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导学案教师版讲解

合集下载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导学案教师版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年级:高二学科:语文主备人:廖贤芳吴礼芳审核人:肖春艳使用人:陈陆英上课时间:2015.9.24--2015.9.25 课题:东方风来满眼春课型:新课课时:2课时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师版——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教学目的:1.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2、难点: 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检查预习:三、课文研讨:(一)基础知识认知。

1、回顾初中学过的新闻文体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信息传播。

(2)、狭义的新闻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3)、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4)、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2、梳理通讯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通讯的定义: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给予报道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分类: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

3.消息与通讯的异同▪相同点:真实性、时效性▪不同点:▪1、从报道对象看,消息侧重于写事,通讯侧重于写人;▪2、从内容上看,消息相对概括,通讯相对详细;▪3、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通讯综合采用多种表达方式;▪4、从时效看,消息强,通讯较弱。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

1、课文是按什么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主要记叙了哪些事件。

时间顺序与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第一件事是写邓小平刚来深圳参观深圳市容时的讲话;第二件事是:写邓小平参观国贸大厦;第三件事是:邓小平来到华侨城,参观了民俗文化村和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第四件事是:邓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了重要谈话;最后一件事是:1月23日,小平同志离开深圳。

(三)重点研读,分组讨论。

高中语文 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示范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示范教案 粤教版必修5

第二单元新闻单元规划《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是一篇长篇通讯,作者真实而又饱含深情地展现了1992年春天邓小平来深圳视察的情形。

作为一名享有崇高威望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92南巡讲话”已经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踏步前进;作为一名可亲可敬的长者和老人,他的言行举止无不展现了慈爱之心,展现了具有高度感染力的人格魅力。

读来让人动容,这也是本篇通讯的成功之处。

在讲授这篇课文时,首先突出文章的文体特征。

通讯的概念和通讯的组织架构,尤其是本篇通讯以时间作为线索,每一个时间集中讲述一个经历,讲述邓小平的一个政治格言,时间性很强,内容也高度集中,学生可从技法上学习通讯的写法并且体会通讯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其次,着手在文章的内容。

安排学生阅读邓小平的大量讲话,体会伟人的高瞻远瞩,体会伟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新闻体裁:通讯和消息。

第一篇《心随飞翔》用消息的形式详细地报道了“神舟”五号航天飞船的升空过程,读来让人激情满怀;第二篇用通讯的体裁生动地介绍了杨利伟作为航天第一人在此次飞行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可触可感地让我们走近杨利伟,感受杨利伟的英雄形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安排学生学习通讯和消息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风格;学习在表述事件和人物的时候所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杨利伟的精神风貌。

《喜看稻菽千重浪》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奋斗历程以及所展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拥有的高尚道德品质。

课文以时间和作者的人格魅力为线索,用四个小标题把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完整丰满地让我们走进了袁隆平的科学和精神世界,了解他的光辉形象。

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要突出教会学生一种化繁为简、取其精要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透,同时要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走进袁隆平的成功人生,感受其既朴素又伟大的一面,领会其“农民院士”的风采。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生字词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引出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2. 学习诗歌(15分钟)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c.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朗读与背诵(10分钟)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b.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c. 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增强记忆力。

4. 应用生字词(5分钟)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解释。

b.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欣赏,了解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表达。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关于春天的作品。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发挥。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修辞分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运用文本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修辞分析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2)如何运用文本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选择一篇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理解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春天景象的想象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本。

2. 与春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解释这些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4. 描写春天:(1)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2)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5. 创作练习:(1)教师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春天的短文。

(2)教师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欣赏。

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春天的理解和表达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珍惜春天,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七、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1“东方风来满眼春”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诗中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更是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

本教案针对“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诗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领略东方文化的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2.理解和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3.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4.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1.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

2.理解和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1)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这首古诗,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读诗歌。

让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了解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解释其含义,例如:“玉簪春笋出,金蝶香兰飞”中的“玉簪”代表花冠,“春笋”代表新枝,“金蝶”代表蝴蝶,“香兰”代表花卉等等。

(3)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自己朗读这首诗歌,体味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3.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韵律,例如:“东方风”、“眼春”中的“东”、“眼”、“风”、“春”都是平声,因此这两个字属于“仄韵”;而“来满”中的“满”是上声,“来”是去声,这两个字属于“平韵”。

(2)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仗、排比、夸张等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东方文化相关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学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掌握通讯的写法。

2.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3.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作家作品简历:陈锡添,广东新会人。

中共党员。

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曾获韬奋新闻奖、广东省第六届宣传文化精品奖个人奖、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特别奖。

代表作:著有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报告文学《历尽坎坷志未磨》《梦里依稀丹青墨》《突破》等,文学评论《假如是毒草》《冷处理漫笔》,人物传记《他的一生在燃烧——记饶彰风》,主编报告文学集《改革者的风采》等。

课文背景: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

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

不少人对开放的前途深表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再次亲临深圳视察,并以他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的模糊观念,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坚定了改革者的信心。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葱茏.(l óng ) 踱.步(du ó) 神采奕.奕(y ì) 颁.布(b ān ) 鳞次栉.比(zh ì) 侃.侃而谈(k ǎn ) 荟萃..(hu ì cu ì) 喇嘛..寺(l ǎ ma ) 亲昵.(n ì) 面颊.(ji á) 萦.绕(y íng )★字形辨析⎩⎪⎨⎪⎧圳(zh èn)深圳驯(x ùn)驯服训(x ùn)教训 ⎩⎪⎨⎪⎧颁(b ān)颁布频(p ín)频繁邠(b īn)邠县 ⎩⎪⎨⎪⎧ 迥(ji ǒng)迥然炯(ji ǒng)炯炯 ⎩⎪⎨⎪⎧ 诞(d àn)诞生涎(xi án)垂涎⎩⎪⎨⎪⎧ 睹(d ǔ)目睹赌(d ǔ)赌博 ⎩⎪⎨⎪⎧鉴(ji àn)借鉴签(qi ān)签字 ★词义辨析鼓舞·鼓励两者都是动词,都含有“使振作”的意思,二者的使用对象不同,“鼓舞”多指“人心”“士气”等,后面一般不直接跟人作宾语;“鼓励”后面直接跟人作宾语。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东方风来满眼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段落分析:对课文的每个段落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词语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三章: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情感分析: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创意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4.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创意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采用评价法,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

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高中语文必修五《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江戈瑜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江戈瑜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东方风来满眼春惠东高级中学江戈瑜教学目标:一、明确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二、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了解社会动态。

三、学习新闻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一、提倡独立阅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心灵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启发。

三、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一、欣赏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了解科学的奥秘。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新闻,掌握新闻的特点,并学习写新闻。

教学方法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二、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思想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以时间推移为依据的写作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介绍新闻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新闻: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2.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二、课文学习1、音乐欣赏《春天的故事》,品味歌词,回顾一代伟人邓小平。

2、邓小平对我国作出的重大的贡献,你知道多少?可作适当引导至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及92年南巡。

3、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意义何在?文章开头有什么特色?重点词语:东风、满眼春统领全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南国春光,以及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城市蓬勃发展趋势)4、本新闻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讨论分析)按时间顺序以人物行踪为线索。

(这样写有什么优势?)三:深入探究1、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富有深意的句子?“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

”“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

”……2、你能从身边的生活说一说自己对改革开放,对深圳、东莞的迅速发展的看法吗?3、请借鉴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语言特点,采访你身边的一位同学或老师,为他(她)写一篇人物通讯。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意义;(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春天的美好;(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意义;3. 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比喻句子;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文本;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2)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或感受?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把握;(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3)分组朗读,互评互学。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东方风来”、“满眼春”等;(3)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4. 欣赏诗歌:(1)让学生欣赏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如《春晓》、《江南春》等;(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与《东方风来满眼春》进行对比;(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诗歌的鉴赏方法;(2)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等;(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多读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的景物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描述的景物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描述的景物。

3. 以激情朗读和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描述的景物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朗读与背诵评估: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检查他们对课文记忆的准确性。

高中语文必修五《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姚日柏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姚日柏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一、新课导入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二、新课讲授背景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严峻。

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国内形势也存在许多复杂因素。

当时的形势特点是:思想领域在大做如何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

具体行动中,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改革的新举措都显得步履艰难。

三、分析课文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并且填写下面表格——邓小平同志深圳行程时间行程主要谈话内容一二三四五四、自主思考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论。

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

②头尾呼应。

五、课外拓展1、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通讯的标题有不少是用主副两行标题的,这样信息量大,使标题具备了“内容提要”的功能。

一般来说,主标题要才思飘逸、妙笔生花,宜以虚为主,副标题则宜实。

本文的标题借用唐代诗人李贺诗中一句(《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一语双关,形象生动。

“东方”指中国,“风”指改革开放之风,“满眼春”用比喻的修辞说明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生机勃勃,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2、本文的开头的分析本文开头交待了自然时令,也交待了政治时势,点出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视察深圳的重要意义。

【K12学习】《东方风来满眼春》学案

【K12学习】《东方风来满眼春》学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学案教学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新闻的特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意义;分析结构,体会新闻特点。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点明:老人即邓小平同志二.生字词语荡漾踱步颁布远眺俯瞰鳞次栉比侃侃而谈亲昵面颊深圳证券东莞萦绕三.背景简介92年,是中国确立经济改革和实施现代化计划为永久主题的年份.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给中国改革计划以巨大推动,并最终确立了中国毫不动摇的改革路线.四.讨论与思考本文以什么顺序、什么线索记叙小平同志的深圳考察?确定:时间顺序,行踪线索找出文中描写突出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形象的语句和表现小平同志性格的语句。

赏析:思维敏捷,严密,敢想敢做,有高瞻远瞩的政治气魄和雄视天下的政治谋略,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五.重点与难点小平同志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都要硬“的阐述.本文是如何安排材料的?写场景表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现人们对他的爱戴,写谈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气魄,以及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描绘的宏伟蓝图.本文重点记叙了什么内容?记叙了1992年小平同志到深圳视察时所作的指示和谈话内容这篇通讯报道的标题有哪些特点?简洁,含蓄,耐人寻味.六.课堂练习概括内容要点有哪些方法?通过学习本文你体会到通讯报道有何特点?此类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七.布置作业体会小平同志的伟大形象.搜集有关的新闻资料,了解本文特点。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变化。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春天的气息。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3.3 理解课文让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欣赏课文让学生欣赏课文的美丽景色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词语抄写、课文翻译和创意写作。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本,包括注解和翻译。

提供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5.2 教学图片和视频提供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景象。

提供相关的诗歌朗读和解析视频,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粤教版 4.东方风来满眼春 (教师版)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粤教版 4.东方风来满眼春 (教师版)

必修五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4编写人:丁建宏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东方风来满眼春【学习目标】1、能记住新闻的相关知识点,能说出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2、会运用新闻的知识来写消息,会围绕主题意思选材并安排材料。

3、体验学习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点,会分辨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2、了解作者如何围绕主题意思选材并安排材料。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第24-31页内容,阅读《随常优化训练》第15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新闻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第六部分:视察珠海特区,结束再巡。

(23日)二、知识梳理【新闻相关知识点】三、预习自测荡漾( y àng) 踱步(du ó) 颁布(b ān ) 远眺(ti ào) 俯瞰 (k àn) 鳞次栉比(zh ì) 侃侃而谈(k ǎn) 亲昵 (n ì) 面颊 (ji á) 深圳(zh èn) 证券(qu àn) 东莞 (gu ǎn) 萦绕(y íng)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1、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明确:选材上,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

②头尾呼应。

思路小结:这里涉及文章的选材和立意之间的关系,即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要围绕中心选材,材料的选择要为中心服务。

在通讯中立意与材料之间同样有着紧密的关系。

探究2、这篇通讯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

2.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板书课题:“东方风来满眼春”b.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2. 学习课文: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b.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c.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东方风来满眼春”中的“春风吹绿了大地”等。

b.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体会课文意境:a. 教师展示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b.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春天景象。

5. 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课文中对春天的描绘,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6. 作业布置:a. 熟读课文。

b.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段关于春天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知识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活动:让学生带来关于春天的图片、实物等,分享给同学们。

2. 课中活动:a.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

)词 )案 )施 )火积薪
喧 暄 揎 迢
) )【答案】迢龆笤题





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颁布· 颁发 两者都是动词。 “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 “颁发”侧重于授予、 发出, 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 指示等。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颁布 颁布/颁发)的“校园手机禁令”赢得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支持。 (1)日本______( 颁发 (颁布/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2)演讲结束后,学校领导向获奖学生______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2.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 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 3.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 路一条。 ——邓小平
4.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 ——车尔尼雪夫斯基 5.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 ——巴尔扎克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 现在, 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 , 鸟儿也回来了。 (× ) ....
理由:“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 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是形容树木,不符语境。
2.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 的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 .... 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
【答案】
shé yí fāng
fá ng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闹 xuān( ) 寒xuān( xuān( )拳
( tí ( tí ( cuò ( cuò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新闻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粤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新闻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粤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同志在某某纪实诗海拾贝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诗人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社会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诗人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人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应该大得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语林撷英1.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改革之任,人人有责。

——孙某某5.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6.礼仪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庄子7.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杨雄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X禹锡9.想要使你自己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

——罗曼·罗兰作者卡片姓名陈锡添出生年1941年籍贯某某新会主要成就1992年1月,到某某等地视察,陈锡添被指定为某某唯一随同的文字记者。

两个月后,他撰写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某某特区报》发表,4天后新华社全文转发这篇长达11 000多字的通讯,全国各大报纸争相,海内外反响强烈。

陈锡添由此一举成名代表作品报告文学《历尽坎坷志未磨》《梦里依稀丹青墨》,文学评论《假如是毒草》《冷处理漫笔》,报告文学集《风采集》,人物传记《他的一生在燃烧——记饶彰风》,主编报告文学集《改革者的风采》等背景呈现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但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每出台一个新的举措都步履维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掌握通讯的写法。

2、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3、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教师点拨,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掌握新闻的写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

2学情分析
1.学生接触过“新闻”这种文体,但是对于新闻的分类尚不明确。

2.学生未能区分“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3.学生对深圳的改革开放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其来龙去脉并不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掌握通讯的写法。

2.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

学时重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学时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高二学科:语文主备人:廖贤芳吴礼芳审核人:肖春艳使用人:陈陆英上课时间:2015.9.24--2015.9.25 课题:东方风来满眼春课型:新课课时:2课时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师版——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教学目的:1.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2、难点: 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检查预习:三、课文研讨:(一)基础知识认知。

1、回顾初中学过的新闻文体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信息传播。

(2)、狭义的新闻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3)、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4)、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2、梳理通讯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通讯的定义: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给予报道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分类: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

3.消息与通讯的异同▪相同点:真实性、时效性▪不同点:▪1、从报道对象看,消息侧重于写事,通讯侧重于写人;▪2、从内容上看,消息相对概括,通讯相对详细;▪3、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通讯综合采用多种表达方式;▪4、从时效看,消息强,通讯较弱。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

1、课文是按什么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主要记叙了哪些事件。

时间顺序与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第一件事是写邓小平刚来深圳参观深圳市容时的讲话;第二件事是:写邓小平参观国贸大厦;第三件事是:邓小平来到华侨城,参观了民俗文化村和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第四件事是:邓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了重要谈话;最后一件事是:1月23日,小平同志离开深圳。

(三)重点研读,分组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交代了邓小平来深圳特区考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

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富有激情。

(导语)2、小结中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有什么意义?——“‘东方风来满眼春。

’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热潮。

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1.搜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国内外形势。

2、阅读导学案“知识链接”部分第二课时一、新闻标题的特点▪一、消息标题往往“一语中的”,且是结构完整的句子;通讯标题语义不足,常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消息标题:《百年恩来》将播出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上海女足夺回全国冠军▪通讯标题:▪科学的21世纪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快递业迅速崛起的秘密▪二、消息常用多行标题;通讯一般是单行标题,如果用双行标题,采用附加破折号的形式。

消息标题中不采用破折号,是两者的一大形式区别。

消息三行标题:(引题)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主题)男多女少我国青年婚姻问题凸现(副题)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4亿人 2033年人口将达到15亿消息双行标题:(引题)中共甘肃省委专题发文▪(主题)加强和改进对共青团的领导▪(主题)公司电缆失窃学生惨遭毒刑(副题)山西清源一非法拘禁事件激起义愤通讯双行标题:生命之柱▪——张海迪之歌我们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施耐德电器公司领导人访谈二、深究文本(一)解题▪“东方风来眼满春”(主标题)▪---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副标题)▪(主标题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

作者借用过来做标题,很贴切。

“东方”指中国,“风”指改革开放之风,“满眼春”用比喻说明改革开放使中国生机勃勃,焕发活力。

)▪(主标题要才思飘逸、妙笔生花,宜以虚为主,副标题则宜实。

)▪(二)探讨材料的安排▪1、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练习二)▪——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平同志的言论。

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

②头尾呼应。

▪2、第一部分中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其记叙形式是什么?▪——有两处,补充说明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包括创办特区和第一次南巡。

记叙形式是插叙。

▪3、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详细描写邓小平的游览活动?▪一是证实了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二是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心连心的高尚情怀。

▪写作总结:▪通讯写作要求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题的。

▪(四)探究意义▪1、《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是这样开始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的故事。

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练习一)▪国内情况:1992年前后,我们国家碰到了很多难题,比如经济上遭遇了泡沫现象,房子建好了又卖不出去,银行里的钱贷出去了收不回来,形成了很多的呆账坏账。

下岗工人开始大量涌现,使得工人意见很大,认为都是国企改革惹的祸。

不但工人阶级有意见,就连许多老干部也很有意见,认为党和政府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

这是国内的一些情况,还有国际上的一些形势呢?▪国外形势: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少,中国的压力很大。

▪中国那个时候的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中国的路子到底该怎样走,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不要搞,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中国人的心间。

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领导人,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来坚定大家的信心,来扫除人民心头的疑问,所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背景就在这里,它的重要意义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讨论邓小平的哪些讲话特别富有现实指导意义,拿出来讨论解决。

▪1、我们认为邓小平关于姓“社”姓“资”的讲话最重要,因为在很多人怀疑中国是不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他解决了很多人心头的疑惑,又肯定了特区的路走的是社会主义的路,大家就会觉得很有信心。

最重要的是,他曾是我们的最高领导人。

当时他已经退休了,但是他仍然是最具有威望的老领导,说话特别有权威,有影响力。

所以这段话特别有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2、我们还认为结尾部分关于“不要怕犯错误”的论断特别重要,因为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大家心里没有一种固定的现成模式,那就应该允许犯错误,否则大家都不敢闯,不敢实验,改革就走不下去了。

▪3、我们认为,第二部分最重要的讲话是关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讲话,这个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总纲领,政治书上讲,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完整地结合起来,互相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而且,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所以给了人民以信心,保证了政策的长期连贯性,请大家放心投资吧。

▪4、我们还认为,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他说,“会太多,文章太长,不行”。

这句话很重要,批评领导喜欢呆在会议室里开会,讲空话,不愿意干实实在在的事,文山会海耽误了中国的发展。

▪5、我们认为,第三部分中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那个论断很重要。

他给了广东、深圳这些地方强力的支持,让他们大胆地去发展,大胆地去赚钱,不要害怕,只要你们赚了钱不要忘记交税、不要忘记支持落后地区的无产阶级弟兄就可以。

2、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练习三)——领袖风范,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断,平易近人。

四、课后练习:1、将本篇通讯改写成一则消息。

2、上网查询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的有关资料。

知识链接:一、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的区别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

1.新闻标题通常有正题、引题、副题等形式•正题,常用于概括和提示新闻中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和思想意义。

•引题,位于正题之上,常用于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提示意义等。

•副题,位于正题之下,常用于补充交代一些次要事实,以弥补正题的不足。

•因此,一个正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借助引题或副题共同表达。

但一句话新闻不行,只能用一句话的标题来解决问题。

一句话新闻,从形式上看,是一句话的新闻,这句话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从内容上看,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性,应尽可能地严格而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

2.新闻标题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主要要素全部概括出来新闻标题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因为有的内容还要在主体部分中加以表达。

而一句话新闻,就不一样,它既要在一句话中将新闻事件中必须报道的内容表达出来,又要在语言表达上必须符合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做到“准、鲜、活”,即运用最准确、凝炼的语言,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和意义。

二、一句话新闻的拟写1.一句话新闻的拟写要求新闻要素(“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 (为什么)。

据此,“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

2.一句话新闻的拟写程序⑴筛选信息一般而言,重点关注导语,兼顾其它内容,筛选答题信息点。

明确“五W”:何人(who)、何事(what)是不可或缺的主要信息,而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则在具体的新闻事件有所区别,可能成为主要信息,也有可能“沦”为次要信息。

新闻分导语、正文等几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

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主体的任务主要是用充分、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导语所提示的事实或观点,同时补充导语未涉及的其它具体内容,提供新闻背景,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之更为充实。

例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不要超过20个字,不含标点)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商店百安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

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上海市场后,近日又计划在广州市场“跑马圈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