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立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报告: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背景产业转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聚集区的位置、规模和范围发生变化,而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产业地理空间分布任意改变。

伴随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新市场、新产业等的崛起和发展,以及国际间各个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加深,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发生。

二、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现状(一)日本国际制造业面临的压力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日本国内的制造业不得不面对许多压力和挑战。

在全球化经济下,制造业转移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部在欧美、日本的国际公司同时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转移逐渐加速,形成了强烈的国际竞争态势。

(二)日本国际制造业市场环境特点1. 日本市场已发展成熟、竞争激烈,制造成本高。

2. 工人成本相对较高,制造门槛较高,形成了工艺、管理、品牌等优势。

3. 先进技术需求大,面临巨大的技术更新压力。

(三)日本制造业转移的方向和趋势1. 转向市场更加活跃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2. 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日本企业也开始搭建跨国生产基地。

3. 公司之间的产业链协作也愈加紧密,许多小型企业通过工业集群形式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三、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启示(一)我国应鼓励制造业转移,并制定准确的产业政策1. 抓住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快推进制造业向内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转移和升级。

2. 利用自身市场环境的优势,通过出口、技术合作等方式吸引外资,提高产业先进性和竞争力。

3. 着力培养高技能劳动力,加强制造业过程自动化和数字化。

(二)我国应加强与日本的制造业合作1. 加大与日本企业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产业协作,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利用中日韩自贸协定,加强与日本的技术合作,为我国制造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日本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通过日本实施产业政策的原与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两个角度的论述,回顾了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日本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得出了产业政策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的结论,说明产业政策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处于增长阶段,但产业政策却存在不少缺陷,不能与时俱进。

应当借鉴日本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富有本国特色的产业政策,对症下药推动经济发展。

标签:产业政策;市场失败;技术立国;规模效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国内一篇废墟,满目疮痍,基础设施毁于一旦。

然而仅仅经历20余年的发展,日本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日本为了振兴经济,在不同时段分别采取了侧重点不同的产业政策。

虽然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爆发让日本的经济走向了低谷,当时的产业政策也遭到了抨击。

但笔者认为,产业政策本身是没有错的,错误在于政府没能将其灵活运用。

所以,具有特色的产业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日本实施产业政策的原因以及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得出有益启示。

一、日本实施产业政策的原因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认为,“产业政策的中心课题,是针对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的‘市场失败’采取的对策”。

意思是在具备一定条件之下,价格机制或者市场是可以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作用的。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不是万能的,其力量也是有限的,资源配置失败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市场失败”。

西方经济学家也普遍认为市场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虽然市场可以使微观经济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但是在宏观优化配置上难免力不从心。

这就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当干预,在全局上让资源有效分配,产业政策应运而生,其作用就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正因为如此,产业政策成为了日本政府战后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

二、日本产业政策基本内容日本的产业政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对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加以协调,使日本企业在世界竞争中更有优势而实行的产业结构政策;其二,对每个产业内部的关系进行协调,使它们即可以合作互补、又可以保持竞争的产业组织政策。

日本产业立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立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立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日本曾经出台多个国土开发综合计划和产业立地政策,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发现,日本区域经济发展中自1960年代以来所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当今我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找到相应的例子。

现在,中日两国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

本文着眼于如何吸取日本在区域开发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国土计划;产业立地政策;比较研究一、引言2009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个区域性的国家发展战略。

仅在东北地区,就有“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和“沈阳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项国家发展战略。

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区域经济发展将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之一。

作为近邻的日本在战后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区域开发的国土计划和产业立地政策,对这些政策加以总结,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东亚国家,中日两国有许多共同之处。

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曾经经历过的许多问题,正在我国出现。

而现在日本经济社会的许多问题,其根源也可以从以前发展的轨迹中得到部分解释和说明。

而且,中日两国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

以下分两个部分来进行。

第二节总结日本战后四个不同时期国土计划和产业政策的轨迹。

第三节对日本有关政策加以总结评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日本国土计划、产业立地政策的回顾以及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遵循的基本发展模式是所谓“加工贸易”,也就是利用进口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然后出口的模式。

首先在太平洋沿岸地区集中发展重化工业,产业构造从纺织业向钢铁、造船、化工等产业转换。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太平洋沿岸地区与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扩大。

为了对国土构造进行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发表了多个国土计划,也制定了多个产业立地政策。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启示。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有以下几个值得借鉴的方面。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重视土地统筹规划。

日本农村的土地利用往往是通过村落计划或者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统筹管理的。

这种统筹规划能够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安排农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防止农田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保证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中国,也应该加强乡村土地的统筹规划,制定相应政策,确保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注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日本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所以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就变得尤为重要。

日本通过建立农村土地市场化机制,鼓励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日本还改革了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明确和流转,增加了土地流动性,促进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在中国,也应该鼓励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强调生态保护。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倡导“生态一米线”,即农田和建设用地之间要保留一米宽的绿化带,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农田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中国,也应该积极加强乡村的生态保护,制定相应政策,规划农田和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绿化带,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注重农民的参与和自治。

日本农村的土地管理和决策往往由村落和农民自治机构来负责,农民可以参与到土地管理规划、资源配置、决策等方面,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利益最大化。

在中国,也应该加强农民的参与和自治,推动农村居民委员会和农民合作社等组织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参与空间,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于中国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摘要】日本产业政策在战后重建时期起步,通过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转型和政策调整。

其成功经验包括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以及促进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开放。

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启示,如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加强产业政策的整体规划和执行力。

日本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体现在长期投入和政策稳定性,同时灵活性与适应性也使其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进一步探讨发展路径与方向,可帮助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政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启示、战后重建、工业基础、技术创新、经济转型、成功经验、可持续性、灵活性、适应性、发展路径、方向、国家借鉴1. 引言1.1 日本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日本作为东亚国家,其在产业政策方面的发展历程备受世人瞩目。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日本成功实现了从战后重建时期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转变,其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本文将从日本战后重建时期的产业政策、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与技术创新、日本经济转型与产业政策调整、日本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启示与借鉴等方面展开论述,同时探讨日本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灵活性与适应性,以及其发展路径与方向。

通过对日本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经济的成功之道,同时为其他国家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正文2.1 日本战后重建时期的产业政策在战后重建时期,日本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工业发展。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包括对工业基础的重建和扶持,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

日本政府在战后重建时期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工业基础的政策。

在战争期间,日本的许多工厂和设施都被摧毁,导致了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工业基础的重建和修复。

政府通过补贴和减税等方式,鼓励企业恢复生产,并提高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日本战后产业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日本战后产业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日本战后产业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日本战后的产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我国来说,这些政策也可以提供一些有价
值的启示,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首先,日本战后的产业政策强调以市场为导向。

政府为企业提
供支持和保护,但同时也提倡企业间的竞争,以推动市场的发展。

这一点可以告诉我们,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合适的支持和保护,但
同时也不能垄断市场,应该鼓励企业间的竞争,促进市场的发展。

其次,日本的产业政策注重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们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完善了他们的生产和管理体系。

这样可以提醒我们,要注重创新和研发,通过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另外,日本政府还通过推行产业规划和整合,促进了一些产业
的优化和重组。

这也提示我们,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调
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总之,日本的产业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帮助
我们更好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当然,我们也需要结合我国
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的产业政策,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

日本的农地流转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农地流转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农地流转是理论界和实践中多年讨论的话题。

它起初是针对我国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造成了土地零散分割,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无法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障碍,迫切需要土地进行有序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

另一方面,进行农地的合理流转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出让地农民能够安心的进行工作,同样使接收地农民能够安心生产。

关于农地流转问题,学者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

例如,李录堂(1994)认为,要使农地流转起来,首先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民职业保障问题。

冷崇总(1999)认为农地产权分离是使用权流转的首要条件;农地产权市场化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根本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条件;剥离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是农地使用权流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初玉岗(2001)认为土地流转不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流转制度和土地供给方面,而是在于这种流转方面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因此,当前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点应是大力培育企业家型农户和农民。

而何静(2001)认为必须赋予农地使用权流转一定的法律保障;在法律法规中界定“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具体权利;强化使用权的继承权;明确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合法性,并对有偿额进行量化;规定各种流转形式的流转期限及因土地流转涉及的乡村税费负担问题。

尽管近几年农地流转发展态势良好,但总的来说,农地流转的发生率仍然偏低,在农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该流转的农地绝大部分流不起来。

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一部分农户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即使荒芜土地,也不愿意流转。

有许多农户出于对其退路的考虑,即使不种承包地,也不愿将其转让。

其次,农地流转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即使有农户愿意流转其土地,也有可能转不出去。

绝大部分农户流转其土地的真正原因是种地无利可图。

在这种情况下,其它农户即使无地耕种,也不愿意租地。

日本主导产业演进及其对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启示

日本主导产业演进及其对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启示

日本主导产业演进及其对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启示一、日本主导产业的变迁(一)第一主导产业早在1955年,在经济迅速增长之初,由于经济规模的扩人,电力不足的问题就发生了。

山于建立水力发电站需要很K时间,当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水力发电为主水主火从的方式来应付电力不足,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当时的短期需要。

而建立火力发电则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在加上当时的原油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开始转向以火力发电为中心的电力能源结构。

采取火主水从方式必要性迫在眉睫。

结果,大容量火力发电站的建设,带动了日本仪表工业和自动化机械工业的发展。

(二)第二主导产业火力发电站的大型化,不仅一次又一次地扩大了新建设投资,而且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成本的降低,也开拓了新的市场,吸引了新的建设投资,同时也引起了对运输工具即船舶的需要。

这样,造船产业的发展,对钢铁产品大量的需要,因此,必须建设大型钢厂,生产现代化的钢铁设备。

钢铁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联系着对运输这些钢铁原料的造船的需要。

从而又给运输业的成长可发展以很大的空间。

这样,被称为第二主导主导产业的石油的加工、钢铁、造船等部门的成长和发展也螺旋式的成长与扩张起来。

(三)第三主导产业。

1970年以后,随着日本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欲望也发生了巨变,在这个过程中,最强烈的欲望是购轿车和电器。

作为第三主导产业的汽车产业和家电产业,在日本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主导力量,活跃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日本主导产业政策分析(一)日本主导产业政策的核心是在充分调动企业竞争活力的基础上坚持官民协调,活力活用,为保证主导产业的发展有政府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

在6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政府为扶植主导产业部门的企业发展,以保护关税,有利于本国产品的物品税,以外汇集中管理和配额限制进口,外贸外汇管理制度等措施,限制欧美已经实现大批生产的产品打入日本市场和日本同类产品进行竞争。

浅析日本产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产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强国 。通 过分析 战后 日本 产业政 策和 总 结 日本 产 业政 策 的特 点 , 有 具
针 对 性 的提 出我 国 产 业 政 策 发 展 方 向 。 【 键 词 】 业 政 策 ; 变 ; 示 关 产 演 启
这一时期在“ 实现 地球 时 代 人 的 价 值 ” 信 念 指 导 下 , 导 “ 的 倡 环 策 。 日本 以 “ 学 领 先 、 术 经 社 的 科 技
2日本 产业 政 策 主 要 以 产 业结 构 为 重 点 。在 经 济 发展 的不 同事 . 情 , 据 国 民经 济发 展 的状 况 , 照 一 定 的标 准 , 择 重 点 产 业 加 以 根 按 选 扶 持 , 成 “ 长 地 带 的产 业 优 势 群 ” 带 动 整 个 国 民经 济 的 发 展 。 形 狭 , 3日本 产 业 政 策 重 视 产 业 手 段 的 选 择 与 配 合 。 在 不 同 的 事 . 情 , 用 的 产 业 政 策 手 段 有 很 大 的 区别 , 业 政 策 整 体 上 经 历 了 从 采 产 战 略 性 产 业 从 政 策 向 补 充 性 产 业 政 策 的 转 移 过 程 , 府 手 段 上 也 政 很 快 由战 后 的直 接 干 预转 向诱 导性 政 策 手 段 。
2 日本 产 业政 策 的演 变 根据 战后 E本 经 济 发展 的特 点 和 国 情 , 合 国 际形 势 的 变 化 , t 结 日本 产 业 政 策 的演 变 可 以分 为 四个 阶 段 。 21 经 济 恢 复 时期 ( 9 5 一 16 年 ) . 14 年 90 这 个 时期 E本政 府一 方 面迅 速恢 复被 战争 破 坏 的国 民经济 , 一 l 另 方面为 日本 经济 的进 一步 发展 奠定 物 质基 础 。主要 的产 业政 策 有 : 1 斜 生 产 方 式 政 策 ( 9 6 14 ) 主 要 采 取 诸 如 原 材 料 分 . 倾 14 — 9 8 。 配 , 兴金 融 贷 款 , 口物 资 的 分 配 等 一 些 直 接 控 制 手 段 , 策 倾 复 进 政 斜 的对 象 是 煤 炭 和 钢 铁 产 业 。 2 业 的 合 理 化 政 策 ( 0 纪 5 代 前 期 ) 主要 的政 策 目标 . 产 2世 O年 。 是 进 行 结 构 调 整 和 资 源 在 产 业 之 间 的 合 理 分 配 , 实 质 是 通 过 设 其 备 更 新 和 技 术 改 进 促 进 基 础 工 业 的成 本 降 低 。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干预产业或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干预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纵观全球,产业政策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发展、高速增长,引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的产业政策愈来愈引起西方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对于当前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日本实施的主要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1945-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国民经济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通过大力扶持基础工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资设备和能源的支持,带动其他行业恢复生产。

煤炭和钢铁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政府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了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部门的“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

“倾斜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努力增加煤炭生产,并将其重点分配给钢铁部门,以增加钢材生产;然后又将钢材重点分配给煤炭部门,进而增加煤炭生产;以这两个基础工业部门相互促进、循环恢复和扩大生产规模为核心,为其他工矿业的恢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再以此逐步推动电力、农业化肥、运输等其他基础工业部门的恢复,逐步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倾斜生产方式”的效果: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好转,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产量明显增长,由此形成了基础雄厚、扎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为改变日本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创造了物质前提条件,对下一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

2、“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950-1955年)1949年后日本经济重新出现了不稳定局面,“倾斜生产方式”宣告结束。

日本学术界通过展开“开发主义”和“贸易主义”以及“静态国际分工理论”和“动态国际分工理论”两场大争论,确立了“贸易立国”发展战略。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一、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经历了从重工业为主的“花旗纲领”时期,到以轻工业、电子工业、信息工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再到以向全球化、服务业、环保为重点的“导航化”时期。

此过程中,政府在组织和监管经济活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逐步发生了变化。

首先,在“花旗纲领”时期,日本政府通过大规模国家投资和财政补贴来推动工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基础设施。

此举提高了日本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种政策导致了很多企业不受市场竞争约束,使得日本经济中出现了大量的“僵尸企业”,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国家财政,使得战后日本的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政府也逐渐改变了产业政策的重点。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日本政府逐步将减轻企业负担、调整工资和税收政策等诸多手段用于调整产业结构。

此举使得轻工业、电子工业、信息工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力扶持,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日本经济也更加多元化且具有弹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对进一步发展的压力的增加,日本政府又进一步调整了其产业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此举包括了调整劳动力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推进绿色环保、扩大国际市场等方面,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和合作,创造了更加丰富和顶尖的发展机会。

二、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中,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启示。

1、政府应该在经济活动的组织和监管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和监管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强国家经济活力,还要确保各个经济体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政府应该优化结构,并采用更加现代化的产业政策。

日本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产业政策中,逐步调整了其重点,注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而这给我们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即开发新型产业,建立新型商业模式,以应对传统产业的一些问题。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意味着对农村地区的重新规划和发展,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乡村环境改善等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日本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并提出建议。

一、土地资源保护与规划日本在农村土地管理中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在土地利用上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日本,农村土地按照用途划分为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且有明确的土地使用规划和审批程序。

这一制度的实施,既保护了农村的土地资源,又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与之相比,中国农村在土地管理方面尚存在着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够完善、土地规划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

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土地有效利用。

二、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日本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上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即建立了“农地银行”。

日本的农地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专门负责农地的流转交易,通过提供土地借贷、土地租赁等服务,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的便利条件。

这种机制使得日本的农地流转更加活跃,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在土地流转方面,也需要健全完善的流转机制。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土地卖断难、买卖价格难以确定、国有土地资源难以流转等。

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建立农地银行或类似的机构,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并通过金融手段推动土地的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三、农村土地利用产权制度的完善日本在农村土地利用产权制度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经验。

日本实行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制度,即农地所有权归国有,而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归农民。

这一制度安排既保障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又保障了农民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充分激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积极性。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日本的土地制度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本在土地使用上实行了土地的有限使用权制度,通过耕地轮作、轮种和轮休制度,使得农田能够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从而保证了土地的肥沃和产出的稳定。

而中国在土地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地过于碎片化、农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低等。

可以借鉴日本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的农村土地制度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日本在土地使用上实行了耕地面积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通过农田整理的方式,将农田进行合并,加强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出的稳定性。

日本还提倡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农民能够共同利用资源,分享生产成果,提高了整个农村社区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而中国在农村土地制度上,农田过于分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不够高,农民的经营水平也相对较低。

可以借鉴日本的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日本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日本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不仅注重了主要粮食生产,同时也兼顾了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

日本农村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而中国在农村产业发展上,主要还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乡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日本的农村土地制度有利于推动农村社区的自治和建设。

日本通过实行农村土地共有制度,促进了农村社区的自治和建设。

农村社区通过共同管理土地、共享资源等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凝聚力和社区的发展活力。

而中国在农村土地管理上,存在着土地流转困难、村庄管理混乱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社区自治和建设的进程。

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加强农村社区自治意识和建设力度,推动农村社区的自治改革和建设。

日本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这一时期提出了“ 创造性知识密集型” 质的产业企业, 的 对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产业给 ( 高速增长时期(91 二) 16 年 ̄17 年 ) 年) 90 . 地球时代人 予适当的保护, 传递了产业企业所需要的重要 岸信内阁的 ‘ 新长期经济计划》 15 (96年~ 产业政策。九十年代之后在实现“ 的信念指导下, 倡导“ 环境、 经济、 社会 信息, 完善了产业基础设施, 保证了资金供应, 16 年) 92 第一次提出以 产业结构高级化” “ 为 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 首先, 发展节约能源和高加工 经济迅速、 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有效 经济增长和重新启动工业化过程, 重点支持了 向, 加强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 其次, 手段.纵观2 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 O 钢铁和煤炭两个基础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体 度化的产业, 现为“ 倾斜生产方式” 。 产业结构将由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 发展史, 可以发现战后几十年是日本产业发展
确 ( 产业结构调整时期(91 三) 17 年 ̄18 化 ,在考虑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关 系的同时, 90
。 日 产业 就开始出现,并随着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同阶 年) 经过高速增长阶段, 本经济取得了长足 保能源需求供给与环境等方面的协调性。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 并在六 技术政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段、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幻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的进步, 这一时 经过前述几个时期, 日本的产业政策已逐 ( 战后复兴时期(96 一) 14年 ̄16 年) 十年代中期之后出现持续性贸易顺差。 90 . 二战后, 日本经济体系受到严重打击, 面临恢 期在内部的主要问题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 渐 由战略性的产业政策向补充性的产业政策 消费垃圾、 城市的过度拥挤、 转移, 政策目 标由积极赶超转变为弥补市场失 复生产、 重建经济秩序、 恢复物价稳定等任务, 大量的工业污染、 政策手段上也由行 政调控而逐渐转变为信 外部的主要问 灵, 同时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也有待恢复。 这一时期 社会福利和公共设施的欠缺等。

应用文-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

应用文-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摘要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取得很大的成功,文章通过对战后日本各个时期的产业政策进行研究,提出当前我国的产业政策的定位。

关键词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增长1 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历史1.1 战后产业复兴时期(1945~1960)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原有工业固定资产破坏严重;原材料及粮食进口的渠道被切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很高;再生产秩序混乱。

因此,当时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稳定经济秩序。

这一阶段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很弹性的,能够迅速及时地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的变化而作出调整。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了“倾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产业复兴政策,确定了以煤炭和钢铁这两个生产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优先发展产业。

目的在于高度利用国内有限的资源,迅速重新启动工业化,拉动经济发展;第二阶段,以“道奇”和“经济安定九原则”的提出为标志,日本国内展开了一场关于走国内资源开发道路还是走贸易立国道路的争论,并最终确定了走贸易立国道路。

另外,日本这一阶段着重实施了产业合理化政策,制定了《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的合理化政策纲要》(1950年8月)、《关于我国产业合理化的方针政策》(1951年2月)、《企业合理化促进法》(1952年3月),开始实施产业合理化政策。

产业合理化政策实施手段以间接控制为主,主要有租税特别措施、投资贷款、海运利息补贴、外汇配额、合理化卡特尔等等。

第三阶段,随着贸易立国发展战略的确立(日本于1955年加入GATT),为了民族的利益,日本采取了贸易保护战略。

实现产业振兴。

一方面,日本在外汇短缺的时代对进口的物资和技术均采取了严格的审批制度,保证了外汇在急需发展的产业;另一方面,日本对进口实施高进口关税和配额,直到1960年日本60%的产品都实行进口配额。

而重要的是日本的非关税壁垒如家电行业的垄断垂直分销体制等,使得国外产品很难进入日本市场。

这些都使日本产业在发展中避免了国际市场强大的冲击。

日本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提要本文介绍了日本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特点,并详细分析了其历史经验。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认为日本产业政策对我国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日本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和特点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产业政策,是指“影响该国的产业结构的所有政策”。

日本产业政策二战后就开始出现,并随着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幻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战后复兴时期(1946年~1960年)。

二战后,日本经济体系受到严重打击,面临恢复生产、重建经济秩序、恢复物价稳定等任务,同时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也有待恢复。

这一时期产业政策应用得最为广泛,并为以后各期的产业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体现为产业立国,希望通过重要产业的复兴来推进整体经济增长和重新启动工业化过程,重点支持了钢铁和煤炭两个基础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体现为“倾斜生产方式”。

在第二阶段,开始采取“产业合理化”政策,希望通过引进技术、降低成本来促进工业的发展。

日本的产业政策开始以法规的面貌出现,重点支持了钢铁、煤炭、海运、电力、石化、合成纤维等行业。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资本缺乏,缺乏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对外国原材料及技术严重缺乏。

(二)高速增长时期(1961年~1970年)。

岸信内阁的《新长期经济计划》(1956年~1962年)第一次提出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一项基本政策。

而池田内阁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年~1970年)继续该政策,并提出实施重化学工业的具体计划,并开始采用筱原两基准原则来筛选重点发展的产业,同时以包括政府、民间企业与学者的产业结构审议会成为承担产业结构制定的主要机构。

在这一时期,日本企业面临着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出现了反对市场过度竞争,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讨论。

虽然同时也采用其他的政策手段,但产业组织政策的推行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征。

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3、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 的产业,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例如,在风景优美的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吸 引游客的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加强对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 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5、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提升乡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例如,在乡村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提 高乡村经济的附加值。
乡村产业振兴与产业扶贫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金和技术缺乏、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制约着二者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 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具 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
为了实现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的目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 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产业融合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 人才培养。需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产 业间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可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 动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品牌建设与国际推广
日本次演示化产业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推广。政府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国际推广。例如,日本的动漫、音乐、时尚、美食等产业在 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我国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可以借鉴日本的国际推广 经验,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日本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中央研 究实验室 , 二是各类非盈利研 究组 织 , 三是国营研究
公司, 四是地 方政府和 中央政府 的国立 ( 立 ) 公 研究所 , 五是 国立 、 地方公 立和私立大学 。其 中 , 国营研 究公 司 、 国立( 公
3 5I 决策&信 息
I 20 年第5 总第 2 2 08 期 B 期
即基础 研究 、 商业化前研究 开发和产 品商业 化三个阶段 , 政
立) 研究所 、 国立 ( 公立 ) 大学组成 日本 的 国家研究开 发机构
维普资讯
、l 前, 各国产业技术政策实施后产生的技术进步对
二 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据经济学家测算 , 美国、
英国 、日 和德 国实施产业技 术政 策后产生 的技术进 步对 本 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 , 几乎要超过 6 %。 本能在第 0 日 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短短 6 多年时间里, 0 实现经 济的赶超, 并
划” 。同时 , 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 前沿领域政府研究开 发组
织机构体系, 并以鼓励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为重点, 完善产
业技术政策。
4新技术革命时期( 世纪 8 年代) 这一时期 , . 2 0 0 o 日本提 出科技立国的战略 , 其产业技术政策是追求创造性的技术政 策, 同哺 虽 调重视基础研 究 , 核心是创造性 的 自主技术开发 ,
究开发活动 由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 , 一是大型企业 的地 区和
建立大型研究项 目 计划制度, 以联合产学官力量 , 促进大型
的先导性技术的长期研究开发 。
3能源危机时期( 世纪 7 年代) . 2 0 0 。这一 时期 日 本政府 的产业技 术政 策重点进一 步发生转移 ,推 出了以研究 开发 新能源 为 目标 的“ 阳光计划 ” 和节 约能源 为 目标 的“ 光计 月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2】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2】
用的技术,优先发济、文化、环境等目标的最佳综合效益。”
4、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
日本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只是提出设想,保护和扶植幼稚产业,维持产业秩序,完善市场机制。日本主导产业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这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实施产业政策必须与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而且只能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今后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国家应加速经济立法,尤其是应尽快制定反垄断法,产业振兴法;打破市场割据,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
三、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
(一)、日本企业制度特点
日本企业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来自其特有的企业制度,即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亦即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
在日本,终身雇佣制度使得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导致双方行为的长期化,这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化了企业的生存条件。? 这种制度使得人容易与企业相处,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开发又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积累。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对企业人才的蓄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日本所有的企业都实行终身雇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企业制度成了日本企业精神的形成根源。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日本特定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在日本企业的内部又变成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 邮箱 :y si 0 2 0 @yh oC r. 。 xh2 2 0 2 a o . n c 0 o n
8 4比较借鉴
备促进法 》(9 4年 ) 16 。主要 目的是避 免大城市的人 口过度集 中,大力建设 促进 地方经济发展 的区域性
中心城市 ,推进相应 的工厂用地 、住宅 、物流 基础 设施的发展 ,鼓励在上述地方招商引资 。
1 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
我 国来说 ,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作为东亚 国家 ,中 日两 国有许多 共 同之 处 。我 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日本 曾经经历过的许多 问题 , 正在 我 国出现 。而现在 日本 经济社 会 的许多 问题 ,
其根源也 可以从以前 发展的轨迹 中得到部分解释 和 说明 。而且 ,中目两国还面 临着许多共 同的 问题 。
15 9 0年代后期 ,日本经 济高速发 展 ,池 田内阁 发 表 了著 名的 “ 国民收入 倍增 计划 ” 。当初从 效率 性 的角度 出发 ,提出要重视 发展 已有 的四大工业地 带。但是 ,由于全 国各地对此计划提出了很多批评 , 随后制 订 了 “ 全国综 合开 发计 划 ” ,其主 要 目的是
防止 主要城市 的过度膨胀 、缩 小区域 间的差距 、促
以下 分两个 部分来进 行 。第二 节总结 日本战后
四个不 同时期 国土计划和 产业政 策的轨迹 。第三节
对 日本有关政 策加 以总结 评述 ,并结合 我国的实际 情况提 出相 应的政 策建议 。
进 区域 间的均衡发展 。 在 这一 时期 ,采取 了 “ 点开发 方式 ”来推 进 据 工业 化发 展 ,在全 国备 地大 规模 设立 了开 发据 点 , 通过发展 交通 、通讯 设施将 其连 接起来 。主 要发展 的是钢铁 、 石油 、 化工 等原材料 为核 心的临港产业 。
降而来的新型产业 ,其 与当地已有产业 、其他 相关 产业之 间的关联 }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 生
靠出 口的产业不景气 ,导致
地 方 圈 的 雇 佣 问 题 日益 突 出 。 同 时 , 由于 通 讯
技术的发达 ,区域间多样化的交流十分活跃。
第 4次 全国综合 计划提出建 立 “ 多极分散 的国
中图分类号 : 11 F 3. 3


引 言
2 ∞9年 以来 ,我国陆续 出台了多个 区域性 的国
是所 谓 “ 工贸易 ” 加 ,也就 是利 用进 口资源 生产 高
附加 值的产 品然后出 口的模 式 。首先在 太平洋沿岸 地区集中发展重化工业 , 业构造从纺织业向钢铁 、 产
造船 、化工 等产 业转换 。随之而来 的问题是 ,由于 家发展 战略 。仅在 东北地 区 ,就 有 “ 辽宁沿 海经济
2 第 4次 全 国 综 合 开 发 计 划 (1 8 . 9 7年 )
进入 18 9 0年代后 ,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 日 益重要。一方面 ,国际金融等高端产业向东京集 中。 另一方面 ,由于产 业构造的转变 ,原材料 生产和依
但是 , 招商 引资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 、 石油 、 化学等基础原料生产 为主的临港产业 ,大多属 于空
人口和产业过度 集中 ,太平洋 沿岸地 区与其他地方 的经济发 展水 平的差距逐步扩大 。
为了对 国土构造 进行调 整 ,促进 区域经 济的发
展 , 日本 政府发表 了多个 国土 计划 ,也制定 了多个 产业立地政策 。下 面按 四个 时期分 别加 以讨论。
( )1 6 一 9 0年代的政策
2 产 业立 地政策及其评价 .
二、 日本 国土 计 划 、产业 立 地 政策 的 回顾 以及 评 述
第二次世 界大战 以后 日本 遵循 的基本发展 模式
这 一阶段制 订的主 要法律政 策有 《 新产业都 市 建 设促进法 》(9 2年 ) 16 、和 《 业整备特别 区域整 工
★ 师颖 新 ,大连 民族 学院 经济 管理 学 院, 东亚 区域经 济研 究所 。 大连 市开发 区辽 河西路 1号 ,邮编 160 。本 文 受 8 160 教 育部 回 国 留学人 员基金 资助 ,为 国家社科 基金 重 点 项 目 ( 0 MZ 0 1A 06)。特 别感谢 前 日本 政 策投 资银 行 四 国分行 行 长、现 任 北海道 大 学公 共政 策研 究 生院 副院 长石 井 吉春 教授 ,关 西社会 经 济研 究所 户泉 巧研 究 员的有 益讨 论 。 电
比较借鉴 8 3
日本产业立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誊
师颖新
摘要 : 日本 曾经 出 台多个 国土 开发综 合计 划和产 业 立地政 策 ,这 些政 策 的颁布 和 实施 , 对 日本 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发现 ,日本 区域经济发展 中 自 16年代 90 以来所遇 到的几乎所 有 问题 ,都可 以在 当今我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中找到相 应的例子 。 现在 ,中 日两 国还 面临着许 多共 同的 问题 。本 文着眼于如何 吸取 日本在区域 开发方面 的 经验教训 ,为我 国社会 经济的健康发 展提供 有益的借鉴 。 关键词 : 区域经 济发展 ; 国土计划 ; 产业立地政策 ; 比较研 究
带 ” 长吉 图开放开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 区”和 “ 、“ 沈阳新型 工业 化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 区”三项 国家发展战 略。在 即
将出台 的十 二五规划 中 ,区域经济发 展将是最 引人 注 目的焦点 问题之一 。作为 近邻的 日本在 战后也 陆 续颁布了一 系列区域开发 的国土计划和产 业立地政 策 ,对这些政 策加以总结 ,对 于处于经济 转型期 的
土” 以地方为主导 , , 建设具有独特个 f 生的区域经济 。 具体的政 策上 ,制 定了 《 多极分散型 国土形成 促进
( )1 7 二 9 0年 代 的 政 策
1 新全 国综 合 开 发 计 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