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常在0 ℃以下,这是为什么?(3)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标出纽芬兰渔场。
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
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5)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
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北赤道暖流(2)是因为受到不同性质洋流的影响。
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降温影响,气温低。
(3)图略(标在纽芬兰岛附近)。
纽芬兰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阳泛←特殊海域位置。
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2)分布定性法①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②热带和副热带渔场: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这里的渔场主要是由于离岸风导致的上升流形成的。
【学以致用】2.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E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受到()A.暖流影响B.海陆分布影响C.大气环流影响D.寒流影响(2)M处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A.位于温带海区B.寒暖流交汇C.上升流的影响D.河流的注入解析:第(1)题,E处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对当地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对沿岸沙漠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第(2)题,M处为热带海区,没有大的河流注入;该海区只有寒流经过,形成上升流,为渔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答案:(1)D(2)C1.如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从四幅图的比较中可以看出,①图为北半球,其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应为顺时针,故①图不正确;②图为南半球,其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应为顺时针,故②图不正确。
③图和④图均是正确的。
答案:C[2019·华中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2~3题。
2.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4月B.7月C.11月D.1月3.甲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2~3.解析:第2题,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甲处海域是北印度洋,且此时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是在北半球夏季,选项B 正确。
第3题,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选项C正确。
答案:2.B 3.C4.读图,回答下题。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解析:途经该海域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可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顺洋流航行,加快航速,A项正确。
暖流经过能增温增湿,B项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海域,与冷海水相遇多雾,能见度变差,C项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海水相遇,海水受到扰动,鱼类饵料丰富,易形成渔场,D项错误。
答案:A5.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________。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_______。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作用。
(4)分析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5)一艘货轮从图中的B城市返航至C港口,选择甲、乙航线中哪条较为合理?为什么?解析:第(1)题,图示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①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东侧,为秘鲁寒流。
第(2)题,②为由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北赤道暖流。
第(3)题,③为北太平洋暖流。
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第(4)题,图中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因此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第(5)题,从B城市到C港口,沿乙航线顺风顺水,速度快,节省燃料。
答案:(1)秘鲁寒流(2)②(3)增温增湿(4)寒暖流交汇。
(5)乙航线。
既能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课时作业15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