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浅谈电影《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浅析电影《刮痧》中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

浅析电影《刮痧》中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2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3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4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5 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6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7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两次选择8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爱情观的不同9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1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12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3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4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15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16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7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18 跨文化沟通:管理跨国员工队伍的战略途径19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20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21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22 论华裔女星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角色转变23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24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25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26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27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28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29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30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31 从《牧师的黑面纱》中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认可与反对32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33 英汉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34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35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36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37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38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39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40 从电影《阿凡达》透视美国文化41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42 外贸函电写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43 英语谚语的修辞分析44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45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46 从桑提亚哥看海明威的奋斗人生47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美剧《绝望主妇》中的委婉语48 中餐菜名英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探析49 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50 论英汉成语翻译5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2 广告英语中的隐喻研究53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54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55 从人际功能和言语行为理论解析《儿子与情人》的对话56 从文化差异的四维度读解中法葡萄酒文化57 The Analysis of Dick’s Deterioration in Tender Is the Night58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59 中国菜名英译的恰当方法60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61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6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63 英剧《唐顿庄园》中委婉语的汉译研究64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65 幼儿英语口语培养66 从《热爱生命》看杰克•伦敦的生命观67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68 文化语境对汉译英的影响69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70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71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72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 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73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74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75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7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7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78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79 中美电影文化营销的比较研究80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81 The Influences of Religion On the American Society82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83 浅谈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84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85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86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87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88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89 中英酒俗对比90 浅谈零售业自有品牌的发展策略—以屈臣氏为例91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92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93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94 《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95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9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分析97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98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99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100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101 Purity and Doom: o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102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103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04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105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106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107 浅析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逻辑错误108109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110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11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112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开题报告+论)113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114 Analysis on the Chapter Titl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115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116 An Analysis of Conflicts between Heroines in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17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118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119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20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121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模式探讨122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23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124 《诗经》中修饰性叠词的比较研究125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126 论视觉小说中的西方神话形象重塑——以《命运之夜》系列为例127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128 中美数字禁忌研究129 《奥特兰托堡》和《弗兰肯斯坦》中哥特元素的比较研究13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31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132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13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4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135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136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37 中外教师教学体态语的意义差异研究138 从成功学书籍的畅销看美国文化价值观139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140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141 从奈达翻译理论初探英汉新闻导语翻译策略142 从许渊冲“三美论”看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不可译和创造性再现143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144 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145 浅析福斯特《印度之行》的主题思想146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147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148 论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149 中西婚礼习俗的比较研究150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151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3 本我、自我、超我--斯佳丽人物性格分析154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网络书店的营销策略—以当当网为例155 生态翻译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15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157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158 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及其他》的唯美主义159 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160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61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162 法律术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163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64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65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166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167 An Analysis of Conflict Images in Invisible Man168 On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dvertising English169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70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171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ian Jing ShaQiu Si”172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173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174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175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176 中式菜肴名称英译的功能观177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17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179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1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1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82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183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84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185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186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187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188 透过电影《假结婚》看中美传统婚姻习俗差异189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190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191 苔丝形象浅析192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193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194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195 对《变形记》中异化现象的分析196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197 “本我,自我,超我”—《飘》中玫兰妮性格分析198 礼貌原则之于商务信函的翻译199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200 《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形象分析。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调和》范文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调和》范文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调和》篇一电影《刮痧》作为一部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背景的作品,深入展示了两种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碰撞与调和。

本篇论文将从电影的角度出发,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这些差异中如何寻找共同点,从而实现文化的融合。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电影《刮痧》中展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

1. 价值观差异: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家庭、社会和谐,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独立。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2. 思维方式差异:中国思维注重整体、综合,重视关系和联系,而西方思维更注重分析、逻辑和实证。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3. 生活习惯差异:中西方在饮食、节日、礼仪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生活细节得以体现。

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电影《刮痧》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的冲突:主人公在美国因刮痧疗法引发的误会,体现了中西方对健康、治疗观念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2. 沟通障碍: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在沟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和障碍。

电影中主人公与美国社会的沟通困难,正是这种文化碰撞的体现。

3. 法律与习俗的冲突:在不同国家,法律和习俗各不相同。

电影中主人公因刮痧被误认为虐待儿童,正是这种法律与习俗冲突的体现。

三、中西方文化的调和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和碰撞,但电影《刮痧》也展示了两种文化如何寻找共同点,实现调和。

1. 相互尊重与理解:在面对文化差异时,相互尊重与理解是实现文化调和的关键。

电影中,主人公通过了解美国社会的法律和习俗,逐渐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2. 寻找共同点: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点。

电影中,主人公通过分享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让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的差异一、引言国产影片刮痧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该影影片的主角许大同在美国奋斗八年时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并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

正当他在为实现美国梦而感到高兴的同时,随后降临的意外事件却使许大同从梦中惊醒,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因闹肚子发烧,来美国探亲的爷爷因为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而这就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

接连不断的灾难噩梦般的降临,使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冲突。

正是这种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的才导致影片中的冲突碰撞不断,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影片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一)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而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情感与态度取向等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习俗、行为准则、伦理道德乃至生活方式。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讲究逻辑推理,注重理性与实证。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强调直觉感悟,多依赖经验与辩证的形象思维。

片中对于刮痧的争论是中西两种思维模式冲突的典型体现。

刮痧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与“阴阳调和”认为人体是气,形,神的统一体,刮痧的主要目的便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理顺体内的“气”。

而这在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中是讲不通的,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对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

因此,尽管许大同在法庭上极力为刮痧辩护,但他提到的“七经八脉”、“丹田”、“气”等涉及中医传统文化的术语仍让美国老法官不知所云。

不同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不同的医学理论,如果硬要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的刮痧和“气”的概念,必然会带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加之长期以来东西方文化缺少交流,刮痧便成了大同在法庭举证的一大难题。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近年来,电影《刮痧》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的反馈和关注。

这部电影不仅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了中国传统疗法刮痧的奇妙效果,更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电影《刮痧》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观念差异、传统医疗差异和审美与情感差异。

首先,观念差异是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方面。

在电影中,主角李玉玲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传统刮痧师傅,她独特的治疗方式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和争议。

在刮痧为治疗疾病的观念上,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通过疏通经络、排除病邪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在西方医学中,刮痧被视为一种古老而无效的治疗方法。

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医疗方式和理念之间的冲突,进而引发了文化冲突。

其次,电影《刮痧》还通过展示中西传统医疗差异表达了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人体的整体健康,相信身体的疾病源于身体的不平衡。

刮痧被用作一种调理身体的手段,通过刺激皮肤,促进循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西方医学倾向于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将重点放在症状的消除上。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体现为美国医疗体系对刮痧的质疑和嘲笑,以及对中医师傅身份的不信任和质疑。

最后,审美与情感差异是中西文化冲突的另一方面。

电影中的角色对刮痧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中国人普遍接受刮痧,并将其视为传统疗法的一部分,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然而,美国人对刮痧持有负面而嘲笑的态度,他们认为刮痧是一种奇怪甚至是残忍的行为。

这种审美和情感上的差异深化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暗示了两种文化间的价值观的不同。

电影《刮痧》通过展示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讨论的平台。

观念上的差异、传统医疗差异以及审美与情感差异,都是中西文化之间不同冲突和差异的体现。

而电影通过这些差异,引发了对文化认同的思考和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并改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论电影《刮痧》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论电影《刮痧》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用 中 医 中 传 统 的 刮 痧 疗 法 来 为 孙 子 治 病 。 而 丹 尼 斯 晚上 由于 意外 摔伤被送 进医院 ,在治疗 摔伤 的过 程 中, 医生和护士 发现丹 尼斯背 上有 紫红色 的刮痕( 这 是刮痧 留下的痕迹 ) ,认 为许大 同夫妇虐待 孩子 , 便
关 系, 是人体和精神 的沟通的 中介 。此外 , 西 医注重 生理学 、 解剖学和病理学 的研究 , 注重 以科学的手段 和理论来证 实病 因和机理 。而 中医采用 的望 、 闻、 问、 切 等诊 断方 法 , 是一种 经验 性 的、 口耳相 传 、 实践 性
将这一情 况报 告 了美 国儿 童福利局 。于 是许大 同夫 妇 以虐待儿童 的罪名被送上 法庭 ,孩子也被 迫与父 亲生生地分 开 了,原本 幸福美满的 家庭 变得支离破 碎。后来许大 同的朋友们在亲身试验过刮痧后 。 确信 了这种 中国传 统的 中医疗 法 ,找到相 关部 门解释清 楚之后 ,许 大同一家终 于转危 为安 ,在圣诞夜 团圆 了。 电影《 刮痧》 故事情 节跌 宕起伏 、 扣人心 弦 , 从 表 面上看 ,电影 讲述 的是一 场误会和一场 因误会导致


引 言
文化是特 定社会地理 习俗和传统 的产物 ,是 民 族精神 的代名词。文化 的多样性成就 了世界文化 的 丰 富多彩 。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不断发展 , 国家间的交 往 日益频 繁 , 但 由于不同 国家 文化间的差异 , 尤其 是 以纵 文化 为特 征的东方 文化和 以横 文化 为特征 的西 方 文化 , 因此 无论在 思维方 式 、 价值观 念 上 , 还是在 政治制度 、伦理道德 和地理环境等 方面都存在 着巨 大的文化 差异 。比较东西方 文化差异 , 促进东西方文 化 的交流和合作 , 是 跨文化活动 的重要方式 , 有利 于 消除误解 , 减 少交流的障碍和 冲突 , 使 两种文化在 相 互包容和整合 中走 向和谐统一 。电影是一种独特 的 文化表现 方式。郑晓龙导 演的 电影《 刮痧》 讲述 了在 美 国 生活 的 中 国 移 民许 大 同 一 家 由于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而 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表现了东西 方文化 的碰撞 与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电影《刮痧》是中国导演惠子立于2017年执导的一部剧情片,该片通过一个中国女子去德国留学并与当地人发生爱情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电影中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片中,中国女主角到德国后面对陌生的西方饮食,表现出了对不习惯的反应。

德国人更习惯于啤酒、面包、奶酪等富有欧式特色的食物,而中国人则重视米饭、面食、豆浆等传统的亚洲食品。

电影通过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同时也凸显了食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口味上的不同,还牵涉到文化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对食物背后意义的理解。

其次,电影中展现了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

在片中,中国女主角追求的是传统美,在与德国男友的沟通中对于一些西方审美观念表达了困惑和不解。

相比之下,德国男友则更注重个性和自由的表达,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阐释方式的不同。

传统的中国审美观念注重和谐、内敛和自然,而西方审美则更加看重个体的独特性、自由开放以及与当代艺术潮流的契合。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西方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方式和欣赏角度,也凸显了文化背景对于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

再次,电影中展现了中西社交交往方式的差异。

在片中,中国女主角到德国后因为对西方的社交方式不熟悉而面临困惑和隔阂。

中国人更注重社会关系的维系和面子的问题,讲究礼仪和尊重。

而西方社交方式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性和平等交流,注重个性的表达和原则的坚守。

这种社交方式的差异实际上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体现,也反映了双方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理解和认知方式的差异。

在不同的社交文化中,人们面临的问题和表达方式都截然不同,这需要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才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

最后,电影中还展现了中西医疗观念的差异。

在片中,中国女主角因为感冒病情加重而被德国男友带去看医生,结果医生推荐了相关药物,但她却希望通过使用中国的传统方法——刮痧来治疗。

简析以电影《刮痧》为例分析中西言语交际面子理论的差异

简析以电影《刮痧》为例分析中西言语交际面子理论的差异

简析以电影《刮痧》为例分析中西言语交际面子理论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不同的面子观。

电影《刮痧》中中西面子观的不同是中西文化冲突的体现,是了解中西文化对比的好教材。

本文以电影《刮痧》为例分析中西言语交际中面子理论的差异及其原因,指明要把语言学习融入到文化学习中去,了解文化差异,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刮痧》;面子理论;中西差异电影《刮痧》以传统中医的疗法“刮痧”为焦点设计了一场中西文化冲突,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男主人公许大同来美国8年,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时,他激动地说:“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的美国梦彻底破碎了。

丹尼斯背上因刮痧留下的刮痕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

接连不断的噩运使原本美好的家庭支离破碎。

后来由于各方的努力,许大同一家终于团圆。

在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保罗打架,因丹尼斯不肯道歉,许大同当着昆兰的面打了丹尼斯一巴掌。

当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冲突时,中国的父母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先做出让步,给对方道歉,或先责罚自己的孩子。

在听证会上,昆兰证实许大同确实打过孩子,许大同简直就要被气死。

他忽略了彼此思维方式和对面子的理解差异。

本文将从此入手来分析中西方的面子理论。

1、面子理论“面子”是在各种交际情景中非常突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交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面子”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西方对面子都有大量的研究。

1.1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面子理论。

Goffman在20世纪50年代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面子”(face)的概念。

在他看来,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positive social value),是一种公众形象(public image)。

是否有面子依赖于社会对个人的评价,人们实施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语行为就能维护这种公众形象,确保面子。

否则,就不值得拥有面子,社会就可以收回。

浅谈电影《刮痧》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电影《刮痧》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电影《刮痧》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刮痧》,油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说是矛盾,综观整个影片,令人思索??一.关于文化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已经开始,至汉代的自始儒家,构成了自己的独有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殖,由此也构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出来的人才能真正的认知其内涵。

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大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认知,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

这个就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

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

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

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

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使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解决之道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短,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关键,在急功将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扁蚜的就是,中医学在化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发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高度关注,它的个性化化疗亦逐渐受了注重。

二.关于友谊许大同的老板,本来回去法庭时为了协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见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伤痕时,缄口不再讲话。

由此也引发了许大同的强烈不满,指出他比较朋友,从法庭出后轻易下班,还对那个老板并任朋友者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异同

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异同

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11临床科研20110131019 董陈露《刮痧》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美国打拼,最终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许大同夫妇,却因5岁的儿子生病了,老父亲用传统的中国民间刮痧帮孙子治病而被控告虐待儿童,父子与夫妻都不得已的分开了。

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冲突。

电影中的很多元素,让我想到了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诸多问题,如下:一:棍棒之下出孝子影片开始时小丹尼斯为父亲打他的事而不理大同,那个时候爷爷说了一句顺口溜:“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

”大同解释说爸爸打你是为了你好,因为爸爸爱你。

在中国,家长们基本都信奉着棍棒出孝子的这个原则。

现在的小孩可能没有过,但是诸多80后们小时候谁还没挨过打啊,虽然当时可能很不高兴,可是长大了才发现那是一种很好的回忆:自己无法无天的闯了祸,父母在后面追着打,说到底还是父母为自己好,希望自己成才。

可是对于中国人的这个理念美国人很难理解也很难接受。

从美国人的视角,人生而平等,个人的人身、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我有我的人身自由,法律保护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你打我就是对我的一种侮辱一种侵犯,根本谈不上是一种爱的表现。

这从教育理念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奉行挫折教育,西方奉行平等教育。

二:面子问题影片继续进行,丹尼斯在游戏中兴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儿子道歉未果,出于教育孩子,也由于在老板及其家人面前无法下台,便打了儿子。

他认为这是给老板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子有方。

爷爷见了也很赞同:“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而美国人(包括丹尼斯)却坚持:打孩子的父亲是恶魔,为尊重他人却要打骂孩子的父亲更是不可理喻。

在后来他与上司的争吵中,两人又关于这个问题引起争执,大同解释说:“我儿子打了你儿子,我当着你的面收拾我宝贝儿子,那是给你面子。

”可是美国人不理解:“你打你自己儿子关我面子什么事,这是什么见鬼的东方逻辑。

”中西方关于面子的争执可见一斑。

《刮痧》折射出的中西文化观念差异-7页文档资料

《刮痧》折射出的中西文化观念差异-7页文档资料

《刮痧》折射出的中西文化观念差异国产电影《刮痧》借中医疗法“刮痧”反映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

看了此片,观众会和本片主人公有相似的看法,明明是出于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的刮痧,怎么却被美国人认为是虐待儿童呢。

许大同的父亲也感到同样的困惑,刮痧在中国已经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影片中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疗法呢。

比如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这些在中国被认为的传统美德,并不被美国人理解和接受。

可见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比较大的。

在中国属于常识的行为,在外国文化可能属于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中国某种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就是无礼的行为;在国内满怀好意的一句话,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也许就成了讽刺和侮辱。

《刮痧》让我们意识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如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确实会造成令人头疼的局面和后果。

主人公的名字叫许大同,也是别具匠心,看来世界的大同文化要经历长时间的碰撞,相互交织,尖锐的冲突、磨合,才能融合与发展的。

为此,本文从医学领域的认识差异、法律观念、教育观念、礼貌观念和价值观五个方面阐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助于大家对此片反映的东西文化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医学领域的认识差异刮痧是影片的主题,也是引发影片人物冲突的导火索,这种疗法在中国民间很常见,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刮痧确实能够治愈一些常见病,提高身体抵抗力,在中国,不论寻常百姓家、中医诊所或一些养生会馆,刮痧疗法都被普遍接受和推崇。

但是,这种疗法到了美国,治疗产生的血痕就成了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造成大同被诉诸公堂,差点失去孩子的监护权。

中医在非典、艾滋等治疗方面的成功证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中国几千年来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人类的瑰宝,为中国人的医学进步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现在西方也开始对中医刮目相看,针灸师、按摩师在国外也可以拿到行医资格,但这种治疗手段目前还不被西方主流医学认可,从影片可以看出,从普通百姓到法官对一无所知,更别说其疗效了。

从中美文化差异分析电影《刮痧》

从中美文化差异分析电影《刮痧》

• China dream belongs to a culture of collectivism.It is to realize not only a person’s dream but also a national dreamo a culture of individualism.It attaches the importance to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中西方“面子观”形成的文化根 源
The way to treat the old
Different points of treating the old.
China
filial piety
US
equality
There is an old saying in China. Of all virtues filial pi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so-called filial piety including for parents ,for children, both brothers and sisters. 在中国有一句古训:百善孝为先。所 谓的孝,包括了上敬父母,下为子 孙,兼顾兄弟姐妹。
• Americans like to face the fact with reliable information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fact.
• Human feelings seem more important for the Chinese.
·
• For the West ,they advocated equality,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They treat the old man with equality and they are more respect the facts though it is bad for the ones they loved • 在西方,他们崇尚自由、平等和独立,以平 等的态度来对待老人,他们更尊重事实即使 事实会对他们的亲人不利。

电影《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读

电影《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读

电影《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读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

而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其差异和冲突更为显著。

以下仅以影片《刮痧》( Gua Sha Treatment )为例,分析中西文化上的各种差异所导致的一系列的误会和冲突,通过对中美文化由矛盾、冲突,最后走向融合的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中西文化冲突的现实性和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

一、电影《刮痧》情节简介故事的主人公许大同是移民到美国发展的华人知识分子,就职于美国密苏里州东部大城市圣路易斯一家电脑游戏软件设计公司。

与妻子简宁经过八年的努力奋斗,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儿子丹尼斯聪明可爱,一口流利的英语暗示着其俨然已成长为了一个地道的“美国孩子”。

在业内的年度颁奖大会上,大同兴奋地向世人宣称自己的美国梦终于得以实现,沉浸在幸福和胜利的喜悦当中!然而,随后的一场意外却令他如梦初醒:一天,他5 岁的儿子丹尼斯肚痛难忍,从北京来探亲的老父由于看不懂药罐子上的英文说明而只好对丹尼斯采取了东方中医疗法——刮痧,而正是刮痧在丹尼斯背上留下的紫红刮痕恰恰成为许大同虐待孩子的铁证。

在听证会上,一个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及证词轮番轰炸,令大同有口难辩,东方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美国不被承认,又无法通过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来证明其合理性,作为父亲对孩子的爱甚至需要去靠寻找证据及法庭争辩这样的途径去证明,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兼老板约翰•昆兰在法官面前竟然不为自己辩护(昆兰也无法理解大同打儿子与保全自己的面子有何关系,又为何要代替父亲顶罪谎称是自己为儿子刮痧等)……而控方律师一再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进行诽谤和侮辱,导致许大同失去理智攻击了控方律师,导致法官无情的剥夺了大同对儿子丹尼斯的监护权,并予以禁足。

最后,为了要回儿子,他们不得不夫妻分居;为了父亲回国前能再见一面孙子,无奈偷带走丹尼斯被警察通缉直至被抓……一个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被这接二连三的悲剧转眼间敲打得支离破碎,一场近乎“荒谬”的官司也将大同的美国梦彻底的粉碎。

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差异一、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①中美文化差异郝夫斯特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人们关心群体主义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序(个体主义)”。

美国人多数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大部分强调集体主义。

②从《刮痧》看中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美国人更为强调个体主义,其表现为对集体主义采取有限奉献态度。

而中国人更为强调集体主义,其表现为认为组织、集体利益可高于个人的利益,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强调对集体的完全奉献。

在《刮痧》的影片中,有一幕发生在法庭上,有一位护士证人,在法庭上指证女主角简宁在分娩时,男主角许大同由于公司开会而未到场。

由于简宁难产,所以在美国人眼里,许大同因为工作不顾简宁的生死是不可以原谅的。

而许大同认为,不能因为个体的事而弃集体的事不顾。

二、权力距离①中美文化差异郝夫斯特所提出的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接受程度高的国际,社会层级分明,权力距离大,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权力距离就小,将美国和中国相比,很显然,从社会、家庭就明显的看出权力距离大的是中国,美国则是权力距离小的国家。

②从影片《刮痧》看中美权力距离差异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中国权力距离大,强调长幼有序,强调尊重长辈,而美国人强调人人平等,强调连丹尼斯一样的小孩都应与成年人一样平等。

同样以上一个例子来说吧,从护士证人的控词“他(许大同)说救大人,救大人,牺牲小孩”,“难道小孩就不配有生存的权利吗?”我们可以得知,美国人眼里,无论是多小的生命都好,都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生存权利,而不是像我们中国人一样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第二,许大同在颁奖典礼上“教训”了丹尼斯,在中国人眼里认为,自己的儿子打了上司的儿子。

身为父亲的许大同“教训”丹尼斯是为了尊重自己的上司。

同为父亲,但在美国成长的上司昆兰却不解为什么。

两个小孩打架之后,丹尼斯拒绝道歉,许大同不问青红皂白的当着所有人,不给丹尼斯面子,出手教训丹尼斯。

《2024年《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刮痧》:电影中揭示的中美文化差异的深入思考一、引言《刮痧》是一部揭示中美文化差异的优秀电影。

电影中以家庭生活为背景,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本文将从文化、家庭观念、价值观念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部电影所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二、电影中的文化差异1.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刮痧》中,中国家庭的观念和美国家庭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家庭注重家庭的整体性和和谐性,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和责任感。

而美国家庭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相对较为清晰。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体现在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沟通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态度等方面。

2. 价值观念的差异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尊重长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美德。

而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通过角色的行为和决策得以体现,也使得观众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

3. 医疗文化的差异电影《刮痧》中还涉及到医疗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医疗文化注重的是整体性和平衡性,强调预防和调理。

而美国医疗文化则更注重科学和技术的运用,强调治疗和治愈。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的医疗场景中得以体现,也反映了两种文化在面对健康和疾病时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三、电影对文化差异的启示《刮痧》这部电影让观众对中美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学会包容和欣赏异国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自尊,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四、结论《刮痧》这部电影通过家庭生活这一主题,展示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碰撞。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家庭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还涉及到医疗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刮痧》中西文化差异

《刮痧》中西文化差异

《刮痧》观后感《刮痧》是一部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影片。

这是我一部动人的电影,同时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巨大的鸿沟。

中、西方两种文明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可避免,要消除这种文化隔阂,就必须要相互增进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消除误会,但很遗憾的是,中、西方两种文明的交流,双方的态度和主动性都不一样,是非常地不对称,也就是说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了解的程度,远远大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从片中可能看出,许大同一开始对美国的生活是非常向往,似乎已经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但这都是许大同自己的努力适应,他们能够在西方人主导的社会中有所作为,说明他们非常了解西方文化,但“刮痧”事件发生后,让许大同一家感到震惊的是,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不知晓,甚至有些误解和歪曲,比方说片中对方律师对“刮痧”、“孙悟空”这些中国元素的解释,可以说完全是污蔑了,就算是这名律师是有意而为之,而法官、许大同的老板等对此也毫无认识,这就是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

这种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造成文化相互认知的不同,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远远大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而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又是和国家实力相对称的,目前西方文化是世界主流的文化,就是因为西方的国家通常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以西方人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文化优越感,所以他们就不可能主动去了解别的民族文化传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但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增进文化交流,不仅仅我们要多多学习西方文化,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将本民族的文化向世界传播,过去我们就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连中国自己也要贬低自己的传统,试想现在中国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刮痧”,有多少人看病会想到看中医,这了难怪“端午节”也被别人抢注了,筷子也被西方人认为是日本人发明的,等等诸如此类,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强大了,自然而然地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增加了,我相信像电影中“刮痧”这样的误会会越来越少。

我们从文化的渊源方面来看,首先,中西方在哲学观上是不同的,西方崇尚理性主义的实证论,它的医学——解剖学,也是建立在这种哲学思想上,所以对“刮痧”这种口耳相传的经气之学是不能理解的;而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就是要探索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常常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在电影《刮痧》中,导演通过刻画中国传统刮痧疗法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展现了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刮痧的起源和背景、中西文化冲突的体现以及文化差异的反思与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刮痧》中刮痧的起源和背景。

刮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疗法,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距今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刮痧操作时,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在人体表面施行拉拽和刮拭,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排除湿毒的目的。

在传统医学中,刮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然而,这种传统的刮痧疗法在西方力量的冲击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在电影中,中国的传统医生出于好意,前往美国开设刮痧诊所,但很快发现西方人对这种疗法抱有巨大的疑虑和偏见。

电影通过反复的对话和争论,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间疗法观念的冲突。

西方文明认为刮痧过程中涉及到身体创伤,会导致血肉模糊的景象极为恐怖,对刮痧的效果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而中国文化则坚信刮痧具有改善病痛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无论刮痧的方法如何,都不会导致身体的严重损伤。

这种差异的产生,源于中西方文化中对待身体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不同。

电影本身并没有偏袒某一种文化观念,而是通过观众在电影中刮痧的过程中的触感和真实的反应,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和差异是相对的,观念的扭曲和误解使得人们忽略了文化本身的价值。

传统刮痧疗法在西方根植不深,并且与现代医疗技术相比较,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在面对中西文化冲突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彼此的观点,以求取文化间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所导致的。

作为观众,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西方文化为标准去衡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合理性。

《2024年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范文

《2024年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范文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篇一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与差异一、引言电影《刮痧》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差异。

这部电影以一位华人父亲在美国社会中面临的困境为背景,生动展示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习俗和处世哲学的碰撞。

本文将围绕电影内容,探讨电影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二、价值观的差异电影中,主人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和集体意识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然而,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被高度重视。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主人公因工作问题被误解并牵连到儿子的教育问题时,他努力向美国社会解释“刮痧”的含义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却难以得到理解。

这反映出中西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和误解。

三、习俗与处世哲学的差异除了价值观之外,中西方的习俗和处世哲学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电影中,主人公面对的不仅仅是社会误解,还有文化习俗的冲突。

如“刮痧”这一习俗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有益于健康,但在美国却可能被误解为家庭暴力或虐待。

这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差异,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四、语言与沟通障碍在电影中,语言和沟通障碍也是导致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

主人公因语言问题无法与儿子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儿子在面对学校和社会压力时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进一步加剧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误解。

因此,语言和沟通成为解决文化冲突的关键因素之一。

五、解决文化冲突的策略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差异,电影中的主人公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包括向美国人解释“刮痧”的文化含义、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等。

这些策略都有助于缓解文化冲突,促进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六、结论电影《刮痧》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差异。

这些冲突和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习俗、处世哲学、语言和沟通等方面。

面对这些冲突和差异,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的差异电影《刮痧》是一部典型的揭示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文化矛盾的影片,它将这种文化差异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该影片主角许大同来美国8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

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

”但随后降临的意外事件却使许大同从梦中惊醒,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因闹肚子发烧。

来美国探亲的爷爷因为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而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

接连不断的灾难噩梦般的降临。

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问变得支离破碎。

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

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冲突。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

这种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碰撞也就在所难免了。

文化,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人和集体在其生存过程中将其所获知识、经验、信仰、态度、意义、阶级、宗教、时代观念、生存角色、空间关系、世界观、物质观及价值观世代沉淀和传承的产物。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藏的文化。

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

”“隐藏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隐藏得较深、外表上“难以察知”的那一部分文化观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文化古老而悠久,美国则显得更加现代,因此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也就显现得更加突出与鲜明。

本文以电影《刮痧》为切入点,来阐述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以揭示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藏部分。

一、影片中的文化差异1.医学领域的认知差异刮痧是故事发生的导火索,刮痧疗法在中国民间是很常见的一种疗法,也确实可以治愈一些常见病。

电影_刮痧_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_刮痧_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为电影作品的戏剧性行为也就随之出现了,就 也即刮痧神话对身份建构所具有的意义。因
电影的戏剧而言,这是戏剧冲突和矛盾的巧妙 此,刮痧神话不仅是两种文化种族意识的主战
起点,也是电影主题和倾向性展开的基本点。 场,也是两种单一性集体文化身份对抗的直接
影片从两种文化的冲突入手营造了故事发展 体现,而对于移民个体来说,则更多的表现为
[关键词] 电影 文化冲突 刮痧
引言
为许家的分离可以看到 达的那一点文化的,理性的微光早就随着人物
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时空上的差异,造成文化、 感情的起起落落消失在视线之外,而在人物设
观念上的不同而表现为行为上的冲突。差异性 置上《,刮痧》也采取弥合矛盾的策略。许大同
成了该片表现的主要情节,观众在观影的过程 们踏上美国之时,便与中国文化相隔万里,在
中始终被牵引。他们认同许大同的角色视点, 美国生活多年以后,过去的文化记忆变得越加
模糊,身份也变得游离浮动,他们只能生活在 破碎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选择的交叉地。刮痧冲 突的发生,一方面彻底打破了许大同对美国梦 精神的盲目认同,另一方面也使他清醒的认识 到自身的身份问题,以及刮痧对在异国他乡回 归文化身份的重要意义。对于他来说,刮痧是 解决其身份问题、回归中国文化的唯一途径: 如果他放弃为刮痧辩解、在法庭上接受西方知 识话语的裁决,无异于背叛自己的文化记忆、 放弃中国文化集体身份操守;而如果他坚持刮 痧的合法性,则不仅是在捍卫刮痧疗法与中国 文化,同时也表明了自身向集体身份的回归以 及中国文化的认同。在刮痧冲突中,移民身份 与文化选择的复杂问题暴露无遗。刮痧神话, 引起另外中美文化的对立和两种集体身份的 较量。在对抗中美两种文化不但致力保持各自 的集体文化身份,而且试图控制移民主体的个 体身份,强迫其在冲突中做出身份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影《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在《社会学》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刮痧》。

看完之后,我对影片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感触颇多。

因此可以说“刮痧”就是一个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纠纷。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主人公许大同是一位电脑游戏设计师。

他在美国奋斗了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让许大同梦中惊醒。

一天,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从北京来的父亲对丹尼斯进行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竟然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许大同发现无法用西医理论来解释刮痧原理,而控方律师又一再的歪曲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终,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许他和儿子见面。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分裂……接二连三的噩梦不断降临,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

许大同原以为实现的美国梦也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影片的最后,大同的朋友昆兰亲身尝试刮痧并为其正名,因此法官宣布了对许大同的解禁令,一家人终得团聚。

电影中一连串的误会和巧合造成了人物命运的曲折,但是究其根源,这一切都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

可以说影片中许大同的遭遇有其偶然,但也是必然。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引入文化冰山模式来解读文化冲突。

在他的论述中,文化被比喻成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是显性文化,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及某些信仰。

而暗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冰山则是隐形文化,包括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更为深层的文化因子。

而文化冲突主要就是隐性文化的冲突。

正如《刮痧》中的许大同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八年,自己也成为了众多美国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是在隐性文化层面,他仍表现出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在我看来,《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亲情观、友情观、人权观和道德观。

一、亲情观
在中国人眼中,“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家人要互相关心、休戚与共,子女要遵守孝道。

正因如此,在影片中,为了让父亲能够成功办理到美国绿卡,许大同谎称是自己给儿子刮痧。

同时为了不让父亲担心,大同隐瞒了官司的事。

后来昆兰知道了是丹尼斯的爷爷给其刮痧,不明白大同为什么始终隐瞒真相。

大同的妻子只回答了一句“因为他是中国人”。

二、友情观
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影片中,昆兰出证听证会的一幕。

昆兰是许大同在美国最好的伙伴,也是他事业上最好的搭档。

可是昆兰却在听证会上说出了大同打孩子的事实,尽管这对许大同极度不利。

西方在交友做事的轻重顺序是“法,理,情”,而中国人却刚好相反。

在中国,人情被在了第一位。

这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思想,小农经济以及儒家思想有密切联系。

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的社会,但这一套在美国就不适用。

因此,昆兰认为:我讲了事实,你不该打孩子。

而大同却说:“我把你当朋友,你却出卖我。


三、人权观
美国很重视人权。

它提倡人人平等。

在西方家庭里,每个成员,包括男性和女性,无论年龄,都是平等的且每个成员有权获得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所以昆兰认为大同打孩子是非法的。

但在中国,父母认为管教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都是天经
地义的。

四、道德观
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群体生存的基石,也是其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打架了,大同当着朋友的面打了丹尼斯一巴掌。

昆兰对此不解,甚至认为大同在虐待孩子,但大同却认为他打孩子是为了维护朋友的面子。

这在昆兰眼中完全是不可理喻的。

中国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对“朋友义气”、“面子”等十分重视。

然而,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人却无法理解。

因此昆兰才会大吼:“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还有在中国自古以来被视为正义化身的孙悟空在美国也被重新解读。

在影片中,控方律师认为孙悟空就是一只顽劣粗鲁的中国猴子。

这一顽劣之徒采用暴力手段,将蟠桃仙丹窃为己有,独享专用,还掀翻炼丹炉,砸烂别人的生产车间。

总之,我认为避免不同文化冲突的关键,就是互相了解和包容。

在电影中,昆兰亲身体验了什么是刮痧,来证明刮痧的确是中国的一种治病方法,最终,一场由文化障碍引发的冲突得以解决。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会有冲突,但终会融合。

电影中,主人公“大同”名字似乎也在预示着这一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