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发展阶段已经从工业化的“原子经济”向信息化的“比特经济”转型过渡。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变革、新兴技术迭代、智能制造升级、生活方式转变等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创新逐渐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繁荣兴盛的重要引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与活力。

在此背景下,深入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拉动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完善文化数字化要素结构,激活要素资源联动性。

技术是手段、数据是重点、文化是核心,三者共同构成文化数字化要素支撑体系。

技术要素、数据要素、文化要素等均是文化数字化的核心驱动要素,加快文化数字化建设进程,不仅要强化各要素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更要激活不同要素之间的联动性,形成文化数字化建设合力。

③技术为文化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技术研发应该贯穿于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

一方面,要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经验,强化我国文化数字化建设中核心技术主导权。

要鼓励文化数字化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加速文化科技相关学科建设,提升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只有技术“平民化”,才能使文化数字化发展“普惠化”“大众化”。

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宁波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丛花”的舒卷自如、攀缘向上、摇曳.(yè)生姿,似乎在向观众展现“花界”的全部美好!突然在眩目的灯光下,由三重舞者围成的“丛花”迅速散开,从静谧.(mì)的花界回到鼎沸的人间。

B. 地铁司机支帅受家庭熏陶.(tāo)爱上京剧艺术,都说京剧艺术很难得到年轻人的青睐.(1ài),可支帅却从心底热爱着这项国粹。

C. 近日中国女子水球队走入军营,换上整齐统一的迷彩服,喊出铿.(kēng)锵嘹亮的口号。

队伍还特意聘请了国际知名“金牌教练”以及实力强劲.(jìng)的外援。

D. 草原作家肖亦农呕心沥血.(xuè)用十年时间完成史诗般的洪篇巨制《庐》,小说诠.(quán)释了人的信仰和生命的崇高性。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审题,利用平时的知识积累,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字音字形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或易读错字,尤其对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进而找出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眩目”的“眩”改为“炫”。

炫目是指强烈的光线晃动人的眼睛。

眩目是指眼睛昏花。

B项,陶(tāo)应改为(táo);D项,“洪篇巨制”的“洪”应改为“鸿”。

鸿:巨,大。

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分的著作。

洪,本意是指发大水,引申义是大水,暴涨的水流。

故选C项。

【点睛】高考对字音字形的考查,题型为选择,能力层级识记。

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答题时细心观察,多体会比对。

1、汉字是表义文字,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要结合字形、词义来识记字音,据字音、字义来定字形,对易错的字音、字形要有一定的敏感度;2、字形考查,同音、近音字误写是重点,注意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将考查频率高的一些同音、近音字归类记忆,平时不要读错音写错字;3、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多辨析音、形特征,联系语境意义进行正确推断。

宁波市 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宁波市 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宁波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言语文字运用(共20分)1.A(B凫读第二声fú,“隐密”应写成“隐蔽”;C“镰柄bìng”读第三声bǐng,“摩砺”应为“磨砺”;D“憎zèng恶”读第一声“憎(zēng)恶”,“恭行理论”应为“躬行理论”。

)2.C(“尽管”应改成“不管”或“不管”)3.C(《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一个句子内部普通不应套用冒号。

在这个长句内连续运用了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4.D(A项宾语残缺,“作业”后面应补上“总量”或“数量”之类的词语;B句式杂糅,“新的动力”应删去;C项介词多余,可删去“对于”)5.答案参考(1)譬如苏轼,贬谪黄州,他能尽享夜游赤壁之乐;贬谪惠州,他能体验日啖荔枝之乐。

答案示例(2)譬如杰克▪伦敦,沙漠淘金,他挥洒着冒险的拓荒豪情;孤身远航,他汲取着磨难的艺术灵感。

(此题次要考察先生能否有本人特别熟习的作家。

先生所列作家符合乐观主义特质的给1分,所写现实与作家身份符合给2分,文彩给1分。

如果所列作家明显不具备乐主义气质或所列事项明显属于杜撰或张冠李戴,最多给1分。

)6.答案示例“妈妈,我听同学说东钱湖边上新开了一家大型商场,这几天正在搞特价活动呢。

我们可以先到东钱湖边上散散心,舒解学习工作的压力,再去商场买衣服,好不好?”(这道试题次要考察先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我”的对话要针对父母亲的矛盾辩论而发,只需言之成理,有必然的压服力即可。

教师根据先生对话内容的恰切性和言语表达的流畅、精确酌情给分。

)二、古代文浏览(共30分)7.C(A.原文是说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布洛卡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言语的理解的区域)。

B.原文只说“推理模型”和“顿悟模型”是两种认知模型,没有触及哪个更高级。

D.原文:眼睛不仅仅是外界万千事物的“感受器”,而且由于它与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联系,变成了一种“理性器官”。

)8.D(如果没有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每一个猴子都要被火中的栗子烫一下后才长了记性;而有了镜像神经元,猴子们看见同伴的经历,本人就能明白该怎样做)9.(1)镜像神经元的发现;(2)镜像神经元的认知价值;(3)镜像神经元的教育价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试卷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zhù)立酝酿(rǎng) 枯涸(hé) 骇(hài)人听闻B.附和(hè) 落难(nàn) 看(kān)护忍俊不禁(jìn)C.诱(yòu)惑雏(chú)形收敛(liǎn) 猝(zhú)然长逝D.玷(diàn)污泯(mǐn)灭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诀别头晕目眩憔悴可望而不可及 B.倔强班门弄斧磅薄一年之际在于春C.闲适心旷神贻慷慨玲珑剔透 D.行乞走投无路迷漫多姿多采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

C.刘老师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身体很健康。

D.经历了千山万水,他千里迢迢地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青神。

5、下面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看了《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B、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C、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来也有个靠。

”D、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

《优化方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习题第2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答案

《优化方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习题第2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B .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好像 D .晋军.函陵 军:驻军 解析:选C 。

C 项,犹:尚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以其无礼..于晋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C 。

A 项,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B 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D 项,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解析:选A 。

A.辞:推辞。

B.若:如果,假如;及,比得上。

C.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隐约。

D.敝:损害;疲劳,困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 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选D 。

D.焉:句末语气词。

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以:连词,因为;介词,拿。

C.其:代词,代指郑国;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B .以其无礼于晋C .佚之狐言于郑伯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选A 。

A 项为宾语前置句,B 、C 、D 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1练习:4.11 陈情表A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1练习:4.11 陈情表A 含解析

11陈情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险衅./河畔.祚薄./薄.饼行.伍/行.年四岁B.床蓐./被褥.陨.首/殒.命应.征/应.门之僮C。

日笃./辱骂.拔擢./濯.足掌握./宠命优渥.D。

盘桓./永恒.逋.慢/晡.时萤.火/茕.茕孑立解析:A项,xìn/pàn,bó/báo,háng/xíng;B项,rù,yǔn,yìng;C项,dǔ/mà,zhuó,wò;D项,huán/héng,bū,yíng/qióng.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躬.亲抚养(亲自)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望)B.门衰祚.薄(福气)夙婴.疾病(缠绕)C。

未曾废.离(废止) 刘病日笃.(病重)D。

晚有儿息.(子)诏书切峻.(严厉)解析:A项,“期”,古代丧服的名称,句中指穿这种丧服的亲族。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⑤辍耕之.垄上⑥子犯请击之.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④/②/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②助词,的.③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动词,到。

⑥代词,他。

答案:A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刘病日.笃A。

臣具以表闻.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非臣殒首所能上.报D。

历职.郎署解析:例句中的“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C项,名词作状语,向上。

A项,使动用法,使……闻。

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D 项,名词用作动词,担任……职位.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文字的暗示和象征材料一: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緣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

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材料二;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

熟路诱惑性最大,人们对它的抵抗力最低,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摘编自朱光潜《咬文嚼字》1.下面对于“暗示性”和“套板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的暗示性是隐含在概念背后的,要理解它需要留心细读,借助想象和联想。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嘉兴市七年级(上)学科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卷2016.1)温馨提示:本卷共四大题,19小题,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XXX的南湖,游人如织。

泛舟碧波粼粼的湖上,耳畔传来船娘清丽(liáo)▲亮的歌声,双眸浸(rùn)▲着湖水的缠绵,心就这样荡▲(XXXɡ)在了江南的水乡里。

2.古诗文名句填空。

(6分)1)烈士暮年,▲。

(XXX《龟虽寿》)2)▲,月是故乡明。

(XXX《月夜忆舍弟》)3)XXX《泊秦淮》中,矛头直指上层人物不顾国事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句子是:“▲,▲”。

4)XXX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这正如古代文人墨客感慨的那样:“▲,▲”。

(填连续的两句古诗文名句)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7分)1)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记录了XXX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XXX小说《草房子》,主要讲述了男孩XXX期间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成长故事。

C.印度文学家XXX,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D.《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童话家XXX,其代表作品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2)根据《伊索寓言》,把相关联的两项内容用线连起来。

(4分)A.《金斧和银斧》①小猫玻尔被偷B.《埋在葡萄园中的珠宝》②XXX拷问仁慈C.《害眼病的老太婆和医生》③批判为富不仁D.《赫拉克勒斯和财神》二、现代文阅读(23分)④父亲的良苦用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11题。

一)散步(11分)XXX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XXX母亲本不肯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波市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夹.袄(jiá)脖颈.(gěng)玉墀.(chí)一撮.盐(cuō)B.颠簸.(bǒ)间.或(jiàn)着.慌(zháo)顷.刻(qīng)C.宫绦.(tāo)包扎.(zhā)瞥.见(piē)荸.荠(bí)D.埋.怨(mái)湔.雪(jiān)船舷.(xián)捋.触须(lǚ)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线条,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B.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弋的时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船只可以在下面惬意地通过。

C.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喧,寒喧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新党。

D.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他走开了。

我喊叫起来,但他头也不回,只是困倦地耸耸肩膀,走开去。

(2)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

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

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一个人。

(3)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的组成部分。

(4)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

A.径直不止置疑注视B.径直不只质疑审视C.径直不止置疑审视D.径直不只质疑审视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陈光标到底是“首善”还是“首骗”之争,在前阵子闹得沸反盈天....之后,又归于平静。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习题第4单元第19课赤壁赋(含答案)(苏教版必修1)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习题第4单元第19课赤壁赋(含答案)(苏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9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C .而卒莫消长也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选C 。

A 项,“冯”同“凭”;B 项,“缪”同“缭”;D 项,“知”同“智”。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正襟危.坐 危:危险 B .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 .知不可乎骤.得 骤:骤然,突然 D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解析:选A 。

危:端正。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选D 。

D 项,“则”,都是连词,译为“那么”。

A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但前一句中的“于”译为“在”;后一句中的“于”译为“从”。

B 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但前一句中的“其”译为“那”;后一句中的“其”译为“这”。

C 项,前一句中的“乎”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后一句中的“乎”是介词,可译为“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 B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 C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 D .侣.鱼虾而友.麋鹿(使动用法) 解析:选D 。

侣、友:意动用法。

5.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渺渺兮予怀④何为其然也⑤客有吹洞箫者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⑦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⑧而今安在哉⑨甚矣,汝之不惠A.①②⑦/③⑨/④⑥⑧/⑤B.①⑤/②③⑨/④⑥⑧/⑦C.①/②③⑦⑨/④⑥⑧/⑤D.①/②/③⑨/④⑥⑧/⑤/⑦解析:选D。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综述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综述

201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丰腴.( yú)纨绔.( kù)白炽.( zhì)灯跌宕.起伏( dàng )B.作揖.( yī)慰藉. ( jí ) 黑魆.( xū)魆铩.羽而归(shā)C.譬.( pì)如倩.( qiàn )影盥.( guàn )洗室蹑.( niè )手蹑脚D.泅.( qiú )水拓.( tuò)印乱哄哄.(hōng)讪.( shān )讪一笑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目前乐视的危机是资金链危机,而不是一个骗局被曝光。

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讲,我们不防给乐视一个相对宽容的舆论环境。

B.在一段摆拍的视频中,“小马云”被一旁的人们嬉笑着摆弄得不知所措,俨然是一个道具,一个玩偶。

C.孩子的失踪,让6个原本平凡而圆满的家庭分崩离析。

有人结束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寻子,生活拮据;有老人含恨离世,父母只盼孩子回来,能给老人上一柱香。

D.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经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当年的权威给予李谷一艺术创新的包容,脍炙人口的《乡恋》就不会有登上大...雅之堂...的机会。

B.这几年法治最大的进步是,社会群体学会了置疑..,学会了将任何一条生命的消失与自己的生命作关联。

XXX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XXX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XXX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卷、作文纸的指定位置填写好自己的座号、姓名;2)选择题按每题右侧所示的机读题序将答案填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填空与简答题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3)卷面保持整洁,书写要求工整端正;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卷、作文三项同时分别上交。

一、语文积累(共26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机读题1】(2分)A.菲薄(fēi)窒息(zhì)撰写(zhuàn)目眦尽裂(zì)B.执拗(niù)攒射(cuán)搽粉(cá)叱咤风云(zhà)C.雏菊(chú)蠕动(rú)婆娑(suō)泪下沾襟(jīn)D.桀骜(jié)衖堂(nòng)彳亍(chì)百舸争流(gě)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机读题2】(2分)XXX.峥嵘易帜步履稳健辉煌结采B.包袱巨辐涕泗交流不寒而栗C.喋血拷问陨身不恤短小精悍D.嚷骂殴打返璞归真衣服褴褛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机读题3】(2分)A.假若当初XXX能从善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下场。

B.行刺从来就不是甚么值得名誉的事,也不是甚么值得嘉赞的事,我认为,荆轲刺秦王,不足为训。

C.刚开学,XXX看到四周的同学会唱歌跳舞,能演讲主持,还是学霸,越发觉得本人别无长物。

D.《小狗包弟》中,艺术家被游街示众,认识他的人都不以为然,只有那只小狗对他一如既往地亲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机读题4】(2分)A.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格律的束厄局促,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B.《小狗包弟》选自XXX的《随想录》,该书收录的作品着重回忆作者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无情地解剖自己,也剖析当时的社会。

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答案版) 人教版高一

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答案版)  人教版高一

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答案版)人教版高一上册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命题:朱玲李静芸审题:张秋红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2016年10月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基础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绿林(lǜ)奇诡(guǐ)悠渺(miǎo)残羹剩饭(gēng) B.矫饰(jiǎo)悲怆(chuàng)黏合(niān)安土重迁(zh òng)C.绮丽(qǐ)逃遁(dùn)甄别(zhēn)恪守职责(kè)D.翘首(qiào)饿殍(piǎo)赭色(zhě)方兴未艾(ài)【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 项“绿”应读“lù”;B项“黏”应读“nián”;D项“翘”应读“qi á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犷静寂的地方,可是未免太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B.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

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掂念亲人。

我知道我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他们的快乐和依靠。

C.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迁徒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

D.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

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 项“空犷”—“空旷”,“太犷”—太旷;B项“掂念”—“惦念”;C 项“迁徒”—“迁徙”。

(完整版)浙江省宁波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汇总

(完整版)浙江省宁波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汇总

宁波市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按捺.(nà)笔杆.(ɡān)乌桕.(jiù)树百舸.(ɡě)争流B. 夹.衣(jiá)炮烙.(luò)定更.(ɡēnɡ)炮挥斥方遒.(qiú)C. 舟楫.(jǐ)绿.(lù)林罥.(juàn)烟眉不屈不挠.(náo)D. 槎.(chá)桠湔.(jiān)雪黑魆魆..(xū)妖童媛.(yuán)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只有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B.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C.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掂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D.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固然,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对语言生态起了积极的建设作用,但网络语言鱼龙混杂....,也存在一些问题。

B. G20杭州峰会圆满落幕。

作为主席国的中国不孚众望....,赢得与会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国际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

C. 如果只是跟在强者后面亦步亦趋....,你将永远无法超越他,要想有所成就,必须独辟蹊径。

D.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无所不至....的关爱包围着,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很容易变得“自大而又脆弱”。

浙江宁波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浙江宁波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

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

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1.(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因为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会同:诸侯朝见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B.牛羊何择:区别有复于王者:禀报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权然后知轻重:称量C.莅中国:统治恒产:不变的财产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赡:足隐其无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以王为爱:吝啬诚有百姓:确实2.(鸿门宴)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

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3.(2022高一下·长春期末)从文言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C.古之人不余欺也 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4.(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用人和纳谏是否得当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成败。

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将下面这副对联的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霸王,鸿门放刘邦痛失天下下联:沛公,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

5.(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培优篇))背诵下面成语含义,并完成后面的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汇总

浙江省宁波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汇总

宁波市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按捺.(nà)笔杆.(ɡān)乌桕.(jiù)树百舸.(ɡě)争流B. 夹.衣(jiá)炮烙.(luò)定更.(ɡēnɡ)炮挥斥方遒.(qiú)C. 舟楫.(jǐ)绿.(lù)林罥.(juàn)烟眉不屈不挠.(náo)D. 槎.(chá)桠湔.(jiān)雪黑魆魆..(xū)妖童媛.(yuán)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只有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B.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C.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掂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D.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固然,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对语言生态起了积极的建设作用,但网络语言鱼龙混杂....,也存在一些问题。

B. G20杭州峰会圆满落幕。

作为主席国的中国不孚众望....,赢得与会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国际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

C. 如果只是跟在强者后面亦步亦趋....,你将永远无法超越他,要想有所成就,必须独辟蹊径。

D.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无所不至....的关爱包围着,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很容易变得“自大而又脆弱”。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写作专题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林语堂在《悠闲生活的时尚》一文中提到:“有丰富的心灵才有悠闲的生活。

”那么,一个人拥有悠闲的生活,仅仅是因为有丰富的心灵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金华十校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人们在“放慢步调,去发现周围”的时候,“赶路者才成了行者”。

在当今时代,我们有时会歌颂不为沿途风景所惑、专心奔赴目标的赶路者,有时又赞美享受滞缓的自由、发现身边美丑的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提到的“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指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后也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奉献和宽厚、包容、谦卑的高尚品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三语文试卷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们因避免冲突得以维持稳定,保持实力;但也有人因此失去机会、无从提升。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按捺.(nà)笔杆.(ɡān)乌桕.(jiù)树百舸.(ɡě)争流B. 夹.衣(jiá)炮烙.(luò)定更.(ɡēnɡ)炮挥斥方遒.(qiú)C. 舟楫.(jǐ)绿.(lù)林罥.(juàn)烟眉不屈不挠.(náo)D. 槎.(chá)桠湔.(jiān)雪黑魆魆..(xū)妖童媛.(yuán)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只有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B.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C.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掂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D.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固然,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对语言生态起了积极的建设作用,但网络语言鱼龙混杂....,也存在一些问题。

B. G20杭州峰会圆满落幕。

作为主席国的中国不孚众望....,赢得与会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国际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

C. 如果只是跟在强者后面亦步亦趋....,你将永远无法超越他,要想有所成就,必须独辟蹊径。

D.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无所不至....的关爱包围着,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很容易变得“自大而又脆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得以看到深宫禁苑内的文物修复大师如何赋予古老破损的青铜器、钟表、木器、书画人格和灵气,向大众展示了可贵的“匠人精神”。

B. 根据劳动工资研究所的研究显示,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难以准确评价求职者的能力,学历往往成为显示求职者能力的信号。

C. 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就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本,拓宽当代小说和人类想象力的边界,以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勇于探索的先锋精神使他始终走在世界文学的前沿。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基本武器能不能用好,关键取决于坚持党的领导。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 江山千古,英雄无觅,风流烟消云散,辛词从起句就蕴含了深沉的盛衰变迁的感慨,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B. 孙仲谋、寄奴,都北抗强敌,建功立业,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寄寓了词人对贤明君主的向往。

C. 借宋文帝北伐惨败说明伐金不能草率从事;借佛狸祠下香火旺盛,表示土地、人民已非我所有,北伐又刻不容缓:词人心中必是百感交集。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既表达了老骥伏枥、尚思为国效力的壮志,也含蓄地表达自己不受重用的愤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羞与.为伍B. 义.不赂秦义.不容辞C. 始速.祸焉不速.之客D. 李牧连却.之却.之不恭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齐亦不免..矣B. 斯用兵..之效也C. 可谓智力..孤危D. 刺客不行..8.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全对的一项是(▲)①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A.①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B.①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最终保全C.①因此燕即使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最终保全D.①因此燕即使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齐国不帮助五国,说明并没有意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作者充满了惋惜之情。

B. 燕赵之君,既有“远略”,又“能守其土”,对此,作者充满了赞赏之情。

C. 赵国与秦作战,互有胜负,但杀了李牧实属自毁长城,最后灭亡也是不得已。

D. 如果齐燕赵三国能爱惜自己的国土,不惧强秦,用兵抵抗,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10.下列对《最后的常春藤叶》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有些话要告诉你, 小东西。

”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

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

头天早上, 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

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他们想不出, 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 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

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 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 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末了看看窗外, 亲爱的, 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你不是觉得纳闷, 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 亲爱的, 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 他画在墙上的。

”A. 作者没有实写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的情形,而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使得小说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 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而得了肺炎去世的,这体现出贝尔曼的崇高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C. 苏艾称贝尔曼画的叶子是“杰作”,不仅因为这片叶子画得逼真,更因为这片叶子融入了贝尔曼的善与爱,给予病人求生的信念,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D. 作者在小说结尾借苏艾之口解开悬念,却没有写琼珊的反应,作者用这种方式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琼珊不知感恩的谴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2题。

今天重温孔子有关“学以成人”的名言,深感其中有即便是现代人亦不可违者也:十五有志于学——这是“成人”关键的第一步,但还远不是“成人”。

“志学”同时意味着自身的有限性和自身的可能性,于是开始有一种修身求知的自觉。

学是起点,是开端。

不学无以成人。

虽然这“学”并不限于文字和文献之学,但在中国的儒家那里,的确也离不开文字与文献之学。

三十而立——这是初步的成人,也是社会眼中的成人。

它不仅是性格的独立,也是经济的独立;不仅是自我事业的初步确立,也常常是家庭的确立。

即所谓“成家立业”,但最重要的还是一种精神品格的独立,虽然今后还可能会有探索方向上的错误,但那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云亦云。

四十而不惑——虽然可能意志还不足,境界还不够,但此后或不再犯根本的认识论错误,不会再走大的弯路,尤其是不易受浪漫的空想的蛊惑,理性已经相当冷静和充分,情感也相对稳定。

五十而知天命——这已经是大成的时候。

“命”既是“使命”,也是“运命”,既是开放,也是限制。

命也,非来自我也,天降于我也;命也,无可更改也,但最大的限制即被自觉地认作“使命”,也可能恰恰构成最大的力量,而且还构成一种真正有力量者的安心。

六十而耳顺——“耳顺”是对他人,对社会而言。

自己对来自他人和社会的一切已经“宠辱不惊”,而且,对他人还有了一种透彻认识人性之后的宽容;对社会也有了一种通透的理解,知道还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时才是达到一个真正的个人自由之境,完善之境。

道德意志不是脱离规矩为二,而是与规矩合一。

规则完全不再是外在的异己之物,而就是自身精神最深的需要。

这一过程以自我始,以自我终。

但最初的自我是一个刚刚开始发愿和立志的自我,最后的自我则已经是一个与天、地、人契合的自我。

(选自《中华读书报·学以成人,约以成人》)11.对本文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十五有志于学”是因为人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愿意通过学来改变自身。

B.“三十而立”指的是性格、经济、精神品格的三独立。

C.“四十而不惑”指人不再走弯路,不再受蛊惑。

D.“从心所欲”说明人已经内化了规则,自然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12.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儒家的“学”不限于文字和文献之学,但只有文字和文献之学,才是“成人之学”。

B. 儒家的“学”是后天的、艰苦的、主动的学。

C.“成人”意味着冷静而充分的理性,对空想的情感的摈弃。

D.“成人”是人减少错误,不犯错误的过程。

二、语言运用题(共9分)13.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5分)①要想从根本上同往日告别,卸下心上的枷锁,关键不在断掉舍掉一些物件,而在断掉舍掉物件包含的一些故事,承载的一份心情。

②《红楼梦》里,贾宝玉吵着嚷着林黛玉死了他就做和尚,惜春打小想着将来长大了剃掉头发做姑子,妙玉也一直住在栊翠庵,可他们却都不是天生禀赋里就有一段“断舍离”意思的人。

③可是,故事被蚀刻在心里了,哪能那么容易断掉呢。

纵然物件丢弃,心上的刻痕还在。

④有这个意思的人,倒是薛宝钗。

为什么?因为宝钗的房间连贾母看了都叹“太素净了些”。

⑤正如慧能的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⑥假若心上的刻痕能被岁月风干抹平,物件的在与不在,丢弃与未丢弃,倒也无关紧要。

⑦其实,一个真正简洁明净的人,天生也不存在要断要舍的困扰。

因为他的生活中本没有太多的繁冗之事耗费心力。

▲14.将以下新闻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4分)本报讯(记者张鹏) 2016年10月22日,由团市委、市教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在中华艺术宫落幕。

20位高中学生用流利的英文表达自己对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理解,从高中生的角度向世界传递了他们心中祖国的具象。

最终,上外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傅之君、民办瑞虹中学赵楠以及吴淞中学黄思菡成绩排名前三甲,斩获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